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纽约Jack1 提供的答案:
我和我太太就有很多巧合。让我想想,对了,1971年小学五年级并校开始和她一起上学,后又在中学同班,她是班长,我是学校美术组领头的。毕业后我去农村信用社当会计,她去国营农场养猪。1978年不约而同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意外重逢,并未透露各自会报考什么学校。几个月后到学校报到,她是我的新生接待志愿者(内定的班干部),我们在同专业同班级。差不多50年后,我们还在美国死磕呢!这日子怎么过啊?
由网友 长江人生 提供的答案:
我2000年的时候,我老婆因故去世,有一天在街上吃早餐,和一个女同志聊天,他说,帮我介绍一个老婆,因为是一面之缘,我没有留下电话号码,所以不了了之,这还有一个同事,她也准备跟我介绍一个,当时那个女的不在家,也就不了了之了,第三个是我表弟媳,他给我介绍的一个,到最终,三个人介绍的都是一个人
由网友 素老三 提供的答案:
1990年的夏天,我高中毕业,那年暑假,文化馆的创作室举办了一次笔会,我参加了这次笔会。
当时参加这次笔会的,有省城的作家,还有白城地区一本杂志的主编王老师。
在笔会上,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小说朗诵一下,让老师和文学前辈给指导一下,提一些修改意见。
当年,我写的是一篇小小说《四月的风景》,念完小说后,有两个前辈对我的小说提出了一些批评建议。
我当时沮丧极了,觉得自己没有写小说的天赋。这时候,主编王老师忽然对众人说:"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得挺好——"
这一句话,鼓励了我很多年。王老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前辈,他写的小说《杨风湾》,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从那之后,我更加忘我地写小说。1992年的夏天,王老师主编的杂志举办笔会,我就来到白城,参加了这次笔会。
当时,王老师跟我聊了几句,让我别放弃写作,一定要坚持下去,她说我有这方面的天赋。
可惜,1993年的夏天,我结婚了。孩子他爸不喜欢我写作,我一旦写作,他就找理由跟我吵。
那两年,王老师的杂志每年都举办一次笔会,可惜,我都没有参加。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我结婚后,再也没有写小说,跟王老师就断了联系。
1996年,我恢复单身后,曾经写过一些小小说,可都写得不顺手。那时候每天打工,一心要挣钱,心静不下来,就没法写作。
可是,我的心里又总是蠢蠢欲动,想写作。因为写作是我的精神寄托。
2002年的秋末,我决定辞职,在家写作一年,一定要写出一部长篇。一年后,我再重新打工。
那时候我可穷了,但活得可有劲了,因为心里有梦想,有目标。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写完了我的处女作长篇。
但是,这部小说,投稿了几个地方,都给人家退回来了。我后来还带着这本小说,去了省城,但也没有机会出版。
2003年的夏天,我忽然想,这部小说不能这么放到我的家里呀,我要想办法,让这本小说有机会发表。
于是,我想到了我们白城地区的杂志。当时,白城地区有两本杂志,都是内刊。其中一本就是王老师主编的那本杂志。
但我没有给王老师的杂志打电话,因为他们的杂志没有稿费。我总希望我的小说,能为我挣来一笔稿费,改善我的生活,给我希望,让我能继续写下去。
所以,我当时,没有给王老师的杂志打电话,我是给白城的另外一家杂志社打的电话。杂志的主编接的电话,我说我写了一本长篇小说,不知道他们的杂志,能否给我连载。
主编说:"你自己写的长篇小说?"当时,白城地区,还没有我那么年轻的作者,能写出长篇小说的。主编就让我把小说稿邮寄给他。
我就问他:"你们杂志有稿费吗?"主编说:"内刊,没有稿费,我们办刊的经费还得拉赞助呢。"
我很失望。我这一生,就喜欢两件事,一个是写作,一个是赚钱。但这两件事又不能分开,因为我不愿意用其他方式赚钱,我就希望靠写作的收入,来打点我的生活。
我不需要太多的稿费,只要能让我活下去,我就可以一直写作,永远写作。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
后来,我没给那家杂志邮寄我的小说稿。当时我特别穷,小说稿就一份,我舍不得花钱再打印一份。
最后,我不得不给王老师主编的那本杂志打电话,因为没有别的希望了。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我打着伞,把儿子送去学校。在大街上徘徊了很久,才站到公用电话亭前,拨打了王老师主编的杂志社的电话。
接电话的也是主编,不过,不是王老师,王老师已经退休了。接电话是新上任的孙主编。
我说:"我是大安的作者,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想投稿给你们。"孙主编竟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惊讶极了,说:"你怎么认识我?"
孙主编说:"刚才王老师来了,我们俩还谈到大安的作者,王老师谈到你了。"
这也太巧合了!巧合得都有些竟然!
我和王老师不见面,已经十多年了,他竟然还记得我,甚至在当天下午,还跟孙主编谈到了我。巧合极了。
我没好意思问杂志现在有没有稿费。有没有稿费,我也只有这一次投稿机会了。我就把小说稿邮寄给了孙主编。留的是我妈家的电话。
隔了两天,我妈来找我,说一位王老师晚上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接电话。
晚上,儿子放学,我带着儿子一起去了母亲家里。终于,等来了王老师的电话。
电话里,王老师叫着我的名字,我一下子就哽咽了。他说:"十年了,你竟然还在写作,我很感动,很多人都放弃了,都去挣钱,没有人写小说了,你还在写,我听说了你的事,不容易啊。"
王老师说,他看完小说后,再给我打电话。那时候,王老师已经退休了,但因为我的长篇小说,王老师又免费给单位当责任编辑。
这部小说,王老师帮了我很多忙。因为这部小说,写的是一群边缘的小人物,王老师把小说交給杂志社的领导,但领导不敢贸然地连载这部长篇。
王老师就拿着这本小说,来到白城的宣传部,找到宣传部的刘部长。刘部长是个文学爱好者,也写一些散文和故事。
刘部长看完我的小说后,说:"完全可以发表,没问题。"有了他这句话,我的小说,最终才得以在杂志上连载。
这样一部小说能发表,能印成铅字,我别提多高兴了。
我的小说连载,杂志还给了我一千元的稿酬。这本内刊,后来竟然有稿酬了。
再后来,还有巧合。一年后,我因为有这本小说发表,来到白城,应聘做了晚报的记者。
我在这张报纸工作了半年之后,晚报开辟了副刊。我兼职做副刊编辑。在众多的来稿中,我选中了一位刘老师的作品。
刘老师的作品刊发后,有一天,我们领导找我吃饭。
酒桌上,还有两位客人,其中一位高大的男人向我伸出手,跟我握手,他说:"你不知道我是谁吧?"
我这人实在,说:"真不知道你是谁。"他说"咱俩虽然没见过面,但已经打过两次交道了。"
我更加好奇了,问他是咋回事。我们领导对我说,这就是宣传部的刘部长。
哦,刘部长之前审阅过我的长篇小说,我现在编辑刊发了刘部长的文章,这也太巧合了!
刘部长那天跟我说,你要感谢一个人,就是王老师。我说,我记住了。
王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后来,我写的小说,王老师都会给我写评论。可惜,几年前,王老师过世了。享年83岁。
谨以此篇随笔,纪念我尊敬的王老师!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点赞、评论。谢谢!
由网友 正能量神经蛙 提供的答案:
2001年读大三,误选修了一门经济学课程,当时学分进度还行,所以也没把这课放心上,一次课也没去上过。期末的时候选同一门课的陈同学提醒我过几天是最后一次课,课上会考前答疑,问我去不去,我答不去了,打算放弃这门课。
但那天鬼使神差的游荡到了选课教室附近,于是第一次去听这门课。由于上课已经开始,我便从后门进入,一进门就看到一个老乡,很惊喜的在他旁边落座。老乡问怎么从未没见我来上课,我答这是我第一次上这门课,并惊讶他怎么也选了这门课云云......相谈甚欢,聊了有二十来分钟我随手翻动他面前的书本,发现书名怎么和我选的课不同,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我走错了,我选的课在隔壁教室。连忙告别老乡去隔壁上最后半节课。
到正确的教室后正巧老师开始点名,点到我名字后我喊到,老师看着我说怎么以前点名从来都不到,叫我不用参加考试了,表示就算参加也不可能让我通过。但此时我却正在懊悔以前怎么不来上课,因为我发现这门课的老师竟然是管院最美女老师。点完名后正式进入答疑(漏题)阶段我厚着脸皮认真听了美女老师半节课。
我已经完全放弃这门课了,因为老师当面表态就算考了也不会让我过。一天傍晚又是陈同学打电话问我在哪里,马上要考试了,问我要不要去考。当时我在电脑城,离考试已经不足一个小时,就算马上出发也不一定来得及准时考试。但那天真的很无聊,犹豫半分钟后决定还是去考个试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接下来正式进入开挂的考试旅程。
我一到公交车站,平时要等十分钟的公交车就来了。
下车步行去考试路过打印店恰好陈同学正在复印优秀笔记(开卷考),我说给我也来一份。
复印完一到教室马上就开考了,我连笔都没有,随手桌下一模,一支笔出现在我手上。
因为开卷考大家都准备了很多资料,而我只有刚刚复印的一份笔记和一支笔连书本都没有,我随口问边上同学说借一本资料给我,他随手给我一本,我随手一翻打开的那页和考卷上的那题不能说长得很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答完这题又随手一翻,又是一模一样。
考卷由三四道问答题和最后一道论述题组成,没有其他类型题目。最后一道论述题就是最后半节课答疑讲的内容,恰巧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美女老师,恰巧那半节课我是最认真的人,恰巧我真的完全懂这道题。这是一道论述连带关系责任的题目,纯文字答题表述起来非常复杂,当时的我以工科生的思路画了个逻辑图和表格来配合文字表述。
结果是我高分通过了这门选修课,我一直猜是最后一题的逻辑图和表格打动了美女老师,让她并没有真正来卡我。
由网友 改名挺难 提供的答案:
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受香港朋友委托,去外经贸部办理一个证件。通过电话联系,办理此类证件,我需要找一位姓王的女士。那天,大雪纷飞,我站在街边,很长时间等不到出租车。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一辆黄面的停了下来。出租车副驾驶位子上已有一位客人,车厢里拉了几捆书籍。出租车司机问我去哪里?正好顺路。我看看副驾驶位子上的客人,有点犹豫。出租车司机对那位客人说,你坐到后面去,并让我坐在副驾驶位子上。出租车司机很健谈,在聊天过程中,他发现我要找到外经贸部的王女士竟是他干妈。后来我还了解到,王女士的丈夫竟然与那位香港朋友认识很多年了。世界很大,有时候也很小。
由网友 粮农二代 提供的答案:
去庙子烧香,心里暗暗赌咒借钱不还的要遭报应,出庙门时,他就摔断了腿,菩萨显灵了,确实太巧了。
朋友郭斌临时找我借了55万块钱救急,说好三天还,可过了10年都没还给我,多次找他还钱,他都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知道他有钱,但他耍赖,整死个舅子不还钱 ,我像孙子一样,低三下四,隔三差五请他喝酒,目的是想让他良心发现,早点把钱还给我。
有一星期六中午,又邀他到一农家乐喝酒,他欣然接受,我们去得很早,闲着没事,和他一起去农家乐附近的一座庙里烧香,乞求佛祖保佑平安。
我们两个烧完香,拜完佛,我问郭斌何时还我钱?他信誓旦旦说下周三前一定如数奉还。我说不要在菩萨面前说假话哦,否则,会招报应的。
说来也巧,刚出庙门,他就摔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在地上喊爹叫娘,不能动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轻微脑震荡和小腿骨折。
不要脸的郭斌说我在菩萨面前赌咒了他,他才遭此厄运的,扬言要我陪他治疗、误工、营养和护理等费用,否则,他绝不还我钱。
今天春节期间,和陈哥喝酒的时候,陈哥接到郭斌电话,要求五天内把欠他的55万货款付清,陈哥满口答应。大家说巧不巧,郭斌刚好借了我55万,一直没还我。
我把详细经过给陈哥说了,陈哥觉得郭斌太没道理了,当场就给郭斌打电话说欠他的55万货款,已经还给了我,大家互不相欠了。十年没收到账终于到手了,谢天谢地。
由网友 渝农老杨 提供的答案:
是老表媳妇疑她五妹非婚怀有小孩,又巧遇老隆承认那孩子是他的,把她娘家人弄得哭笑不得。
老表是个小包工头儿,常人在农村领起十几个人做私人房子。
老表的老婆无端猜测老公可能在外面沾花惹草,就跑到工地来和他脚跟脚搞监视。
老表不想养空人,就安排老婆给伙食团搞采买,空了就和厨子一起给工人做饭。
老表媳妇的五妹有四十的样子,因为小时候生病吃药,把嗓子弄哑了成了哑巴,而亲人又过分干涉她的婚姻,所以她成了大龄剩女:在家里每月领低保,另外喂点儿禽畜做点儿庄稼,过她的平静日子。
为了给五妹增加收入,老表媳妇就决定把她叫来,顶替自己做饭,自己到工地上去打杂做小工。
这种瞎操心,也惹来了老表当初的埋怨,但事己至此,只能来之则安之。
老表工地上的老隆,己经跟他十几年了,十足的老工人。
老隆早年丧妻,把孩子的任务也己经完成,自己在城头坐电梯房过日子,因为看惯了二婚女人的狡猾和狮子大张口,所以他对再婚持谨慎态度,一直都还是单起的。
等到哑巴五妹来了一段时间,老表媳妇发现她对老隆有意思:不是给老隆碗底盖饭蛋肉,就是休息的时候老隆打牌,她站在身边把别人的牌看了给他递点子,输赢同喜同乐,再就是趁没有人的时候把他衣服收去洗了……
尽管五妹做得隐藏看似悄悄的干活,但老表媳妇还是对老公说:"五妹对老隆有意思……"
老姥媳妇的娘家人多得不得了,就连同胞兄弟姐妹就有十几个,老表畏惧后果,赶紧跑过去找他们做免责声明:"你们还不去把五妹弄回来,将来出了后果跟人跑了我概不负责!"
最压阵的大姐回答:"人在你那里干活,不见了我不找你找谁呀?恁个的:那个男的要是有这个意思,你把他找来,先拿十万块钱给我捉住做保证金,再把从今以后的工资钱交出来,五妹的低保他莫要给我动哦哈!"
老隆是老表的朋友,但他也不倾向朋友找一个哑巴,就说:"你们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一下没有?他几十岁找一个人来,就是图有人挤干他的养老钱吗?况且人家干不干还要打个问号呢。"
双方当场就不欢而散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老表回来也没有追五妹,娘家也没有来人把她弄走。
过了一段时间,老隆与五妹一如既往没有大张旗鼓。
有一天,细心的老表媳妇,突然发现五妹呕吐厌食不思茶水,感觉问题严重赶紧向老公汇报。
在没有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老表媳妇就去把大姐赶来工地。
大姐比划五妹又指老隆:"是不是他干的?"
五妹摆手摇头"哦哦"一个劲儿地否认。
大姐感概说:"人还没有过去,倒还学会给他扛事了。"
接着就给老隆上了一通政治课,最后还不忘给自己找台阶下:"你要是对五妹不好,我拨了你的皮!"什么保证金问题,什么交工资问题,什么低保钱问题,这样问题那样问题,当场提都没提。
后来,这件事情朝着正果的方向发展:结婚整酒以后,大家发现五妹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老隆说:"以前我碰都没有碰过她,她哪来的孩子怀?!那次是她身体不舒服,那边的人不问青皂白乱怀疑。我承认就承认吧,反正我是男的又不是我丟人。"
老隆巧遇哑巴追求,亲人巧怪老隆欺人,怪事巧遇老隆承认,几个巧遇相加,成就了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巧合,更是成就了一段大龄男女之间的一段美事,值得点赞[赞][赞][赞]
由网友 安逸风声W 提供的答案: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一生最大巧合是:回乡省地县很多单位招工,由我选,我说共产党员服从组织按排,服从党的需要。结果县人武部按排到乡镇任专武干部,当年任部长乡党常委公务员付科。婚姻也是巧合,乡妇联干部。计划生育也巧合,八o年生了三胎。事情看是巧合,但我认为:优秀自己很重要。二是贵人,缘份必不可少,三是时代机会不可缺,哪时退伍军人是很吃香的。四是学习,自我能力提高是关健。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命运按排,也许有些吧。人生有三合,六合之说。这就是巧合,合的因素。但我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巧遇,天合吧。祝愿友友们巧遇,天合,人生幸福。
由网友 干將之楓 提供的答案:
疫情前在学校遇到一个合适的女孩,深聊发现也是中国人,老家是同一个地方的,甚至家长是同一单位的,越聊越近。问了我爸,他说两家人曾经是二十多年的老邻居,只是我奶奶去世后我们搬家了就不怎么联系了,女孩的妈妈曾经被介绍给我爸,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在一起。
现在相处得很好,去年已经在东京登记结婚了,今年也有了孩子。确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由网友 任有新2 提供的答案:
人生中有许多巧合,也许地球村太小了,
我一生中最多的巧合是第一个自己找上门的女友同我的嫂嫂是一个较稀罕的姓。当她的母亲以死相逼,坚决不同意而终结了重新开始的恋情时,同事又介绍了一个姓氏相同的曾经的同事谈对象。而我丝毫没有怀疑二者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的长象差异很大。虽然这位后来者也很苗条,但较之前者,不算校花类型,且温和内向,我们平时关系不错。我立即表示同意见面,并告知了母亲和哥哥,他们也表示支持。
可就在我刚要去赴约时,前者突然出现了。她带来了两位同事和一位她介绍的女青年。悄悄在耳边说了一句:知道我的姓就不要去赴会了。
她请人告诉我,她们是同母异父的亲姊妹。后来她怕我们继续发展,讲明了真象。
原来她的父母毕业于武汉一所大学,就是我嫂嫂任教的学校。当她刚出生时,父亲就遭遇车祸,母亲带着她改嫁。当她的母亲生下妹妹和弟弟以后,她就觉得没有人再疼爱她。在她的弟妹中,只有大弟与她相貌较为相似。对于这次同事的介绍,她认为肯定会遭到她母亲的反对,所以她赶到我处紧急刹车。
多年以后,我作为孩子的家长到学校开会,恰好碰见那位妹妹。她的女儿也刚好与我的儿子分在同一个班。
在我退休以后,我到公司当保安。公司改制后再重组,新的经理怡恰是那位姐姐的儿子。
晚上,我正在值班,一位衣着洋气的贵妇模样的人停在我面前,取下口罩向我问好,我发现正是上述妹妹。她是刚从美国的女儿家归国的。
她问我那天为什么不辞而别?我复述了她姐姐的话。她流着泪告诉我,姐姐从八楼摔下去世了。
在之前,她的姐姐患忧郁症,多次找我的前妻看病,诉说她一生的委屈和我们曾经的故事。并说算命先生讲,我们是天生的一对,如果好事不成,必然有祸。以致造成了前妻坚决离婚。
值此,我心中茫然若失,五味杂陈。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