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习传统中医的学生,我快要被中药方剂打败了,怎么背都记不住啊,就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高招?

由网友 凯里节能燃气灶黄师傅 提供的答案:

中医是灵活运用不是死记硬背的,中医的埋没是给中医院校所谓的无用理论给害的,其实方子是不用背的,多实践多治病才是医术增长的唯一办法,用到方子的时候翻翻书看就可以了,这样治病多了方子也就记得了,多背无用的方子是没有用的。长此以往会把自己逼疯的。

由网友 甘草的甘 提供的答案:

背熟常用方君臣佐使(伤寒金匮方),记住常用药性味归经(300味左右),在学习实践中必须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也可到药材市场买齐那300味常用药的药标学习(图文并茂功能主治都有)!抽时间上山采药,自己治病亲身体验,灵活学用,更易记牢!

由网友 菊香斋 提供的答案:

因有同感,所以理解。

不过,方剂学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多下些功夫对今后的临床肯定大有益处!虽说临证时未必全用得上,但你毕竟还是学生,年轻记忆力强,能会背还是背吧,跟师抄方时,尤其是遇到善用经方、时方的老师,你进步的可能更快。

我是半路出家学中医的,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多偏于实用方面,说白了,方剂就是前人医病的处方嘛,故对方剂的学习我重点放在对方义的理解上,即,这个方是治疗什么症状的?为什么要选用这些药物?这些药是怎么配伍组合的?又是怎样加减的?理解了自然就容易记忆。

当然,过去的书上有现成的歌诀,这也是个捷径。

也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比如给方剂编个顺口溜,拟个故事等等,我当年好像就买过一本这样书。

中医不好学,但经典还是要下些功夫。希望说的对你有点启发,祝你进步!

由网友 胡医生医学科普 提供的答案:

选择了中医,说明你有一个很好的文科基础。学起中医方剂会手到擒来,如囊中取物。中医方剂主要靠死记硬背。大凡背颂方剂是按汤头歌诀背颂。但是这些歌诀背颂起来方较费劲。初学时把方剂学中的方剂编成自己便于背颂的歌诀,不管应负考试还是实习时抄方,会觉得得心应手。尤其在给老师抄方时,一看便知从何方化裁而来。

四物汤:白芍、当归、熟地、川芎。

芎归地芍。联想到穷归地少,受穷是因为地少。

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华夏通竹朴,杏寇薏苡仁。联想到华夏同族谱,姓寇薏苡仁。华夏一个族谱,姓寇名叫薏苡仁。

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桂枝。

甘麻桂杏。联想到干妈贵姓,也就是说干妈你贵姓?

导赤散:木通、生地黄、生甘草、竹叶。

竹甘通地。联想到竹杆捅地,用竹杆来捅地。

学习中医不仅要有一个好的文科基础,更重要的是有悟性。明.裴一中的《言医.序》"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做医以误世。所以学医者一定要一心向医踏踏实实的把医学精,做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