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40回不是曹雪芹写的」,这个观点是哪里来、怎么来的?这个观点到底对还是错?

由网友 糖舞之家 提供的答案:

最早怀疑《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是胡适先生。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谈到版本时说的,是根据几点疑点提出的,并没有坐实,他说:"这是我们现有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历史。这段历史里有一个大可研究的题,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究竟是谁"?

俞樾的《小浮梅闲话》里考证《红楼梦》的一条说:《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鹗同年》一首云:"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然则此书非出一手。按乡会试增五言八韵诗,始乾隆朝,而书中叙科场事已有诗,则其为高君所补,可证矣。

俞氏这一段话极重要。他不但证明了程排本作序的高骂是实有其人,还使我们知道《红楼梦》口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

周汝昌先生将《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这一观点坐实。他认为,高鹗续书是在乾隆皇帝及其大臣和坤策划下的"一个政治事件",续书的目的是篡改、歪曲前八十回。这一观点后来又在《红楼梦"全壁"的背后》一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显然,周汝昌先生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否定后四十回的。

由网友 丽水芳踪 提供的答案:

是从1921年胡适著《红楼梦考证》里来。胡适根据他当时能够搜集到的史料进行考证,推导出后四十回作者指为高鹗,前八十回作者指为曹雪芹的结论。注意,这两个观点都是胡适原创。历史上之前是没有人考证出过前八十回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的。就是这个学术观点开新红学之先河。至于这个观点是对是错,到今天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客观上的对错要根据史料进行考据。但是主观上的对错本来就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根本不需要讲科学和事实。这是当今社会的常识。

红楼梦在内的一切小说都是写给读者看的,离了读者啥也不是。所以读者的需要才是大是大非,是最大的大是大非。读者爽不爽,是评价是非对错的最高标准。而"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这个命题必须为真,就是为读者服务原则的刚需。

首先,它是红迷资格试金石。是一切想讨论红楼梦的人的入场券。你要是没有这张门票,只能被"槛内人"们一票否决。

如果没有胡适1921年考证出的"高鹗续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这句话,红楼梦圈内(包括现实,网络,学术,专业,非专业)就只有真读过原著还真有所心得的人才能得到认可。没读过原著只看过电视剧的,连电视剧都没看全只看了剪辑解说的,或者对原著不通读,理解不深的人一发言就会暴露真实水平,通常连关注都得不到。这直接导致红楼梦圈子门槛从1791年全本红楼梦出版开始就太高。而有了"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这句话,任何对红楼梦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单凭说一句否定"程高伪续/后四十回"的话,来奠定自己真懂红楼梦,而且是曹雪芹知音的高贵地位。只要说一句"我一眼就看出后四十回太烂了,跟前八十回天壤之别,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作者!"就拥有了毋庸置疑,不可动摇的正统红迷身份。哪怕是根本没看过原著,连电视剧都没看全,分不清"脂本"和"前八十回"有啥区别,不知道脂本有几个本有几回,也没看过什么脂本或者脂批的纯外行,凭这句表态都能蒙混过关。

如今混什么圈子都是有准入门槛的,在已经没落的天涯等论坛得懂得十几年前的老梗得有老资格,在微博得学会非常累的紧追热点,在知乎也得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年薪百万等等一大串,就算在最低龄化的b站,也得懂得各种镇站之宝的梗,不然那真的就是融不进圈子。而唾弃鄙视"程高伪续""后四十回""程本",就是当今红楼梦圈子的通行"准入证明"。不管说的对不对,你不说这话,还就的没几个圈内人看得起你。没有这个"投名状",你就永远是红楼梦圈子的"槛外人",而且还是鄙视链最底层的那种。不服憋着。

这就像,在红楼梦诞生的那个社会,大家都说妇女是女流之辈,天生低人一等,那你最好也随大流也不把她们当人看。不然,你马上就会被全社会孤立,甚至遭万人訾谤。这就是大环境的力量。千万不要学红楼梦作者那样的傻瓜蛋去给女流之辈树碑立传。因为,敢跟社会主流观念对着干,注定没有好下场!

第二,自称看得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天壤之别",还能同时占据智商制高点,傲傲视一众五四先贤、思想家、文学家。那些敢把120回红楼梦视为一体赏鉴评论的人,比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林语堂兪平伯(后期)胡文彬(后期)蒋和森王蒙刘再复等等大家,因为"连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区别都看不出来",早就成为了《皇帝的新装》里那种"愚蠢或者不称职的人"。永远只能被广大高贵又智慧的爱谈红楼梦的网友们放声耻笑,无限鄙夷。

智商碾压古今的巨大优越感,凭一句鹦鹉学舌的话轻易就得到了,你说,让人怎么放弃?你敢让别人放弃,是不是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第三,"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作为通用款垫脚石,可供广大自封曹雪芹,随口篡改红楼梦原著的大众免费无限次数无限时间使用。牺牲它一个,爽翻千万人。

众所周知,中国读者不管能不能接受不瞒不骗的不团圆不让读者爽的文艺作品,都是没有任何义务接受的。如果哪个文艺作品不让读者爽,我们读者有的是办法整治它!而且我们读者喜欢的虚构人物,就必须完美!如果不完美,不符合我们的心意,那我们有的是办法把ta变成完美!因为霓虹国文部省那帮老货早就揭示了一个真理:只要死不承认史实,就可以改变史实。只要把"程高本红楼梦"简称为"程高本",从"红楼梦"的概念中开除,再把"脂评本石头记"称为"红楼梦",就可以异口同声"红楼梦自古到今只有前八十回,从来没有过后四十回!红楼梦是只靠前八十回得到现在的四大名著世界名著地位的!"可以把1791年程甲本红楼梦出版就是《红楼梦》第一次出版(所有之前的没有八十回后内容的手抄本脂评本都叫石头记,而不叫红楼梦)且该版本的红楼梦流传至今的事实彻底抹杀掉。把一本书前后有几个作者的问题,偷换为这本书存不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最高明的手段,只要谎言重复一千遍,过不了几年就能成为真理!事实证明这确实有效,1990年代末网络初兴时还没有学者敢直接抹杀通行本红楼梦的存在,顶多就跟周汝昌蔡义江一样批判后四十回影响恶劣,危害社会,"余毒太深"。而今天的红楼梦圈内,至少在网络上,这样的公然篡改历史抹杀事实已经成为主流,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成为光荣,成为绝对真理。

只有把一出版就是全本,至今还是以全本出版流传的120回《红楼梦》用"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理由变成"只有八十回"的残本石头记,每个读者,观众,凑热闹网友,才能以"红楼梦未完"为理由,对红楼梦的内容和人物进行任意改造,靠对后文的幻想把红楼梦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自己爽。清朝人都太野蛮愚昧落后了,所以红楼梦四十多部续书作者基本上都觉得生旦当场团圆才能爽,趣味非常单一,千篇一律。而文明先进高智商的二十一世纪新社会网民们现在爽的标准比清朝高多了,要求也多样化了,市场细分了,想给谁开挂的都有,想让谁死的都有。一个曹雪芹根本不够用,只能开放授权,人人都可以自封。

开放授权之后,就便宜啦:各种人物(钗黛袭凤等等)粉都可以一口咬定,自己喜欢的人物在"八十回后丢失的遗稿"和"曹雪芹原意""里"大放异彩""美妙绝伦""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甚至"细思极恐""头皮发麻""无比震撼"等等。比如黛玉就在一些八十回后的幻想里完全没有了小性子,变成了贤良淑德还善于理家的妇德模范,即所谓"成长",还有些后文幻想里,黛玉临死前绝对没有怨恨,还给宝玉早早安排好了续弦(宝钗)照顾宝玉,以对应畸笏叟的批语求仁得仁万苦不怨。薛宝钗也在一些后文幻想里披肝沥胆地为贾宝玉牺牲一切,彻底摆脱了滴翠亭等处被指"阴险""恶毒女配"的嫌疑。总之在各种现代粉丝的"曹雪芹原意"里,红楼十二钗里那位自己喜欢的角色的思想觉悟大多直追女四书,列女传,当然比一脑子庸俗的封建思想的高鹗要高级多了。

而且近些年来,红楼梦圈内已经发展出了"随口发明原著派",即将脂本、程本、前八十回、后四十回里都没有出现过的情节直接当做事实来陈述、言之凿凿"这就是原著内容"而去传播的流派。比如"我同情凤姐,因为书里的结局是她被平儿出卖了","红楼梦原著里薛宝钗是嫁给贾雨村当小老婆了","黛玉上吊自杀了"等等。

至于证据嘛,根本不需要!又不是做学问,跟几十年前搞探轶的那群学者一样,傻呵呵的找原著脂批当论据,还要逻辑严谨,要排除反证,要一环扣一环论证一大篇,多麻烦!?有了后四十垫底,每个无凭无据无论证的空口"探轶"者都理直气壮山河了:全世界谁也没看过八十回后,谁也不知道曹公怎么写的!所以,我想怎么随口胡编,都是学术自由!我猜作者后文可能怎么写,就有权宣扬说原著就是这么写的!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反驳/提出异议!谁敢反对我,谁就是高鹗后四十回狗尾续貂的拥护者,被高鹗版洗脑了!我随口胡编的情节再雷人,人物再崩坏,思想再陈腐,文笔再粗俗,也比篡改红楼梦强!因为我这是曹雪芹原意!就算再离谱,也"有可能"是曹雪芹原意,所以总比肯定不是曹雪芹原意的高鹗后四十回强!

所以说,如果承认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的,它就有了曹雪芹原稿的可能,世界上就不免只有一个曹雪芹。一旦承认了后四十回的文学价值,哪怕它是高鹗续写的,那也不符合读者需要,因为那样,世界上也顶多是只有一个曹雪芹和一个高鹗。只有把后四十回用"高鹗续写"的理由贬低得一钱不值,再把它从红楼梦的概念中开除,当所有人的垫脚石,才能达到人人都能以捍卫红楼梦,捍卫曹雪芹的名义自封曹雪芹,都有权随口胡编,而且还都能唯我独尊的共同目标。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后四十回不管是不是续写的,都必须是高鹗续写的。不管实际水平什么样,都必须一钱不值。因为无论用什么理由评价红楼梦的哪个版本,哪个部分,事实都不重要。广大读者的爽,的唯我独尊,以及没看过原著但是喜欢在红楼梦圈里娱乐的网友们自己的爽,自己的唯我独尊,才是最高的目标。

这也是红楼梦在内的一切小说存在于世间的意义啊。

由网友 文忠信 提供的答案: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创,在清朝时就有人持这个观点,如张问陶、花韵庵主等,但未获文化界主流认可。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做了一系列推理考证后得出结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作,这个看法逐渐被大家接受成为主流观点。

因为确实没有十分过硬的证据,所以现在《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仍然存在争论。

这个观点到底是对是错,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论。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5902.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