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特斯拉不烧油 提供的答案: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性能差距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后者成为主流?这是一个涉及到火炮历史和技术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火炮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口径的大小,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比如炮管的长度,炮弹的重量,火药的装药量,射程,精度,射速等等。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口径越大,性能就越好。
其次,我们要了解,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52mm榴弹炮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使用的口径,而155mm榴弹炮主要是西方国家使用的口径。这两种口径的差异,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
最早的155mm榴弹炮是法国在1874年设计的一种重型火炮,当时法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制造国。这种火炮采用了公制单位,并且具有很高的射程和威力。后来,这种火炮被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引进,并且不断改进和发展。在一战和二战中,155mm榴弹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了西方阵营的标准口径。
而152mm榴弹炮则是由155mm榴弹炮衍生出来的一种口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也从法国引进了一批155mm榴弹炮。但是由于俄国当时还没有完全采用公制单位,而是使用自己的俄制单位(Ладонь),所以在生产和使用这种火炮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国公司Schneider就根据俄国的要求,将原来的155mm火炮改为152.4mm(1.5个Ладонь)火炮,并且保证了两种火炮的性能相当。后来,在苏联时期,152.4mm火炮被简化为152mm火炮,并且成为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标准口径。
那么,在现代战争中,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性能差距体现在哪里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射程:由于西方国家在火药技术和射表技术上有较大优势,所以155mm榴弹炮的射程一般都比152mm榴弹炮要远。比如美国最新型的M777A2 155mm榴弹炮,使用特殊弹药可以达到70公里以上的射程;而俄罗斯最新型的2S35 152mm自行榴弹炮,最大射程也只有40公里左右。
- 精度:由于西方国家在制导技术和火控系统上有较大优势,所以155mm榴弹炮的精度一般都比152mm榴弹炮要高。比如美国使用的M982 Excalibur 155mm制导炮弹,可以在40公里外精确命中目标;而俄罗斯使用的Krasnopol 152mm制导炮弹,最大射程只有20公里,而且精度也不如Excalibur。
- 射速:由于西方国家在自动装填机和后坐力系统上有较大优势,所以155mm榴弹炮的射速一般都比152mm榴弹炮要快。比如美国使用的M109A7 155mm自行榴弹炮,可以连续发射4发炮弹,然后每分钟发射3发;而俄罗斯使用的2S19 152mm自行榴弹炮,最大射速只有每分钟1.5发。
- 口径:虽然口径只相差3mm,但是这也会影响到火炮的威力和通用性。一般来说,口径越大,火药装药量越多,炸药装药量越多,威力越大。而且,在现代战争中,火炮不仅要发射高爆榴弹,还要发射穿甲弹、曳光弹、照明弹、干扰弹等各种特种弹药。这些弹药的设计和生产都需要考虑到口径的因素。由于155mm榴弹炮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口径,所以它的特种弹药种类和数量都比152mm榴弹炮要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性能差距体现在射程、精度、射速和口径等方面。这些差距并不是由于口径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造成的。由于西方国家在火炮技术上有较大优势,并且拥有更广泛的市场和用户,所以155mm榴弹炮逐渐成为了主流。
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出现一种由中国主导的火炮口径。希望这些话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由网友 梁老师说事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152毫米榴弹炮和155毫米榴弹炮的差距?就这个问题,估计很多小伙伴要说了:"这不明知故问吗?155毫米榴弹炮的那口子大呗!"
咋说呢?过去确实有一种说法,这火炮的口径越大,那叫个越牛叉。过去还有一个口号,那就是榴弹炮的口径就是正义。
您这说法也不能说不对,毕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炮这东西发展的趋势,你就还口径越大他就越来劲。
咱说几个例子,是有体会的。
就拿德国人和苏联人这对冤家来说事。
一战那会德国一个步兵师有五十四门77毫米野战炮,这还得加上十八门105毫米的榴弹炮。
就这状况到了二战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二十门77毫米野炮,外加三十六门105毫米榴弹炮,这还不算,又塞进去十二门150毫米的榴弹炮。
您自己瞅瞅这变化七七毫米野炮直接砍了一半还多,105毫米榴弹炮直接翻了一倍,就这还多了150毫米的榴弹炮。
以上这一连串的变化,其实就足够说明火炮这口径越大,他就越会来事。
咱回头瞅瞅苏联的,还是沙皇俄国那会,一个步兵师配四十八门76.2毫米野炮。可到了二战那会,这就砍成了十二门76.2毫米加农炮,同样砍了一半都不止,跟着又塞入了三十六门122毫米榴弹炮,和十二门的152毫米的榴弹炮。
所以那会火炮不仅仅是口径要足够的大,这数量他也要足够的多。
不然这炮咋就能叫陆战之王呢?啃不下来,他就来一炮,如果不成那就俩炮。
还不炸飞你?
但这事,他也不是永无止境的,太大了这玩意不好使的。
您比如说,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感觉火炮口径不够,在一战那会直接就整出了一个24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听着是不是可来劲呢?俩脑壳那么大的口径了,可带来的问题就是无法整体携带。要运到别的地的时候,只能把这货拆成零件带上,到了地之后再组装。
嚯!这货从部署到射击,这就得是两个小时的时间,你还野战呢?他也只能搁一战那地打一打战壕战而已。
老话说的好,实践才能出真知不是?所以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带着的那帮子小弟,几乎就把什么75毫米,76.2毫米的野炮都给取消了。
用他们的122榴弹炮和155毫米的火炮给取代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啥东西都不能单方面发展,必须要达到一个均衡,您比方火炮,这东西他不仅仅要求威力足够的大,他还要射程足够的远。
所以现在的火炮他不仅看口径,还要玩倍径,这俩指标要是整好了,这威力不仅上去了,射程还有所增加。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为嘛还有一个155毫米和152毫米的争论呢?"
咋说呢?这个您可以看做是美国人和苏联人之间的一个竞争关系。
在选取口径问题上,美国人选取了155毫米口径,而苏联人选取了152毫米口径。
显然苏联人失败了,当然这到不是说152毫米口径比155毫米口径的要差,而是因为现在苏联都没有了,解体成好几个国家了,你还扯什么口径不口径的问题。
二战胜利成果都让美国人全吞下去了,还说这个?这就有点扯了。
当然这其实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其他的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后果。
当初美国人带着一帮子小弟搞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那么在这个小团体当中,美国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当时他们最为主要的一个敌人就是苏联,见天的设想,苏联的钢铁洪流咋样咋样的开过来碾压欧洲。
那么欧洲这块肯定的抱团,这一抱团就要考虑到各个国家军队的配合,以及武器的搭配,毕竟你真要上战场了,这个国家要这个口径的弹药,那个国家要那个口径的弹药,这后勤系统把脚后跟磨秃噜皮了,他都没法子给你把事情办的妥妥的。
所以这就要面对一个弹药口径统一的问题,那么这事当然是美国人说了算,他们就选了155毫米口径的弹药。
为嘛选这个呢?因为之前比这口径小的弹药,您加个弹带凑活凑活塞这155毫米的炮管子里头,也能炸的出去,要是您定下来的统一口径小了的话,那就意味着有些大口径的弹药就不能用了。
哎,美国人就定了这么一个口径。
苏联人呢,人家选取的统一口径就是152毫米口径了,这其实就是代表两大阵营的武器系统。
咋说呢?相对于经济这块,苏联人就是一个短板,那么他手里有限的资金也只能集中力量来使唤。
而美国人就不一样了,全世界都是他的韭菜,想怎么割就怎么割,手里有的是钱,所以在火炮投入这一块,就大一点。
老话说的好,钱多好办事不是?所以在火炮领域,美国人的技术就先进了起来,看起来比苏联人的要厉害。
但在实际上这是因为投入的资金多少造成的结果,不是说威力啥的问题。
再加上后来苏联解体,这就更加不用说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家武器靠着苏系其实挺近的,不还有咱那吗?"
咋说呢?您说的确实有这么回事,咱家很多武器都是以苏联的技术为底子起来的,这火炮他也不例外。
您比方说咱从苏联引进的D1和D20,这都是152毫米的火炮生产技术。咱以此为技术底子,还发展出了54式和66式火炮。
其实咱在这152毫米火炮的路上,本来是一路狂奔的,这要是没点啥问题的话,也就这么滴了。
这后来不是赶巧了,咱和美国人带的西方有过那么一段蜜月期吗?咱就利用这段蜜月期,囫囵吞枣似的拉过来不少西方的技术。西方的技术加上现有的底子,这就有了中西合璧的意思了。
也算是凑巧吧,加拿大有一个布尔博士来咱这里瞅了瞅。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不认识这布尔博士,所以咱必须强调一下,这布尔博士,可是火炮大牛,而且是属于最大的那一只大牛。
别的不说,人家二十三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三十一岁就设计出了一款威力巨大的大炮。您知道这大炮是干嘛的吗?就是为了把一枚小型火箭给抽到天上去,直接就将风暴实验的成本降低了老鼻子多了。
后来苏联人造了一颗人造卫星搁太空上飞。这布尔博士也想着让加拿大人的卫星往天上飞,但加拿大没钱搞这个,于是布尔博士想到了用大炮被卫星给揍天上去遨游。
您别以为这是一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布尔博士还真就去实践了。
他先是让一门127毫米的火炮将一个交轻的物体,打出了七十二公里。
后来造出的大炮,更是把一个185镑的小物体给整到一百七十九千米的高空。
所以火炮技术,布尔博士玩的是最溜的。
后来这人来到咱这里,和咱进行了一次合作。
这次合作很不错,咱也学习到了不少的好东西,从而咱也引进了155毫米的概念。
当然技术这东西,只要学习消化了,再次进行转化,咱把这转化完成的技术按到152毫米的火炮上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在那会,咱口袋里头的钱也少,毕竟您出去买个东西,人家自认外汇的。
既然咱能顺顺利利的把155毫米的火炮整的很好,其实就没有必要把精力和财力投放到152毫米的火炮上再来一回,毕竟威力效果都一样,整这些个无效功干嘛?
再加上,那会国际上流通的火炮口径,他也流行155毫米。
说点实际赚钱问题,咱拿出这155毫米口径的,他也好卖不是,毕竟155毫米口径的市场可要比152毫米口径的要大。
谁能泯灭可爱小兔兔一颗赚钱的心呢?这可不行!
所以在咱家里头,您就经常的能看到155毫米口径了,而152毫米的也有,但少了很多。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851条回答。
中国其实最早接触的是155毫米榴弹炮。
在二战期间,美国将一批M1918式155毫米榴弹炮援助给国军。
M1918式是一战期间法制榴弹炮的山寨版,在二战期间已经过时。
美国不愿意将自己一流的155毫米榴弹炮给国军,就给了一批老旧的火炮。
即便如此,155毫米重炮仍然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相比精锐的105毫米榴弹炮,155毫米重炮有着惊人的破坏力,日军钢筋水泥的永久性工事,中了一炮也完了。
该炮在美军用于师一级的炮火支援火力,也就是重炮火力。
不过,当时中国并不能自产155毫米榴弹炮,加上朝鲜战争后火炮全面苏制化,解放军在几十年内都是用152毫米榴弹炮。
152毫米是苏联的制式重型榴弹炮,也是身经百战的榴弹炮。
客观来说,152毫米和155毫米在50年代差距很小,没有大的区别。
而152毫米也是苏联和华约国家制式火炮,苏联为152毫米榴弹炮花费很多心血。
在二战之后,苏联不断改进152毫米榴弹炮,推出了多种改进型号。
比如我国最初仿造的56式和66式152毫米榴弹,就有很大区别,后者射程从10公里提高到21公里。
我军在80年代中越战争中,仍然大量使用66式榴弹炮。
但是由于中苏决裂,我军并没有得到苏联后续改进型号的152毫米榴弹炮技术。
比如苏军在1987年研究了2A65式152毫米榴弹炮。
相比我国仿造的66式榴弹炮,该炮性能要先进很多。比如他的射程提高到24公里,采用火箭增程弹为29公里,精度不错,全重为7吨。
然而,这种技术我们是没有办法得到的。
不过,解放军的152毫米还是被155毫米淘汰了,原因也不复杂,性能原因。
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中国得到了西方榴弹炮技术,受到了冲击。
1981年,布尔博士访问中国,在访问了包括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军工企业、院校后,诚恳地推荐了自己的155毫米榴弹炮。
布尔博士认为,目前解放军装备的152毫米榴弹炮,性能较为落后,无法和155毫米榴弹炮相比。
而布尔博士就是凭借155毫米榴弹炮,闻名于世界。
资料中写道:独特的45倍径长身管,24升大药室和"枣核"形全膛底排弹设计,使155毫米火炮最大射程达到39千米,令世界瞩目。
1982年我国引进了一小批该炮,测试中发现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错。
尤其该炮射程高达39公里,而83式的152毫米火炮使用底排增程弹,射程不过21公里。
而且155毫米榴弹炮具有优秀的精度,还有很大的性能发展空军。
其实,这些性能差距是一目了然,外行人都能看出来,更别说专业人士。
1983年,军委首长杨尚昆和张爱萍同志在观看该炮操炮展示后,拍板同意引进该炮相关技术。
即便如此,炮兵开始是排斥155毫米榴弹炮的,毕竟152毫米用了三四十年,性能也是够用的。
只是,155毫米优秀的性能首先在外贸市场站住了脚,又影响了国内。
而且苏联解体以后,152毫米口径火炮发展也就彻底停止,靠我国自行研究难度大且要花费巨大财力物力。相比起来,掌握155毫米技术的国家很多,很容易得到资料和实物,研究起来事半功倍。
这种情况下,152毫米逐步淘汰,155毫米占据主流。
由网友 乘风破浪的帆船gO 提供的答案: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的差异绝不仅仅是口径,就好比1.4T的大众宝来和1.5T的宝马三系,差异绝不仅仅是发动机排量。
都是榴弹炮,看起来只有一个口径差异,152mm和155mm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炮。
152mm是华约制式,155mm则有北约制式和中国制式。
这里笔者简单科普一下,怎样设计一款现代长身管后装榴弹炮,首先需要确定口径,但口径本身并不说明任何问题,也决定不了任何性能上的优劣,决定性能的是榴弹炮的"内弹道",通俗的讲,就是准备让炮弹在炮膛内怎么加速,是全程均匀的加速、直到飞出炮口,还是一开始加速慢、离膛时加速快?
内弹道的设计,怎么实现,主要靠身管长度,调整炮弹的发射药、设计填充方案,控制发射药的燃烧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指标,比如炮口初速,一般来说初速越高射程越远,当然这是在采用同样炮弹的基础上,所以现代榴弹炮的身管越来越长,就是为了延长炮弹加速的时间,提高初速。
内弹道一旦定型,再分析外弹道,通俗的讲,炮弹出膛后的一条轨迹就是外弹道,这时候火炮的加速任务已完成了,外弹道怎么样主要看炮弹的线型,比如枣核型炮弹的射程就比普通榴弹远,底凹枣核弹(底部像啤酒瓶一样有凹陷)的射程会更远,因为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榴弹炮的弹道学,是一门挺高深的学问,绝不是咱们想象中火药一炸、炮弹飞走那么简单。
凭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155mm榴弹炮的射程从早期的13~15公里提高到20公里,再到25公里,30公里,35公里,39公里,当今最先进的国产05式155mm自行榴弹炮,发射底排增程弹(弹头底部有推进剂、飞行过程中会排气)的射程可达50公里以上,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成绩。
回过头来,华约制式152mm榴弹炮比当今155mm榴弹炮差在哪里,显然不是口径,而是整个炮的设计全面落后,从炮到弹都落后,毕竟是几十年前定型的东西。
虽然一改再改,现在俄罗斯最先进的2S19型152mm自行榴弹炮的射程也不过29.7公里。
对比155mm榴弹炮的射程,差距显而易见。
那么152mm榴弹炮能不能改进,追上155mm榴弹炮的水平?
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很难。
152mm的口径本身无所谓、完全可以保留,但整门火炮完全要推倒重来才能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既然全都推倒重来了,口径何不一并改为主流的155mm,不仅弹头威力稍大一些,还能兼容北约制式的弹药?
事实上我国在研发新一代榴弹炮时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155mm榴弹炮成为主流,主要还是北约制式、研发持续不断,我国后来也顺势跟进,只有俄罗斯自己忙活的152mm就逐渐落伍了。
——
炎黄军武只发原创,请走过路过的朋友点赞、关注一下,谢谢~
由网友 军武数据库 提供的答案:
152mm炮和155mm炮的区别并不大,甚至说是没有区别!为什么会分152和155这件事还真得话分两头说。当然了,并不像是很多人说的一套是苏联华约标准另一套是美国主导的北约标准。这两种炮一个是6.09英寸一个是6.10英寸,英制单位凑不上整啊!事出蹊跷必有妖...
先推上云龙兄都意大利炮来镇下楼。
现在大家都知道"意大利炮"其实是法国炮。
最早的155mm炮也是法国炮!
当年世界上谁玩炮兵玩得最溜?法国吧?
在1874年法国总结了普法战争中的火炮运用经验,他们的炮兵委员会决定要装备一型14-16厘米口径的新型火炮。
在讨论了两个半月后,当年4月16日决定了155mm口径155mm整!这是国际单位的整数!国际单位是谁搞的?听听定义就能知道了,经过巴黎的子午线从赤道到北极点距离的四千万分之一是一米。法国人的事情吧?
最早的一门155炮叫做155 L de Bange,
是一个典型的法军长炮。在1877年11月法国就装备了300门。后来这种火炮生产了大约1392门。
当时的沙皇俄国也有50门。同样的,美国当时也在买法国炮,并不是说美国没有重型火炮的产品,而是当时美国使用的六英寸(这个是正好6英寸了吧)在性能和精度上都无法和法国炮相比。
最终美国购买了1503门法国生产的de 155 C modèle 1917 Schneider 155mm火炮。
这是当时性能最好的火炮,而且~在世界上多达18个国家都有大量的装备,甚至德国、俄罗斯、英国、南斯拉夫也都有。
这里就奠定了155mm火炮作为重型火炮的通用口径的地位。读到这,很多人往往还不明白啥叫做"重型火炮"。如果现在告诉你75mm也有重型火炮你信不信?
真的是有的!
这件事并不在于口径而是在于弹药的重量,例如这门75X660炮
弹头长度达到了0.6米,内装6.3公斤的高爆炸药。也被归类于了重型火炮,相较于155mm的炮弹,这种75mm口径的火炮也一样致命。
毕竟当年的很多150mm口径的火炮口径虽然大,但是炮弹长度短。
所以说口径虽然代表正义,但在一定范围内是被忽略掉的参数。
说回俄制火炮为啥是152mm,这件事还得从155mm炮说起。刚刚咱们提到过,俄罗斯也获得了很多法国火炮,但是这些法国火炮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用得并不好!原因也是俄罗斯本土化的问题。
俄罗斯是有自己的度量单位的。虽然俄罗斯是从1867年就加入了当时的欧洲大地测量协会,但是当时俄罗斯本身是一个农奴制国家阶层分化极其严重。上层在逐渐接受公制单位,但俄罗斯的社会各个方面都用俄制单位。
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在1918年苏俄才真正的废除掉了俄制单位,逐渐地推广公制单位。这个转变到了1924年才宣告完成
注意啊,这是1917年之后苏俄才逐渐地用厘米和毫米……
法国当初卖给沙皇俄国的155mm火炮在俄罗斯俄制单位下并不好用。俄罗斯无法依据155mm这个尺寸来生产炮弹。
所以法国Schneider当时,就按照俄罗斯的单位Ладонь来改变了原来155mm炮的口径,这个口径其实也不是152mm而是152.4毫米,恰恰就是1.5个Ладонь,Ладонь是俄罗斯当时的基本长度单位,代表一个手掌大的宽度,折合厘米是10.16厘米。你算一下10.16X1.5 是不是恰好就是152.4毫米呢?
当年法国大量输出155mm火炮而且"本地化"工作做得特别的好,同样型号的火炮,在俄罗斯是152.4mm的,卖给芬兰就是149mm,买个德国是150mm,原因和俄罗斯一样,也是有芬兰尺寸和德制尺寸的考量。
为什么开头说没有区别?法国在给俄罗斯火炮的口径降低的同时加长了弹头的长度,使得152.4mm的俄罗斯大炮和155mm的法国大炮打出的炮弹都是43.6公斤,内部的苦味酸炸药量也是相同的。
到了苏俄时期,苏俄军队获得了沙俄的大量军事遗产,这时候152.4mm的尺寸也就没有因为1924年公制单位的普及而改变,一直遗留到了现在。
所以说155mm主流这种论断就是一个伪命题了,其实是在100年前,法国炮成了主流而已。
由网友 诗云历史 提供的答案:
口径差距基本没有,其他差距千里万里。
先说炮弹的口径。
炮的发射原理和枪几乎一样,都属于利用管状钢管,利用火药燃烧的动力,将弹丸在密闭环境中加速,推出炮膛获得初速,同时炮管赋予弹丸定向,膛线赋予弹丸旋转的武器。
如果真的强调区别,那就是以20毫米为界限,口径20毫米以下的是枪,口径20毫米以上的是炮了。
所以以前的我军炮兵初创时期,从步兵中选拔炮兵人才,可是有的兵就爱打枪当步兵,怎么办?那就动员,你看这炮弹,一个炮弹头就好几斤,步枪子弹头一发才7钱,咱们炮兵一颗炮弹顶步兵打半天的子弹!
别说,这办法还真管用!只是当初的小步兵真的当了炮兵伺候大炮,才发现炮比枪麻烦多了,要背射表,要学会计算,要学会使用方向机高低机方向盘,要学会维修各种故障,要区分瞬发延发引信,还要挖工事挖驻锄坑,没事还要擦炮膛,炮兵的技术活儿比起步枪兵的三点瞄一线,实在太高深了!
没办法,炮就是炮兵部队的命根子,各种口径的火炮,构成了各级单位的支柱火力。在战斗中,只要有大炮支援,步兵就心里有底。
例如,解放战争后期的炮兵口径,分别是:
连级:60迫击炮,口径60毫米。
营级:81/82毫米迫击炮,口径分别是81毫米和82毫米。
团级:75毫米山炮。107毫米迫击炮。
师级:120毫米迫击炮,105毫米野炮。
军级乃至更高单位:更大口径的炮。反正当时我军最大的炮是150毫米。有缴获的日军蒋军重炮,也有太行兵工自造的150毫米重迫击炮。
所以,炮兵的这个口径,就是这么来的。一级单位比一级单位大一些。
你以为简单?也不简单。涉及到方方面面,小型火炮可以用人力搬动,中型火炮可以用骡马驮载,大型火炮只能用汽车之类的机械牵引。
相应的炮弹也越来越大,携带基数弹药,就要配备相应的运输单元。
所以,军一级的火炮,口径也就是150左右。
这个口径的炮弹,弹头重量已经达到百斤左右,已经是炮兵使用人力可以搬运的极限了。
有人要抬杠,我能扛140斤的饲料包!200斤的麻袋包!
抱歉,炮兵需要的标准是,紧急情况下,哪怕剩下一个炮兵,也能打出急速射!所以你试试,搬一发100斤的炮弹,塞进炮膛,然后击发,然后再搬一发,继续重复这个过程!打个20发你试试,甚至更多,胳膊就要废掉的感觉!
当然,如今的新155火炮多数有装弹机,可以辅助,但是万一战时装弹机故障了呢?还是要靠人力的。
所以,155口径就已经是一个极限了。哪怕以后的士兵人人装备外骨骼,这个口径也不会改变。
类似口径,还有150毫米,152毫米,其弹丸大小和威力相仿。
那么,为什么不规划成一样的口径呢?而要搞这么多类似口径,让人记着都头疼。
这就要说到,武器设计的另一个原则,大国口径不通用。
你比如小口径步枪,老美弄了个5.56口径,苏联弄了个5.45口径,咱们的95步枪是多少呢?5.8口径!
又比如,81/82迫击炮,西方流行81毫米口径迫击炮,中俄却不约而同采用了82毫米口径,多了1毫米。
目的就是,你81毫米炮打不出去我的82毫米炮弹,我的82毫米炮,却能把缴获的81毫米炮弹打出去!
同理,当年各强国的150+级别火炮,也是同样的思路。德日选择了150毫米,苏联选择了152毫米,美国选择了155毫米。
说了口径,再说性能。
大口径火炮的两个主要性能,就是弹丸杀伤威力,和射程。
弹丸杀伤威力这块,各国都差不多。无非是弹丸里面装多少高爆炸药的问题。
至于射程参数,也很好理解,能打30公里的炮,肯定比能打20公里的炮威力要大。所谓一分长一分强,一分短一分险,武术上的道理,也适用此处。
早期的155,和152,射程差别不大。因为使用的都是同代技术,火炮设计和火药性能基本在一个档次上。
比如我们的66式152毫米火炮,膛压低,初速低,最大射程17公里多。可是这炮因为膛压低,所以炮管寿命很长,全装药寿命据说可达4000发。
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西方出现了一股潮流,那就是,重新设计,加大药室,加长炮管,把炮管延长到39倍口径,膛压也相应提高,这样能把炮弹打得更远。具体数字,该性能炮可以把炮弹打到30公里。如果采用枣核弹,底排弹,射程还有提高。
同期,苏联在走下坡路,对于152口径的新技术研发没有跟上,所以152口径逐渐没落,就此失去了和155口径掰腕子的能力,被155口径全面超越。
到后来155口径又推出了45倍口径火炮,52倍口径火炮,实现了全面领先。152口径完全干不过,已经成为历史中的老废铁。
不过苏俄有各种火箭炮粗暴压阵,这个短板也不算特别严重。
至于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从苏联引进了全套技术资料和设备,苏联专家几乎是手把手教给我们怎样造当时世界上性能先进的火炮。
所以我国在1956年就定型生产了56式152毫米炮,以此为起点,后来又生产了66式152毫米炮。
该炮长期是我国炮兵的王牌,在79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和老美关系很好,引进了155毫米39倍口径火炮技术。
就此,我们身兼两家之长,又有152毫米技术,又有155毫米技术。甚至还造出了86式53倍口径152毫米加农炮,性能可以与155毫米45倍口径火炮匹敌。
不过,后来我们放弃了152口径,转而采用155口径。
这是因为,152和155我们都有技术,那么选择一条路走就行了,没有必要在类似的两个项目上同时投入金钱和人力进行研发。
而155口径在全世界受众庞大,外销渠道很多。我们最早的155产品,就是用来外销的。
后来做出的产品很香,技术成熟之后,就出口转内销,拿来开始自己用了。
这就是我们放弃152,转而选择155的原因。
虽然这两个口径差距仅仅3毫米,但是带来的后果是,我们以前生产装备的数以千计的152毫米火炮退役封存,成千上万发152毫米炮弹被封存或者被拆解销毁的后果,当初这个决心是不好下的。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由 诗云历史 原创,写于 寄寄斋。
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由网友 多才柑桔w 提供的答案: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本身并没有多大差距。如果他们是同一代火炮的话,有时候152mm榴弹炮还略有优势。我们不能说155mm榴弹炮比152mm榴弹炮在口径上大了3mm,就觉得前者的威力大,射程远。实际上,3mm的差距几乎略等于无,体现不出多大的优势。
其实归根到底,152mm毫米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的出现,并非是出于性能上的考虑,而更多是历史原因。因为152mm毫米榴弹炮尽管苏/俄国人使用得多,但并不是他们发明的。最早使用152毫米这个口径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其来源是6英寸舰炮。实际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人都没有生产过155mm口径的榴弹炮。
而在当时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相似口径,这就是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提到的150mm。这种口径主要用于德国血统的火炮上,包括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就是如此。不过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冷战时期这一口径逐渐消失,像德国、日本变成了155mm,而捷克斯洛伐克则改为了152mm。当然,英国人出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也放弃了原有的口径。
坦率地说,一开始155mm这个口径在火炮世界并不流行。大国里基本只有法国和美国在使用,其中美国还是受到了法国影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美国成为了西方的盟主,自然西方各国也就在火炮上选择了美国的口径。可以说这是155mm口径成为全世界榴弹炮潮流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都知道,尽管冷战时期美国人的武器标准成为了西方国家共同的标准。但是在"铁幕"的另一边,苏联榴弹炮还依然保持着152mm这个口径。而且在此后几十年间影响了东方集团,以及亚、欧、非的很多国家。直到冷战结束以后,随着俄罗斯影响力进一步衰落,155mm才逐渐成为了榴弹炮的主流口径。
由网友 东斯坦因 提供的答案:
152mm和155mm榴弹炮,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受众多少有区别。155毫米口径,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口径;而152毫米口径,只有俄罗斯等少数国家采用。
其实,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两种口径之间,就好像苹果Mac OS系统和微软WINDOWS系统。Mac OS系统虽然性能也很不错,制作很精美;但是广大用户已经习惯了WINDOWS,所以WINDOWS一直是市场主流。
155mm榴弹炮之所以能压倒152mm榴弹炮。主要是因为,两种口径的火炮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的资源多寡不同。
152mm口径是苏东阵营的标准口径,155mm是西方阵营的标注口径。
苏东阵营主要国家,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蒙古、朝鲜、越南、古巴。这些盟友看起来不少,可是除了民主德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就没有什么传统那种传统的工业和科技强国。而且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先是被二战打烂后又被苏联限制。可以说苏东阵营,就是苏联一家独立支撑。
再看看西方阵营,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一水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
现在职场上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因为每个人的特长不同,知识面不同,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会比个人做出来的要好得太多。西方与苏东的火炮技术比拼,可以说就是整个西方团队合力对付苏联一个。苏联再强也干不过整个西方。(个人认为"火炮疯子"杰拉德·布尔博士,也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位的。如果没有西方技术和资源的支撑,比如高强度炮钢的冶炼。布尔博士也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于是本来处于同一起跑线的,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逐渐有了差距。在西方强大的科技底蕴和资源支持下,155mm榴弹炮的研发力度和技术投入,远高于152mm榴弹炮,使得双方性能差距逐渐拉大。而155mm榴弹炮的性能优势,又使得155mm榴弹炮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最终形成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80年代,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从152mm阵营跳槽的155mm阵营。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研制的152毫米火炮,都无一例外的搞出了两个"版本";152mm口径自用;155mm口径出口。其中的苦衷和无奈只有俄罗斯人自己最清楚。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由网友 和风漫谈 提供的答案:
155mm和152mm榴弹炮,口径相差了3mm,单就炮弹本身来说,威力略有差距,但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成为世界主流,与加拿大的天才博士杰拉德·布尔有关系。
20世纪80年代初,才华横溢的杰拉德·布尔博士研发出了GC-45型 155mm*45倍口径牵引式火炮。他优化了155mm火炮的药室匹配以及性能,设计了全新的全膛底排弹,这几项改进使155mm火炮的性能产生质的飞跃。
▲GHN-45是GC-45的授权生产型号
GC-45火炮的优异弹道与超过40公里的射程震惊了世界。布尔博士以一已之力革新了整个火炮界,推动了火炮发展史。目前50倍径以上的大药室长身管火炮,基本都是沿用布尔的理论发展来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与布尔博士有过合作,他也曾经到访中国,对我国155mm*52倍口径火炮的技术提高颇有贡献,帮助我们跨入世界火炮先进行列。
1982年,我国从奥地利公司引进GHN-45火炮,这是授权生产型的GC-45火炮。后来又引进电渣重铸技术和加工火炮身管的液压机,用于制造155mm炮管。
▲畅销中东的PLZ-45自行火炮
我们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研发出PLZ-45这一优秀的自行火炮,出口到科威特、沙特等多个国家,并参加过实战,大受欢迎。155mm口径和北约制式标准一样,便于我国军工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世界一流的PLZ-05自行火炮
另外,155mm口径长身管火炮,拥有优秀的弹道性能和更远的射程。52倍身管的155mm炮射程普遍超过45公里,甚至接近50公里,45倍身管的155mm炮射程也在39-40公里,优于152mm口径的火炮。
综上种种原因,虽然只有3毫米的差异,但155mm口径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口径。
欢迎关注,喜欢请点赞哦。
由网友 南国工场 提供的答案: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实际上是同级别,一个属于俄式体系,一个属于西方体系,在技术上虽有所差别,但是差别很小,并不足以形成代差的问题,也许在有的人眼中会出现一种带差的感觉,其实那这种代差只是一种技术角度的评论法,实际上在武器威力上面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两种口径的技术差异,而是不同火炮的年代差异。俄式火炮的研制和列装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尤其是155口径,实际为上世纪60年代才确定的技术,标准口径,许多型号研制的时间都相对较晚;相比之下,俄式的技术标准要老得多,列装的主要是老式型号,在时间上要相差不少,,
现代火炮的技术的原理其实在一百年并没有什么差异,他都是通过火药让弹头在弹膛内来加速,涉及的主要因素就是药室容积,身管的倍径数等等。现在火炮技术在这一年的主要发展就提高身管倍径,西方在以前是39倍口径,如今进入52倍口径,中间曾经有过45倍口径,相比之下,俄罗斯火炮发展方面属于缓慢一点,他火炮身管倍径数提高的比较慢一点。
这并不是说,俄罗斯的火炮技术要落后于别人,这背后更多是一种技术的理念的不同。苏联/俄罗斯在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上,以大规模战争为前提,对生产成本,产量等有相当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的追求性能,它要追求的综合性能。
谁成了主流,这个不好说,因为这是两个口径都在广泛的使用,谈不上谁在消失,俄式新产品也在推出。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