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奢万 提供的答案:
宋朝在中华历史中几乎是个异数,相较于其他朝代的鄙商主义,宋朝的重商主义尤为难得。所以,它的经济比其他朝代发达,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从中华历史来看,自古以来大概存在着两个谱系,一个是以周公制礼而闻名的周朝,君君臣臣,士农工商,各按己位,以后各朝几乎都继承了它的鄙商主义;另一个,则是发明了商业的商朝,一笔写不出两个商字。
在商朝覆灭后,商祀转移到了宋国,然后很久以后,一个叫赵匡胤的,以商丘为根据地,建立起一个朝代,叫做宋。。。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
由网友 锦绣初见 提供的答案:
唐宋元明清,很多人都会认为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宋朝的文化和军事完全处于两个极端
宋朝人的读书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宋朝启蒙诗中写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证明文化在宋人眼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但尽管如此,宋朝军事发展的并不好。在北宋时期的一场和西夏的战斗中,就能看出这一点。因为西夏是少数民族,所以胜利的可能性本就比宋要大。加之宋代因为重文轻武,所以并没有那么优秀的将士,很多抗西夏的将军都是北宋的文官,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范仲淹。
不但如此,北宋的亡国皇帝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个文化人,被大家称为"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对字画,诗文都研究颇深,甚至有人认为赵佶的才华可与千古词帝李煜不相上下。但正因为如此,他的过于"艺术"也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在颠沛流离中,他写出了有名的《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其实,宋朝的重文轻武也许跟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脱不了关系。赵匡胤是将士出身,因为被部下"黄袍加身"当上皇帝(此事有待考察)。所以也许他也害怕自己某一天会被自己的将士以同样手段夺取皇位,所以便杯酒释兵权,使宋朝军事没有了发展空间。
宋朝文化是十分先进的,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的艺术瑰宝。可与此同时,军事领域却是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估计人们所说的"发达"仅仅指的是文化遗产之类的吧。
由网友 北京新文化街男孩 提供的答案:
以前朝代特别是三百年唐朝开放思想的历史积淀,让宋朝的文化、科技、商业的水平都抬升到一个新高度。
晚唐因为避乱,大量北方人南迁,让宋朝全境文明程度更加均衡,人流往来更加频繁密集,提供服务保障的市场也更加繁荣。
国家倡导重文轻武,让社会整体更加平和,老百姓心态更加安宁,开始追逐享乐,所以文化市场也一并繁荣,反过来更加促进商业布局的完整,和市场需求的旺盛。
延续前朝惯例,海上贸易依旧十分发达,国际间的交流,让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合发展,促进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进步和发展。
随着外来物种的增加,人民的吃穿衣用均能最大限度得到满足。所以普通百姓会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参与到市场中来。
虽然北患一直不绝,但与游牧民族的交往,丰富了贸易的种类和内涵,让贸易总量有了更大提高。
由网友 历史阳光 提供的答案:
宋朝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一个熟练地技术工人年收入要高于当时的知府,四大发明有两项诞生于北宋,而且知识分子当官绝对没有生命危险,宋太祖赵匡胤的祖训"不杀士大夫".在文化上可比盛唐,"唐宋八大家"北宋独占六席.至于军事上的软弱,我是这样认为,宋朝重文轻武,
主要是赵匡胤看到唐朝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加上自己本来就是武将出身而黄袍加身,不知诸位注意到没有,历史上如秦 西晋 隋,这些王朝在完成统一之后,无一例外都是短命,只有北宋能够存活一百多年,宋朝主要以步兵为主,以步兵对抗草原铁骑,那等于自杀.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唯一的军事天才皇帝,他认为将领可用,便会委以重任,认为不可靠,就来个"杯酒释兵权".
有人说宋朝每年给胡人的贡金不少,知道多少吗,"澶渊之盟"后每年给辽10万两白银,绢20万匹,这仅仅是宋朝两个县的财政年收入,而且每年通过互市,宋朝至少要收回几千万两,一楼不妨去翻翻《梦溪笔谈》,里边就有谈到当时战争的后勤供应,其成本之高超出你的想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GDP占全球60%,人均GDP为2280美元。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
熙宁年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约100市斤米。按现在市场普通米价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购买力,即1文钱0.625元(宋时一贯钱为770文),一贯钱481.25元。按熙宁十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文计,其时国库收入约为340.24亿RMB。
由网友 吴钩的钩沉 提供的答案:
简要说几句:
1、在宋代之前,中国的城市经济一直是受束缚的,这个束缚来自"坊市制"。所谓"坊市制",是指城市中的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坊与市都筑有围墙,交易还有时间限制。这是国家控制城市商业的一项制度表现。但是到了北宋,蓬勃发展起来的城市经济力量终于冲破了"坊市制"的桎梏。实行了千年之久的"坊市制"终于瓦解。
2、"坊市制"的终结,又反过来进一步解放了宋代的城市经济力量。我们看看《清明上河图》或者《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就可以领略到两宋都城的经济繁华了。在宋代的大城市内,不论是北宋的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城,临街皆是商铺,小商贩云集,酒楼歌馆遍设,瓦肆勾栏等娱乐业兴起,商业广告满街。宵禁的惯例也被突破了,有了夜市,"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简直就是"不夜城"。
3、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造就了一大批富户,宋真宗朝的宰相王旦说,"京城资产百万(贯)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宋人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投资意识,一名宋代人观察到,"人家有钱本,多是停塌、解质、舟舡往来兴贩,岂肯闲著钱买金在家顿放?"意思是说,宋代的市民如果有了闲钱,不会换成金子在家放着,而是会用来屯积货物,投资放贷业,或者从事贸易。
4、宋代的经济水平也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不仅市民经济、交通网、手工业、海外贸易业高度发达(整个南宋国土的海岸线,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也因应经济发展之需求,出现了纸币、柜坊(类似银行保险柜业务)、便钱务(货币汇兑机构)、"热钱"(所谓"岂肯闲着钱买金在家顿放"),城市人口达到20%以上,来自商业税的国家财政收入甚至超过了农业税,这是历史上的破天荒,一个商业社会几乎呼之欲出了,以至美国的一些汉学家都认为宋代已是中国的"近代初期"。
由网友 在野武將 提供的答案:
很难说什么叫经济最发达,我倾向于说,宋朝是比较幸运的时期。
1
先来看一个图,秦汉以来中国的平均气温:
这个图还是有很多局限的——比如采集的信息来自个别地区,不一定能反映出全国的状况;再比如看似比较精确,其实很多地方还是学者的推测。
但大体上还是告诉我们一个趋势:
900到1100年的这段时间,中国气候比较温暖,暖到什么程度呢?全年平均温度比晚明高出整整 1 摄氏度,比起汉唐许多时候,也要高出0.5摄氏度。气温高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天气更暖和,农作物就可以愉快地茁壮成长。同等情况下,收成就会比较好。
2
在其他回答中,我还提到过宋代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相对关系比较理想。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人口太少,劳动力不足,就没有办法把森林啦沼泽啦变成肥沃的农田。人口太多了呢,同一片肥沃的土地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多余的人只能去开垦相对贫瘠的土地;虽然最后也能养活自己,但人均的生活水平就下降了。
宋代有相当的人口基数,可以南下开垦辽阔的南方;南宋中后期以前,这些地方还没有达到饱和,因此相对来说,人们在种比较肥沃的土地,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比较高。
无论是适宜的温度,还是相对理想的人地关系,都是比较偶然的因素使然。由此发展起来的富裕的农业经济,也较难维持。
由网友 千山511 提供的答案:
一、政治方面的影响。
首先,从唐朝晚期开始,我国北方战乱居多,政治中心开始南移,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使南方能够迅速发展,加上南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百利而无害,其次,从政策上看,宋朝统治者执行了开明政策,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鼓励经商的封建王朝。在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是很高的,他们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这就鼓励商业的大力发展; 再次,宋代思想文化高度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整个中国的高度不统一(宋朝同时存在的国家较多)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 政策导向是商业高度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丝绸之路受阻,造成海上丝路开通。
宋朝时南方物产丰富,加上在农业、手工业、造船业、瓷器等高度发达,超过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丝绸之路的阻断,不得不打开海上贸易,甚至还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市舶司相当于如今的海关,有很大的权力)宋朝造船业发达,加上北宋时,研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造船业和航海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宋朝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其中最密切的是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 ,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增加了泉州、明州、广州等贸易港口,其中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 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等海外多国,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三、交子、会子发行,促进商业发展。
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的需求量,而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钱重的不足和交易的方便,交子刚开始由商人发行,到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到南宋时,即公元1160年临安府知府钱端礼率先统一由政府出面发行"会子",随着他升任为户部官员,"会子"也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比当时的欧洲早500多年,纸币是我国货币史上的又一大发明。
由网友 卧枕梅闻花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其实这个问答,我以前回答过类似的,因此把原来的复制了一大半,然后又稍微增加了一点新的东西。如果你看过以前的回答,深表歉意。
由网友 王荣联1 提供的答案:
宋代,分北宋与南宋。北宋自赵匡胤起,政治上清明,对前朝遗老遗少网开一面,文化上百花齐放,既便讲错话不治罪。因此,国泰民安,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令周边小国馋涎欲滴。但到了宋徽宗起便走下降通道,国君昏庸,贪腐盛行,最后首都弃守,皇帝被金人所获。宋高宗率见势南逃至杭州,才算划地而治,残喘度日。
由网友 小学生wo 提供的答案:
我们大家都知道宋朝虽然积贫积弱,但是其经济却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一幅清明上河图勾勒出宋朝国都汴梁的繁荣景象。但是我们都好奇为什么"弱宋"能够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经济大国,比之现在的美国也是不弱的。
究其原因:第一就是唐亡后,经半个世纪动乱,赵匡胤横空出世,建立起大宋。稳定了中原的政治局势,给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点则是跟商业相关的政治制度的放松,比如众所周知的宵禁制度,要讲到古人的夜生活,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一下当时的制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向来与统治者制度的制度休戚相关。拿曾经繁荣的唐朝相比,唐朝的宵禁制度可谓是对人的毒害不浅,不止是禁固了人们的身体,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往大了说,宵禁一制使统治者对百姓"白天放养,夜晚圈养",是一种对人权的极大侵犯——而在宋朝,是没有禁夜令的。这个改变可以说是鼓舞人心的。这个变化的结果则是增强了民族向心力。我们将唐、宋两朝对比来看,唐朝太平的日子远较宋朝要短,宋朝虽然内外交困之下,民生却是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几近将不可一世的大唐击倒,甚至需要借助外族之力平乱;而北宋朝廷虽然在外族入侵之下倒坍,却能再立起南宋朝廷延续近两百年,这民族向心力自是不言而喻。
第三则是有关商业的发展,宋朝出现了一些商业交易场所,出现了纸币。
第四则是宋朝海运的发展,更有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这些方面的进步都促进了宋朝的经济繁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于是出现了清明上河图这样无双的创作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