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有不少政治人才,科技人才却寥寥无几?_清朝政府选拔人才的历史

由网友 秀容山川 提供的答案:

需知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一个不自信的皇族乃至整个满族统治阶级,只能攘外必先安内,压制文化科技的发展,限制士大夫和整个士农工商社会的自由空间。对于广大的汉族知识分子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于异族统治阶级,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讨生活,所以学术自由的空间极为逼仄,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和创造。在这样动辄得咎的文化环境下,科学技术的活跃度可想而知。

对于不愿意涉及阶级矛盾的历史研究来说,无异于掩耳盗铃、图说历史。深重苦难的阶级剥削加上另外一层的民族压迫,本来就是水深火热了,中国人民又不得不接受内外阶级敌人的联合压榨和集体剥削。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内外双层的民族压迫使中国人民沦落到民不聊生亡国灭种的危险边缘,何谈科学进步,救亡图存就是最急迫最艰险的任务了。

由网友 讲故事的人ZW 提供的答案:

这不是一个清朝的问题,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重官重文重商,薄数理化科工农,喜欢文的人多,而且发扬广大纵深,喜欢理的人少,这是个基因,只是现在世界大格局科技发展太快,相比我们落后了,才猛醒飞起直追。

不信你看,人们一说官文诗词精神一下就来了,一谈农工没多少人说话了,再学学夲草纲木都要磕睡了,要输血换基因改祖坟!

由网友 简由道生 提供的答案:

有啥政治人才啊?

就那种动辄"奴才如何如何"。以讨圣上欢心为己任的文化会培养出啥样的政治人才?过去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篇《范进中举》《孔乙己》想必大家记忆深刻。试想以这种仕途制造的"政治人才"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生存环境又怎么会有忤逆之嫌的"奇技淫巧"恶名的科技人才存在空间?

政治指引社会。社会需求产生科技创新。大清的顶尖"政治人才"李鸿章真金白银买来了"坚船利炮"送出去了一批批出洋学习的"准科技人才"。那又怎么样?

被那个大清视为倭种蛮夷,远比大清王朝认识"奇技淫巧"为晚的岛国,揍的不敢咳嗽、出门!

大清王朝是这方土地脸上的一块儿黑痣!

由网友 祁人祁语 提供的答案:

要出现科技人才,必须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思想观念,但封建制度讲的是等级礼法,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长日久,人们都被强制的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的思想出现,更不要说创新人才的出现。

其次,历来重视人文而轻视科技,轻视实践,轻视劳动。所谓学而优则仕,学的是四书五经,而不是科学技术。孔子更是把从事具体劳动的人看作是小人。历代统治者都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奇技淫巧。在这种导向下,谁还去愿意研究科学技术呢?

再其次是长期闭关锁国,信息不通。对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不敏感。虽然清朝也不乏像康熙皇帝这样,对科学数学都非常有造诣的人。但是仅仅是把这个东西当做一种修养,而没有变成一种国家的政策。

由网友 儒雅白云dco 提供的答案:

一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决定于高层的认知与智慧,高层喜欢什么样的人才,人民就注重培养什么人才,高层希望什么行业发展什么人才就多,这就是时代造就人才,因为望子成龙是民之追求,这也说明高层的决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命运。

由网友 可爱的老熊熊 提供的答案:

我是老熊,简单回答一下。

清朝确实有政治人才,但是缺乏科技人才,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古代儒家思想的糟粕和帝王学说的影响阻碍了科技知识的普及发展。其实,大清的衰弱从康熙年后期开始至雍正年就初现端倪了。彼时,康熙时期,中国已经开始接触西学。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都是学贯中西的优秀人才。深受康熙敬重。康熙接触西学后也逐渐引起重视,包括天文、地理、机械、算术等。但是仅限于宫廷内小范围研习,没有形成系统教育机制。

传统旧思想的理解下,朝廷官员把这些视为"奇淫技巧"之类的玩意儿。上下旧官僚也瞧不起几个洋人,更心怀妒忌,潜意识里抵制这些东西。因此,错失了普及基础科学的有利时机。康熙死后,雍正上位,庙堂之上正式脱离了西学,民间就更不用说了。"闭关锁国"之下,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几乎为0。

第二,大清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擦肩而过。1733年开始,西方开始出现机械师,纺织机械开始发生革命性的进步,1785年,瓦特蒸汽机问世,汽车火车出现了!工业生产力展示出强大的威力。彼时,年富力强的乾隆皇帝在位。现在的辫子戏吹捧的康乾盛世其实扯蛋之极。乾隆那会儿西方已经可以吊打大清了,只不过离得远,人家还没跑过来。

工业革命进一步丰富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物理、化学、机械、能源、钢铁制造……各种学科门类逐渐完整。强大的工业能力更丰富了西方的军事思想。18世纪,西方军事力量发生飞跃,进而出现了正规的炮兵军校、工兵军校、骑兵军校……而大清还在抱残守缺。看辫子戏啊,那会儿乾隆皇帝到处泡妞,逗风惹骚。

和乾隆同时代的牛人有哪些?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拿破仑、华盛顿……害怕不害怕?

第三,腐朽的体制下再次错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器。1860年左右,西方出现了发电机、电报、电影……在鸦片战争中被揍得找不着北的大清国开始搞洋务运动,已经晚了。只知道买买买,钱还到处乱花。同期的日本则吸取教训,同样在搞洋务的同时,日本人开始学习"管理",从而甩开了东亚诸国的距离,逐渐成为强国。

那会儿大清国开始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了。曾国藩和容闳搞了留美学童集体出国。但由于国内旧势力阻碍,搞了一批就没再搞。国内已经开始内乱……

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科技人才没有培养的土壤,哪里会有人才呢?

笔者的爷爷是湖南大学第一期毕业生。他生于清末,长于民国。他的学生时代,湖南的风气最为开化。从中学到大学,学的数理化教材全是英文版,教师也都是洋人。可以说,中国的理工类基础教育全都是西方那一套。我们自己的东西为0。

大清国实在是糟糕啊!我现在一看辫子戏就犯恶心。泱泱华夏,科技文明领先全球数千年,全毁在鞑子手里!造孽!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786.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3.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