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如何安置的呢?_清朝御林军叫什么

由网友 韩信197999 提供的答案:

你要说数量也就算了,你要说高手如云信不信一挺机枪就能安置他们?

溥仪退位的时候,按照约定民国政府每年出钱给皇室,皇室用这些钱来请多少佣人,那就看你有多少钱了……实际上袁世凯自己也很缺钱,皇帝的钱又很容易被贪污,所以其实养不了多少人,养不了的自然就拿点遣散费自己回家。

由网友 漩涡鸣人yy 提供的答案:

清朝的御林军说实话,这得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由满清的八旗子弟组成的,负责皇城安全的,也就是从八旗子弟上三旗挑选族中子弟组成的一支部队,另外一部分就是慈禧自己创立的一支部队,北洋六镇的第一镇,这是当时皇帝唯一一个能够随心所欲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支部队,是当时慈禧从袁世凯手底下扣下来的一支部队,这一支部队常年驻守在金城地区,是当时满清政府最放心的一次部队。

这两支部队加起来应该有两万多人了!姑且就按照问题主的说法,把这两支部队称为御林军吧。

满清当时签署了退位投降书以后,实际上他并没有拥有军队的权力,这一只当时独立在袁世凯北洋军队体系外面的一支部队,也自然落入了袁世凯的眼光,不能够让这支部队坏了自己的大事,所以袁世凯派出专人对这支部队进行掌控,处理这件事情的人是我们熟悉的相声演员冯巩的爷爷冯国璋。

那个时候,溥仪从一个宫殿里面发现了一大堆的宝藏,也就是乾隆那个时期特别喜欢收藏吧,留下的一些收藏品,(Html369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当时的太监捡到这些东西出去贩卖的时候,如果被士兵查到了,只不过是把东西没收,人没有事情,因为当时清政府已经不具备任何生杀大权了,这支军队已经完全的丧失了它的独立处理能力。

当然,袁世凯也不是什么善茬,他把自己的行政首府定在了北京城,也就把北京城下属的所有部队全部换了,这些御林军,则是交给了冯国璋来控制,编入北洋16师。

当然,这些人原先是吃着朝廷给他们的俸禄,享受着朝廷给他们的特权待遇,那是一个天差地别,所以很多人心生不满,出工不出力,冯国璋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帮人是什么个德性,所以对于他们使用冯国璋显的很,随干消耗你的时候就消耗你该把你扔到一边的时候就把你扔到一边儿,反正就没把你当做主力使用。

最后这帮人受不了了,就跟冯国璋说能不能放我们回家。冯国璋也乐的高兴,给了他们一点儿路费就打发他们走了,至于说你说这些人高手如云,这一点倒真的有待商榷。

由网友 朝文社老张 提供的答案:

答:虽然说起晚清的军队,我们的第一反应常是"不堪一击""一溃千里"等字眼。但是在大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军队却是清朝统治者的"信心源泉"。比如《张文襄公》年谱里就记载,晚清名臣张之洞与摄政王载沣议事时,张之洞提醒载沣要防止"激变",却不料年少气盛的载沣,接着一句豪言"有兵在"。当场叫张之洞张口结舌。

而这撑起包括载沣在内,诸多清末统治者底气的"兵",就是晚清军界一支特殊队伍——有着"御林军"之称的禁卫军。

比起清末年间,北京城诸多早已孱弱不堪,在庚子国难里遭尽吊打宰割的各路"御林军"来,清政府在20世纪初重新编练的"禁卫军",却是大不同。也正是因为"庚子国难"里的惨败,清王朝才痛下决心,不惜血本要组建一支战力强大且绝对忠诚的"禁卫军"。这支部队从1905年起开始筹备,1911年7月正式完成编练,对外号称数万,实际也有两协共一万两千多人的规模,除了步兵外,还有马队、炮兵、工程兵等各兵种,俨然一支近代陆军。

这支陆军有多强?首先可以看看其"建军模板"——德意志陆军。整个禁卫军的编制、管理、战术、训练乃至武器装备,都一板一眼跟着德国学,士兵的常规装备,几乎是清一色"德国造"。因此禁卫军的军容与操练,都有着浓厚的德国元素。这支军队的掌舵人,是载涛、良弼等晚清贵族里的俊才,其基层的军官则来自各旗营里的"壮勇",还有许多归国留学生,这些军官熟悉近代战争,整体素质较高,甚至可以说"高手如云"。

而比起晚清许多军队"烟枪兵扎堆"的惨样来,禁卫军在"选兵"方面也大不同。这支军队不但有着优厚的待遇,更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士兵年龄控制在17到25岁之间,每个士兵的身高必须在一米6以上,且要身家清白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这在晚清军事史上,确实称得上风气一新。值得一提的是,一万两千人规模的禁卫军里,除了步兵第四标由汉族兵将组成外,其他人几乎清一色的旗人官兵。这也叫晚清统治者们格外放心。

于是全新面貌的禁卫军,也在1911年9月14日北京德胜门外阅兵仪式上闪亮登场,其威武的风姿叫摄政王载沣等晚清皇族们喜不自胜,大赞禁卫军"精神振奋""成效昭著""深堪嘉许"——有这样一支"御林军"在,大清江山似乎无忧了。


而这一天,距离那场震惊天下,最终让清王朝黯然落幕的辛亥革命,已经不到一个月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禁卫军又忠诚又能打,那为什么没有在几个月后"挽救大清"呢?而在清王朝宣告退位后,这支曾让晚清统治者底气十足的"虎师",命运走向又如何?

这事儿,就得先厘清一个事实,看上去很强大,叫载沣很满意的禁卫军,到底能不能打?

虽然从制度、装备、管理等各个环节,这支禁卫军都努力向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德军看齐。其掌舵人载涛、良弼等人,也确实是清末贵族圈里少有的实干型人才。但这支军队,毕竟是诞生在清末烂透了的大染缸里,所以晚清军队该有的毛病,这支看似风气一新的御林军,其实一样都没少。1911年时,载涛本人就无奈承认禁卫军"但仍有逃亡,行文查拿,百无一获"。连"士兵开小差"这类事儿,它都没解决好。

待到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传说中"高手如云"的禁卫军,在需要"见真章"的时候也露了馅。当被清王朝请回来"救火"的袁世凯,提议禁卫军南下与革命军作战时,作为禁卫军掌舵人的载涛就主动退让自请解职,铁良、良弼等原禁卫军高级将领也都被陆续调走。袁世凯的心腹冯国璋出任禁卫军总统官,由于冯国璋曾担任皇室贵胄学堂总办,许多禁卫军军官都是他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就接管住了这支部队。

而随着原禁卫军统领,晚清宗室"五虎"之一的良弼被革命党人刺杀,许多贵族都吓破了胆,冯国璋也趁机加强了对禁卫军的控制,这支曾被载沣给予厚望的"精锐",彻底落入了"载沣死敌"袁世凯的手里。待到"袁世凯内阁"与"南京临时政府"达成"优待协议",清室逊位已成定局时,根本保不了大清江山的禁卫军,也迎来了自己最终的命运。

1912年2月初,即距离清王朝宣布逊位约十天时,冯国璋来到禁卫军驻地训话,除了向禁卫军将士提前宣布了"清室逊位"的消息外,外加一顿苦口婆心劝,他告诉士兵们,现在"军饷也没有着落",士兵吃饭都成问题,拿什么保卫大清?而且别看大清逊位,但皇太后与皇帝的安全有保障,禁卫军将士们的饭碗也有保障。

尤其是后者,冯国璋更当场以身家性命担保:"不论我(冯国璋)以后调任什么职务,走到任何地方,我保证永远不和你们脱离关系。"

而禁卫军的反应呢?这支以旗人为主的部队,在听说"清室逊位"时,有人当场就哭了,也有人交头接耳议论,但也有士兵面无表情站着,仿佛此时与他们无关。在得到了冯国璋的担保后,禁卫军总算安静了下来,冯国璋又赶快从禁卫军里选出两人给自己当护卫,每月发50两银子的军饷,表示只要自己没有兑现对禁卫军的承诺,这两个人就可以"立刻把我打死,并且不许我的家属报复"。

这么一来,在晚清政权交接的关键时刻,禁卫军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清王朝退位后,冯国璋也果然兑现了承诺,一直牢牢抓着禁卫军,后来禁卫军改编成了陆军第16师,做了冯国璋的嫡系部队,其军官依然还是晚清禁卫军的"老人"。特别是那两个护卫,无论冯国璋出任都督,还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俩都紧紧跟在其身后,是为民国政坛一景。

冯国璋去世后,已经是"第16师"的禁卫军又卷入到直皖大战里,并很快被解散,这支风光一时的近代军队,就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侵略铁蹄,以载涛为代表的一些"原禁卫军将士"虽然已白发苍苍,却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狠狠打脸了那时代的"精英汉奸"们,也守住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大义底线。这,应该是这支禁卫军短暂的历史上,最为光辉的一刻,没有之一。

一支禁卫军,半世纪浮沉岁月,多少家国兴亡的感慨回味在其中。

参考资料:《禁卫军:紫禁城里最后的御林军》《中国御林军》《一生之回忆》

作者:张嵚

由网友 猫眼观史 提供的答案:

御林军是皇宫中保护皇帝的军队,装备也是最先进的,每个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据说个个都是武功高强,在清朝灭亡之后,皇宫中海油数万御林军,那么这些御林军最后的去向如何?

据说溥仪退位之时,宫中还有两万御林军,而如何安置这两万御林军的任务最后落到了冯国璋手中,要知道御林军大多都是满族人,他们对清朝要比汉人对清朝要效忠的多,如果不处理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不比要的战乱。

后来冯国璋为了防止御林军混乱,声称自己不会将紫禁城保护起来,也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御林军照样可以每个月拿俸禄。

(冯国璋)

另外还宣布,如果有不愿意从军的就回到家乡,还补发路费,当然还有愿意投靠冯国璋的,自然可以继续留下来。

御林军也能看出个好歹,即使反抗也讨不到好处,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冯国璋的建议,本来他们从军大多就是为了养活家人,如今冯国璋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他们自然愿意紧随其后。

加入冯国璋麾下之后,很快就被整编成了北洋陆军16师,然而在第一次交战时(直奉交战)就被吴佩孚收服。

吴佩孚直接撤掉御林军的番号,解散了这支军队,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中,过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真实历史并非如此

御林军虽说听起来很霸气,就和听到了锦衣卫一样,但是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御林军称号,只有西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御林军这个称号大多只能在小说上见到。

【感谢关注】

由网友 青言论史 提供的答案:

清朝是没有御林军的,"御林军"这个称谓在唐朝以后就基本没有了,宋朝称禁军,明朝称京军,而清朝比较特殊,他们有八旗。

八旗是一个蛮特别的组织,总的来说是一个军政合一的编制,他们被派往全国各地各大城市驻防,并且构筑了所谓"满城",和汉人相隔离开来。但是清朝紫禁城里是没有御林军的,只有宫廷侍卫。

这些宫廷侍卫都是由上三旗子弟来充任的,而且是选满蒙勋戚子弟(汉八旗不行)及武进士为侍卫,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简若干为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为最高级。

这些侍卫既然都是贵戚子弟,那么就不可能一直干下去。事实上,就是清朝不灭亡,这些公子哥也就干个几天然后就会外放做官,毕竟他们是特权阶级,不需要像汉人那样升迁得辛苦。

清朝完蛋以后,这些贵戚子弟并不会像那些前朝的苦大兵一样没活路,因为他们家里有的是钱和势力,而且由于《优待条例》的关系,他们甚至还可以继续在紫禁城小朝廷里面继续当差。前途很美好,毕竟他们是旗下大爷嘛。

由网友 西安丰镐遗子 提供的答案:

光绪二十九年,清朝开始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到清朝覆亡的时候,全国已练成新军16镇(师)和16个混成协(旅),其中一镇就是皇室禁卫军。

皇室禁卫军主要兵员为满族,仿照日本近卫师团建制,编制将近2万人,装备有亚洲国家仅有的18门野战重炮,还编有一个30挺马克沁的机枪营,装备十分尖端,战力十分彪悍。

宣统三年十一月,禁卫军首领换成了北洋军的冯国璋。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16师,服从冯国璋,不听袁世凯。冯国璋去世,16师移驻察哈尔,后投降奉系张作霖,直奉大战,被直系军阀吴佩孚收买。战争结束,16师被裁撤。清朝的皇家禁卫军最终烟消云散。

由网友 一壶浊酒笑江山 提供的答案:

清朝结束后御林军去哪里了要从清帝接受退位开始说起,袁世凯提出优待条件让溥仪退位,当时皇宫内将近有2万多的御林军作为清帝的护卫。那么怎么处理这支军队呢?袁世凯把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了冯国璋处理。为什么是个棘手的问题呢?第一,这两万多的御林军都是满人,他们很效忠于朝廷,一旦处理不好随时可能会发生兵变。第二,是清帝退位后,担心他们解散了自己安全得不到保障。(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时遭到御林军的反对)

冯国璋接到这个任务后,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高声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并保证他们俸饷亦仍维持不变。当冯国璋念到"大清皇帝辞位"的时候,队伍里立刻出现了不小的骚动,虽然没那么大,但是随着冯国璋越往下念,队伍的稍等越来越严重,其中还出现了不少反抗的行为。

冯国璋念完有待的条件后,看到这种情况,立马说:"你们当中不管官阶的高低,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跟我说。队伍里他们各自商量完后派出几个代表。他们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你是否能够担保?二是禁卫军今后归陆军部编制了,会不会取消?你能不能对此担负完全责任?冯国璋听后,立刻答复说:"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我敢担保两宫绝不离开宫禁,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而以后军队有什么任务我一定是和你们一起的。接着又说如果我说的又半句假话允许你们杀了我,你们可以选出两个代表在我身边。御林军挑出代表后,冯国璋分给他们每人一支手枪。之后这两个人一直跟随着冯国璋。自此御林军全部成为冯国璋的麾下。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哦或者关注一下哦

由网友 美丽青春您真痘 提供的答案:

唐朝以后已没有"御林军"这个称谓,宋朝称禁军,明朝称京军,清朝只有护军,护军又分为守卫宫廷的内侍卫和守卫圆明园外护军。紫禁城的宫廷侍卫都是上三旗子弟,并且必须是选满蒙勋戚子弟(汉八旗不行)及武进士为侍卫。

开始的宫廷侍卫都装备精良,武艺精湛的高手充当,但后来的上三旗子弟整天在北京城溜鸟泡妞儿抽大烟,每天光吃饭不干事的顽主,平时耀武扬威,打起仗来,跑得比兔子还快。

嘉庆年间有个护卫,因赌博输光家产导致精神错乱,在宫里一通狂砸乱打,大叫大喊我是皇家侍卫。但义和团时北京危机,慈禧太后借口巡猎,仓皇出逃,数千护军护驾。但遇到乱兵抢劫,一半做鸟兽散直接跑啦。

慈禧回北京后,再也不用八旗护军。直接让袁世凯派一部新军保护自己,由北洋六镇中一六轮班充当护军,这时护军中汉人八旗人都有北洋大将冯国璋任统领。

清朝灭亡后根据条约规定护军编制进中华民国军队,切以后不许招募军队,自然而然跟随冯国璋编进第十六师,但是这群家伙,虽然名衔换了,军服从号衣变成了制服,但是依旧性情不改,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儿。1919年,冯国璋去世,十六师移驻察哈尔。

1920年直皖战争后,这个八旗子弟组成的第十六师,刚听见炮响,立马倒戈,十六师被奉系吞并。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十六师被吴佩孚用60万大洋收买,宣布投降后不久,十六师被裁撤。被撤的十六师,有的被编入其他师,有的解甲归田了……

请各位阅后顺手点赞、转发,以示鼓励!坚持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由网友 嗔痴历史官 提供的答案:

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一地鸡毛,对于强大的唐朝而言,在灭亡的时候都是惨不忍睹,更何况是对于本来就内忧外患,人人都敢打的清朝,灭亡的时候就更是一片狼藉了,不过好在民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没有对清朝王室成员进行屠杀。

当然了,虽然没有流血事件,但是关于权力方面的问题,还是要好好进行管控的,尤其是军队管理,就更加显得十分重要了,传说清朝在灭亡之前,有一支2万人左右的御林军,其中高手如云,最后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传说中的御林军

历史上称之为御林军的朝代似乎没有,只有宋朝称之为羽林军,那倒确实是有点厉害的,一开始也算是高手如云,但到了宋朝后期,别说高手如云,就连射箭都成问题,打仗就更不用说了,宋朝被欺负是有原因的,一群毫无战斗力的士兵,想要打胜仗,怎么可能?

清朝自然是没有御林军的,不过在慈禧的后期,就专门对两支队伍进行过训练,用来保护自己安全,这两支队伍姑且可以称之为御林军,其中第一支是由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一些优秀小伙组成的一支队伍,战斗力还是不错,但是对慈禧的忠诚度有待商榷。

第二支就是慈禧自己创立的一支军队,称之为北洋六镇第一镇,这支队伍一直以来都是负责保护慈禧的安全,又因为是慈禧自己创立的,所以对慈禧的忠诚度还是不错,当清朝灭亡的时候,慈禧也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两支队伍后来被袁世凯想方设法控制起来。


御林军的结局

前边说过,这可是拥有2万人马的军队,袁世凯当然是十分重视的,要是这样一支军队出现造反或者什么对袁世凯统治有影响的行为,后果都不堪设想,所以袁世凯专门安排了冯国璋去处理这支队伍。

冯国璋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带队人,他先是把这支队伍编入自己的队伍,成为北洋陆军16师的成员,此后,冯国璋又对这些士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整体来说,冯国璋的办法就是以下两种。

第一种就是奉劝大家想要离开队伍的就早点离开队伍,自己可以提供回家的路费。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显得冯国璋对那些士兵的尊重,同时也把一部分没有战斗精神的士兵清除出去,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开支。

要知道当时这支2万人的军队,交给冯国璋之后,还是需要按时给他们发该有的军饷的,战斗力一般,还需要用大量金钱与精力去养他们,实在是一种物资的浪费,所以冯国璋采取这样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其中大部分问题。

但是还有一部分不愿意回家怎么办呢?对于这类人,冯国璋也没有办法,只能把他们留下来继续作战,并且按时给他们发工资,不过对于有些能力不行的人,在后来的训练中,总是会被逐渐淘汰出去的。

就是经过冯国璋这样的处理后,其实这支所谓的御林军,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最后冯国璋带着他们去参加第一次实战,你猜结果怎么样了?这些所谓的武林高手,其实都是浪得虚名,第一战就被吴佩孚打得落花流水,还将这支队伍给全部拿下了。

吴佩孚眼看这清朝末期训练的队伍,确实能力一般,留着他们在军队里也是一种浪费,并且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财力去养着他们,所以最终就把剩下的这些士兵全部遣散回家,让他们各自去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战场似乎并不适合他们。

很多人都以为这支所谓的御林军有多么厉害,实际上都是一些浪得虚名,清朝晚期的时候,别说用来训练军队的军费了,就连用来打仗的军费,都会被慈禧给挪用去过生日,你还想靠什么去训练厉害的军队呢?靠理想与信念,似乎有些不切实际,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去打仗?

所以这些御林军其实不仅没有绝世武功,反而仅仅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在乱世当中,他们被迫无奈走进这支队伍,又在乱世之中,阴差阳错,最终被迫无奈离开这支队伍。

不过对于他们而言,被遣散回家也许才是最好的归宿,因为留在战场上,更多的将是流血与牺牲,大好的年华,何必就这样白白浪费了生命呢,回家去娶妻生子,不是更加幸福么?


结语

虽然清朝灭亡时,留下了一支所谓的御林军,但是在乱世当中,这支御林军并没有什么武功,仅仅就是一群思念着家乡的小伙而已,甚至他们当中有些人连家都没有,所以把军队当成了自己的家。

最后虽然他们被遣散回家,被迫离开了军队,但是我想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并且对于他们的未来而言,这也是最佳的选择,难道不是么?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由网友 钱品聚 提供的答案:

其实官方正史里头,是不存在"御林军"这个说法的,汉朝时有羽林军,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御林军",不过通常是民间对于"皇帝亲军"的俗称。

如果是清朝灭亡之后的军队处置,当时的清廷内部已经没多少兵马了,最强的一支部队应该是袁世凯负责组建的北洋新军,但后来北洋新军搞着搞着成了袁大头的私人部队,辛亥革命后冲进紫禁城的北洋军,也是这支部队。

到了1912年,袁世凯又对北洋军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制,增编12个师和16个混成旅,随着袁世凯的各种运作以及多方支持,仅用不到5年时间,人数从最初满清政府时期的4000多人,扩编到120万人,包含33个陆军师与97个混成旅,还有33个混成团,而且全部配备了现代化的枪械装备,与最初光绪年间(1895年)开始组建相比,此时的北洋新军整整扩充了300倍!

而且这支军队中的大半部分,都是北洋嫡系军队,由袁世凯直接统领。

也正是这支军队,才让袁世凯有了敢称帝的本钱,可是等袁世凯一死,原本北洋政府内部的几大势力,就纷纷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自立山头,就导致原本超过百万人数的军队瓦解,逐渐形成军阀对抗的局势。

著名的有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副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奉天督军兼署省长"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集团。

皖系,直系,奉系。

这三大派系的军力构成,正是来自于当时的北洋军队,所以要说处置情况,也不存在什么处置,只不过大清灭亡以后,最后组建的一支正规化军队,随着局势发展而逐渐分裂成大小不一的各股势力,至于亲军,早在慈禧死了以后,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退位的那一年,晚清就不存在所谓的皇帝亲军了,整个紫禁城里除了看护的北洋军队外,几乎就没有武装力量,而溥仪住在颐和园里,身边也没有护卫人员,就狭小的一个院子,宫门都不让出,门口站岗的还是北洋军队的士兵。

另外,我倒是还知道一件趣事,1920年直皖战争时期,当时有个直系第十六师,号称是全直系八旗子弟最多的一支部队,结果刚跟奉系打起来,立马就倒戈了,估计张作霖心里也很纳闷儿,不是说八旗子弟都很能打么。。?

怎么炮刚响,就当场投敌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