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北上淘然 提供的答案:
这种情况在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都不会再出现了,俄乌战争俄罗斯的两艘军舰咋沉的?不都是被岸舰导弹击沉的吗,所以为了保证舰艇的安全,军舰一定要在岸舰导弹的射程以外活动,岸舰导弹射程远超舰炮射程,所以用舰炮提供火力支援,攻击岸上目标的情况基本不会有了,提供火力支援应该是用舰载巡航导弹。
由网友 淦珩梦侃 提供的答案:
我是一个勤劳的码字小编,请进来的看官老爷们点点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解析问题
楼主的问题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为什么现在海军不采用大口径的舰炮对岸攻击?
第二个是现代海军队岸攻击方式有哪些?
图·中国海军六九式30毫米双管舰炮
大口径舰炮的辉煌时代
大口径舰炮的辉煌时代实际上是战列舰的煌时代!战列舰的主要武器就是大口径舰炮。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突击能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舰艇也叫做战斗舰。《武器百科――战列舰》
战列舰的发展:战列舰的兴起在17世纪后期排水量大概在1000吨左右,到19世纪中期已经发展到4000吨左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战列舰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排水量已经增加到七万吨,航速已经增加到30节以上。我们所关注的舰炮已经增加到了460mm口径。
图·美军依阿华号战列舰上的460毫米舰炮
大舰巨炮理论的兴起之战
1916年的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日德兰海战,充分显示战列舰的辉煌使得战列舰巨炮在海上的威力达到了顶峰。双方舰队相距18千米,由于相距比较远,双方实力都无法摸清,双方都比较惧怕驱逐舰鱼雷对己方军舰进行破坏。由于相距18公里,值得使用射程最远的火炮进行攻击,射程在18公里的火炮以上只有战列舰上的巨炮。日德兰海战其实双方都未能战胜对方,但是由于英国舰队和德国舰队的力量比例是8:5,所以损失也成为8:5,因此德国宣布获得此次海战的胜利。但这场战争确立了战列舰的历史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列舰都是作为各个国家唯一的具备远程打击的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海战》而战列舰的主要攻击手段就是口径最大的舰炮,理论上讲口径越大炮身越长射击距离越远。
图·日德兰海战
舰炮的用途多样化
随着军事化斗争的需要舰炮不单单进行于舰对舰的攻击也发展了多样的舰对地攻击。并且取得的战果也相当的丰硕。
举个例子是关于中国同英国的战斗!
中英鸦片战争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屈辱外交的开始。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反思这场战争,这也是炮舰政策对中国震撼最深的一场战争。英国想要登陆中国就必须要进行抢滩登陆,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舰对地炮击。
我们首先看的是英国的军舰和舰炮。
图·鸦片战争当中英国的军舰结构
图·英国军舰上舰炮的结构和操作
图·英国军舰舰炮的实物
以上三张图主要是展示英军的军舰以及上面的火炮配置以及火炮操作程序。当时英军装备的是阿姆斯特朗炮,110磅长舰炮,有效射击距离是3700米左右,炮弹主要以延时引爆的火药爆炸弹为主,辅助有实心铁弹。
我们看看当时清政府的火炮
图·博物馆当中珍藏的清军使用的火炮
图·战斗当中高高举起龙旗的清朝军人
当时中国清政府主要装备的火炮是前明留下来的红夷大炮,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其中最有名的火炮被称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有效射程是1800米左右,少有开花弹,大多是实心铁弹。
双方对比下来你就知道了,在这样的炮战当中清朝军队根本就不能攻击到,三千米开外的英国军舰,但英国军舰就可以轻易的攻击清军的岸防部队,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世界著名的战列舰展示
以下两收件几乎是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但都是被击沉了。而且都有飞机的参战。
图·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长263米 宽38.9米
满载排水量72808吨
航速27节
最大舰炮口径460毫米
战列舰的衰落预示着巨型舰炮的衰落
以巨型口径舰炮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列舰,在现代战争当中已经无法存活。既然都不能存活,就更不要说炮舰炮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再大的口径也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我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战力建设作为各个海洋军事强国,维护海洋霸权的主要手段。但是当航空母舰出现以后,战列舰再也抵挡不住大量的舰载飞机饱和式轰炸和攻击。事实也证明用战列舰夺取制海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核潜艇、舰载机、导弹、以及电子装备的大量快速列装,使得战列舰的优势所剩无几很快就从从属地位被取代了。大口径舰炮的淘汰其实就是战列舰被淘汰的缩影,究其原因是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攻击方式的多样化,不再需要单一的舰炮攻击。而战列舰的笨重反应速度慢,以及对对空防御几乎零效率,不能够超视距攻击……曾经煊赫一时的战列舰带着他的大口径火炮消失在茫茫的历史当中。
现代海军队对单一的舰炮攻击的依赖已经降低,现代军舰对岸防的主要攻击方式多样。
舰载飞机舰载直升机
现代海军尤其是航空母舰一般都装备有舰载航空兵,主要的攻击方式也是舰载机对地攻击对海攻击。这样的方式距离远,攻击灵活。以舰炮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列舰毫无还手之力。对地打击效果,也优于战略舰对地打击效果。
图·美国的舰载飞机
图·美国军舰上的舰载直升机
舰对地巡航导弹
舰队地巡航导弹相比较舰炮主要的优势射程远、威力大、精确度高、可搭载多种弹头。
以美军战斧巡航导弹为例:
射程:2500KM
战斗部重量:122.5KG烈性TNT也可搭载20万吨级的核弹头
精度:误差不超过6-10M
图·战斧巡航导弹
舰炮
舰炮主要是一种辅助的攻击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岸防火力防御比较弱的国家或者地区。也可以用作海上舰艇对抗的一种武器,但总体来说相比较导弹攻击来讲,精度差,射程短,爆炸威力小。
射程:4-20KM
战斗部重量:2-20KG烈性TNT
炮弹种类:穿甲弹、爆破弹、杀伤弹、空炸榴弹和特种弹
精度:受火控雷达和海面因素影响较大
图·美军MK 45 127毫米舰炮
现代战争对舰炮的要求或者定位
- 反应速度快、发射速度快能有效拦截导弹拦截失败的后的快速接近的目标。去人工化,自动化程度高。这些要求都注定现在的舰炮口径会越来越小。这样便于快速的反应,和快速的发射以及带尽量多的弹药。
图·730高速近防炮
- 随着炸药提炼水平提高和高爆炸药的产生,现在同等当量的炸药同原来二战时期的炸药当量相比较,威力大了不止十倍所以这样也有利于炮弹的小型化,炮弹小型化以后口径自然也就随之减小,但爆炸毁伤威力并没有减小。
结语
二战前全世界拥有不少的战列舰,可是等到二战结束以后各国的战列舰几乎都在战斗当中被击沉。这就说明了战列舰的生存都已经没有了空间,而作为战列舰上主要的攻击武器大口径巨炮,也就随之而消失。而现代军舰当中大量运用舰载机和导弹进一步削弱了大口径舰炮的作用。但是舰炮的作用不可能完全被取代,在近距离作战,以及对一些低烈度作战对抗当中依然有较高的费效比。另外发展出来的小口径快速反应高速射击效率的密集阵,也成为军舰防御的最后一环。但无论如何,大口径舰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文/淦珩 图/网络
参考文献
《海战》
《武器百科》
《舰船知识》
由网友 啸鹰评 提供的答案:
火炮诞生以后,一群人高呼了这种重达数万斤的铁桶子,太贵了,而且运输难度也太大了,它怎么能和随地取材的投石机相比呢?
当步枪成为主流轻武器之后,也有一群人在高呼的,为什么我们放弃了大刀,长矛,大刀,长矛才是我们的传统!
进入飞机的时代之后,也有一群保守派的陆军军官在高呼,这些脆弱的小玩具,根本无法同动辄数百毫米的巨炮相比 依旧相信那些大口径的火炮才是战争之神。
坦克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也有一些国家非常保守,坚信骑兵才是战争中的王者。
现在也一样,时至今日舰炮已经成为了海战中的龙套,鞭炮的优点仅仅是成本低,仅此而已,命中精度差,射程短无法拦截高速目标,口径小导致毁伤能力差,缺乏对重点目标的打击能力。
但是现在海战的核心是导弹,所谓的导弹多导弹的性能强,射程远,谁就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对陆资源也是如此,数量繁多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才是军舰对陆支援的核心力量。
至于大口径舰炮的消亡原因非常简单,生产成本高,精度低,而且不适合中小吨位舰艇,并且大口径舰炮发射时会造成严重的震动。
而现代军舰以中小型吨位为主,并且安装了大量的精密电子设备,因此对进度较为敏感,所以现代军舰安装大口径那是属于给自己找不自在。
对陆攻击的事让导弹来不就完了吗?
由网友 五岳掩赤城 提供的答案:
太大装不下,而且现在有巡航导弹和攻击机,舰炮只是作为廉价火力补充
初级军迷眼中的舰炮是这个样子的,甲板上随便找个地方安装上去就行了。
而实际上真实的舰炮系统是这个样子,要占用下面多层甲板,来容纳弹药库、提弹系统、扬弹系统以及炮塔的伺服系统等。这还只是二战时期的手动装弹舰炮,现代舰炮要求自动装弹实现高射速,装弹机和弹路供弹系统都相当复杂沉重,炮塔重量要比二战时期的同口径舰炮重好几倍。你还要考虑连续射击情况下炮管过热问题,必要时要炮管水冷循环系统。所以你必须要考虑适装性能,包括甲板承受炮塔重量、下层甲板空间、以及舰船承受后座力的结构强度,这些差不多都要有足够的排水量来进行保证。
意大利奥托·梅拉拉公司正在测试127毫米舰炮
二战时期,能够装8英寸(203毫米)这一级别的军舰,基本上都是重巡洋舰这一级别,一万吨排水量水平。这还是没有自动装弹机情况下,如果有配置自动装弹机的话,那排水量至少要两万吨。美国没赶上二战,1948年服役的得梅因级重巡洋舰配置了早期自动装弹机,标准排水量1.99万吨。而得梅因级的装弹机跟现在的远无法可比,他的射速是一分钟10发,而现在我国130舰炮可以达到一分钟40发的射速。
大多数驱逐舰选择5英寸~130毫米这一级别的舰炮,最重要原因在于弹药上。5英寸~130毫米这一级之所以可以达到如此高射速,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使用整装药筒,发射药都预先调整好设在黄铜发射药筒内,再装上弹头完成整装弹药。开火时就跟手枪上子弹一样,装弹机和供弹系统一发发的压上去打,而这样一发整装弹药差不多是一个士兵体力能够搬运的上限。如果超过这个重量的话,那么就只能跟美军的AGS舰炮的弹药库管理系统一样,全部弄成模块化和机械化,优点是不需要人工操作了,缺点是非常的大,非常的重,价格也非常的高。
美军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AGS舰炮的弹药库管理系统,全部模块化弹药进行机械化操作,不需要人工了,但也相当的大。口径再往上增的话,占用体积和重量更是成倍增加。
由网友 陶短房 提供的答案:
二战中挪威之战教训表明,用舰炮进行登陆战火力支援风险大、效率低,当时挪威只有为数少、十分陈旧的两艘岸防铁甲舰和几门中小口径岸炮、岸基鱼雷,却击沉了德国最新重巡"布吕歇尔"号。此后在诺曼底、在太平洋,美英战列舰、巡洋舰的炮火发挥了对地支援作用,但主要是建立在已夺取制海权的前提下,而在没有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美日两军在瓜岛系列海战中都因为冒险用舰炮支援登陆、反登陆损失惨重,美国损失了6艘轻重巡洋舰,日本更损失了两艘宝贵的快速战列舰"比叡"号和"雾岛"号。
如果说,纯防御情况下还有"小马拉大车"的浅水重炮舰,要进行对岸火力支援,重炮就必须装在大舰上,能称为"大管子"的火炮怎么也该在八英寸(203毫米)以上,主炮在这个规格上,就已经可以划入条约型重巡行列了,是不折不扣的高价值武器,您只计算炮是否暴力和省钱,不去想想搭载这些炮的军舰么?
随着二战后期舰载航空兵的对地打击能力大增,和战后空对面制导武器的发展,舰载机联队"舔地"的攻击半径更长、效率更高、杀伤力更大,海湾战争时盟军7个航母编队,即便最短腿的法国"克莱蒙梭"级都无需进入波斯湾就可顺利完成对伊拉克、科威特战场的地面火力支援(英国"无敌"级未参与对地攻击),而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远在北印度洋的美国航母编队已能通过舰载机+制导武器,对阿富汗这个内陆国大部分战场实施对地火力支援。简单说,当代航母舰载机编队可以在守方防区外用制导武器实施精确打击,其效率和自我安全性远高于舰炮支援。
不仅如此,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还开始使用"战斧"之类潜射远程巡航导弹,其射程和精度远超过大口径舰炮,近几年又发展了无人机攻击,并且在"也门反恐"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都在不断削弱大口径舰炮对地支援的意义。事实上,海湾战争末期美国投入了最后两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不但保留了总共18门406毫米舰炮,还特意加装了"战斧",但使用结果证明,它们的性价比远不如航母舰载机联队,风险却高得多——必须靠近海岸的庞然大物不但要对抗敌岸基陆、海、空三相火力,还要和水雷甚至浅滩斗智斗勇。
由网友 放飞的季节510 提供的答案:
二战时期,仍然是巨舰大炮为主的时代,尽管航母+舰载机成了海战的主力,主要参战国美英德意日等军事强国,都装备了相当数量的排水量3万吨以上的战列舰,主炮口径动辄381mm以上,406mm舰炮,都不算稀奇,一发炮弹重量都在0.8吨以上,爆炸威力就可想而知了。
其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装备了2艘大和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装备了3座3联装共9门460mm舰炮,一发高爆榴弹的重量竟然接近1.5吨,装药量都超过了当下的反舰导弹,其爆炸威力不会亚于反舰导弹。
尽管大和级战列舰的舰炮口径大、射程远、威力大,但同时为了有效防护炮塔免遭空中轰炸和敌方381mm以上大口径舰炮的打击,给3联装460mm舰炮炮塔附加了厚厚的装甲,前部装甲650mm、后部装甲190mm、侧面装甲250mm、顶部装甲270mm。
一座炮塔内3门火炮总重为1720吨,加上790吨炮塔装甲,以及部分待发炮弹的重量,单座炮塔旋回部的总重为2774吨,相当于日本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
因此,参考二战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和级战列舰3联装460mm大口径舰炮重量就达到了2774吨,是当下哪怕是排水量1万吨级的巡洋舰,都是承受不住的重量。
大口径舰炮,尽管威力大,但适装性差、射速低,已经不适合当下海军水面舰艇舰炮的需要,反舰导弹的出现,成了反舰的利刃,等于直接淘汰了203mm、381mm等大口径舰炮,甚至战时轻巡洋舰上的155mm舰炮都不见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反舰导弹普遍装备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水面舰艇,提高了海军对海乃至对岸火力打击,必要时反舰导弹也能打击岸上的重要的高价值军事目标。
此外,许多巡洋舰、驱逐舰甚至护卫舰,都有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基本上都能容纳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成了海军对岸打击的主要武器装备。
舰炮的作用就下降了,不足以成为海战的主力装备了,除了用于对付海上轻型目标以外, 还能对付空中的目标,同时兼具对岸火力打击。
现代的舰炮口径,较之二战时期舰炮口径有较大幅度的锐减,不要说是381mm舰炮,即便二战巡洋舰的标配203mm舰炮,战后都已经在海军中销声匿迹。
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面舰艇的舰炮,普遍以76mm、100mm、127mm、130mm这四种口径为主,成了当代大中型水面舰艇的主流舰炮。
由网友 王司徒吃瓜 提供的答案:
军舰已经走过火力浪射的阶段了。
在军舰统治殖民时代的几百年里,高火力的大口径舰炮一直都是标配。
无论是国家入侵,还是海盗攻打海港,一通密集的重磅舰炮轰炸都是免不了的。因为战舰得用船用火力干掉岸防炮的阵地,以及在海战中摧毁敌方战舰。
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想准确打炮其实是很难的事儿,所以人们只能精度不足密度来补,密度大总能蒙中几炮。
而随着战舰技术的提升,航速、装甲让舰炮也越来越难搞。
在导弹发展起来之前,海战永远都是看谁火力猛,以及谁能先重创对方。
二战时期那些重甲的战舰,对小口径的舰炮几乎已经免疫,300磅的航空炸弹甚至水线直击的鱼雷都不见得能把它们轻易干掉。
所以,舰炮不继续往大了发展还能怎么办?
而且这时候的战列舰确实厉害,那些口径夸张的巨炮一发就能做到巡洋舰洗半天的事儿,巡洋舰的弹雨也足够岸炮叫苦不迭。
比如我军围攻英舰"紫石英",区区一个轻护卫舰舰,尽管被江边的榴弹炮打得屁滚尿流,但依旧给我军造成了逾200的沉痛损失。
但是,那都是过去式了,现代海战技术已经上升到导弹PK,计算机和卫星侦查技术辅助的地步,谁再用巨炮轰炸,那就是找死。
美军当年有点不认命,将改装的衣阿华级送到海湾战争的战场使用,想试着发挥一下战列舰的余热。
老实说,战列舰的巨炮的确很管用,摧枯拉朽,无论是威力还是威慑都相当巨大。
可美军还是毫不犹豫淘汰了战列舰,哪怕再"现代化"也不用。
这是因为,战列舰已经不符合时代了,它的能力是可以被取代的,而所谓"发挥余热"则代表着更巨大的消耗,还不如淘汰了事。
要维持这些衣阿华的作战,需要大量的燃油供给,还需要等同于一个航母编队的护航配备。
打多了它还炸膛,坑自己人是没商量。而且那巨大的炮机维护起来一点也不便宜。
结果,真正发挥战斗力的反倒是旁边指挥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以及泛用的伯克级驱逐舰。相当于大家围观着一艘老古董,专门找机会去消耗那些二战剩余炮弹和炮管。
很显然,衣阿华级靠舰炮打不了海战,现代海战是"藏"和跑的时代,倘若找个强国玩真的,它那庞大笨重的身躯会被反舰导弹和飞机盘出浆来。
而且无论多厉害的舰炮,都打不到任何一款反舰导弹的射程,还远没这些导弹准。
实际上战列舰遇到的问题可以体现在任何一艘炮舰上面。它们失去用武之地,靠舰炮打不了什么海战,它们也不敢随便凑海岸边轰炸目标。
想轰也轰不着,飞机和导弹已经隔着几百上千公里把目标包办了。
所以,别说155以上口径的炮了,现代军舰76mm都嫌没啥用。如果不是怕出现紧急情况和对付廉价目标、威慑作用以及偶尔的对空防御功能,它们早就被甩进历史垃圾堆了,还没舰上的多管近防炮用处大。
换句话说,不是特殊战术或万不得已,军舰在有导弹的情况下几乎用不到主炮。
而且这些炮塔、炮控、弹药库、供弹机等等,占用了巨大的军舰重量和空间,增加了船体复杂程度和不可靠性,实在是没人们想的那么美腻。
正所谓打起来没它们的鸟事儿,别人打来了还得担心它们被爆弹药库……其实76mm这类口径已经足够干活了,炮弹是越大越危险,越大越占地方,何必呢?
火力支援靠这?要么等未来电磁炮发展,要么还是让导弹和航母来干活吧。
由网友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提供的答案:
其实海军的舰炮本身就不是为了对陆攻击而设计的,而是为了反舰而设计的。无论是二战时期的大舰巨炮如此,还是今天海军军舰的5英寸以下的火炮。至于说对陆打击,这只是火炮本身的一个附加功能而已,军舰火炮从来就不是为了对陆打击而装备的。就像五菱宏光这样的面包车,它本身不是货车,但是由于空间比较大,有时候客串一下货车。
至于说现在海军的舰炮都是小水管不够带劲那也没办法,因为现在都是导弹横行的天下,一场海战下来军舰上的火炮都未必能用上一次。至于说为支援抢滩登陆而进行对陆打击,任务则交给了航母的舰载机和导弹,因为导弹的原因很多岸基反舰导弹的射程都超过100公里,谁敢在海岸线100多公里的地方呆着静静的打炮啊。
毕竟现在的战争模式不比以前,特别是岛屿的争夺战,像美国在太平洋的那种情况是建立在完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才敢贴着海岸线对陆轰击的。而且现在两栖登陆作战更倾向于立体突击,像诺曼底登陆那种攻击防御堡垒的情况未来也许不会再发生了,所以这种平面登陆的需求的确是在减少,但两栖登陆作战的需求并没有较少。
由网友 武研社 提供的答案:
人类自从有了战舰之后,就不断地发展出越来越巨大的舰炮。尤其是一战时期和二战时期,各大军事强国先后诞生了大量的巡洋舰和战列舰,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主炮口径是460毫米,整个炮塔重量达到2700多吨,都赶上当时一艘驱逐舰的重量了,一枚炮弹就有一吨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
美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甚至装备了406毫米的50倍口径主炮。但是,到了今天来看,似乎在全球的先进战舰上,大口径舰炮都没了踪影,为何这种攻击能力强悍的巨炮,现在突然消失了呢?大部分军舰都装备76毫米到130毫米的主炮,尤其是现代的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舰炮大部分是127毫米和130毫米,护卫舰和大一点的导弹艇装备的也大都是76毫米主炮。巨炮不流行了?原来是时代变了,其实不然,因为76毫米口径的舰炮已经够用了。
在先进战舰上不再装备巨炮,是因为有了新的替代者:导弹及无人机等。这些新型武器的攻击能力更为强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现代无人机的发展如火如荼,从战舰上起飞无人机后,执行任务更加灵活,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就连俄罗斯海军来说,不足千吨的小舰都装上了"口径"巡航导弹,具备远程打击能力。
第一方面来看导弹的发展,确实让巨炮已经没必要存在了。现代战舰上开始装备的导弹,已经全面向垂直发射型号挺进,其威力早已今非昔比。在射击距离上,巨炮的射程一般最高也就是四五十公里,也不会太远了。但是,在大型战舰上装备的先进导弹,攻击距离早已达到了几百上千公里。这样一来,战舰无需太靠近海岸,就可以向岸上发动攻击,自身的安全性也得了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巡航导弹的出现,比如美国最先发展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可谓是名气远扬,参加了美国对外的所有战争,在首轮打击的必选的武器,发生战争美国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向目标发射多枚巡航导弹,这种武器在巡航状态飞行,速度稳定,燃料消耗比较低,进而射程也比较远,具备较强的隐蔽突防能力,打的也比较准,各国海军舰艇都在研发和装备这种武器。当然,在攻击精度上,巨炮只是依靠其威力进行大面积毁伤,无法进行精确打击。但是导弹却可以加装精确制导模块,根据地图来进行攻击,甚至可以做到说打窗户决不打门。
第二个方面,就是无人机的发展,让巨炮也没了存在的空间。由于无人机控制起来更加灵活,各种武装无人机层出不穷。这些无人机在战舰上放飞之后,可以像蜂群一样,直扑对手。它们还可以编队飞行,进行战术点杀或者围攻。巨炮最多也就是十来管一起发射,但是,无人攻击机的数量,及其携带的武器弹药数量,要比巨炮来得更为猛烈。巨炮的弹丸一旦发射出来,就不受控制了,但是,无人机却不同,可以随时改变攻击方位,甚至收回攻击,都是可以从中途改变作战方案的。所以,巨炮没有灵活性,也是其不得不消失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方面其实也比较重要,那就是巨炮在战舰上占据的位置太大了,令战舰的设计受到限制。在隐身能力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如何设计高隐身性的战舰,成为战舰性能的核心点之一。但是,巨炮除了本身巨大之外,其在舰上的位置也让战舰无法向隐身战舰进化。炮身是不可能隐身的,其基座是一个巨大的模块,无论如何设计,装备巨炮的战舰,都无法设计成为隐身战舰,在战时只能是一个活把子,导弹马上就能找到并摧毁。所以,巨炮退出历史舞台是理所当然。
再者说拿重量来说也不可能,大口径巨炮的重量就说给减重,那也得至少几百吨,现在的舰艇都是几千吨最高也就是一万多吨,一个火炮就显得太重了,不伦不类的,所以说还是减重,况且大口径火炮射程也提高不了多少,127毫米舰炮射程都能达到几十公里,再有电磁炮的出现,大口径火炮更不可能登台了。
巨炮存在的历史阶段,是有特定条件的。但是,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战舰的性能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越来越巨大的炮弹,而在于更精巧,攻击距离更长,同时也更易于控制的新型武器。比如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等,可以说是巨炮的变种,未来也会越来越多地装备于新型战舰上。当然,口径较小的76毫米舰炮,其实就足够近程防御了,再远的就交给导弹和无人机去完成任务吧,所以,巨炮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