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查是什么?_骨密度检查是什么项目

由网友 小刘谈骨事 提供的答案:

骨密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症的常见方法。这种检查通常被称为骨密度扫描或骨密度测量,最常见的技术是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简称DXA或DEXA)。

骨密度检查通过测量脊椎、髋部或其他骨骼部位的骨密度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这些测量结果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骨折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密度检查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女性在更年期后,特别是50岁以上的女性;
  2. 男性和女性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 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
  4. 使用激素治疗(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人;
  5. 某些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
  6. 有骨折史或有明显身高减少的人。

骨密度检查通常是无创且疼痛程度较低的。在检查过程中,你会被要求平躺在一张特殊的检查床上,机器臂会在你身上扫描,进行骨密度测量。整个过程通常很快,一般只需要几分钟

由网友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提供的答案:

体检中,不少医疗保健机构将骨质疏松情况评估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但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常常因各种原因自动放弃骨密度检测(特别是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这一特殊群体)。许多中老年人在突发骨折前从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存在骨质疏松情况,直至骨折后才如梦初醒。

骨密度值的测量是目前反映骨质疏松情况的重要指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因其准确性较高、时间快、可多部位测量、辐射轻微等特点被学界确定为诊断骨密度的"金标准"。

该方法以前臂、腰椎和股骨近端作为最重要的测量部位,判读需重视其中T值和Z值。绝经后妇女或者年龄≥50 岁男性多参考T值,70 岁后的男性或 65岁以上的女性还需参考Z值。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检测结果与同性别、同种族峰值骨量比较,其标准偏差(T值)≥-1.0SD,提示骨量正常;T﹥-2.5SD, T﹤-1.0SD,为骨量减少;T≤-2.5SD为骨质疏松症;T≤-2.5SD且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只需对照量表即可获得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以上标准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

对于暂无骨质疏松症状或临床检查骨量偏低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患者,可选择食疗方法来补钙。常见含钙较高的食物有豆制品、牛奶、奶酪、鸡蛋、干果、海带、紫菜、虾皮、海鱼、牡蛎、芝麻等。因此,生活中应注意纠正饮食的偏颇,平衡饮食,注重营养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是大有裨益的。

由网友 骨科小黑锅 提供的答案:

上图是一位怀疑自己得了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检查,很多人反映看了这张检查报告单一头雾水,今天黑锅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有关骨密度检查的相关知识,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篇科普。

一、什么是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顾名思义就是检查骨头密度的一个检查,其定义为医生检查骨骼强度的一种方法。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的阶段,而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头的密度会慢慢下降,密度下降则意味着骨头变薄变松变脆。而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得上一种老百姓称之为骨质疏松的疾病。

骨头松了,会使骨头更容易断裂,有时候正常人摔一下没事,而骨质疏松的患者同样摔一下,骨头就很可能断了,非常烦人!

看看下面这张图,同样是骨头,左边的骨质就要比右边的"结实"很多!

这幅图中的骨头被称为"椎骨"。左边的是健康的。它的海绵状中心有许多相互连接的硬纤维。右边的那位患有骨质疏松症。它的海绵状中心有更少更薄的纤维,不再连接。

周围致密骨的外壳较薄。这会使脊椎变弱。这就是为什么它在承受的重量下容易骨折被压碎的原因了。

二、骨密度检查有什么用?

当然是用来检查骨头的密度了,医生一般会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来给患者安排骨密度的检查:

1、为了判断你是否存在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的时候;

2、判断你是否存在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时;

3、治疗骨质疏松后用于检查是否治疗有效的时候;

4、患者要求的时候,有时候非高危人群想查,没有禁忌的话也可以查一查放心。

三、哪些人应进行骨密度检查?

目前建议所有65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该至少进行一次骨密度的检查!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是患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女性的骨储备量本来就比男性的要少的多,再加上绝经后缺乏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骨量降低几乎见于每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性。

而男性虽然骨头储备的够多,也就是说男的要比女的晚一点才把骨头"用完",但随着年龄增大,骨头也是会趋向于越来越松的可能。因此,建议大于70岁以上的男性也需要至少做个骨密度检查看看。

1、有家族史,其父母亲曾因轻伤而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病史;

2、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

3、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激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4、成年阶段曾经发生过骨折的患者。

存在以上高危风险的患者,也建议做一个骨密度的检查。

四、骨密度检查有哪几种?

骨密度检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双能X线吸收法(DXA)

这是最为有用、最为可靠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骨密度检查,是X线检查中的一种,有辐射,但是辐射较少。

其同时可以预测骨折发生的概率以及复查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有效!

2、定量CT

也是属于X线检查的特殊类型之一,能够有效可靠的测量脊椎的骨头密度,但CT的辐射要明显大于第一种方法,因此医生常常不使用这种方法来诊断骨质疏松。

3、超声检查

这个检查是被大家忽略的一个检查。

超声检查常常可用于检测足跟部的骨密度,判断骨折存在的风险。

但是用得比较少!

五、DXA检查期间会发生什么?

检查骨密度的这个检查,跟我们平时做的X光片检查差不多,但受到的辐射量却是非常的少量的。

检查时,患者会躺在一张检查台上,有X线机器来扫描你的某一块骨头,通过对这块骨头密度的测量,过程中不会让你感觉到任何的疼痛或者不舒服的感觉,也不需要注射任何药物治疗,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可能5-10分钟。

DXA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可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辐射量很低,大概相当于每个普通人每天从环境中接受的辐射剂量一样。

终于讲到跟文章前后呼应的部分了,怎么看自己的骨密度检查单呢?

骨密度检查的结果被称为"T"评分和"Z"评分。

简单点理解就是:

1、T值反应的是与同性别的年轻人相比,一个骨量的相对值;

2、Z值反应的是与同性别的同龄人相比,一个骨量的相对值。

对于50岁及以上的男性,以及绝经后的女性,T评分尤其重要!下面讲述几个报告单常见的结果:

1、骨密度正常

骨密度正常人群的T评分介于+1和-1,这个范围内的评分一般都是正常的!评分在这一范围的人群通常不需要治疗。

但对于这一类人,仍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预防骨丢失,例如,他们应该进食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并应该进行锻炼。必要时可以吃点钙片以及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2、骨质减少

骨质减少是一个医学术语,也称为骨量减少!

主要用于描述骨密度低于正常的病人,但此类病人还没到达骨质疏松的诊断。

这类病人还没到达骨质疏松,但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常人大大增加。

这类患者的T值介于-1到-2.5之间。

治疗上: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骨头量的丢失,有时候甚至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3、骨质疏松

这类患者不好意思了!

T值介于-2.5以下,则提示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了!

如果做了骨密度检查后,发现自己存在骨质疏松了,那么说明你是一个非常容易骨折的病人,你需要采取多种渠道措施来降低发生骨折的概率。

如各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钙剂、维生素D补充剂及其衍生物,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

七、我需要复行骨密度检查吗?

对于做了骨密度检查后诊断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治疗后需要在医生指导建议下,再次进行骨密度检查,检查治疗是否有效果。

医生会建议你定期复查,健康生活!

再次告诫广大患者,对于上了年纪的患者,查一查骨密度,方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给黑锅留言~写文不易,快快收藏转发给需要的那个TA吧!

骨密度检查是什么?_骨密度检查是什么项目

由网友 糖尿病之友 提供的答案:

骨密度检查是用来检测人体骨骼的密度,是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之一。

骨密度监测方法有多种,按照其反应骨密度的能力归纳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检查。

定性检查仅能粗略估计有无骨矿数量异常。

半定量检查显示骨矿异常的程度,通常以分级或分度表示。

定量检查可以显示骨矿异常的数量。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就是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结果制定的。该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骨密度监测的常用方法之一,全身检测仅需10-15分钟,精密度高、图像的分辨率高,对操作者比较安全。

进行骨密度检查者,应该在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服用钙剂,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检查时所有衣物避免有金属扣子或拉链,金属会干扰X线的传导,影响检查结果。

由网友 骨科王健医生 提供的答案: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就有很多人会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的项目有很多。人们大多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做相应的检查。其中,部分人会进行骨密度的检查,这项检查的作用是什么呢?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骨密度与骨架结构(决定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共同保证骨的质量。这是骨密度检查的意义。通过骨密度检测仪,测得骨密度,从而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做骨密度检查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在检查的过程中,并没有接触到身体,也不会带来疼痛。而且检查很简单且需要时间短。

该检查是为了确定是否患骨质疏松症。若是骨密度低,则可能会有骨质疏松的倾向。定期做检查,为的是做好预防的措施,及时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骨密度值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有关系的。而为了维持骨密度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则需要进行锻炼和补钙。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大多都重视补钙的原因。

补钙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吃含钙质高的食物。从食物中获取钙是最常见的补钙方法之一,可以从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食物中获取。再者,有些人也会通过钙片和钙剂中获取。补钙有方法,也有讲究,正确的补钙方法能高效的完成补钙的任务。一般来说,钙片应该在餐后服用,而且服用的时候应该若能嚼碎则是最好的。

为了增加骨密度值,还需要坚持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是可以增加骨密度的。多进行户外运动,在运动的同时晒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量(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虽然很多人都在补钙,但是其中有部分人因为错误的补钙方法,导致补钙的效果不明显。若是将钙片和菠菜等含草酸较多的食物一起食用,则很难达到补钙的目的。因为草酸会和钙结合成难吸收的物质。所以,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补钙的方法。骨质疏松者也需要补钙,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太辛辣、过咸的食物少吃一些。

总结一下,骨密度检查是用于测定骨密度的值,根据此值来断定是否患骨质疏松的。预防骨质疏松需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并且适当的补钙和锻炼来提高骨密度的值。


码字不易,感谢点赞!

评论区各种神医、神药广告请自行辨别!

由网友 湖南医聊 提供的答案:

内分泌科医生让我检查骨密度?骨密度是什么?为什么要给我查骨密度?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提到骨密度,不得不先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许多老年朋友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腰背酸痛、身材变矮、驼背、甚至骨折。

但是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并没有症状,多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因此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矿物质含量的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矿物质含量减少,会使质地致密而坚实的骨头变得疏松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者有时会仅仅因为跌倒就发生骨折。

研究发现,中国城市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脊椎骨折发生率为15%,骨质疏松更是老年人椎体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并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所以及早诊断骨质疏松任务艰巨,只有做到早防早治,才能捍卫骨健康。

1、怎样发现骨质疏松?

我们日常所熟悉的X线检测,如拍腰椎片,只有当骨矿量丢失30%以上才可以显示骨质疏松,这样的检测是无法发现早期的骨质疏松的。

但是骨密度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骨密度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单光子吸收法、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定量CT等。

目前最为有用、最为可靠的检测技术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这是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通过X线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

双能X线骨密度仪能够测量身体任何部位的骨量,包括脊柱、髋骨和腕部的骨密度,精确度高,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也可预测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同时也可以用来评估骨质疏松治疗的起效情况。

2、哪些人需要行骨密度检查?

建议65岁以上的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都应接受至少1次骨密度检查。该年龄线以下的男性和女性若患有影响骨密度的疾病,或者服用过影响骨密度的药物等,骨折风险增高,也建议行骨密度检查。

3、增加骨折风险的因素有哪些?

1.在成年期发生过骨折

2.长时间使用类固醇药物

3.体重低于57.6公斤

4.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糖尿病、慢性腹泻、慢性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5.父亲或母亲曾在轻度损伤后发生髋骨骨折

6.前列腺癌或乳腺癌激素治疗史

7.长期吸烟

4、哪些人不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1.20岁以下及孕妇

2.双腿有骨折或双腿有做关节置换

3.不能平卧的人群不建议做腰椎的骨密度检查

5、骨密度检查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吗?

骨密度检查期间,受检者躺在检查台上,由X线机扫描骨骼。该检查不会令人感到疼痛不适,同时也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或进行任何注射。整个检查过程持续5-10分钟。

尽管骨密度是一种X线检查,但其只发出非常少量的辐射。一次骨密度检查期间受到的辐射量大致等同于一普通人平均每日从环境受到的辐射量。

6、骨密度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需要摘除身上的金属饰物,如手机、磁卡、腰带等。

检查近期避免服用肠道不宜消化吸收的药物,如钡剂、钙剂、及椎管造影剂等。

一般饮食不影响测量,但最好在餐后2-4小时进行。

7、骨密度检查结果如何看?

骨密度检查的结果被称为"T"评分和"Z"评分。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以及绝经期妇女,T评分更为重要。

●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正常人群的T评分介于+1和-1,评分在这一范围的人群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预防骨丢失,例如,应该进食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并定期锻炼。

●骨密度低:也称为"骨质减少",是指骨密度低于正常,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骨质减少患者的T评分介于-1.1到-2.4,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这部分人群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骨丢失,在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及定期锻炼基础上可考虑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患者的T评分为-2.5或更低。如果发现骨质疏松,请及早就医。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周敏 刘丽君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113.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5.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