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沙漠骆驼沙 提供的答案:
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贡献,但确实他的名气相对于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等人来说要稍逊一筹。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 研究领域: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黑洞等前沿领域,而杨振宁主要贡献在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论方面。因为前者的研究更加引人瞩目和普遍热门,所以他们的名气更大。
2. 社会背景:杨振宁的研究生涯主要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这对于全球科学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言可能有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在英国和美国等科学强国的研究背景下更容易接触全球的科学圈子。
3. 科学界的评价:科学界对于杨振宁的贡献评价褒贬不一。例如,他的合作者李政道因为与杨振宁的合作矛盾和观点分歧等原因,在科学界对杨振宁的贡献评价上存在一定的争议。这可能也影响了他的名声。
综上所述,尽管杨振宁在物理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但由于研究领域、社会背景和科学界评价等因素的局限,他的名声相对较低。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他在物理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由网友 路平说 提供的答案:
在物理学界,搞理论物理学是最难的。因此,理论物理学家获得了非常崇高的历史地位,我们熟知的牛顿、爱因斯坦、霍金都属于理论物理学。如果我们要给历史上的理论物理学家们排个序,在第一梯队当中,应该会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排呢?
杨振宁在物理学历史上的定位
理论物理学家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大一统理论。所谓的大一统理论就是用一个理论就能描述宇宙中所有的现象。当然,目前来看,理论物理学家距离这个目标还十分遥远。不过,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都不同程度上地完成了部分的统一,并且他们是以一人之力完成的理论的构建,因此,他们可以跻身第一梯队。
其中,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宇宙与地球的物理学规律,并且建立了物理学大厦的地基。我们熟悉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的定义都是牛顿首先准确定义出来的。
麦克斯韦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电"和"磁",让我们知道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并且还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如今的通信技术就是建立在麦克斯韦的理论之上,可以说麦克斯韦为现代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于爱因斯坦,他通过狭义相对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将两者并称为时空;其次,他通过质能等价理论统一了"质量"和"能量",让我们知道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接下来,他还通过广义相对论重新诠释了引力的本质,即引力并不存在,引力的现象其实是时空的弯曲。
可以说,这三位在整个物理学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除了这三位,在物理学史上的第二梯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量子力学的一群奠基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群奠基人,以及物理学各个分支的奠基人,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热力学的宗师级人物玻尔兹曼等等。
其中,杨振宁就属于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之一,并且他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他可以在第二梯队排到非常靠前的位置。当然,这并不是我瞎排的。著名的学术期《Nature》(《自然》)曾经在2000年评选了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最大的20位物理学家,杨振宁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唯一健在的一位。
这里类似的排名还有很多,不仅是国内的学者对杨振宁有高度评价,国外的学者也是如此。他在理论物理学界可以是说德高望重。
如果我们要给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排个座次,从科学成就上来说,霍金是挤不进第二梯队的,甚至很难挤进第三梯队(各个细分学科成就较大的科学家)。当然,他的成就还是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物理学家的,只是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比起来还稍逊一筹。
从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杨振宁的成就其实要远大于霍金。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杨振宁的名气远远不如霍金呢?
造神与故事
这其实和人性有关。在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时代,两个人还在世时,就已经早早封神,其后这个"深化"的现象一直保留了下来。比如,就拿牛顿来说,我们熟知的苹果砸到牛顿脑袋上,就是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到英国时,看到牛顿的声势浩大的葬礼,颇为感动,对牛顿心生敬仰。后来,就在一本书中写下了苹果想到万有引力是因为被苹果砸到了脑袋。
类似的"神化"其实还有很多。就拿爱因斯坦来说,他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力,后来到了1915年,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还是没有引起什么注意。直到1918年,爱丁顿带队去验证广义相对论之后,各个国家的媒体大肆报道,并且声称爱因斯坦是推翻牛顿理论的人,一下子爱因斯坦名声大噪,所以开始被"神化"。
我们会发现,所有伟大的科学家被"神化"之后,都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牛顿被苹果砸脑袋,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不及格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谣言,但却深入人心,很容易被记住。但大多数人只记得这些故事,很少有人记得他们的理论。
在人类历史上,不仅仅是科学家,很多做出过伟大事迹的人都会被神化,比如:大禹治水的大禹,还有三皇五帝,都被描绘成如同天神一般,而且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人性的一面本身就有一面是"喜欢造神",还有一面是喜欢"听故事"。这些其实有利于团结远古时期的部落,一起对抗外来的灾祸,比如:洪水。人类也正是因为具有这两点"特性"才得以延续至今。
霍金的名气这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故事,他的故事本身要远比他的科学成就更加深得人心。反之,我们会发现杨振宁并没有这样的故事。要知道杨振宁1971年回国,从1980年就在国内旅居,奔走各地给中国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建设实验室和培养高科技人才。
可这一切很少人知道,大家开始知道他却是因为他的私事。即便到了现在,大多数人提起杨振宁,也只知道它的私事,而他具体干了什么,有什么科学成就一概不知。
由网友 宇宙探索 提供的答案: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时间的沉淀。牛顿的经典力学已经有几百年历史,至今仍旧统治着我们生活,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体现着经典力学的力量,早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超过百年历史,最开始经历了很大的质疑,之后不断得到科学界论证,逐步成为了现代物理学大厦的基石之一。
还有一点,不管是经典力学还是相对论,理解起来都不是很难。牛顿的经典力学就不说了,初中水平就可以理解了。而相对论看起来虽然不同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验,具有很大的颠覆性,但相对论确实已经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定位系统,就离不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三,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确实是人类物理学史上两个里程碑,两个标志!
而杨振宁在物理学上取得的成就确实也有比肩牛顿爱因斯提的资格,不过对于大众来讲,杨震宁的理论太过深奥,目前只是更多的出现在非常专业的物理学领域,短时间内很难直接体现在我们生活中。
霍金属于完全不同的风格,"身残志坚"是霍金的主要体现,他对时间,空间,黑洞和宇宙等非常深奥的理论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但霍金的成就更多的体现在理论上,很难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撑。说白了,霍金的观点思维更贴近大众,他更像是一个"科普家"!
由网友 洒脱白云F6 提供的答案:
不能因为霍金曾经拥有全世界几十亿的粉丝就可认为霍金比杨振宁成就高。事实上,霍金和杨振宁之间至少隔着10个诺贝尔奖。
霍金的贡献应该归属于科普物理学家更恰当(当然,霍金是伟大的,他的时间简史、黑洞的阐述,一定是人类科学史上遗留下来无比璀璨的财富)。杨振宁的成就,在由古至今物理学家里,是最少可以排进前10的人物。在未来100年—200年后,他的地位一定会更加突显出来。
除在未来还有颠覆性基础理论出现外,目前看是这样的——
经典物理学集大成尊神:牛顿。
现代物理学集大成尊神:爱因斯坦。
统一电、磁、光的真神:麦克斯韦。
量子力学的一堆真神:(不罗列)
大统一规范场论尊神:杨振宁。
在物理学界,几乎所有大神、尊神都是白人的天下。杨是唯一的黄皮肤,所以多少会限制了他的地位定位的客观性,所以才会有当今国内网络上出现这么多的不自信的质疑、提问甚至诋毁他的成就、甚至对他人身攻击。其实,哪个大神的成就能够保证未来不会被质疑、争论、发现局限或颠覆?包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杨的成就,喷子的世界永远不愿意去正视。
杨的成就,是要站在一堆的物理、数学理论之上才能理解的。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领域、阿贝尔李群领域等等。
【备注:杨--米尔斯方程(虽不是最终的大统一理论<统一了宇宙四大基本力中的3个,其中引力除外>),后来人发现该方程简直是实现了科学界几近梦想般的事情。完成了包括一堆的量子、粒子、相对论、数学等等领域的尊神都没有完成的事情。在后来,至少有6、7个诺奖获得者的成果都是基于他的理论模型而取得的重大突破。基于杨的理论底层,几乎可以预判在未来100、200年后会更加大放异彩,甚至可能会等同于爱因斯坦于现在世界的改变。说他的成就让他居于牛爱之列是不夸张的、甚至未来坐四望三都也是可能的。】
由网友 科坛春秋精选 提供的答案: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会涌现无数的物理学家,但是创造一个时代,颠覆人类认知的物理学家并不多。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牛顿的最大贡献是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成功解释了在太阳系中,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外在原因。
爱因斯坦的贡献在于他让经典物理学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这些理论可以解释了宇宙中大量现象,爱因斯坦提出的很多假设也被今天的科学家证实,比如引力波的存在。
霍金的贡献在于宇宙论和黑洞的研究,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又迈出重要一步。当然霍金的贡献与牛顿和爱因斯坦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前两位是开创一个新纪元。
杨振宁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取得了里程碑性贡献,也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对于人类认知的贡献,引领一个学术时代的能力,还是远不如前面三位科学家。
由网友 樱满白夜 提供的答案:
因为牛顿创立的力学体系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中学就会学,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质能方程等在中学会接触到,大学才会详细学。但是杨振宁的理论大学也不会学,或者是大学里物理专业的才会接触到,所以知名度较小。而霍金只是将物理学进行科普,让物理被非专业人士所熟悉,更多的是靠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由网友 实事求是的真理 提供的答案:
杨振宁世界排名不到300名,你告诉我怎么跟牛顿爱因斯坦一样出名呢?
杨振宁成就被国内自媒体严重高估夸大,实际他的贡献比一些自媒体炒作的要低许多,杨的成就和爱因斯坦牛顿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牛顿比杨高了远远不止一个等级,所以杨不可能像牛顿等人一样出名的,过分捧杀是对杨老的不尊重
由网友 香烟飘渺35 提供的答案:
两个悖论!
狭相一一车轮悖论! 比如说,大地上跑着一列火车。火车(设为A惯性系)、大地(设为B惯性系)。再假设火车速度为0.5C(C为光速,C=300000000m/s)。火车每个车轮周长为1.5m。火车上有一个10ns(纳秒)钟,每10ns,该钟指针转一圈。 如按牛顿力学:无论对于A系(火车)或B系(大地):每过10ns,钟(指针)与车轮都同转一圈,按车轮周长算:火车向前行走1.5m。也就是火车速度都是0.5C,无问题。 可是,假如按照狭义相对论,对A系观察者速度无问题(V=0.5C),而对B系观察者:按照相对时间公式计算,对于B系(大地)观察者:自己时间每过11.547ns,火车上的钟(指针)与车轮才能转一圈(对B系观察者:A系时间慢,A系钟只能走10ns),由于实际车轮1.5m的周长限制,火车在11.547ns(B系时间)时间内,最多走1.5m。而1.5m除以11.547ns,这速度不等于而是小于0.5C(1.5m/10ns=0.5C)了,速度对不上帐了!这就等于对狭相公式构成悖论!
总结:狭义相对论说,对于B系(大地)观察者来说,对方(A系)的时间慢了,既A系上的10纳秒钟(指针)与车轮都转的慢了,导致对于B系观察者,火车速度与原假设的0.5C速度对不上账了。可由此判定:狭义相对论错误!
注:
1、按狭相,对于观察者来讲算速度,要用各自的静长度和本征时!如对大地上的观察者,光在大地上每秒走30万公里;而对火车上的观察者,光在火车上每秒走30万公里!各自用静长度和本征时,算速度!这里的静长,指观察者其自己所在惯性系的空间长度!
2、对于B:车轮径向缩短,而对于A、B车轮高相同,所以对于B:车轮周长只可能≤1点5米。
3、如果换低速问题一样存在,只是速度差的小而已!
广相一一高山悖论!
设:在净高为3000米的高山上,修一个恒温恒压室,一个风扇在该室内。在山脚下修一个大型恒温恒压车间,发电机在该车间里发电。可用超导电缆(现在已有生产的了)连接发电机与风扇。恒温恒压室、恒温恒压车间、超导电缆所用电能由其他电源提供!该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带动风扇不停的转动。为了简化分析,假设电路工作在串联谐振条件下。
根据电工学:
Pt=W
Pt(风扇消耗)+Pt(线路损耗)=Pt(发电机发出),t(时间)必须相等,否则公式不成立!
可以把线损电阻看成负载的一部分:
T(P1+P2)=TP3
说明,P1为风扇功率,P2为线损功率,P3为发电机输出功率!串联回路,电流相同,输出电压=含线路电阻的负载电压,等号两边功率必然相等(P=UI)!这样时间也必须相等,否则公式不成立!
T(P1+P2)=TP3,公式可以分开写:TP1+TP2=TP3,各时间差也必须相等!
按照广相,发电机(低海拔)时间慢,电风扇(高海拨)时间快,那么上述公式就不成立了!所以说广相违背了电能公式!电能公式是应用公式,这样错的只能是广相!
注:
1、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如果高、低处时间不等,岂不违反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的原则。
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流入某一网络(或节点)的电流和,等于流出该网络(或节点)的电流和!
3、电风扇也可换为发热纯电阻或电灯。
4、发电机、风扇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分析!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