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按辈序叫人,五六岁小孩叫五六十岁大人'哥',这合适吗?_五六岁怎么称呼

由网友 馆子80594652 提供的答案:

自从严抓计划生育以后,一对夫妻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经常都是独生子女,没经历过根本理解不了按辈分称呼和跨年龄称呼的事情。

我身边有个老人叫金,他有四个弟弟,他的大儿子所是五一年出生的,两年后金的父母又生了他最小的弟弟纪,所以所比纪大两岁却要叫他叔。纪的儿子五岁的时候,就是叫三十几岁的所叫哥。如今他们这家族已经开枝散叶,叔辈比侄子辈小的有好多个,就出现了题主所说的,五六岁孩子叫五六十岁的老人叫哥的情况。

我们这村,由于家族多,辈分参差不齐,同个年龄的差好几辈的非常常见。

我老婆的姐夫和我爷爷是同个辈分的,按辈分我得叫他叔公,我老婆的外甥叫我父亲就叫哥,我老婆姐夫的父亲还比我父亲小,但是差了两辈了。由于不是同个家族、关系上也不亲,而且现在的人也没那么在意辈分,就没有这么称呼了,但是辈分始终还在。

我身边还有一个人叫姜十七岁就生了大儿子杨,三十几岁离婚了,又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现在大儿子杨结婚生子,他也生了个儿子,两小孩同岁,却差了一辈。杨的大堂哥如今六十多了,他弟弟才七八岁,一声哥叫的多亲切呢!

由网友 坐平水 提供的答案:

问这种问题的就是脑壳有病,你爸爸二十岁左右生了你哥,到了四十多岁生了你,难不成你还要叫你哥为叔叔?

你可以说这个关系太近了,叫哥哥很合适。那么,你哥哥早早就结婚了,二十出头就生娃,而你可能因为读书,读书后忙于事业,最后到了三十来岁才生娃,这样你的娃和你哥的娃差距就达到了三十来岁,这个时候你娃娃那三十来岁的堂哥的娃娃可能都比他还大,这个时候,你是打算让你的娃叫你哥的孙子叫哥哥么?

那么,在农村里,几岁的娃娃叫五六十岁的人叫哥不是很正常么?我有个大侄儿,在我才几岁时他都二十来岁了,见我还不一样得叫我叔叔,这一点都不违和。

由网友 红蓝推演 提供的答案:

不合适。现实中除了祭祖那天,会按辈序相互称呼,以示尊敬和客气外,平时几乎没有人刻意按辈序来称呼。如果五六岁的小孩比五六十岁的大人长二代,按照这个逻辑还必须称呼小孩为"X爷爷"呢。

记得听说过一个笑话,爷爷和孙子一起打工,都抽烟,平时都相互敬烟。有一天孙子身上没带香烟,午饭后,爷爷单独点了一支烟,并来一句"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孙子没烟抽,就睡觉了,也来了一句"饭后睡睡,神仙的爷爷"。这充分说明,称呼和名字一样,只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如果一个人不从内心尊敬另一个人,即使口头上按辈序叫了,又有什么意思啊呢?

像我们家族中,有个孙子辈的人做了书记,且口碑非常好。祭祖时,他请酒都称呼我们为爷爷;我们回敬他时,就客气的称呼"书记",也不能倚老卖老称他为"孙子"啊。

再如,我有个姚同学,在他们家族中辈序很高,但人品不怎的。我见他回老家,都是主动与乡邻们打招呼,一般人都是点头示意,很少有人称他"老太爷"。由此可见,自己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毫无意义。

由网友 智者风筝Vp 提供的答案:

在农村这种现象很多,这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

如果是一家一姓的,必须按辈分称呼,不然岂不乱了辈分。

如果在城市或和陌生人说话,五六岁小孩喊五六十岁大人最少也要叫个爷爷什么的。但是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别说五六岁小孩喊五六十岁大人叫哥,就是五六十岁大人管五六岁小孩叫叔也很正常。

我们一姓的老祖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过来的,到现在也就十七八代吧,不到二十代,人口一千多点,辈分大小相差五六代。六七十岁老人喊几岁小孩叫爷的有的是。

我本身辈分在我们村不算太大吧,也不小,比我大十几二十岁的管我叫叔的有的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

由网友 北冥有鱼4586 提供的答案:

有啥不合适,我爷爷十兄弟,最大的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最小的公元1962年。整整相差41年,亲哥俩相差41岁

到了我爸这一代,最大的1940年(1921年出生的那位19岁生的孩子),最小的1992年(1960年哪位30岁生的幺儿)一代堂兄弟相差52岁。

到了我们这一辈,最大的1961年,最小上个月做的满月酒(2022年),现在开放三胎,估计后面还会有更小的(做满月这位是1992年出生那哪位的第一胎)。

幺房出长辈!

故此,长房1961年生的孙子比幺房1962年的亲幺爷爷还大一岁。

后面叔侄负年龄肯定会越拉越大。到了我儿子这一辈,最大的1982年。这位叫我刚刚做满月酒的弟弟可不就是叔叔么,相差40岁了。

由网友 高楼避愁 提供的答案:

农村按辈序叫人,五六岁小孩叫五六十大人"哥,这合适吗?

(原创)这沒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自古时候以来,在中国的农村,一个村子首先是由创建人开始创建,接着生儿育女,开花结果,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古时又沒有"计划生育"的概念,任由能力生育,自然就形成了长房、中房和幺房。

农村历史上有个说法叫做"幺房出长辈",这一代一代的传承,使得幺房就更加"幺"了,于是,出现了题主叫说"小孩喊老人为哥","六七十岁的老人喊小孩为叔公"等等现象。这种现象是家族发展兴旺的必然,是传宗接代的自然规律。它维系着家族的更新换代的使命。只要那个村仍然存续,这种状态就会继续传承下去。

古人说"长幼有序",这个"序",就是辈分。

所以,各个姓氏,是那一个根系,都是按字辈取名。如果字辈用完了,就须在那年的宗祠大会上(解放前叫清明会),由有权威有文化的长辈(族长),主持宗祠大会续议新的字辈,以便继续沿用,才不至于乱了辈分。

从古时到新中国建国前,各个姓氏都十分重视辈分。解放后,因各种政治运动,曾经停止几十年,但大部分地方,仍然沿袭以前前辈定下的辈分取名,也有部分不按辈分取名,但辈分的排序仍然存在。

近些年来,各地的祠堂又陆续恢复重建,甚至有不少跨省寻根问祖的事实存在。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吧!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问题的问题。无论年龄大小,该喊什么就应该喊什么,这与尊老沒有关系,与敬贤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这个问题上,辈分大于年龄。否则,不就乱套了么!你总不能将几岁大的爷爷辈喊六七十岁的小字辈叔叔爷爷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由网友 王四姐 提供的答案:

农村五六岁小孩叫六十岁大人哥很正常合适,人小辈份高,官小衙门大。我们当地农村五人十岁的人还要叫五六岁小孩叔呢。也很正常。我们家规定不管在哪生活,孩子一定要按辈份取名子,这样才有长幼之分,我的孙子生在国外,取名也按辈份取的,这是传统文化,宗族文化。

四姐家们几弟兄都是辈份高的人,我们家族一共五房,也就是说祖先是五弟兄,我们是幺房,父亲又是老幺,所以我们自然辈份高,农村有句古话,辈份不是钱买的,是祖先定下来的,所以我们也习惯别人叫我们爷爷祖祖的,只是我们媳妇生长于城市,第一次去我们乡下老家,有老人称她们婶婶,婆婆,她们也觉得奇怪,但看到叫她们的老人非常认真虔诚,就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现在的年轻人孩子取名早也丢了辈份,三五代都一样的名字,长幼尊卑又哪里区分呢?

由网友 任城老张 提供的答案:

俗话说:萝卜不大,长在"辈"子上。六十年代及以前,有的小叔没有亲侄子大;有的亲姨亲舅比外甥小。在近族中,五代人能相差两辈,长支往往繁衍五代了,末支才繁衍三代。

这就出现了老话说的:"有小叔小爷爷,没有小哥小大爷。"同宗同族属近的,就是出了五服,都得按行辈称呼,老规矩是不能改变的,这是传统礼制!

不属近的,对辈分长的年龄小的往往是嗯着啊着,不加称呼。有的人和气,自己辈分长,倒过来称呼年龄大的哥嫂。我的邻居有一家,因为辈分长多数人都称她奶奶、老奶奶。她感觉自己年轻,经常对一些老年人不按辈分叫,反过来喊人家四哥、三嫂等等。不过,这些人还是称呼她奶奶。按辈分称呼是礼义所在,这也是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图片来自网络)

由网友 天凉好个秋A 提供的答案:

这没什么不合适的。在农村,小弟老哥、大侄儿小叔、大孙儿小爷……是很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只要同在一个村里住,人与人之间都是要论辈分的。

由于以前并不计划生育,所以一家往往兄弟姊妹四五个,甚至八九个的都有,大的成人婚配了,小的还没出生呢。所以孙子比儿子大的事儿时有发生。

众弟兄分家以后,大的叫长门,最小的叫末门。

数代之后,长门的长门的长门……辈分越来越低,未门的末门的末门……辈分越来越高。

有一句俗语叫做:"长门熬成曾玄孙,末门熬成祖奶奶"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村邢姓中曾有一个孤老太婆,辈份最高,除她之外,辈份最高的也得叫她老太。(太奶奶。)下边的人没法称呼了,也只好都叫她老太,这老太婆就成了他们一族(甚至村中)的公共老太了。

辈虽排得严,称呼起来还是另有规矩的。

小弟老哥是必须叫的。但那些小叔、小姑、小爷、小姑奶奶们,还真是要凉凉再说的。

农村有个规矩是:叔不结婚不称叔,姑不结婚不称姑。

所以这些黄毛丫头小屁孩儿虽辈份高,在不结婚前是不被称呼的。结婚以后,就得该叫什么叫什么了。

在辈分问题上,同宗族间认得比较真,上下辈之间不得儿戏。对于不同姓间的辈分,只不过是见面的称呼而已。

农村的辈分,源远流长。已为村民们所习惯。但与当代的尊老敬贤并不冲突。那些小叔、小爷们,对于那些老侄老孙儿们还是蛮尊重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