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张安邦 提供的答案:
规则决定技术!
平台规定玩法!
有双节棍实战赛事的平台么——
肯定有,但是少之又少,你搜搜看,方圆三百公里不一定有!
但是,花棍的小团体,方圆三公里可能就有,再远也不会超过一所大学离你家的距离,至于赛事,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只是双节棍专门赛事少了些,但是——
但凡武术套路比赛,只要涉及传统套路,双节棍肯定在其中的,或作为软兵器,或作为双兵器,甚至单独立项,因为有时候报名的孩子实在太多了。
棍花有用武之地,这才是它得以流行的基础。
就算没有武术比赛,我们生活中才艺表演的机会比比皆是,双节棍自然比唱歌跳舞要稀奇一些,毕竟音乐是大众培训,双节棍很小众。
我就曾在教学中,接过因为小孩子要过十岁生日,来学习双节棍才艺的......
我自己早年练习双节棍,也是棍花入门,后来还远赴杭州学习实战双节棍,这是学生时代自由的缘故,后来在推广中,也试图"去实战化",甚至"去武术化",让双节棍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器械,而非兵器,兵器实际上就限制了它的推广范围。
不怕大家笑话,当时的想法,并没有多么的伟大,就是养家糊口的需要,为了多招生,所以我十几年前就提出双节棍"去实战化","去武术化",现在想想,去不去,都可以,个人风格和爱好,决定了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我这个所谓师父的意愿强加给个人,他表演自然会武术化,倾向舞蹈一类的感觉,这个还用我提醒么?我只要教他一些入门的技术就可以,其他的,他或她,都可以自己搞定了。
现在双节棍的棍花,发展的已经日新月异,绝非我二三十年前刚接触双节棍那会可以比的,这时候,卷的厉害,就又会拼最原始的风格——
朴拙!
请允许我使用这个词,朴拙!
物极必反,什么东西玩到极致,都会出现返祖现象,开始思索,这玩意的本质是什么?最初老祖宗用来干啥的?
想明白了,就开始整活了就。
双节棍是武器,恢复它的原始功能,你行吗?
或者你愿意为之努力么?
不能只动动嘴皮子,就把人家玩了十年的花棍否定了,人家从来不标榜自己能打,结果因为你的嘴皮子溜,人家就躺枪了,这不道德。
也许以后,随着兵道或者兵击运动的推广普及,大家也会试着运用双节棍来打一打,体验下别样的感觉,其实很多赛事平台,已经开始尝试了,只是远没有达到大家想要的效果而已。
双节棍的热潮已经达到顶峰,且随着手机游戏的越发丰富,练习的孩子也逐年减少。
我在大学推广功夫时,近年曾说过——
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让我有紧迫感,以前我的竞争对手跆拳道、空手道,我不足惧。但是今天跨界而来,且来势汹汹的,真能把我们挤死,是手机游戏。
不过也正常,我们怎么让功夫更好玩,更潮,更国风,听我的,肯定有搞头的!
关注张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
由网友 格斗智峰 提供的答案:
双节棍分为表演、实战,还有综合三种方式。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去练习自己喜欢的棍法。任何一种事物存在,都有其中的一个道理。
最初的双节棍是实战派双节棍,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我们都知道最早的是三节棍,相传是赵匡胤发明的。当时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肯定都是实战类型的。如果拿我们现在的表演型双节棍,放到那个朝代就是送死。
现在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和平社会,不像以前那样打打杀杀。所以人们没事儿喜欢双节棍的,就研究出了很多的舞花动作或者是转棍,看起来的话是非常的好看,非常适合舞台表演。
不管是实战还是表演,都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现在用不着打打杀杀,所以实战的话就算你每天练的话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我认为双节棍没有什么实战很有表演之说,自己喜欢什么就去练什么就好了。把那种磨嘴皮子的功夫,用刀练双节棍上吧!
双节棍不应该分得那么清楚,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练习实战还有表演,不应该把双节棍分得那么清楚。就算在实战当中也可以适当的用一些舞花去迷惑对方,所以我们没事就去练习综合型的双节棍吧。
凡是这种互相瞧不上的,自己的双节棍修为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自己的格局就在那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用包容之心容纳万物。
由网友 福州禅武 提供的答案:
双节棍的实战派和花哨派都是表演派。
双节棍其实在实战不好用,你可以想下双节棍便于进攻,但不便防守做连击性的动作也是很差。
双节棍是两段棍子,中间链条它很多动作都是走弧线,走圆形,攻击可以产生较大的打击力量,但是回收很慢,防守也不方便,如果对方劈和戳过来,你用链子去甩是很慢的节奏。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