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已经渐渐老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以后怎样养老?_六十过后独生子有什么补贴

由网友 瑞涓随笔 提供的答案:

我是60后独生子女的家长,现在帮忙带孙子。我们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指望孩子给养老,是不可能的。

十几年前,我患上了高血压,需要靠药物降压,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身体又出现了别的问题。

后来,我接触到大健康产业,用理疗的方法,调理好了高血压,并且没有副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告别了吃了十多年的降压药。

此前见多了因为一种病,开始吃药,结果是药越吃越多,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来越多。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为了治一种病,吃下去的药,会殃及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像是一个鱼塘里面,养了很多鱼,假如有一条鱼生病了,就往鱼塘撒药,那么其他的鱼也只能被动地吃药了,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邻居大哥,就是因为吃药多,并且还有进口药,还以为效果会好呢,结果导致脏器衰竭,63岁就去世了。

所以我选择养生,尽量不吃药或者少吃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延长生活自理的年限,有质量地活着。最后,有尊严地离开,尽量不拖累晚辈。

由网友 持之以恒的Ma 提供的答案:

养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0-70岁左右,胳膊腿都好,能吃能睡,这时候是最轻松的,有钱(退休金)有闲,是上班族的向往和羡慕的对象。

第二阶段:年龄又长了,70-80岁左右,各种老年病显现出来了,大多数人开始进入吃药常态,有老伴儿的还可以互相照应,尽量不麻烦孩子。

如果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就要合适的养老机构了,不能给孩子添负担。

第三阶段:80-90多岁,即使能够自理,也离不开他人的照顾和帮扶。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高端养老院,无论哪种,都需要有人陪伴和护理。

养老金是养老的主要保障。到了第三阶段,就要看有没有提前准备了。

有准备的养老,能进中高端养老院,康养结合,贴心服务,才能舒心养老。

60后独生子女家庭,靠子女养老,几乎已不可能,靠社会和政府养老,也不现实。靠自己最靠谱。自己提前准备,才能靠得住。

由网友 时髦饺子E4 提供的答案:

我是65年的,87年大学毕业时去到一家国企工作,记得第一个月基本工资50元,加上各种补贴,一共69.5元。在国企干了5年,那时收入大约300元/月,感觉不死不活,那时年轻,恨不得宁可累一些,多赚些钱。92年生小孩,一下子花了5000元,把积蓄全花光了。那时,想跳槽,但一直舍不得铁饭碗,小孩又太小,所以放弃了几个机会。后来,小孩儿1岁时,终于下决心,带着1000元来到深圳。每月工资1200元,干了1年,单位让回去办手续,于是辞职回国企办了手续,老婆不让去太远的地方了,她一个人又工作又带孩子,太累。于是在天津找了个工作,但觉得工资太低,自己还是想去深圳,做通了老婆工作,一个人回到深圳。94年时,在一家外企,每月收入2700~2900左右。那时就想,这样打工一辈子,到了50岁,年龄大了,没人要怎么办?养老靠什么?那时不懂投资什么的,虽然炒了股票,但买得不多,没赔没赚。我就想,只当作收入只有一半,也比国企工资高,这样下去,干20多年,相当于国企干50年。那样50多岁就可以退休了。

后来,把老婆孩子也都带到了深圳,在深圳买了房,户口也迁入深圳,在深圳也交了社保。去年,老婆55岁退休了,退休金比内地企业高,我的企业由于迁移到越南,我也失业了,在东莞私企干了2年,太累了,身体受不了,想想,还是身体重要,干脆不干了,一套房出租,靠租金维持生活,并有一定积蓄,再过几年就退休了。

由网友 职场江湖道 提供的答案:

我是六五年的,也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有2年多就要退休了,怎么养老,我早就想好了。那就是不能依靠子女,只要思维正常,生活能够自理,就全靠自己。

这里说的自己,是指和老婆两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尽量不麻烦子女。

因为独生子女已经够苦的了,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由于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养尊处优,家务活大多做不来,要工作要忙家务要带孩子,已经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而现在老人大多长寿,一对小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甚至更多,哪来的精力。

不是说他们不孝顺,而是分身乏术,上班工作压力大,下班忙家务带小孩一大堆烂事,还要抽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生存的需要。

因此,对独生子女不要奢望,他们有空来看看,已经很不错了。

退休后,我理想的退休生活是:

一、调整好心态

退休退休,就是退下来休息,不再工作,工作一辈子了,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不要给子女添麻烦,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对子女的帮助。

不要干涉子女的生活,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搭把手,但不要把自己全部搭进去。

"养儿防老"这个词不适用于当代,要调整好心态,子女能自食其力"不啃老",已经很好了。

二、安排好生活

60~70岁的时候:

1、装修房子

居住的房子已经20年没有装修了,虽然现在看上去还都挺好的,但厨房间和卫生间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要求了。

我要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宗旨就是简约、舒适。一直没有个书房,想要买大房子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辟一个看看书写写字的地方。

2、旅行

趁还走得动的时候,带上老伴到处走走,想去的地方都去看看,不跟旅游团,自己玩,或者跟志同道合的朋友拼团。

也可以做做候鸟,环境好的地方就住下来生活一段时间。

3、回乡下

老家没有房子了,亲戚朋友大多在那里,可以去当地租间房子,最好带院子的那种,有块地,自己种点蔬菜什么的,自给自足。

一方面有点事情做,一方面锻炼锻炼身体。

我这个人喜欢静,闲暇时沏上一壶好茶,喝喝茶看看书,快乐逍遥。

或者陪老伴去田间走走,呼吸着乡下的新鲜空气。

70岁以后

到那个时候,看自己和老伴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还比较好的话,仍可以维持以上的生活方式,但以不出远门为宜。

如果身体不是很好,就以居家为主,相互照顾。

若两个人身体都不好,就以进养老院为最后的生存方式。

上海住得起就住上海,上海住不起,就以江浙为目标,找个服务好点的养老院,尽量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我的理念是: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就要活得有质量。到最后,绝对不要身上插满管子,没有一点质量和尊严地活着。

由网友 朴实雪梨V 提供的答案:

我是1965年出生的,我今年57周岁了。我就是真正的60后,我只有一个儿子,我正走在渐渐老去的路上,关于以后怎么养老,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对的,要积极思考和准备的话题,我想谈谈我的想法:

60后的我们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养儿防老的年代已成过去式了,因为现在孩子的生活压力太大,要还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等等,已经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了,如果再让他们管4个老人甚至是更多,那孩子们也没有三头六臂,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我想都没敢想过。

我觉得将来咱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一定是靠自己,靠谁不如靠自己,靠自己最踏实。

拿什么养老?一定缺少不了人民币,所以我的规划是在我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工作到70岁,我要在70岁之前攒够我余生的养老钱。

70岁之前:

我想好了,70岁之前我和老伴儿俩如果身体都健康,那么肯定是我们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不给孩子添麻烦,凡是我们自己能做的都自己做。

我要一直工作到70岁,70岁以后,如果身体健康,平台需要我,可能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因为,现在我们单位70岁的就有三、四个,七十二、三岁的还有两三个呢。所以,大家都是这个想法,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只要有平台需要就会这么一直做下去。

工作使人快乐,工作使人忙碌,忙碌就会使人生活充实,心态好自然就会少生病。

养老不一定就是在家坐着吃喝玩乐,工作也是养老的一部分。

70岁以后:

70岁之后,如果那个时候没有工作平台了,那么我再去选择真正的养老。如果老伴身体好,我们就互相照顾,如果我们两个人身体都不好的情况下,我有两个打算:

一是,如果其中有一个不能自理了,那就找居家保姆协助一下,我觉得只要人在自己家住着,就觉得没有那么悲哀,心里就不会那么失落,毕竟还有家嘛。

二是,如果我们两个都实在生活不能自理了,那就没有办法了,就只能去养老院了。

尽管我很抵触去养老院,因为我大姨的后10年就是在养老院度过了。我真正见证了她这10年的养老院的生活,整天就是望天望到晚,我感觉进了养老院,就好像是在坐吃等死一样。唉,真走到了那一步,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就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我想随着现在老龄化社会的越来越严重,我相信国家会有相应的政策和安排的,说不定那个时候政府还会给我们一定经济上的补助呢?

包括养老院的设施啊,养老机构的壮大成熟啊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

但前提是一定要有经济基础,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为将来做打算,就要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继续搬砖挣钱,为余生的养老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

当然了,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80岁呢?毕竟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还是少数。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注意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荤素搭配,多吃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少盐、少糖、少油,预防"三高"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注意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延缓自己衰老的脚步。

我早就跟我儿子说过了,如果我不幸得了绝症,早期我肯定是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但如果是晚期无法治疗了,到了最后的最后如果我毫无意识了,只有呼吸和心跳了,那就坚决拒绝插管,不要做无谓的抢救和治疗,我要有尊严的离去。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60后渐渐老去的老人,对未来养老的一个初步的打算。不知道各位友友还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和观点,一起来评论区里唠唠呗!

由网友 Hao草木有本心 提供的答案:

三种方法:

1、能自理时,和老伴自家过;

2、不能自理时,请保姆帮助老两口生活;

3、如果有不能自理,又请不起保姆,那就去养老院养老。

三种方法,总结起来,自己照顾好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拖累子女。

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不要依赖子女。历史原因造就了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与原来的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有所不同。因为,独生子女真的照顾不过来这么多老人。他们也要养家糊口,面对时代的竞争,面对社会复杂的现实,他们自己能生存好了,都是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有四个或者更多老人。

这代老年人,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好,就是给社会给家庭做贡献了。

这代老人,有少养育孩子的优势,身体大多很好,因此,在好的基础之下,要好好生活,度过自己幸福的晚年时光。

由网友 自由的柒月 提供的答案:

55岁的李静郑重地告诉女儿说:如果我出现你外公外婆的情形,你千万不要给我做手术,我不想浑身插满管子只为喘一口气;如果我的治疗费用超过25万,你就放弃抢救。女儿听了她的话嚎啕大哭。

李静5年前退休的时候,就规划好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趁着女儿还在读书,父母身体健康带着父母出门游山玩水,等到儿结婚有孩子后,就帮忙带带外孙,享受下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带着父母旅游的计划李静早就和父母沟通过了,父亲血压血糖都高,对于出门旅游不感兴趣,但是母亲却非常感兴趣,一直很期待着李静退休带着她出门旅游。

李静退休后第一站就带着母亲去了北京,飞机去动车回,李静带着母亲登长城、吃北京烤鸭、游颐和园、逛故宫、还有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母亲玩得很尽兴,从北京回来后和楼下小区的老太太们显摆了很长时间。

李静理解母亲,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为了供养她和哥哥两个人读大学、给哥哥结婚娶媳妇,真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李静工作后娘家和婆家都不给力,一开始两口子租房子住,后来两口子首付买了房子后被房贷压得透不过气,根本没心思想着出门旅游,加上女儿初中和高中后学业紧张,基本把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

等到女儿考上大学,家里的房贷也还清了,李静才觉得身上背负的生活压力卸了下来。

李静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又开始计划带着母亲去苏杭自由行,母亲很期待杭州的西湖和灵隐寺,母亲说:一定要去看看济公的飞来峰是什么样子,要看看压着白娘子的雷峰塔,要去看看断桥上许仙遇见白娘子的地方。

李静每次都是笑眯眯地听着母亲对旅行计划的憧憬,母亲很喜欢拍照,每到一个景点都会摆好造型让李静拍照,虽然李静觉得母亲除了剪刀手就是叉腰的动作没啥艺术美感,但是看到老母亲的笑脸后就觉得什么艺术性都不如老母亲发自内心的笑容更美好。

有句老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

在一天的凌晨母亲突发脑溢梗,等李静和哥哥把母亲送到医院时候,母亲已经昏迷不醒,李静在医院里度过了不眠不休的2天后,母亲醒过来但是却口不能言、右侧肢体功能也丧失了,最让李静伤心的是,母亲竟然叫不出父亲和他们兄妹的名字了。

医生说这是因为脑梗的位置不太好,导致了这些智慧神经受到损害。医生给出的康复训练方案,不仅包含有肢体的训练,还有智力认知的康复:就像教2岁婴儿那般,拿着图画卡片让母亲去分辨苹果、橡胶这类水果;慢慢的教母亲重复自己的名字和家人的名字。

看着母亲那茫然无助的眼神,听着母亲因为不愿意康复咿咿呀呀地嘶喊,看着母亲因为不想接受康复治疗,像个任性的孩子般用左手摔东西的样子,李静感觉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疾病的可怕。

母亲出院后家里请了保姆在家照顾她,父亲这时候身体尚好,李静因为家里还有公婆需要照顾,经常隔三岔五回家照顾父母,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也平静了两年。

2020年的时候,父亲也是在凌晨突发脑溢血,父亲从入院就一直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全靠鼻饲维持、插着导尿管、做了气管的的插管只是为了给父亲吸痰。

ICU不允许家属陪护,李静完全不知道父亲在里面的样子,只能靠每天造成等在ICU外面等着主治医生查房的间隙了解下父亲的状况。

每次推着父亲去做CT检查时看看父亲的样子,看着父亲浑身插着管子、整个人瘦的脸颊塌陷、皮包骨头,每次做CT时都要有人在旁边给捏着氧气球帮助父亲呼吸,李静的眼泪就控制的流个不停。

父亲在医院里,李静住进母亲家里照顾母亲,母亲这时候已经没法自己拒绝食物,全要把饭菜打成糊糊一点点的喂进嘴里,吃一顿饭就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晚上母亲总是不肯安静睡觉,即使有助眠药物也是效果极差,母亲会不停地喊叫,有一次隔壁邻居见到李静,还说:你家老人晚上很能闹腾啊,我和老伴都换了卧室了,你能受得了么?

李静知道邻居家的卧室和自己父母家的卧室是背靠背户型,只好尴尬地笑笑和给邻居道歉,邻居阿姨无所谓摆摆手说:不用客气的,老人生病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母亲部分白天黑夜总是不停的要求拉和尿,李静和保姆每次准备好了时候,母亲却没有屎也没有尿。却总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拉在床上尿在床上,每天给母亲换洗和擦身都把李静累得腰酸背疼。

李静整个人因为休息不好也精神恍惚,甚至晚上自己尿床而不自知。

父亲在ICU坚持了4个月后还是去世了,在去掉了医药费报销部分后自费了18万左右的费用,这笔钱是李静和哥哥分担的。

父母虽然有积蓄,但是母亲后面的生活还需要大笔的费用,每个月保姆的费用就要4800块钱,而母亲的退休工资只有3000多一点,还不包括母亲的吃喝费用、纸尿裤这类易耗品费用。

父亲去世半年后,李静在一次母亲大便后想要把母亲抱起来,却突然腰疼的站不起来了,去医院检查后说是椎间盘突出,需要手术。

李静没有马上手术,她不知道自己手术后母亲怎么办,李静又坚持了半年,腰疼的站不住、腿部经常发麻没感觉。

老公和女儿强制她去了医院,医生说她如果再不手术以后可能就要与床为伴,站不起来了,李静只好接受手术治疗。

哥哥这时候还没退休,没有了李静的照料,只好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

等到李静术后能够走动她去养老院看了母亲,母亲这时候连自己吃饭都做不到了全靠鼻饲进食,医生说母亲这期间又发生过脑梗,只是因为母亲没法表达,所以也没有更好的只治疗方案。

看着预防母亲拔掉鼻饲管而带着约书手套的双手,看到母亲晚上睡觉时,护工要用绳子把母亲的双手固定在床的扶手上,看到母亲每次插鼻管时痛苦的样子,李静就会默默的流泪。

有时候,李静甚至会想如果母亲忽然在一夜之间睡过去,是不是也是一种解脱和幸福。可是她又觉得这样想是一种不孝。

经历过父母这几年的生病和去世后,李静在心中看淡了生死,对于离开这个世界内心也没有太多恐惧。与其没有质量地活着不如干脆离开。

父母生病自己还有哥哥能够互相扶持,在经济上还能互相帮衬,可是到了自己的老年,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如何养老这个问题以前李静从没有想过,如今却不得不成为她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反复思量,她和老公对于日后养老达成了一致认知:

1、适度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锻炼,每天饭后的散步、遛弯这类轻度活动,不做大强度的跑步运动,避免伤害膝盖和关节。

如果人到老年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的日子都很难过。

和女儿和谐相处,不过多干涉她的小家庭生活,带外孙时量力而行,如果自己能力不足时可以请保姆协助,但不能因为带孩子把自己的身体搭上,不但对自己无益将来也是女儿的负担。

2、积攒足够的养老资本

做好理财规划,不做超前和没必要的消费,为自己的养老攒够足够的积蓄。

现在每个月有5000多的退休金,做好生活消费和储蓄的关系,生活中做好减法,不随没必要的份子钱、不参加没意义的酒局和聚会。

3、坚持每年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年进行体检,对于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免得小病变大病。

生活中保持清淡饮食,戒高盐高脂重口味饮食;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生活中远离负能量的烂人烂事,培养自己一个爱好,画画、看书、种花、养鱼,让自己保持好心情。

4、在发生突发疾病时不做过度治疗

遇到心脑血管或者晚期累疾病时,如果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治疗的后果是无法自理、意识不清时放弃治疗,不做过度有创治疗。

5、接受养老院生活

如果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时,接受去养老院生活,不在家里给女儿添麻烦,但是要求女儿要经常去养老院探视。

养老院里的鄙视链中没有儿女探望的老人是最可怜的,只要有女儿经常去探视时,就是给我们在养老院的生活撑腰壮胆。

对于老了以后的养老生活,李静的原则就是:只要活着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宁可有质量的离开,也不要插满管子维持着呼吸的生命。

由网友 秋天的麦子W 提供的答案:

我是64年龙女,今年虚岁59了,是5字打头的最后一年了。眀年就是,人生的花甲之年,奔6啦!育有一女,早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

60后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那时候,响应国家号召。提倡一家只生一个娃!转眼之间,我们就老了。老就老吧!这是自然规律,无人可以抗拒,也无人可以逃脱。

面对渐渐老去的自己,不要慌,也不要怕。一步步地,慢慢地往前走。老了,天黑得很慢。

我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嫁得也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她爸,走得早。我已独居多年,对于养老这块,我早已做好了打算。

都说养儿为防老!可看看,如今,能养老的,又有几人?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是他们不想养,而是,他们没法养,无能为力!

就说说,我家的情况吧!女儿有公公婆婆。再加上我三个人,怎么办?都是普通家庭,生活一般般。你叫他们辞职,养我老吗?我做不到!

他们没有分身之术。还得上班,养家糊口。他们还要管他们的娃!他们的难处,显而易见,身不由己!做为老人,能帮时,就尽量帮帮。不能帮,就少给儿女添麻烦!

所以,老了时。关键的还得靠自己!能自理的时候,独居生活。不能自理时,看看手中的小钱,能上什么标配的养老院,就上什么标配的养老院。指儿女养老,不太现实。她有功夫,能经常看看,陪陪。就知足了!

再说,没到最后谢幕!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人生计划没有变化的快。没准再过个十年,八年的。国家会出台新的养老政策,或出台安乐死政策。到那时,看情况再定吧。现在,想多了,都是泪!

文中,网图侵删

由网友 飘然在线谈 提供的答案:

我66年的,独子,正在安排养老了,我已退休,老公还得上班5年,争取再存100万,计划在老公退休前存款达200万,以后家里的租房都给儿子去收取和打理,我们不管事后彻底只领退休金养老。这200万我要全部备着医疗费用,一人一半,我想,如果大病,那么在医保前提下每人再自费顶格100万后就不要治疗了。

将来长期以两人名字各分2个银行做差时间定存,估计到老公退休时,我俩总退休金会有8000多,加上平均利息6000多每月,这样14000每月平时身体好,吃吃玩玩还能多余,一旦身体欠佳,用个护工阿姨维护日常。经济上我俩自给自足,儿子大事情上出点老力张罗张罗就行了,这样自己自由,孩子也轻松,不知可行性大不大?

由网友 净0325 提供的答案:

"杨姐,我在街道的布告栏看到一则寻人启事,我怎么感觉照片上的那个人很像你啊?"雇主女儿从街上回来问杨文秀。

听她那么一说,杨秀文心中一动,"麻烦看一下你母亲,我去看看。"杨秀文跑出去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王常平在找自己,上面写着:"妈妈回家吧,对不起,原谅我!"

看到儿子寻自己的启示,杨秀文不由地流下了眼泪,看来儿子知道自己和再婚老公离 婚了,也知道自己是为了给他结婚腾房才再婚的事。

杨秀文出生在1968年,今年55岁,浙江金华人,高中毕业后进了街道办事处的印刷厂工作,1990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公路段的王军龄,两个人互相看对了眼,认识的第 二年就结婚了。

结婚的第 二年杨秀文怀孕了,生下了儿子王常平,王军龄只有老母亲,身体还不好,但又退休工资,王军龄自己的单位工资待遇福利挺不错,就让杨秀文辞职在家带孩子。

杨秀文在印刷厂三班倒,也是蛮辛苦的,想想辞职在家带孩子也蛮好,老公工资待遇不错,等待自己的,应该是安稳舒 适的未来。

杨秀文的愿望是美好的,刚开始也过了几年好日子,可她这美好的愿景,随着老公深陷炒股困局而戛然而止。

王军龄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炒股,没有结婚前,他还是很有节制的,儿子出生他让杨秀文辞职,是因为他在股市赚了一些钱。

1995年的牛市,王军龄赚了一笔,不过他并没有满足,他后悔当初胆子太小,没有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去,那样就能赚得更多。

从1995年开始,王军龄变得盲目自信和冒进,陆陆续续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投入股市还不算,又问母亲要了养老钱,还背着妻子杨秀文和母亲把家里的房子和母亲的房子抵押了,还借问人借了100000多元。

结果股市全线下跌,王军龄投入股市的钱全部被套牢,别人又催着问他还钱,情急之下,王军龄竟然挪用了单位的80000元公 款,本来想临时周转一下,补一下仓,没有想到却被人发现了。

杨秀文是单位领导到家里来,才知道老公挪用了公 款,而且跑路了,债主上门以后,她才知道老公欠了很多钱,而且把房子都抵押,留给她和五岁的儿子的,是一大笔的债务。

杨秀文被人强行赶出了房子,她只好拖着五岁的儿子,去了婆婆家,发现婆婆也被赶出了家门,突发脑梗晕倒送进了医院,婆婆的房子也被老公抵押。

杨秀文急忙赶去医院,婆婆没有抢救过来,办完婆婆的后事,没办法,杨秀文只能厚着脸皮在亲朋好友家到处借宿,受尽了嫌弃与白眼。

杨秀文的父母和哥哥嫂 嫂侄儿一家五口,都挤在38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也是两室一厅,但房间都很小,都堆满了东西。

杨秀文日子好过的时候也时常救济娘家,和哥嫂的关系也还算不错,父母也不是重男轻女的人,但父母和哥嫂自己也困难。

父母的房间放了一张床,一个柜子就只剩一条走路的过道了,杨秀文在父母家,也只能让儿子跟着父母睡,自己在过道打地铺。

杨秀文把儿子交给父母照顾,自己一天打三份工,一天只睡4个多小时,打工赚的钱,绝大部分都拿来还债,一部分给父母,这样的日子,杨秀文过了五年多,才还清了老公欠下的债。

本来以为可以缓一口气了,可杨秀文父亲又突发脑溢血去世,父亲去世前,一直望着杨秀文,眼睛都不肯闭上,他是心疼担心女儿啊!

办完父亲的后事,母亲悲痛之余,悄悄给了杨秀文一张50000元的存折,"这是你父亲给你存的,你拿去付个首 付,买个房子吧!"

杨秀文是哭着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这个存折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

2003年,杨秀文用母亲给的50000元付了首 付,买了一套60多个平方二室一厅的房子,与儿子结束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日子。

买了房子以后,杨秀文拼命赚钱,一边养儿子,一边还房贷,杨秀文,不管相貌还是性格都不错,其实一直都有人追求,也有男人提出,只要跟他,会养她和儿子,但哪怕日子很艰难,过的很苦,杨秀文都没有答应。

2015年,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一份待遇还不错的工作,房子的贷 款还得也差不多了,杨秀文,本来以为可以过上了安稳日子。

那知失踪了十多年的王军龄突然出现在杨秀文面前,多年未见,才50多岁的王军龄满头白发,一脸沧桑落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多岁。

王军龄哭着求杨秀文原谅他,说自己当时跑路是迫不得已,这么多年没有联系她,是因为没有赚到钱。

杨秀文很多次想过,如果自己见到王军龄会怎么样,唉,觉得自己恨不得亲手宰了这个男人,也许自己会发疯似地扑上去,打他骂他,可真当王军龄站在她面前的时候,杨秀文竟然十分平静,也许是时间抹平了一切,爱与恨都不在了。

王军龄不断地求着杨秀文原谅他,"我不能原谅你抛弃我,你欠了钱没关系,我作为你的妻子,可以跟你一起还一起受苦,但你不应该抛下我和儿子,我们离 婚吧!"

杨秀文没有心慈手软,果断地和王军令离了婚,她决定后半辈子还是守着儿子过。

王常平大学期间就谈了女朋友,女朋友朱玉和也是金华人,是王常平的大学同学,女孩不娇气也很大方,对儿子也很不错,杨秀文对这个儿媳妇挺满意。

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亲家也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让女儿不要和婆婆住一起,这意味着,杨秀文得另外买一套房。

杨秀文也清楚,亲家的这个要求不高,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喜欢和婆婆住在一起的,但自己住着的这个房子还有一点房 贷没有还清,哪里还有钱再买一套房啊?

杨秀文急得睡不着觉,她知道前夫王军龄也没有钱,自己都自顾不暇,根本指望不上,怎么解决呢?杨秀文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让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杨秀文想到什么样的办法呢?她想到把自己嫁出去,这样房子就可以腾出来给儿子和儿媳住新房,等儿子儿媳妇工作几年,有条件以后再把这小房子换大,有了孙子,孙女也可以住得下。

杨秀文怕把实情告诉儿子,儿子肯定不愿意,而且她也怕儿子心里有所愧疚,就告诉儿子自己要结婚了。

杨秀文感情儿子儿媳,这结婚的对象条件不错,是一位铁路退休职工,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有个女儿在上海工作,老伴五年前去世了,一个人觉得寂寞孤独,所以想再找一个。

儿子王常平是希望母亲和父亲复婚的,王军龄抛弃他们母 子的时候,杨秀文并没有把实情告诉儿子,只说家里欠了点钱,他父亲出去打工还债了。

所以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是个有担当的角色,他是想母亲和父亲和好的,在常平看来母亲的改嫁,是对父亲的背叛。

所以他不同意母亲改嫁,"妈妈,现在很多老男人再婚,都是想找一个免费保姆的,我可不愿意让你去受苦。"

杨秀文又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这是我自己的事啊!你做儿子的不能管母亲的感情是吧?"

因为杨秀文执意要再嫁,所以和儿子发生了冲突,连儿媳妇也对婆婆有了成见,感觉婆婆有点水性杨花了,态度也和常平一样,变得冷淡起来。

在儿子常平结婚前,杨秀文把自己嫁了,再嫁的人叫孙富贵,杨秀文和他是在社区的活动中认识,孙富贵一直追求杨秀文,想让杨秀文搬去跟他住,但杨秀文一直没有同意。

所以这次杨秀文主动提出和一起,孙富贵也很高兴,但知道杨秀文想领结婚证的时候,他有些退缩,"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不能就搭伴过日子吗?我有女儿,我的房子以后肯定是要留给女儿的。"

杨秀文是个传统的女人,不想没名没分地在一起,只想有个地方住而已,并没有想要孙富贵的财产,于是当孙富贵提出,得签一份婚前财产协议的时候,她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杨秀文和孙富贵结婚后,孙富贵让她把工作辞了,"我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5000多,我们两个够用了,就不用这么辛苦上班,你只要伺候好我就行。"

这时房 贷也还完了,杨秀文这十多年也做得很辛苦,也感觉累了,她相信了孙富贵说的话,把工作职了。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孙富贵所说的那样美好,那样幸福,从结婚那天开始,杨秀文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照顾家里的一只小狗……

而且婚前与婚后的孙富贵,简直变了一个人,婚前他对杨秀文很好,婚后,他不仅什么活都不干,毛病还不少,衣服洗了没有干,菜做的淡了,咸了,不可口味,都要嘟囔好半天。

而且他每个月只给杨秀文1000元生活费,其他一概不管了,这1000块钱要包括买菜钱,水电费,煤气费,杨秀文精打细算这1000块钱刚刚够用,她还得贴补一些自己卖废品所赚到的钱。

孙富贵还要嫌弃菜不好,荤菜少,他对杨秀文说:"我给你这么多钱,你怎么就给我吃这个钱去哪里了?是不是贴补你儿子用了?"

杨秀文觉得自己不是嫁了一个老公,而是成了一个全职的免费保姆,杨秀文有些后悔自己当时急选择再婚这件事。

2020年暑假,孙富贵的女儿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还有老公,来孙富贵这里度假,唉,杨秀文每天忙得没有时间,得伺候群富贵女儿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

一天早上,杨旭文出门买菜,走到楼下才想起忘记带钱和手机了,就折返回去拿东西,没想到在门口就听到孙富贵女儿对女婿说:"你看我这个主意不错吧?现在顾一个雇家保姆要多少钱?住家的保姆最起码要五六千,还不一定能真心实意的对我爸好,现在这个可比请保姆便宜多了,而且等我爸百年以后,这房子还是我的名字,到时候我把她一撵,她什么也捞不到……"

"老婆,你最聪明了,要不老爷子一个人在这里有点什么事,还得折腾我们这样既省心又省力,还省钱!"

杨秀文在门口听了,感觉浑身发凉,她一把推开了门,孙富贵看见她两手空空,还骂道:"傻站着干嘛啊?还不去买菜?一家子都等着吃呢。"

"你女儿的主意你也知道吧?"

"你说什么,我不知道。"孙富贵,虽然嘴上说不知道,但他的语气明显透着心虚。

杨秀文什么也不说,就走出了家门,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儿子的家门口,考虑了半天,杨秀文敲了儿子的门。

是儿子来开的门,杨秀文结婚以后,儿子也给他打过几次电话,给她买过吃的,但从来没有上去过孙家,"妈,你怎么来了?"

"我想搬回家住,可以吗?"杨秀文怯怯地说,还没等儿子开口,儿媳妇敷了张面膜出来了,冷冷地说:"嫁出去的婆婆,泼出去的水,当初我们不肯,是你死活要嫁人的,这会儿又跑回来干什么?"

"妈,您是否和你再婚的老公吵架了?过日子不是就是这样的嘛,磕磕绊绊的,总有吵架的时候,忍忍不是不就过去了吗?互相迁就一下。"

听儿媳妇那么说,儿子也没反应,杨秀文也没有进家门,就踉踉跄跄地跑了,那晚她没有钱也没有手机,在火车站的候车厅过了一晚。

第 二天一大早,她回到了孙富贵家,看见孙富贵也没有说话,径直去了房间,收拾起自己的衣物,"秀文,你这是干嘛?耍小孩子脾气吗?"

"我们离 婚吧,我不想做免费保姆,你们太欺负人了。"

孙富贵看见杨秀文真要走,急了,他拉住杨秀文,"我知道我以前对你有些苛刻了,给你的钱有些少,这样我以后每个月再多给你500块钱,这总够了吧?"

"这钱你还是留着雇保姆吧,我们反正没有什么财产,离 婚很简单的,就去办个手续就行。"杨秀文一把推开了他的手,走出了孙家。

杨秀文找了一个只要20元一晚的小旅店,她手里只有1000多块,知道支撑不了多久,必 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

杨秀文找了几天工作都没有合适的,最后在妇女基金会的帮助下,接受了家 政医 疗培训,毕业以后获得了一份住家伺候卧床老人的工作,这样既能赚到钱,又解决了住的问题。

杨秀文从孙家出来的时候,儿子也给她打过二次电话,说买了水果给她送过来,杨秀文都以不在家为理由拒绝了。

10月底的时候,杨秀文和孙富贵办好了离 婚手续,想想自己那天去儿子家,儿子和儿媳妇对自己的态度伤了心,一气之下换了电话;想着趁自己现在身体还行,多赚点钱,等将来自己老了动不了了,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安静地死去算了。

杨秀文照顾老人尽心尽责,和雇主一家相处得很好,雇主不但每个月发她5500元的工资,节假日过年时候还会包她红包,送她礼物,杨秀文更尽心了。

在雇主家做了两年多,杨秀文也存了不少钱,自己回头想想自己这几十年的路,唉,觉得自己还真是糊涂,怎么会想到去靠别人?应该自己靠自己啊!

杨秀文看到儿子寻自己的寻人启事后,想了半天,还是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听见母亲的声音,王长平哽咽地说:"妈,回家吧,我错了。"

"妈,是我不好,我太自私了,爸爸告诉了我,当年是他为了躲债抛妻弃子的,是你一个人扛起了所有,还了债。"

原来杨秀文从儿子家走了以后,儿子给她打电话送东西,杨秀文也不要,儿子后来再打过去电话,电话就已经是空号了,虽然儿子埋怨母亲,但也不放心母亲,于是就去了孙家找杨秀文。

到了孙家才知道,母亲已经跟孙富贵离 婚的事,后来父亲又告诉了常平事情的真 相,常平既难过又愧疚,觉得自己很自私,他也意识到母亲应该是被他伤透了心才会躲着他的。

他就和老婆两个人一起找母亲,去了很多亲戚好友家,但是都没有找到,没有办法,他就到处贴寻人启事,本来想再找不到就报 警了,没想到就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常平和老婆一起去看母亲,他想接母亲回家,杨秀文却告诉他:"儿子,只要你们生活的幸福快乐,我就满足了。"

"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知道你为了我们牺牲了那么多,你应该是为了给我腾房子才再婚的,你为我们吃了那么多苦,我却赶你走,我真该死。"

"玉和,你是个好老婆,也是个好媳妇,妈妈没有怪你,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还能工作,就让我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等我们攒够了钱,换大房子,我再搬回去,到时候我给你们带孩子。"

常平和玉和听了杨秀文的话,嚎啕大哭,"妈,您放心,我们一定努力挣钱,争取早日换上大房子接您回家,给您养老的!我们一定不会让你老无所依,老无所靠的!"儿媳妇拉着杨秀文的手说。

我的总结:

我们中国现在是老龄化的社会,其实养老一直是个问题,60后基本只生了一个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养老也是个严峻的问题。

我自己是70后,74年的,也快50岁,我对自己的以后的养老打算是:

努力让自己的身体变好,不要成为儿子的负担,不和儿子住在一起。

60后70后其实年纪还不大,基本上的人都还有赚钱的能力,趁着还能动,多赚一些钱,给自己的养老生活有更好的保障。

虽然我们中国人都提倡养儿防老,但即使儿子女儿孝顺,作为老人想更好的养老,自己手里也得有钱!

有时候也不是儿女不孝顺,不愿意赡养父母,而是子女的条件不允许,子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母老了,做儿女的要给老人多一些关爱和问候,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

父母养我小,我养他们老,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反正尽自己所能,对父母做到问心无愧,否则等有一天父母走了,也许你会追悔莫及,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227.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3.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