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小司淘保 提供的答案:
存钱变保险我是小司,感谢邀请
有这么一位农民大哥,25万块钱存了银行,6年之后发现这个户头里只剩下1块钱了。正好这个时候老婆得病了,由于没有及时拿到钱不幸去世了。
那这个钱去了哪儿了呢?一查,发现他当时根本就没有买什么银行的定期或者银行理财产品。而是买成了一份叫分红型的保险,那银行人家解释说他是自愿的,你看文件,都是他自己签的。
这个事儿就比较气人了,这个大哥也很冤枉,说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怎么就买成这种东西了。那肯定是被误导了嘛,因为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要不然国家也不会加强在这方面的监管。
说你银行卖的保险产品,必须有15天以上的犹豫期,那么这件事啊,银行卖保险,这个东西没有错啊,但是,我们知道啊这个你银行卖一些其他的理财产品或者卖一些保险产品,有的时候这个返佣会比较高。
这个时候,有一部分,有一小部分业务员,就要打打这个小算盘了,一方面呢他欺负咱不懂,另一方面呢,他再稍微夸大一下,含糊一下,咱稀里糊涂就把东西买上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啊,我们面对这种事儿的警惕性也要再提高一点,我觉着至少有这么几点,咱们需要注意一下啊。
第一个,去银行存钱的时候,如果遇到业务人员突然含糊其辞了,或者说,哎,我这还有点高息的,利息再高一些的,你要不要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咱们要小心了。
因为银行的它这种定期存款或者银行理财基本利率是一定的,那么他说,哎高息的"高"在哪儿呢,可能就有坑了,这是一个。
第二个呢就是你比如说我去银行买保险产品啊,是要签投保书的,但是我发现很多朋友去银行签东西啊,签字啊,从来不看,ba,一堆东西扔出来,给你说啊这儿签这儿签这儿签,啪啪啪就签上了。即使我们里面的内容不仔细看,也好歹也看看那张纸上面那个大标题是什么,这份文件到底是关于什么的,别稀里糊涂都签掉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是容易埋进隐患的。
第三方面就是,有的时候我们去银行存款或者说买成了这个保险产品吧,保险公司绝大多数是要给我们打电话回访的,别咱们存了钱,保险公司一打电话,说喂,我们是某某某保险公司,啊,不用,ba!挂了!最后一个挽回的机会或者说是纠正这个小错误的机会也错过去了。
所以关于这件事儿啊,别的咱们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己加强警惕。
想了解更多关于保险类的知识,请关注Html369号:【小司淘保】
由网友 亲吻生活一爱欣 提供的答案:
以后去银行买存钱、买理财,一定要问清楚!不能听从银行业务人员和理财经理的介绍,原来他们都是有"私心"的!
我说说我的切身经历:
记得四年前,我有一次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理财经理是个女的,我们都认识。那天见我过去,异常的热情,给我倒水、拿糖吃(银行里备的),然后给我介绍一款保险业务,说只有60岁以下的人才能买到,60岁以上想办也不给办理,因为期限较长、利率较高,一万起买。然后告诉我如何受益 ,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还由银行担保。
我本来不想买,可经不住她反复"开导",最后买了5万元的,即每年缴纳5万、共缴费三年,保十年,前三年利率5%,后七年利率8%。还说如果你不用钱,这是最好的理财方式了。最后我一咬牙,就签订了协议。
我去窗口办理业务的时候,窗口业务员问是谁给推荐的?我问咋了?有什么问题吗?业务员也不回答我,只是笑笑说没什么问题。
办理完业务,还巧了,在某保险公司任职的亲侄女马上来了电话,说大妈这业务你能退了重新办理吗?换家银行,以侄女推荐的名义办理。还说这款产品保险理财产品谁推荐可提取4%的"好处费",就是说买5万元推销的人能提取到2000元钱的佣金。
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个理财经理为什么会如此热情推荐。听来听说这个理财经理被银行"开除"了,好像有人发现"不对劲"后到行长那里告了她。
其实我还是知道理财与保险业务区别的。现在银行与保险业务"挂钩",有的是与银行,可能有的还只与私人,银行也是默许的。因为这样银行和保险公司"双赢",都有利可沾。一些银行职员会为了高额的保险"回扣",会专门向不清楚此利益关系的老年人介绍,同时他们会避开"保险"只谈理财利息不谈保险,或者只谈存款不谈理财风险和保险业务关系,让老年人觉得利息高、银行可靠就买了,等到用钱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取不出来",还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银行还取不出自己的钱来。
所以老年人要"头脑清醒"一些。其实我也就买了那么一次,哈哈也是想为了这10年也要好好活着,图个开心愉快而已。当然以后再也不会购买了,期限太长了,自己急需用钱时根本取不出来。
你去银行存款被买了保险,这有合同约束的,目前真没有办法将钱取出来,只有合同到期才可以一次性取出。这就算是给自己"买一个教训"吧!以后再去银行办理业务,一定要问清楚所办理业务的类型,对"保险"类型的尽量避开,不要听他们介绍宣传,包括"隐形的介绍",对高额的存款利息类型要"预防陷阱",要自己提取选好存款类型、自己拿定主意。
年龄大的人,以后办理银行存款业务,还是选择定期存款比较好。现在定期存款利率和银行理财都差不多,最主要的是没有风险,还可以随用随取,大不了定期利息改为活期的,是很不错的存款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由网友 财经者思 提供的答案:
这个还真是挺闹心的,现在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吧!
银保产品
通过银行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比银行同期存款要高一些,最高能达到5%左右(享受最低3%的保证收益)。很多银行"准储户",被高收益给吸引,或者被银行工作人员给"诱导",购买了银保产品,但在实际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情况一:不需要用钱,继续持有
如果你是已经购买了银保理财产品,且不需要使用资金的话,继续持有到期吧!预计能获得比银行同期存款略高一点的收益,选择提前支取的话还要扣除手续费,极其不划算!
情况二:急需用钱,需要提前支取
1、在投保犹豫期内,可直接退保,只需扣除工本费(10元左右)
-
一般保险类理财产品(含银保),都有投保犹豫期,合同生效的次日开始算起,通常是20个自然日。在犹豫期内,你慎重考虑后,如果你选择退保的话,只需扣除10元左右的保单工本费即可!
2、已经过了犹豫期,提前退保的话,根据购买期限不同扣除一定的手续费
-
如果已经过了投保的犹豫期,实在需要用钱,也可以选择提前退保,根据你银保产品的持有时间来扣除一定的手续费用。一般规律是,持有的时间越长,手续费用越低!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如果在银行购买了10万元的安邦盈泰5号年金保险(银保产品),年化收益为5%不变。持有满一年后提前退保的话,则相关费用及收益如下:
-
扣除初始费用1%,为1000元;
-
保单现金价值=买入资金-初始费用+保单收益。即(10万-1000)×(1+5%)=103950元;
-
第一年退保手续费为5%,即103950×5%=5197.50元;
-
最终获得的金额为103950-5197.50=98752.50元。
也就是说,如果你持有满一年后退保的话,只能拿回98752.50元的资金,净亏损﹣1247.50元。没赚到钱,还亏本了,所以银保产品,提前退保是极其不划算的!
总之,我个人不建议购买任何的银保产品,没有保险的基本功能,收益也不是很高,最关键的是一旦提前退保,还得倒贴钱(亏本)!城市套路太多,我要会农村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操盘手信一】!!!
由网友 郭一鸣 提供的答案:
你好,这个事情经常能遇到,之前也谈过这个问题,这里再讨论一下。
因为很多银行都代理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为了多卖这个保险,银行也是想尽了各种的办法,包括部分银行的"隐瞒式"销售。
如果因为存钱而买了保险,也不用着急。一般来说,保险都有一定的犹豫期,就是大概10-15天内不想买了可以退款,这个是全额退款的。其次,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误导买了保险,是可以要求银行撤销这个买卖行为的。再者,如果是因银行过错而不能协商的,可以去监管部门投诉。
应该说,很多人因存钱买了保险,又因为怕事多麻烦就不再追究了。但是,一旦需要用钱而去取钱的时候,往往发现甚至都有本金的损失,这可是得不偿失。
所以,在没搞清楚之前,最好还是不要随意的算了吧,改存钱的还是存钱,搞清楚了,认可了,再买保险!
由网友 Wuhooooo 提供的答案:
如果是在银行柜台购买理财产品或者定期存款、存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保单,如果发现的早,在犹豫期内,可以直接申请退保,保险公司只会收取10元的工本费,如果是银行方过错,这10元都是可以免除的。 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就会存在损失。这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购买的保险是分红型产品,即年底按照一定利率分红
建议仔细了解相关产品,收益率,稳定性,返还性。 分红型产品一般是每年领取一定的收益,到期一次性返还本金的。建议仔细研究一下相关产品,毕竟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走低,也不能保证保本,如果保险产品本身收益还可以,又是大保险公司,可以考虑持有,毕竟又有一份保障,还有一份不错的收益。如果产品周期非常长,而且收益并不客观,可以和银行的销售人员沟通通融退保事宜,但是现在银行买保险都是要双录的,录音录像都齐全的情况下,表明您是完全了解这款产品并购买的,所以只能说是沟通是否能全额退款,如果不行是会有一定损失的。
二、购买的保险是保障性产品,即两全型,遇到特殊情况赔款,如无遭遇则到期还款,或者到期以一定比例还款(一般比例是105%,110%,120%等高于本金一点的返还比例。)
这种情况建议您考虑这种保险是否是您需要的,而不是关注保险的最后返还比例。有些人觉得如果不出事也可以返还110%,不是很好嘛,还有收益,但是没有关注到这种保险一般周期都非常长,30年甚至终身,最后的收益甚至都抵不过通货膨胀。所以如果不是您需要的,也是与银行的销售人员沟通通融退保事宜,但是现在银行买保险都是要双录的,录音录像都齐全的情况下,表明您是完全了解这款产品并购买的,所以只能说是沟通是否能全额退款,如果不行是会有一定损失的。如果是您需要的,那多一份保障也未尝不可。
谢谢。
由网友 波塞冬47 提供的答案:
这种事我和同事以前都遇到过,主要是保险公司的套路太深了。他们安排员工到银行里设点。关键是卖保险的居然穿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所以才会让很多去存钱的老百姓上当,因为大家都相信银行,结果大多数人都深受其害。我就说说我和同事遭遇吧!
记得是十几年前了吧,那时候我去邮局存一万块钱。结果走进邮局,就有一个类似于银行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拉着给我介绍理财产品。当时他是以银行的名义跟我介绍的。说是反正我也要存钱,不如买这个理财产品。
那时候存一万块钱定期,一年利息估计也就三百多块钱吧!但是理财产品就不一样了,一年利息要比银行高出一倍多。然后他告诉我,存三年就可以取出来了,利息估计有两千块钱。听他这么一说,我有点心动了。想着反正也是存钱,而且又是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有钱谁不愿意赚。于是我就把原本打算存银行的一万块钱买了这个理财产品。
买好了之后我就没管了,就等着三年后收利息了。可是后来在单位无意间听同事说起买理财产品被骗了。而且跟我买的还是同一个类型的。他们是一对夫妻,三年前本来打算存几万块钱在银行,也是买了理财产品。可是三年时间到了,他们去银行取钱。结果被告知,这个理财产品还要再存三年,利息到时候还会翻一倍。
可是他们急着用钱,而且他们也有点怀疑这个理财产品了。最后那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钱取出来,之前的利息就一分都没了。他们夫妻两急的和那个工作人员大吵了起来。买的时候明明说的是三年,现在又变六年了。而且取出来还不给利息,真的是欺人太甚了。
最后他们还报了警,可是报了警也没用。银行解释是,他们买的是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跟银行没有关系。具体怎么算法,要看保险公司怎么制定的。最后他们也是没办法,只好取了本金回来。存了三年一分钱利息都没捞到。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吓了一跳。于是跑去邮局找之前那人。可是那人已经不在邮局了,最后邮局工作人员让我去保险公司找。然后在保险公司办事大厅,我也是跟里面工作人员吵了一架。这明明是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为什么要冒充银行卖的。然后我强行要他们把钱退给我。
最后那工作人员说退钱可以,不过按照合同规定,未存满三年就取钱的要扣百分之二十的手续费。也就是我买了一万的产品只能退我八千。这也只能怪我当时没有看清楚合同上的条条款款。我知道被坑了,不过我还是把钱取走了。鬼知道三年后他们会怎么说。
反正据我所知,当时因为这个三年变六年的理财产品,坑了很多人。所以从此以后任何人给我推销任何理财产品任何保险,我都坚决不买,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套路太深了。
由网友 老郭正能量 提供的答案:
这事不稀奇!
一些中老年人的棺材本钱,老年人去银行本是存定期存款,但在一些卖理财产品的工作人员,及银行为了利益让卖保险的也穿工作服一齐来忽悠那些,不认字,不懂么的中年老年人!
张口闭口有高利息的,存里面5年或十年不能动的,把去银行存款的钱,三下二除二的就把存款变理财或保险了!
但被忽悠的人们,直到有急事用卡(没有存单存折,当时只有一张卡,及几大张保险合同〉,取钱时,才发现,卡里一分钱没有,也是是这笔钱成功忽悠后,钱立刻从卡上就被转到了保险公司!
这事主要是银行的欺骗行为,应以法起诉这种严重的为利益的不作为行为!
由网友 豁达的呵呵哒 提供的答案:
现在很多去银行存钱的,都会被人推荐买理财产品。但是他们只会跟你说存多少年后拿多少钱,不会告诉你,这个其实就是买保险。为什么买保险也能让钱变多了?因为大部分人以为保险都是保身体的,其实保险也能保钱。这种保钱的俗称储蓄险,他的操作方式是是你每年缴保费,缴N年,N年之后后可以去做退保,退保后会有现金价值退给客户,这个现价就是你到手的钱。最好是不要提前退保,,不然会有损失。不提前退保的话,其实跟去银行存定期,到期后银行给你点利息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好,利率下行,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太低了。现在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都不能保本保息,稳定实行财富增值的渠道越来越少,储蓄险的好处就开始冒头了,他能保本保息,没有购买门槛,唯一的缺点就是可能存的年限需要长点,所以很多银行人员都开始给客户们推这种储蓄险。只要你看清楚保险合同上写的与推销人员说的都一致就不会有问题。
由网友 圣29248503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部正确:
(1)先看下保险合同内容,如果是不怎么用的资金,而且是自己需要的,建议可以留一份,因为银行保险应该类似于年金险(可能略有不同),年金险的作用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储蓄和投资,它是一笔同生命等长的,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会同将来老去生命的尊严相挂钩;
(2)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看下这份银行保险交了多长时间,可以考虑减额缴清或者退保,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但是可以适当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保险合同一般都需要客户亲笔签字或电话回访录音的,如果不是亲笔签字等则可能涉及到销售误导,可以找银行相关责任人要说法;
(3)建议认识一位从事保险比较资深的朋友,或自己了解一些相关的保险知识,毕竟保险的知识很广,而保险未来的发展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的观念是保险宁可不用,但是不能不备!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