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自由咖啡u 提供的答案:
以县城为例吧,事业编与公务员是两个序列,事业编可以晋升职称,也就是走专业技术岗位,也可以走管理岗位,也就是副科级、正科级。公务员是行政编制,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只能按照行政级别晋升,也就是副科级、正科级、副县级。在县城,无论是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提拔副科级均属于县管干部,需要组织部门考察,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但是事业编就算提拔副科级后也不能过渡到公务员,唯一有机会转变身份的机会,就是下乡镇通过人代会选举成为副镇长,完成事业编到公务员的转变,但是据了解,很少有人能完成过渡。
由网友 瑛杰小猪 提供的答案:
你好,如果你提拔到事业单位的管理八级岗位(副科),那就仍是事业编制;如果你提拔到机关的副科级职务,那就变成了公务员。
首先,谈一下编制的误区。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我国的编制只有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没有所谓的参公编制、工勤编制、国企编制等等。
行政编制存在于各类机关之中,包括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监察、审判、检察机关等等;事业编制存在于事业单位之中,包括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机关只能设置行政编制,不能设置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只能设置事业编制,不能设置行政编制。
所以,想要界定你提拔后的身份是否属于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最简单的就是弄清楚你提拔后担任的岗位属于什么单位、人事关系在哪个单位、有没有填写《公务员登记表》。
其次,谈一下副科的概念。
很多朋友习惯性地将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称为副科、正科、副处、副处等等,其实是不准确的。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分类管理,肩负管理职责、领导职责的叫做管理岗职员,从高到底分为1——10级。其中,8级岗位对应公务员的副科级职务,7级岗位对应正科级职务,6级岗位对应副处级职务,5级岗位对应正处级职务,而后以此类推。
可以看到,管理岗位和公务员领导职务只是对应的关系,不是相等的关系。不过,体制内为了称呼、交流的方便,一般很少说8级岗位,而是直接说副科岗位。
所以,不清楚你所谓的"副科"是平常的口头表述还是正式的书面行文?
假如是正式的书面行文,那么,你应该是提拔到了机关担任副科级职务,例如街道的办事处副主任、县局的副局长等等,此时,你的身份就变成了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人事关系要调入机关之中。
假如是平常的口头表述,那么,你多半是在事业单位中提拔到了管理8级岗位,例如市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农机总站副站长等等,此时,你的身份就仍然还是事业编制的干部,人事关系仍然保留在事业单位之中。
不过,我个人猜测前者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很简单,如果从事业编制变成行政编制,是需要办理调任手续的,需要组织考察、党委(党组)开会决定、任前公示、市级以上公务员局审批的,还要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流程是非常繁琐的。
所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你应该仍是事业编制的领导干部,没有填写《公务员登记表》。
最后,谈一下参公事业单位的有关情况。
很多人以为参公事业单位中的干部是公务员,其实不然。
例如,县委党校中的副校长仍然是事业编制,只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属于参公人员。
所以,如果你提拔到了参公事业单位中的副科级职务,也不属于公务员,而是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欢迎关注,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由网友 职抒胸意 提供的答案:
很遗憾,一般来说事业编制人员提拔为副科后还是事业编制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但有几种情况例外,也可能转化成为公务员。
我们通常所说的编制,就是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没有其他的如国企编制或工勤编制等等说法。拥有行政编制机关人员的基本上都是公务员,但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机关工勤人员。机关工勤人员也拥有行政编制,但不是干部,也不属于公务员。公务员要进行公务员登记。拥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则有三种岗位,分别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事业编制的管理岗与公务员一样有明确的对应级别,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则没有。
事业编制管理岗分为一至十级,由低到高的对应关系分别为:十级对应办事员级、九级对应科员级、八级对应副科级、七级对应正科级、六级对应副处级、五级对应正处级、四级对应副厅级、三级对应正厅级、二级对应副部级、一级对应正部级。也就是说,事业编制管理岗九级晋升到管理岗八级,就从科员级晋升到了副科级,但在这个过程当中,编制性质是不会变化的,还是事业编制,不会变成行政编制,也就不属于公务员。
事业编制人员提拔为副科级,有几种情况可以转换为公务员,包括:
第一、公务员调任。公务员调任就是指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从事管理的人员调动到行政机关成为公务员的过程。调任需要满足很多条件,包括要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学历现在基本上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如果满足公务员调任的条件,从事业单位转到行政机关工作,那么编制就会从事业编制转成行政编制,从而成为公务员,可以做公务员登记。
第二、乡镇领导班子选举。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有五类人员可以参选,如果当选为副乡镇长,那么也可以从事业编制转变为行政编制,从而成为公务员。这五类人员包括: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和特岗人员。显然,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包含在这五类人员之内,满足条件是可以成为乡镇领导班子,从而转成公务员,可以做公务员登记。
第三、所在单位参公或者调入参公单位。参公,就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有可能整体参公,也可能分流整合参公。如果单位参公或者掉入到其他参公单位,编制虽然不会变,还是事业编制,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可以说公务员能够享有的工资待遇、工作待遇和政治待遇等,参公人员都可以享有,如职务与职级并行、工资构成、公务交通补贴等等,对于公务员一般无二;虽然不做公务员登记,但也要做参公登记,说是公务员也没有错。
综上所述,事业编制人员提拔为副科级之后,一般还是事业编制人员,不会成为公务员,但如果是通过公务员调任、乡镇换届选举、单位参公或调入参公单位等方式,进入到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那么就属于公务员,最关键的就要看是否做了公务员登记或者参公登记,做了登记就是公务员,没有做就不是。
由网友 岭南通途 提供的答案:
网友咨询:
事业编提拔为副科后属于公务员吗?事业单位管理岗,被提拔为副科后,是否属于公务员?该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
我的答复:
在事业单位管理岗工作,晋升到副科等级,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从管理九级晋升到管理八级,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机会,能够在县城的事业单位晋升到管理八级,说明你的工作能力并不差。
但是在这里我必须要告诉你,你在事业单位晋升到管理八级并不属于公务员,因为你依旧属于事业编身份,但是你已经具备了转任公务员岗位的基本条件之一,只要未来继续努力工作,就有机会到公务员岗位工作,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事业编想要转到公务员岗位工作,晋升管理八级只是基本条件之一
在事业编的岗位,如果你晋升到管理八级,并不能够算是公务员,依旧属于事业编的身份,但是已经符合转任公务员岗位的基本条件之一。
根据我所在地区的规定来看,如果你在事业编岗位工作,想要去公务员岗位工作,其中有两个条件是比较基本的,第一个就是要晋升到管理八级,第二个就是要在管理八级岗位工作满两年,并且要在45岁以前。
目前你在事业单位管理岗,已经晋升到管理八级的岗位,符合了转任公务员岗位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接下来还有两年时间,如果内工作满两年以后,依旧在45岁以前,就符合了转任公务员的条件。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你只是符合了转任公务员岗位的条件,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可以成为公务员,因为还要看你想要去的单位,是否有副科级公务员的空编,还要看领导是否愿意提拔重用你,因为从事业编到公务员,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二、如果你的学历符合条件,我建议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
对于在事业编岗位工作的人,如果你想要去公务员岗位工作,还有另外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如果你的学历和年龄符合条件,直接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只要你能够通过公务员考试,就可以直接去公务员岗位工作。
我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不少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对于在事业编岗位工作的人,只要他在35岁以前学历符合条件,绝大部分人每年都会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虽然说很多人都没有成功上岸,但是毕竟也是一次比较重要的机会。
在前面给你分析的从事业单位转到公务员岗位的方式,毕竟存在比较大的难度,首先是要能够晋升到管理八级,然后是要能力比较强,领导愿意牌重用你,这些条件总体都比较难。
但是参加公务员考试不一样,只要你年龄和学历符合条件,通过公务员考试以后就直接调到公务员岗位工作,中间不存在任何的难度,也是一种非常公平的方式,尤其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认为这种方式也许是更好的方式。
三、在一般事业单位,事业编管理岗想要晋升管理七级非常困难
你在事业单位工作,已经顺利晋升到管理八级的岗位,接下来想要进什么管理七级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难度,因为在一般的事业单位都不可能让你晋升到管理七级,管理七级的岗位确实非常稀少。
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事业单位,在这个事业单位当中有11个管理八间的岗位,但是整个事业单位只有一个管理七级的岗位,你想要在11个人当中脱颖而出,顺利晋升难度非常大,并且在体制内工作非常稳定,如果管理七级的岗位没有空出来,你根本就没有机会晋升到这个级别。
如果你确实想要未来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前景,我建议你有机会可以争取去更高级的单位工作,最起码在县一级的事业单位,你几乎不可能晋升管理七级,如果你能够市一级的事业单位工作,晋升管理七级就相对较难。
因为县一级的事业单位最高级别就是正科级单位,但是到了市一级单位最高级别可以到正处级,正处级单位晋升管理七级难度就会小很多,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去大单位工作的原因。
四、在事业单位当中,专业技术岗位发展前景最好
刚才给你分析了在事业单位管理岗去公务员岗位工作的一些基本条件以及方法,还有在事业单位管理岗,想要晋升管理七级难度非常大的一些情况,其实在事业单位当中,我认为专业技术岗发展是最简单的。
因为专业技术岗属于技术类的岗位,是通过晋升专业技术等级来提高工资待遇,专业技术等级的晋升,主要是看你的职称和工龄。
我们也比较常见的老师为例,在老师岗位工作的人,都是属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本科毕业入职以后就是专业技术12级,符合条件就可以晋升到专业技术11级,并且你还可以不断提升,只要你能够拼到更高级的职称。
虽然说在事业编专业技术岗工作,刚开始工资待遇比不上公务员,但是在后期专业技术岗晋升到一定等级以后,工资待遇反而要远远高于当地的公务员,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方式。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点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由网友 李陈桃 提供的答案:
事业编制只能提拔为事业副科,然后在事业副科岗位任职满一年,就可以调任到公务员副科岗位,试用期满办理公务员登记,成为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不能直接提拔为公务员编制副科,不符合政策规定,公务员管理部门不会予以承认办理登记。
由网友 巴蜀三平居士 提供的答案:
事业编不管提拨为正科,还是副科,其身份仍是事业人员,不可能转变当公务员,这是干部组织人事原则问题。我们位于成都区县,前些年,我们这里区政府办研究室主任(正处),和区人大一位专委会副主任(副处),因是事业身份,没有每月1050车补。后来,他们分别被组织部门下派到乡镇参加镇长与副镇长人代会选举,正式当选为镇长、副镇长后,其事业编就转变为公务员身份。
这些年,我们这里事业干部转为公务员机会几乎也沒有了。我退休前,在区融媒体工作,我们单位提拨了两位副主任(副处,管理岗6级,事业身份),一位是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另一位是区委宣传部外宣办科长,至今提拨任职都四五年了,他们仍然还是事业编,没有车补。现在,凡事业编要转为公务员,即使你担任科级、处级,甚至职务更高,要转变为公务员很难,也不容易。
由网友 典姐侃公职 提供的答案:
明确一点,编制属性和身份属性分属两个概念。
公务员的两种编制类别
在体制内,由于单位的编制属性划分有两种,导致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其所占编制属性也有两种。
一是行政编制。指在行政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公务员,而所占编制也是行政编制。
比如乡镇政府、住建局、教体局等机关单位。
二是事业编制。特指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他们的人员身份是公务员,但所占用的编制属性是事业编。比如党史办、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等。
因此,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所占编制有两种:事业编和行政编。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是非事业编,但也不是所有的事业编都非公务员,如参公事业编的公务员。
事业人员岗位等级划分
事业人员管理岗位的等级划分为10级,10级为最低,对应级别为"办事员"——一般是指尚在试用期的工作人员;1级为最高,对应级别为"正部级"。
9级对应"科员",而8级对应"副科",即乡科级副职,相当于进入领导层。
因此,事业人员的副科级就是俗称的"八级职员",已经进入组织部管理的干部范畴,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取得公务员身份。
公务员身份的界定
公务员身份的界定办法,目前最主要的有两种。
- 一是看是否是通过正规招考渠道进入的公务员。
如常说的国考、省考。这种招录的公务员,即便是到参公事业单位任职,编制属性是事业编,但身份是公务员身份。
- 二是非正常招录的(如调任、转任或其他方式)看是否完成公务员登记。
在现行的《公务员登记办法》中的第6条"登记的对象"第3款 "通过调任、聘任、面向社会选拔等方式,到机关任职的人员"和第4款"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依照法律或者有关章程选举等方式担任机关领导职务的人员",这两个条款对原是事业人员能否转为公务员提供了政策依据。
第六条的第三条款,对已经取得事业编制的人员的指导意义在于,原来是在事业单位任职、占用事业编制,身份为事业人员,通过调任到行政单位,或"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任职,满足登记条件后,身份转化为公务员。
第六条的第四条款,关键字眼在"选举",原来不是公务员身份,但是通过有效选举,比如人大、党委系统选举后成为领导职务,如副镇长、党委委员等,身份自然转化为公务员。
但身份的转化依旧是以"是否完成公务员登记"为准——任职满足一定期限、有效的考核结果、审批手续无误后方可完成,才能取得公务员身份。
个人如何界定自身的公务员身份
个人如果想要确定自身是否是公务员身份,有两种具体操作办法。
一是可以到当地组织部门的公务员管理科查询。各地都有自己的公务员信息管理库。如果库中有自己的信息,就可以确定自身的公务员身份。
二是查阅个人人事档案。可以到人社局档案管理科(科员级别可查)或组织部档案管理信息科(副科及以上级别可查),查阅个人人事档案。如果个人人事档案中存有《公务员登记表》这一项重要材料,说明已经完成公务员登记,自身身份是公务员无疑。
不过实际操作中,完成公务员登记后可能档案存档会存在滞后的现象。
因此,事业编被提拔为乡科级副职后,尽管已经进入组织部管理的干部范畴,却并不一定是公务员,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审批后,才能转化为公务员身份。
由网友 职业精英培训师犁子 提供的答案:
看具体情况。我原为事业编,2010年被提拔为党校副校长,从事业编改为参公编。2012年,我从党校调到县委办当副主任,当时就转为公务员编制。当时,我要转为公务员编制时非常之麻烦,要经过5道关卡:
- 要参加法律考试。
- 要到计生部门开证明,证明我没有招生。
- 到纪委要证明,证明我没有违法违纪。
- 还要到市级定点医院体检。
- 然后填一大堆表格。
做完这些,我也不知道是否转为了公务员,反正不是我要求转的,是党委硬着要求我转的,转得不得我也不知道。
过了大约半年时间,有一天晚上,党委办主任和县委书记请我吃饭,在饭局上,他们祝贺我,说我终于在年限到期的最后一年转为了公务员。当时我正好45岁,据说,超过45岁,就没有机会了。
但是,我也没有看到有关文件,说我正式转为了公务员。据组织部内部人员说,转为公务员后,是要进行公务员登记的,有一个绿色的公务员登记本,这个我也没有见到,也没有填。
后来,我又从党委办去党史办任主任。但是党史办是参公编。我当时很担心,自己辛辛苦苦从参公编改为公务员编,现在又回参公单位任职,搞不好又被改为参公编。
组织部的人员告诉我,我本来就是参公编,根本没有改为公务员编!
这回我彻底懵了,书记提拔走了,党委办主任提拔到别的县任县长去了,我向谁说理去?!
组织部门的人安慰我说,无所谓参公编还是公务员编,反正你都是正科了。
当时我刚提拔为正科,也不敢造次,跟组织部门的同志较劲啊!
就这样,我又变成了参公编。
所以,对我来说,无所谓事业编、参公编还是公务员编,反正都是工作。
我写这个案例的意思,就是说,事业编完全可以改为公务员编,但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 年龄必须小于35岁;
- 采用调任的方式;
- 如果你还没有是副科,那么年龄必须小于35岁;如果你已经是副科,年龄限制是45岁。
事实上,有一些事业编,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后,你年龄还没有超过35周岁,如果你调入公务员单位,是可以以调任的方式,成为公务员编的。如果你调入参公单位,那么你就是参公编。
而有一些事业编的单位,比如县级高中,他们的副校长是副科,他们的正校长是正科,但是他们还是在学校,那么他们的身份,就是事业编,而不可能改为公务员编。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