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_汉武帝的母亲是宫斗高手吗

由网友 优选趣视界 提供的答案: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汉朝三位皇帝,他们的母亲在历史上也都有着不小的地位。他们的母亲分别是吕雉、王夫人和伏姬,下面将分别介绍她们的故事和影响。

一、吕雉

吕雉是汉文帝的母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人之一。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4岁时嫁给了刘邦,成为了汉朝的皇后。吕雉十分聪明,她在治理国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汉文帝即位后,也经常向她请教。在吕雉的建议下,汉文帝实行了多项政策,如减轻重税,减少兵役,加强官员的素质等。

除了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吕雉在文化和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她喜欢音乐和舞蹈,曾经亲自创作舞蹈,还请来了著名的乐师韩诸侯为她弹奏。吕雉还非常善于织锦,她设计的锦袍被誉为"吕氏锦袍",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珍品。

虽然吕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她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对自己的儿子汉文帝非常溺爱,甚至在汉文帝被废位时,为了维护自己儿子的地位,她曾经发动了一场政变。此外,吕雉还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残忍而被人诟病。据传说,吕雉在宫中设有秘密的刑具室,用来对付她的政敌和不听话的宫女。

二、王夫人

王夫人是汉景帝的生母,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王夫人的家族出自郑国公族,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嫁给汉景帝的时候,王夫人已经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女子,她的才华和美貌都是汉景帝所倾慕的。

王夫人不仅在家庭中是一个出色的妻子和母亲,她还在朝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对于汉景帝的政治决策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汉景帝也在很大程度上听从了她的建议。王夫人善于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她的聪明和机智也帮助了汉景帝在政治方面的成功。

王夫人的美貌和才华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传说。相传她是世间最美丽的女人之一,她的风姿和气度也令人称道。王夫人还善于诗词,她创作的诗歌在汉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王夫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像吕雉或者伏姬那样引起争议,但由于她的美貌和才华,她在汉朝历史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三、伏姬

伏姬是汉武帝的生母,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但她的地位却非常特殊。伏姬在汉武帝即位之前生下了他的长子,但由于长子身体不好,在汉武帝即位之后很快就去世了。汉武帝非常伤心,为了纪念自己的长子,他封伏姬为皇太后,让她成为了汉武帝的生母和最亲密的顾问。

尽管伏姬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女人,但她在汉武帝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皇太后,伏姬对于汉武帝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还善于处理宫廷内部的关系,帮助汉武帝维持了稳定的政治局面。

伏姬虽然没有像吕雉或者王夫人那样出色,但她的地位却非常特殊。她的影响力虽然集中在皇宫内部,但她的存在却对于整个汉朝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伏姬作为汉武帝的母亲,为汉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结

三位汉朝皇帝的母亲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虽然她们各自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同,但都在汉朝的政治和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大的才华,但也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残忍而被人诟病。王夫人是一个美貌和才华并存的女子,在汉景帝的政治和私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伏姬虽然没有出色的才华,但她作为汉武帝的母亲,在汉朝的繁荣和稳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三位女性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们的个性与才华,也为我们了解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由网友 纪元的尾声 提供的答案:

西汉的太后,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开始,西汉的太后就对每一个皇帝都形成了一种"制衡",强的不是太后的本身,而是赋予这些后宫权力的"道德思想"。

有人说,西汉中前期都是"妈妈政治",所谓妈妈政治,就是指太后摄政或者是干预朝政,从史实来看,也真的确有此事。

西汉第二任皇帝,乃是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可刘盈在位数年,他几乎没有真正地掌握实权,执政的都是吕后,所以在刘邦之后,汉文帝之前这段"历史"时期,就被司马迁称为"吕后时期"。

在刘盈驾崩后,吕后接连扶持两个傀儡皇帝,把控朝政,"太后政治"在这个时期展露无遗。而当吕后驾崩后,被朝廷迎来长安登基的汉文帝刘恒,也同样带来了一尊"大佛",那就是他的母亲薄姬,史称薄太后。

因为汉文帝的性格软弱,所以在汉文帝登基的中前期,都是薄太后参与摄政、掌控局面,或许因为是一家人,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也是个强势的人,当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刘启登基,他一登基,就被母亲"窦太后"管得死死的,苦不堪言。

不过要说最憋屈的皇帝,莫过于汉武帝,因为汉景帝驾崩的时候,窦太后还在世,而他的母亲王娡也在世,这就意味着汉武帝得面对"太后"和"太皇太后"并存的局面,这让汉武帝十分无奈,受到的打压颇为严重。

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媳妇熬成婆"

薄太后第一任丈夫并不是刘邦,她当年跟随过魏王魏豹,因为被西汉"神相"许负给她算出一个"天子之母"的命运,所以薄太后颇受魏豹宠爱,可惜的是,后来魏豹战败,薄太后被当成俘虏充入刘邦的掖庭,魏豹到死可能都没想到,这个便宜被刘邦捡了。

虽然刘邦后来雅兴大发宠幸了薄太后,但刘邦对她没有什么感情,很快就冷落了薄太后母子,当刘邦平定了异姓诸侯王后,给刘恒封了个代王,自此,就算是厚待他们母子二人了。

在薄太后的眼界里,她这辈子最好也就是当一个"王太后"了,但不管怎么说,还算是不错了,后来刘邦驾崩,吕后因爱生恨,对刘邦的"宠妃"一一清算折磨,薄太后因为是个同样不受宠的苦命人,被吕后放过了。

从此天高海阔,告别长安。

戏剧性的是,吕后去世后,吕家人掂量不清楚自己的斤两,想要颠覆刘汉江山,后竟被陈平周勃一锅端,而西汉大臣们也是狠心人,将刘盈的儿子全部斩杀,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

说白了,杀刘盈的儿子,那是为了给刘恒铺路,在代地的刘恒被这个喜讯冲击得有点昏头脑,但他的母亲薄太后并没有方寸大乱,立即让自己的弟弟薄昭前往长安查探虚实,有了母亲的帮助,刘恒很快稳住了。

薄昭到了长安后,跟一众大臣吃喝玩乐,酒桌文化让薄昭放下了心来,立即密信姐姐:

"放心,大胆来"

刘恒当皇帝,对于西汉朝堂和刘恒来说,是双赢,陈平和周勃要的不过分,是安度晚年,刘恒要的不过分,因为他得听妈妈的话。

"妈妈政治"又要开始了,不过薄太后为人有自知之明,她知道她当年不受宠,不能太过僭越,不能太过分,她跟"大房"吕后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吕后敢把刘邦踢下床,因为她是嫡妻,而薄太后还得祈求刘邦来宠幸她一晚,暖了无数个夜晚的寒被,刘邦也没有来过。

有时候,适当的"卑微"是能使人清醒的。

薄太后虽然有权力,但不乱来,她让弟弟薄昭代表薄家外戚在朝堂行使权力,一是为了帮助刘恒,二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家族,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如果女儿过得不错,帮一帮娘家,这并不过分。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薄太后在长安做了多少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薄太后帮助刘恒度过了一个很"不安"的一个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汉的"妈妈政治"并不是什么很彻底的坏事,也是因为薄太后在史书里的"痕迹"极少、同样也说明了薄太后和吕后不同,对刘恒的帮助极有分寸。

至于薄太后唯一一次有记载的干涉汉文帝的决定,还是在于西汉大臣周勃的问题上。

因为周勃当年自以为扶持汉文帝登基,有功于汉文帝,因此周勃便有些飘飘然了,这导致汉文帝在心中给周勃记下了一笔,当汉文帝逐渐全面掌控朝堂后,直接让周勃"强制退休",而且周勃退休了汉文帝也不准备放过他,派人经常去"监视"他,整得周勃神经衰弱。

周勃也因为其中一次应对过激被人举报要"造反",汉文帝抓住机会下令让人逮捕周勃,甚至还要处死周勃,周勃得知这个消息十分绝望,情急之下,只能求到薄太后头上去。

虽然周勃也是散尽家财了,不过薄太后并非是看在周勃的财富上帮周勃一把,她出面直接批评汉文帝,如果汉文帝对周勃都如此,那么其他老臣该如何作想,薄太后的一顿批评让汉文帝连连认错,放过了周勃。

媳妇熬成婆婆,但薄太后终究不是变成刻薄的婆婆,并不受宠的人生,让她有着很清晰的人生认知,汉文帝的"仁厚",很大程度就是薄太后教导的,譬如在周勃一事上,汉文帝也是暴露了自己并不仁厚的一面,最后还是薄太后把汉文帝拉了回来。

汉景帝之母窦太后:西汉最"多事"的太后。

窦漪房这个名字,在西汉足以让汉景帝和汉武帝抖三抖,因为这是他们的母亲、祖母,十分强势的人物。

关于窦漪房如何在刘恒的后宫崛起,只能说她是幸运的,刘恒和原配妻子以及原来的嫡长子,在他称帝之前,竟然全部去世,这种命运似乎就要给窦漪房开路,汉文帝登基后,刘启被立为皇太子,窦漪房被尊为皇后,未来的"妈妈政治",必然也有她一份。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登基,将母亲窦太后尊为皇太后,专属于汉景帝的妈妈政治正式开启。

早在汉景帝登基前,窦太后就已经让自己的家族"干涉"朝政了,因为汉文帝和薄太后对她的"关爱",让窦太后将自己的族人带到了朝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汉"魏其侯"窦婴,所以当汉景帝登基后,窦太后的政治触手更长,她虽然做不到吕后的地步,但也不是省油的灯。

而窦太后所做的事情中,最经典就是三件:

为子争储,替子争利,打压儒家。

一‬、为子争储。

窦太后是个奇怪的太后,但也是个传统的母亲,因为她跟众多的母亲一样,对于"小儿子"刘武特别疼爱,偏心到不行,而这种偏心,最终让窦太后向汉景帝提出了立"皇太弟"的要求。

这个要求一提出来,把朝堂都吓到了。

要知道,中原自古以来鲜有"兄终弟及"的传统,而窦太后竟然要求自己的大儿子以后把皇位传给小儿子,这无异于是把西汉的礼法给破坏掉,放在任何是一个时代,这都是太后不可能说出来的话,但窦太后就敢说,而且还要汉景帝屡次给保证。

这件事让汉景帝很为难,后来还是窦太后的本家人窦婴出面阻止了,这才让汉景帝逃过了"一劫",本来汉景帝立的第一个太子刘荣,窦太后也很喜欢,但后来汉景帝又把刘荣废了,在废了刘荣之后,窦太后第一时间又还是找到汉景帝商量立"皇太弟"的事情,这把汉景帝整得十分无奈。

虽然窦太后知道自己这样做很不合规矩,但她三番四次说这个事,给汉景帝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她是一个传统的母亲,但也是一个奇怪的太后。

二、替子争利。

替子争利,这个子,自然也还是小儿子。

窦太后似乎很懂大汉以孝立国这一套,所以她对汉景帝的"孝心"把控得死死的,如果汉景帝不遵从她的意愿,那么就是不孝,如果不孝的话,那么未来的名声就会不好,因为这个倚仗,窦太后不断地"倾斜"资源给刘武。

当年因为立储的问题,闹得刘武和汉景帝兄弟二人关系很僵,后来还是刘武百般给哥哥说好话,才获得了哥哥的原谅,得以被汉景帝召入宫中欢聚,谁知道,就是这次入宫,刘武和母亲窦太后上演了一出"苦情剧"。

刘武要来长安,窦太后自然翘首以待,早早等着小儿子的马车进宫,但谁知道刘武的车队到了城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刘武的身影,窦太后见此情景便大声哭喊,说是皇帝杀了她的儿子,而且哭的声音很大,显然就是为了把事情闹大,像窦太后这样"坑"儿子的母亲,也是鲜有。

窦太后一哭,就把汉景帝吓坏了,于是连忙告诉母亲,刘武是在半路换了一辆马车,并没有被杀,现在已经在宫中了,可人家窦太后并不买账,还要哭闹,此时的汉景帝才明白了窦太后这样做的深意,无奈之下,承诺给刘武的儿子、女儿全部封地,儿子封王,女儿给粮,这才让窦太后喜笑颜开。

说白了,这个"哭戏"就是窦太后设计好的,目的就是给小儿子讨要好处,既然你皇位不给这个弟弟,那么给这个弟弟的子女好一点的待遇总是可以的吧,汉景帝对此不敢有异议,只能哄着。

三、打压儒家。

其实窦太后在政见上,对汉景帝一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她推崇"道家",打压儒家。

窦太后对道家的推崇,一度影响到了朝廷官员的选拔,在汉景帝时期,窦太后直接给刘氏宗族下令,凡是子子孙孙都要研读道家经典,不可以学习儒家经典,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窦太后更是将一批推崇儒家的官员纷纷定罪下狱,强势非常,汉武帝都没有办法。

之所以打压儒家,这可能跟大汉的立国之本"无为而治"有关,这并不能说窦太后就是错的,因为汉文帝遵循的,就是刘邦定下的无为而治,所以窦太后本身就是一个"守关者",只是后来一切都在变化,无为而治的道家并不适用了,经世致用的儒家更符合要求,这才产生了冲突。

"扬道抑儒"在窦太后在世的时候根本无解,汉武帝也是等着祖母驾崩后才慢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一点,也是窦太后在政治上影响力的体现,窦太后当年靠着"道儒"之争打击了很多政敌更是不用说了。

因此通过这三点来说这窦太后是最"多事"的太后,是很贴切的,她在世的时间太长,经历的皇帝够多,实在太有底气"乱来"了,但‬该说不说‬,窦太后的‬"妈妈政治‬",还是‬合格‬的‬。

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给儿子铺路,和婆婆"斗法"。

王娡是个"传奇"人物,她的儿子乃是西汉"汉武大帝",汉武帝能有那么伟大的成就,跟王娡的帮助离不开关系,王娡其实才是西汉"妈妈政治"中最出色的太后。

王娡第一任丈夫并不是汉景帝,乃是一个乡土农夫,后来因为不甘命运,抛下丈夫和女儿去太子宫"选秀",最终被还是太子的汉景帝选中,后来汉景帝登基后,汉景帝废掉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让王娡成为了第二任皇后。

看似王娡的皇后是汉景帝给的,事实上,王娡在其中的"运作"不少。

汉景帝当年有一个姐姐,名为刘嫖,乃是窦太后的爱女,刘嫖做人很嚣张,她找到了太子刘荣的母亲要求联姻,以便自己能做天子的岳母,但是刘荣的母亲拒绝了,刘嫖怀恨在心,于是转头找到了王娡,王娡同意了这场联姻,这也缔造了汉武帝和陈阿娇的婚姻。

因为刘嫖和王娡联姻成功,刘嫖不留余力地帮助刘彻成为太子,刘嫖一方面在汉景帝目前打压刘荣,又给窦太后打他们的小报告,久而久之,汉景帝对刘荣母子心生不满,但这还不算完,王娡做事十分彻底,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让人到汉景帝面前劝立刘荣的母亲栗氏为皇后,这个行为让汉景帝十分愤怒,于是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太子被废,刘嫖又跑到汉景帝的面前说起了王娡的好,于是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也因此成为嫡长子,被立为了太子。

所以王娡的崛起之路不是靠运气,是真的有水平的,汉武帝之所以后来能是汉武帝,他首先得先感谢母亲给他铺路。

成为皇后之后,王娡看出来婆婆窦太后并不简单,于是早早"布局",将自己的外戚家族一些人引入朝堂,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武安侯"田蚡,后来和窦婴互相斗法那个人。

除此之外,王娡将自己的三个女儿纷纷和朝廷的贵族联姻,以此来加强汉武帝未来的话语权,当王娡这一切都做好的时候,汉景帝大限也到了,汉景帝驾崩,汉武帝登基,在登基之初,就受到了祖母的压制,而王娡就负责在这个层面帮助儿子平摊压力。

"田窦"之争,背后就是窦太后和王太后的斗法,不过这场斗争,显然汉武帝对双方都不满意,汉武帝觉得母亲也有些"过界"了,于是这反而成为了汉武帝压制丞相,拔高中央皇权的垫脚石。

面对儿子的"不满",王太后没有压制儿子,反而是让儿子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王太后的举动也获得了汉武帝的尊重,所以说王太后其实是一个很合格的母亲,也是一个很合格的太后,在汉武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帮助儿子,在汉武帝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她适时退居幕后,分寸把握十分到位。

所以后来王娡和别人说起自己在民间还有个女儿的时候,汉武帝没有对母亲生气,反而大方地到民间给母亲找到了自己的这个"大姐"金俗,汉武帝对于这个姐姐也是非常厚待,也算是孝顺母亲王太后了。

但就算是王太后没有"得罪"汉武帝,汉武帝也还是对西汉的"妈妈政治"产生了很浓厚的排斥情绪,后来他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宁愿让霍光辅政,都不需要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以后当太后摄政,因此给钩弋夫人赐死。

可惜的是,钩弋夫人的死并没有结束太后摄政的局面,后来的西汉皇帝,又给汉武帝复苏了这种麻烦的局面,最后才有了外戚王家王莽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这也算是惨重的代价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建了辉煌盛世的大统一王朝,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汉朝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辉煌,与汉朝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及汉武帝三个皇帝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不但确保了国家的稳定,而且让汉朝的经济发展起来。汉武帝打击匈奴,不但实现了开疆拓土,让汉朝的疆域变得非常辽阔,同时也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国家的威胁。可以说,正是因为汉初这三代皇帝共同努力,才为汉朝实现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这三位皇帝固然很厉害,但培养这三位皇帝的母亲更加厉害。可以说正是有这三位母亲的奋斗,以及她们对儿子们的着力教育,才会促成三代皇帝的成功。而且,这三位太后各有各的特点,在帮助儿子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薄太后能熬。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熬。

薄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薄姬被刘邦收留以后,她几乎一生都只见过刘邦一面,被刘邦宠幸过一次。好在于她的运气非常好,仅仅一次,她就给刘邦生下了代王刘恒。

后宫中的妃子,要能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获得君王的宠爱。只有获得君王的宠爱,才会有前途和出路。否则的话,一辈子都只可能在皇宫里,孤独寂寞地生活。

戚夫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戚夫人极力讨好巴结刘邦,她尤其会跳舞。刘邦自从起义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停地在前线打仗。而且刘邦经常打败仗,这使得刘邦的心情肯定是极为郁闷的。戚夫人就抓住了这一点,极力的在刘邦面前表现,唱歌跳舞,给刘邦解闷,安慰刘邦。这使得刘邦非常喜爱戚夫人。

戚夫人还明白刘邦是一个老家伙,他的年纪是很大的,随时都可能死去。要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刘邦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只有自己的儿子成了继承人,将来自己当了太后,才有稳固的地位。所以,她除了唱歌跳舞以外,还极力撺掇刘邦,让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继承人。

而且戚夫人还明白,吕后不是一个能够容忍别的妃子的女人,假设将来吕后当了太后,自己绝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因此,从确保儿子的地位和自己的地位角度出发。戚夫人都在积极地运作,表现得很活跃。

然而在这些过程中,薄姬却非常安静,非常能熬,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薄姬并不是一个很笨的女子,她要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是办得到的。她非常有手段。比如当年魏豹之所以娶她,正是因为魏豹听说了薄姬"当生天子"。这个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就是薄姬和她母亲有意营造的一个结果。

还有,刘邦之所以宠幸薄姬,是因为薄姬有意在刘邦喜爱的两个妃子面前放话,展示可怜。而这激起了刘邦的怜悯心。等刘邦去见她的时候,她则告诉刘邦,昨天晚上她梦见了有一条龙盘在她肚皮上。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薄姬有意设计的桥段。薄姬这么聪明,她要继续想办法引起刘邦更多的注意,并不是办不到。但是她一直没有这样做,非常安静。

在漫长的岁月里,薄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刘恒的教育上,让刘恒勤政爱民,养德修身。当吕后开始收拾刘邦的其他儿子,和其他嫔妃的时候,薄姬因为一直比较安静,因此躲过了吕后的打击。

汉惠帝去世,刘邦的孙子们都蠢蠢欲动,想要接替汉惠帝当皇帝。刘肥的几个儿子,甚至举兵造反。但是薄太后一直让刘恒安静地呆着,不要去出这个风头。也正是因为刘恒一直表现得很冷静,而且品德又好,又把百姓管理得好,刘恒才获得了朝中大臣的重视,大家才会把他接到朝中,让他当皇帝。

薄太后能熬,因此她笑到了最后,她的儿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窦太后懂退。

窦太后当了太后以后,由于自己的眼睛瞎了,她的小儿子刘武特别照顾她,特别关心她,因此她也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后来听说刘启和刘武两兄弟喝酒的时候,刘启表示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刘武,这让窦太后非常高兴。

当刘启废掉了自己的太子刘荣后,窦太后就给刘启提出,希望刘启能把刘武立为继承人。

刘启当然不会把刘武立为继承人,当年他之所以说那个话,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喝醉了,打胡乱说;另一方面,也是他为了讨母亲的欢心。他看出母亲特别喜欢刘武。毕竟母亲眼睛瞎了,说这样的话来安慰一下母亲的情绪。

刘启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弟弟,但是母亲又说到这个话。刘启不好不答应。因此他把这个事情扩大化,表明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不能擅自做主,而需要大家来讨论。于是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廷中,让大家给意见。

事实上,皇位继承问题,是不能拿到朝廷中去讨论的。而且刘启后来把刘彻立为接班人,也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他偏偏要把刘武继承皇位的问题,拿去讨论。就是他想用大臣们的反对,来搪塞他母亲。

自然,大臣们懂得刘启心中想的是什么,当然就极力反对。

最终,刘启以大臣们反对为借口,剥夺了刘武的继承权。后来,刘武不高兴,暗杀了反对他的大臣袁盎。于是,刘启不断派出使者,调查刘武。刘启派出的使者,第一波还在调查之中,第二波已经上路了。显然,刘启就要通过这种方式,吓唬刘武,同时也吓唬他母亲窦太后。

刘武受不住吓,最后吓死了。

窦太后当然十分伤心。但是,窦太后是一个非常懂得退让的女人,她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而且她还和后来的继承人刘彻的关系搞得很好。

要知道,和刘彻关系搞好不容易。毕竟当初窦太后是想把皇位给儿子,不给孙子,可以说刘彻和窦太后是天敌。

但是窦太后一直在退让,极力融洽和刘彻的关系,同时极力融洽和刘彻母亲王太后的关系,这使得后来在汉武帝刘彻的朝廷中,窦太后还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王太后通变。

王娡最早嫁给了一个农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而且家中的生活过得不错。她的老公金王孙虽然不是达官显贵,但是很喜爱她,而且日子还过得去。

但是当她母亲提出,希望她到皇宫去找机会的时候,她知道此去可能就是受苦,挨打受骂,当下人。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当下人,做一个默默老死皇宫中的宫女,但是她却接受了这个挑战,依然离开爱自己的老公,离开儿女,离开温馨的家庭,到皇宫中去奋斗。

王娡放低自己身段,从零做起,最后竟然获得了汉景帝的喜爱。从一个小宫女,变成了汉景帝的妃子,而且还给汉景帝生下儿子刘彻。

汉景帝最初把刘荣立为太子。但由于栗夫人恃宠而骄,容不下其他嫔妃,并且得罪了馆陶公主。因此馆陶公主提出,希望把陈阿娇嫁给刘彻。

尽管馆陶公主做事张扬,陈阿娇身上有很多臭毛病,但是王娡敏锐地看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她和儿子一起,积极响应,娶了陈阿娇。

因为娶了陈阿娇,因此他们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下,最终刘彻得以被立为继承人。

当刘彻当皇帝以后,虽然王娡是太后,但是她的上面还有一个窦太后。王娡并没有因为不满窦太后指手画脚,有意打击窦太后的势力,而是懂得权变,教育儿子学会隐忍,努力在各方势力中找平衡。

所以我们看汉武帝前期的各种事情,朝廷中大臣们的各种斗争,都是一种找平衡的表现。

后来,王娡再一次发挥权变的特点,促成汉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打匈奴这件事上,也正是因为打匈奴,通过卫青与霍去病所建立的功劳,打败窦太后及馆陶公主的势力,让自己发挥作用。

可以说,汉武帝能够变成一个文韬武略都非常厉害的一代雄主,王娡对他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

汉初三太后,事实上个人素质都是非常全面的,我们这里只是集中对她们最特别的性格给予展示。但这一点,也足以表现出她们的杰出和优秀。

由网友 橙皮卷 提供的答案:

刘邦攻下魏国后,将魏王的妃嫔全部纳入囊中。排着队一个个临幸后,独独落下了薄姬。没想到多年后刘邦偶尔心血来潮,薄姬竟然就怀了孕。

要说这次心血来潮,还来源于两个后宫女人的小心眼儿和踩高捧低。

当时,从魏王后宫中"跳槽"到刘邦后宫的妃嫔很多,有两个得了刘邦雨露均沾的妃子忍不住嘲笑一直被冷落的薄姬,背地里说她太蠢。

这些话恰巧被刘邦听到了,不禁动了恻隐和好奇之心。

于是,刘邦叫来薄姬,像给她恩赐一样,临幸了她。就在这一次,薄姬怀了孕。

为什么恰好两个妃子窃窃私语就正好被刘邦听到了呢?这真的是个巧合吗?还是另有隐情?

一、表面隐忍、内心有丘壑的汉文帝之母--薄姬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秦。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国宗室女魏媪将自己的私生女薄姬送入魏王宫中。

如何在魏王后宫的众多女人中胜出?

魏媪找到相士许负,让他帮忙算一算薄姬的命运。许负说,薄姬将会生下天子。

当时魏豹正在跟随刘邦一起攻打项羽。听到许负的话后,魏豹心里非常高兴,既然天命注定自己当天子他爹,还跟着你们这些人拼死拼活地干什么呢?

于是,魏豹不跟着刘邦折腾了,等着刘邦和项羽两败俱伤,天子之位不就归自己家了吗?

那还是早点造出天子比较重要,抱着这个信念,魏豹对薄姬宠爱非常,就希望她早日诞下天子。

谁会相信魏媪找许负,再到许负的卜算传到魏豹的耳中是一个巧合呢?

细品品,群雄逐鹿中原之时,局中人最关心的当然就是那个人人争夺的位置到底花落谁家。魏媪和薄姬对形式摸得真是透透的。

魏豹没想到的是,薄姬肚子里的儿子即使是天子,爹也不是他。他很悲惨地被刘邦给灭了。

薄姬和魏豹的一群妃嫔都进了刘邦的后宫,美女如云,可把刘邦给累坏了。

曾经对魏豹起过作用的预言到刘邦这里完全没有任何用处,薄姬被扔在织布房,日日劳作。

眼见着日复一日,青春凋零,作为一个女人来讲,她能忍受吗?

还真能,薄姬的忍功确实是一流的,成大事者一定要能够忍耐,薄姬这点忍功超越常人。

她不抱怨,也不贸然争宠,而是用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一个机会。如果这个机会一直等不到怎么办?那就是创造机会也要上。

当初,一众妃嫔进入刘邦后宫,薄姬和两个姐妹拉着手发誓:无论谁得到了宠爱,一定不要忘了提携一下别的姐妹。

未雨绸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一点,薄姬做到了,而且成功了!

只是这一次,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儿子,也就是刘恒。可见,除了薄姬的隐忍和心机,运气也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据说薄姬有了儿子后,再也没有被刘邦宠幸过。

或许薄姬相信相士的话,等着儿子成为天子,她自然能够翻身。或许她本身也没有太大的野心,能平安度日,还有儿子可以依靠,已经知足了。

更大的可能是,薄姬审时度势,看出吕雉的强势和心狠手辣,本来自己有儿子,就容易引人忌讳,给儿子带来灾难。因此避其锋芒,以免与吕雉发生正面冲突。

同时,刘邦身周美人众多,争宠手段百出,自己并无特别突出的优点,没有机会在争宠中胜出,因此薄姬继续采取"忍"字诀。

薄姬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在残酷的后宫斗争和政治变换中,成为少数的几个幸运者。

那些竞相争夺刘邦宠幸的女人们,在刘邦死后,遭到了吕雉残酷的反击。

最惨的就是最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她与薄姬正好相反,不能清楚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也不能忍耐任何委屈。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砍去四肢,刺瞎眼睛,割去舌头,刺聋耳朵,成为可怕的"人彘"。

薄姬因为自己的隐忍和委屈,反而引起了吕雉的怜惜,允许她与儿子团聚,赴儿子封地享受天伦之乐。

薄姬能够审时度势,准确地拿捏各色人等的性格特点。没有合适的机会,她会低调隐忍,有足够的耐心。一旦有机会,她也会立即抓住,争取利益最大化。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过得差。

她的这套处世方式,不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了下来,也让自己的儿子躲过了政治斗争,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很是贴切。

刘恒的封地在代国,即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嫌此地艰苦,语言中很是鄙夷。

薄姬开导儿子: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我们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刘恒认为母亲所言甚是有理,因此高高兴兴地去了封地。

可是,刚到代地时,刘恒看到满目苍凉,很伤感。薄姬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

汉文帝刘恒也一直以低调、宽厚的形象示人,在做代王的十几年中,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爱戴百姓,轻徭薄赋,不结党,不争位。

因此,在大汉朝的皇位出现空缺时,各方都感受不到刘恒的强势和威胁,对他上位自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情绪。

推举刘恒继位的大臣们,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薄姬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没有强大的外戚胡作非为,所以不会再出现吕后把持朝政的局面。

低调老实的汉文帝登上皇位后,一旦机会来了,就展示出他的大智慧。从他开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可以说,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为友好的皇帝。

如果说历代帝王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楷模,英明神武,节俭爱民,汉文帝一定可以排在前三。这与薄姬对他的教育和给他的榜样是密不可分的。

二、情商、智商超高,控制欲极强的汉景帝之母--窦漪房

窦漪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底层平民跃升为最顶层的人物,从一个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上演了一出妥妥的大女主戏码。

她和吕雉和薄姬都能够和睦相处,后来又影响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是"文景之治"中的关键人物,中年以后双目失明,依然权倾朝野,说一不二实在是一个集颜值、智商、情商于一体的女强人。

窦漪房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哥哥外出打工,弟弟被人拐卖不知去向。窦漪房孤零零一个女子,四顾无依,她该怎么办呢?

恰好遇到宫里招宫女,窦漪房直接报名,去宫里上班了。

窦漪房伺候的主子是刘邦的皇后,吕雉。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小命。

好在窦漪房心思灵巧,很会察言观色。在谨言慎行中度过了几年战战兢兢的岁月,还得到了吕后的赏识。

后来,吕后将一批宫女分派给各个封地的诸侯王,其中就有窦漪房。

为了能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窦漪房用自己攒了多年的银子贿赂管事太监,希望能把自己分配到离家较近的赵国。

可是,太监收了钱却没有办事,竟然把窦漪房分配到了代国。

她伺候的人是刘邦的四子刘恒。在很多人看来,刘恒不争不抢,为人低调,似乎没有什么前途。

窦漪房只能慨叹造化弄人,却迅速调整了心态。她并不抱怨,而是随遇而安,在有限的环境中为自己谋划最大的利益。

美貌、情商、心计,窦漪房都不缺。她不仅主动投怀送抱,获得刘恒的欢心。而且还专门用心讨好刘恒的母亲薄姬,让薄姬对她十分满意。

不得不说,窦漪房很有旺夫运。几年后,刘恒登上帝位,即汉文帝。窦漪房所生的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

此时,已经成为薄太后的薄姬对刘恒说,你的儿子都是窦氏所生,应该立窦氏为皇后。

窦漪房多年在薄太后身上的用心没有白费,关键时刻薄太后发了话,窦漪房顺理成章成为窦皇后。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就这样成为了大汉朝的第三代皇后。

可是,幸运并不总是伴随着窦皇后。人到中年的时候,窦皇后突然双眼都瞎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历了这个突变,还是因为汉文帝去世,窦皇后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此时,儿子刘启即位,成为汉景帝。窦皇后升级为窦太后。

对于汉景帝继承人的问题,窦太后因为偏心小儿子,竟然不顾礼制,要求汉景帝不要立自己的儿子即位,而是应该立弟弟刘武成为继承人。

孝顺的汉景帝内心极其不愿意,嘴上却没有说出半个"不"字。而是说自己不能完全做主,此事要朝臣们共同商议才可。

大臣们当然强烈反对,皇位自古都是"父死子续",传给弟弟就坏了祖宗的规矩。

汉景帝趁势以朝臣们反对为由,将此事揭了过去。可是,窦皇后一时竟然也不肯善罢甘休,直到刘武因故而亡才算放下这个执念。

汉景帝在位期间,一直受到母亲的指手画脚,对他的政策和权力均有强力干涉。当然,在此期间,汉景帝颁布的由母亲那里得来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及至汉武帝刘彻即位,窦太后升级为史上第一位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和孙子刘彻之间的权力争夺也很激烈,

刘彻尊崇儒学,深深触怒了反对儒家思想的窦太皇太后,这个年事已高、双眼已盲的老太太火气很大,把孙子提拔上来的儒生全部撤销,废掉刘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她对刘彻的强势控制使得刘彻的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极其憎恨外戚干政。

刘彻终其一生对自己的妻子都充满了防范心,他废除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逼迫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自杀,处死为自己生下太子的宠妃。

不得不说,刘彻的祖母给他造成的心里阴影面积可真不小。

三、狠心决断,工于心计的汉武帝之母--王娡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汉武帝刘彻的上位完全是母亲王娡运筹帷幄的结果。而王娡的背后也有一个女人--母亲臧儿,她能够走上人生巅峰,正是臧儿不断前推的结果。

王娡祖上曾经有人做过诸侯王,可是到她这一代时,已经落魄成为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成年后,王娡嫁给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农民,生了一个女儿。

本来王娡应该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没想到一个算命先生的话,让她的母亲臧儿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算命先生对臧儿说:"你的两个女儿以后都能大富大贵。"

于是,臧儿心动了,她开始鼓动王娡离婚。这种疯狂的举动确实非常人能够做得出来,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逼迫女儿放弃自己的家庭,实在是个狠人。

当然,王娡也是个狠人。她抛夫弃女,由母亲打通关系,毅然决然带着妹妹进了太子刘启的府上,由宫女开始向上爬。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说难听一点,这一家母女几人简直就是疯子。说好听一点,母女几人都够狠辣,魄力和胆识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当然,王娡美貌如花,又工于心计。很快就让自己和妹妹得到刘启的宠爱。她为刘启生下了3女1男,妹妹生了4个儿子。

刘启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有5个都是臧儿的外孙。这个投资回报还真是不错。事情进展到现在,不得不说一句,臧儿的眼光太精准了,人家疯也是有疯的资本的。

薄姬去世后,刘启废掉了没有儿子,也得不了他欢心的薄皇后。

皇后之位空了出来,王娡双眼放光。可是,刘启当时非常宠爱栗姬,并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王娡要想登上皇后的位置,还需要经历重重关卡,这就要瞅准一切机会,开动脑筋。

其实王娡在怀上儿子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了,她悄悄地对汉景帝说自己梦到一颗太阳钻到了肚子里。这样就让汉景帝对刘彻有些另眼相看。

后来,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非常想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想到栗姬平时就讨厌馆陶公主,因此直接就拒绝了这个提议。

王娡早就看出了馆陶公主的能量,为了与馆陶公主结为同盟,她立即钻了这个空子,求到馆陶公主门上,想给自己儿子刘彻结亲。

刘彻和陈阿娇的联姻,将馆陶公主和王娡牢牢地捆绑到了一起。

馆陶公主常常在弟弟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说她背地里诅咒其他妃嫔所生的儿子。三人成虎,说的次数多了,刘启不由得有些相信。

刘启有一次试探着说,以后要把十几个儿子都托付给栗姬和太子刘荣,栗姬流露出很不情愿的神色。经此试探,刘启对栗姬更为不满。

馆陶公主还走了母亲窦太后的路线,她经常在窦太后面前旁敲侧击地说刘彻天纵奇才,有经天纬地之能,窦太后心中的天平自然而然不断向刘彻倾斜。

同时,王娡安排大臣上书给刘启,建议将栗姬立为皇后。当然有意无意地暗示他是被栗姬指使上书的。

这一切让刘启甚为不满,终于下决心冷落了栗姬,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皇后的凤冠经过王娡的一系列运作,终于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刘彻也被立为太子,随后成为一代威震天下的明君汉武帝。

一个二婚有孩子的农妇狠下心来抛夫弃子,走上自己飘渺的梦想之路。却最终实现几连跳,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王娡的强悍绝非普通人能比,这是个心性坚韧,智计多端,认准目标一往无前的狠人。

四、结束语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三位母亲都是从最卑贱的底层想尽办法爬到顶层的厉害人物。她们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超人之处。

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时势的把握,对人性的揣度。从而在不同的局势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处世方式。

而她们强大的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因此,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她们也是功不可没的。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从心机手段与能力来说,真正强的只有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汉文帝生母薄姬与汉景帝生母窦漪房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厉害。

尤其是景帝生母窦漪房,电视剧里的窦氏手段极高,美貌与智慧并重。

然而事实与电视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这类大女主剧,能力远胜于其人物原型是正常的。

如果要说的话,文帝生母薄姬是运气好,而景帝生母窦漪房也没有大荧幕上那么有能耐,真正工于心计城府高深的,还是武帝生母王娡。

薄姬:随波逐流,完全靠运气过日子

薄姬的母亲魏氏出身魏国宗室,但到了她出生的时候已经没落,楚汉争霸的时候,薄姬去侍奉魏王豹,但有人给薄姬相面,说她会生下天子。

魏王豹想当然的自立为帝,更加宠爱薄姬,结果不多久兵败,薄姬成了刘邦的战利品。

在汉宫中,薄姬并不起眼,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到了刘邦的宠幸,得以怀上龙胎生下了皇四子刘恒,可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刘邦将其抛诸脑后。

也因为薄姬不得宠,在宫中凄冷度日,刘邦驾崩后吕后也没有为难她,让薄姬与刘恒前往代国过安稳日子,薄姬成为了代王太后。

吕后去世后,汉朝发生诸吕之乱,惠帝子嗣不被承认,长安的臣子们想来想去,迎接了代王刘恒继位,而薄姬也得以成为了汉朝的皇太后,景帝继位时,薄姬成为太皇太后。

薄姬原本就出身没落家族,没什么娘家的势力,就算后来成了太后,想要找点娘家的靠山,找来的也基本都是族亲、远亲,薄氏一族不成气候。

而且,薄姬不得宠也跟她的性格有关,她明明有皇子,但她从没在后宫惹出乱子。

在代国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儿子刘恒教导得非常仁爱孝顺,对儿媳窦漪房也非常和善。

就能力来说,完全看不出薄姬是个有什么能力手段的人,更算不上是什么厉害角色,她的人生一半是不幸,一半是幸运,全都是"靠天收"。

薄姬完全算不上是什么厉害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她是个相当弱的存在,只不过她的运气比较好生下了刘恒这样的儿子,给了后半生依靠。

窦漪房:厉害是厉害,但没那么厉害

不管是《美人心计》还是《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等剧,当中的窦太后都是个十足的女强人的感觉,尤其是在汉武帝跟前,这个祖母实在是太厉害了。

可真正的窦漪房虽然说也挺有能力,但没那么夸张。

窦漪房出身清河县,年幼的时候父亲落水去世,与兄弟走散,无奈之下入宫为宫女,吕后赏赐家人子给诸侯王,窦漪房阴差阳错进入了代王宫,没想到深受宠爱。

那时的刘恒已有王后,但在其继位前夕,王后与诸王子莫名去世,对于这件事,史料上讳莫如深一笔带过,而作为侧室的窦漪房,直接成为了皇后,她的长子刘启成为太子。

窦漪房年轻的时候的确受宠,可后来老了,双目失明,文帝对其弃如敝屣。

文帝晚年宠爱慎夫人与尹姬,窦漪房被冷落,从这方面看,当年窦漪房能受宠靠得还真是因为美貌而已,跟什么手段之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文帝时代,窦漪房对于前朝并没有什么影响力,而到了景帝继位时期,窦漪房的权势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窦氏一族的外戚开始形成,但也不至于权倾朝野。

汉朝素有重视母族、舅族的惯例,这跟窦漪房本身是否有手段关系不大。

而且汉景帝本身就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不会像汉惠帝那样被母亲摆布,但出于孝道,窦太后对于朝政的干涉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儒道之争与立储事件上。

景帝驾崩后,汉武帝继位,这时候的窦太后才算是权倾朝野,根基薄弱的汉武帝根本就无法与自己这位祖母抗衡,此时的窦太后才算是真的说一不二,但才六年就去世了。

窦漪房的确是古代十分杰出的女子,她坚持黄老之术,守护汉朝的江山,对于文景之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她更多是个守护者,能力手段方面,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王娡:经常被忽视的二婚皇后,十足狠角色

中国史上很多的皇后,但说到二婚、而且在侍奉皇帝之前就生过孩子的,估计也就汉武帝的生母王娡这么一个,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后裔,也曾两次改嫁。

王娡年轻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叫金王孙的人,生了个女儿,之后臧儿找人给她看相,说王娡当生天子,母女俩一合计,居然主动找关系进入了太子府,侍奉还是储君的汉景帝刘启。

改嫁侍奉太子,这件事是王娡自己同意的,也看得出她的野心。

很快,具有工作经验的王娡就深的荣宠,连续生下三女一子,而她还推荐了自己的妹妹王儿姁侍奉景帝,王儿姁生下了四个皇子,姐妹俩都非常得宠。

景帝继位,皇后之下三夫人,除了贾夫人之外就是王娡姐妹俩,作为一个生过孩子的二婚,王娡居然能如此得宠,实在是让人觉得这个人不能小看。

最让人害怕的,还是后来的储君之争,景帝姐姐馆陶公主想把女儿嫁给栗太子刘荣,结果被其生母栗姬拒绝,王娡听说后主动找上门与长公主结亲,得到了长公主的支持。

不仅如此,王娡还游走在梁王、景帝与窦太后之间,因为窦太后偏爱梁王,弄得景帝与梁王之间关系不是很好,而王娡多方劝和,使得窦太后对于王娡也非常满意。

待到时机成熟,王娡私下怂恿前朝大臣,提议让景帝立栗姬为皇后,而这件事直接把栗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栗姬母子被废,王娡封后,其子刘彻成为新的皇太子。

刘彻继位后,窦太后权势极大,王娡多番让儿子收敛锋芒,不要与祖母对着干,直到窦太后去世,窦氏一族倒塌,王娡与其娘家急速崛起。

就个人的能力手段与心机来说的话,王娡是个狠角色,她不仅有城府而且有野心,更加有智慧与头脑,汉武帝作为她的儿子,学到的也不少,王娡才是真正厉害的那个。

由网友 围炉煮酒话春秋 提供的答案:

历史上,西汉是太后政治最发达的朝代,绝大多数太后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对朝政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甚至长期压制皇权。

当然了,这种局面的形成,倒不是因为太后这个身份本身造成的,而是在古代"以孝治天下"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比如说,刘邦的妻子吕后,也就是吕后,她就是个超强的太后,在当皇后的时候,就已经让刘邦无可奈何了,成为太后之后,将儿子汉惠帝刘盈架空,又拥立了两位小皇帝,执掌朝政的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

吕后执政时期,也是西汉太后政治最巅峰的时候,虽然后来经历了诛吕行动,太后的权势有所削弱,但这并不妨碍后世太后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吕后之后,又连续出现了三位太后,分别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以及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

这三位西汉太后,虽然没有像吕后一样临朝称制,但影响力却不能忽视,比如汉景帝去世前,曾遗诏让母亲窦太后辅政,而在汉武帝在位的前几年,窦太后将他拿捏地死死的,一直到她去世后,汉武帝这才正式亲政。

总之,薄太后、窦太后以及王太后,都绝非等闲之辈,那她们究竟有多强呢?

一、汉文帝之母薄太后,拥有大智慧的女人。

最开始的时候,薄太后不过是魏王豹的一名妃子,后来刘邦杀掉魏王豹,这才将她纳为妃子,但她并不受宠。

因为一次偶然临幸,薄太后生下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但刘邦很快将母子二人抛诸脑后,而是一门心思宠爱戚夫人及其儿子刘如意。

那时候,吕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对刘邦其他得宠的妃子也很仇视,薄太后十分聪明,没有与其他妃子争宠,而且极力讨好吕后,因此与吕后关系很好。

刘恒八岁的时候,被汉武帝封为代王,而代地是一个十分贫穷、 荒凉的地区。

事实上,刘邦本打算将刘恒封到相对富裕的地区的,但薄太后很清楚,吕后对刘邦的其他儿子不太放心,她担心刘恒一旦到了富裕的地方为王,日后会遭到吕后的打压,就让刘恒提出到代地为王。

第二年,刘邦就去世了,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刘盈刚继位不久,吕后就以他年幼为由把持了朝政,随即将刘邦的妃子们关押起来,并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儿子刘如意。

至于薄太后,因为跟吕后关系很好,儿子刘恒又被封到代地,对刘盈威胁很小,所以吕后封她为代王太后,让她跟着刘恒一起去代地生活。

随后十多年时间里,吕后不但残害刘邦诸子及正直的大臣,还将吕氏一族多人封王封侯,几乎把持了朝廷高官。

在这段时间里,刘恒非常担心自己有一天遭受吕后的残害,因此时常战战兢兢。

这个时候,薄太后站了出来,他告诫刘恒不要过问朝堂之事,只要保持"无欲无争"的姿态就好。

并且,在这段时间里,薄太后苦读《道德经》,逐渐领略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由此产生了清心寡欲的人生观。

在薄太后的影响之下,刘恒养成了谨慎沉稳的性格,他刻意保持低调做人,向着让所有人忘记自己存在的目标进发。

而在暗地里,刘恒却在代国施展拳脚,积极发展生产,让代国变得越发强大。

在长达十五年时间里,刘恒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只有自己独善其身,感到很庆幸,而这份功劳大部分要记在薄太后身上。

前180年,吕后去世了,痛恨吕氏一族的功臣以周勃、陈平为首,发起了诛吕行动,将吕氏一族铲除殆尽。

这件事之后,功臣们认为刘恒的母亲很靠谱,实力也不是很强大,不会让吕后故事重演,而刘恒本人也非常不错,众人就拥立他当了皇帝,也就是汉文帝,而薄太后也由此升级为太后。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幸福,薄太后既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她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媳妇熬成婆,成为了权势熏天的人物;但同时她也感到非常担忧,因为权力这个东西很奇妙,一旦使用不好,就会大祸临头,吕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不过,薄太后终归是个聪明人,有权力不必自己使用,交给别人也是一样的,于是她扶持了一个代言人,这个人就是她的弟弟薄昭。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薄昭都是权势熏天的人物,他背靠姐姐薄太后,基本上没人敢管他,就连后来刘恒杀他的时候,也不敢亲自动手,而是让大臣们去劝他自杀。

可以说,薄太后在整个汉文帝执政时期,虽然极少出面干涉朝政,但没有人敢小看她,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汉文帝继位之后能够快速站稳脚跟,她的功劳是很大的。

唯一一次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薄太后权势的机会,是在周勃身上,汉文帝继位后数年,他准备拿周勃开刀,就以周勃谋反为由将其关押。

尽管周勃散尽家财,还让薄昭为自己说情,但汉文帝始终没有动摇杀心,直到后来薄昭入宫找薄太后,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薄太后找到汉文帝,对他说了一番话,说诛吕行动的时候,周勃手握十万大军,都没有造反,反而现在要造反吗?现在杀掉他,只会寒了功臣们的心,赶紧将他释放。

汉文帝听了薄太后的话,半点迟疑都没有,就下令释放周勃,并恢复周勃的爵位和俸禄。

看来,汉文帝的皇权再强大,只要薄太后出面,他也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汉文帝去世之后,薄太后又活了两年,一直到汉景帝时期才去世,纵观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虽然她在当太后的时候权势熏天,但她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她的大智慧。

二、汉景帝之母窦太后,折磨了两代帝王的强权女人。

窦太后当太后的时候,汉景帝和汉武帝可以说是吃尽苦头的,但两代帝王竟然拿她没辙,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窦太后名叫窦漪房,原本不是汉文帝刘刘恒的嫡妻,刘恒在当代王的时候,其实是有过一位王后和四个嫡子的,但奇怪的是,就在刘恒称帝前后,王后和四个儿子先后死去,只剩下窦漪房和两个儿子刘启(汉景帝)、刘武, 以及女儿馆陶公主。

汉文帝继位之后,非常宠爱窦太后,将其封为皇后,儿子刘启立为太子,两人的地位在长达二十几年时间里都没有动摇,但那时候的窦太后,因为婆婆薄太后的存在,其实没什么权力可言。

直到刘启继位为帝之后,窦太后这才升级成为太后,而随着薄太后去世,属于她的春天也就此到来。

那时候,汉景帝虽然是皇帝,但窦太后却更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为此他展开了与汉景帝的斗智斗勇。

最开始的时候,窦太后的诉求是,让汉景帝立刘武为皇太弟,想让二儿子在大儿子去世后继承皇位,这当然是违背礼法的。

为了达到目的,窦太后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蛊惑大臣们劝说汉景帝,甚至多次逼迫汉景帝,汉景帝因此苦恼不已。

尤其在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之后,薄太后甚至明确要求她立刘武为皇太弟,袁盎等人出面阻止窦太后,汉景帝便顺势立儿子刘彻为皇太子,窦太后这才作罢。

刘武失去机会之后,作为报复,竟然派人杀掉了袁盎等大臣,汉景帝准备治罪于他,窦太后又站出来阻止,汉景帝也无可奈何。

后来,窦太后见刘武与皇位无缘,为了补偿刘武,就赏赐给刘武大量金银及土地,以至于刘武富可敌国,出行的礼仪甚至比肩汉景帝,并且梁国的国土面积也越来越大,巅峰时期境内竟然有四十余座城池。

可以说,为了让刘武过上好日子,窦太后将大量资源向刘武倾斜,这也导致刘武成长为最为强大诸侯王之一。

窦太后又多偏爱刘武,我举个例子来说。

有一次,刘武入朝觐见汉景帝,但半路上她却突然脱离大部队,带着几个人潜入长安住下了。

窦太后见刘武不见了,就认为汉景帝为了斩草除根,将刘武给杀掉了,为此他找到汉景帝,以威胁汉景帝帝位的方式,让汉景帝承认是自己干的。

当时,汉景帝吓到在地上长跪不起,一直到后来刘武自己跑出来。入宫找汉景帝谢罪,窦太后这才知道错怪汉景帝了。

当然了,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窦太后的权势之大,已经到了可以动摇帝位的地步,事实上他在位期间一直在干涉朝政,以她为首的黄老派人物,在朝堂上有着很重的话语权,可以左右汉景帝的施政方向。

汉景帝去世的时候,知道窦太后的影响力巨大,为了稳固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地位,他遗诏让窦太后辅政,窦太后的权力因此更大了。

汉武帝继位之后,本想进行儒家改革,为此他罢免了许多黄老派人物,让一些儒家学者担任丞相和御史大夫等高官。

别看窦太后眼睛看不见了,但她的能量还是很大的,就在汉武帝进行改革后不久,她就直接下令将丞相窦婴、太尉田鼢免职,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则被杀掉。

汉武帝眼睛看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主要原因还在于窦太后本来就党羽众多,加之她有辅政的权力,又掌握了传国玉玺(学者推测),因此汉武帝在她面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这件事,窦太后差点就废掉汉武帝了,要不是汉武帝的母亲让他主动认错,并开始主动不再过问朝政了,而是沉迷于玩乐,他或许早就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汉武帝继位之后六年,由于窦太后去世了,汉武帝这才亲征,并开启了自己伟大的一生。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窦太后或许是最接近吕后的西汉太后,她在当太后(包括太皇太后时期)的二十二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存在,尤其在汉武帝时期,她是西汉实际上的执政者。

三,汉武帝之母王太后,她才是西汉太后中真正的政治家。

王太后名叫王娡,原本只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后代(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早年嫁给一个姓金的穷苦男人,生下一个女儿金俗。

后来,臧儿为了荣华富贵,强行将王娡从婆家接回来,送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当妃子,王娡在连续生下三个女儿之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彻。

原本,王娡出身低微,刘彻排行也不靠前,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太子的,并且汉景帝早就拥立刘荣当太子了。

但是,王娡是个十分有政治头脑的人,她见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准备将女儿陈氏嫁给皇太子刘荣,却被刘荣的母亲栗姬给拒绝了,她便主动找到馆陶公主,让儿子刘彻与陈氏订下娃娃亲。

因为这件事,王娡与馆陶公主形成了政治同盟,之后在两人的合力打压之下,栗姬失宠,刘荣也被废除,趁着刘武争夺皇太弟的机会,两人又说服汉景帝立刘彻为皇太子。

刘彻被立为皇太子之后,王娡顺势被立为皇后,至此两人完成了人生逆袭,但这还远不是结束。

汉景帝去世之后,刘彻继位为帝,是为汉武帝,王娡则升级为王太后。

那时候,大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上,为了保全汉武帝,王太后很识时务地一方面讨好窦太后,另一方面又教导汉武帝要以退为进,还说等到窦太后去世了,皇权自然会回归。

在隐忍了六年之后,汉武帝终于迎来了春天,他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了,却突然发现,王太后又成为他绕不过去的坎。

王太后这个人,其实是个很有权力欲的人,为了在朝中获得话语权,她很早就开始布局了,比如她将三个女儿分别嫁给平阳侯曹寿、南宫侯张坐和馆陶公主之子隆虑侯陈蟜。

等到王太后升级为太后之后,她又极力扶持异母弟田蚡,为此他向汉武帝施压,最终让田蚡当上了丞相。

别看王太后平时不怎么干涉朝政,但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因为以田蚡为首的一群人,是她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那时候,王太后支持田蚡,汉武帝支持窦婴,田蚡与窦婴关系不睦,发生了激烈地争斗。

后来,王太后听说窦婴的门客灌夫在田蚡的生日宴会上,对田蚡不太恭敬,就要求汉武帝进行廷议,结果田蚡的许多党羽都说灌夫该杀,窦婴也有罪。

汉武帝本想和稀泥的,但王太后却向他施压,他无奈之下只得抓捕窦婴。

不过,窦婴本来不是死罪,为了保全自己,他竟然拿出了汉景帝给他的遗诏,然而汉武帝在宫中寻找遗诏备份的时候,却怎么着也找不到,窦婴最终因为假遗诏之事被杀。

这件事在历史上很有名,不过有学者经过研究之后推测,遗诏的备份之所以找不到,极有可能是王太后做的手脚,为的是铲除窦婴这个最大的政敌。

窦婴被杀之后,汉武帝其实很伤心,也很自责没能保护窦婴,但他不敢怪罪王太后,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

当然了,王太后为了抓权,做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但她不像窦太后那样对儿子苛刻,她其实很爱汉武帝,做了很多对汉武帝很好的事情。

比如说,汉武帝很宠信一个叫做韩嫣的男人,两人之间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并且在汉武帝的纵容下,韩嫣目中无人,不把皇室成员放在眼里。

王太后认为,韩嫣的存在,是阻碍汉武帝成为明君的障碍,于是下令赐死韩嫣,当时汉武帝还为韩嫣说情,但王太后不为所动。

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王太后的做法是对的,汉武帝少了一个癖好,距离成功就更近了。

再比如说,汉武帝是个很喜欢微服私访的皇帝,每次出行都诈称自己是平阳侯曹寿,哪怕是在他亲征之后依然如此。

因为这件事,王太后曾给过汉武帝很大的压力,导致汉武帝减少了出行的次数,且每次出行都不会走得太远。

多年之后,汉武帝才体会到王太后的良苦用心,原来王太后很关心他的安全,并且皇帝出行会携带很多侍卫,无意中会骚扰到百姓,王太后担心这样会有损汉武帝的名声,汉武帝为此下令修建了上林苑,不再微服出行了。

王太后晚年,逐渐看淡了权力,于是不再干涉汉武帝的决策了,而是在后宫静养。

由于王太后适可而止,始终没有触碰到汉武帝的底线,因此她与汉武帝的关系总体上还是比较融洽的,她本人的结局也很好,前126年的时候去世,死时大约六十多岁。

由网友 资治通史 提供的答案:

三位皇帝的母亲都很强,她们身上有各自闪光点为后人称道,如果排个名次出来,景帝母第一,文帝母亲第二,汉武帝母亲只能排到最后。她们到底有多强呢?讲讲她们各自的故事就知道了。按出生的年代顺序,先从汉文帝的母亲讲起。

汉文帝的母亲大智若愚

汉文帝的母亲叫薄姬,如果不是他当了皇帝,母亲注定一生默默无闻。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妃嫔。楚汉战争开始后,魏王豹叛汉归楚,刘邦派韩信攻魏。韩信很快攻下魏国,俘虏了魏豹及其妃嫔,然后送到刘邦驻守的荥阳。

后来荥阳失守,魏豹被汉将周苛斩杀,退守到成皋的刘邦将魏豹的遗孀纳入自己的后宫。接下来,刘邦将这些女人们逐个临幸,唯独落下了薄姬。其实薄姬曾是魏豹最宠幸的一个妃嫔,由此可能让刘邦产生了某种心里障碍,所以才提不起兴致。

受此待遇,薄姬的心里却很平静,她没有主动去找刘邦献媚,而是默默无闻地干起了洗衣织布的粗活。直到有一天,刘邦心血来潮,主动临幸了她。幸运的是,只此一次,薄姬竟然怀孕,后生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

要说帝王身边的女人,一般生了儿子都能飞黄腾达,身份地位如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可是薄姬的生活平静如水,一成不变,与刘邦没有一点亲近,更没有像其他妃嫔一样相互倾轧争宠。所以,薄姬一直过的很卑微,卑微的让吕后都心生怜悯。

因此,当刘邦去世后,薄姬可能是唯一一个被吕后允许同儿子团聚的女人。反观那些整日围着刘邦团团转的女人,没有一个得了好下场,全部被吕后折磨致死,尤其是戚夫人还被做成了人毙。

所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薄姬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她知道在纷杂诡谲的宫廷生活中如何自保,如何避祸。可能当初薄姬没少被人嘲笑傻的可怜,但真正笑到最后的却是这个"傻子"。

显然汉文帝也是遗传了母亲大智若愚的基因,他在坐代王的十七年中爱戴百姓,轻徭薄赋,远离朝廷纷争,以一副"老实巴交"的形象示人。因此在吕后去世后,他才被元老重臣们拥立为帝。

刘邦建立的西汉立国二百余年,嫡系只传了短短七年,算上吕后主政的时间,也不过十五年,其余均由薄姬子孙延续,因此,在刘邦的众多嫔妃中,最不起眼的薄姬却成了最大的嬴家。由此也印证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汉景帝的母亲影响汉朝历史

汉景帝的母亲就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窦漪房最初侍奉吕后,也有人说她是刘邦招入宫中的"存货",好在某个时刻享用,总之汉朝建立初她入的宫,当时最多豆蔻年华。

刘邦去世后,吕后嫌后宫臃肿,于是遣散了一批宫女,但是并不是让她们回家,而是分别嫁给了刘邦的儿子。当时刘邦的七个儿子都分散在全国做藩王,吕后送这些宫女过去意非寻常,说不清楚是拉拢还是监视。

窦漪房是赵国人,自然想回到家乡,她也把这个愿望说给了主事宦官,但结果事与愿违,她被送到了代国。因此,窦漪房到达代国后,没少了哭鼻子。不过,她内心的忧愁很快一扫而光,因为代王刘恒对她非常宠幸。

刘恒是刘邦的四子,母亲就是薄姬,他就是将来的汉文帝。窦漪房在刘恒的宠爱下,先后生下了刘嫖、刘启、刘武三个孩子。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元老大臣与刘姓诸侯联手铲除了吕后族人,将刘恒迎到长安称帝。由于刘恒原王后生的几个儿子陆续去世,所以一年之后,窦漪房生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而窦漪房也顺理成章地做了皇后。

汉文帝在位期间,窦皇后的权威并没有显现出来,倒是非常受大臣们的敬畏,甚至有一丝忌惮。后来汉文帝非常宠幸慎夫人,出入成双,形影不离,这时有大臣们就劝汉文帝说不应如此,否则就害了慎夫人,高皇帝宠幸的戚夫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言外之意,将来汉文帝去世,窦皇后可能会加害慎夫。道理很简单,西汉推崇孝道治国,刘启即位之后,窦漪房的地位必然被抬高,到时收拾一下慎夫人如同捏只蚂蚁那么简单。

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成了皇太后。这时,窦太后的权势开始展露出来。汉初推行"黄老学说"的治国理念,窦太后就是一位忠实的黄老维护者,而当时的儒家治国思想也渐渐有抬头之势,所以窦太后采用了高压姿态进行打压。一位叫做辕固的儒生因贬低《老子》而被投入兽圈,与野猪搏斗。如果不是汉景帝偷偷递给他一把剑,可能就成了被拱的"白菜"。

汉武帝继位后,窦漪房成了太皇太后,地位也更高了,但她还是固守"黄老之道"。年少的汉武帝在部分大臣们的教唆下想与祖母叫板,结果几位大臣丢了性命,他也差点丢了皇位。

也有人认为窦太后越老越冥顽不化,其实她的坚守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汉朝初期百废待兴,急需要休养生息,而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与当时国情高度吻合,而且窦太后就是一位见证者。所以她更希望汉朝大船平稳航行,而不是去触及风浪。因此,汉朝到汉武帝时期能积累那么雄厚的国力,与窦太后的坚定地推行黄老政治有非常大的关系,她也成为了一位影响汉朝历史的女性。

另外值得嘉奖的是,窦老太后有权威,但没有乱用权威,作威作福,穷奢极欲,也没有让外戚干政的乱局出现,仅从这点上,她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太后。

汉武帝的母亲善于抓住机会

汉武帝的母亲叫王娡,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是刘邦灭掉的第一个异姓诸侯。臧儿嫁过两处人家,第一任丈夫姓王,第二任丈夫姓田。臧儿与第一位丈夫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王娡,一个叫王儿姁。臧儿嫁到田家后,又生了儿子田蚡。汉武帝初期,田蚡先后任太尉与丞相。

起初臧荼将王娡嫁给了平民金王孙,生下女儿金俗。后来臧儿找人给王娡相面,说她贵不可言,于是臧荼将王娡从金王孙家中抢回,然后托人送进宫中。当时太子刘启正好选妃,结果看上了王娡。

王娡在怀汉武帝的时候,曾和景帝说自己做了一个怪梦,梦到太阳往她怀里撞。所以当汉景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后,却格外留意起了刘彘(汉武帝原名)这个孩子。

后来,长公主刘嫖想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为妻,结果被刘荣的母亲栗姬一口回绝。刘嫖碰了一鼻后心情郁闷,于是找到了王娡,并透露了为刘彘谋取太子之位的打算,条件就是娶阿娇为妻。王娡非常聪明,知道这是天赐良机,所以她立刻与刘嫖心照不宣地联手。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经常往宫里选送美女,所以她是一个相当有能量的女人。有了刘嫖暗中助力,王娡又卖力气地表现自己,很快就把栗姬比了下去。当时汉景帝废了皇后小薄氏(薄姬的倒孙女),正有立皇帝的打算,原本打算让栗子当皇后,结果刘嫖的轮番"轰炸"之下迟疑起来。

没过多久,栗子犯昏冲撞了汉景帝,汉景心情很是不爽。刘嫖与王娡趁势猛攻,致使汉景帝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还冷落了栗姬。接下来,汉景帝越瞅王娡越顺眼,又想到她那个"太阳入怀"的梦,干脆就立她为皇后。没过多久,立刘彘为太子,改名刘彻。在古代,太阳代王天子,可见王娡那个梦也起了作用。

由上可见,王娡是一个关于抓机会的女人,如果她面对刘嫖抛来的橄榄枝无动于衷,她的儿子刘彻很难被立为太子。另外,从她的"梦到太阳入怀"来看,她还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不过就名气而言,王娡要比薄姬与窦太后逊色了许多。

由网友 劉一千五 提供的答案:

一,汉朝四大太后,吕太后无疑让后来着望尘莫及

汉朝,特别是西汉的太后们,实在是历史上最奇葩的一群女人,她们的上位,简直就是天人作合,不服不行。截止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以及以前的先辈们,实在是可以惊掉汉武帝的牙齿的。

作为后代享前代的福,不能不提到吕太后。这好理解,没有前人,就没有后人。无论前辈做了什么事,反正已经做下了,后人又能如何吕太后与汉高祖打下汉朝四百年的江山,谁都不能否认。就是牛逼哄哄的汉武帝也不敢对吕太后说三道四。汉朝初年的四大太后,吕太后第一位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当然这与本题目无关紧要,就一笔带过算了。书归正传,说吕太后以后的太后们的故事。

二,蛟龙伏体惑汉王,薄姬的智慧,后宫莫及,成了薄皇太后

她以貌丑的容颜,一步一步地成了太后,经历相当地励志:做小何尝不是福。

薄姬是汉文帝的母亲。刘恒做代王时,她是薄王太后。刘恒做皇帝时,她的薄太后。

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妃子。魏王豹先跟刘邦项羽一起反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十八路诸侯,魏豹在列,是西魏王。刘邦封汉王不称心,反项羽而拉拢魏豹,魏豹听说薄姬会生天子,就相信了自己的天子的爹 就不和刘邦玩了。彭城之战后,联军失败,项羽实力强。魏豹不想与刘邦合作。准备中立。刘邦命令韩信灭亡了魏国。魏王豹被俘虏。魏国后宫被刘邦收入后宫。薄姬被下放到织布厂做苦工。有一天,刘邦到车间调研,看到薄姬楚楚动人。就说晚上等待他的到来。

刘邦到来后,又觉得薄姬实在太平常了。他就准备离开。薄姬突然对刘邦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有一条蛟龙伏在妾身。今天大王就来了。

刘邦一辈子就是想当皇帝,蛟龙伏体,那他也可以呀!刘邦大喜说,那我就成全你。

一夜夫妻百日恩,薄姬居然怀孕了。足月生下刘邦第四子刘恒。

其实时,吕后在后宫左冲右突,准备为保住儿子刘盈的太子位而奋不顾身。薄姬知道自己什么都弱,就处处低眉顺眼。吕后就认为此女乃无恶之辈。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过了这房人。

刘邦的哥从代国逃回长安。刘邦气得差点碰墙。不得已让自己的小儿子刘恒当了代王。薄姬带着儿子远走高飞,离开了日夜提心吊胆的长安城。做代王太后去了。

汉朝大臣诛杀吕氏而尘埃落定后。刘恒入长安成为皇帝。薄姬由薄夫人而薄太后,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三,错位未必不是福,窦姬的远走,幸福就在一瞬间

命令就是无奈,错了固然可恼,机会把握由人,窦姬补缺斩高枝。

薄夫人带着儿子走了,汉朝后宫的斗争日益激烈。戚夫人与吕后的斗争白热化了。刘邦在世时,吕后不敢怎么样。刘邦去世后,吕后成了吕太后。一起的生死大事都是她说了算。刘邦的姬妾惨遭迫害。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这其中,刘邦的宫人被吕太后赏赐给刘姓诸侯王若干。于是窦太姬被法往赵国河间郡清河县。但是,主办这事的官吏喝醉了酒,把窦姬发往到了代国。窦姬哭哭啼啼地不肯上路。但是这已经由不得她了。于是窦姬就到了代国。这阴差阳错的前途,谁知道是通往皇宫的捷径之途。

代王的王后刚刚死了,留下三个儿子。没妈的孩子就是草。薄王太后再痛苦,也不能担当母亲的责任。所以,代王刘恒天天痛苦,沉浸在无聊之中不能自拔。

适逢大妈吕太后送来若干美人。代王一看楚楚动人的小姑娘窦姬,就立刻喜欢上了。代王就把一个心思放在新人身上。忘了自己的儿子们。

窦姬的肚子很争气,给代王生了一个女人儿两个儿子。

不幸的是,窦姬的子女们出生后,代王的前王后生的儿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死了。于是窦姬的大儿子刘启,就挨着了长子之位。是为王太子。代王成了皇帝,王太子就成了皇太子。

母以子贵,则窦姬就是一路高升,成了王太后,再成皇太后窦太后历经三朝,汉文帝时是低眉顺眼的小媳妇,得了薄太后之喜欢。薄太后一死,窦太后就是汉景帝朝的主宰。汉景帝死后,老祖母把汉武帝压了十来年。不能不说窦太后实在厉害。

四,梦日入怀,打铁还得自身硬,借势造势,成就一生梦想

碰上一个喜欢二婚的太子,低眉顺眼也会讨婆婆的喜欢。生娃也是出人头地的条件,王夫人实在深谙此道。

薄太后本来就给孙子刘启配了妃子的,这是薄家的女儿。但是刘启不喜欢她。薄妃就成了名不副实的女人。刘启喜欢二婚头。他害了薄姬一生,使人家没有子女。孤独终老,一生荒凉。

燕王臧荼反汉高祖刘邦,失败后,家室不保,流落他乡。外孙女臧儿嫁王家,生一女王娡。臧儿相信命运,所以把王娡的婚姻破坏了。王娡被送入当朝太子刘启的宫中,王娡被刘启热爱。王娡生了三女一男。汉景帝十分高兴。

其实汉景帝的妃子栗姬得罪皇帝。王娡和皇帝的姐姐大长公主刘嫖勾结,吧皇太子刘荣和他母亲栗姬整垮了。皇十子胶东王刘彻当上皇太子。此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王娡王夫人在生刘彻的头一天晚上,梦见以轮红日突然落入王夫人的怀中,王夫人醒来后,就生了儿子刘彻。汉景帝大为高兴。对刘彻寄予厚望。

四,结论 窦太后应该是皇太后的典范人物

由此可见,这三个太后,她们的儿子都是皇帝。可以说是一家人里面的承先启后而来的三代人。

要说出身,薄姬出自魏王妃,窦姬出于宫中女,王娡多少也是燕王之孙女。这样比较而言,窦姬的能耐就更大的了。原因是她以宫女的身份,而成了窦太后。影响或者控制三朝皇帝,实在是太少见了。就是吕太后,要仅仅是儿子刘盈一朝,她自己专政一朝,两朝而已,最后还没有善终。

所以,这三个太后,窦太后应该属于其中的姣姣者。

谢谢Html369的纠错系统,使错别字大为减少

由网友 寻根拜祖 提供的答案: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三代母子,非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这三对母子组合莫属。庶子出身的文、景、武祖孙三代人,不光意外地继承了皇位,还缔造了中国帝制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期。

我们在盛赞三代帝王的丰功伟业时,也不应该忘了站在他们身后的那三位了不起的母亲,可以说,如果没有她们历史或许就是另一种颜色。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水至柔则钢

薄太后原本是魏豹的妻子,魏豹被刘邦打败后,他的妻妾们成了刘邦的战利品。大概姿色不算出众,薄氏一直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可别人无意间的几句嘲讽,却帮她完成了命运大转折。

嘲讽她的人叫管夫人和赵子儿,跟她一样从魏豹那里"转业"到刘邦的后宫。只不过这两人先后都得到了刘邦的阳光雨露,唯独薄氏干巴巴地被晾在一边。

想当初,姐仨手拉手发誓:咱仨不管谁得到宠爱,一定别忘了提携一下别的姐妹。话虽这么说,可谁又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男人呢?所以,这两个女人忍不住嘲笑薄氏有点蠢。

不巧这话被刘邦听到了,博爱的刘邦顿时心生同情,于是他赏赐给了薄氏一点恩泽。薄氏很会"抓机遇",她"一幸而孕"生下了皇四子刘恒。

所以,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嘲笑所烦恼,说不定它就是一次助攻。

除了这两次幸运,母子两又被幸运之神两次垂青。吕雉在大肆残害刘邦的姬妾和儿子们的时候,薄太后母子俩躲在偏远的代国,神奇地逃过了迫害。陈平周勃诛灭吕氏后,手无寸功的刘恒又被意外选中,成了未央宫的新主人。

如果我们仅仅把薄太后母子的三次经历理解为"幸运",那就显得太浅薄了,事实上,他们的幸运离不开薄太后的一个特质——水一样的美德。

水是谦恭的,它不争,甘居洼地;水是包容的,它不忿,与万物和融;水又是强大的,它至钢,于无声处水滴石穿,于惊涛骇浪中排山倒海。

薄太后就是用她的这些美德,塑造了一代明君刘恒。

倘若没有甘为寂寞的淡薄,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倘若没有包容万物的胸怀,他们也不可能被功臣派选中;倘若没有表现出强大的能量,他们也没办法带领大汉帝国走向强盛。

虽然薄太后可能没读过老子,但毫无疑问她是最懂人生之道的女人。

汉景帝母亲窦太后:原生态小女人

窦太后叫窦漪房,是三位母亲中出身最贫寒的一位。少女时代的窦漪房应征入宫,当了一名小宫女。

后来吕雉为了笼络诸侯王,将身边的宫女赏赐给他们,每位王爷赐了五个。窦漪房得到消息后向负责分配的太监送了一笔礼,希望能被赐给赵王,借此她就可以回到家乡了。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主管太监收了礼金却将她分配给了代王。

就这样,窦漪房一路哭哭啼啼来到苦寒之地代国。谁料想,这个意外却成了她一生的最大幸运,进入代王宫中后,她受到了刘恒的独宠,接连生下一女二子。

就在刘恒登基称帝前后,一件吊诡的事情发生了,刘恒的嫡妻,以及嫡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先后离奇去世。就这样,窦漪房从代王庶妻一跃为大汉帝国的皇后,她的儿子刘启也成了太子爷。

客观讲,窦太后在三代婆媳中资质相对平庸,可是她经历了吕雉和文景武四朝,可以说一生都泡在政治圈,这个环境让她历炼出一种于无声中平衡势力的手段。

窦太后的性格中有一种隐忍,当初汉文帝宠幸慎夫人,一度让她的地位很尴尬。可她以克制的心态维持着后宫的平静,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窦太后有深谙后发制人的手腕,汉武帝登基后,急于更化改制,这个举动触动了一批老臣子的利益。她不急于反击,而是一边安抚人心,一边坐视汉武帝"折腾",直到事态难以遏制时才断然出手,一举打垮革新派。

跟所有的小女人一样,窦太后还有点小自私,她偏袒小儿子,一心希望刘武能当上皇太帝。可当她被袁盎的"兄终弟及"故事吓着了后,很坚定地打消了为小儿子谋储位的心思。

这些小细节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小老太太形象,她虽不算高大,但透着可亲可爱。

虽然有人认为,窦太后压制汉武帝是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压,但客观讲,汉武帝初期的更化改制确实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用非所人,如果不是窦太后及时稳定大局,出什么大乱子也不算意外。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窦太后在汉武帝一朝初年的政治贡献。

汉武帝母亲王太后:我的命运我做主

王太后王娡是个争议很大的女人,赞同她的人认为她是"励志青年",反对她的人认为她是"心机婊"。

跟薄太后一样,王娡是个二婚女,只不过她的这段经历是主动运作的结果。王娡早年嫁给一个叫金王孙的人,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她在母亲臧儿的运作下,强行跟金王孙离婚,并被送入太子刘启的宫中。

这位臧儿出身不凡,她的祖父就是项羽分封的诸侯之一燕王臧荼。大概就是家族短暂的荣光,让这对母女不甘于平庸,作出了这种绝情,且大胆的举动。

事实证明她们赌赢了,王娡深得汉景帝刘启的宠爱,接连给他生下三女一子,其中这个儿子就是汉景帝的第十子刘彻。

就在别人认为王娡已经达到人生顶峰,该收手享受幸福时光的时候,王娡却悄悄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飞跃——谋图嫡系。

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了,王娡巧妙地利用了长公主刘嫖的贪心,二人一明一暗,联手干掉了栗姬和太子刘荣母子,成功地将刘彻推上了太子之位,她自己也顺利地戴上了凤冠。

一个已婚女人,靠个人的运作完成人生三级,最终跳当上皇后、皇太后,这个能力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难有人出其右。

只是王娡碰上了一个"匪气"的儿子,汉武帝被奶奶压制了六年,好容易独掌乾坤,他断然不会同意母亲跟他分权。王娡一路披荆斩棘,唯独对这个儿子束手无策,所以只好"退休",没能在政治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可即便如此,王娡已经足够让人胆寒了!

由网友 江湖小晓生 提供的答案:

汉朝初年,基本就是太后与外戚的天下。刘邦的确建立了大汉王朝,可这位老哥没几年就咽气了,剩下的活都让吕后给干了。

吕后倒也不含糊,每天加班熬夜,就是为了让大汉朝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当然了,顺便也把老吕家的人,全都提拔成了朝中的核心人物。外戚力量由此在汉朝滋生。

吕雉死后,周勃、刘章等人,搞了一出平定诸吕的战争,把吕氏外戚一网打尽。这么一来看似后宫与外戚力量淡出了朝廷,可事实上呢?只是换了一批人而已。

一、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和她的薄氏集团。

周勃灭了诸吕以后,开始挑选新皇帝。当时汉惠帝刘盈还有几个儿子活着,全都被周勃派人给灭了,顺便造了个谣:汉惠帝没有生育能力,这几个娃都不是他亲生的!

其实主要是功臣集团怕这帮娃娃长大了,为吕氏集团报仇,毕竟他们身上流淌着吕氏一门的血。知道族人被杀,还不找周勃的后人报仇吗?

这么一来皇位接班人,只能从刘邦的其他后代那里去找了。原本齐王刘肥的长子刘襄是很有希望的,毕竟刘襄和刘章哥俩,为了平定诸吕,做了很多工作。

可由于刘襄有一个穷凶极恶的舅舅驷钧,大臣们担心吕氏集团的闹剧再次上演,于是就放弃了刘襄。反倒是一直很低调的代王刘恒,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第一人选。

代王刘恒本人,得不到刘邦的关爱,被封到了最偏远的代地,隔壁就是匈奴,日子别提多难过了。因此刘恒一向都很低调,躲过了吕后的追杀。

除此之外,刘恒的母亲薄姬,更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女人。她只被刘邦宠幸过一次,就那一次便怀上了刘恒,此后薄姬再也没得到过刘邦的爱。

薄姬也不难受,整天捧着一本《道德经》在家里诵读,心被整得安安静静,完全不去考虑争权夺利的事情。因此薄姬也躲过了吕后的追杀。

这两点,正好是功臣集团都希望看到的,毕竟没有强大的外戚集团帮忙,皇帝只能顺从朝中大臣。当初的劣势,却成了如今的上位资本。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就这样,汉文帝刘恒登基称帝,昔日的薄姬,如今也成了大汉朝的薄太后。那么问题来了,薄姬和她的娘家人,真的就这么清心寡欲下去了吗?

薄姬开始为家族布局。

薄姬当上皇太后以后,再也没人可以管她了!那她还装什么装?果断放开自我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吕后,让自己家的人发达起来。

  1. 首先,薄姬将自己的弟弟薄昭提拔为车骑将军、侯,很明显,弟弟做了高官,那么薄家的小日子,自然就能好过许多。可惜薄昭后来飞扬跋扈,被汉文帝给剁了。在权力面前,亲舅舅也别想太过分。
  2. 其次,薄姬将自己的远房孙女,嫁给了太子刘启。刘启是汉文帝和窦氏的儿子,薄姬的孙女成了太子妃,也就是将来的皇后。等于说她们家要永远把持后宫了。

其实刘启并不喜欢这位太子妃,可因为这事儿是薄姬主持的,所以刘启也不好说什么。等到刘启登基以后,二话不说就把这位薄皇后给废了。薄皇后也成了史上第一位废后。

不管怎么说,由此可见,薄姬成为太后以后,其实内心也开始膨胀了。甚至有点儿想要学习吕后的意思。

二、汉景帝的老母窦太后,以及她的窦氏集团。

窦太后大家就太熟悉了,她叫什么名字,其实历史上没给出交代。后来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给她加上了名字,叫窦漪房。

这位小姐姐过去只是个宫女,日子过得清苦。他老爹为了躲避战火,躲在深山老林里钓鱼,结果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

窦漪房早年跟着吕后混,后来被吕后赐给了代王刘恒。刘恒特别喜欢窦漪房,这倒是真的。不过当时刘恒有自己的正妻代王妃,所以窦漪房当时只是个小妾。

等到刘恒登基之前,代王妃和她所生的4个儿子,全部都离奇去世了,历史上关于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一点儿记录都没有,成了一桩悬案。

不管咋说,窦漪房总算有了扶正的机会了!由于窦漪房为汉文帝生下了长子刘启,所以说被大家推举为皇后的人选,这么一来窦漪房咸鱼翻身,瞬间成了汉文帝刘恒的正妻。

窦漪房成为皇后之前,她的两位兄弟过着流浪漂泊的日子。等到窦漪房发达以后,她的这两个兄弟也紧跟着飞黄腾达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窦漪房是皇后。

可是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登基以后,窦漪房就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为啥?因为没人可以管她了!

  1. 首先,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窦漪房的哥哥窦长君早逝,所以他的儿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
  2. 其次,窦漪房的另一个儿子刘武,深得窦漪房喜爱,所以赏赐刘武的财宝不计其数。这也就罢了,就连刘武出行的配置,都和他哥哥汉景帝刘启一模一样。
  3. 再者,窦漪房的堂侄窦婴,最初不得窦漪房的喜爱,但由于才能出众,是窦氏子孙里最牛的一个,所以依旧被封为大将军。平定七国之乱后,更是被封为魏其侯。

由于窦漪房一个人,整个窦氏家族,可谓是权倾朝野。汉景帝在用人的时候,也必须要先照顾一下老娘的娘家人。

三、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以及她的王氏家族。

王娡就显得更加传奇了,这位小姐姐在嫁给汉景帝刘启之前,其实已经嫁过人了。而且还跟她的前夫金王孙,生下过一个女儿。

不过王娡的母亲臧儿可不是个普通人,她的爷爷是楚汉相争时,被项羽封为燕王的臧荼。臧儿打小就有恢复家族事业的雄心,可惜是个女儿身。她找人给王娡算了一卦,发现自己的女儿贵不可言。

因此臧儿果断把女儿从婆家抢了回来,强行让她进入太子府去服侍太子刘启了!刘启果然很宠爱王娡,他们生了3个女儿1个儿子。其中1个儿子就是汉武帝刘彻。

王娡并不是皇后,但是她会来事儿。

原本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可刘荣的老妈栗姬居然瞧不起馆陶公主刘嫖。

好家伙,馆陶公主差点没气死。结果王娡半路杀了出来,表示:我儿子倒是很想娶陈阿娇做媳妇儿,不信你问!

馆陶公主看着屁大点儿的刘彻,就问:彘儿(汉武帝最初的名字),你愿意娶你的表姐陈阿娇不?

刘彻狠狠擦了一把鼻涕,按照母亲教他的法子说道:将来有机会,我要用金子建造一座房子,让阿娇表姐住进去。

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刘嫖大为感动,立刻答应和王娡达成联盟关系。此后刘嫖整天在汉景帝身边说栗姬和刘荣的坏话,最终导致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这买卖太划算了,等到汉武帝登基以后,王娡的表现如何呢?其实也一样,不同的是,等到窦太后死了,王娡才牛起来。

王娡的两位同母异父的兄弟,都被封了侯。其中尤其是田蚡,更是成了当朝太尉。田蚡觉得这还不够,因为他和当朝丞相窦婴的关系相当不好。

由于窦太后已死,窦婴失去了后台,所以田蚡仗着有姐姐王娡撑腰,索性打起了丞相的主意。最终他成功取代窦婴,成为了当朝丞相。如果没有王娡撑腰,田蚡哪有可能走到这一步呢?

总结: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

这是某位脱口秀演员的经典语录,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只有在被约束的前提下,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文明者。

如果任何约束都没有,那就太可怕了!你永远都不知道,人的内心有多么深多么黑。大家都在咒骂吕后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看看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3位皇帝的母亲,难道不就是吕后的翻版吗?

只不过由于吕后集团被诛灭了,所以大家都要臭骂她罢了。汉武帝刘彻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在立8岁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以后,果断宰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汉武帝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吕后乱政的情况再出现。其实他真正想说的,应该是担心外戚力量再次左右皇权吧?毕竟自己早年,深受窦太后和王太后两大势力的影响,日子很不好过。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