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我是圆的 提供的答案:
中国诗坛乱象百出:赵丽华的"梨花体"、乌青的"乌青体"、车延高的"羊羔体"、余秀华的"下半体"(又名荡妇体),的确和娱乐至死的娱乐界有一拼。
诗抒情,诗为民而歌。
所以中国的诗歌除了自己欣赏和赞美、得奖外,这些根本没有切入到生活的本质和诗歌(纯文学)所要表达所要服务的根本上。中国根本没有被赞扬的诗歌。被赞美或被媒体到处推广传唱的最多只是对领导的颂词或自我的虚、假、秀、作、炫的无情呻吟。而不本质(实质)意义上的诗。
由网友 坐看云天风起时 提供的答案:
谢邀。好吧,既然问到了,我就谈谈个人的看法。应该说,在当今中国,诗歌正逐渐被边缘化,写诗的人不少,但好像很难形成气候,这既与大环境有关,也与诗歌自身发展扭曲有关,中国诗坛近些年来涌现出什么所谓的"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下半体"等大行其道,使得今日诗坛正在走向庸俗化,诗歌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让我们看一下这些诗体的代表作吧!比如赵丽华的"梨花体",也被称为"口水诗",为什么有这种叫法呢?因为他就是普通大白话,就是把生活中普通的句子,拆分断句后便成了诗。比如这首:《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是诗吗?我真看不懂!再来看看乌青体的诗:《一种梨》我吃了一种梨/然后在超市看到这种梨/我看见它就想说/这种梨很好吃/过了几天/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我又看见它,我想说/这种梨很便宜。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本来诗歌语言的精华,是高度精炼的文学体裁,但在这里你看不到!你看到的都是喘气的大白话!一些废话!一句话随便一断便就成了诗。韵律、意境没有,要表达什么也清楚!我想,这样写的诗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诗人了。忽然想起鲁迅说过的"凡提笔不能为文者,便做了诗人"是对这些诗人的绝妙写照!
再来看看"下半体"诗歌的代表作品:《一把好乳》/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 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我简直读不下去了,这是写诗呢?还是流氓意淫呢?
让我们再欣赏一下"垃圾派"代表的作品:《屎的奉献》/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看到这里我简直无言以对,不知你们有什么感觉?能够这般赤裸裸的表达自己内心龌龊无耻的欲望和邪念,能够这般毫无顾忌的将这些污秽恶心之物加入诗歌之中,这些诗人是"真的勇士"啊!读这样的诗,我觉得就像是吞了一只苍蝇一样恶心!但这样的诗为什么还会大行其道呢?我想这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吧:一是社会大环境所致,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国人的观念与精神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的内心世界不再纯洁宁静,整个社会物欲横流,传统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人们的精神评判标准在降低,需求的标准在下降。其次,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导致文化领域的商业化,而商业化为文化产业带来的就是经济效益驱动下的娱乐化和媚俗化,于是诗歌最终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逐渐偏离了文学的纯洁与高雅的轨道,走向了庸俗的境地。二是诗人自身的原因。由于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担当,怎么能写出好的诗歌呢?另外,诗人还缺少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本来生活积累就不够,又不勤奋好学,闭门造车,怎么能写出好诗呢?三是诗歌理论与评论的发展滞后。对于当代中国新诗的发展,严重缺乏理论的引导,缺乏体系化的严格评判标准,没有了评判标准的约束,诗人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随意发挥,于是也就出现了参差不齐,乌烟瘴气的诗坛乱象。
所以我认为,诗歌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只能是路越走越窄,也越来越被大众瞧不起,乱象丛生是必然结果,说严重点就是迟早会走向灭亡!我想,诗歌要想有好的明天,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更需要每个诗歌爱好者的自律!好了,上述内容纯属个人观点。(部分文字引用于网络,如有雷同请自行删除)(图片来自网络)
由网友 张文禅 提供的答案:
中国诗坛群雄四起,诗人辈出,令人目不暇给。并且胜过盛唐时期的诗坛。唐代当时诗歌只有两体;"古诗体"和"近诗体",现在就大不相同了,我们诗歌群体一下子就出了"五体",比唐代还多了"三体"。这著名的诗歌五体有"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下半体"."浅浅体",并且还成为诗坛重要的"中坚力量"。
至于说和娱乐至死的娱乐界是否有一拼,我认为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诗坛这种全面繁荣现象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史上空前的,真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中国文坛的又一大喜事。诗坛"五体"盛放之日,就是诗歌毀灭之时!最后用王国维的一句话作结束语: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由网友 胡志阳诗歌 提供的答案: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好的作品虽然不少。但方方面面也受到一些拘束。经典的作品犾赞反而不多。相对的说,读者水平较差。整个民族文化有待提高。诗歌的散文化比较严重。大部分作品形象单薄,感情单薄。不够厚重深入。经典的作品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人理解方面不够。
但整个诗坛还保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形势还是大好的。前途还是无量的。未来还是光明的。平台的发展势不可挡。
由网友 鸿鹄迎罡 提供的答案:
简单地说,当代中国诗坛是一群小丑挤破头站上舞台,以诗歌的名义而唱戏,为自己争名逐利。那些真正的诗人反而退居幕后,不为人知。
中国新诗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发展了100年,在这100年中,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诗人和诗作。
如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顾城、舒婷、欧阳江河、海子等,一直到当代的西川、于坚、黑大春等人,他们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要比现在活跃很多,但这种活跃是建立在诗歌学术争论上的。比如,90年代初的"盘峰会议",会议争论焦点是以西川、藏棣等诗人为首的坚守"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和以于坚、伊沙等诗人坚守的"民间立场"。
西川的观点是诗歌是精英文化,是传播知识的载体,只是少数人才可以欣赏的艺术,而于坚认为诗歌应该走向大众,写日常生活和经验。
两种诗歌观点激烈碰撞,对世纪末的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因此被载入了诗歌史。
而进入新千年后,诗歌生态环境大为改变,诗歌成了许多所谓的诗人沽名钓誉、无病呻吟,吸引眼球,甚至发泄的工具。这时期,出现了什么"下半身主义"、"在场主义"等等,以展示身体性器官,语言低俗露骨的诗歌,把大众狠狠玩弄了一把。
在这之后,"羊羔体"、"梨花体"等等粉墨登场,直到近些年,余秀华强势出场,给中国新诗界扔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些人本身诗歌修养不高,对中国传统诗歌缺乏研究,诗歌语言直白浅显,把毫无美感和内涵的句子断行处理后,就标榜是诗歌。他们把传统诗歌的含蓄美,意境美,格调美破坏得体无完肤,他们丧失了诗品更丧失了人品,把他们称作小丑,文化垃圾,甚至诗歌罪人并不为过。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必须要有鉴别诗歌好坏的常识,我建议还是多读唐诗、宋词,领略传统诗歌魅力,才能提升对诗歌的审美意识。
当代那些依靠其它渠道走红的诗人和诗歌,尽量少接触,它会把你对诗歌的审美趣味污染得叫你怀疑人生。
由网友 春雨44000583 提供的答案: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诗歌独具魅力。唐诗宋词永放光彩,是诗坛的浓墨重彩。文化的性质是多样性的,百花齐放不断创新这是必然之路。可是不在传统的范围内搞怪搞乱象是行不通的,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的诗词出现万象乱生是由于某些人文化素质差,思想不端正造成的。事物的发展总是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善美。物极必反,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社会各方面正能量的力量推动下,诗坛会迎来美好的繁荣!心有触碰吟诗一首:
【七律】诗长江词黄河
文/春雨
诗里长江长入海,
黄河词涌乃天生。
李白将酒兴歌唱,
杜甫登高不尽鸣。
日夜咆哮咆自信,
春秋浪滚浪文明。
九州儿女朝前进,
合璧双龙万代荣!
壬寅仲秋初稿
由网友 熊淑方 提供的答案:
中国诗坛还不成熟,解放以后百废待兴,经过多年战乱,国家一穷二百。连温饱都没有解决,那有心思写诗,后又遇十年动乱,对古文,诗经封锁,诗词更是少之又才。教材不注重诗词教育,一批读书人对诗词了解甚少。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老的一批有诗词功底的重拾看好,又开始写诗。有些文人作家都不愿写诗词,怕写不过古诗词被笑话。中国诗坛是近些年才蓬拨兴起,中国诗词大会更是把诗词植入了千家万户,再加网络大量刊登。未来的中国诗坛将赶超唐诗宋词,留下新时代的好诗词。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