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豆浆叔叔 提供的答案:
1、什么都信、什么都不质疑,那是傻子。
2、现在年轻人,文化高了,思想独立了,忽悠不管事了。
3、年轻人,失业太严重,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心灵鸡汤没用。
4、拼命内卷十几年,花了家长无数的银子,没有工作,不焦虑才怪。
5、很多年轻人的父母,没有养老保障,就指望孩子养老,结果孩子也没工作,很绝望。
6、大学生已经送外卖、开滴滴了,还说他们是孔乙己,太伤人了。
7、简单的鸡汤文和家长式的说教,已经解决不了年轻人的问题了。
8、央视被怼,是说了不该说的话,谁也不是傻子。
9、资源、红利,前辈们占尽了,还让年轻人傻努力、奉献,不可能了。
10、官二代、富二代,都润了,还在嘲笑国内穷人,还让孔乙己们怎么奋斗。
11、贪官污吏,多如牛毛,贪几千个亿,也就是无期,怎么服众?
12、年轻人,看透了,拼命干,也没有希望,那就躺平算了。
13、我们是穷人,但还拿我们当傻子,就过分了。
由网友 白洋淀梧桐树农家院 提供的答案:
年轻人不是不听劝,而是年轻人发现一些倡导的东西与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苦读16年甚至20年,毕业来到社会却发现社会的阶层越来越固化。一些成功的例子只是凤毛麟角的,自己却终生与其无缘。同样的条件,有人脉有关系的同学早早就有了工作去向,而没人脉的却跑断腿的去找工作。而是好的工作发现永远是与自己无缘,最终无奈选一个工作辛苦,工资一般的公司低头苦干。而有一些公司,高薪高福利,工作轻松不加班加点而且出奇的稳定。这巨大的反差,回头想想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变成了一种讽刺,阶层的固化让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清楚。人人平等变的越来越口号化,当从小学到的理念与社会现实的冲击下,很多人发现自己原来又是一个骆驼祥子。
由网友 老李的生涯规划工作室 提供的答案:
年轻人为什么要听劝????
听人劝,吃饱饭。
可未经人苦,怎劝人善?
年轻人们总有自己的追求,不然到时候专家们不知道又要说什么怪话。。。
专家们老是高高在上地指导年轻人们如何生活,可是现在的职场真的对年轻人友善吗?
那些高不可及的就业门槛,苛刻的工作条件,艰难的生活,这就是苦读多年的学子们追求的吗?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学生,有可能就要倾尽几年的全部收入甚至是十几年的收入,结果是什么呢?
别老是说焦虑,专家们还是多想想怎么增加大家的收入吧,别老是高高在上
由网友 王医生说健康 提供的答案:
寒窗苦读十几年,以为付出终有回报,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进入社会就发现社会规则和校园规则不一样。人脉、家庭背景、金钱、大局观、为人处世之道,你都不甚了解,在学校你只是知道学习好就会有出路,但是出路在哪里,出了象牙塔,也没有人知道。
你拼尽全力想要到达的终点,是一些人的起点。这令人窒息和绝望。
哪怕是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孔乙己们也终究是放不下文化人的脸面,但是还想挣扎着留几分体面,最后就是不上不下的处境。知道茴的四种写法,对于谋生并无半点益处,反叫人耻笑,就好像明明知道很多专业的知识,但是进了工作岗位确丝毫无用武之地。
回过头来看,孔乙己正是自己:不得不为一碟子茴香豆而折腰,也不想失了那个从小到大穿着的长衫。矛盾的个体遵守着自己的一点点的底线。
该如何破局,端看后续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这届年轻人给的答案。
由网友 Miu小微奔赴未来 提供的答案:
我不能确定您所提到的具体事件和背景。但是,我想就年轻人不听劝这个话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年轻人的生活背景和价值观亦是如此。新兴技术、社交媒体、教育方式等等都在悄然地改变着年轻人的生活。所以,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他们可以说是"捉摸不透"年轻人的想法和行为。
另一方面,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人之间也存在很多文化和代沟。有些传统的规矩和道德标准在年轻人看来已经过时了,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尊重个人的权利和价值观,并且他们更有表达权和选择权。有些老一辈人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不听劝,但其实这只是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的主张。
此外,我认为年轻人也非常需要好的引导和指导。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和生活阅历,这就需要他们被更多优秀的人物引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未来有益的,以便他们能够在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老一辈的人可以为年轻人在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中提供指导和建议,而不是单纯地责备或贬低他们。
总之,年轻人不听劝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背景等因素导致的,老一辈的人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作出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只有共同理解、尊重和包容,年轻人和老一辈人才能更好地协作、发展和进步。
由网友 白水的成长记录仪 提供的答案:
不是年轻人不听劝,而是他们找不到一个发展的路径。
每一代人的生活经验往往来自于个体的感受。
上一代人之所以热衷于奋斗,是他们都是苦出身了,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只要肯吃苦,只要肯努力,大概率都能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拥有现在的财富和地位,往往不是因为能吃苦,而是因为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
但是行为心理学中对于人的归因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取得了成功,他们往往会把这些归为自己的个人品质,比如吃苦耐劳,比如勤俭奋斗;所以他们那一代人,但凡说起自己的成功,往往会忆苦思甜,想当年我有努力,我有多吃苦。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是我们今天的现状,现在觉得不够好的年份,可能是未来最好的一年。时代的发展速度放缓,那么个体的发展速度自然也是要放慢节奏的。
如果对比一下就能发现:
以前的大学生是香饽饽,国家给交学费,还给包找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卷生卷死,从小学一路卷上去,大学学费自理,补习费自理,毕业就失业了。
以前机会遍地开花,就算你出去摆个地摊,也能攒下一套房;现在是体力劳动,体力跟不上,也抹不开面子,一个月入3千的普通白领,直接是红海竞争,好不容易抢到个名额,发现赚的还没有父母的退休金多。想买房,别说靠工资,掏空六个钱包能凑够都算是富裕家庭了。
于是想想,不如躺平放过自己,至少心里能自洽。
由网友 均是天涯沦落人 提供的答案:
对于个人而言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好的未来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得到更好的收益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现实生活却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的选择空间,自己经过艰苦的努力学习,终于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结果却是告诉自己重头再来,这样的落差之大可想而知,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付出付之东流,都希望通过自己得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现在这样的环境对个人带来的打击显然是巨大的,因为大家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局面之中,放下过往接受沉没成本的现实自己又不甘心,但是想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大家只能够一边煎熬,一边寻找希望,当自己在漫长的寻找后依旧找寻不到机会时,大家只能够接受现实,这不是个人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只是因为大家需要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由网友 巨魔来吧宝贝 提供的答案:
不要认为现在年轻人觉醒了,其实他们仍然是后知后觉者,未来的社会,科技在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岗位肯定越来越少。
未来社会岗位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说白了,就是要放下面子,但是现在年轻人认为自己读了书,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那工作机会很定越来越少。
脱下长衫不是国家的要求,而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怎么喷,也无济于事,所以奉劝现在年轻人,跟党走听党话,别被人忽悠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