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下有许多农产品是农民卖不掉,市民吃不起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由网友 一起葡萄 提供的答案:

不得不提渠道费用问题。以今年的白萝卜为例,都扔在地里,烂在地里,

地头的萝卜,旋耕打碎40--50,人工收获400一亩还不管装车。装车12/吨,就得50元左右,如果到城里卖需要装箱,一个箱子4元左右,装40斤萝卜。这就是地头的费用。收购价格低到根本不能抵消地头收获费用,所以农民宁可旋耕打到地里,也不愿意收获卖掉。这只是收获成本,还没算生产成本。水灵灵的大白萝卜,不要钱但得全部拿走,可以吗?

贩子发财了吗?也是一肚子苦水,收购的人和车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拉到城里也有费用。批发市场的小贩都有固定的进货摊点,他们需要稳定而且多样化的产品供应,极少因为你卖的便宜而选择你,这就注定货拉到城里的风险很大,赔了可都是自己的所以必须走批发市场,必须选择稳妥的销售渠道,宁可利润低点。想不进批发市场?先问问城管吧!一毛钱成本的大白萝卜,卖一毛五不算贵吧?

到了批发市场,那里的商户每天下半夜就得起来做生意,摊位费可不是小数目,城里的房价这么高,租金自然不会低,十块钱一斤的草莓,赚一块很正常,一毛五一斤的白萝卜,翻一番也赚不了多少,小贩不会因为便宜而多进货,他们只进最好卖的货。一箱40斤,六块钱接货,卖10块钱不贵吧?

小贩批了一车菜,得抓紧到早市卖掉,当天卖不掉就不新鲜了,市民就不愿意要了,剩下的都得自己赔上。大白萝本想接两箱,可老王又给塞了一箱,三箱可卖不了,好在不贵,卖五毛一斤吧,一天能卖100斤,收50块钱,剩下二三十斤就算亏秤了。主顾就那么几个,吃了白萝卜就不吃别的,其他菜少卖了怎么办?

大妈买菜发现,新闻不是说白萝卜扔在地里吗?怎么还要钱?五毛?不算便宜!

由网友 山上住了个月亮 提供的答案:

有人说,当下有许多农产品是农民卖不掉,市民吃不起,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呢?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事情。

去年我自己开了一个农特产品的门店,主要是针对高端客户和特色的农产品,在我去寻找货源的时候,经常会有种植户来找我,让我帮他卖卖货。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体会到不是买不到好东西,而是好东西都卖不出来的。拿西红柿来说吧,种植户的成本包括是种苗,化肥,管理,时间,劳动力等来进行计算的,以一个大棚为例在采摘的时候雇佣一个劳工来说成本是200元一天这是最低的,但是我们去拿货是需要给市场管理的费用,还有中间商的一个费用,最后才是货款,这样就增加了好几个成本。有一天我直接去种植户那里拿货是一斤一块八,我去批发拿货是3.2一斤,卖到市民手里是6.5甚至到了7块一斤,这就是一个问题。如果零售没有一半的利润那就是赔钱卖了,成本,损耗都是要计算在成本中的,所以说市民买到的价格肯定是贵不少的。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与从农民手里到市民手里这中间的环节,打个比方说如果直接是从农民手里购买是1.8买的,市民就需要自己开车去,自己动手摘,关键是单个的市民还要不了很多,农民不愿意卖,这就诞生在中间商的存在。批发商直接从农民手里拿货,然后到批发市场卖给水果店或者超市等终端的市场,每个人都从中赚了一部分,到了市民手里价格也就高了很多,甚至是吃不起的局面了。

由网友 养龙虾的小哥哥 提供的答案:

我们拿苹果来进行说明:

普通的苹果产地收购价便宜的时候几毛钱一斤,行情好一两块钱。但相比吃苹果的人购买的价格,相差似乎都不大。那这个苹果是如何卖到七八块十几块一斤的?

如苹果树上收购价是0.5元/斤。水果贩子在产地收购了30吨苹果,并雇了一辆挂车,运输距离为1000公里,运费为9000元(农产品走绿色通道,减免路桥费),加上收购产生的开支约3000元,合计每斤成本增加2毛,合计7毛每斤。

从收购苹果到拉到地区性水果市场到分销完成,中间产生了损耗,约8%,即6万斤损耗8000斤。每斤增加成本1毛。合计8毛/斤。

算上水果市场摊位费、管理费等等,每斤增加1毛钱,合计9毛。

如果是当应季水果卖:老板一斤赚5毛,以1.4元批发给周边各类小型水果批发市场的老板。

假如周边水果市场离地区性水果市场200公里,一次拉水果2吨。运费合计800元。每斤增毛2毛。合计1.6元。

损耗6%,每斤增加1毛钱。合计1.7元。

算上店铺、人工及其他成本,每计合计1毛钱,合计1.8元。然后以4元每斤的价格销售。没毛病。

如果按错季水果卖,还要增加冷库冷藏存储费用,视时间长短、损耗多少,价格则会水涨船高。一斤苹果卖到七八元很正常。

由于水果属于生鲜,运输保鲜保全比较困难。在网购的时候,要增加包装费用。按五公斤为最小发货量,一斤苹果的包装成本分摊下来约5毛左右,加上快递的费用每斤约合1.5元。合计2元。要想营利,一斤苹果最少也要卖到4元以上,否则高昂的推广费用及人工成本,很可能不赚钱甚至亏本。

我曾经在河北往家里发黄杏。树上搞2元一斤。黄杏不能久放,发普通快递寄到几本全熟透压坏了。最后发的是顺丰生鲜。10公斤黄杏,加上包装11.5公斤,首重20元/公斤,续重8元/500克,杏子本身40块,运费就花了188元。合计每斤杏子11.4元,这可还什么都算,要是开网店这么干,一斤杏子卖15-20也不算黑!

由网友 回村歇歇农场 提供的答案:

农民卖不掉是真,农民卖不掉的蔬菜品种,市民肯定吃得起。

多数人认为蔬菜价格过高是因为运输环境,批发等层层加价所致。这是错误的认识。

先说长途运输,比如广西青椒批发3元一斤,到北京不会超过3.5,有时候甚至也是3块。这是因为运蔬菜过高速不收费,明白了么?

再说批发商加利润,这要看是什么蔬菜了,如果是土豆大量批发加价在每斤5分左右,不会超过一毛。茄果类蔬菜加利润1毛到2毛。叶菜类加价高点,因为叶菜损耗大。但是白菜甘蓝虽然也是叶菜加价就少。

最后再说零售商,零售价2元左右到蔬菜加价三分之一左右,5块钱左右到蔬菜加价四分之一左右,土豆萝卜等损耗少的加价少。

因为零售损耗大,毛钱又不能要,如果称是足斤称没做手脚,就得多加利润。

我这里说的是北方。所以现在零售商多是10元几斤,低于10元,就不卖了。

现在蔬菜等农产品多数时期是供大于求,现在很多人没活干,从事蔬菜生意的就人多了,谁也不敢贪图大利润。除非有黑势力霸占的农贸市场,那就非正常了。

由网友 CCH农人有话说 提供的答案:

现在这个问题已从根本上解决了!

以前存在,现在是只要农村有的,城市市民也一定买得起、吃的到。

一是信息通,各种农产品信息网上都可查到,产地价格特性一目了然。

二是电商广,现在做农产品的电商多而广,为农产品的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城市市民购买极方便。

三是物流顺畅而且快,这为农产品的保质销售提供了保障。

四是信息多、销售渠道广,电商服务好,价格相对合理,多数市民可接受。

由网友 杨砍柴 提供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来自赣南小山村的老杨,当下有许多农产品是农民卖不掉,市民吃不起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这其实也是我以前经常思考的问题,但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

我是农民世家,上次还特意去看了一下族谱,发现八代之内没有出过什么像样的人物,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家族基因出了问题。

小时候,是父母在种地,房前屋后、田角路边,到处是老妈种的绿色蔬菜,根本吃不完,卖又没地方卖,只能拿回来做腌菜、菜干或喂猪。

当时我就在想,要是能卖给城里人多好,这样家里就多了一笔收入了。

但这种想法在那个时候明显是不现实的,别说蔬菜和粮食,就是家里的鸡鸭鹅、猪牛狗,也只能卖给乡里的贩子,我们农村人连城市在哪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卖给他们了。

因此,在我小的时候,农村人虽然有很多农产品,但没有地方可卖,而乡镇的街上,那时候又根本卖不动,销量有限。

现在轮到我种地,家里的农产品也相当丰富,但仍然存在卖不出去的现象,能卖出去也是在贱卖,根本赚不到钱。

在我老爸手上的时候,像我家那两三亩山区梯田,他主要是用来种稻谷。但这东西,一年忙半年,不计人工费,也就只能赚一两千块钱,要是算上人工,就是在亏本

因此,我还是比较有想法的,不想全部用来种粮食。

2000年初,村头的墙壁上写着"外出打工搞副业,不如回家种烟叶"。于是,我用这些梯田来种烟叶,但那年种的农民太多,只有高档的烟叶才有人收,其它的烟叶被我倒到茅坑里沤肥,白累了大半年

当然,为了节省开支,我也留了几斤烟叶自己抽。

2005年,我看到生姜行情好,有五六块钱一斤。于是,2006年,我又在这些稻田中种了生姜,哪想到当年的生姜价格相当低迷,只有七八毛钱一斤,差点让我得了抑郁症

此后,我种过药材,种过水果,种过蔬菜,但种农作物不但要看天色,还得看商贩的脸色,价格波动太大,就像灯迷一样,很难猜。十年当中有九年我都是在亏本的,都是在贱卖,赚不到钱,老爸都说我在瞎折腾。

这几年,我在农村种脐橙、养走地鸡、养牛,种辣椒,小量多品类发展,以降低风险,免强能糊口。

我种了两亩脐橙,脐橙树下错季养了300只鸡,用来除草,还养了20头牛,不出意外,养牛一天可以赚200来块钱。

我之所以种辣椒,是因为我们江西的农村人都爱吃辣。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价格好就卖,价格低就留着晒辣椒干自己吃,反正我一家人每餐没有辣椒都不行。

我种了几年的辣椒,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也没有亏本,这还是要看市场行情,比如今年我种的这批辣椒就赚到钱了。

其它的,像地瓜、冬瓜、南瓜、豆角、魔芋等蔬菜,我也种了一些,但种的量不是很多,因为这些东西根本不好卖。在城里这些是好东西,但在我们这就是烂大街的货,多了我一般都是用来喂鸡。

我也尝试过做电商,把这些好的农产品直接卖给城里人,但发现也很难。

其一,品牌、信任度的问题。口碑不够,又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人家城里人凭什么要来买我的农产品?

其二,运费太贵,双方都吃不消,都在给快递打工。比如一只喂粮食的走地鸡,养七个月以上,不计死亡率,一只鸡一天二两稻谷,一天就要0.24元,7个月就要50多块钱粮食,只能长到3斤左右。加上鸡苗钱,成本差不多要18块一斤,再算上不超过80%的成活率,一斤鸡的成本要近20块了

3斤多的鸡加上冰块、包装,冷冻的运费就要四五十块,如果是用SF冷冻将更贵,一百多块钱一只鸡卖给城里人,人家又说我心黑,如果量不够,其实真没什么钱赚,让我没有什么动力。

像蔬菜这些农产品就更是了,根本没有办法卖,利润低。

如果做电商,走不到量的话,卖的人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F的心,而买的城里人呢,多花了一倍的钱在运费上,除非是讲生活品质的人,不然也没什么兴趣,不骂我黑心就不错了。

因此,我现在的农产品,很少在网上卖,都是走的老客户,都是卖到本市,这样运费成本低,时间短。当然,如果走的量大,做电商还是不错的。

现在的农村虽然人少了,但要说好的农产品,还是很充足的,就是卖不出去,主要就是保鲜、品牌口啤和运费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销售渠道的问题

农民的农产品卖不起价钱,赚得都是卖白菜的钱,而流通到城里人手中,价格最至少翻了一倍,市民会觉得吃不起,也不排除有人惜售、炒作的嫌疑。

就比如现在的小米椒和大葱,价格就高得离谱,但对于我们种的普通农民来说,是赚不到钱的,种植大户还差不多,只有中间做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人才能赚到钱

你们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个关注+点赞,谢谢!@赣南老杨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

由网友 镇浪1054355145656 提供的答案:

这里面牵涉到很多人,蔬菜基地好比是厂家直销,比如冬瓜0.20元一斤大车来装,到了批发市场0.50一斤,到超市前段时间切片卖2.5元一斤,这种现象普遍。

我们马路对面有个大菜场,大概2010年前后经常有一些批发商在早上3点后批发蔬菜,干了很多年了人家都不知道,结果一些段练身体早起路过,问了价一听和菜场里面的蔬菜相差不是一个档次!后来到场外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菜场里面的小贩沒法做生意了,结果市场管理把这些蔬菜贩子全部赶走了,总算太平。

所以很多东西有的以为贵了就是好东西。掏宝、拼多多厂里直销的肯定便宜,同样货店铺就贵,所以这就要你的判断力去衡量。

不怕相互竞争,独怕相互联合。商场联合起来都一口价,你也只好买。

什么叫奸商,跳楼价、亏本价、清倉价一百二十个价,会吆喝的就卖得快,你不会说就卖不出去。但归根结底,到消费者手上的东西就是最贵的东西了!!!

由网友 爱思考的马前卒 提供的答案:

关健在流通环节,过去,农民可以随意进城售卖农产品,或市场,或路边,或小区,走街穿巷。不知何时,这些行为以影响市容被不兊许,市场的摊位费又不是小农能承受的。再加农用车想进城根本不可能。这就造成了农户想卖卖不掉,市民想买买不到现象。不信你可以到各地城郊结合部路边看一下,多少个农民想卖农产品的人和车遭城管驱赶。

由网友 方剑隧道防火涂料 提供的答案:

流通环节

去年9月份回了一趟老家,家户屋檐下堆的南瓜啊,冬瓜啊堆的跟小山似的!问种这么多干嘛,回答说喂猪。一想也是,地头岸边的种一粒种子下去,起码能收上十几个大南瓜,比较起来确实比用粮食或者红薯喂猪划算多了。还有丝瓜啊,茄子啊,西红柿啊等等,自己家吃不了的都喂了猪了。

你看超市里的南瓜冬瓜便宜的时候也得1.5元,贵的时候2.98元。其他的菜狠不得五六块了。可路途遥远的没农民去城市里卖,也没商人下乡去收。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