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_国外教育好还是国内教育好

由网友 喜喜羊羊喜喜喜人 提供的答案:

外国的人才,是各国有重点领域人才,但是中国是全方位领域人才,这点身在中国的国土,可能是普通寻常事,但是对西方国家和落后国家来说,却是头痛的大事,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可以做到全领域人才干事,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也只是有能力专挺凸出某项专长领域,如英国的物理数学法律传媒是人才培育比较凸出的,法国的化学核工业城市管理是比较凸出的,德国的物理工程学是比较凸出的,往往也是这些专项突破研究的国家,首先发明很多现代化的概念和工具,例如英国的数学研究而衍生出的计算机和大数据学,德国人发明很多现代化的操作工具,法国人在城市供水供电及核工业都有突破贡献,中国人要从单个领域有突破,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用集体全面追上,才是真正的爆发能量的工业革命,现在美英法德日等最恐惧的就是,中国人快全面超越他们的专长领域,也是近来西方国家疯狂的主要原因了。

由网友 松松1915 提供的答案:

我用我的经历分享下:"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感觉各领域的人才也不少?"。我有十来年的德语系国家生活经历,我在奥地利留学,后来在德国公司工作。我说一下德语区的教育。

先说两点教育是否松懈?在这里是深刻感受了国内外教育强度的差异!国外教育是否松懈?小学初期阶段,课程确实很松,孩子的童年确实比较快乐,文化课补课之类的非常少,就算是有些外语课,也是那种松散上的。但是小学会有一次教育的跨度,就有点像松散着,突然有些紧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了小学分流做准备!但是大部分教育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确实比国内要小。中学的话分流,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文理中学分流。和国内的职高比起来,德国,奥地利的职业教育未来就业要好得多。文理中学,有些学校有高智商班,这种学习的东西即比较多了,上午学完正常孩子一天的课,下午实验。但是中学阶段还是比国内,至少比武汉的中学学习压力要小多了。

大学的学习初期深度一般,广度很大。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感觉也不比国内教育深。

再说各领域人才,至少在德语系国家,毕竟国家不大,所以人才集中在某些领域,各领域人才数量比起我国差很多。美国可能不一样。德语区的人才在他们的优势领域保持能力很强!

其实我觉得德语区对教育这块的优势是,系统性很强,和实际结合密切,从小教育看重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到了大学的研究阶段,德语区更加纯粹。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简单,基本上所有科学领域人员不需要在人际关系花心思和经历。至于说卷不卷,德语系国家真的不卷,而且也不太允许卷。不过想卷普通人不卷,高智商有资格卷。再有各种资源分配平均,社会注重公平性。不过这是德语区国家,美国可不是。美国的两极化其实很严重!

由网友 卖毛衣的小哥哥 提供的答案:

教育是一个体系,不是一堆人去背书就能培养成人才来。为什么国家要把新东方关了,就是因为他消耗了巨大社会财富,但是一个顶尖人才都培养不出来的。人才除了天赋还需要平台,就像空间站一样,你国家有再多的人才,但是你没有空间站你怎么去做研究,最终你只能去美国。现在的科技研究不是一两个人搞出来的,是很庞大的团队体系,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研究的。我们除了国家会不计成本去研究新东西,基本上所以的企业都是看到利润了才去投资,跟国外的企业研设想未来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你看现在电动车,手机,网络这些有实实在在看得到利润的,就算比国外差一点,距离都很小的。其他的看不到利润的 基本上只有国家在投资,公司其他都没有动作,只要发现这个研究有商业价值,就会大量的资金融入。总体来说还是价值观念决定了一些差距。凡事都是两面的,有好有坏。老外基本上倒下了国家就很难在从新爬到世界前三强,但是我们国家这种保守的思想还加上强大的学习意愿,在被外族揍过无数次依旧能够爬进世界前几。开放的死了就死了,保守的死了还能在复活。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指责欧美是精英教育,实际上中国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以我们南京为例,有一所很特殊的中学,叫做南京外国语学校。

这所学校在南京是神一般的存在。为啥?

它游离于所有学校之上,每年采用掐尖的方式从全市精选最优秀的学生入校。

关键在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并不是民办学校,而是地地道道的公办学校。

那么,为什么外国语学校会存在?

就是来自于中国的精英教育。

在五十年代 ,中国政府赶到外语人才奇缺,尤其是翻译和懂外语的外交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于是,1963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八所外国语学校成立。

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它是国家下命令,江苏省教育厅受教育部的委托在南京筹办的。

这所外国语学校的诞生,本质上就是精选全市最好的学生,进行精英教育 ,将来成为外交人员或者翻译人员。

大家注意,这种精英选拔的学校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只有两个目的,第一扫盲性普及教育,第二少数人的精英教育。

国内很多朋友不知道,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放在世界来说,时间并不长:美国普及13年义务教育,韩国义务教育从原来的9年延长至10年,印度从8年义务教育,到全体学生免费午餐,最近印度又提出将义务教育延长至10年。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义务教育年限都在9年或9年以上,并且至少覆盖初中阶段。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俄罗斯从2007年9月1日起实施11年义务教育,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新布伦瑞克省实行12年义务教育,其他省实行10年义务教育,新西兰实施10年义务教育,对特殊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直到19岁或21岁,英国和泰国的义务教育年限分别是11年和12年。

而即便是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从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才确定的。在这之前,我国义务教育仅仅覆盖小学而已,也就是六年义务教育。

当时中国人的文化程度很低,60年代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仍然高达52%。普及小学教育,仅仅能够让老百姓识字而已,谈不上什么有文化。

第二才是精英教育。

什么是精英教育,就是从广大老百姓中选择极少量学霸重点培养。

根据统计,1977年的总报考人数为570万,而大学仅录取了27.3万人,也就是说当时的录取率仅有4.7%而已。

这个大学并不是本科,还包括大量的专科学校。

另外,70年代很多学生是升不到高中的。小学升到初中只有百分之七十几,大部分农村孩子小学没读完就不读了。而初中生升到高中又只有百分之六七十。

这样算起来,实际上全国学校最终考取大学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一二而已。

这就是标标准准的精英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教育产业化,大学需要通过收学生来赚钱,所以大量扩招。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需要的是制造业流水线的廉价汗血工人,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但大学扩招了不能强制退回去,只能搞什么中考分流制度,直接在初中升学高中拦腰斩断,让百分之五十的孩子去做工人。

虽然相比70年代要好一些,本质上也是精英教育,没什么区别。

但这个精英教育,是针对老百姓的,从广大普通人的孩子中间挑选极少数培养,其余的就赶入工厂。

有钱有势人的孩子,是不愁没有大学可以上的。

大家有兴趣看看清华北大的特殊入学生,有的是跳健美操进去的,有的是唱歌唱进去的。这些孩子毫无例外都是大富大贵人家的孩子,高考对他们来说走个过场罢了。

但普通人家孩子,内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很多小学生在五年级就学完了初中课程,代价是每天11点前基本没睡过觉。

萨沙要不是亲眼看到,真是不敢相信,总觉得当时我们那么拼也要到初二才开始这样。

相反,国外教育(日韩除外)确实没有国内这么夸张。

以欧美为例,小学基本上是没什么压力的,前几年上半天,后几年最迟下午3点放学。

萨沙有个同学在美国,夫妻都是工程师,平时加班很多,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接孩子。

后来他们干脆撒手不管,学习美国白人黑人一样,交给托管机构负责。但孩子在托管机构纯粹是玩,萨沙曾好奇的询问那么写作业怎么办,谁监督,谁来检查?

同学回答是,作业分为两类,一种就是类似于国内的日常作业,这种都非常少。小学低年级基本没有日常作业,高年级也完全可以在学校完成。另一种是类似于我们写论文做项目这种作业,则需要孩子花费一段时间完成。这个大人一般也不干涉,交给孩子独立完成,这也是学校的要求。

而且这些作业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搜集资料能力和逻辑思维,另外就是一些写作能力,所以中国新移民孩子会有些不适应。

到了初中,欧美教育才开始紧张起来。他们从小学升入中学,如果选择公立学校都是就近入学。当然有钱有势的家庭,也可以将孩子送到收费昂贵,师资力量很强的私立中学。

比如张艺谋的儿子,就是送入美国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当然不仅仅每年学费极为昂贵,还要你的父母有一定身份才可以。

这种孩子基本都是美国或者各国上流社会的孩子,他们实际上同其他阶层是分开的,未来不是继承家业,就是继承巨大财富。

普通孩子则比较重视日常的成绩和综合能力,除了少数超级学霸,也就是对数理化有超长能力的

会单独编入特殊的班级,大部分孩子上课没什么不同。

而美国的特点是职业教育搞得不错,以及大学宽进严出。

职业教育不错,也就是蓝领工人收入较高,也比较容易就业,做技工也是不错选择,一个月赚几千美元养活全家没问题。

既然职业教育也能生活,很多孩子就没有必要去上大学,况且有人动手能力强于啃书本,本来也不是读书的料。

而绝对不会像国内一样内卷严重,蓝领工人拿一点工资,还要玩命的干。

另外就是,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

美国除了少数顶级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以外,大部分大学是宽进严出。

早在20年前的数字,美国高中毕业生也有65%可以升入各种大学就读。

而美国高中生有很多人压根不选择读大学,也就是说 基本上你想要上大学,学生成绩尚可还算可以,都可以进入大学学校。

但是对不起,美国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大学总体毕业率只有70%左右,也就是说有很多人无法毕业。

这是因为美国大学毕业的要求较高,除了修满学分做好论文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要求。

这样一来,美国学生的压力确实较低。

因为任何学生到了18岁时候,就会客观评估自己,是不是读大学的材料。如果自觉不是,尤其是看看中学多年的成绩和表现,往往会选择职业教育这条路,将来做蓝领工人。

如果自觉是却又能力不足,就算进入大学也最终会被淘汰下来,当然他们还可以再选择蓝领的职业道路。

只有真正擅长学习的人,才能够进入大学并且顺利毕业。

总体说来,无论是上面哪一种,压力都是相对较低的。压力较低最关键的原因是,孩子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力,而且一次失败了还有再次选择的权力。

中国孩子则压根没有选择余地,比如中考失败了,连复读机会都没有,直接去上职校。

有人问,为什么国内教育卷成这样?

主要精英教育的模式以外,还有国家唯恐出现大面积教育腐败现象。

试问,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如果不用一张试卷决定录取,而是搞什么美国这种人性化的自主招生,可行吗?

当然不可行,那就会成为腐败开后门的温床。

由网友 老刀说事不差 提供的答案:

你的感觉不太对,国家几十年来发展上全胜西方,说到根上,就是赢在教育。杨振宁教授回国后在一次采访中专门谈到教育问题,他就明确反对在孩子大学之前去国外受教育、说美国的教育就是废才的文化,目前在高端领域的教育西方的优势主要是历史沉淀的底蕴,我们学习对方的长处就好。从教育的机制、文化,以及取得的成果,中国是世界第一。

由网友 易羊得阳 提供的答案:

这要看你想看到的是哪方面。以美国为例,底层民众的教育那就是快乐教育了,想学就学、想摆烂就摆烂,随你,反正以后饿不死你,中高层的社会阶层与你无缘了。中产阶级、富人阶层的教育那卷的是不要不要的。还真的要感谢中国教育,我们实行的是全民教育,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人会主动放弃你。

由网友 23and 提供的答案:

要认清楚一点的是外国的教育并不松懈,而我们平时在网络上看到的只不过是他们的普通大众教育,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是根本无法培养精英的。

就拿美国举例来说,根据我所接触周围的人了解到,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才发现,教育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投资。美国实行的是分层教育。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没钱,只能送到公立学校读书,而公立学校就是为资本家培养工人用的,那里完完全全就是快乐教育,老师不打不骂,也不严厉,老师只用教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其他的你就快乐去吧,毕竟你的培养目标就是工人,底层人,不需要掌握那么多。这也就是我们平常在网络看到的美国快乐教育。而富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精英教育,那不比我国的孩子轻松,甚至更加严厉。所以富人的孩子都去私立学校,接受最严格最优质的教学。而富人的孩子培养目标就是社会精英,这些才是国外主要人才的输出源。所以美国阶级固化严重,富的越富,穷的更加穷,因为你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分层的,是不公平的,在国外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很难很难。

总的来说,国外的教育未必比我们的松懈,那只是我们看到的不一样而已。

由网友 谦谦君子189459456 提供的答案:

你的感觉没错,西方欧美的理念是吸引人才,不是培养人才。

如果中国收紧北大清华等优质人才的流失的话,西方欧美的各个领域的人才优势将立马消失。

欧美各个领域的顶级人才,70~80%都是华人。

所谓的宽容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很难出人才的,这个因果很难突破。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