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丧偶以后,老年人只剩活着',你怎么看?_丧偶老人能活多久

由网友 2020石头 提供的答案:

《人老了,丧偶之后就只剩下活着,你怎么看?》

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实!

一般丧偶的另一方年龄超过六十以后就算是老人丧偶了。

六十多岁丧偶的老人因为受年龄限制,再重新步入社会去工作或去社交活动很难。如果自身没有特殊的一技之长和一个好的身体状况,各单位是不敢再聘用的。

还是受年龄的限制,各大正规的旅游行业,也出台了不少对于超过六十岁以上老人要出门旅游发生意外后的相关责任制的划分和相关限制年龄的政策!

所以,老人超过了六十岁已经是最尴尬的年龄了。

谈再婚?有点复杂。谈轮回?不是发生意外或身患重大疾病中,也许还不是最终情愿要结束生命的年龄。

其实中途丧偶的老人,实际就是在苟延残喘或是苟且偷生的活着~~这不是很重的话题,的确是最现实问题。

尽管很多儿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平时会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各当地开放场所或老年大学,去寻找很多适合自己的爱好科目或娱乐特长来学习和娱乐自己,尽量的去充实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这应该是很会调整,很会舒展自己心情的一大批现代老人!可实际内心的那份无奈和后怕还是真实存在的。

身体健康还能活动或能自理的老人还算让大家和自己少一点顾忌和担忧。一旦有什么意外或各大疾病缠身,这就是最现实难解问题?

你看那些儿女也是为了尽孝,不管父母是什么特殊情况?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都会不惜血本甚至卖房卖地的去救治。就是为了他们能喘息在世~~即便这是老人已经毫无价值和毫无人生意义的活着!

我有时也真的不止一次的在想这个问题,我现在活着的意义何在?没有了任何作为,既不能为国家做贡献,又不能为小家再付出芊芊!偶尔出去了孩子担忧,在家也有孩子惦记。人生末端的我们真的很难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和真正的意义何在?

还好,虽然我丧偶十几年,但由于自己退休后又工作了十几年,社交广泛的我,身边从不缺朋友们的呼应和问候。反而缺少了很多寂寞孤单能给你带来的无奈和不适应。这样打消自己很多无奈的想法和延缓了自己病中苟延残喘的很多尴尬局面。

总之,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管你在世活的是如何的精彩或颓废?都不愿意轻易离开这复杂多变的世界!即便你真是在苟且偷生!

但是丧偶老人一定要有一个会自我调理的好心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对于生死离别也要勇敢的去说声‘再见"。既然你还要走下去,就要真实勇敢的对待今后生活给你带来的任何不快和意外。活个心情,走个安心吧!

由网友 多情离人泪 提供的答案:

我不赞同!丧偶后的老人,除了活着,还有生活!也还有诗和远方!

人老了丧偶之后,一方面是他们的心态受到思维定式,变得不太积极乐观,另外一方面他们灵魂伴侣离去,是心灵上的失落和无奈坦然,所以他们的追求变得简单。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身边这样的老人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体贴和爱。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时,母亲已经70岁了,我们兄妹仨陪她度过了最开始的一年。好在我们兄妹仨都在同一个城市,便轮流回去陪伴。

刚开始,母亲确实悲伤难过,又不愿随儿女生活。也不能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尤其夜晚来临,总是伤痛无语。我们便轮流陪伴!孙儿孙女和她聊天,母亲也能暂时忘却悲痛。

在度过一段悲伤期后,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依然坚强、乐观地生活着。母亲喜欢花草,她小院里的花草都是他一手养大的,还在院里开辟几块菜地,每次我们去看望母亲,她总是勤劳地在小院里给菜儿除草、浇水、施肥。每次我们离开时,母亲都会让我们带一袋自己种的蔬菜。

母亲也有三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都会到我家聊天,有时还打打扑克。晚饭后一起散散步。

如今,母亲已能坦然接受父亲的离去。也常和我唠叨:工作繁忙就别老记着回家陪我!我很好呢,想你们了,就乘公交车去你们家呆上几天,呆想回家了就回家,挺好的!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差强人意,可是既然已经先走一个了,这也是无法挽回的事实,那么活着的那个,就一定要学会调整心态,为自己、为家人好好地过完余生。

由网友 乐观拓荒者 提供的答案:

你好,我是高校情感社团特邀顾问黛嫣,曾为很多人解答过在情感人生方面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当人老了年龄大了的时候,在其丧偶之后,其实失去的不仅仅是老伴,更是一种生活的陪伴。

大多数人在上了年纪之后,他们的心态和思想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也就是理性思维被定势思维所控制蒙蔽。

一直会觉得年龄大了也就"老了",什么都干不动了,反而会思想"滑坡"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同样他们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少。奋斗了大半生,会感觉年龄大了就是颐养天年,无需奋斗无需有太多留念和追求;

但研究表明,90%以上的六十岁老人,他们的大脑活跃度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他们在记忆力、推理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年轻人没有显著的区别,反倒是当我们一旦进入老年,年轻时对老年形成的体弱、多病、无助的思维定式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他们与自己的老伴相伴大半生,从年轻时开始共度几十个春秋,既是相濡以沫的爱情更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丧偶以后他们的会感觉身边缺点什么,心中会有失望失落,但又不得不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他们坚强地面对着生活。

其次,老伴的去世会让他感觉自己的寿命仿佛也快到了尽头,虽有儿女可以依靠,但自然会感觉心灵上有所缺失

曾有研究表明,处在一家人的生活中的人的寿命要比单独生活的人的寿命要长,当一个生活在有伴侣的环境的人,他们的幸福感知力很强,而且这会激励着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心态也会更加积极,寿命相对来说也比较长。所以当他丧偶后,他会变得简单,简单到只要活着就好。

因此,人老了丧偶之后,一方面是他们的心态受到思维定式,变得不太积极乐观,另外一方面他们灵魂伴侣离去,是心灵上的失落和无奈坦然,所以他们的追求变得简单。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身边这样的老人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体贴和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您关注黛嫣甄谈,期待与您一起讨论相关情感问题)

由网友 亮剑3549 提供的答案: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是人皆无例外。所谓百头偕老,共渡人生,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期望,但是,夫妻俩,总有一方要先走,总有一个要留在后面,这是自然规律,当然,对于留下者才是真正的考验,他(她)们随着年龄的增大,疾病,孤独,寂寞时时困绕着他(她),一但生活不能自理,将生不如死,仅仅是活着,苟营残喘的活着而已,这就是人生的悲哀之处。

由网友 三秋树老 提供的答案:

谢邀请。[原创]

我觉得题主的这一说法不对。老人丧偶后,他她们的生命无意义和百无一用吗?非也。我浅见认为这样评价丧偶的老人似乎不妥。

头白的鸳鸯失伴飞,老人丧偶后,受到的打击很大,一生相伴的人突然不见了,进出象丢了魂似的。经过子女和亲朋的劝解老人们都从失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了。

丧偶的老人真是只剩活着吗?我们农村有"家有一老,是个宝"的俗语。可见老人还是有用的。

我们农村,有的老人丧偶走出痛苦后,子女不要他们劳动,但他们依然种点田,种点菜,依然用自已的双手养活自己。

有的老人到处去捡废品,挣个小钱养活自已。

老人们历事多,人生经验丰富,子女有什么大事,总要参谋参谋。有的老人照看孙子,有的老人给子女看看门,子女放心到外面去打工等等。

总之,我们农村丧偶的老人,就我所见,他们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还在发挥着余热。实在是干不动或有病了,才停止劳作,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

丧偶的老人和有幸没有丧偶的老人,他她们在青壮年的美好年华,为社会为家人大大小小的发过光发过热,实现了人生价值。我们应该尊敬和善待他她们,对丧偶的老人不能说"只剩活着"的不对说法。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贤说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幼吾幼及他人之幼。尊老爱幼,在我们这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那些丧偶的老人晚年本不幸,我们更不能说他她们"只剩活着"的错误说法。

个人浅见,不知对否。谢网友读者。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由网友 爱游老姐 提供的答案:

我不这么看,我就是一个丧偶的花甲老人,老伴离我而去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同时也是几乎所有老年人都要面临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这趟奔驰的列车上总是有人上上下下,这就是经历,无论是甜蜜的,还是痛苦的,当你没有到站的时候还需耐心乘坐直至终点。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品味五味杂陈的,生命不息前进不止,独居的生活要不断丰富自己,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力所能及实现年轻时没有时间完成的心愿。

我自己在安排好未来养老的事情后,一、买一个大玩具(房车)去旅行,在旅行中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二、参加心连心艺术联合会的新疆舞团,有朋友相伴又能锻炼身体。三、有时间与父母、兄弟姐妹相聚,享受无限的情亲。四、经常与儿孙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由网友 爱国是福 提供的答案:

什么叫只剩活着,一辈子没有结过婚的人是什么?是什么活着?人活着一天就要活出个人样来,难道是等死吗,我认为肯定不是,人老了在失去老伴以后要痛苦一段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痛苦但不能长期痛苦,再痛苦也挽回不了会再活过来,那就得振作起来过好自己自由自在的幸福晚年生活,一是要选择有情投意合的再婚伴侣,二是选择帮助儿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三是选择跳舞唱歌打拳散步旅游养花草,等等太多的自己喜欢的事去做,前提是要早睡早起,会吃会喝会照顾好自己,同样是与中青人一样幸福快乐,保重身体健康儿女不烦,是多么美的事,怎么能说成是只剩活着呢。我身边的一位老人,六七十岁老伴就走了,自己不但晚年幸福,每天吃肉喝酒,不花儿女一分钱,儿子盖房子还给他们钱,现在已经活到八十六岁,天天乐呵呵的,逢人就是喜笑颜开,这个老头不是退休人员,而是个农民,是退休人的不用再创收,农民还要继续干活挣钱,关键是得有个好身体,好心态知足常乐。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