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三国演义》,觉得哪段描述的最精彩,为什么?_三国演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由网友 大爱无恨刘成 提供的答案:

《三国演义》展现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造成天下大乱,汉朝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中原;大浪淘沙,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以及三国灭亡,统一于西晋的那段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

《三国演义》共描写了大小战役或者是战斗一百多起,武将单挑场景描写也有一百多次。

因此,《三国演义》堪称一部武将单挑的百科全书,浩如烟海的谋略宝库。

《三国演义》中描写精彩的片段太多了,简直不可胜数。我认为,其中描述最精彩绝伦的是延津渡之战,关羽斩杀文丑的那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中,两位主角创造了《三国演义》中三个之最,同时也解答了我困惑多年的三个问题。下面我逐一为大家解说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延津渡之战的主要战况。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

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抡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曹操在土阜上,见关公砍了文丑,大驱人马掩杀。河北军大半落水,粮草马匹仍被曹操夺回。

这段描写首先创造了三个《三国演义》之最:

第一:是《三国演义》中唯一正面单挑斩杀超一流的战例。

《三国演义》中两起斩杀超一流高手的战例,都是关羽创造的,似乎有点量身定做的意味。

不过,斩杀颜良却不是关羽单挑斩杀的。当时,颜良不知道关羽的来意,想要询问一下,结果关羽却直接出手,没有给颜良发话的机会。

这一次,却是关羽实打实地大战了文丑一场。结果,文丑被关羽打败逃跑,关羽追杀了他。文丑是《三国演义》中唯一被正面单挑打败并且被斩杀的超一流高手。

附其他超一流高手的死因:

1、吕布被部下出卖,被曹操擒拿后斩杀的。

2、赵云属于寿终正寝的。

3、典韦死于乱军之中。

4、关羽被东吴埋伏擒拿斩首示众了。

5、马超抑郁寡欢而死。

6、张飞被部将暗杀。

7、黄忠中暗箭不治身亡。

8、许褚因伤心曹操之死,吐血而亡。

9、颜良被关羽突袭而斩杀。

10、庞德被关羽擒拿斩杀的。

第二、超一流高手正常情况下,交手合数最少即决出胜负的一次。

只三合,文丑就胆怯逃跑了。也就是说文丑的判断是:自己不敌关羽,而且自认为差距太大,不敢继续打下去了;逃跑尚有一线的生机,继续战斗必死无疑。

当时关羽和文丑都没有放箭,也没有使用暗器,也没有其他人干扰和醉酒状态,也排除了气候因素,一切都很正常。

第三、是《三国演义》中两位一流高手联手,败得最狼狈不堪的一次。

张辽在进攻中路,就被文丑一箭射于马下了。徐晃急忙上去抵住文丑,张辽才死里逃生。这也是张辽唯一一次战败,他因此没有晋级超一流高手。

徐晃则三十合,自料不敌,也败退而走。这对徐晃来说也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污点。徐晃曾经鏖战许褚,大战颜良,都没有知难而退,这次竟然主动认怂。由此可见,文丑的武功修为之高,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吹出来的。

这次战斗解答了我困惑已久的三个问题:

第一、徐晃和关羽的武功修为孰高孰低?

经过这次战斗,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徐晃是不敌文丑的。文丑又远逊关羽。所以,同为力量型的选手,徐晃毫无疑问不是关羽的对手。

第二、关羽和子龙谁更应该排名第二?

子龙六十合拿不下文丑,关羽则三个回合打跑文丑。这样,关羽和子龙到底谁的厉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好意思说子龙排第二是有名无实,但是他的确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斩杀顶级高手的实例来支撑他的第二。

第三、关羽的巅峰期是否胜过吕布?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即使是吕布的巅峰期,也没有取得正面斩杀两位超一流高手的光辉战绩。吕布甚至连二流高手公孙瓒都斩杀不了。只斩杀了几名虾兵蟹将的吕布非要排名在关羽之前,这个似乎有点勉为其难了。

以上纯属我的一己之见,只是根据演义来说演义,请大家不要以历史的辩证法来评判。

由网友 天山月3 提供的答案:

《三国演义》中精彩篇段不少,其中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青梅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长坂坡,借东风,华容道,三气周瑜等桥段可谓精彩纷呈,妙笔生花,倾倒了多少读者,难怪小说被历代誉为天下第一才子书。三英战吕布描写了天下诸侯讨无道董卓,战争场面宏大,波澜壮阔。吕布英勇无敌,赤兔马千里追风。面对强敌,镇守八方的众诸侯竟然是一群乌合之众。证实了东汉未年的一段民谣,"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清白寒素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社会状况。"宰相起于州部,大将起于卒伍,"乱世英雄起四方,战场实战出勇将。三英跃起,大战吕布,取得了胜利,从此,英名威振天下。三让徐州写了刘备的仁慈和仁义,不取无义之才,不乘人之危取他人州郡作基业。这里可以看出刘备为什么能得人和,天下英才甘受驱使,遂使天下三分有其一,皆因仁义之主也!

煮酒论英雄写的是曹操官居丞相,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刘备身居虎穴,处于险境,不得不行韬诲之计,韬光养晦。而曹操对英雄的一篇宏论,可谓真知灼见。"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场小酒把天下两大英雄的处境和禀性描写得淋漓尽致。三顾茅庐是最为精彩的篇段,写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不辞风雪辛苦,三次相请诸葛出山辅佐,诸葛亮感其知遇之之恩,情愿效施犬马之劳。遂纵论天下大势,分析前景丝丝入扣。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为基,霸业王图,成三分鼎足之势,待天时机,徐图进取,以安汉室。这一段写诸葛亮突显经天纬地之才,未出茅庐便推知三分天下,实为千古唯一之人也。

由网友 氩弧焊工大有可为 提供的答案:

打斗的场面,谋略的比高低,赤壁之战失败曹操走华容,官渡之战以弱胜强,诸葛亮舌战群儒,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周瑜打黄盖,三顾茅芦,七擒孟获,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斗勇,姜维九伐中原等精彩的描写,故事曲折动人,令人入迷。

由网友 历史鉴春秋 提供的答案:

三国演义写战争的场面很多,通过对两军作战的描写叙述,突出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主人公的英勇无敌。

作者对文章的驾驭娴熟自然,想象丰富而充满张力;有的篇章写的气壮山河,有的段落写的惊心动魄,我认为写的最好的一段是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

在长坂坡之战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烘托出战争双方的强弱对比;刘备兵少将寡,缺衣少食,百姓流离失所,又没有根据地,被曹军一路追着逃命。

而曹操一方则是兵精粮足,士气旺盛,他指挥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把刘备像赶鸭子一样赶着跑,刘备的妻儿也是跑丢在曹军阵地。

作者写这么多都是为了给赵云出场做铺垫,在如此悬殊的力量角逐中,赵云怀抱阿斗在曹军百万军中纵横驰骋,如无人之境。

他一路左冲右突,血染征袍,砍杀曹营名将五十多名,通过这段战场中的细腻描写,一名英勇无敌的少年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

所以我认为这段描写最为惊险和生动,可见罗贯中在赵云身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交流🙏🙏

由网友 寒柏陇卧子 提供的答案:

寒柏陇卧子对"蜀国三雄"这三位的故事最为感兴趣。关羽、张飞、赵云在三国时代,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更使他们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英雄!当然,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还是有区别的。

今天,寒柏陇卧子给大家说说自己认为这三人最为精彩的三个故事。

【 关 羽 】

义气千秋,决不背离刘备,于万众之中斩取颜良,刮骨疗伤而言笑自若!

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因罪逃亡到涿郡。当时刘备在家乡集合乡众,关羽和张飞便跟随与他,三人拜为结义兄弟。刘备做了平原相以后,便任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头统率他的军队。刘备和关羽、张飞连睡觉都在同一张床上,可见其情义之重,犹如亲兄弟一般。

建安五年,曹操统率军队东征讨伐刘备,刘备逃去投靠袁绍,曹操俘虏了关羽而归。曹操对关羽还是十分敬重,授给他偏将军的职位,赏赐确实十分隆厚。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曹操就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去攻打颜良。当关羽一望见颜良的军旗车盖,便立即挥鞭策马飞驰进袁军中,斩颜良于万军之中,割下他的头颅回营而去。当时袁绍部下众将吓得没有一个人敢出来阻挡抵抗,于是迅速解了白马之围。曹操立刻秦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一开始,曹操很是欣赏关羽气概壮伟、义胆忠心,可是经过观察,看出来关羽没有一点要长久留下来的意思。曹操就让张辽平时多与关羽交心,方便时询问一下他的真实心意是怎样的?后天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概的说:"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然而我受刘备恩惠很深,发誓要与他共生死,这是绝对不能背弃的。我是终归不会留在这里的,但就是我要走也要立了功,报答了曹公待我的深厚情谊才会走的"。待张辽向曹操回话后,曹操也深深钦佩关羽的义气,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便知道关羽是一定要离开了,因此对他的赏赐格外厚重。

关羽将曹操所赏赐的东西都封存起来,一样都没带走,只留下一封辞别信便往袁绍处投奔刘备而去。曹操身边的人都主张派人追回关羽,再来兴师问罪,曹操思后说:"那也是所谓各为其主,不必去追了……"。

关羽曾被乱箭射穿过左臂,后来伤口虽然长好了,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骨头就隐隐作痛、落下病根了。名医华陀看过后道:"此是因为箭头上涂有毒,现在毒素进入了骨头,必须割开手臂刮去骨头上的余毒,这种病痛才能彻底治愈",关羽听后立刻就伸出手臂让华陀开刀治疗。当时,关羽恰巧请众多将领宴饮,开刀时流下的血把用来接血的盘子都注满了。但关羽却一边吃着烤肉、喝着酒,一边与众将谈笑风生、神色自若。

【 张 飞 】

喝止曹军于长阪坡当阳桥、掩护刘备撤退,义释严颜。

张飞,字益德,是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年轻时就和关羽一起侍奉刘备,比关羽小几岁,为三兄弟中排行老三。

刘备跟随曹操打败吕布后,便随曹操回到许都,曹操授与张飞中郎将的官职。后来刘备离开曹操投靠了袁绍、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带兵进攻荆州。刘备战败逃亡到江南,曹操带兵追了他一天一夜。后来在当阳县的长阪坡追上了他,刘备一看便丢下老婆儿子逃离当阳,留张飞率二十骑兵留在长阪坡抵挡曹操。张飞利用河道站在桥头阻截敌人,看曹军追了上来便瞪着眼睛、挺起长矛大喝道:"我便是张益德,谁敢上来决一死战"!曹军无一人敢上前靠近,这才掩护刘备逃脱免于一场灾难。刘备在平定了江南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授予新亭候爵位,后转战于南郡一带。

刘备进入益州后,北上抗击张鲁,回过头来攻打刘璋。张飞与诸葛亮等人也逆流而上,分头平定各个郡县。张飞到江州后,击败了刘璋的部将巴郡太守严颜,并活捉了他。张飞大声呵斥严颜:"我大军到来,你为何不早投降,还敢于抵抗"?严颜答道:"是你等无礼,来侵夺我们的土地城池!此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听闻大怒,命左右推严颜出去斩了!没想严颜面不改色,道:"要杀便杀,何故发怒吼之"!张飞一看,不禁佩服其胆壮忠毅,便释放了他,从此待其如上宾。

【 赵 云 】

夺粮战中奋勇杀敌、一身是胆!

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县人(今河北正定县)。

他原是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刘备协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也同刘备一起去,为刘备掌管骑兵。当刘备在当阳县长阪坡被曹操追赶而丢下妻儿南逃时,就是赵云亲自抱着他的幼子(即后来的后主刘禅),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亲),使他们免于受难。

益州既已平定,当时就有人提议要把成都城内的房屋及城外的园地、桑田分赏给各位将军。赵云驳斥道:"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没有消灭,要家也无用!今天国家的敌人不单是匈奴,实在还不是求安逸的时候。必须到天下都平定统一了,各人才能回到故乡,回去种田安居,这才是最为合适的。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战争灾害,要将田地、房屋都归还于他们,大家才能安居乐业,听从服从政权"。刘备听后,立即釆纳了他的意见。

夏侯渊兵败后,曹操南来争夺汉中的地盘,把数千万袋米粮运到山下。老将黄忠以为可以派些军队把这些米抢来,于是赵云跟着黄忠去夺粮。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回来,赵云便率数十名骑兵轻装离开营地去接应黄忠。不知,曹操正带领大军袭来,赵云正面受到曹军前锋的攻击。交战形势严峻,赵云一边战斗,一边突围,杀出曹军几进几出。后来蜀将张著受了伤无法突围,赵云又快马加鞭杀入曹军中迎救张著。

赵云接上张著冲回蜀军营地,曹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当时沔阳长张翼正在赵云的军营里,他想要闭门抵挡敌军。可赵云一回到军营便大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擂鼓,曹军一看怀疑此中有诈,害怕赵云故意埋伏,便引军撤退。

就在曹军撤退的时候,赵云令将军鼓擂得震天响,用弓箭手在后面拼命放箭射击曹军。如此一来,曹军惊惶失措,整个大乱,纷纷争先恐后逃命。个个自相践踏,落汉水而死的不计其数。第二天刘备前来视察战况,大赞叹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自此,军中都称赵云为"虎威将军"也。

注:除有《三国演义》故事素材,还参考了《蜀书·关羽传》、《蜀书·张飞传》、《蜀书·赵云传》及《赵云别传》。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记得<关注>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及文史知识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Html369与问答。

由网友 满月寻桂子 提供的答案: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太多,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京剧名段都出自《三国》,出自三国的曲目有几百个,名段就有一百多个!

当年徽班进京,大老板程长庚,就专门请卢胜奎编写了三十六出《三国演义》。从马跳檀溪至取南郡止。

这个大老板程长庚就是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三庆班班主。与春台班班主余三胜,四喜班班主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程长庚为三班总管,人称"大老板"。

卢胜奎与程长庚选择这一段编写三十六出曲目,唱红京师,自然因这一段最为精彩好看。从刘皇叔马跃檀溪至赤壁破曹后赵云夺取南郡,三气周瑜止。

《三国演义》以计谋为多,精彩好看,所以这一段要从计谋算起的话,应从<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开始,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

玄德正忧曹兵势大,孔明就算准江东必派人过来探军情,言道:如有人来,亮借一帆风,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江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玄德曰:此论甚高,但如何得江东人到?

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刘表之丧),哈哈,玄德对孔明是越来越佩服,说什么就来什么。鲁肃与孔明达成共识一致共御曹操,鲁肃带孔明过江东舌战群儒,后见孙权,故意夸大曹操兵势,激怒孙权,孙权寝食难安,犹豫不决,国太支招: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从柴郡请回周瑜,孔明背《铜崔台赋》,故作不知二乔为何人,智激周瑜,说动孙权:其他人降还是为人臣,主公若降,江东基业付于他人,由主沦为人臣。孙权决心已定,坚决抗曹。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命蔡瑁、张允为水军督都,督战船至三江口。周瑜偷窥曹操水寨,井然有序,暗自心惊。

不言周瑜心惊,曹操那边因输一阵,挫动锐气,又被周瑜偷窥水寨,正作计较,就蹦出个蒋干,蒋子翼,自称是周瑜同窗要过江东,说动周瑜来降。周瑜正愁大江之上不通音讯,忽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大喜过望,低声吩咐,周密布署,这才引出了蒋干盗书。

蒋干盗书,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人头落地,曹操省悟中计,悔之晚矣。周瑜让鲁肃去探孔明可知这一节就里,孔明嘱托鲁肃自己虽知不可告知公瑾。鲁肃实诚回头一五一十告诉周瑜,周瑜决计除孔明。请孔明议事,谈到大江之上何兵器为先,自是弓箭,公瑾请孔明造箭,又引出了草船借箭。

曹操平白丢了十几万枝箭,心中气恼,遣蔡中蔡和诈降去刺探军情,又引出了黄盖献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欲破曹公,必用火攻。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孙刘两家大败曹兵,诸葛亮一气周公瑾夺取南郡。

这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地方,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

当然有诸葛亮的戏,基本都精彩。卢胜奎编写的《空城计》唱词,基本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对《三国演义》的精彩总结:

我本是卧龙冈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

官封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

博望坡夏侯惇兴兵犯境。服关张施小计初用火攻。

小刘琮献荆州新野焚尽,带百姓渡长江直到汉津。

长板坡保幼主子龙闯阵,杀七出后七进大逞威名。

张翼德在桥头三声大振,断桥梁惊曹操吓退曹兵。

曹孟德下江南鲁肃来请,逞舌辩战群儒难倒薛琮。

文主和武主战群言不定,多亏了鲁子敬排难解纷。

反计间杀却了蔡瑁张允,小蒋干倒成了成事之人。

讲陆战劫曹粮激怒公瑾,草船计闯曹营巧借雕翎。

献连环烧战船多亏庞统,看破了巧机关徐庶离营。

在帐中书掌心火攻计定,假投降苦肉计黄盖熬刑。

周都督观阵形山头得病,南屏山设祭坛才借东风。

三江口纵火攻曹操逃命,八十万只剩下一十八人。

在乌林赵子龙截杀头阵,葫芦口遇张飞斩将折兵。

关云长守华荣帐中赌印,念前情放曹操大仁大义。

取桂阳见美色其心无动,赵子龙浑身胆天地英雄。

领人马战长沙关黄见阵,射盔缨拖刀计义释颜严。

攻南郡败曹仁三气公瑾,巧成拙龙凤配以假成真。

先帝爷与郡主姻缘天定,小周郎折兵将又赔夫人。

周公瑾气夹伤柴桑伤命,过长江行吊唁来送人情。

……

由网友 额不当老大好多年 提供的答案:

诸葛亮没有出世之前,刘备被打的四处逃跑,当时十八路诸侯聚义争夺天下,曹操刺杀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孙权,小二郎舌战群儒,等等等等是最精彩的片段。

诸葛亮出世以后,主要是以谋略计划夺取天下,感觉就比较深沉,相对的话没有前边精彩,我是这样认为的。

由网友 云e微视频 提供的答案:

我觉得最精彩的一段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段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只为与兄长相见,与二嫂共处一室,不乱君臣之礼,不爱虚名、不贪美色、不恋财务,定要明明白白有始有终,后来义释曹操,报当初厚待之恩,单刀赴会,享一世英名,刮骨疗伤,不显内外皆真君子,如何不让人敬佩?喜欢这个片段是其次,真正喜欢的是关二爷身上忠孝仁义智信的品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