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从古至今,都是有黑店的。
1945年的重庆长寿县发生了一桩耸人听闻的恶性人命案。
一家旅店老板见财起意,在几个月时间里,杀了79个人,基本都是带钱入住的客人。
他们的手段也很简单,等单身客人睡熟了以后,二三个人带着凶器入屋,采用砸脑袋方法杀人。
随后,他们将尸体埋掉,拿走死者的财物,清洗现场。他们这么作案基本没事,最终是杀人太多了分赃不均,团队内部出现了窝里反,这才被政府发现了。
以前做生意的极少有跑单帮的,主要是因为比较危险。一个人无论走路还是住店,经常有莫名其妙就失踪的,很多就是被黑店干掉了。
当时的刑侦技术比较落后,只要处理好尸体,案子就难以侦破。
孙二娘为什么开黑店没事?
原因如下:
第一,孙二娘不是见谁都能动手,是有选择的。
大家注意,孙二娘本来没准备对武松下手,是武松出言调戏加上识破人肉包子以后才动手。
之前孙二娘干掉的那个头陀是单身旅客,撂倒的鲁智深也是单身旅客。
可见,孙二娘也是选择这种独自走江湖的人下手。
古代有没什么大数据、摄像头,谁能证明这个单身客人来孙二娘店里才失踪了。
古代也没有动车、汽车,步行就算去邻市,往往也走好几天,沿途要停留很多地方,谁能知道他是在哪里失踪的?被老虎吃掉都有可能。
孙二娘只要一口咬定不知道,你就没办法,尸体都做成肉包子了,遗物基本也处理掉了。
第二,孙二娘的黑店很隐蔽。
虽然这个黑店是在官道上,但确实比较偏僻的。
武松被发配以后,走了20多天才走到山岭上的黑店,这个黑店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张青虽然也有分店靠近城市,但主要下手的黑店就在大树坡上。
宋代人口顶峰时期不过1亿多,少的时候也就几千万,所以很多地方还是人烟稀少。
这家黑店就是灯下黑,是大道附近的偏僻黑店。
在这种地方谋财害命,不要说官府,就连附近村民都难以知道黑店在干什么。
其实,大家想想孙二娘的老公张青,最初就是在附近,将光明寺那么多僧人都杀光了,一把火烧毁了寺庙,都没有人来追究。可见,这里比较偏僻,一个寺庙莫名其妙没了,也没有人知道。
后来张青就在附近持刀抢劫,也说明这里是荒山野岭,不然他怎么抢劫?
第三,孙二娘和张青都是职业歹徒。
这对夫妻可厉害了,他们作案在今天也难以对付。
大家注意,他们杀人根本就不留活口。遇到孙二娘夫妻逃生的,只有鲁智深和武松。
鲁智深自己就是逃犯,当然不可能出卖他们。
至于武松,试问如果不是武松打赢了孙二娘,而是孙二娘打赢了武松,武松能够活命吗?
十有八九活不了。
简而言之,遇到他们夫妻的倒霉蛋都变成肉包子了,完全是杀人灭口,不留痕迹。
知道犯罪行为的只有孙二娘夫妻、杀人帮凶伙计、武松鲁智深两个杀过人的犯人。
可以说,这种犯罪放在今天都是很专业的。
第四,孙二娘夫妻在江湖上有些名气。
虽然官府不知道,但孙二娘的黑店在江湖上是有些名气的。
武松也说:我在江湖上听说"‘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这变相说明,孙二娘有些江湖地位。
黑店在江湖上有名气,反而是一种保护。江湖上的歹徒们要讲义气,不会随便出卖孙二娘。
同时既然都是道上人,大家互相还会照应照应。看看孙二娘夫妻的样子,同江湖人士来往也比较密切。有了江湖人士的照顾,孙二娘他们也就比较安全,至少信息很灵通,后来还能介绍武松去二龙山。
第五,张青不是普通人。
大家看看张青发现孙二娘被武松制服后的表现:那人大踏步跑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
看看,张青来了以后不但说了很多好话,甚至直接下拜。
就这几下子,让他们化敌为友,孙二娘也得以脱身。
更重要的是,这事一旦闹起来,张青他们杀人卖肉的事情就穿帮,肯定没好下场。
如果硬拼,张青加上几个伙计肯定不是武松的对手,拼不了。
结果张青就是几句话,反而将武松招募成自己的兄弟,非常厉害。
后来我们看到,这对夫妻以张青为主心骨。关键在于,张青每次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比如遇到杀人灭门的武松后,张青果断将其藏起来。
发现官府严厉通缉,张青知道店里留不住人,安排武松伪装成头陀逃到二龙山。
后来发现风声很紧,在留下开黑店估计要出事,张青就果断带着老婆去二龙山入伙。
其实,张青最初遇到孙二娘老爹时,也是很聪明的。
他被老头子一扁担打翻后,不但没有寻机报复,反而老老实实向他学本事,先做了徒弟,后做了女婿,继承了老头子的犯罪事业。张青对于自己的定位很准确,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歹徒,所以一步步走稳,从不贪心、乱来。
评书中说,其实孙二娘有个姐姐孙大娘,长得貌美如花,性格温柔。有意思的是,是个男人应该都会选择孙大娘,但张青仍然选择粗俗直爽的孙二娘。毕竟张青注定终生犯罪,孙二娘才是最合适的犯罪伴侣。
由网友 青史如烟 提供的答案:
孙二娘是开黑店的,这一点所有小伙伴们都知道,但人家这个黑店,细看的话,却开的和其他黑店格外不同。
寻常杀人越货的黑店,多开在偏僻之地,荒凉之所,平日里杀人越货,悄无声息,捡的就是一个无人知晓的便宜。
但人家孙二娘开的这家黑店,却是在官道上的大路旁,平日里来往行商客人不少,官吏差役也多是常见。
"约莫也行了二十余日,来到一条大路,三个人已到岭上,却是巳牌时分。武松道:‘你们且休坐了,赶下岭去,寻买些酒肉吃。""
而且店的位置开得也很拉风,方圆数十里,地标性位置——十字坡,在孟州的地境之中,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
武松叫道:"汉子,借问这里地名叫做甚么去处?"樵夫道:"这岭是孟州道。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字坡。"
将黑店开到这么拉风的位置,这明显是不怕事儿的节奏呀,但这依然不算什么,因为孙二娘的店,不光地理位置很敞亮,人家这个黑店的知名度,在黑白两道上,还都挺高。
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武松先前也算是衙门里的人,孙二娘的这家店,在公差圈子里都小有名气,那白道上的人自然也都知道,这家开的店是黑店。
黑店你还打知名度,也真逆了天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孙二娘是一介女流之辈,武功也没多高明,凭什么就能够撑得起这么一个特殊的人肉包子旗舰黑店呢?
咱们以往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总是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孙二娘背后的男人——菜园子张青。
看似怂
提起菜园子张青,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错觉,那就是作为母夜叉背后的男人,张青这人很怂,存在感也不怎么高。
在《水浒传》中,张青出场很怂,看到别人在屋里按着自己老婆猛揍,按照咱们正常人的思维,那心态绝对是直接崩了,敢欺负我老婆,即便干不过,也得想法弄死他!
然而,张青急火火地跑进来,阻止武松继续揍自己老婆的方法,却是很奇葩。
那人大踏步跑将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
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
人家是赔小心,说软话,连头都磕了,要知道,当时武松的脚,还继续踩着孙二娘呢。面对着自己老婆被踩的现状,还能这么淡定地赔小心,这种男人,确实让人有些看不起。
太怂了。
但如果您揣摩完张青生平简历的话,您恐怕就不会这么看了,张青的实力和脾气,那可是相当的猛。
即便自己干不过武松,他要真是发起狠来,武松想要从十字坡出去,不死恐怕也得扒层皮。
那么张青到底有多猛呢?咱们先从他的外号,菜园子说起。
实际上猛
张青这个菜园子,是因为先前曾在光明寺中种菜,才得了这个绰号,但他这个菜园子,可不是一般的菜园子。
小人姓张,名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
能给寺院种菜,足见这个光明寺的规模不小,而后来张青为了一件小事儿,就把整个寺院屠了,还一把火将其烧了个精光,足见张青本人的脾气,那可是相当的暴躁。
水浒里,众好汉落草的原因,也多是因为惹了人命官司,但像张青这种开局就屠了一个寺庙的,起点确实很高。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张青惹了这么大的人命案子,最后竟然不了了之了,不久,就在案发地附近,干起了打劫的营生。
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小人只在此大树坡下剪径。
这得有多深的背景,才能摆得平官家的追究,达到不来问的地步呀。
其实答案应该在后面的那段,如果张青没有遇到一个人,那他犯了这么大的血案,铁定在当地混不下去。
也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个人,才使得他最终不仅摆脱了人命官司,还开起了这个远近驰名的——大树十字坡人肉包子店。
这个人便是孙二娘的老爹,孙老儿。
老江湖
犯下血案的张青没走多远,因为想要跑总得有盘缠不是,于是他便在附近打劫,准备干一票然后跑路,然而,张青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一票遇到的竟然是个老江湖。
原来那老儿年纪小时,专一剪径;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个女婿。城里怎地住得,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
即便年老体衰,孙老儿照样一扁担干倒了张青,在听完张青的交代之后,孙老儿估计也觉得,这货心狠手辣,是个道上的人才,于是也就起了惜才之心,将他带回城招了女婿。
在古代,打劫这个买卖,是个空手套白狼的活儿,说是刀头舔血,但回报率很高。孙老儿干了一辈子打劫,多少有瘾。
虽然后来年老干不动了,来到城内,将自己洗白过日子,但对于老本行这个有"前途"的行业,依然难以忘却,于是便有了将张青培养成接班人的想法。
于是后面"教了很多本事","不在城里住,在这里盖草房"也就顺理成章了,孙老儿下了大血本,又是教本事、又是搭女儿、投入基建,为的就是将这份黑道的事业,做大做强。
同时孙老儿有那么多年道上混的经验,自然有着自己庞大的黑道朋友圈,来往黑道上的朋友,知道这是孙老儿的店,也就多少会识趣点儿,不去专门惹麻烦,也就少了得罪黑道上人的可能。
那么官府这边,又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孙老儿在当地混了那么多年,自然有广泛的人脉,在官府之内帮着打点上下,加之,又没有苦主去告状,寺院之事,慢慢也就不了了之。
同时,对于自己开的这个黑店,张青有着明确的规划目标,针对性强,而且有原则性:
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
针对性强,自然安全系数就高一些,对于那些惹不起的,尽量不去招惹,一心一意,只做普通客商的单。
原则性强,不杀头陀、不惹妓女,不去害配军差役,这就使得最大程度地过滤了黑白两道上,能够坐下来来他家吃饭的人员,尽可能做到不去惹自己惹不起的。
按照《水浒传》中,官府历来佛系的做法,没有苦主,连寺庙被屠了都没人追究,对于这种活干得干净利索的黑店,自然也懒得过问。
毕竟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本地爆出这么大的黑店丑闻,年底考核不也是一个减分项不是。
因此,孙二娘的黑店之所以能够开得长远,跟她背后的男人张青,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自然会有个男人在默默地支持着。
由网友 绿野萍踪01 提供的答案:
孙二娘是不是人肉厨师,还得另讲。但是,她与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十字坡开黑店,卖人肉馒头却是书中写得十分明白的故事。孙二娘杀人越货,恐怕是害了不少性命,这样一个"人肉厨师"为何能逍遥法外,难道官府就不追究吗?
奇怪的是,书中就是没写官府奈何孙二娘,她在大树十字坡十分地逍遥快活。这是为什么?孙二娘的故事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大树十字坡是个什么所在
我不喜欢把这个题目上升到所谓吏治黑暗的层面去解读,虽然施耐庵也有此意。这层意思只是浅表寓意,根本就没有涉及《水浒传》的主题。要搞清楚孙二娘、张青夫妇为何如此嚣张却能逍遥法外的原因,那就得弄明白大树十字坡是个什么地方。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历来就没有人给出正确的回答,而是按照续书《征四寇》的故事,把这部伟大的超越现实主义,寄托人文理想的伟大著作解读成了宣扬投降招安的小说。施耐庵在他的前七十一回原著中,写的是"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梁山造反故事,《水浒传》就是一部造反小说,造皇帝的反,造神仙皇帝的反。宣扬投降招安,那是续书《征四寇》的主题。
《水浒传》的伟大之处,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幻想公平社会,破除神仙皇帝迷信、反对皇帝制度的超现实主义著作。而且,这部书的写作手法也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后世小说只有《红楼梦》能望其项背。施耐庵以三层、乃至四层五层空间,演绎了主题故事和主题思想。这数层空间是:以北宋历史为背景,以梁山好汉故事为主线,以大明王朝的秘史为核心,在故事中隐藏了宋朝的灭亡历史,深藏了大明王朝灭亡的惊天大预言。其中,还涉及到五代后周的事,以及佛道两家的历史纠结。
因而,"大树十字坡"至少是暗藏了宋、明两朝密码。大、十、字这三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宋"字,对应的是"耗国因家木"。而书中的"树"、"林"、"木"则又是明朝的暗喻,也就是朱元璋家的第二代,朱棣这代人的辈分——木字辈。大、十两个字就是个"木"字,再加上"树"字边,就是个"林"字。所谓"树字边",就是武大郎的绰号"谷树皮",树皮不就是树的偏旁"木"字吗?"谷树皮"说的就是为朱棣打开南京城门,结束靖难之役的谷王朱橞。
大树十字坡隐藏着"林"字,所以,花和尚鲁智深差点死在这里。但是,鲁智深却是从这里转到去了二龙山,做了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这就是智真长老说的"遇林而起"。
这就是《水浒传》的时空空间,以孙二娘卖人肉馒头的故事,隐藏了宋朝的事,深藏了明朝的秘史。
以现在的话说,孙二娘就是个穿越式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三个空间之中,施耐庵的故事比《盗梦空间》更玄幻。既然孙二娘是这么个人物,谁又能追究她呢?谁都管不了她,当然这个杀人的厨娘就逍遥法外了。
孙二娘是谁家的二娘
我在专栏视频中,专门解读过孙二娘其人,此处,简要再讲一讲。
《水浒传》梁山三女将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定的梁山行序,而不是她们在家中的行序。顾大嫂是谁家的大嫂,扈三娘是谁家的三娘,这两个疑问与孙二娘是谁家的二娘一样,谜底都是明朝的事。顾大嫂、扈三娘的事另讲,此处,单道杀人厨娘孙二娘。
书中说,孙二娘是她强盗老子的独生女,绰号母夜叉,有好事者在原著中窜入情节,说孙二娘的父亲名叫孙元,绰号山夜叉。其实,原著中是没有这一笔的。母夜叉这个绰号,大概出自佛教故事"慈力王以自血布施夜叉"。这个故事说的是释迦牟尼佛以自己的鲜血,布施五个饥饿的嗜血夜叉,这几个夜叉后来成了佛门弟子,是乔陈如身边的五大比丘。
所以,孙二娘是佛门中人,与丈夫张青专门在大树十字坡"接化"佛门弟子。张青"接化"的是花和尚鲁智深,因为,张青绰号菜园子,鲁智深则是大相国寺专门管菜园子的菜头。施耐庵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两个人原本就有这样的渊源。
孙二娘则是负责"接化"武松的,给武松喝的那碗蒙汉药酒,其实就是一碗佛门"孟婆汤"。孙二娘是孟州道上的婆娘,岂不就是"孟婆"吗?武松没有喝下这碗孟婆汤,所以,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前世"——武松就是那个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
武松在孙二娘、张青的帮助下,回归本尊,入了佛门,也去宝珠寺挂搭。这件事,我已经解读过多次了,此处不再重复。因而,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杀人,其真实寓意却原来如此。这样的"杀人",谁又会去追究呢?
那么,孙二娘是不是武松的二娘呢?肯定不是,孙二娘其实说的是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这件事,孙子朱允炆就是"二娘"所生,他也不是正室嫡长孙。《水浒传》中的"二娘",与柴进婶婶"皇城继室"是一个寓意,书中涉及到的所有皇帝,都是"二娘"、"继室"。
比如,武松制服孙二娘之后,张青挑着一担柴进了,劝住了武二郎。这担柴,说的就是柴进家。柴进不满赵家夺了他家的天下,其实,他家得国也不正,同样不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传。
赵匡胤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夺了柴家天下,柴宗训是属牛的。所以,孙二娘把人肉当做牛肉卖,影射的是赵家的丑事。赵匡胤干的事,当然可以逍遥法外了。
由此而言,孙二娘还不止是朱家的"二娘",还影射了后周柴家的事,宋朝赵家的事。赵家的事,施耐庵在"开篇引首"故事中早就暗示了,赵光义把皇位传给"太子",继而,写的是赤脚大仙宋仁宗这朝皇帝,中间故意不提宋真宗。这就是《水浒传》中暗藏的"金匮之盟",赵光义原本也是个"二娘"、"继室",不是赵匡胤这一脉的嫡派传人。
同时,施耐庵以故意遗漏宋真宗,宋仁宗接着宋太宗写,暗藏的就是"孙立",也就是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这样的写法,还是三层,乃至四层空间交织的高手段笔法。
孙二娘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厨娘,谁敢追究她呢?所以,孙二娘大树十字坡把人肉当做牛肉卖,既讥讽了赵匡胤得国不正,又有朱元璋酷刑杀大臣,剥皮实草的隐喻,牛吃的就是草。由于滥杀功臣,导致朱允炆无将可用,被燕王(林)以武力夺走了皇位。
菜园子张青上应地刑星,刑,就是"开刀"。所以,十字坡黑店真正的厨师是地刑星张青,孙二娘恐怕还不能算厨师或者是厨娘。
大树十字坡为何暗通二龙山
上文解读了"大树十字坡",此处,便要讲一讲二龙山了。二龙山的故事,是由大树十字坡引出的,张青把自己的上级鲁智深送到了二龙山,然后,杨志、曹正、武松、施恩,以及张青、孙二娘都到这里入了伙。因而,大树十字坡暗通二龙山。
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呢?搞明白其中的寓意,杀人厨娘孙二娘能够逍遥法外的深层隐喻,也就昭然若揭了。
此处,不说杨志、施恩两人的事,只讲与孙二娘为何能逍遥法外有关的隐写符码。
鲁智深上二龙山创业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上面讲到的菜园子张青,另一个则是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林冲虽然没有出现在这个故事中,但因为是"遇林而起",所以,施耐庵专门写了一个林冲的徒弟。
稍微留意一下,把"操刀鬼曹正"反读成"正曹鬼刀操",其中是不是隐藏着"曹操"呢?曹操,就是一张宰相的符码,莫非,二龙山上有个宰相?
"二龙"在《水浒传》中暗指了好几对皇帝,比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朱允炆、朱棣叔侄,九天玄女庙中的"二龙相戏"、"二龙戏水",以及鲁智深打造禅杖铁匠铺的隔壁是"父子客店"等等,都与二龙山是一个隐喻,说的就是皇帝。所以,鲁智深等人是在宝珠寺聚义,宝珠寺是一座皇家寺院。这是什么意思,宰相在哪里呢?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上应天孤星,是一个佛道兼具的人物。而"大树十字坡"隐藏的是朱家木字辈的人,也就是以燕王朱棣为首的朱家二代。所以,宝珠寺中居住的宰相,就是朱棣永乐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原本叫做道衍,是一个佛门弟子,但是,他却师从道士席应真(智真的蓝本)习学道家阴阳术,同样是个亦佛亦道的出家人。道衍字独庵,号独暗老人,就是"天孤星"。智真长老说鲁智深既是道家天星,又是佛门弟子,"命中驳杂",所以是"花和尚"。驳杂,就是"花"的意思。道衍何尝不是一个"花和尚"呢?
武松是虎面行者,道衍则是"形如病虎",性格嗜杀。鲁智深、武松都穿着皂布直裰,在宝珠寺聚义,道衍和尚功成名就之后,穿着黑色僧袍上朝面见真龙天子,退朝后便居住在寺院之中。
鲁智深、武松,加上曹正,他们三人的共同隐喻,就是黑衣宰相阳姚广孝。
大树十字坡是个"林"字,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道衍和尚主动投奔燕王朱棣,给朱棣献了一顶白帽(林冲的投名状),暗示他可以做皇帝。朱棣大喜,便把道衍带回了北平。道衍和尚于是策动了靖难之役,整部《水浒传》隐藏的真故事,就是大明王朝的这段秘史。
孙二娘在大树十字坡把"黑衣宰相"送上了二龙山,占据了宝珠寺,难道燕王会追究她吗?所以,杀人厨娘便能逍遥法外了。
由网友 泥人161 提供的答案:
宋朝必定是过度中的朝代,必定是处于乱世中的社会,是刀剑等兵器见高低的时代,比如有点武艺在身就可以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政府在某些情况中还真对强人没有办法,就孙二娘来说,设店在比较偏避的十字坡开包子店,暗地中杀人以人内做无成本的包子陷的买卖,但孙二娘的隐藏术不得不佩服其高明,她杀人只是暗杀巧杀,根本让被杀者也不知道自已是怎么死的,所以就根本没有谁去报案,这就让孙二娘消遥法外,依就经营着自已的黑店!
由网友 一朵跳跃的浪花 提供的答案:
什么时候犯法了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犯法。孙二娘的黑点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法律在名义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把宋朝搞得乌烟瘴气,像林冲被逼上梁山,以及后来的宋江方腊起义,都发生在这个阶段,民不聊生,导致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大量的问题。而宋徽宗又没有一个很好的施政方针,导致像孙二娘这样的人在偏远的地方开黑店,北宋政府想管却没有证据。
第二,北宋的户籍政策没有现在完善。
现在的户籍政策很完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宋朝期间不一样,当时的户籍政策虽然有,但是由于当时的苛捐杂以太多,很多人没有户籍,像武松犯事以后可以到柴进庄上躲避一样,很多失踪的人口在当时普查很难。
第三,小说就是小说,有一些夸张的地方也可以理解。
《水浒传》毕竟是一部小说,虽然有宋江起义作为背景,但是很多都是作者的想象,所以像孙二娘开店有时候可能是夸张了。
总之,任何时候都不要干违法的事情,遵纪守法是我们的责任。
由网友 博超简谈 提供的答案:
开黑店的孙二娘逍遥法外在当时来看很正常。
首先,孙二娘开的店偏僻,不易被人察觉。店在偏僻的山上,她相当于那里的土皇帝,官府基本不会过问那里的情况。
二、官府没有证据。孙二娘把杀的人都做成了人肉包子了,即毁尸灭迹。官府即使知道了某人在那里失踪了,因为找不到尸体,没有证据,所以也没办法。我们现代不也有许多杀了人之后碎尸的吗,估计就是和孙二娘学的。
三、官府没有精力管。北宋当时官场腐败,各地起义四起,官府忙着镇压起义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心管这等小事。
四、作者就爱这么写。《水浒传》是一部小说,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写孙二娘逍遥法外就逍遥法外,写她被抓就被抓,这是作者的自由。
何止古代开黑店的孙二娘逍遥法外呀,我们现代不是也有许多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吗?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犯罪分子会被绳之以法的。
由网友 37709023伏牛山人 提供的答案:
社会发展到那个地步,自然啥事都有。杀人越货,官匪一家亲,官匪勾结,欺行霸市,乱成一锅粥了[捂脸][捂脸][捂脸]。做为政府支哄一天是一天,上面不追究,下面不管,老百姓不去县衙告官,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没看见。不过用人肉做包子也是有点夸大了,那样做生意会有几个人去吃,敢吃,能吃。水浒传里的事半真半假,文学作品不可当真。都是个人想象,为了剧情需要,更容易被人传播。写的厉害😄一些。什么武松打虎,什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人肉包子店,吃三斤牛肉。就像西游记,你能说有多少是真的,猪八戒,孙悟空。
由网友 冷兵器TILLLINDEMANN 提供的答案:
《水浒传》中实际上不乏吃人肉的描写: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以卖人肉为生;旱地忽律朱贵和催命判官李立也卖过人肉;火眼狻猊邓飞吃人肉都吃成了红眼病;矮脚虎王英犹喜人类内脏为食材的"酸辣醒酒汤"……。
然而书中对上述吃人肉的恐怖细节,并没有具体描述——到底吃了没有,谁也不知道。
真正吃人肉的场景只出现过两次:一,黑旋风李逵一锅米饭佐以人腿烧烤下饭;二,众头领将奸贼黄文斌烤着吃了。
孙二娘到底卖没卖过人肉包子。
武松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与西门庆,被判刺配孟州,临近孟州城时发现了这片酒家,从樵夫口中得知,此去孟州城只有一里路。
也就是说,著名的十字坡在孟州城乡结合部,就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这里不是荒无人烟的"龙门客栈",消失几个江湖流浪汉没人会在意。想在人流密集的关键路口长期经营一门买卖,非法手段显然是瞒不住的。
当时的孟州地处运河经济带中上游,算是一个比较繁荣的中等城市。而十字坡地处交通要道,必然有一定的人口流量,自然也有些名气,官府不可能不知道这家野店的存在,如果真是明目张胆的"卖人肉",怎么可能躲得过官府的眼睛?
试想,孙二娘本就是土匪山夜叉孙元的女儿,张青也是个剪径的土匪,且有人命在身,迫于生计在这里开个小店度日。十字坡搁到今天也就是个城外的农家乐而已,我们想象不出毫无背景的平头老百姓,有何能耐兜得住天大的罪恶?
要知道,《宋律》中的头等大罪是谋反,第二大罪状就是采生折割(杀人并摘取器官)。这种反人类的罪行,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被容忍。宋朝虽乱,但主要指的是北部防务安全,国内的经济社会相对文明。谋财害命有可能,但"卖人肉"这种毛骨悚然且随时可能露馅的事,想想都不可能。
武松是久历江湖之人,他第一眼就看出孙二娘绝非等闲妇人,且看: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这哪里像个正经做生意的良家女子?因此,这时候的武松对她已经有了戒心。
酒肉上齐之后,那武松拍开一个馒头(肉包子),吃也没吃就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狗肉的?"——这叫找事,或者叫投石问路:这种"无理"的挑衅也就武松这样的人敢!
其实此时的孙二娘已经有些不爽,但她仍然很有涵养的否认了武松的怀疑:"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味道?"。
武松又说:"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不敢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去填河"。
注意:这显然是武松想象出来刺激孙二娘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女人和她的酒店一定有问题。
试想,他如果真知道这家黑店的底细,怎么还会向樵夫东打听,西打听的?而且,有关十字坡的状况,他也是事后通过张青的描述才知道的。
孙二娘也直接指出了武松的诬陷:"客官哪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
武松还是不依不饶:"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
但武松并没有向孙二娘展示被发现的"毛"——武松在讹人。
随后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当得知人家老公不在家之后,武松更来劲了:"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
实际上,我们已经感觉到武松话里话外已经有了轻薄调侃之意了——孙二娘当然也看出来了,她的嘴角一定轻轻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这厮"。
看得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孙二娘只把武松三人当一桩正经买卖来做。因为此前她老公张青也交代过她,三种人不能坏其性命:一,云游僧人;二,行院妓女;三,流配犯人。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武松来招惹她,她不会主动伤害他们。哪承想遇上一个"不长眼"的愣头青前来寻衅滋事——是你自找的,别怪老娘手狠。
还有,孙二娘如果真想害他们,最早上来的那一桶酒里,应该就有可怕的东西。在武松另有深意的要求之下,她又从里面托出一些"十分香美的酒"——只是浑些。
后来七七八八的事情发生之后,张青是这样描述的:"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的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
张青显然是胡扯淡。
人的肌肉与脂肪组织,跟其他动物的肉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吃惯牛羊肉的人,怎么可能吃不出来呢?您还挑到村里去卖,村民们难道都是鬣狗托生?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张青只是吹了个牛,显得他很江湖,很凶残:因为这才是野性澎湃的硬朗世界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素养"。
这家黑店不可能卖人肉,但并不说明他们不会谋财害命——别忘了,这对凶狠的夫妻本来就有打家劫舍的前科。
如果过往客商的行李"沉重",被麻翻后杀害并毁尸灭迹,是完全有可能的——剥人房里悬挂着"五七条人腿",还绷着几张人皮,这显然是在分尸。
但给他俩一百个胆子,他们应该也不敢卖人肉,否则早被官府收拾了。
由网友 禅悟净慧 提供的答案:
按照原著所写,孙二娘杀了一位镔铁刀主,顺手灭了一个头陀。孟州大树十字坡,孙二娘的人肉叉烧包成了她的代名词。为什么杀人不眨眼的孙二娘,居然能逍遥法外呢?我做如下回答。
逍遥法外的原因
一,社会背景。
北宋执政时期,虽然官府衙门机构健全,法律法规比较严厉,但贪污腐败比比皆是,已经失去了民心民意。一股敢于反抗的洪流暗自涌动,表面上官府狐假虎威,其实早已外强中干,形成了一种"谁有武功就是草头王"的局面。
孙二娘和张青就是这股黑势力的代表,看原著张青绝对是一等一的杀人魔王,他不但灭了僧门,还将寺院放火化为了灰烬。而孙二娘呢?不论是南来的北往的,只要不顺她的心,便是笼屉伺候,总结起来"棋逢对手。"
二,地理位置。
大树十字坡属于三不管的地方,说它偏僻的话,倒不如说它风光无限好。十字路口上唯一一家酒店,在那个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时代,除了车、马以外便是徒步行走了。
咽喉要道商机无限,别人要想从中分一杯羹,也得看看孙二娘张青是什么社会背景。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才让孙二娘在江湖上的名声与日俱增。
三,孙二娘的实力。
从《水浒传》来看,十字坡下的几间草房里,居住的是一个团伙,绝不是孙二娘夫妻两个人。素有母夜叉之称的孙二娘,不仅性格豪爽且武功高强,结交的都是一些绿林人士。
倘若孙二娘有什么为难招窄的事情,这些江湖朋友定会前来相助,力量不容小觑。
以孙二娘多年与人交往的经验,连那些官差见了她,也不敢在此造次,个中原因彼此心照不宣。孙二娘对于这些人,时常也给点"油水,"看在钱的面子上,谁还能和孙二娘过不去呢!
她没有杀人的理由
四,孙二娘真的是杀了许多人吗?
自古以来就有人命关天之说,草菅人命王法不容。我们看了许多武侠小说,那些大侠高人杀人如同碾死个小虫,完事淡然离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都被武侠小说给骗了,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不会允许以武力草菅人命的事情发生。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社会动荡不安,民心惶惶不可终日,那么朝廷的政令法令形同虚设,何谈统治天下繁荣昌盛呢!
《水浒传》是一部小说作品,施耐庵在创作它的时候,夸大了孙二娘的所作所为。试想人们都知道十字坡是杀人的贼窝,人肉叉烧包的工厂,谁还敢去尝试。
以此推断,孙二娘还真的没杀人,别看《水浒传》描写得有板有眼恐怖至极,在当时还真没有这个事情的发生。
也可理解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证据就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人言可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孙二娘卖了人肉叉烧包,人们就吃不出来吗?除非智商有问题!
五,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孙二娘其实就是黑社会老大,她再怎么厉害,背负人命践踏王法,她是逃不过官府军队的追捕的,这一点她比谁都明白。
施耐庵故意让她逍遥法外,是为后续搭救武松做铺垫。按照书中所写,孙二娘杀的人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和富强豪强不仁不义之辈,一下子把孙二娘抬上了替天行道的英雄。
无论作者如何写,孙二娘是见不得光明的,黑道与白道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邪不压正,黑道永远都甘拜下风。
小结:孙二娘之所以能逍遥法外,其实她就是一位酒店的老板娘,做的是正当生意,偶尔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杀人越货之事,她真的没有做过。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