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火灵圣母在截教地位不高,为何她的死导致截教与阐教真正的决战?

由网友 Yao绝杀 提供的答案:

《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商朝末年至周朝初年的历史故事。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妲己、姜子牙、哪吒等人展开,描绘了他们在与纣王、姬昌等反派角色的战斗中,最终成功封印妖魔鬼怪,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故事。

《封神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神话小说之一,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还被广泛地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影响深远。

在《封神演义》中,火灵圣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虽然在截教中地位不高,但她的死却导致了截教与阐教之间的真正决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火灵圣母的身份和作用。她是截教中的一位女将,擅长使用火系法术。在小说中,她被描绘为一个非常勇敢、忠诚的人物,对截教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忠诚心。

那么,为什么她的死会导致截教与阐教之间的真正决战呢?这主要是因为火灵圣母的死激发了截教内部的矛盾和不满情绪。在小说中,火灵圣母死后,她的徒弟申公豹为了报仇,向阐教通风报信,导致阐教发动了对截教的攻击。这一事件引发了截教内部的分裂和争斗,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

因此,可以说火灵圣母的死是导致截教与阐教之间真正决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她的死让截教内部出现了分裂和不满情绪,为阐教发动攻击提供了机会,也让两派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了两派之间的全面战争。

由网友 白玉子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ヽ(^0^)ノ《封神演义》本就是一部借助历史演绎出的神话故事。主要体现的是正道与邪道,"道"与"魔"斗法、争战的故事。也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语的由来。这也说明,道学文化底蕴,在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古文明时代就已孕育着了!也证明了底蕴博大精深的道学文化,以及原始道教正邪两派斗争的存在。中华文明的正统源头是道学,而非儒术!道学是道,儒术是术。正道是真源,邪道靠法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明了自私自利的邪道→"魔"→是靠"魔术"来蛊惑人心,以控制人的思想思维意识→以达其自私自利的"名,利,权位"之邪恶目的的!

"道常无私,衣养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无私奉献天下,道常"无为"于"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一心一意服务天下人的。"人若无私天地宽",无私则用不着"术",无私,自然得民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无需阴谋诡计,无需演魔术!只需一颗普惠众生的真心,不争名夺利,踏踏实实为人民谋幸福办实事,什么"术"也都是多余的累赘!质朴,淳厚,直爽就足够了!何苦修饰打扮成"温良恭俭让"的"君子""礼仪"形象呢?!这就是多此一举的"术"→造假!

能"无私衣养万物",自然会忠诚于人民,服从无私心的领导指挥,孝敬生我养我的父母,及友爱兄弟姐妹。也会真心"仁义礼智信"于天下每一个人→道也!怎么可以愚忠"仁义礼智信"于满怀自私自利"家天下"之大私大奸之心的"君王"呢?!不道不德,大谬矣!靠"术"岂能长久?!

不过,万物有阴阳,有道就有魔!都是自然存在。所以有魔,都是自私自利的劣根性使然。道性,才是道的真性情!道常无私衣养万物,就是天道之本来面目。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常保一颗奉献众生之道心,才能无为于自私自利的杂念俗识,而无不为于天下人。必然万事顺遂,无往不利。什么事也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即使有"魔"来捣乱,以魔法魔术来迷惑人于一时,但难能长久!终究会原形毕露的。

《封神演义》道家的阐截两教,就是道与魔,阳与阴的斗争故事。为什么火灵圣母地位不高,也能引起决战!这是导火索的点燃成熟时辰使然!时辰不到,不能点燃。时机成熟,即使一个小兵也能引燃的!正邪双方对抗到一定程度,势所必然之势已成,星星之火,也是能够燎原的!

当然,正道也有"术"。不但有,而且在邪道之上。因为道是拥有着"无漏大智慧"的存在。天人合一是也!得道圣人拥有无漏大智慧,能借天之道,集众人力,一呼百应。天道与人力合一,什么魔术魔法也是无能为力的!是以《封神演义》的终局是阐教全胜。

由网友 囿山绿城(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在封神演义中,截教与阐教真正的决战其实是诛仙阵大战和万仙阵大战,因为这两场战斗,截教教主和阐教教主甚至西方教教主都亲自参与,而其它都是低级别的战争、局部的战争,虽然十绝阵大战、九曲黄河阵大战也打得非常惨烈,但这两场战通天教主没有加入,所以也算不上决战。

实际上,阐教与截教的战斗很早就开始了,标志性事件就是太乙真人为了帮助哪吒,大开杀戒,将截教门人石矶娘娘活活烧死,从此拉开了阐截纷争的序幕。但此后截教高层一直遵从通天教主"闭门不出"的教令,四大亲传弟子以及随侍七仙一个都未出来,只有十天君、赵公明、三霄娘娘等外门弟子与阐教一路打拼,最后他们全被打死,但截教高层仍在静观其变。

直到一个人的死打破了僵局。

这个人就是火灵圣母。火灵圣母何许人也?她是商朝佳梦关总兵胡升之弟胡雷的师父,住丘鸣山,因胡雷死于洪锦之手,特下山来为他复仇。火灵圣母还有一个身份,她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徒孙,其法力很强,拥有法宝金霞冠以及三千火龙兵,先后打败洪锦、龙吉公主夫妇,以及姜子牙、哪吒、韦护组合,其实力在截教三代弟子中属于顶尖水平。

不过,火灵圣母的克星是阐教十二金仙中的老大广成子,广成子内穿着扫霞衣,将金霞冠的金光一扫全无。而且广成子拥有阐教镇教之宝番天印,此印甚至将火灵圣母的师父多宝道人都打了个跟斗,所以广成子将番天印祭起在空中,落将下来,火灵圣母那里躲得及,正中顶门,可怜打的脑浆迸出。

但是,火灵圣母与别个截教门人不同,广成子将她打死后,竟然拿着金霞冠来到碧游宫向通天教主请罪。大家注意,此前阐教打死的截教门人无数,比如三霄娘娘、赵公明等,其实力远胜火灵圣母,而且论辈分他们也是截教二代弟子,比火灵圣母要高,为何此前没有一个阐教仙人跑去碧游宫谢罪?

这个问题,原著借金灵圣母和龟灵圣母之口说出,原文:旁边有最不忿的是金灵圣母、无当圣母,对众言曰:"火灵圣母是多宝道人门下,广成子打死了他,就是打我等一样。"原来,火灵圣母乃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门下。注意,多宝道人其实是截教的二把手,通天教主之下第一人,相当于截教副教主,他的弟子,地位自然高于金灵圣母的弟子闻太师。

也就是说,火灵圣母是截教三代弟子第一人,是通天教主的嫡长徒孙,她对于截教的脸面,比赵公明、三霄娘娘、十天君等重要得多。也是正因为如此,广成子将火灵圣母打死后,感到事态严重,所以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碧游宫谢罪。

而事实上,火灵圣母的死亡,对截教高层震动很大,这让他们感到了唇亡齿寒,也感到再不出手教训阐教,截教的脸面几乎再也没地方放了。于是,广成子三谒碧游宫这件事成为阐截二教全面开战的导火线,就连起初不愿涉足封神大劫的通天教主也被迫卷入其中,先后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迫使阐教与西方教联合,最终导致截教分崩离析。

由网友 杰出的猴子 提供的答案:

在《封神演义》中,火灵圣母是截教多宝道人的弟子,邱鸣山散仙,她修为高深,在截教二代、三代弟子中属中上游,火灵圣母自身就法力雄厚,其法宝是金霞冠,其效果就是隐身,让敌人迷失方位。其本领能够训练出三千火龙兵,火龙兵就已经很强了,还能够驾驭三昧真火,可见她统帅能力之强。

因为两军阵前,阐教的龙吉公主祭出三寸五分的乾坤针,斩杀了火灵圣母的弟子胡雷。火灵对本为了给徒弟报仇而下山,与姜子牙展开了殊死较量,阻挠西周大军前进的步伐,可以说她是引发阐、截两教全面对战的重要人物之一。

火灵圣母的综合实力绝对非泛泛之辈,她修行千年,名列截教五大圣母之一,火灵圣母的水平应该属金仙之列,她曾将姜子牙打得险些丧命。

但是,在火灵圣母还未死之前,阐教、截教虽然有分歧,但是依旧只是一些零散的打斗,双方都是在极力克制。就算太乙真人祭出九天神火罩杀死石矶娘娘,截教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何截教火灵圣母的死亡,会成为阐教、截教两派大打出手的导火线呢?甚至这导火线所引起的蝴蝶效应,并不单单让两教的第二、三代弟子厮杀,更是引起了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正面冲突。

火灵圣母得知胡雷惨死后是愤而下山,她头戴金霞冠,手持混元锤、射出来三四十丈金霞光,唤来坐骑金眼驼,点起三千火龙神兵,怒气冲冲地杀进了姜子牙的大营。火灵圣母凭借三千火龙兵如入无人之境,杀得周军丢盔弃甲,打得姜子牙险些丧命。

火灵圣母在两军阵前大放异彩,杀得西周大军节节败退,为了击杀火灵圣母,广成子、姜子牙、哪吒等人联手围攻,火灵圣母被广成子用番天印打中脑门,最终脑浆迸裂而死。

广成子打死火灵圣母后,居然还高调地去碧游宫归还金霞冠,广成子的这一挑衅行为激怒了截教门人,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等仙人个个激动非常,多宝道人眼见自己的弟子被人打杀,还拿着弟子的证道法宝,如何能忍,截教五大圣母更是团结一心,当时金光圣母已经被广成子所杀,如今火灵圣母又惨死于广成子之手,其余三位圣母气愤难平,只见三位圣母围堵广成子,大有群而攻之之势,广成子见大事不妙,立即又返回了碧游宫,通天教主因此事还将龟灵圣母革除了碧游宫。

广成子走后,多宝道人心生一计,在通天教主面前添油加醋、搬弄是非,他告诉通天教主,广成子辱骂截教是旁门左道,还说截教弟子尽是一些湿生卵化、披毛戴甲之辈,并非正统,还说阐教假借封神之名、乱杀截教门人的话 ,其他弟子自然也要附和多宝道人的说法。

本来通天教主就和元始天尊有些矛盾和不愉快,但通天教主也曾告诫自己的门人,要紧闭洞府、静诵黄庭,不可私下山门。因此通天教主就一直隐忍着,但是阐教元始天尊就未曾有过这样的明示,一旦姜子牙有难时,阐教十二仙首纷纷下山助阵,甚至群殴、偷袭这样的下作手段都能使出来,如果通天教主也像元始天尊一样准许门人弟子下山助阵,截教怎么会一败涂地啊。

广成子三谒碧游宫:迫使广成子三谒碧游宫。成了摆诛仙阵的导火线。

第一次:通天教主云"广成子,你今日至此,有何事见我",态度还算可以。

第二次:态度稍有不同了,但圣人动怒不发作在面上,"广成子,你又来有何话说",分明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第三次:"广成子,你又为何进我宫,全无规矩任你胡行"。可见截教主的心情已经相当不好了。

徒孙火灵圣母都被你打死了,你却仍一而在再、再而三的来我宫里骚扰,分明是不把我当会事儿。

话说通天教主曰:姜尚乃是奉吾三教法旨,佐应运帝王。这三教中都有在封神榜上。广成子也是教之仙。他就打死火灵圣母,非是他来寻事做,这是你去寻他。总是天意。尔等何苦与他对?连我的训谕不依,成何体面。众门人未及开言,只见多宝道人跪下禀曰:老师圣谕,怎敢不依?只是广成子太欺吾教,妄自尊大他的玉虚教法,辱詈我等不堪,老师哪里知道?到把他一面虚词当做真话,被他欺过了。通天教主曰:‘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总一般。他岂不知,怎敢乱说欺弄。你等切不可自分彼此,致生事端。多宝道人曰:老师在上,弟子原不敢说,今老师不知详细,事已至此,不得不以直告。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他视我为无物,独称他玉虚道法为无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通天教主曰:我看广成子亦是真实君子,断无是言。你们不要错听了。多宝道人曰:弟子怎敢欺老师。众门人齐曰:实有此语。这都可以面质。通天教主笑曰:我与羽毛相并,他师父却是何人?我成羽毛,他师父也是羽毛之类。这畜生这等轻薄。吩咐金灵圣母:往后边取那四口宝剑来。少时,金灵圣母取一包袱,内有四口宝剑,放在案上。教主曰:多宝道人过来,听我分付:他既是笑我教不如,你可将此四口宝剑去界牌关摆一诛仙阵,看阐教门下那一个门人敢进吾阵!如有事时,我自来与他讲。多宝道人请问老师:此剑有何妙用?通天教主曰:此剑有四名:一曰诛仙剑,二曰戮仙剑,三曰陷仙剑,四曰绝仙剑。此剑倒悬门上,发雷振动,剑光一,任从他是万劫神仙,也难逃得此难。

诛仙四剑:天道第一凶器,来自于鸿钧老祖的分宝岩之上。一旦祭出,顿时无穷毁灭之气笼罩混沌,无尽杀戮之色覆盖鸿蒙。非天道圣人不可抵挡。当初得到此物后通天教主便以此四剑镇压截教气运。但却终因杀戮之气过重而不能维持长久。这也就注定了截教最后难逃灭教的厄运。

诛仙阵图:天道第一凶物。威力、功能不明。组合诛仙四剑可布下天道第一杀阵:诛仙剑阵(通天截教的立教至宝、护教大阵)

自此阐截二教的战争全面爆发,元始天尊请来太上老君、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四圣人联手共破诛仙阵,通天教主落败,阵中四把仙剑在分别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广成子、赤精子所得。通天教主诛仙剑阵被破,多宝道人被太上老君擒至桃园。

通天教主又集结了截教弟子摆下万仙阵,此阵威力远在诛仙阵之上。但在四圣合力之下,通天教主还是失败了。万仙阵被破后后,让曾经万仙来朝的截教不复如前,此战中截教弟子被杀、被掳者不计其数,可谓是元气大伤,自此截教就没有能力在和阐教抗衡了。

由网友 烛影乱谈 提供的答案:

火灵圣母有圣母之称,甚至有人将她与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金光圣母并称为截教"五大圣母"。其实这种说法很不负责,火灵圣母也好,金光圣母也好,实在没有资格和其他三位相提并论。其实即便是同为亲传弟子的无当圣母和龟灵圣母对比金灵圣母也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所谓的五大圣母是站不住的。

说火灵圣母不能比肩三大亲传弟子并不是就否定她的实力,就三代弟子而言,火灵圣母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阐、截两教能胜过她的恐怕只有金灵圣母的弟子闻仲、余元和玉鼎真人的弟子杨戬。事实上火灵圣母的战绩也确实十分出彩,最后还是广成子用了克制金霞冠的扫霞衣并用超级法宝翻天印将其打死。

其实到此时为止,事情并没有不可收拾。因为殷商大战正式开始之前,阐教和截教就摩擦不断,比如哪吒射死了石矶娘娘的童子,石矶娘娘讨要说法,却被太乙真人数落一番,并将其活活烧死。

加上后来实力超群的赵公明被陆压用钉头七箭书拜死。三霄娘娘为兄报仇,用混元金斗布下九曲黄河阵,拿了十二金仙,削了顶上三花,闭了胸中五气。引出老子和元始天尊亲自出手镇压。这一件件事,通天都没有过问。要知道这些人物有的是碾压阐教十二金仙甚至燃灯道人的存在,为何这些事情通天教主无动于衷,偏偏一个三代弟子却成为导火索?

其实真正的导火索不是火灵圣母阵亡,而是广成子在送还金霞冠的过程中三谒碧游宫。说来也奇怪,阐教也好,西方教也罢,向来都是杀人越货。为何偏偏要送还金霞冠?个人认为,火灵圣母本是封神榜上有名的神将,她的死是命数使然,通天教主可以不追究。但不代表广成子可以没有表示。因为火灵圣母并非一般的三代弟子,属于嫡长孙。

通天四大直系弟子,以多宝道人为尊。如果把截教比喻成一个国家,通天教主是皇帝,那么多宝道人就是太子。而作为多宝道人顶门弟子的火灵圣母就是第三代的直系继承人。这一点从广成子在碧游宫时,金灵圣母的愤愤不平就看得出来,金灵圣母的大致意思是,火灵圣母是多宝道人的弟子,杀了她又来还法宝,猫哭耗子,这就跟打了我们一样。由此可见,强如金灵圣母对多宝和火灵的地位也是认可的。

但是这些并没有打动通天,而且三番两次责骂众弟子,还将龟灵圣母赶出去,并再三交代不许难为广成子。直到广成子把龟灵圣母打回原形加上多宝道人的挑拨,日积月累的种种,通天教主终于忍无可忍,交代弟子,布下诛仙阵。

所以说,单单是火灵圣母的死还不至于引发仙界大战,但是广成子偏偏画蛇添足。不过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封神榜禁锢了无数法力强大上仙的命运。而这一切引发的诛仙阵、万仙阵,未尝不是对通天教主,甚至老子、元始天尊的命运禁锢。

由网友 周记日记2019 提供的答案:

首先说结论,火灵圣母在截教地位其实不低,可以称得上圣母可见其法力水平及地位达到一定程度了,但她的死并不是导致阐截大战的直接原因,她的死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真正挑起阐截大战的实际上是阐截两教地位的争论。

首先我们说火灵圣母的道法水平,她的主要能力是三昧火,剑术以及分身术,坐骑金眼驼,法宝金霞冠,综合武力值比哪吒、韦护高一点,因为她可以在哪吒、韦护、姜子牙三人围攻下,打伤姜子牙,从这一点来看她在三代弟子中属于能力较强的。

再看她的地位,她是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的弟子,多宝道人基本可以算得上截教的副教主了,她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较一般的三代弟子更高一些,同时也算是通天教主的嫡系徒孙,至少金灵圣母这些二代核心弟子对她的感情是比较深的。

"傍边有最不忿的是金灵圣母、当时圣母对众言曰:"火灵圣母是多宝道人门下,广成子打死了他,就是打我等一样。他还来缴金霞冠,明明是欺蔑吾教!我等师尊又不察其事,反吩咐任他打,是明明欺吾等无人物也!""

由此可见火灵圣母在截教教众心目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但通天教主摆下诛仙剑阵的直接原因却并不是因为火灵圣母的死。

我们看《封神演义》中的描写,广成子三谒碧游宫,起因是为了送还金霞冠,顺便解释一下金灵圣母的死是她咎由自取,无可奈何的,这是第一次拜见通天教主,通天教主表现的很是大度洒脱,告诉广成子,这事不怪他,还托他带话给姜子牙,让姜子牙对阻拦兴周伐纣的截教门人随便打

"广成子,你与姜尚说,他有打神鞭,如有我教下门人阻他者,任凭他打。前日我有谕贴在宫外,诸弟子各宜紧守,他若不听教训的,是自取咎,与姜尚无干。广成子去罢!"

这话有没有问题呢?没问题的,作为共商封神榜的三教圣人之一,他很清楚只要自己的门人不惹事不掺和就不会上封神榜,而且自己是一再告诫手下门人不要下山,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听教喻,自寻死路那就真是自绝于截教了,所以让姜子牙放开了打,这实际上是再次训诫门人不要掺和商周之战,本意是为了保全教众性命,是为了自己截教门人着想的。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门人不领情,反认为师傅是被广成子巧言所骗,截教被阐教所欺压了,都有些生气不服,

"只见诸大弟子在傍听见掌教师尊吩咐"凡吾教下弟子不遵训诲,任凭他打",众弟子心下甚是不服,俱在宫外等他。"这些弟子在碧游宫外堵截广成子某种意义上实际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而广成子直接将龟灵圣母打回了原形之后,又直接闯回了碧游宫,还未经通传直接拜见通天教主,这实际上是非常失礼的,通天教主问明缘由后将龟灵圣母革除门外,开除了龟灵圣母,本想以儆效尤,结果门下众弟子太过愚钝,反认为通天教主是不通情理,偏心外教,所以第二次广成子出门后,更多的截教弟子门人出来堵截广成子,这次广成子连打都不打了,直接回碧游宫,这就真的有些伤通天教主的脸面了。

截教弟子不听通天教主的令喻,执意为难广成子,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头一次算是情有可原,后两次基本就算啪啪打脸了,当然打脸的不是广成子,而是不给师尊面子的截教门人。

所以广成子第三次进碧游宫的时候,通天教主发了一通大火,把弟子门人都叫进来骂了一顿,把门人弟子都扣在宫内后,让广成子尽快离开了,等广成子离开后,通天教主又把火灵圣母等一干作死门人的事情和门人弟子解释了一番,其实这件事情在重视因果的圣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这事本来不见得谁一定会死,只要自己不犯贱就不会栽里头,大致来讲是公平合理的,就连广成子,看起来今天是风光无两,但他也是自己沾惹了因果,后面自有其灾祸,本来这是非常合乎道理的理解,但他的门人弟子还没想明白呢,他的大弟子多宝道人就混淆是非,趁机蛊惑

"众门人未及开言,只见多宝道人跪下禀曰:"老师圣谕,怎敢不依?只是广成子太欺吾教,妄自尊大他的玉虚教法,辱詈我等不堪,老师那里知道?到把他一面虚词当做真话,被他欺诳过了。"通天教主曰:"‘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总一般。"他岂不知,怎敢乱话欺弄。你等切不可自分彼此,致生事端。"多宝道人曰:"老师在上:弟子原不敢说,只今老师不知详细,事已至此,不得不以直告。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他视我为无物,独称他玉虚道法为‘无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通天教主曰:"我看广成子亦是真实君子,断无是言。你们不要错听了。"多宝道人曰:"弟子怎敢欺诳老师!"众门人齐曰:"实有此语。这都可以面质。"通天教主笑曰:"我与羽毛相并,他师父却是何人?我成羽毛,他师父也是羽毛之类。这畜生这等轻薄!""

看看多宝道人这话说的,从广成子说到元始天尊头上,还诬陷广成子侮辱截教,这通天教主不能忍,也是通天教主的软肋,本来他还不太相信广成子会说这话,没想到众门人都说广成子说了,其实到这个时候,通天教主一方面的确是被挑拨的有些生气,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了截教面临的危机,自己对教众的绝对权威被挑战架空了,这让通天教主有些郁闷,他知不知道多宝道人的心机呢?我觉得他应该是知道的,但在那种情况下,通天教主也只好考虑教众的心态,教训一下阐教门人,显示一下截教实力。

所以真正激起阐截两教大战的并不是火灵圣母的死,而是多宝道人挑拨出来的阐截两教的地位之争。

由网友 中孚鉴 提供的答案:

火灵圣母,在《封神演义》中是通天教主的徒孙、多宝道人的徒弟,按辈份是和杨戬、哪吒、雷震子等人是一辈的。不过,后来她被广成子杀后,却全面引发了阐教和截教之间的战争。

那《封神演义》中,火灵圣母在截教中的地位不高,为什么却导致了截教和阐教的真正决战呢?

在火灵圣母没有被杀前,当时阐教和截教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却非全面性的决战,当时圣人级别的通天教主还是遵守封神榜规则的,并没有亲自参加封神之战。但直到火灵圣母死后,却引发了通天教主直接参战,从而就引发了阐教、截教的全面战争。比较著名的战役就是诛仙阵、万仙阵之战。

如此来看的话,火灵圣母可谓是阐、截二教全面战争的导火线。

为什么火灵圣母能是阐教、截教全面战争的导火线呢?

火灵圣母虽然地位不高,是截教第三代弟子,但她是多宝道人的徒弟,多宝道人在截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他的徒弟火灵圣母自然也不一般。

同时火灵圣母虽然是三代弟子,但她却是截教五大圣母之一,其不仅个人实力出众,而且她有三千火龙兵,有很高的群战能力。

火灵圣母下山保商而入封神榜,也该她命绝,她遇到了广成子,广成子有一个威力极其强大的法宝——番天印。番天印翻手无情、专拍脑门,连多宝道人后来也被番天印打倒过,何况是金灵圣母。

结果截教五大圣母之一的火灵圣母就命丧广成子番天印之下。

在火灵圣母之前,截教也有不少被杀的同门,本来火灵圣母之死也并不算稀奇的事,但这次却不同。广成子杀了火灵圣母后,还特意的去炫耀一番,他拿着火灵圣母的法宝金霞冠,就大摇大摆的去了碧游宫,说是送还火灵圣母的法宝。

广成子此举就有些欺负人了,杀了人,还特意到人家、拿着死者的东西去炫耀,这未免太欺负人了,也未免看不起人。所为广成子此举,让截教门人很不满,顿时大怒。

火灵圣母的师父多宝道人,是截教的大师兄,多宝道人众师弟妹见到师侄不仅被杀,并且凶手还来炫耀,自然愤愤不平。

开始的时候,通天教主还是很理智的,是遵守封神榜规矩的。所以众弟子虽然都想对广成子下手,想要为火灵圣母报仇,但通天教主却护着广成子。

但是多宝道人为了给徒弟火灵圣母报仇,就不停的挑唆通天教主,说了很多阐教假借封神之名、乱杀截教门人的话。同时多宝道人的师弟妹们也一起挑唆通天教主。

本来通天教主就和元始天尊有些矛盾和不愉快,只不过一直隐忍着。此时他被众门人挑唆,结果作为圣人的通天教主,就驾不住多宝道人的挑唆而动了无名之火,就直接参加封神之战,决定给元始天尊和阐教门人一些厉害看看。

于是,通天教主就授意多宝道人摆下诛仙剑阵,自此阐截二教的战争全面爆发。通天教主诛仙剑阵失败后,又集合截教弟子摆了一个更为厉害的万仙阵。当然此阵威力虽大,但在四圣合力之下,通天教主还是失败了。

重要的是截教在万仙阵的失败,让曾经"万仙来朝"的截教不复如前,此战中,截教弟子被杀、被掳者不计其数,可谓是元气大伤,自此截教就没有能力在和阐教抗衡了。

由网友 聪明的小龙女 提供的答案:

封神演义中火灵圣母虽地位不高,但实际强大,是截教第三代弟子中最厉害的弟之一,法力高强、修为深厚。她本是下山为徒弟胡元报仇失败,惨死于阐教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广成子之手,广成子还三赴碧游宫还金霞宫。彻底引发了通天教主布下诛仙阵和万仙阵的导火索,他交还金霞冠却被通天教主认为是对他及其他统率的截教是莫大的羞辱,又加上申公豹的挑拨。因此通天教主在愤怒之下也彻底卷入了截阐二教之争,通天教主布下诛仙万仙两大恶阵,结果阵破徒亡、截教被灭,通天教主也失去了教主之位,被其师带回了紫霄宫反省,上万徒弟门人魂上封神榜,落得悲惨结局。

由网友 一叶扁舟3300 提供的答案:

是因为前面死的都是一开始订立封神榜的时候就榜上有名的人,虽然榜上有名,但是只要不趟这道浑水,还是可以逃过一劫的,只要一下山就是死有余辜。火灵圣母一开始是不在榜上的,所以广成子把她打死要来道歉。通天教主被申公豹谗言之下觉得自己被耍了,元始天尊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才全面开战。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