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_考古发掘的尸骨

由网友 跨界浩哥 提供的答案:

考古发掘中被发掘出的古尸通常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置:

  1. 首先会在发掘现场进行初步检查和记录,包括测量尸体的位置、方位、保存状态等,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这些记录对后续的研究很重要。
  2. 然后对尸体进行包扎或开棺,以防止尸体在搬运过程中损坏。古尸通常很脆弱,需要很仔细地进行包扎。
  3. 将包扎好的古尸运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通常会进行解剖学研究、放射性碳定年法测试以确定尸体的年代、化验检测等。
  4. 研究完成后,古尸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安置:
  • 如果尸体保存状况较好,可以进行防腐处理后公开展示,以供公众参观。
  • 如果尸体已遭严重损坏,通常只能进行 academics 研究,研究完成后会进行集体埋葬或火化。
  • 根据文化传统,有的古尸可以返葬原处,或者移葬至规定的墓地。
  • 少数会进入博物馆进行长期保存及展示。

所以总的来说,考古发掘出的古尸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然后进行公开展示、重新埋葬、入藏博物馆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最后安置。

由网友 历史杂货铺 提供的答案: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古墓打开之后都是有尸骨的,很多古墓打开之后棺椁里都没有尸骨,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尸骨早就腐烂没了,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零散的骨头,其余的早就尘归尘土归土,完整的尸体其实还是比较罕见的,至于类似辛追夫人的尸体基本上见不到,只要出土便会轰动世界。

那么假如说古墓中挖出了尸骨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第一步肯定是想办法拼凑出完整的骨头,然后拿回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研究结束之后大部分都会被封存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尸骨都有考古价值,这些也就只能封存起来,如果是有价值的尸骨,研究结束之后还会送进博物馆进行展览。

没有考古价值的尸骨有的时候也会被一些小地方文物局要去,他们会将其放在某个地方,进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假如说是保存完好的尸骨,甚至是类似辛追那样不腐的尸体,肯定是要用最好的技术继续保存的,这样的尸体考古价值非常高,不仅仅是需要做研究,每年还会有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些尸骨既没有考古价值,而且上面还带有尸毒,这样的尸体只会保留一点,剩下的全部都会火化处理,简单的说,发掘出的古尸重点还是要看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一点价值的尸骨,那肯定是得不到重视的。

有趣的是当辛追夫人出土之后直接轰动世界考古界,日本首相访华的时候,专门说能不能送他几根辛追的头发,这个要求直接被拒绝,后来美国更是提出要拿月球上的一点土壤来交换辛追夫人的几根头发。所以说考古发掘的古尸如何处理,主要是看其价值。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由网友 国家人文历史 提供的答案: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在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下,对埋藏文物的地点、文化遗址、古代墓葬进行勘探和挖掘的活动。对古代墓葬的发掘作为考古发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古过程中总是会发掘出墓葬主人的遗体,那么被发掘出来的这些古尸都是怎么安置的呢?从目前我国考古工作的流程和做法来看,有以下几种安置方式:

一是原地回埋。在一些陵墓被发掘之后,受年代及墓葬环境的影响,墓葬主人的遗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保存较差的遗骸,已经不具备科考研究价值了,对于这部分遗骸我们通常在墓葬整体发掘完毕后,进行原地回埋。对于一些呈现腐烂状态的尸骸,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通常还要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特别严重的也可以进行火化后回埋。

二是封存库房。对于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或有特殊身份的遗骸,考虑到其具有的科考价值,通常会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遗骸进行登记造册,经解剖研究和防腐处理后,分门别类保存在专门的库室中,以备后期进一步的科考研究。这类古尸在具体的病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一些特殊身份 的遗体也可能成为某个特殊时代的实体考证,因此这些遗体更多意义上是作为具有历史价值的研究客体进行保存的。

三是公开展览。对于一些保存特别完整,意义特别重大的国宝级古尸,在经解剖研究和特殊的防腐处置以后,会在博物馆中进行公开展览。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木乃伊展览,我国马王堆辛追夫人遗体的展出也属这一类型。以辛追夫人为例,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尸,堪称世界奇迹,具有极高的考古及科研价值,堪称国之瑰宝,因此安置于湖南省博物馆中展出。

由网友 石头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考古是我们发现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考古挖掘,我们可以通过出土的文物直观的看到、触摸到历史的面目,也可以和史料记载中的一些事情进行比对,印证史书中真真假假。考古除了会发现文物之外,还会发掘出很多的古人尸骸。那些出土的文物可以放在博物馆中进行展览,那么,被考古人员发掘出的古人遗骸是怎么处理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就地回埋。大学的时候,听一个考古专业的老师讲过,如果挖掘对象是古代一般老百姓的小型墓葬,而且出土文物也没有多少价值,尸骸保存的不是很完整,那么考古人员就会在附近挖一个小土坑,把这些尸骸就地回埋。在回埋的时候,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一般会默哀一下,如果出土的尸骸比较多,也许会弄个小型法事超度一下。

2、及时销毁。有些年代比较近的尸体虽然保存的比较完好,但出于安全的考虑,怕带有尸毒,会把它们火化处理,及时销毁。当然,处理前要把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先拿下来。对一些年代比较远的,考古人员有时候会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在骨头上刮一下,这些骨头就成了粉末,然后装进样本袋中进行处理。

3、存入库房。如果尸骸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比如远古类人猿的遗骸,保存完整的尸体,比如干尸等等,都会被运送至研究所经过清洗和特殊的消毒处理,然后编号造册,放入特制的存放库房保存,以供继续研究。尸骸和其他文物一样,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人口比例、死亡年龄比例、体质特点乃至气候环境等等。比如奥地利山区发现的远古冰人奥茨,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详实的资料。

4、陈列展览。如果某个古人的尸体能享受到这种待遇,说明他(她)的身份特殊而且尸身保存的异常完好,是精品中的精品,国宝中的国宝。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这2000多年前的古尸出土时皮肤竟然还带有弹性!再加上其墓葬宏伟,出土文物精美,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所以又给她量身定做了一个地下寝宫,供民众参观。还有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被陈列在埃及博物馆中,视为国宝。当然,他们在陈列展览前都经过了清洗消毒和解剖研究。

由网友 李越峰lyf 提供的答案:

我亲自见过古尸,原来还会放这种地方,有一种打开后,尸骨直接没了,真相难以置信!

有很多的古墓都被发掘了出来了,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被发掘出来的古尸,都会放到博物馆里面进行保存或者展览,大多数时候的确是这样做的,但也有一些情况,可能大家意想不到,曾经我就见过古尸,今天就给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被发掘出来的古尸,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安置或者处理方法

1、进行尸体的修补

一些古尸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还会把一些残缺的尸体,进行缝合、修补,因为历经几百年甚至千年,尸骨已经变得残缺不堪,所以要想办法把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状态

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明灿烂历史,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文物也被埋到了地下,所以一直保存到今天,通过考古,就能够判断出古人是怎么生存的,以及他们在那个年代使用什么物品

在西汉灭亡之际,新疆的土地上还建立过一个高昌国,这样边远的小国,很少有史料来记载当时的历史,因此,很多人都不了解,不过他们也遗留下来了许多的古墓,但是因为人烟稀少,很多盗墓贼都喜欢到这里盗墓

有一次,考古学家也来到了这里进行抢救性的发掘,还好这些古墓并没有被完全的损毁,但是因为新疆的气温比较高,蒸发发也很大,很多尸体直接成为了干尸

不过,在古代的时候,经常发生战争,古墓里埋葬的也有很多死去的士兵,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一具浑身是伤的士兵遗体

也许是下葬的时候,人民出于对士兵的敬仰,还对他的伤口进行了缝合,通过考古学家的仔细辨认,发现竟然是用头发丝缝起来的,看来古人也是特别的尊重死者,还要让他们走的体面有尊严

考古学家发现破损的古尸,也会进行修补的,甚至还会通过3d技术,还原出遗体的本来面貌,让人们了解古人究竟长什么样

2、放博物院展览

根据传闻,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会重新填土埋掉,如果要是有研究价值,就拿到实验室去研究,彻底地揭开历史的谜题,或者说了解一下这究竟是什么人,研究完毕之后,就会用玻璃棺材密封,放在博物馆里面展览,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古尸,人们也想来一睹他的风采

那些没有研究价值的古尸,就会被封存起来保管,研究价值高,保存完整,就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手段,小心翼翼地保管,比如楼兰女尸

据说有一些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古尸,还有很多的细菌,就会送去火化,然后又再次埋葬

3、放在公园里

还有一些会直接的放在公园里面进行展览,这一点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吧!我见到的古尸就是在公园里面见到的,大约在十年前,我跟同学去昆明的黑龙潭公园游玩,那个时候的门票是十块钱一人

进大门走了一小段路程后,就会看到水潭,里面养了很多的金鱼,很多人在那里围观,我们逛了一下,就进入了左手边的一个院子里,然后发现里面还有单独的景点,有一处是"鬼屋",另外一处放着古尸,但是需要重新买票才能进入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门票是五块钱,我们三个人买了三张票,就进去看古尸了,躺着的好像是一对夫妻,尸体也变成了干尸,说实话,还没有想过公园里面会有古尸的

古尸是从哪里出土的也不记得了,当时是有介绍的,反正那就是真正的古尸,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被发掘出来的古尸,通常会放到博物馆里面进行展览,想不到还会在公园进行展览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安置古尸的去处吧!

有些古代的棺材打开之后,尸骨直接没有了

还有一些古代的棺材打开之后,里面的尸体居然不在了,这到底去哪里了呢?一般人还真心想不到,原来这样的古墓通常都是年代太过于遥远,连尸骨都化作尘土了,只有一些凌乱的骨头,根本看不出来完整的样子了

写在最后

所以这就是考古之后,古尸被安置的方法,有一些因为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可能还会到小地方进行展览,这样就能吸引人们前来参观,研究价值高的就会得到重视,如果一些古尸是平民百姓的,根本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就会填土埋掉

有研究价值的,还可能做成标本或者进行DNA的检测,古墓大多都是抢救性的发掘,不能随便的进行挖掘,技术不过关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由网友 皇帝不称朕 提供的答案:

古代遗址遗迹和墓葬里,经常会出土遗骸。

遗骸是遗存的骸骨,与古尸不同。

古尸包括干尸和湿尸,不仅难得,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一般会在进行充分的解剖和医学研究后,放在博物馆里展出。比如现在发掘的西汉古尸马王堆辛追夫人(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北凤凰山男尸(荆州博物馆)。

而遗骸呢,比尸体数量大的多,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人骨遗骸就发现不少。一般来说,尸骸的考古学、人类学研究价值不是太大(在大数据下,可通过新石器时代人骨数据的统计,可以知道当时人的基本身体状况)。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量生物信息流失,骨骼"石化"严重,信息量(比如DNA)是有限的。

这些遗骸在考古学家的刷子下逐渐露出真容时,他们死亡时的存留状态,也具有历史学价值,比如下面这具遗骨,发现于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被认为是"尧都平阳",是与上古圣王"尧"同时代的遗址。那是一个多么和谐美好的时代。然而遗址里的这具年轻女性的遗骨,颈骨折断,阴部还插着一只牛角,她死得非常惨。我曾就此写过一文《一具悲惨的女尸,毁灭一个美好时代的狂想》,有兴趣的看官可参考。发掘显示,整个陶寺遗址都是被暴力摧毁的,这位女性躺在一条深沟里,沟内还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遗骸,从其尸骨状态来看,都是被杀死的。

这就是遗骸的主要价值。它们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过研究,这些遗骸怎么处理呢?

一是原地保存,原样呈现。这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比较典型。

上图来自网络,不是我亲自拍的,我去的那天下雨,玻璃上尽是水和雾,拍摄效果不好。但这个遗骨手持兵器驾驰马车的造型,给我很大的震撼。感觉它就是一架来自地狱的灵魂战车。

原地呈现的,都是较为重要的古代遗址,这些尸骸属于标配。

二是原地掩埋。

这类最典型的便是清朝诸皇帝的尸骨了。当被盗的东、西陵被清理后,多数地宫皆封闭起来,尸骨仍旧装殓,放在原处。据说康熙皇帝的地宫里积满了水,难以排除,只好任由这位"大帝"的遗骸泡在水里,这又泡了几十年了!惨乎哉!

三是搬到博物馆展出或收藏。

尸骸的"参观价值"很低(怪瘆人的),所以一般博物馆展出尸骸的比较少,偶有展出也多是复制品,大量尸骸都会保存在博物馆的库房里。

比如著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夫妇的尸骸,发掘出来后,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主要是发现了帝后生前的一些疾病,这对于了解明代宫廷生活有些价值。然后就存放在定陵的仓库里,到大乱时,被人拖出来烧掉了。

古人的尸骸,也属于文物(但不知尸骸是否评定文物等级?),所以不能弃置,而且就今天的科技水平来看没有"价值"的东西,说不定将来科学更加发达后,就有研究价值了。比如清光绪帝的遗骨,埋在崇陵里,但部分头发藏在科研机构的库房里。后来为了研究他的死亡真相,就对尸骨和头发进行了测试,发现大量的砒霜残留,从而证实了,光绪帝是被毒死的。

未来是未知的,古人的遗骸将来能有什么"用",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那么就让他们静静地躺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等待后人的究问吧!

由网友 大桃树古物鉴定 提供的答案:

我常参与考古发掘,我来说说我的见闻。

一般发掘古墓葬的骨骸,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保存较差的,要装袋深埋。保存较好的,要进行提取,进行人类学、病理学等研究。

对于湿尸,如果无保存价值,要通过焚烧等无害化操作。

但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子?

一般是在提取完文物、做好绘图、拍摄之后,就地掩埋。

发掘时挖出的散落骨骸,一般随渣土丢弃!

懂了再说,别不懂装懂,复制粘贴!

由网友 赶赶赶哈哈哈 提供的答案:

考古挖掘古墓葬时,实在良多时辰是找不到骸骨遗存的,由于古墓葬距今时光太久,加上地下的安葬情况欠安,骸骨往往腐败无存或者只剩下一点点骨头渣子。

依据《郊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划定,人类遗骸、动物骨骼一般应全体采集。可是在现实工作傍边,限于客不雅前提,往往又无法完整依照这个划定来操纵。

原地回埋。在一些陵墓被挖掘之后,受年月及墓葬情况的影响,墓葬主人的尸体往往浮现出分歧的状况。一些保留较差的遗骸,已经不具备科考研讨价值了,对于这部门遗骸我们凡是在墓葬整体挖掘完毕后,进行原地回埋。对于一些浮现糜烂状况的尸骨,出于平安斟酌我们凡是还要采用必定的消毒办法,特殊严重的也可以进行火葬后回埋。

对于一些保留特殊完全,意义特殊重年夜的国宝级古尸,在经剖解研讨和特别的防腐处理今后,会在博物馆中进行公然展览。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木乃伊展览,我国马王堆辛追夫人尸体的展出也属这一类型。以辛追夫报酬例,是世界上保留最为无缺的湿尸,堪称世界古迹,具有极高的考古及科研价值,堪称国之瑰宝,是以安顿于湖南省博物馆中展出。

由网友 边城斥候 提供的答案: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是我们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多少年过去了,为我们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无数先辈,我们有无数的问题需要他们回答,但是,这是一个永远无解的难题,所以我们以这个方式"慎远追终",願他们天上安好,地上安息。

逝去的祖先,总是穷尽一生智慧,为我们留下石头建筑和岩画等等接受后人永无休止的诘问!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大象还保持着尊严,悄悄告别自己的种群,主动消失在密林深处,静静地等待最后的时刻。

而人类则是经常在痛苦的状态下走完最后一程,虽然青春的辉煌还萦绕在脑海,但肉体却现实的被自然分解,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他们去哪儿了呢?让我浪漫地回答一一"化作春泥更护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果有人想见见这些千百年前的先辈,以表崇敬之情,那是不可能的!然而考古学家使这种願望得到实现,早在古代,我们的先辈就创造出一套保存古尸的方法。

(千年不朽的女尸)

1972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具女尸进行了科学研究和保护,女尸和出土文物均妥善保管在湖南省博物馆。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古代的时候,从宫廷到民间,人们就巳经创造出一套保存古尸的方法。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记载中,就有盗墓人在发掘晋代古墓时见到"百尸纵横"、"衣冠如生人"的记载。

八十年代初,新疆地区先后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哈密古尸、楼兰古尸。

中国的古尸包括明清古尸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这个现象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新中国尤其是近年来关于古尸保护措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理研究所协同研究,取得了中国古尸研究的一定成果。

上海自然博物馆在这个研究领域无疑走在全国前列,并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该馆现存有3000年前的女尸,以及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历史古尸共2000余具,当然,大部分是新疆的干尸。其余来自江苏、浙江、福建、贵州等省区。

该死馆对面这些古尸进行了人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血型鉴定、x线摄片、蛋白质组分和结构分析、脂类的组分和保存程度分析等综合研究。

结束语

古尸也是我们的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使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容貌、身高、衣着、疾病,甚至可以在心灵上与古人面对面交流,而在科学层面,则可以了解古代的生活、气候、防腐处理技术、材料等,甚至可以映证历史的记载。

由网友 夏目历史君 提供的答案:

对于考古发掘来说,不同发现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对于常规考古来说,任何带有文字的文物价值都是最高的,其次是一些没有文字的瓶瓶罐罐。

至于古尸,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大多数情况都不完整,但哪怕他们对于考古方面的价值不高,仍旧还是会作为研究资料整理起来。

古尸具有的意义

不过也确实有些古尸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其中最大的价值主要有两个: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历史价值来说,根据墓主人的身份不同,相对而言的历史价值也不一样,如果尸体保存完整,通过毛发、骨骼特征、器官状态都可以推算出当时的生活方式。

其中也能窥见当时人们对于尸体的处理技术,这就要提到现实意义。

只要是人,无非就是追求肉体的永生和精神的解放,在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很多"驻龄之术",如果古尸中发现了不腐的技术,难免让人好奇。

不得不承认,古时候的很久高超技术流传至今已经失传,也许在一些保存非常完好的古尸上可以找到一些秘密也说不定。

大体上古尸会根据自身价值进行以下几种处理方式,而我们通过发掘的不同情况,也将其细分出大致这样安置的概率。

一、回埋或保管(普通古尸)

毕竟是古尸,在墓里时间非常久,这么长的时间想要保存完整还是非常难得,所以拼凑骨骼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然在拼凑骨骼前需要留有记录,就如一些具有活人陪葬的墓穴,通过人物死亡时的姿势就可以推测出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一些考古价值。

不过这些古尸也大都不完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拼凑。

对于这类古尸,考古人员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骨骼鉴定越来越准,这些群落的古尸可以搭配文字资料进行配合研究。

不过这些古尸不会对公众展示,可能会留有一些照片资料在博物馆可以看到,但骨骼都被收纳到文物局保管起来。

而对于一些完全没有考古价值的古尸,考古人员也会酌情进行回埋处理,当然是在完全调查完这些古尸的现实意义后才会这么做。

对于公众来说,这一类古尸的价值不大,真正有意义的是背后的故事。

二、就地保存(特殊动作的古尸)

其实有很多古尸保存的方式非常特殊,因为其动作或者环境,挖掘出来后真正有意义的恰恰是这具古尸所表现的动作,那么就会原地保存并进行展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南殷墟墓中挖掘出了一具古尸,尸体一直保持着驱赶马车的姿势,哪怕不知道这具古尸是谁,也足够让看到的人感到内心震撼。

如果这具古尸被挖掘出来后,姿势和环境就会被破坏,所以考古学家会首选将其原地保留,不过会通过一些手段进行保护。

展览的目的自然是让公众可以感受到千年之前人们的状态,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好像在述说着一个悲壮的古尸,为墓主人保驾护航的骑士精神。

三、火化(有毒性的古尸)

另外一种古尸不仅没有考古价值,甚至对公众会有危险,这些古尸可能就只有火化这一条路可以选了。

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会对古尸有一种非常恐怖的刻画,名叫尸毒。

这些尸毒大多情况下会寄生在一些腐烂非常严重的尸体上,一旦被带到社会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每次打开棺椁的时候,考古学家都会对环境中的空气和微生物进行鉴定,只有等鉴定结果出来后才会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尸毒的产生就是由于墓穴中封闭的环境,外加肉体的腐烂,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下,病毒和微生物疯狂繁殖,经过常年累月的变异,具有了非常危险的毒性。

在进入现代考古阶段后,考古人员下墓大多全副武装,就是为了防止尸毒,只有确定墓穴中没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或者病毒才会正式开挖。

如果到最后,尸体还是带有尸毒,那么必然就会销毁处理。

如果墓主人的身份过于特殊,可能会取一些经过消毒处理的部分保存起来,其余古尸就会火化。

四、珍藏于博物馆(历史象征性古尸)

提到这些古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古埃及的木乃伊,又或者是中国的"辛追夫人",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具古尸几千年埋藏在地下,不仅没有腐烂,而且皮肤和关节均保存完好,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且对尸体防腐技术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对尸体的防腐技术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明,大都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个世界,防腐技术就是为了保证一个人所谓"永生"准备的。

能享受到这项技术的人,在当时都是一些王公贵族,普通人肯定是无法享受到的。

放到现代,抱着科学价值观当然不认为人死后会有一个新的世界,但尸体的防腐是对人体组织规律的一次挑战,说大了,甚至是对造物主的一种挑战。

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国的"辛追夫人",不约而同对肉体腐烂说"不!",其中的价值可以说是无价的财富。

不仅中国对这些技术感兴趣,国外也对"辛追夫人"非常感兴趣,都想找到让肉体不腐的秘密,这些古尸的价值非常巨大。

所以对于这类人类智慧结晶的产物,大部分都会进行展览,有些可能是复刻,但都尽量还原这些神奇的技术。

考古挖掘的意义

如果想要跨越时间的障碍进行对话,考古挖掘可能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从古尸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先人的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从挖掘出来的文物上可以通过文字或图画看到当时人们的生存场景,想要知道这些,考古是唯一的途径。

如果挖掘到一具如"辛追夫人"这样完整的古尸,背后所蕴藏的含义可能不仅仅是历史意义,更是可以看到人们挑战自然的决心。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