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军阀都妻妾成群的时代,阎锡山只娶了一妻一妾,是因为他怕老婆吗?

由网友 知足常乐0724 提供的答案:

在多数军阀妻妾成群的时代,阎锡山只娶了一妻一妾,是因为他怕老婆吗?

答:"山西王"阎锡山他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怕老婆一说。也许他是私生活非常捡点,或者说军阀的公务缠身。阎锡山他独霸山西38年,这个乱世出英雄期间阎锡山和民国时期各地的军阀一样,对敛财尤其上心,加上他从小都跟随父亲做生意,有着很好的经商头脑,加上他手握军队,赚钱也是不择手段,在短短十余年间,其财富便超越其他省份的军阀,达到3000万,拥有矿山及铁路运输等,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何况他要三妻四妾就好比"鱼池里捞鱼吃"随随便便。

阎锡山终年77岁,家里有钱曾经在外国留学过,思想很开放,一生娶了一妻一妾两个夫人,结发妻子徐竹青,但因为二人结婚多年没有生育能力,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经不住父母和岳父的撮合,又娶了小妾徐兰森。小妾给阎锡山生了5个子女。

阎锡山是那个时代军阀中的一股清流,若不是他的父母长辈提议,他断然不会再娶小妾来传宗接代,算得上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

由网友 司徒伯雷 提供的答案:

当然不是因为怕老婆,更多源于尊重。

阎锡山在日记中曾发表过一段自己对婚姻生活的看法:结婚以选与自己志向相同以互相成就其志者,为第一义。敦厚淳朴以得善嗣者为第二义。温和巧能以整理家务者,为第三义。徒尚美貌者,则无意义之可言矣!

也就是说,在阎锡山看来,结婚选老婆,最重要的是要和自己有共同志向,其次才是善良敦厚和温和巧能。在阎锡山的论述里,美貌并没有什么地位,更不要说传宗接代了。

阎锡山原配夫人徐竹青是五台县望族之女,1897年,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阎锡山娶回了大他6岁的徐氏。阎锡山与徐竹青感情一直比较好,1914年,阎锡山成为山西大都督,开始修建故居,徐竹青的南屋修好后,阎锡山撰写了一副楹联,挂在徐竹青屋内:

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

可见,在阎锡山眼中,徐竹青是符合自己婚姻要求的选择,不过,由于徐氏不能生育,迫于传宗接代的压力,阎锡山不得不于1914年底迎娶了年仅14岁的大同姑娘许氏,成亲后,阎锡山就命许氏前往徐家认亲,并改名为徐兰森,字苗圃。

阎锡山为两人定下规矩:两人以姐妹相称,竹青为长,兰森为幼;兰森生的孩子,要称竹青为妈,兰森为姨。徐兰森为阎锡山生育了5男1女,一开始都谨遵规矩称徐竹青为妈妈。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逃亡大连,徐兰森则带着孩子回到故乡,等阎锡山和徐竹青回到山西,徐竹青发现孩子们开始叫徐兰森妈妈,由此大为不满,徐竹青大闹一场后和阎锡山分居,不过虽然二人分居,但阎锡山依然对徐竹青关怀备至,经常派她代表自己看望长辈,参加婚丧嫁娶,打理族中诸事。1931年(民国二十年)7月6日阎锡山在自己日记中写道:"对的起父母易,对的起妻子难。对的起众人易,对的起交著(挚友)难。"

1946年,徐兰森病逝,此后阎锡山又重新和徐竹青走到一起,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终于结束他"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驾鹤西去,享年78岁。4年之后,原配夫人徐竹青去世,终年88岁,与阎锡山在台湾合葬。

由网友 南读历史 提供的答案:

可能有人认为像阎锡山这样的大军阀,怎么着也得有个三妻四妾的,但是,实际上阎锡山只有一妻一妾,这样一来,有人就怀疑,阎锡山是不是因为怕老婆,才没有像其他军阀那样三妻四妾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阎锡山手里有权又有钱,他要真想找几个小妾,还真不是他老婆能管住的。之所以他没有三妻四妾,按现在的说法,可能阎锡山不是一个滥情的人,对原配夫人有着应有的尊重,对家庭、对妻子比较负责吧。其实,就连阎锡山最后纳的这个妾,也是在其正妻不能生育的情况下,由他的岳父出面给他找的。

像阎锡山这种情况,在旧社会民国是非常少见的。那时候没有实行一夫一妻的制度,那些大军阀、大财主,可以说大多都是三妻四妾的,比如军阀杨森就有12个妻妾,他甚至在90岁的时候还找了个17岁的小老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过,这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担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何应钦,终身就只有一个妻子,即便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他也只是收养了弟弟的一个女儿,并没有再娶或者纳妾。

阎锡山从清宣统三年(1911年)开始,到他1949年3月29日离开山西,一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长达38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王"。阎锡山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从小接受四书五经等传统教育,14岁时,阎锡山辍学跟随父亲在自家钱铺学做生意,在生意失败家庭陷入困境后,阎锡山又投考军校,进入山西武备学堂上学,不久又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虽然阎锡山出过洋、留过学,但是我感觉他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包括生活习惯都还是保留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我们看他后来到了台湾,都住不惯楼房,还专门找人在山上挖几孔窑洞住。

阎锡山的原配叫徐竹青,娘家是五台县大建安村的徐家,距离阎锡山的家只有不到十里路。这桩婚姻是严格按照旧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的,由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和其继母包办的,按照过去的说法,两家门当户对,徐竹青的父亲徐一敬也是当地的大户。在大家的印象中,像这种包办婚姻,一般都不会幸福,只是为了传宗接代的需要,勉强凑合在一起而已,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阎锡山与徐竹青的包办婚姻就过的不错。

1897年,阎锡山与徐竹青结婚的时候,两人都只有15岁,虽然阎锡山自幼熟读诗书,徐竹青大字不识,但这并不影响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徐竹青尊崇传统女性的"三从四德",严格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要求自己,一切以丈夫为中心,支持、鼓励丈夫学习、进步,对老公身上的缺点,她也不厌其烦地进行劝诫,青年的阎锡山对徐竹青的劝诫不但没有厌烦,反而非常爱护她,对老婆的话也能够听进去。自结婚以后,小两口的感情非常好,这一点从他们的住房门上,阎锡山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就可以看出来:"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夫妻二人的纯真感情,就融在这一字一句之中。

阎锡山与徐竹青结婚以后,一直跟随父亲做生意,在生意失败后,就投考军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的仕途一直都是比较顺利的,1911年,不到30岁的阎锡山就被公推为山西都督。阎锡山事业上的顺风顺水,但是家里却有着无法解决的烦恼,他和徐竹青结婚已经十五六年了,但却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阎锡山又是其父亲闫书堂的独子,所以,闫书堂当然不愿意眼看着阎家断了香火,就要求儿子再纳个妾,来延续香火。

阎锡山与妻子徐竹青感情深厚,不愿意为了纳妾的事让妻子难过,所以,他对父亲要他纳妾的事一直推脱,徐竹青一直没有生育,她的父亲徐一敬心里也过意不去,总感觉他们徐家对不起阎家,就决定亲自出面帮女婿阎锡山找一个能够传递香火的人。徐一敬经过打听,相中了大同城姚家角许琨猷年仅14岁的女儿,这个姑娘读过私塾,还进过女子学校,接受过新式教育,为人聪慧可爱。

徐家在有了合适的人选后,关键还需要主角阎锡山的同意,在闫书堂和亲家的主持下,阎锡山与小许姑娘见了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阎锡山见到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当然也动了心,在他的默许下,阎锡山纳妾的事就提上了日程。按照当地的规矩,像这种由原配娘家出面为女婿找的小妾,需要改为原配娘家的姓,此时的阎锡山已经是手握大权的一方大员,想嫁给他的人多了去了,让小许改姓的事根本就不是事,就这样,小许姑娘就改名为徐兰森。

徐兰森进入阎家大门后,阎锡山的继母就为她定下规矩:徐竹青与徐兰森以姐妹相称,竹青为长,兰森为小;以后兰森生的孩子,要叫竹青为"妈",称兰森为"姨";婆婆还要求她:公公婆婆在的时候,要听公婆的话,公婆不在,兰森要听竹青的话,这明显是婆婆在为大儿媳妇撑腰。徐兰森进门后,按照婆婆的嘱咐,一直对大姐徐竹青非常尊敬,以小妾的身份伺候着大夫人徐竹青,两人相处得也非常好,而且,徐兰森一连为阎锡山生了五个孩子,都是按照原来的约定,叫徐竹青为"妈"

一个家里相处时间久了,难免出现矛盾,阎锡山的两个夫人就因为孩子对她们的称呼出现了第一次矛盾,也令阎锡山也非常尴尬。1930年,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被蒋介石打败,就跑到大连临时避难,在出发前,大太太徐竹青由于不识字,不愿意跟着到处跑,就主动要求留下来照顾公婆,阎锡山就带着二夫人徐兰森和几个孩子到了大连。由于,远离家乡,不在山西那个大家庭里生活,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改口叫自己的亲妈徐兰森为"妈"了。

八个月后,局势得到改善,阎锡山带着徐兰森和孩子们返回了山西,当大太太听到孩子们竟然叫徐兰森"妈"的时候,她大受刺激,一改往日的温顺,竟然举着鸡毛掸子在阎锡山和徐兰森的卧室外叫骂起来,阎锡山也感到理亏,觉得惹徐竹青生气了,但是,毕竟徐兰森为阎家生了五个孩子,也是阎家的大功臣,一时之间,阎锡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后来,还是在阎锡山的父亲闫书堂的主持下,让孩子们叫徐竹青为"婆",叫徐兰森为"妈",等于这一次是徐兰森取得了胜利,公公都出面了,徐竹青虽然心有不甘,在委屈的大哭一场后,也只得接受了现实。自从这次事情发生以后,大太太徐竹青虽然表面上不再追究此事,但是与阎锡山和徐兰森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变化,据说,徐竹青再也没有与阎锡山同过房。

阎锡山在处理两个太太之间的关系时,基本上是不会厚此薄彼的,尽量做到平衡。大太太徐竹青不识字,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阎锡山就经常让她代表自己参与家族事务的处理,这样一来,徐竹青在阎氏族内就比较受尊重,这也让徐竹青认为自己拥有了应有的地位,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二太太徐兰森上过新式学堂,知书达理,阎锡山就让她接待一些来访的官员太太,搞"夫人外交",这个事情让徐兰森也非常高兴,毕竟是以"阎夫人"对外的。就这样,阎锡山的一妻一妾相处还算比较融洽的。

可惜的是,二太太徐兰森在1947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阎锡山也没有再娶小,一直和大太太徐竹青共同生活,徐竹青后来和阎锡山一起到了台湾,1960年,阎锡山在台湾去世,1964年,徐竹青也因病去世。

至于坊间传闻的阎锡山和他的堂妹阎慧卿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是没有什么根据的,我认为不可信。阎慧卿是阎锡山的叔叔阎书典的第五个女儿,她比阎锡山小27岁,在阎锡山当上了山西督军后,阎锡山在家乡开办小学,12岁的阎慧卿才有了机会读书,后来又进入教会学校读书,也算是接受过新式教育。

阎慧卿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第一任丈夫曲佩环早年病逝后,阎慧卿又嫁给了梁蜒武,两人过得也不幸福。阎锡山看到自己的小妹妹生活的不如意,就十分心痛,将她留在自己身边,阎锡山亲切地称呼妹妹为"五鲜子"。她到阎锡山身边时,由于大太太徐竹青基本上不问世事,二太太又要照顾几个孩子,阎慧卿就开始照顾哥哥阎锡山的生活,阎慧卿聪慧机灵,性格十分活泼,由于她是庶出,从小擅于察言观色,对阎锡山照顾的十分周到。

阎慧卿比阎锡山小27岁,她性格有些泼辣,只有她敢于监督阎锡山的生活习惯,比如阎锡山吃饭吃多了,她敢抢他的碗,告诉他食多伤身,她还监督阎锡山按时睡觉,对阎锡山的生活起居,她事无巨细都安排的非常周到。这样一来,已近老年的阎锡山就逐渐离不开阎慧卿了,对她颇为依赖,阎慧卿一度成为了阎锡山的"代言人"。

但是如果说阎锡山和阎慧卿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这应该是无稽之谈,阎锡山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满脑子"仁义礼智信",他作为传统家庭教育出来的长房长孙,不可能公开做出乱伦的事情。我们看他在与大太太徐竹青结婚十六年没有孩子的情况下,都没有主动纳妾,在其父亲的一再催促下,都没有答应,这说明阎锡山并不是一个好色之人,如果他愿意,我想以他的能力,三妻四妾对于他还不算什么事的。所以,我认为关于阎锡山与阎慧卿的传言只是人们毫无根据地瞎猜。不过,阎慧卿还真有个情人,就是在太原解放时,那个与她一起自杀的梁化之。

阎锡山曾给他的儿子们留下了"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的祖训,要他们把财物看得轻些,把情义道德放得重些,这对世人应该也是很有启发的。

由网友 美丽青春您真痘 提供的答案:

民国时军阀多如牛毛且且大都好色成性,以娶姨太太为荣,少的如张作霖、段祺瑞等,多的如张宗昌、范绍增等,几十个姨太太都不算多。

然而阎锡山作为山西土皇帝、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几个军阀之一,却只有一妻一妾,十分另类。那么,阎锡山这么做是因为怕老婆,不敢娶姨太太吗?

当然不是,阎锡山在个人生活上,一点也不追求享乐,吃饭都是一碗粥一个小菜即可,对女色也是如此。

1897年,14岁的阎锡山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阎锡山娶回了大他6岁的五台县望族之女人徐竹青。阎锡山与徐感情琴瑟和鸣,阎锡山成为山西大都督,开始修建故居,徐竹青的南屋修好后,阎锡山撰写了一副楹联,挂在徐竹青屋内:

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

阎锡山一生很尊重原配夫人,曾经在日记里写过:"结婚以选与自己志向相同以互相成就其志者,为第一义。敦厚淳朴以得善嗣者,为第二义。温和巧能以整理家务者,为第三义。徒尚美貌者,则无意义之可言矣!"

徐竹青跟阎锡山结婚的17年内,一直没有生育,迫于传宗接代的压力,阎锡山不得不于1914年底迎娶了年仅14岁的大同姑娘许氏,成亲后,阎锡山就命许氏改名徐兰森,落籍夫人的徐家。

阎锡山为两人定下规矩:两人以姐妹相称,竹青为长,兰森为幼;兰森生的孩子,要称竹青为妈,兰森为姨。

1946年,徐兰森病逝,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驾鹤西去,享年78岁。1964年原配夫人徐竹青去世,终年88岁,与阎锡山在台湾合葬。

由网友 历史知事 提供的答案:

阎锡山,算是民国军阀中的一股清流了!

阎锡山,在山西保境安民,让山西38年少有战火,比起其他军阀来说,也算合格。

最难得的是,阎锡山只娶了一妻一妾,在个人问题上,远超其他军阀。

1897年,14岁的阎锡山娶了20岁的徐竹青。徐竹青,没读过书,没生过孩子,而阎锡山能和这样一个"旧式妻子"不离不弃,整个民国,恐怕只有胡适等少数人了。

1914年,已经当了多年山西督军的阎锡山终于娶了一房小妾——徐兰森。

纳妾之前,阎锡山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家里——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

纳妾之后,阎锡山又让徐兰森由原姓"许"改为"徐"。

徐兰森为阎锡山生了5个儿子,完美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但也仅此而已。

阎锡山对这个唯一的妾,十分苛刻。五个孩子不能叫她妈妈,只能叫阿姨,反而必须叫徐竹青妈妈。

1934年,徐兰森自以为劳苦功高,尤其是阎锡山带她会见过一些政要之后。徐兰森以为自己可以获得更正式的地位。要求几个孩子叫她妈妈。很快阎锡山和她翻脸,十多年后,徐兰森郁郁而终。

徐兰森生的五个孩子,只有老四老五后来败退台湾移民美国,其他三人都是夭折。

山东有个督军张宗昌,他的姨太太有多少,自己都数不清,相比之下,阎锡山这方面好太多了!

阎锡山死后,他的部下为他守墓50年,这种魅力,应该很少见吧?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由网友 一叶205919770 提供的答案:

老阎在这些方面是很值得称道的。这与他在少年时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儒学教育有很大关系。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培养树立起来的。老阎从六岁入私塾学习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就深入自心,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都有认真研读和学习。大家知道后来他爹阎书堂在"打老虎"中亏下了很多钱,父子二人在老家待不下去决定往太原,因为盘缠不多搭乘一辆马车,为省钱父子二人一个乘座,一个步行,轮换前行,后来连车夫都不忍了,对阎书堂说,你让孩子也上车吧,我只算一个人的钱。可就是这样老阎仍坚持步行不愿占车夫便宜。从这件小事就可看出老阎的品行。他不好女色,只因徐竹青不能生育后才纳徐兰森,不存在怕老婆一说。徐竹青年长于老阎,老阎对她也很尊重。

由网友 史海浮沉一月明 提供的答案:

阎锡山作为国民党军阀,和共产党之间没少有流血事件,在此不去做评价。在娶老婆和小妾这方面,阎锡山大抵是无法指责的。

阎锡山和自己的原配夫人感情应该是不错,阎锡山在自己老婆的住所写了一副楹联:

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

联中头两字就是阎锡山夫人徐竹青的名字,大概也能看到出阎锡山对于自己夫人的感情。阎锡山在自己日记中也过:对的起父母易,对的起妻子难。

大概说的就是自己纳妾之事。阎锡山是家中独子,夫人徐氏又没有给阎锡山生育后代,故此阎锡山才会娶妾吧。

这样的事情在旧社会时有发生,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诗人陆游和自己原配夫人唐婉之间的感情何其深: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可终究因为唐婉无后,陆游不得不休妻另娶。此中悲情,岂非陆游薄情所致?大概是时代所致吧。

所幸,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不再被旧社会的思想所束缚。愿与伊人,共余生,终不负!

由网友 史论纵横 提供的答案:

要不贪点财,好点色都不敢称自己为军阀的时代

军阀说到底就是一个掌握一方极端权力的军事集团,作为一方军阀大佬,基本达到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的标准了。

大部分人在有了权力之后,尤其是没有多少束缚的权力后,追求的只能是欲望,有的是物质上的,有些是精神上的,或者感官上的。

所以,大部分军阀给人的感觉就是贪财好色,如果不贪财好色那就不是合格的军阀,正常来说三妻四妾都不为过,毕竟人就是食色动物,比如张作霖娶了六个老婆,在当时和现在没有任何人说一个不字,张作霖五虎大将之一的张宗昌,后来成为山东军阀,人称三不知,不知道自己钱有多少,不知道兵有多少,不知道媳妇有多少。只有张宗昌这样的军阀,才是最标准最合格的军阀。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没办法,乱世不止出枭雄也出狗熊。

阎锡山别具一格的爱情故事

因此,阎锡山这种割据一方,时间长达三十八年的大军阀,最后只有一妻一妾,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这就要从阎锡山早年的经历来说了,阎锡山家庭就是典型的晋商风格,家里即有田地也有店铺,因此,年仅轻轻就跟其父亲学习经商,干得属于是金融投机,结果亏损,欠下一屁股债,生活过得很艰难,就在这时,阎锡山的妻子娶了家境还不错的徐竹青,那个时候虽然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是徐竹青在阎锡山最困难的时候并没有离阎锡山而去,也实在难得。

这种女性应该是和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是同一种类型的女人,就是只要和你在一起了,就会和你死心塌地。要说这徐竹青命也算好,此后阎锡山考取武备学堂后就逐渐飞黄腾达,辛亥革命时更是一飞冲天,成为主政一方的大员。也就是说阎锡山的这个媳妇很有旺夫相。

但是大部分有旺夫相的女人,最后也未能摆脱悲惨的命运,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是真理,然而到了阎锡山这里就又说不通了,因为阎锡山走上人生巅峰后并没有抛弃妻子,而是始终跟她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徐竹青本身就比阎锡山大六岁。在古代徐竹青嫁给阎锡山时已经二十多岁,属于晚婚了。

在一起十多年,徐竹青也未能给阎锡山带来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后阎锡山又娶了一个小妾,为阎家延续香火,后来这个小妾给阎锡山生了五个儿子。

阎锡山是一个追求克己复礼的人物

然后阎锡山就没有再纳小妾,从这里可以看出,阎锡山要是想娶继续娶媳妇的话,是没人能够阻挡的,能够阻挡他的,就是他自己罢了。

阎锡山是一个追求个人品格,压制自己欲望的人,在他的心理装着太多的事,以我们正常对阎锡山的了解是阎锡山的"抠"最为出名,并且精打细算,其实阎锡山不止对外这样,对自己也一样,阎锡山在走上人生巅峰后并没有迅速堕落,相反在生活上十分简朴,为人也低调,在山西口碑很好,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也是民国时期的模范省。

后来阎锡山败退台湾,并不像白崇禧那样还想着东山再起,而是过起了"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这也和阎锡山一直强调的中庸之道极为有一定相似之处,从根本上来说,阎锡山就是一个克己复礼的人。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