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_为什么农村老人老了没人养

由网友 雷吉 提供的答案:

三十多前,一个和我父亲同曾祖父的人,村里面的人都称呼他为大佬,我叫他某(他的名字)伯。这是我老家的叫法,一般隔了三代后都是这样称呼。我和他的孙子差不多一样大,都是在一起玩,总觉得他很威严,在他面前不敢放肆。他带着一个狮帮,就是年节舞狮参拜的,平时农闲时练练一些套路武术,有时候他也教教我们几个小孩。那时候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有一次选村长,投票结果又是上一任的村长,他就发话不同意了,要求重选,结果出来上一任就落选。那时我虽然是小孩,但是喜欢热闹,整个过程都会观看。

初中毕业后到邻近的镇上打工,工厂附近有一帮烂仔常来厂里讨厂里女工的口头便宜,这帮人中年纪比较大的有一次问我是那个村的,我说是某某村,他说认识我村里的某某人,我说是我伯,他马上对我的态度就变了,掏出烟给我抽,说了和某伯多熟多熟的事。

后来去到方圆十多里的任何一个村,一有人问到我是某某村的,都说认识我村里的某某,似乎以此为荣。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觉得某伯就是一个类似族长的人,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大到和邻村发生纠纷等等总是能看到他出面处理调节。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变化,村里面有钱人越来越多,有钱的人变成村里面追捧的对象,加上他也老了,就再也不是那个说话好使的族长了。

由网友 平平淡淡qyy 提供的答案:

我的爷爷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人。今年93岁,身体依然健硕。

爷爷9岁时没了娘,曾祖父在爷爷13岁时做主,和奶奶结婚,在旧社会年代"人"的寿命都不长,爷爷奶奶结婚后没几年,曾祖父也驾鹤西去……,留下十六七岁的爷爷和奶奶生活,听爷爷讲那时候多亏堂哥堂嫂照顾。

我的父亲姊妹八个——我四个姑,三个大爷。我的二伯、三伯从小精神不好。六十年代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三伯在火灾中丧失生命,二伯精神从此更加失常。奶奶比爷爷大三岁,在我小姑十多岁时脑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爷爷在公社粮所工作,家里养了驴供粮所磨面,赶上农村家境不顺的那些年,三伯去世、二伯精神失常、奶奶患病、连续三年每年买的驴也无故生病死亡,连死三头。

爷爷一直照顾偏瘫的奶奶二十多年,直到去世,从来没用儿女操过心。傻二伯精神问题严重,可爷爷从来没有放弃过,在我年幼时还想着能为他娶上媳妇,但终放弃,爷爷和二伯一起生活,照顾他的起居,直到二伯现在住进国家敬老院。

爷爷十八九岁的时候,大姑和大伯相继出生,当过几天"八路"也被抓去做过"中央军",可能命运眷顾他,惦记一家子人,都侥幸逃了回来。后来新中国建立了,在村子里当了好多年队长。爷爷一生慈善,即使在自己贫穷的年代,也救过好多人的命,挽救过多个家庭。村里很多前人的后代,都记得他的好,对我爷爷极度尊重。

在郓城县,爷爷有位干相好(爷爷喜欢这么说,就是结拜兄弟),为了感激爷爷的救命之恩,和爷爷成了亲戚,直到我们这些后代还来回走动。只知道哪位结拜爷爷,时常对他村里人说,"没有我兄弟,便没有我,没有我们这一家人,我如果对我兄弟不好,我一辈子坏良心"。村里的一位70岁的老人,得了偏瘫坐轮椅,每当看见爷爷,就哇哇大哭,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年轻时,村里组织挖河沟时,因家穷吃不上饭偷抹眼泪,爷爷当时任村上队长,后来把自己碗里的饭菜递给了他,而他却感激了爷爷一生。这些慈善的例子有很多……

爷爷现在身体还好,对生活很知足,前段时间村里有人鼓动他,去向国家反应自己情况,"自己也曾为国家做过贡献,为公社粮所磨面、在村里当了十几年队长"。可是他却说:"现在生活都很好,以前逃荒吃不上饭,我很知足,我不需要反应"。

两张照片(我爷爷和我的孩子,爷爷91岁那年拍摄)

由网友 串场河伴王大爷 提供的答案:

从前农村确实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他们的特点是知书达礼,办事说话主持公平主义,为人诚实,在村民中有一种无型的威望。有时村民间矛盾调解,村组有啥事,村干部也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实际上是村民中的骨干。

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土地承包后,以家庭作业为主。各家各户,各自安好,村民之间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年轻的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就是三八六o了,老年人儿童为主,村里有什么事,村干部调解办理。过去有威望的老人,走的走了,随子女外出生活的也不少。[祈祷][祈祷][祈祷]

由网友 淳午8231819413185 提供的答案:

先谈谈以前的农村为什么会存在有威望的老人。

在七、八十年代,我虽年少,但知道那时候的大多数村民没有外出打工。即便有到外面挣钱的,那也只是少部分的几个手艺人而已。像木匠、石匠、篾匠、割猪匠、以及摇着"货郎鼓"挑着小东西到农村卖的小货郎;还有的就是成天走村串寨、收一些七股八杂的"吆喝人"。除此之外,大多村民都待在家里种田种地。

村子里待的人多了,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多,比如:有组与组之间争一根地坎、抢一弯沟水的;有村民之间打架斗殴的;有办红白喜事的;有两口子闹矛盾的……等等,都要得有一个人来管,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村就出现了有威望的老人。

那时候,有威望的老人,不用像选村干部那样去投票选举;有威望的老人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村民们自己公认的。提及这里,我不得不写一写我的表舅公。

在我记忆中,他那时60多岁,个子不算高,大约1.60的样子;可方圆几十里的彪形大汉提及我的表舅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一次,我表舅公到集市上赶场。那时候,轮七天才赶一回场,方圆几十里的村民每逢赶场天,都要来到同一个集市上购买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

过去,集市的街道狭窄,赶场的人又多,每每赶场,各条街道都是人头攒动、人贴人的难以通行。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就滋生了一类人——砍皮匠。

在我们当地,通常把扒手、摸包的小偷称之为"砍皮匠"。由于当年集市上的治安不怎么好,砍皮匠十分猖獗,每条街道都有砍皮匠;并且,砍皮匠是形成团伙游戈在人群堆里伺机作案。

砍皮匠"砍皮",分工合作,目标明确,专挑上了年纪的老人下手。作案时,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对目标进行前后夹击,有的打掩护、有的则故意逗引目标,分散目标的注意力……

此时,砍皮匠就把平时训练好了的食指和中指、悄无声息的伸进目标装钱的袋子里。而有些砍皮匠作案,使用的工具则是刀片、钳子等等。砍皮匠得手之后,瞬间又像幽灵般散尽,并集中到某一个地方分配赃款。

由于分赃不平,这群砍皮匠起了内讧。别看我表舅公岁数大,可他却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当他听到吵闹声后,便不由自主的往吵闹的地方里赶。这群砍皮匠发现了我的表舅公,顿时恼羞成怒,一致认为我表舅公不该知道他们的"秘密"。

其中一位"长头发"骂我表舅公:"你这个死老者跑过来看啷子,信不信我一刀搞死你!"。我表舅公装耳朵聋、没听见,仍"嗖嗖嗖"靠近这群人,并质问他们手里拿着的钱是不是偷来的,如果是,就赶紧找人家把钱给还上。

在这群人眼里,他们哪会理睬我表舅公,其中一位"花衬衫"用手指着我的表舅公:"你这个干巴老者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快滚,别坏了我们的好事,再不滚,我就对你不客气了!"。"花衬衫"话音刚落,顺手就给我表舅公一拳。

可这群砍皮匠直到今天也弄不明白,当时"花衬衫"在眨眼之间是怎么躺在地上嗷嗷叫的,他们连看都没有看清楚。于是,这群砍皮匠更是恼羞成怒,一窝蜂的向我表舅公猛扑过来。

此时,只见我表舅公在这群"砍皮匠"当中前后左右腾挪,连粗气都没有喘一下,我表舅公就把这四、五个比他还高出一大半截的砍皮匠扫翻在地了。

动静闹大之后,也惊动了当地的派出所。不一会儿,派出所民警赶了过来,把这群被我表舅公扫翻在地的"砍皮匠"抓走了。

当时,有位民警还对我表舅公竖起了大拇指:"老爷爷,您太厉害了,真没想到被我们盯上的这伙流窜犯这么快就落网了,而且还是败在您老人家的手下。我看这样吧!大爷您还得跟我们去派出所作个笔录,我们也好对您表示表示。"

过了几天,派出所一行人来到我表舅公家,给了我表舅公两百块钱的慰问费和一面锦旗。当时,我表舅公没有收钱,可双手却牢牢的捧住了那面锦旗。那时候我年少,不清楚我表舅公认不认得锦旗上面的字。直至今天,我仍记得锦旗上面的两行字:"六旬大爷只身擒贼;英勇事迹名存一方"。

打这以后,我表舅公便开始出名了,连方圆几十里的彪形大汉也要来拜访我的表舅公。

另外,我表舅公平时说话声音不大,与人交谈,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可就是他这样的轻丝慢语,却拯救了两个家庭。

当年,村子里的两位村民为了铲地坎和守田水闹出了矛盾。今天你铲了"我"家的地坎,还用不着等到明天,到晚上"我"就挖断了你家的水沟……一来二去,这两位村民把矛盾极化,几乎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我表舅公得知这两位村民闹了矛盾,便分别去他们家串门;过了一段时间,我表舅公又把这两个村民弄到了一块。在这当中,也不知道我表舅公在他俩的身上弄了什么"魔法",更没有听到我表舅公对他俩说的话。至此以后,再也没看见这两个村民闹矛盾了,并和好如初了。

我表舅公所做的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年,但凡村子里的村民发生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我表舅公号过"脉",就能"手到病除"。过程中,用不着村民推选,我表舅公就自然而然的在村子里有了威望。

那么,现在的农村为何没有威望的老人了呢?我总结了一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打工浪潮早把村子里的人涌向了各大城市;如今,农村再也没有过去热闹的景象了。

两口子吵架,到外面吵去了;村民们不再为争田坎、放田水的事闹矛盾了;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了;过去能存活下来的有威望的老人,不可能去解决老人和孙辈们的矛盾了。再说,一老一少之间能有什么矛盾好解决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听老年人的话了,倒是年轻人的"威望"越来越高了,而老年人逐渐变成了弱势群体,只好无奈的听年轻人们呼一吼二的了。如此一来,今天的农村,有威望的老年人也就逐渐消失了。

(2)社会治安越来越好了,夫妻吵架、打架斗殴、偷牛盗马、争田地闹纠纷的人少了。法律健全之后,村民之间一旦闹矛盾,就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缘于此,这也是村子里有威望的老人越来越少的原因。

(3)过去村子里出现有威望的老人,是由于村委会没有健全,村民们才希望有个威望的老人来为村民们作主。而现在,农村的每个村委会都健全了。并且,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实行轮班制,政府每天都安排有工作人员到村委会蹲点上班。

在这种大环境下,留守在家里的村民一旦有什么事,就可以直接到村委会找工作人员解决了。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当今村子里有威望的老人越来越少、甚至没有的原因。缘于此,过去村子里老人有威望的事实,如今仅仅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罢了!

由网友 果果奶奶7069 提供的答案:

在农村每个家族中,都有几个德高望重的代表,他们都是家族中的办事人。在家族中不论那个家庭中有大事,都离不开这几个办事人,不管是刮大风或是下大雨、下大雪,只要有人叫都是随叫随到。

特别是他们几个当中的大总管,在家族中是最有素质和慰望的,只要他安排好的事情,家族里所有帮忙的人都要服从,都要听从安排。

到现在家族里这几个德高望重的办事人在农村也没消失,特别是家族里有红白大事,还是离不开他们。

由网友 我是李火旺 提供的答案:

家族里面的二爷爷,村里面的红白理事会成员总管之一,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里面说一不二的人,村子里面但凡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街坊邻居有个矛盾纠纷,甚至是有些村干部都说不了的问题,只要是二爷爷出面调停说和,问题准能是迎刃而解,一向为人正直善良,做事公平正义的老人家,今年秋天却是正式退出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老人家71岁,身体还硬朗的很,按道理来说在干个三五年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老人家辞职的斩钉截铁,说什么也再也不愿意干了,一句我老了,不中用了,以后还是换年轻人的吧,二爷爷辞去红白理事会成员以后,不到一个周的时间,村里面又有三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也退出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老人们给出的理由也是相差无几,至此以后村里面的红白理事会也就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局面。

二爷爷这几个老人退出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过去他们在村里当总管,红白喜事上面纵览全局,各种事务协调处理得井井有条,村民们也都服从安排,老人家怎么支配大家就怎么做,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争议和分歧,但是最近这几年,却是不知道怎么了,老人们的总管工作越来越难做,现在的人,不但越来越不听从安排,反而对老人们的指派阳奉阴违,甚至是公然的给老人们唱反调,所以有些时候甚至是逼得这些总管们,七十多岁的年龄,还必须要亲力亲为的去做一些杂活,遇见那些故意抬杠叫嚣的年轻人,老人们反而被逼得退让,用二爷爷的话说就是:现在的农村风气不像以前了,我们这些老家伙没钱没势,村民们都看不上了。

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

很现实一点地说,如今农村里面对一个人的佩服敬仰的条件,逐渐从过去的德高望重,变成了现在的钱高望重,过去谁敢说实话办实事,谁公平正义,大家就佩服谁听谁的,而现在,却变得谁家里富裕,谁的子女工作岗位好,那就谁说话有分量,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老人总管们,年龄大了,没有挣钱的能力了,如果子女们在混的不如意,那么在村里的话语权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说话都没有人愿意听了,更不要提指示别人做事了。

首先很清楚事实地说一句,在农村当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威望德高望重说话一言九鼎的老人,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冒出来的,这中间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比如德高望重的人,家庭家族人口必然人多,大都是大家族出来的人,再者就是家庭经济在村里面都是属于中等偏上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老人个人能力非常强悍,属于农村里面的佼佼者领头羊,对于农村习俗礼仪样样精通,办事公平公道,为人光明磊落,在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能人,只有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前提下,老人们才能在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上面发号施令。

至于说现在农村为什么有威望的老人越来越少,原因无非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岁月不饶人,老人们纷纷选择了退出,老人们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他们年龄大了,身体已经撑不出了,对于村里面的各种大事小情,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在站出来给大家服务了,劳累了一辈子的他们,到了这个时候也该选择退出自娱自乐了。

第二个原因,农村里面的小青年个个脾气大得很,都有自己的主见和认识,他们对于老年人的一套已经看不上眼了,更听不下去了,他们对于老人却让尊敬和服从,都是以自我认识为根本,父母的话他们都未必听,有何况是在他们眼中,这一群不成功的老人那。

第三个原因,如今农村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各司其职,红白喜事上面都是会请专门的服务团队来主持,老人们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进而也就被一点点的边缘化了。

第四个原因,人心不古,现在的人大都不听管教了,自私自利的大有人在,这些人要么任性妄为,要么仗着家里面有几个钱就自以为是,要么就仗着身强力壮,不把老人放在眼里,要么就无知无畏,对于老人们说的话不置可否,老人们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都清楚地知道现在不同过去了,与其一大把岁数了,总是让人当面为难,倒不如赶早退出。

从我的个人看法来说,农村德高望重的老人越来越少,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损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村里面有威望的老人越多,那么这个村里就一定更加安宁平和,老年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刻学习的东西,绝不是一些人常常说的老古板老固执。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由网友 吉祥如意 提供的答案:

这种现象确实令人费解,不知什么原因所影响,确实如题主所点出的那样,过去村里确实有威望比较高的人,在稳定农村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也许是基层组织发挥了作用,不需要所谓的"有威望的老人"继续发挥余热。本博是从农村走出来,对于题主所反映的这个问题深有感触。过去的岁月,农村出现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只要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出面来调解,没有摆不平的事。

现在农村的整体状况是,绝大部分的青壮年已经外出打工,剩下的妇、幼、老人也不是很多。多数人家或多或少还有不少地里的农活和家务事,人们除了农闲或下雨天才能聚在一起。发生邻里之间的纠纷有,但已经不多了。也就不需要过去那种具有威望的老年人出头露面进行和稀泥了,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社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农村的社会生态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人们为了发家致富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一代年轻人通过上学读书掌握有文化知识,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自己经商,Te们视野开阔,并不甘心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苦苦挣扎,还难以克服受穷的面貌。青壮年们多数人都外出了,村子里所剩的人也就不多了。人少事情少,麻烦事自然也少了。

还有就是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在加强,加上地方执法机关力量下沉,乡镇一级公、检、法、司都驻有常设机构,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由专业人员出面协商调解,也就不需要所谓的"有威望"的人了。这应该说是农村解决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一种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体现。

过去农村那种靠有威望的人出面协调、解决问题的方式,难免不会出现有失公允、偏颇的结果,致使当事人双方谁都感到吃亏。而出面从中调解、斡旋的所谓的有威望的人也感到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现在是法制社会,就是农村出现家长里短的问题,基层组织的领导也会出面进行规劝。凡是涉及到彼此利益冲突的棘手问题,乡镇里的执法部门也能及时进行化解。总之,完善的政治组织,专业化的司法体系是规范农村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那种靠所谓有威望的人来维系农村社会面貌的方式,已经被新的综合手段所取代,这是农村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原创于:2021/12/03)

由网友 爱问答的小西西 提供的答案:

爷爷就是我村一个有威望的人,小时候,我常常坐在爷爷的自行车后面,随爷爷一起出门。

在路上,只要遇到人,都会给爷爷打招呼,亲切地称呼爷爷为"刘主任",我心里还在嘀咕,爷爷的人气咋这好哩,爷爷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原来爷爷有威望是有原因的。

2000年,爷爷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爷爷去世后,包括其他村子的人,都来给爷爷送行。

小时候,爷爷告诉我他的事故。

爷爷的父亲一生总共娶了三个老婆,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爷爷与其他孩子的关系处理得都很好。爷爷的母亲是爷爷父亲的第二个老婆,在爷爷生下没多长时间,母亲就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了,爷爷的母亲在去世前,还要了女孩,也就是我二表奶奶。

爷爷小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有一天,爷爷的脊背后出了很多的水痘,导致爷爷都不能睡觉了,有人说是牛皮癣,有人说是水痘,那个时候,医学也不是很发达,爷爷的父亲用了很多的方子都没有效果,后来,村里有人给爷爷的父亲说了一个土方子,在一种草药里加了一种动物的粪便,涂抹后居然奇迹般的好了。

爷爷的母亲去世后,爷爷的父亲又娶了一房,之后,爷爷就早早停学了,那个时候念书都是一种奢望,这时候,爷爷十三岁。因为家里的孩子多,亲生母亲又早早地去世,爷爷就决定去县城干活,养活自己去。

在去县城前,我们家族的大人给爷爷准备了很多吃的,村里人也给爷爷送了一些穿的衣服,还有鸡蛋,爷爷非常的感动,流着泪去县城了。县城离家不远,只有十公里路,只是要过一个渭河,每次都是划着船过去的,爷爷就这样去县城了。

在县城,爷爷先是在药店里当学徒,爷爷主要负责药材的卸货和转运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后来掌柜的看爷爷人精灵聪明,就让爷爷负责管里仓库,爷爷干起了人人羡慕的活,再后来,药材店的生意越来越差,只能关门了。

就在爷爷不知道去哪的时候,爷爷遇到了一个大救星。村里有个表哥找到了爷爷,他给爷爷介绍了一个工作,是一家煤炭发运公司的工作,刚开始,爷爷在里面干的是临时工,成天没黑没明地干,可是,爷爷对待工作非常的认真,也很负责任。

有一天,爷爷在晚上巡检的时候,发现有人好像在偷煤炭,爷爷大喊一声,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爷爷跑得很快,一把就把小偷给抓住了,直接揪着小偷的衣服,把小偷带到了单位的办公室,并且一直看着到天亮。第二天,爷爷抓住小偷的事就传开了,爷爷受到了领导的注意和表扬。

后来,在一次突发暴雨中,爷爷表现出了过人组织能力,很快把人员召集起来,爷爷自发地指挥人员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公司财产的损失,而这一切,也被上级看在了眼里,这一次,爷爷时来运转了,爷爷转正了,爷爷成为了一名国企正式工,俗称国家人。

从那天起,爷爷成了煤炭公司的正式工,靠着自己的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爷爷在煤炭公司一干就是三十年,由一个小工人,到小班长,最后升到了主任。爷爷在煤炭公司名气很大,小时候,爷爷常常带我去他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到了他以前的单位后,好多人围了过来,和爷爷叙旧,说实话,爷爷真的很受欢迎。

六零年的时候,咱们国家遇到了粮食短缺的危机,全国都有好多村子快要断粮了,我们村也不例外啊。当时,在村里人眼里爷爷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都想到了爷爷,他们认为爷爷就是在外干大事的人物,后来,村长带着几个村民找到了爷爷,把村里的缺粮情况给爷爷说了一遍。

爷爷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后,就连夜出发,往全国各地跑,去筹集粮食去了。爷爷利用他在工作中的人脉关系,总算给村里人筹集够了粮食,爷爷连夜赶到村里,把粮食交到了村长手里,村长激动得都哭了。后来,粮食丰收了,村里人又给爷爷把借的粮食还了。

爷爷给村里人借粮的故事传遍了村子角角落落,爷爷成个村里人的救星。

我想这也是爷爷在村里有威望的主要原因。

1981年爷爷光荣的退休了,爷爷回到村里后。成了农业致富的"带头人"。

爷爷种过西瓜、种过苹果,养过牛、养过马、养过羊、养过猪,爷爷不断的给村民摸索致富的经验。

后来,爷爷带头组织我的家族人买了一台打麦机,减轻大家收割小麦的劳动强度,也让我们家走在了农业致富的前列。

1992年,我家是村里第一个盖二层楼房的,这都是爷爷组织有方,他带着亲戚一连干了好几天。如今,我家的房子虽然比较过时,可在那个年代,我家的二层楼可是全村最时尚的。

爷爷退休后,因为爷爷威望很高,村长要是有个什么决定,一般都会去拜访爷爷,先和爷爷商量一下。

同时,因为爷爷有退休金,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缺钱,所以,找爷爷借钱的人很多,爷爷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的人是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村民之间要是有个什么纠纷,都会找爷爷去调解。

而且,村里要是有个什么红白喜事,都会找爷爷去管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爷爷的威望高,爷爷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了一个人如何在村里拥有威望,我想爷爷能够在村里有威望,有几个原因:

第一、爷爷给村里做了好事,而且这种好事是比较突出的,是能够引起大家的认可的,而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在六零年的时候,爷爷给村里人借粮的事,让爷爷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

第二、爷爷带头干事,带头让大家致富。退休后的爷爷一天都没有闲下来,而是发挥自己的余热,在农业方面,凡事都冲在前面,不断地尝试,寻找致富的门路,不断的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第三、人品过关,刚正不阿。爷爷平时话不多,可是,说一句顶一句,说话办事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当然,这和爷爷长期担任领导岗位是分不开的,这样为人处世的方式,让爷爷得到了大家的拥护。

第四、性格强势,个性明显。爷爷以前在他们单位当过一把手,管人方面是高手,所以,爷爷的性格比较强硬,嫉恶如仇,这样爷爷也就在村里有了威信。

说实话,如今村里有威望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想这和农村人口减少是有关系的,加之,目前农村人都在外打工挣钱,大家对村里的事一般都不是太关心,所以,就很难在村里找到几个有威望的老人。

总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单位,一个人要想成为有威望的人,就必须干出让人佩服的事,而且品行要端正,做事要认真,个性要明显,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947.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2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