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知兵堂老周 提供的答案:
东吴猛将不少,第一代领导人孙策自己就是一个猛将。如果在太史慈和甘宁两人之间,选一个最猛的。应该是甘宁。虽然太史慈个人很勇猛,但在三国演义中,他大多是单挑,而甘宁不但有单挑,还有率百骑冲营,无论武艺,还是胆色,以及统军作战,都更胜一筹
由网友 不沉的经远 提供的答案:
太史慈和甘宁在《三国演义》都是东吴表现比较抢眼的武将,不过他们之间没有直接交过手,甚至连共同的对手都没有,因此只能以他们的表现来比较一二。
首先就两个人的单挑记录来比较看,他们都有不俗的表现。
太史慈共有四次单挑:在神亭岭和孙策前后大战一百合不分胜负,和程普战了三十合各自收兵,会稽之战和王朗交手数合以后夹攻击败对方,合肥之战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合战平。
甘宁也有四次单挑记录:在攻打江夏之战时水战一合杀死了黄祖的部将邓龙,火烧赤壁时又一刀一个砍死了马延、张凯,攻打皖城时甘宁又率先登城,一链打倒庐江太守朱光。
比较两个人的单挑记录,太史慈在战斗中没有取得过直接的胜利,不过他面对的对手中,除了王朗弱一点外,孙策、程普、张辽都是比较出色的武将,太史慈和他们战平,应该说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
甘宁则正好相反,他的对手虽然没有一流武将,但是在交战时斩将都是干净利落,一合解决对手,而且水战、马战、步战样样精通,可以说也很难得。
所以论单挑,两个人各有所长。
而且太史慈和甘宁的箭术也都不错。太史慈出场时在北海就靠着一手好箭法射退了追击的贼兵,后来在攻打吴郡时一箭将裨将的手钉在护梁上。甘宁在两次江夏之战中先后射杀了凌操和黄祖,赤壁之战射死了蔡曛,合肥之战射伤了乐进。
综上所述,太史慈和甘宁在单挑上各有所长,箭术也是非常出色,两个人在《三国演义》里都可以算一流武将,彼此之间应该很难分出高下,都可以算东吴的猛将。
由网友 馋嘴肥猫说古今 提供的答案:
实事求是的讲,甘宁才应该是东吴阵营中的第一猛将。
都说太史慈是东吴第一勇士,但实际上有点名不符实了。
无论牌子多亮,幌子多大,没有实打实的干货,那都没有用。咱们就按照两人的战绩来进行一下对比,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太史慈的战绩表:
1 .北海突围战,单骑突围,连搠十数贼人下马,八面射之,射杀若干喽啰兵;
2 . 神亭岭之战,对阵孙策,两人大战数百合,马上打到步下,步下打到肉搏,不分高下;
3 . 大营寨前,对阵程普,大战三十合,未分胜负;
4 .吴城围城战,一箭射中城上敌军裨将左手;
5.会稽之战,对阵王朗―― 数回合,无结果,东吴众将围殴,王朗败回城去;
6.合淝之战,对阵张辽,两将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这就是太史慈的全部战绩,6场战斗,3场平手。没有斩杀一个有名有姓的敌将,干掉一群喽啰兵。更糟糕的是,由于他与孙策数百合战成平手,也就顺手拉低了孙策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的名次,使东吴阵营的猛将们缺乏足够理由进入前十名。
这和曹魏第一猛将典韦很相似,说是如何如何厉害,但战绩非常不理想。
咱们再来看看甘宁的战绩:
1.夏口水战,对阵东吴,一箭射死凌操;
2.沔口水战,对阵邓龙,飞身跃上艨艟,一刀将邓龙砍死;
3.荆州东门阻击战,追杀黄祖,一箭射死;
4.三江口水战,对阵蔡壎,甘宁一箭射死蔡壎;
5.赤壁之战,随蔡中潜入曹操营寨深处,一刀砍杀蔡中;
6.赤壁之战,阻截曹军,一刀将马延斩于马下;
7.赤壁之战,阻截曹军,大喝一声,手起一刀,斩杀张凯;
8.皖城之战,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一铁链砸翻朱光,部下上前砍死;
9.攻打彝陵城,对阵曹洪,战二十余合,曹洪诈败,甘宁入城被围;
10.合淝之战,对阵乐进,战不数合,乐进诈败而走;
11.百骑劫曹营,无一损伤;
12.合淝之战,乐进与凌统对战,曹休放暗箭伤倒凌统战马,乐进来刺,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翻身落马;
13.猇亭之战,甘宁患病,沙摩柯率番兵突至,甘宁匆忙上马,被一箭射中头颅,逃至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
甘宁参加过的有效战斗共有11场,杀死或重伤敌将8名,除了最后一战被沙摩诃射中外,其余战斗都获得了胜利。
以此看来,甘宁的战绩远远强于太史慈,战场效率也要高得多。没有出色的武艺做为支撑,怎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战绩?
如果太史慈与甘宁在阵前马战单挑厮杀,甘宁不会输给太史慈,发展到步战,精通各种兵器(刀、双戟、铁链等)的甘宁将会大占上风。
所以说,甘宁才是东吴第一猛将。
由网友 凤凰西游 提供的答案:
太史慈人生回顾
太史慈在演义中第11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首次闪亮登场,在第53回"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壮烈谢幕。
太史慈知恩图报,奉母之命,千里驰援北海郡孔融,单枪匹马杀散黄巾贼,冲进北海郡与孔融相见;又再次孤身冲出重围,到平原县请刘备援助,此后关羽斩杀了黄巾贼首领管亥,北海之围遂解。太史慈委婉推却了孔融赠与的金帛,与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一道别,然后按照书信约定转投扬州刺史刘繇去了。孙策平定江东期间,太史慈曾与孙策在神亭岭酣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后来中了周瑜之计,被孙策活捉。太史慈与孙策惺惺相惜,约时而降,被赞誉为信义之士。归顺东吴后,孙策早逝,太史慈被孙权派去镇守南方,因此戏份骤减;直到周瑜群英会,太史慈曾作为监酒官掌剑震慑蒋干。合淝会战,也是太史慈的谢幕之战,太史慈与张辽酣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后来夜间劫寨,遭遇张辽的伏兵乱箭齐射,身中数箭,伤重而死。太史慈死后,孙权伤悼不已,厚葬之,养其子于府中。
太史慈临死之际,大叫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这句豪壮遗言,至今响彻三国!
甘宁人生回顾
甘宁在演义中第38回"战长江孙氏报仇"首次高调登场,在第83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中悲壮谢幕。
甘宁少年时不务正业,轻薄无礼,在江上劫掠财物,被称为锦帆贼。甘宁登场时最初是江夏黄祖部将,一出场就射死了孙权帐下大将凌操;即便如此,甘宁仍不得黄祖重用,于是毅然投奔了孙权,并受到优待;作为进身之礼,甘宁调转矛头,一箭射死了黄祖,为孙权报了杀父之仇。此后,甘宁在孙权帐下亲身用命,屡立奇功,尤其是濡须口一战,甘宁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威震孙曹两家,孙权也赞誉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刘备发动的猇亭之战,也是甘宁的谢幕之战,当时甘宁正在养伤,在乱军中遭遇蛮王沙摩柯,不幸被一箭爆头,带箭而走,最后坐于大树之下而死。甘宁死后,孙权哀痛不已,厚葬之,立庙祭祀。
太史慈、甘宁到底谁的武艺更厉害?
太史慈的武艺和作战表现如下:
1.救北海,冲阵,"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2.救北海,刺贼,"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贼众倒退";
3.搬救兵,突围,"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
4.退追兵,炫射,"贼兵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
5.神亭岭大战,单挑小霸王孙策百余合,马战、步战、肉搏战,难分轩轾;
6.吴城攻坚战,再次炫射,"说声未绝,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将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城上城下,无不喝采";
7.合淝大战,单挑张辽,"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8.夜间劫寨,遭遇埋伏,被乱箭射伤,不治而死。
从太史慈的表现来看,他最绚烂的技艺就是箭术,堪称神射,可与黄忠、吕布等并驾齐驱;其次擅长枪法,可与孙策、张辽战平。太史慈日常背负双戟,但自始至终未曾施展,在与孙策单挑时还被对方抢去一支,因此,太史慈的戟术实在不尽人意。最后,太史慈的冲阵、突围能力较强,面对小喽啰时,能够大杀四方。
甘宁的武艺和作战能力表现如下:
1.战夏口,箭射凌操,"凌操杀入夏口,轻舟当先,被甘宁一箭射死";
2.战沔口,刀斩邓龙,"甘宁飞身跃上艨艟,一刀将邓龙砍死";
3.荆州东门,箭射黄祖,"宁拈弓搭箭,背射之,黄祖翻身落马;宁枭其首级"。甘宁记恨昔日黄祖不重用之仇,不管黄祖当面哀丐求放过,又怕赶来的程普抢功,于是不顾孙权下达的活捉命令,才一箭射死黄祖。平心而论,甘宁的人格魅力,相比于太史慈,差距甚远,但这丝毫不影响二人武艺能力的比拼。
4.三江口,箭射蔡壎,"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
5.火烧赤壁,连斩三人,分别为诈降的蔡中、原河北降将马延、张凯。曹操势穷逃难,马延、张凯率领北地旱寨的三千军马前来保驾,遭遇甘宁阻截。马延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顗措手不及,被甘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马延、张凯并非三流下将,这两位曾经在长坂坡的"土坑血战"中围殴赵云,并全身而退,因此绝非泛泛之辈。
6.攻皖城,链打太守朱光,"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一铁链砸翻朱光";
7.彝陵城攻坚战,单挑曹洪,"战二十余合,曹洪退走";
8.战合淝,单挑乐进,"战不数合,乐进拨马而走",这一战,乐进属于诈败;
9.濡须口,百骑劫曹营;
10.合淝之战,暗箭偷袭乐进,"一箭射中面门,翻身落马";
11.猇亭之战,甘宁患病,被沙摩柯的怪异模样所震慑,慌乱之下被对方射死。
从甘宁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全面性人才。甘宁善于水战,曾斩杀三人;擅长马战,可以接连速斩马延、张凯两员悍将,又二十合让曹洪败走(有诈败之嫌);擅长攻城战,可以亲冒矢石,战将后突破防线。甘宁的武艺也是多面开花,刀法出众,箭术超群,能用变幻无常的铁链,估计还能祭出类似"五连鞭"的恐怖攻击。此外,甘宁曾经分别用长凳和一对铁戟与凌统过招,他只要能拿到的,都能耍个有模有样。
对比太史慈与甘宁的武艺表现可以看出,二人各有千秋!
太史慈的优势在于,他与孙策、张辽这种强一流武将有过公平单挑,因此奠定了其强一流武将的地位。太史慈的劣势也较为明显,那就是基本没有斩杀过任何敌将。
甘宁的优势在于,作战能力全面开花,尤其在斩将杀敌方面,超出太史慈太多。甘宁的劣势也较为明显,那就是缺乏与猛将的直接单挑,无法明确定位他的武力值上限。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论武力值,太史慈厉害;论武艺的全面性和作战效果,甘宁更强!
再看题主第二个问题,谁可称之为东吴第一猛将?
东吴猛将,无非孙策、太史慈、东吴十二虎臣这些人!
在十二虎臣中,武力值参差不齐,悬殊巨大。
董袭,曾追剿严白虎并成功杀死,此外再无任何战绩,合肥之战时,董袭晦气,遭遇龙卷风,竟然被淹死。
蒋钦,曾经参与围剿关羽,遭遇后,"战不三合,拨马而逃",这种战力还不如一些二流武将。
陈武,带兵作战能力不错,曾有斩首50+的战绩,但武力值太低,合肥之战时,遭遇庞德,"不数合,陈武败走",可惜被树枝挂住绣袍,被赶上来的庞德一刀斩杀。
潘璋,曾经生擒弱将苏飞,但是遇到猛将,就被打出原形。潘璋单挑关羽,"战不三合败走";拿着青龙刀单挑黄忠,"交马数合,潘璋败走";单挑关兴,依然是不敌败走,最后被关兴一刀剁了!
丁奉,虽然老年丁奉异常骁勇,但仅限于作战决心和胆魄,并不能拔高他的武力值。麦城,丁奉单挑关平,被迅速击败;暗箭射死张辽后,单挑徐晃,败北。
徐盛,与丁奉相同水准。樊城,单挑曹仁,不能抵挡;合肥之战,被魏兵包围后不能杀出,后被周泰所救。除了火攻曹丕那次高光时刻,徐盛没有任何突出的武力表现。
丁奉徐盛二人组,在赵云面前,基本只有浑身筛糠和抱头鼠窜的份儿。
韩当,毕竟是东吴四老将之一,曾20合战胜黄祖的部将张虎,后来在三江口跳船刺死焦触,表现也算客观,算及格。
黄盖,一对水磨钢鞭,曾经鞭打蔡瑁护心镜让对方狼狈逃窜,还曾两合生擒黄祖,在诈降时还曾一箭射翻文聘。黄老将军刚猛、忠勇,可惜缺乏对阵知名猛将的实例。
程普,应该是四老将中武力最强者,曾数合杀败蔡瑁,三十合战平太史慈。
周泰,江东保镖,超级肉盾,宣城护主,合肥之战再次救孙权(顺带救徐盛)。此外,周泰曾一刀斩杀张南(与焦触、马延、张凯同属围殴赵云的"土坑四将"),在带兵作战时30合杀退曹仁,猇亭之战时追击败逃的沙摩柯,20合斩杀对方。周泰的武力值可圈可点,但他遇到强一流武将,表现就差了一档。周泰曾与韩当联手单挑许褚,30合战平;周泰再次与韩当联手,遭遇关兴、张苞,在看到自己弟弟被秒杀后,竟然不战自退,慌忙回阵。
凌统,江东武将中的青年才俊,曾单挑乐进30和战平,单挑张辽50合,略显下风。
纵观东吴十二虎臣所有人的表现,还是甘宁最为突出,周泰也很值得称道!
太史慈单挑孙策时,自始至终没用弓箭,最后还撕下对方头顶的兜鍪。客观而论,孙策的武力值,应该算略输一筹。
结论1:仅以武力值来论,太史慈为东吴第一猛将;结论2:以斩杀记录和作战效果、战功来论,甘宁、周泰并驾齐驱;
最后补充两点:1.如果以历史角度分析,东吴第一猛将,必定是江东猛虎孙坚!2.如果以斩杀敌将的质量来看,东吴第一猛将,必定是射杀黄忠、生擒关羽的三国第一神将马忠!
由网友 酒鬼影视说 提供的答案:
不得不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贯秉承的是尊刘贬曹的主体思想,对东吴,更多的则是忽视,必要的时候也做适当的贬低。比如周瑜以及江东群儒,可谓被罗贯中贬得老惨了。所以东吴的一干猛将,很少有蜀汉五虎将一样的精彩表现,甚至于与曹魏相比,他们的整体实力都差了一大截。
在传统的"二十四名将"中,东吴仅仅四员战将上榜。第一位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孙策;第二位是东莱第一猛将太史慈;第三位是锦帆贼甘兴霸;第四位是青罗伞盖周泰;
要说这东吴的第一猛人,可能还是孙策,毕竟二十一岁的孙策打平了三十岁的太史慈。从这点来看,孙策是强于太史慈的。
但如果要说第一猛将的话,那最有竞争资格的两人,恐怕就是太史慈与甘宁了。
接下来!以"演义"的武力值设定,全面分析一下太史慈与甘宁二人,武艺孰高孰低。
太史慈的战绩,一百多合打平了孙策,这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体现。七八十合战平了张辽,这也是实打实的正面交锋。对上老一辈东吴第一上将程普的时候,虽然三十合不分胜负,不过从太史慈的话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太史慈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样一来,太史慈的武力就出来了。面对准一流高手程普的时候,他是有绝对优势的;面对一流高手张辽的时候,太史慈难以取胜;面对强一流孙策的时候,他可以保持不败;也就是说,太史慈的水平,至少应该在强一流。
——反观甘宁
甘宁的最佳斗将记录,应该是二十合击败了曹洪。不过此战曹洪有诱敌的嫌疑"纯乃先使人报知曹洪,令洪在前诱敌,吾当断后!"所以此战乃为无效战绩。
除此之外,甘宁的其他斗将,对手都是二三流战将。不过但凡这些二三流战将遇到甘宁,不管对手是谁,都是一刀斩杀,从来没有出过第二刀。说明甘宁至少还是有一流水平。
至于其他战绩,精彩表现还是挺多的。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皖城之战:
话说吕蒙献计,四面围攻皖城。孙权下令,五更造饭,平明大进。守城将领朱光,沉着指挥战斗,矢石齐下,吴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甘宁见状,自告奋勇,加入了攻城队伍。一手执一副铁链,另一只手樊登云梯。朱光见敌军主将攻城,令城中军士专射甘宁,甘宁并不慌乱,拔开箭矢,一链将朱光打倒在地,顺利拿下了城池。
百骑袭曹:
演义中,甘宁百骑袭曹营,跟正史情节基本雷同,罗贯中没有作过度的加工以及吹捧。
话说曹操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应合肥战场。孙权聚众商议,决定挫败曹军的锐气,于是上演了甘宁、凌统争功的一幕。凌统扬言,只需三千兵马,便可挫败曹军。甘宁一听,当即不乐意了,扬言只带百骑破敌。
孙权考虑的凌统请命在先,加之甘宁与凌统素来有仇。于是让凌统先行,甘宁为二队。凌统无功而返,甘宁得知后,故意对凌统说"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一人一骑,便不算成功。"约二更时分,甘宁吩咐百人,马摘铃,人衔枚,摸入曹军大寨,敲锣击鼓,杀入寨中,径奔中军帐去杀曹操。左冲右突,无人敢挡,还至濡须,并不曾折一人一骑。
加上这两大战绩来看,甘宁的水平,应该稍强于一流,属于强一流高手。
总的来说,太史慈与甘宁,两人的硬实力基本接近,都是强一流高手。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东吴第一猛将的话,我认为是太史慈,毕竟太史慈的纸面战绩更好。而且太史慈的箭术,相比甘宁只高不低。
由网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提供的答案: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三国第一猛将是吕布,曹魏阵营第一猛将是典韦和许褚,蜀汉阵营第一猛将是张飞、马超或者赵云,那东吴第一猛将是谁?
什么叫猛将?
是指作战勇猛、不惧生死的将领,也许他们的武艺不是最高的,但他们一定是最勇敢、最不怕死的将领。
以此为标准的话,那进入东吴猛将候选的将领有这么几人:孙策、太史慈、甘宁、周泰。
孙策
一、孙策,勇猛指数:★★★★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在三国演义中有江东小霸王的称号,霸王可是当年项羽的名号,一般人不敢用这个称号的,项羽当年在战场上经常就是一个人斩杀百十来人,孙策被称为江东小霸王,肯定也是以勇猛为标准的。
孙策随孙坚与黄祖作战时,第一次出场,一箭就射死了黄祖手下部将陈生,神亭之战时,孙策带领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等将领遇到了太史慈带着曲阿小将两个人,孙策与太史慈直接单挑起来,两人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孙策战刘繇时,3个回合就生擒了其部将于糜,并且挟在腋下,背后有人偷袭孙策,孙策大喝一声,偷袭的那人直接被吓得掉落马下而死,这人叫樊能。而被孙策挟在腋下的于糜直接就被挟死,孙策这一行为跟张飞在当阳桥吼死夏侯杰有得一比。
江东小霸王孙策
孙策还一个回合飞剑杀死了严舆,一个回合杀死了王朗部将周昕,孙策最终死在了许贡的三门客手下,当时三人偷袭孙策一人,孙策拔剑应战,结果一不小心,剑刃掉落,被其中一人射中面颊,孙策本能反应射死其中一人,另外两个死战孙策,孙策手上只有弓应战,程普等人赶到才杀死另外两人,而孙策本人最终也因为伤重而死。
孙策的武艺在东吴阵营可以排到第一,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可以排到12名左右。
二、太史慈,勇猛指数:★★★★★
太史慈有两个特点,一是箭术高超,二是武艺高强。
太史慈北海救孔融时,单枪匹马冲入城中,然后设法单枪匹马冲出黄巾军的重重包围,有人追他时,也被太史慈射杀,然后太史慈就找到刘备,刘备就率军前来救援孔融,关羽还斩杀了黄巾军将领管亥,这是太史慈的勇猛,仗着艺高人胆大,一个人敢闯千军万马。
太史慈
神亭一战,太史慈带着曲阿小将就敢抓孙策了,遇到孙策带着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等一众猛将,太史慈更是自豪地说道:你们一起上我都不怕!这份豪气也只有太史慈才有了,太史慈本来就是弱势地位,人少,但他并没有怕。
太史慈与孙策大战100回合,不分胜负,打到最后,孙策抢走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抢走了孙策的头盔,两人半斤八两,不分胜负。此外,太史慈还30回合战平了程普,数个回合与王朗战平。
合肥之战时,太史慈与张辽单挑,七八十回合打成平手,最终太史慈因为计谋被张辽识破,在合肥城身中数箭,伤重不治而死。
太史慈的武艺在东吴阵营应该是仅次或者等于孙策的武艺,排第一名或者第二名,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可以排第12名或者13名左右。
太史慈战孙策
三、甘宁,勇猛指数:★★★
三国演义中的甘宁也是一员猛将,最早甘宁当过盗贼,后来改邪归正,当他还在刘表手下时,一箭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甘宁后来投靠了孙权,攻打江夏太守黄祖时,一个回合杀死了黄祖先锋邓龙,一箭射杀了黄祖,三江口之战,一箭射杀了蔡瑁的弟弟蔡曛,赤壁之战前,甘宁一刀砍死了诈降的蔡中,然后一个回合先后杀死了马延和张凯,这两人曾经长坂坡之战被赵云杀伤,现在被甘宁杀死。
甘宁20回合战平了曹洪,攻打庐江时,甘宁拨开了箭雨,一个回合打倒了庐江太守朱光,濡须口之战,甘宁率领百余骑兵劫曹营,无人可挡,然后又从曹营杀出而走,之后又数个回合战平了乐进,并且一箭射中了乐进的门脸,甘宁堪称三国神箭手,中了他箭的人真不少,在夷陵之战中,甘宁被刘备手下蛮族首领沙摩轲一箭射中了额头而死。
以甘宁的武艺来看,只算得二流武将,并且以射箭术为多,他射杀的将领就有四人,连乐进也被甘宁射杀,甘宁的武艺在东吴可以排前十,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可以排前30名。
甘宁
四、周泰,勇猛指数:★★★★★
周泰也是盗贼出身,后来投靠了孙策,周泰与孙权镇守山城时,遇到盗贼来攻,周泰为了保护孙权,力战盗贼,身上被刺12枪,要不是当时神医华佗救治,周泰可能就活不了,周泰很早就表现出对孙权的忠诚与勇猛,为了护主,周泰不惜以命相搏。
赤壁之战时,韩当与周泰迎战焦触与张南,韩当一个回合斩焦触,周泰一个回合斩张南,南郡之战时,周泰为了救甘宁,而杀入魏军的重围,冲入夷陵城内,与甘宁一起打败了曹仁的军队,周泰与韩当联手大战许褚,双方30回合打成平手。
周泰
合肥之战时,孙权被包围,周泰为了救孙权又是拼命厮杀,救出了孙权,然后又去救徐盛,此战周泰身中数十枪,为了救援他人,周泰丝毫不顾自己的伤势与性命,这种拼命的架势,在整个东吴堪称第一,周泰全身上下没有一寸皮肤是完好的,孙权对此非常感动。就连曹操听说周泰的事迹之后,也表示周泰是难得的虎将。
夷陵之战,周泰20回合斩杀蛮将沙摩轲,而沙摩轲正是杀死甘宁的人,以周泰的武艺来说,算不上很高,周泰在东吴阵营能排名前十,在整个三国演义中能排到前40名的样子,但是周泰非常勇猛,作战奋不顾身,全身上下非常多的伤痕述说着周泰的勇猛。
周泰全身都是伤痕
如果比起勇猛来,太史慈与周泰在一个档次,孙策次之,甘宁最后,太史慈的勇猛是那种凭借自己能力与敌人周旋,无论是单挑,还是在战争中,太史慈都能游刃有余,比如太史慈面对孙策及其十三骑时,即使对方全上,他也不怕,这更多是一种策略,像激将计一样,最终还是孙策与太史慈单挑。
但是周泰与太史慈完全不同,周泰纯属拼命三郎型的,不管是为了谁,他都以命相搏,无论是为了救孙权还是其他人,周泰用他全身上下数不清的伤痕来证明了自己的勇猛,这种勇猛是深入骨子里的,无所畏惧的,连命都可以不要的人,会怕谁呢,所以周泰的勇猛超过了太史慈,他才是东吴阵营第一猛将。
由网友 探寻历史的足迹 提供的答案:
东吴猛将如云,其中以太史慈和甘宁最为强悍,他们都身经百战,在战场上拼命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那么,太史慈和甘宁,究竟谁的武艺更强呢?谁可以成为东吴第一猛将?
笔者认为,甘宁要强于太史慈,他是当之无愧的东吴第一猛将。下面笔者将根据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一、先说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他是东汉末年名将,曾是刘表和黄祖部将,后来投靠了东吴。从此之后,他为东吴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功勋,深受孙权赏识。
且看甘宁在战场上的表现。
①杀死凌操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讨伐黄祖,令凌操打先锋,结果被甘宁一件射死。最后,凌统将他父亲的尸体给夺回了。为此,甘宁和凌统结下了深仇大恨。
②赤壁之战,杀敌无数,立功无数
在赤壁之战,甘宁的表现,让人佩服不已。他纵横水面,冲入曹军,奋力厮杀,斩敌数以万计。之后,甘宁又配合了黄盖,上演了一场"苦肉计",骗过了曹操派到东吴的诈降之人蔡中、蔡和二人。等到决战时,甘宁一刀接连斩杀蔡中、马延、张凯三将,敌军闻风丧胆,不敢前进一步。
③皖城之战,表现勇猛
当时,孙权领军进攻皖城,徐盛认为应该要打造云梯,再进攻。吕蒙却认为,应该趁士气正盛,一鼓作气,否则救兵一到,悔之晚矣。孙权听从了吕蒙的建议,传令大军攻城。甘宁手持铁链,冒着矢石而上。敌将朱光令弓弩手,一齐射箭。甘宁拨开箭林,打倒朱光。
④合肥之战,击败乐进
话说张辽听闻皖城失守,当即率领大军迎战。甘宁和乐进交锋,不到数合,乐进败走。
④百骑劫曹营,不损一兵一卒
在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向孙权请命,只带一百精锐骑兵,去劫夺曹营,并夸下海口,也不算成功。这场战斗,甘宁将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见他左冲右突,纵横驰骋,在曹营中如入无人之境。曹军看到后,纷纷落荒而逃。有诗赞曰:
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二、再说太史慈
太史慈,曾跟孙策酣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而孙策是孙坚之子,有"东吴小霸王"的美誉。并且,他曾跟程普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程普先后追随孙坚、孙策、孙权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东吴元老级的战将。因此,很多人认为太史慈,堪称是东吴第一猛将。笔者认为大家夸大了太史慈的武功,他的战功和战绩,是不如甘宁的。
且看太史慈的表现。
①不顾生死,替孔融去请救兵
孔融驻守的北海郡,被黄巾党所围,不得出城。突然,太史慈挺枪跃马杀入贼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闯入了城中。之后,太史慈主动请缨,率领精兵一千,杀出了城,劝说刘备大军去营救孔融。
②合肥之战,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很多人认为,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甘宁武功是不如他的。以此类推,太史慈武功要强过甘宁。其实不然,张辽更善于领兵打仗,他的武力并没有那么厉害,绝不是甘宁的对手。
三、总结
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太史慈排名第十,甘宁排名第十七。不过根据演义的记载,甘宁的实力,要远远超过太史慈,他才是东吴第一猛将。
由网友 阿文终于来了 提供的答案:
在江东吴国,太史慈和甘宁都是非常勇猛的将领,两人之间相信是太史慈要比甘宁略胜一筹。但是因为出场时间不同,导致两人并没有什么机会交手,所以很难直接比较两人武力的高低,只能通过两人的战绩和对手来比较一下。
太史慈有过四次单挑的记录,分别是对战孙策、张辽、王朗、程普。其中最能展现太史慈武力的一场战斗就是在神亭岭之战时和小霸王孙策大战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直到双方兵马皆至才停手。孙策在江东可谓是没有敌手,堪称武力第一,而太史慈能够和他打的难舍难分,足以说明太史慈在武力方面和孙策是难分伯仲的。
甘宁斩杀敌将的战绩在整个三国中都是靠前的,例如一箭射死凌操、一刀砍死邓龙、连曹魏的名将乐进都死在了他的箭下,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甘宁在二十回合内打败了曹洪。不过虽然甘宁斩杀战绩非常的辉煌,但是他的对手质量相比太史慈的对手质量要低上许多,武力值都不如张辽,所以甘宁的武艺值是不如张辽的,最多也就是不分伯仲。
合肥之战中,太史慈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两人的单挑被乐进突然杀向孙权打断,以东吴大将宋谦被李典一箭射死告终。太史慈向孙权提出,他早已派人混入张辽的军队中,混入城中,准备里应外合,夜间偷袭合肥城。混入城中的是太史慈的老乡,名叫戈定,他准备在夜间在城中放火,制造混乱,趁乱夺取合肥城。
然而,张辽早有准备,传令三军不卸甲,加强戒备。突然城中有人叫喊"反了",并四处放火。曹军惊魂不定,张辽不为所动,稳固军心,找到放火的戈定,将其斩首示众。太史慈并不知情,来到城外,看到大门敞开,认为内应戈定成功了,于是杀入城中。突然一声炮响,万箭齐发,太史慈躲闪不及,中了数箭,李典、乐进两人杀出,太史慈吴军损失惨重。
幸好陆逊、董袭两人接应,才救回身受重伤的太史慈。孙权看到重伤的太史慈,非常伤感,但是无可奈何。太史慈偷袭合肥城失败,羞愧难当,越来越病重,后来说了一句"豪言壮语"之后死去。
在第一次合肥之战数年后,孙权再一次带兵攻打张辽镇守的合肥。这一次,孙权带着整整十万大军,而合肥只有数千人。张辽精心谋划,主动出击,以微弱的兵力击败孙权十万大军,还差点生擒孙权,断后的凌统三百人都被杀死,凌统本人也身受重伤。此后,江东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听到张辽的名字,大气也不敢出,小孩子也不敢夜啼。张辽威震逍遥津后,孙权的军队士气低落。
此时,曹操带领四十万援兵从汉中赶来,凌统和甘宁先后自告奋勇,准备带兵夜袭曹营。凌统认为三千人足矣,而甘宁却认为三千人太多了,只需要百人百骑足矣。甘宁还夸下海口,如果这一百人折了一人一骑,便不算他的功劳。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甘宁带着百人百骑,来到曹营之后,左冲右突,杀得曹军人仰马翻。由于是夜间,曹军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军来袭,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天亮之后,甘宁果真带着百人百骑回到吴营,孙权亲自出来迎接得胜之师。孙权赏赐甘宁一千匹绢,一百口利刃,甘宁将这些都分赏给众人。孙权为鼓舞吴军士气,于是说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综上所述,单论武力值太史慈略高于甘宁;单论作战和战功,甘宁高于太史慈;二人都为东吴得力干将,能力也是各有千秋,若非要细论,实在难分高低,都是所谓斗将,乱世之杰。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