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功臣马援,戎马一生,可为何没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_汉朝马援将军概况

由网友 寻根拜祖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不光现代人有疑问,当年东平王刘仓就曾经当面质疑汉明帝:伏波将军为何不能名列云台功臣榜?

汉明帝是怎么回答的呢?史书记载是"笑而不言"。

马老将军戎马一生,为大汉帝国"马革裹尸",死后又遭遇陷害,葬身荒野近十年无人问津。彼时马援的女儿已经被汉明帝册封为皇后了,按理来说,汉明帝给老丈人一个公正的待遇不算为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汉明帝忽视了马援的功劳呢?他那神秘的一笑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我们从马援的生平来揭开老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汉武帝晚年曾经遭遇过一次行刺,凶手是马通、马何罗兄弟。由于金日磾的机警,哥俩的计划功亏一篑,马家兄弟被诛杀。

马通就是马援的曾祖父。

都说汉武帝残暴,他居然没有将马氏灭族。马援的祖父和父亲甚至还在朝廷为官,由此可见,所谓株连N族的说法也未必靠谱。

早年马援干过两件亮眼的事。

二十多岁他出任督邮(监察官),却知法犯法,在押运途中私自放走了重刑犯,理由居然是他觉得此人很可怜。

这个情节我们在后来的小说中经常见到,比如黄君汉放走了翟让,宋江放了晁盖,朱仝私纵晁盖、宋江和雷横等,其实马援才是这种神剧的原创人。

受"善心大发"的牵连,马援只好弃官逃往,跑到偏远的北地郡当起了羊倌,一不小心,把自己干成了畜牧业大亨。

北地郡地处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界处,马援在这里如鱼得水,他一边放牧,一边收留流亡人士,结果居然聚拢了数百户人家,名下的牛羊数以万计、谷物数万斛。

当然,马援不是守财奴,他后来将这些财产全都分给了亲戚和追随他的兄弟们。

请注意,这个经历史书虽然交代得很简略,但它至少透露了三个信息:

  • 其一、马援很懂经营之道,散财才能聚财,这是商道也是人道。
  • 其二、马援很懂人土风情,那里汉羌杂居,擅长处理民族关系是他的法宝。
  • 其三、马援很懂人心向背,一手利,一手义,行商如此,治国亦如是。

不久改朝换代了,王莽当了皇帝,马援结束了逃犯身份。经王莽的堂弟推荐,马援出任新城太守,一跃成了新朝的地方大员。

那时候马援才三十多岁,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很可惜,这次马援押错了宝,不久新朝灭亡了,作为前朝的"余孽",马援兄弟再次逃往偏远的北地郡一带避难。

建武元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哥哥马员决定投奔刘秀,而马援则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投靠当地陇西军阀隗囂。

事实上我们还真不能粗暴地讥笑马援不识货,那时候刘秀虽然称帝了,但那时候皇帝一箩筐,论实力刘秀真的算不上大咖,比如跟隗囂相比,刘秀的团队更像是山寨版的朝廷。

不过隗囂这个人属"藤蔓科"的,他一生都跟自己纠缠不休,搞不清想干嘛,一会儿想投靠刘秀,一会儿想投靠公孙述,又一会儿想关门称霸,脑子发热的时候又想自己做皇帝。

总之,这是一个把自己活活纠缠死的家伙,白瞎了他的一手好牌。

建武元年,隗囂放出风:俺决定在刘秀和公孙述之间选一位真主,马援将作为我的特使分别前往两地考察。

毫无疑问,隗囂将是左右天下走势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

公孙述采取的策略是两个字——显摆。

他摆足了谱,用最豪华的礼仪来接待马援,给马援赚足面子的同时,又显示了"成家帝国"的超强实力。

很可惜,马援并不买账,他的结论是:公孙述是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

其实公孙述跟马援是老乡,还是好友,公孙述为了拉拢马援可谓煞费苦心,为何就适得其反了呢?

理由很简单,马援认为这是朋友之间的见面,你得显示出亲密,而不是摆谱。你搞这么大阵仗给谁看呐?瞧不起谁呐?装屁驴子呐?

很显然,公孙述摆错了二人关系的根本,也不懂马援的心思。

刘秀跟马援唯一的交集就是马员,虽然史书没有讲马员的作用,但我觉得刘秀一定通过马员,在马援身上做足了功课。

刘秀的策略也是两个字——真诚。

他接见马援时很随意,距离拉得很近,谈话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场面很淡,感情很浓,可见刘秀摸透了马援的脾性。

果然马援很开心,说话也很放肆,他居然直言: "陛下您这么随意接见我,就不怕我是刺客吗?"

刘秀一点皇帝的架子都没有,他哈哈大笑说: "你不是刺客,你是说客。"

二人谈话过后,刘秀丝毫不避讳马援,带着他四处考察,甚至到前线打仗也带着他,对他毫不设防。

这一考察就是一年多,回到陇西马援就劝隗囂:刘秀是真主,此人真诚坦率,有大格局,咱就投他了!

隗囂有点小吃醋: "你把刘秀夸得这么好,他跟高祖刘邦相比又怎样?"

这个问题很刁钻,马援却灵机一动: "高祖那是神,怎么能比,但刘秀擅长处理政务,孜孜不倦,又不喜欢饮酒。"

你听懂了吗?刘邦的短板是什么?不擅长政务,是个酒徒。马援明着夸刘邦是神,又暗指刘秀其实比高祖还要完美。

按理来说考察的结果已经定了,隗囂该决定投资方向了,可这家伙又纠缠上了,在公孙述和刘秀之间两边放电。

马援一生气:没见过你这样的,也不跟你玩了。他一扭身独自跑到洛阳,改投了刘秀。

说到这里,我们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马援了。

不知道您是否看出来马援的弱点:他太感性,不够理智,还缺少必要的大局观。

比如他与公孙述的关系,其实人家公孙述也没错,可问题是马援有点小心眼了,他把公孙述的礼遇理解成了成功者对旧友的显摆,而不是首先从公事角度考虑二人的关系。

就马援和哥哥马员相比,他明显没有哥哥的识人之明,仅仅因为与隗囂的私交,就轻易地选择了隗囂。

在他认定刘秀之后,本来他应该利用自己的桥梁关系,去积极引导隗囂,而不是负气背叛隗囂。事实上,因为马援的背叛,惹怒了隗囂,直接断送了隗囂与刘秀的合作可能性。

估计刘秀很可能因此生气,他竟然没有给马援一官半职,而是在长安赏了他一块地,自个儿当地主去吧。

马援在刘秀阵营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建武八年的"二伐隗囂"。

那次的战争打得很艰苦,汉军已经很难支持了,刘秀被迫亲自上了前线。在路过长安时,刘秀带上了马援。

刘秀的初衷是,马援长期生活在陇西,对地形熟,也懂隗囂,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却没想到马援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一到前线,马援立刻兴奋地大叫:快拿米来!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用米"筑成"了陇西地区的山山水水、关隘险阻。

"往这儿招呼!"他一指北面的高平第一城。

顿时刘秀两眼放光:就这么干了!结果,按照马援的建议,汉军从高平打开缺口,把隗囂几十年的老底掀了个光光。

因为这次战功,马援于建武九年才正式穿上了东汉朝廷的官府——太中大夫。这一年,他已经47岁了。

建武十一年,49岁的马援又出任陇西太守,再次回到他"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一干就是六年,并且第一次率兵上了战场,多次平定西羌之乱。

建武十七年,55岁的马援入朝,官拜中郎将。此后三年,马援率军先后平定了皖城李广叛乱、交趾征氏兄妹的叛乱。

尤其是征伐交趾的战争,马援率军两万,历时三年,彻底平定叛乱,并在当地推行汉律,恢复农耕,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拥戴。

马援因此被册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时年马援58岁。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郡五溪蛮暴动,62岁的马援请求出征。谁也没想到,这次出征成了马援的滑铁卢。

自古征伐西南诸夷,最大的天敌就是自然环境,一是瘴气传染疾病,二是地形不熟寸步难行,三是路途艰辛供应困难。

但反过来说,如果能掌握基本规律,选择合适的季节,弄清楚地形,那些蛮兵的战斗力根本不堪一击。

很可惜,马援犯了错,他被困在壶头山的地方进退维谷,又不幸染上了疾病,竟然病逝于军中。

老将军的一生介绍完毕,下面就可以回答问题了,我个人认为,马援不能位列云台功臣榜太正常不过了。

  • 首先,云台功臣榜单是早年追随光武帝刘秀起兵的一群功臣,马援根本没参与。

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后一位到位的是马武,那时候刘秀刚刚发动平定河北的战争,还没有称帝。

这些人,有的从刘秀起兵就开始追随身侧,有点是在河北从龙,都是一群跟着刘秀经历了九死一生过来的革命同志。

虽然那时候的战斗没有后来的规模,很多功臣的战绩确实远不如马援,但他们都是刘秀最坚定的支持者,是经过白色恐怖锤炼出来老革命。

马援那时候还在陇西避难,连隗囂还都没有单干呢,他怎么有资格入选云台功臣榜?

  • 其次,马援的战功其实被后人拔高了,事实上,像他这样的将军太多了。

通过马援的生平我们可知,他最主要的战功有两部分,一是在陇西当太守期间,数次平定西羌的叛乱,二是针对皖城和交趾的妖民叛乱。

客观讲,马援那段时间的表现确实很精彩。不过话说来,不用说跟开国名将相比,即便在同时期,像他那样的后起之秀一抓一大把。

比如耿弇的弟弟耿舒、耿国,祭尊的弟弟祭肜,窦融的弟弟窦友,甚至包括刘尚、来歙,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比马援的战功显赫。

所以,马援自始至终就是个杂号将军"伏波将军",官职都没有达到九卿。

东平王刘仓为何要质疑汉明帝呢?理由很简单,马援的女儿毕竟是皇后了,照顾面子也应该有马援,可以扩容功臣嘛。

  • 最后,人们把马援的精神感召力,错误地移植到战功上,也给与了他太多的同情。

马援的精神感召力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个特殊符号,他的"马革裹尸"感动了中华儿女,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要去夸大他的实际战功。事实上,马援在刘秀心目中的分量很轻。

尤其是马援的悲凉身后事,让后人同情。

马援这个人是性情中人,很直率,这种人当朋友行,可身处政治圈那就是短板。

比如,有一次他病了,刘秀的女婿梁松前去探望,给马援行大礼。可马援却不还礼,他认为梁松是小字辈,却忽视了人家是皇帝最宠信的女婿。

再后来马援又因为家信里私下议论梁松,搞得梁松差点遭到刘秀的处罚,由此梁松跟马援结下了仇怨。

这种性格的人,注定会四处树敌。马援死后,耿舒首先状告马援军事指挥失误,梁松又诬陷他搜刮钱财。

刘秀一怒之下剥夺了马援的封爵,吓得马家人将马援草草安葬,亲朋故旧没有个人赶去吊唁。

如果不是后来,马援的侄子将马援的几个女儿送进宫,其中一位偶然得宠于汉明帝,马援这一生或许永远就是个无人知晓的悲剧人物!

虚幻的东西往往是最美丽的,真相却往往不忍直视,这也是读历史的一种痛苦,您怎么看待伏波将军的虚幻与真实呢?

由网友 东东历史 提供的答案:

最主要的原因是:马援有政治污点。马援是被光武帝刘秀判了有罪的。作为光武帝儿孙的汉明帝,不大可能给公然称赞他老子认为有罪的马援。

另外,马援进入刘秀的时间比较晚,而且马援缺少大兵团作战的经验,马援的功劳主要是在后期平定边疆,不是刘秀主要作战的时期。

关于马援的一生和结局,可以参考李广。

之前专门写过一篇伏波将军马援,请参考

马援,可能是跟着刘秀建国将领中最有名的一个了,虽然最后没能进入云台二十八将。倒不是说马援的功劳很大,只是东汉的历史太冷门,能说出的人物实在有限。开始聊马援,还是延续之前介绍人物一贯的风格,先说说这个人的来历。

马援的祖上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

马援虽然姓马,但是人家的祖先并不姓马。而是姓赵,邯郸赵氏。这个姓来自于赵奢,赵奢号马服君。那老马家为啥改姓了。这主要是拜赵奢的儿子赵括所赐。赵括大家都知道啦,纸上谈兵,长平之战,赵军被坑杀几十万。虽然赵括的老妈早有防备,赵氏家族并没有因此受到大规模牵连。但是有血性的赵氏子孙们,一致认为,再姓赵,就是一种侮辱。一致改姓马。汉武帝时期,改姓之后的邯郸赵氏家族迁移到了扶风茂陵。马援就是出生在这里。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在汉武帝时期因功被封为重合侯。自赵括之后,老马家本来可以借助马通再光宗耀祖一会,可是这时候马家出了个不肖子孙:马何罗。此人是马通的哥哥。马何罗犯了谋反的罪,因为这个事情,老马家算是上了汉武帝的黑名单了,自此开始老马家再也没出过牛人(马何罗是因为想替江充报仇而造反的,江冲是因为诬陷卫子夫和卫子夫的儿子的事情败露而被杀的)。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了王莽时期,王莽时期马援的三位哥哥都是两千石的高官(两千石在汉朝是太守的俸禄),在此之前只有马仲做过600石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吧),马仲就是马援的父亲。看来老马的家族的复兴就得靠马援爷们了。

遇到刘秀之前的马援

马援的几个哥哥都是高官,家里自然是衣食无忧。衣食无忧的生活,自然给了马援任意发挥特长的机会。《后汉书》记载如下: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谁都想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不用为为了衣食之忧而迎合社会,去学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技能。

还没找到人生目标的马援,很快赢得了一次当官的机会。这个时候马援的大哥马况去世了,长兄如父,马援尽心守孝,侍奉寡嫂也是殷勤周到,合乎礼节。在讲究孝道,以孝治国的时代,再加上朝廷里有人。马援就被举荐做了官,很快到了督邮的位置。督邮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名词,三国演义里面,张飞鞭打督邮,让督邮这个名称家喻户晓。督邮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官职。督邮这个官还不小,负责巡视地方,监督政策的施行,是一个跟刺史差不多的官职,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政法书记(政法书记的大小可以参考最近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在督邮的任上,马援干了一件任性的事情,因为哀怜牢里的重犯,马援打开牢门,把这些犯人都给放了。因为这个事情,马援只能跑路,跑到了北部边疆。

在北部边疆小心躲藏,遇赦之后,开始了类似于陶朱公的生活。北部边疆有草原,有牛马。马援就在此做买卖了,买卖还做的很大: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胸中有大志向,而且身处乱世,怎能做个商人。马援也耐不住了,将全部家产都分给了亲戚朋友。马援选择了投军。

马援刚开始并没有去投靠光武皇帝而是跟了隗嚣,此时的马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隗嚣对马援很是敬重,封为绥德将军,遇到大事都与马援商量着来。虽然受到了礼遇,可是马援在隗嚣这里并不快乐。总觉得缺点什么。

投奔刘秀

马援得到了隗嚣的信任,隗嚣自然要委以重任。给马援派出的任务相当重大:考察公孙述和刘秀,为隗嚣找一个可以依附的人。

马援首先到了公孙述那里。马援和公孙述是老乡,以前认识。马援本来觉得公孙述会热情招待。可是公孙述先给马援来了个下马威。公孙述摆出了一副皇帝接见外藩使臣的礼仪。这让马援很不受用。在这之后,虽然表面热络,内心还是高高在上的。马援很快就结束了成都之行,回来向隗嚣汇报。马援给自己这次出差做出的结论是:子阳(公孙述的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马援和隗嚣是好基友,自己基友的建议,自然全盘接受。那下一步,隗嚣就派遣马援出使刘秀。马援见到刘秀之后,终于明白自己以前觉得不舒服的原因了。那就是没碰上明君啊。而刘秀就是这个明君。自此之后,马援就成了隗嚣和刘秀两个人共同的说客。奔走于这两位牛人之间,为这两位牛人找中间的平衡点。

这两位牛人还是没能耐得住寂寞,最终还是剑拔弩张。此时的马援很明智,毅然的站在了刘秀这一边。刘秀对马援也没有任何的怀疑。马援被拜为太中大夫,作为来歙的副手,参与了西征隗嚣的战斗。

此时的马援已经四十五岁了,投靠刘秀之后,马援总算迎来了作为将领的机会。

平定羌族

烧当羌(羌族的一支)一直盘踞在凉州,大概是今天的甘肃地区。隗嚣在的时候,利用这种力量作为自己的盟友。隗嚣失败之后,这支队伍算是没了能管的住的主子。开始在西北作乱。马援最初跟随来歙一起评定了初期的烧当羌叛乱。这次行动,马援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来歙的认可。在来歙的大力举荐下,马援出任陇右太守,开始驻扎,专门对付羌族。

西北打战,打的是钱粮。西北远离中原,刘秀的政策是:已安抚为主,不主动出击。而马援极力主张,解决问题要彻底。仅以数千兵力就平定了整个西北。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西北平定。此时马援已过了知天命。建功立业是不乱年龄,不分先后的。

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被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

平定岭南

马援在朝中干的不错,得到赏识,再加上在西北打的漂亮。国家有事自然会想起这位牛人。这不,南方又有事了。岭南交趾叛乱,是的,就是今天的越南。马援又出发了。

公元40年,刘秀接到交趾叛乱的消息,刘秀并没有马上出发。因为交趾实在是太远了,没有路,军粮也很难运送,还有瘴气。刘秀准备了两年。终于在公元42年,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两万人,开始对岭南进攻。

战斗进行的很顺利,同年出发,同年就消灭了地方主力,第二年的正月就将敌首:徵侧、徵贰这俩姐妹的人头送到了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此时的马援已经56岁了,快到60,终于被封侯了。比李广好多了。

徵侧、徵贰姐妹死后,残余势力在都羊的带领下,继续战斗。马援带领两千人,大小战船2000艘进行最后的清剿行动。这次打的更顺利。没了徵侧、徵贰这俩首领之后,叛匪实在不经打。很快就投降了。至此,乱了三年的岭南彻底平定。

平定乌桓

马援回到洛阳,屁股还没坐热,北边的匈奴、乌桓又乱了。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见三辅地区受到侵掠、长安不能保全,马援请求率兵出征,刘秀同意了。同样打的干净漂亮,仅用了三千兵力,就搞定了这次祸乱。

何必马革裹尸还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刘秀觉得马援年老了,不忍心让老将受苦。但是马援一番"马革裹尸"的慷慨陈词(马革裹尸的成语就是出自这里),秀了一番肌肉。刘秀被这位老将军感动了,最终同意马援出征。

在进攻敌人根据地的路线上,马援和另外一位将领耿舒发生了分歧。此时的行军路线有两条:

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但道途平坦。

马援认为应该走壶头山,因为走另外一条战线太长,消耗太大。而耿舒认为走另外一条。马援是主将,当然得听马援的了。不过这次马援失策了。

汉军遇上了对手,进步缓慢,再加上瘴气,天气炎热。大军寸步难行。双方陷入了僵持。虽然马援以老迈之躯,与战士同甘共苦,感动了除耿舒以外的所有人,就是没能感动耿舒。

耿舒发挥了小人的本质。给刘秀上了一本。数落了马援不讲实际情况,不听建议。现在遇到了瘟疫,大军寸步难行。

刘秀看到奏报很关心,派了自己的女婿梁松去调查。梁松还没到前线,马援就病逝了,时年63岁。

身死蒙冤

诬陷马援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耿舒以外。最大的黑手是刘秀的女婿梁松。

马援跟梁松的父亲关系很好,在刘秀跟前又得宠。马援对这种外戚很是不放在心上。因此在言语间得罪了这位驸马。梁松一直悔恨在心。在这次事件的导火索之后。梁松又将另外一件事情加以修改,变成了攻击马援的利剑。

当初南征交趾时,马援常吃一种叫薏苡的植物果实。这薏苡能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当时人见马援拉了一车东西,以为肯定是南方出产的珍贵稀有之物。于是权贵们都希望能分一点,分不到便纷纷议论,说马援的坏话。但马援那时正受刘秀宠信,所以没人敢跟皇帝说。马援死后,梁松上书说马援曾搜刮了一车珍珠犀牛角之类的东西运回。

一向清廉的马援原来是这种货色,刘秀很生气。刘秀一生气,马家遭殃了。马援的尸体运回来之后,都不敢在祖坟安葬。只能在城西找了一块地方草草掩埋。同僚都不敢来祭奠送行。

马家人不明不白,马夫人到刘秀跟前请罪,光武皇帝出示了梁松的奏章,马家人这才明白原因所在。虽然经过多次上书伸冤,但是都没啥效果。直到一个局外人朱勃给刘秀上书,总结了马援的一生,总结了马援被冤的经过,刘秀这才明白,马援是被冤枉的。还将朱勃的奏章给梁松看了一下。算是给梁松一个警告,老子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得以昭雪

刘秀虽然知道了错误,但这事情是刘秀最后裁定的,天子是不能认错的。一直到刘秀去世,刘秀也没有给马援平反。只是将马援的小女儿立为太子妃,算是一种肯定吧。刘秀去世之后,汉明帝刘庄继位。刘庄以"勾结藩王,图谋不轨"的罪名杀了梁松。算是替马援彻底平反。

马援未进入云台二十八将也与光武帝对他的否定有关。

好了,马援的一生介绍完毕。

看《后汉书》马援传的时候,总让我想起李广。马援在刘秀统一天下的时候,率军出征。最大的功劳都是在平定边疆。所率领的军队最多是两万人。最后一次带了四万人,还战败。因此,马援没有大集团作战的经历。按照汉武帝时期封侯的标准,或许马援未必能封侯。马援在历史上是以一把白胡子,四处征战的战神形象熠熠生辉。

由网友 名将英雄两千年 提供的答案: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名将马援在南征武陵苗蛮时遭遇疫病而死,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军人之志。如此烈士,朝廷本应大加褒奖,但朝中权贵梁松等人因与马援有隙,竟联名上书诬告,说马援以前南征时从交趾载回来一车珍珠全自己私吞了。但事实上,那只是个头比较大的薏米而已。马援老妻和儿子们惶恐畏惧,最后只得用草绳自缚,串在一起,齐刷刷跪在皇宫门前请罪,叩头出血,哭声连天。刘秀这才稍息雷霆之怒,勉强同意将马援棺柩运回其老家扶风祖茔安葬。后来刘秀渐渐发现了马援受到了冤屈,这下总该为马援平反了吧,奇怪并没有。马援之子仍然不得嗣封爵位,马援葬后亦无朝廷一言赠恤明文。齿冷至此,究其原因,不过又是刘秀帝王权术在作祟罢了。

马援死后,马家失势,地位一落千丈,屡为京师权贵所侵侮。他的小女儿本已许配窦家,此时也被迫辞去婚约。愤懑之下,马家便想碰碰运气,将她送进宫去,服侍诸王,或有出头之日。刘秀对马援本已歉疚,同时又想在洛阳权贵之间求得势力平衡,于是心生一计,决定培植马家为新外戚!结果,马小姑娘入选太子宫成为侍妾。这位马小姑娘可不得了,不仅遗传了父亲优良基因,长的方口、美发,非常之漂亮;同时又继承了父亲的道德品质,为人孝顺婉静,聪敏好学,文化水平极高(能颂《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后来还亲自编撰了一本《显宗起居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家),所以虽然不能生育,但仍得太子刘庄宠爱。事情已然内定,所以马援也就别忙着平反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拖下去吧!

说到底,马援的冤情不过是洛阳各大政治集团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吧!而马家的失势与得势,也尽缘自于此。

十余年后,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位为汉明帝;又过数年,至永平三年(公元60年),马小姑娘竟被太后阴丽华亲点为明德皇后。这下马援总该平反了吧,还是没有。当时,明帝为纪念东汉中兴功臣,而以宣帝麒麟阁故事,在南宫云台画上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奇怪的是,这二十八将中连马援的副将刘隆、马武之辈都赫然在列,却偏偏没有马援的名字。这下连皇弟东平王刘苍都觉得说不过去了,于是问明帝:"伏波将军功劳甚大,何故不画图像?"明帝笑而不答。

原因嘛很简单,不过还是抑制外戚的帝王权术老套路罢了。

在刘秀父子看来:外戚就该夹起尾巴做人,不能让他们太威风。选个已失势的马氏家族为外戚,其深意正在于此。

至少历明帝一朝,马氏外戚都没有得到重用,而由于马援的缘故,他们也都显得还算本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纠结了刘秀一辈子的东西:谶纬。

原来,"云台二十八将"本是附会强华所谓"赤伏符"的,即"四七之际火为主",所以在列者必须是辅助刘秀在鄗县登基时的功臣。而马援乃之后归汉,自然不能列入。此谶纬之术,玄妙不可言,所以刘庄笑而不答。范晔《后汉书》说刘庄这是避亲示公,明显史家春秋笔法。

这样又过了十几年,刘庄去世,其子章帝刘炟即位,这才开始为其养母马太后家平反,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马援为忠成侯,以谥法曰:"危身奉上曰忠,安民立政曰成";不久,马援的二儿子马防也得到重用,而立平羌大功,得拜车骑将军,银印青绶,位比三公;其余数子也得到封侯。至此,马援死后二十六年,他的冤屈才彻底昭雪而大白于天下。说到底,还是权力主宰一切。

由网友 谈古论金 提供的答案: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悬挂28位东汉开国功臣的画像,这些功臣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留下马革裹尸名言的东汉开国功臣马援未入云台二十八将之列,历来人们认为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他是外戚。马援的小女儿是汉明帝的马皇后(史称明德皇后),史书有记载,"以淑房故,独不及援",就是说因为他的外戚身份,所以没有上云台二十八将的名单。

这种观点认为,刘秀的表哥来歙、姐夫邓晨、妹夫李通都是这样类似的情况(李通名列云台但是非二十八将之一)。

另一方面,云台二十八将主要是刘秀开国时候的功臣,以南阳和河北时期加入刘秀集团的核心成员为主,其中成员最晚也是在河北追随刘秀,而马援原是西汉末割据陇西的隗嚣部将,他与刘秀发生交集首先是作为隗嚣的使者,一直到隗嚣与刘秀翻脸,他才算正式加入刘秀集团——由此可见,马援的加入一来晚,二来他后来为破旧主隗嚣为刘秀出谋划策,在以砥砺气节为务的刘秀看来,可能反而不是特别有好感,后来谗言得入,可能也和刘秀对马援的成见有关。

还有一个方面,刘秀在马援死后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此时马援严格来说还没有平反昭雪,明帝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将他列入云台二十八将。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马援未入云台二十八将主要原因或许在于,马援加入晚、资望浅,他建功主要在东汉成立之后,作为东汉"开国"功臣有一点勉强,换言之,他和云台二十八将不是同一批次和性质的功臣。"以淑房故,独不及援",如果不是托词,至少也不是主要的原因。

由网友 中孚鉴 提供的答案:

云台二十八将,凡跟皇室有关系的,是皇亲或是国戚,无论功劳大小。为了避嫌,就不能进云台二十八将里面的。

马援是著名的伏波将军,所以人称马伏波。马援虽非光武帝开始就跟着他的。而是半路才从隗器那里投奔刘秀的。但是并不因为如此,他的功劳就小,反而很大。

到后来,马援一直在外在边疆争战。直到自己高龄之时,在战争中因感染而死于疆场,正应了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现壮。

在永平时期,马援的女儿立为皇后,为皇亲国戚,为了避嫌,马援就没有进去云台二十八将。

由网友 读书闲侃 提供的答案:

一般来说,开国功臣能否取得皇帝的重视是跟他的军功及与皇帝的关系密切相连的。马援没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肯定是与这两点有关。看历史就知道,他虽有军功但与其他将领相比并不十分突出。他与皇帝关系也很平常并不十分紧密,加之最后他征讨南羌失败引起一些争议。所以他没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网友 月望东山y 提供的答案:

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之所以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晚年被人陷害,留下了一个冤假错案的结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从头慢慢说起。

情况是这样的,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军抵达临乡县,恰逢当地蛮民围攻该县,他见状迅速组织反击,打败蛮人,并俘杀两千余人,其余蛮人见敌不过,便跑到山里躲起来了。马援没有放弃,而是乘胜追击,并派人向刘秀报告作战计划,很快的刘秀也批准了马援的进攻计划。

当时的情况极为复杂,大军不断深入,可蛮人因为坚守高山险要,又因为山里水流湍急,船舰无法前进。恰好逢上热天,瘟疫大作,很多士兵突然病死,而身为主帅的马援也不幸被传染,他只好在溪河沿岸开出石窟,躲在里面,暂时休息。可是蛮人因为汉军不能前进,趁机反击,马援面对敌人的一次次强攻,都要挣扎起身,观察敌情。

当汉军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时,跟随马援作战的的副将耿舒开始发泄不满。耿舒是名将耿弇的弟弟,他给哥哥耿弇写了一封信,指出了马援指挥不当的行为。他这样说:"此前,我给皇上上奏,力主先攻充县,粮虽难运,但人马安全,多数将士也都争先恐后,愿为前锋。可如今被困山里,不能前进一步。将士忧愁,不久恐怕就要死亡殆尽,使人着急痛惜。本来嘛,蛮人突然间集结在大营之前,如果乘夜攻击,完全可以将他们消灭,化解眼前危机,可马援却做一个做小生意的西域商人,每到一处,都要停下来看行情,所以导致挫败。现在又发生瘟疫,被我不幸言中了。"

耿弇是刘秀身边得意名将,他看到信后就将信转给刘秀看。刘秀一看,心里不爽,然后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前往追查马援的责任,并充当监军官。而就在这时,马援也病逝了。

刘秀派谁不派,偏偏派这个梁松,而就是梁松诬陷马援,从此让他抬不起头,进不了云台二十八将之列。

梁松为什么要害马援呢?因为俩人有仇。

梁松是刘秀的女婿,但是马援一直都瞧不起这个后生,梁松已经怀恨在心了。后来,马援又写信给自己的两个侄儿,说杜保一代豪杰,尽管我敬重他,但是建议侄子还是不要学他,因为如果气质不像,学起来就容易变坏。杜保是梁松的朋友,杜保的仇人获悉了马援的信,就送给刘秀,告了杜保,连梁松也一起告了。刘秀将信交给梁松看,梁松一看是马援使的坏,恨入骨里,从此双方势不两立了。

如今,风水轮流转,皇帝刘秀派梁松来问责马援,当然不能错过报复机会。所以,梁松一到战地,不问马援生死,而是到处罗织罪状,陷害马援。等罪状罗好以后,梁松就送给皇帝刘秀,刘秀一看马援犯了这么多条罪,一气之下,就收回了马援新息侯的爵位。

这时候,又有人检举说马援从南方带回满车珍珠和有纹彩的犀牛角,刘秀更是火上加油,准备开斩马援家族。

事实上,马援从南方运来的不是什么珍珠,而是一种果实。这种果实治瘴气很有用,马援想移植中原。可是中原人不识这种植物果实,看他长得像珍珠,以为是南土珍怪,所以妒忌得不得了。如今马援又被人陷害,于是便踩上一脚。

后来,马氏家族面对这场突来变故,毫无办法,正陷入走投无路之时,马援的一个旧交上书替他辩诉,这才化解刘秀心中怒气。

但是,马援的政治污点并未就此洗去。后来,马援女儿当了皇后,她又为了避嫌,也不提云台二十八将的事。于是,马援就此跟二十八名将绝缘了。

由网友 仁勇校尉 提供的答案:

两个因素,一是马援加入刘秀集团很晚,资历比较浅,二是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时候评定的,马援女儿当时为明帝皇后,汉明帝避嫌不列入马援。

马援原是西汉末割据陇西的隗嚣部将,最初和光武帝刘秀相识是作为隗嚣的使者出使。刘秀见到马援后十分赏识,这时隗嚣与刘秀的关系尚未破裂,马援还不算加入刘秀阵营。建武六年,刘秀欲借道隗嚣的地盘讨伐蜀地的公孙述,双方关系正式破裂,马援这时候选择效忠刘秀,正式加入刘秀集团。

(马援雕像)

此时,距离刘秀称帝已经六年了,而云台二十八将里面的人,资历最浅也是刘秀平定河北时加入,在刘秀正式称帝之前。马援在刘秀集团中的资历和这些人差距太远,后来晚年的悲剧命运也与此有关。与马援结仇诬陷马援的几人,耿舒是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耿弇之弟,梁松是刘秀的驸马,马武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侯昱是光武帝的重要文臣候霸之子。

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这是云台二十八将的来历。

此时,马援的女儿是汉明帝的皇后,为了避抬高皇家亲戚的嫌疑,马援也不能入二十八人名单。因为皇家亲戚的缘故不得入二十八人名单而有资格竞争名额的,除了马援,还有刘秀的表哥来歙,姐夫邓晨,妹夫李通等人。

其中刘秀的表哥来歙不是因为皇室亲戚的关系,肯定百分之百入选,也没有马援资历上的争议。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