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乌巢禅师想收猪八戒,落难老猪为何拒绝呢?

由网友 我就是竹韵 提供的答案:

《西游记》乌巢禅师想收猪八戒,落难老猪为何拒绝呢?

猪八戒为什么不愿意师从乌巢禅师,其实答案就隐藏在他和孙悟空的对话之中。

猪八戒生性懒散,不愿修炼

猪八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云栈洞和孙悟空打仗时曾做过很详细的自我介绍:

"我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

这点令人很惊讶,这家伙自小又笨又懒,竟然根本不曾修炼过,是偶然间遇到一位十分厉害的真仙,看和他有缘,于是稍加指点、外加一粒九转大还丹相助,猪八戒于是就速成了。

很明显,这家伙才是野路子出身,根本没有经过正儿八经的教育和修炼,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天蓬元帅,然后又因为戏弄嫦娥被罚转世投胎,糊里糊涂重新变成了猪妖。

猪八戒天性贪闲爱懒,他没有吃过苦、也根本吃不了修炼那种苦。

相反,乌巢禅师就是一个极简的苦行僧,吃住都在一颗树上的鸟巢里,这点老猪根本不能接受。

因为当时猪八戒在福陵山有前妻卵二姐遗留下的大别墅,在高老庄还有现任妻子年轻貌美的高家三小姐、还有管够的丰盛饭菜。

两者的差距太明显,而老猪又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他肯定不会答应给禅师做徒弟。

乌巢禅师级别不够,猪八戒看不上他

猪八戒的师傅是谁原文虽然没有说,但是必然也是一位极其厉害的大神。

一、他的法力和法术很高明,也是超级高手,稍加指点猪八戒就达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大成境界。

二、他有九转大还丹,这可是西游记中最顶级的丹药,一般大神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丹

药也只有太上老君等几位超级大佬才会炼制,据此很多人都说这人是太上老君。

三、猪八戒成仙时玉帝派了很多天仙下界来迎接他,并且亲自为他举办了庆功宴,当场封他做了天蓬元帅,而且太上老君还找了好多人特意为他打造了超级神兵九齿钉钯。

这两点充分说明猪八戒的师傅也是不低于玉帝的大天尊级别的强者,很可能和太上老君等三清的资历差不多。

乌巢禅师虽然也是佛家的高僧,功法也很厉害,但是和猪八戒的师傅相比还差了很多,所以猪八戒才看不上,不愿意做他的徒弟。

乌巢禅师的许诺诱惑力不强,猪八戒不动心

乌巢禅师是得道的高僧,和唐僧一样,修炼念经是他的特长,但是劝人向善却不是他的特长。

他想收猪八戒做徒弟,无非就是说"跟着我好好吃斋念佛、别再造孽了"云云,而当时猪八戒的小日子正过的红红火火,自然对他的话没兴趣。

相反对比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劝人向善才是专业的水准。

观音菩萨接受猪八戒的朝拜后根本就没提收他做徒弟的事,而是先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现状,以表示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然后猪八戒自然免不了一肚子苦水,因为他刚才冲撞了菩萨,于是菩萨趁机和他聊上了前程的事,后来又趁机劝他向善,说只有走正道才有前途。

一席话淳淳善诱,说的猪八戒似梦方觉,观音菩萨这时候才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就是给取经人做个徒弟,并且许诺他事后"管教你脱离灾瘴",这话诱惑力很强。

猪八戒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给人做个徒弟就能成佛,于是他就很痛快地答应了。一直到取经回来,他还对八大金刚说他能成佛。

看样子乌巢禅师还是不如观音菩萨会劝,所以老猪即便是落难时期,也不愿意给他做徒弟。

由网友 大爱无恨刘成 提供的答案:

乌巢禅师绝对非同一般,就是他传授唐僧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

当时是唐僧感到前途莫测,就请教乌巢禅师。乌巢禅师告诉唐僧前途虽然遥远,但是总有到达之日,只是途中豺狼当道、虎豹横行、魔瘴弥漫,必须靠念《心灵》才能得以解脱,免除伤害。紧接着,乌巢禅师就传授了唐僧《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唐僧也是聪明绝顶,只听禅师朗诵一遍,就一字不落地记住了《心经》全文,并传诵至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醒,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顺变告诉大家,此《心经》我已牢记在心,能不能驱逐虎豹,我不知道;但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背上几遍,一般就可以安然如梦。

乌巢禅师传完了《心经》,就要离去,唐僧又扯住禅师不放,定要询问西行路上的端的。禅师被唐僧求告不过,只好略微通报了一下西去路上的大体情况。我们看《西游记》第二十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禅师笑道:"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涯,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薄。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唐僧听得懵懵懂懂,孙悟空却恼了,举铁棒大打出手,并要捣了人家乌巢禅师的老巢。原来,孙悟空听出了禅师骂他老石猴之意。

唐僧赶紧阻止孙悟空,八戒也求情说禅师知晓过去未来之事,暂且看看禅师说的"水怪前头遇"是否应验。孙悟空见乌巢禅师有万朵莲花、千层祥云保护,也只好作罢。

从唐僧、悟空、八戒和乌巢禅师刚一见面时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八戒和乌巢禅师早就认识。那么,八戒在落难之际,为什么没有拜乌巢禅师为师,跟他修行呢?原因就是:

第一、八戒虽然落难,但是依然觉得自己乃是上界大仙,自持身份,不愿意随随便便地就委身于人。

八戒有点好吃懒做,但是他懒人有懒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得到了上界地位极高的神仙的金丹,一步到位就成了地位很高的天蓬元帅。他刚刚被打下凡间,就会幻想着那位点化自己成仙的大仙能出手拯救自己,因此就没有必要再去投到别人的门下。

那位大仙没有拯救八戒,当然不是他见死不救,而是八戒有重任在身,只能等待菩萨的点化。所以,他就没有现身。

第二、八戒刚刚下凡,本来以为做个无拘无束的妖怪,可以逍遥快活,因此就不愿意跟乌巢禅师出家修行过苦日子。

大家都知道,天庭的神仙们有很多私自下凡的,就是因为向往人间的生活。八戒被打下凡间,心想:"自己正好可以因事制宜,体验一下凡间的美好生活,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可是现实很打脸哪,八戒不但没有体验到什么时候逍遥自在,反而谋生都日益艰难。

八戒没有体验到令人憧憬的人间美好,却体验到了常常饥肠辘辘、饭糗茹草的艰难困苦。八戒深深地懂得了: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

第三、乌巢禅师的出现,其实就是为唐僧师徒取经做铺垫的,他也没有收八戒为徒的决心。

乌巢禅师提出收八戒为徒,也只是一种试探或者说是礼貌性地邀请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乌巢禅师的法力高深,莲花护体,祥云笼罩,孙悟空也无可奈何。由此可见,乌巢禅师应该是哪位菩萨的化身,在此等候唐僧师徒。乌巢禅师顺便传授了唐僧《心经》也是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助力,任务完成,乌巢禅师就功成身退了。

猪八戒后来跟随唐僧取经,一方面是形势所迫,他几乎已经是山穷水尽了;一方面是受菩萨点化,知道取经成功以后自己可能修成正果;再者也是由于自己下凡以来,单打独斗的日子过得太艰难,也需要加入一个团队。所以,猪八戒加入唐僧的取经队伍是水到渠成;他没有跟随乌巢禅师是因为时机不对。所以,人生就是这样:

有时候放弃了一次机会,就可能错过了一生;但是有时候放弃了一片小落叶,却最终收获了一座大森林!

由网友 董江波 提供的答案:

不管猪八戒有没有落难,他都不可能拜乌巢禅师为师:

第一,乌巢禅师实力不够。

你道这乌巢禅师是谁,其实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陆压道人到了《西游记》中的身份。在《西游记》中,他的实力,仍然还是大罗金仙高阶的,没有突破圣人。虽然仍然是强大的一位。

但要猪八戒拜师,太难了。因为,猪八戒的师父,可是太上老君的大徒弟尹喜玄都大法师,人玄都大法师虽然境界跟乌巢禅师相同,但战斗实力,拥有的法宝,超过其十倍。

猪八戒没必要换师门。

第二,乌巢禅师居住条件太苦。

晕,就是一鸟巢,他是太阳火精没问题,可猪八戒却是上古大猪妖啊。这条件,也太艰苦了吧。

而且,还天天清心寡欲,打座。猪八戒,那是绝对不干的。

第三,猪八戒有任务。

显然,猪八戒是以苦肉计混入取经团队中的,他代表的是道教太上老君的利益,是要阻止和破坏取经行动的。

但可惜,后期昊天大帝意已决,他没法破坏了,只好顺从了。

第四,猪八戒面对如来佛,更自在。

毕竟,猪八戒原来是天蓬,是能对如来佛呵斥的人,所以,在封赏一事上,才讨价还价,除了如来已经决定给他的整个佛教信徒献祭物的十分之三(另外,金翅大鹏拿走十分之三,最后十分之四归被供奉人。),还把一个没品级的净坛使者,成功进入菩萨序列了。

你想,如果真跟了乌巢禅师,怎么可能有这好事?

由网友 符号帝国 提供的答案:

一句话总结:老猪已经和观音签过合同了

猪八戒和沙和尚被贬下凡,都是在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那五百年,而且是在孙悟空"刑满释放"五百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何以为证?

第一,孙悟空已经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如来佛祖开始策划取经计划,派观音下凡寻找取经人,顺带给她带了三个金箍,让碰到厉害不服管束的妖精给戴上,给那取经人当个护卫,保他一路周全。

观音奉旨下长安,还没到大唐,半路先后遇到了唐僧未来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第二,此时猪八戒来到人间不过五年多(跟第一任老婆卵二姐夫妻一年,单身一年,跟高秀兰成亲三年)。也就是说,猪八戒是在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如来马上就要启动取经项目的时候才被贬下凡的。

观音遇到他的时候是在福陵山而不是在高老庄,卵二姐刚死,也就是猪八戒下凡初期的时候,这时候两人已经约定好,等取经人经过的时候,猪八戒给他做徒弟,随他一起去西天取经。

《西游记》第八回: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猪悟能。

这就等于是签了用工合同,有言在先,即便猪八戒想跟乌巢禅师,他也不知道唐僧什么时候经过,如果误了时机,耽误了取经,那事情就闹大了。观音菩萨的合同你都敢违约,以后是不是不想混了,估计永远也别想再回天界了,妥妥被拉黑名单。

还有一个原因:乌巢禅师来路不明

乌巢禅师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他是一个和尚,但是整天住在树上,而且从来没有做过自我介绍自己是何来路,贸贸然就说要收徒弟,人家知道你是什么货色?毕竟猪八戒曾经是天蓬元帅,那可是玉帝钦赐的,掌管八万天河水师,人家是见过世面的,怎么可能你一个连名片都没有的人,人家就要当你徒弟?

而且后面取经路上遇到了,乌巢禅师还说自己只认识猪八戒,不认识孙悟空。如果是真的,那就说明他真的没什么见识,只在福陵山一带混,没出过省的野路子神仙,能有什么出息?

如果是谎话,那就说明他是归沽名钓誉之辈,只图猪八戒曾经是天蓬的身份,看不上孙悟空的真本事。这样的人能有什么货真价实的东西呢?

所以猪八戒不跟乌巢禅师,一是跟菩萨签了劳动合同在先,而来乌巢禅师他可能还真看不上。

由网友 杨紫姐姐 提供的答案: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曾经遇到一位神秘的大佬,那就是乌巢禅师。乌巢禅师也是修炼佛法的,尤其是多心经,还传授给了唐僧。乌巢禅师对猪八戒比较熟悉,但不认识孙悟空。

原著中提到:八戒上前行礼,乌巢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乌巢不但认识猪八戒,并且知道加入取经队伍乃是天大的缘法。随后乌巢禅师看到孙悟空,乌巢却说:"此人是谁?"孙悟空有点奇怪,就说:"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八戒),倒不认得我?"

此时猪八戒跟孙悟空提到。八戒说:""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那么问题来了,乌巢禅师想收猪八戒当徒弟,为什么猪八戒却不同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乌巢禅师住的地方太差,还不如猪八戒。乌巢禅师住在香桧树上的柴草窝里,十分简陋,说白了就是个好点的鸟窝。

二是猪八戒答应了观音菩萨,给唐僧当徒弟的,所以不能途中又改投别人门下。

三是西天取经是一项重要工程,前途一片光明,而在乌巢禅师这里,前途迷惘。

最后一点,也是很关键的,猪八戒修炼的是南派功夫,讲究的是双修,乌巢禅师修炼体系是孤修,不同人不同性情不同条件适合不同修炼方法。当然了,你也可以理解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说呢?欢迎留言分享。

由网友 智慧饼干wHv 提供的答案:

在《西游记》中有着一种人,出场的篇幅不够一回目却能从其只言片语中能够感受到其的强大。比如说: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还有一个就是曾经想收猪八戒为徒的乌巢禅师。

既然是禅师,那么也是佛家人

在《西游记》中这样说道:"八戒道:"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三藏道:"他有些什么勾当?"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可以看出猪八戒对于这位乌巢禅师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猪八戒是天庭天蓬元帅下凡,就算是再不济其法力还是比较厉害的,这个乌巢禅师张嘴就对猪八戒说:"跟他修行",可以看出这个乌巢禅师法力高强,出家人是不打诳语的,所以排名至少在猪八戒之上。

当唐僧路遇浮屠山时,乌巢禅师从巢中出来对于唐僧非常客气,还将佛门心经传给了唐僧来减少在西天取经路上的障碍。

唐僧向乌巢禅师问去西天的路,乌巢禅师:""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乌巢禅师居然知道此去西天的路上有许多虎豹并且有魔障,看来这个乌巢禅师对于唐僧取经是一个知情人啊。

乌巢禅师看见八戒和孙悟空两个人时,采取的态度完全是不同的,对于八戒是一种非常低姿态,但是对于孙悟空却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就说明乌巢禅师认识孙悟空,只是自己没有说实话并且撒了谎。

至于乌巢禅师想收猪八戒为徒,落难的猪八戒居然拒绝了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乌巢禅师作为出家人,当然是功德是第一位的,要是能够度化以为从天庭犯错被贬下凡的那可是大功德。第二,猪八戒在之前已经接受了观音的度化在等唐僧的到来。第三,乌巢禅师的法力在猪八戒之上,猪八戒心里还是明白自己拜入到乌巢禅师的门下前途未知,所以拒绝了。

各位大看官你们还有更好的解释吗?评论区留言哦。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