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清新的糊涂 提供的答案:
一、萧皇后身世
萧皇后是梁明帝萧岿的女儿,生母是张皇后。萧皇后出生的时候,因为当时的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所以萧岿便把女儿送给了弟弟东平王萧岌抚养。一年后,萧岌夫妇去世,萧皇后又被舅舅张轲收养。
二、一生嫁给六个皇帝
582年,隋文帝为当时的晋王杨广挑选妃子的时候,看中了张轲府上的养女萧氏,张轲为了巴结杨广,扩大势力范围,把养女萧氏嫁给了杨广,婚后不久,杨广便册封萧氏为晋王妃。
604年杨广登基成为皇帝,于是封萧氏为皇后。他们夫妻俩关系非常好,她一直在杨广的身边。618年宇文化及造反杀死隋炀帝的时候,萧皇后带着皇孙、孙女出走。当时萧皇后已经51岁了。
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之后,也一并把隋炀帝的后宫收为己有了。当然看到风韵犹存的萧皇后也自然不能放过,把她纳为自己的妃子。为了自己孩子安全,萧皇后也没有办法。不过宇文化及当上皇帝还没有半年,就被窦建德给灭了。这个时候萧皇后结束了和宇文化及的关系。
窦建德杀死宇文化及之后也看上美貌的萧皇后了,这时候时候萧皇后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为了活下去只能委身窦建德了。
处罗可汗不是皇帝,是突厥汗国的大汗,但是也相当于汉人的皇帝。突厥大汗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这个小姑是杨广堂妹,因此关系,隋炀帝死后义成公主要求把萧皇后接来,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当时正值突厥强大的时候,中原所有的诸侯都是害怕突厥,窦建德也不例外。于是窦建德不敢不从,就把萧皇后送给突厥了。这个时候这个突厥可汗也看上这个嫂子的美貌了,就让她做了自己的妃子。
处罗可汗死后,他的弟弟颉利可汗即位了。按照突厥的传统,一并继承处罗可汗的家室,这个时候萧皇后就归颉利可汗了。
唐太宗公元630年,即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派大将李靖打败了突厥大军,迎回了萧皇后。不过李世民也看上了这个前朝的美貌皇后,放在了他的后宫。虽然有点乱了辈分。因为隋炀帝和李世民父亲李渊是一个外婆的,他们是姨兄弟关系。647年的时候萧皇后去世。
可以说萧皇后的一生在历史上是十分的传奇。由此可见萧皇后的容貌不仅非常的漂亮,还十分的聪明,如果不聪明的话,可能在这乱世之中根本活不下来。
其实这六个皇帝中可能只有杨广对他是真的喜爱,在后面的五个皇帝当中往往都把它看作了一个标志,一个胜利的标志,将萧皇后夺过来,证明这可以向世人展示胜利的象征。不过即使如此,她的一生也是十分的传奇了,几乎后半生都在皇宫之中安稳地度过,直到60岁时才去世。无论如何,萧皇后的美貌也在民间被广为流传,也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奇女子。
由网友 东白启明 提供的答案:
夫贵妻荣的反义词是鸾飘凤泊,是指夫妻离散后,妻子总是很悲惨的。而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就充分应证了这个词。现在许多野史上说,萧皇后得到许多皇帝的喜欢。甚至有更邪呼的,说萧皇后因貌若天仙而先后嫁给过宇文化及,王世充,窦建德,两任突厥藩王和李世民等人。关于萧皇后的这些风流韵事,如果不是脑袋进水了谁会相信。这都是一些对隋炀帝杨广不满的人落井下石,编排他的女人的。
其实,隋炀帝也不是象一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残暴荒淫。事实上,隋炀帝还是有很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只是他急于改革,奈何时机不对,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各大门阀的争斗和民怨,从而加快了隋朝灭亡的速度。之后唐朝取代了隋朝,史官不仅把隋炀帝塑造成一个残暴不仁、贪图享乐的暴君,还改了杨广的谥号(原谥号是隋明帝)还连带着抹黑了萧皇后。与史书相反,萧皇后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皇后。史书上记载:"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萧皇后是西梁皇帝萧岿的女儿,南朝萧家在历史上也是名望爆棚的家庭。梁武帝萧衍是有名的文学家,其长子萧统编撰了了不起的《昭明文学》。生于这样的家庭,萧皇后从小便受到文化的熏陶,不仅善文学,还精通周易,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堪称才女。萧皇后不仅家世好、有才华,而且品相、容貌、性格也好。萧皇后不仅不是传闻中所说的到处丢媚眼的风流女子,而且还是个贤后。萧氏嫁给杨广时,杨广还不是皇帝,当时他在扬州做晋王,当时萧氏是晋王妃。两人大婚后,可以说是琴瑟相合,杨广学习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只有萧氏一个妻子,而萧氏也为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晋王府只要是朝廷来的女官,无论是侍女还是公主,萧氏都跟她同吃同睡,可以说在萧氏的配合下,让杨广拥有了不好色的美名。杨广当了皇帝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多次婉谏,但没有起到效果。
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后,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聊城看管起来。不久,窦建德率军攻破聊城,接回了萧皇后,并且将其安置在武强县,这时萧皇后已经50多岁了。后来,萧皇后带着孙子杨政道逃到突厥,东突厥的可汗将他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杨政道管理,史称"后隋",杨政道被称为"隋王"。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在东突厥住了十多年之久,后贞观四年,唐朝灭了突厥,李世民将祖孙二人迎回长安,并给与厚待,还给杨政道封了官。李世民之前已经立了萧皇后的女儿为妃,因此非常敬重自己的丈母娘,十八年后萧皇后去世,李世民恢复了她皇后的名号,并将其厚葬。
看来,我们今后看历史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
由网友 历史白话君 提供的答案:
题目有误,萧皇后所谓的"六位帝皇玩"不过是谣言,当不得真。所谓的六位帝皇是指隋炀帝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突厥吉利可汗以及唐太宗李世民!
真正指染过萧皇后的只有隋炀帝杨广和宇文化及!
萧皇后是杨广的皇后,宇文化及是当时的近卫将军,因为杨广喜新厌旧,已经三十多岁的萧皇后慢慢失去了杨广的宠幸,而这个时候宇文化及进入了萧皇后的视线,两人最终还是擦出了火花,杨广不知不觉当中被绿了。而最后也是宇文化及叛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终结了隋朝,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收入后宫,封为萧淑妃。所以萧皇后肯定是服侍过隋炀帝杨广,也和宇文化及有一腿的!
窦建德、突厥可汗以及李世民与萧皇后的感情纠葛纯属子虚乌有!
窦建德在打败宇文化及后,萧淑妃便被窦建德得到,虽然窦建德也有心收下萧皇后,但是无奈窦建德是个怕老婆的主,而且最后萧皇后被小姑子保去了突厥。再后来李世民打败突厥,接回了萧皇后,这个时候萧皇后已经五十多岁了,古代五十多岁是什么概念,五十多岁的萧皇后已经是老太太了,而且还大李世民很多,李世民再有什么这方面的情节也不可能下得去手,而且最主要的是萧皇后在去世后,李世民把萧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合葬,这么说吧,一个帝王会让自己的女人与别人合葬吗?那不是又绿了!
所以我认为题目有误,萧皇后即使再美丽,也不可能让6位皇帝争抢六十年,李世民也不可能给自己找一个老奶奶!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由网友 在下古麒 提供的答案:
萧皇后一女侍六夫的说法应该有误,虽然我们在很多小说文记中会看到一些萧皇后的风流事迹,但是这些内容难免是哗众取宠而所杜撰的,传的多了,大家便都以为萧皇后如此。
萧皇后出生于公元567年,父亲是西梁孝明帝萧岿,在隋朝建立之后,独孤皇后要给晋王杨广选妃,于是就看上了婉顺聪慧的萧氏,于是萧氏就嫁给了杨广,时年十六岁。在公元604年,杨广登基为帝,而萧氏也成了皇后,这时她三十九岁,杨广三十七岁。
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所虏,这个时候就有人说宇文化及霸占了萧皇后,可是我们用最简单的加减法来算一下这个时候的萧皇后多少岁,没错,51岁。那么,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多少岁呢?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四十七岁。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可没有那么多的化妆品保养品,而且在古代51岁可以算的上是高龄妇女了,宇文化及放着年轻漂亮的不要来戏弄隋炀帝的遗孀?
接着就是窦建德了,宇文化及很快就被窦建德打败了,于是萧皇后自然就落在了窦建德的手中。窦建德是一个妻管严,为此,他将隋炀帝后宫中的女人都送去出家了,所以我们可以想下,窦建德会去对萧皇后下手?不会,而是将她安置在了武强县。
不久,杨广的堂妹义和公主的男人突厥可汗遂处罗派人想要将萧皇后接到突厥,毕竟萧皇后算的上是他的大嫂,于情于理都应该接到突厥的。而窦建德也不敢不从,于是便放萧皇后随义和公主派来的使者去了。于是就有人说,萧皇后和突厥的两任可汗有染。但是,我们要知道,萧皇后并没有真正的去突厥,而是留在了隋突边境的定襄郡,由杨正道与萧皇后统治定襄郡(将突厥的汉人都迁移到此)。
在公元630年,李世民征服突厥,将萧皇后接回来礼遇有加,这个时候,萧皇后63岁,李世民了32岁,按照当时的辈分年龄划分的话,萧皇后完全可以当李世民的奶奶了,两人怎么可能会发生关系?
所以,有些人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便杜撰一些违反伦理事实的事情哗众取宠,实在是居心不轨。尤其是当下的某些电视剧,真心是没法看。
由网友 澳古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这里解释一下,现如今关于萧皇后被六个皇帝先后宠幸;与唐太宗暧昧不清,甚至被封为昭仪;原是杨勇的妻子,后被杨广所抢;与李密关系不清等等,这些说法其实都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萧皇后绝非是什么"淫娃荡妇",而是可与独孤皇后、马皇后并列的"贤后"。
萧皇后,南北朝南朝梁武帝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为张皇后。史评萧皇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16岁时萧氏嫁于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之后萧氏与杨广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并先后为杨广生下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三子(早夭无名),及长女南阳公主,次女杨氏。
初,萧氏还是晋王妃的时候,她就在杨广被册封为太子一事上立了大功。当时杨广本无望成为太子,因为他非嫡长子,且太子一位也早已定为杨勇。但因杨勇这人太不争气,他生性好色,喜爱奢侈,这与一向崇尚节俭的隋文帝是截然相反,再加上他太过冷落正室,这又让孤独皇后也是十分失望,如此在皇帝和皇后都双重失望的情况下,杨勇太子之位终被废。
后杨广在不久就被立为太子。而杨广被立为太子这之中少不了萧氏的作用,当时萧氏因贤惠,且关心黎民百姓的生活,所以早早就被民间称为"贤妃"。而后萧氏还时常与宫人同寝共食,对宫人也十分优待。
萧氏如此作为可以说是深得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心,尤其是孤独皇后,她觉得若今后让萧氏为一国之母,绝对是天下的大幸,如此独孤皇后也就从心底支持杨广为太子。
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终于得偿所愿被册封为太子,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4年后文帝驾崩,杨广登基为帝,萧氏亦被册封为当朝皇后,母仪天下。
萧氏为皇后后,也的确如同独孤皇后所想的那般,她在内尽心尽力替杨广打理好后宫,在外也始终劝谏杨广一定要勤政爱民,实为"贤后"。可是萧皇后虽为"贤后",杨广却并非是"贤君",杨广在位期间多有失德的行为,萧皇后也是始终劝谏他一定不要再劳民伤财了,要与民休息,可是杨广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终让隋陷入灭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政变,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
杨广死后,萧氏被没有离隋而去,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一直守护着杨广所遗留下的子嗣,始终是不离不弃,即使是接连被宇文化及、窦建德等乱臣贼子所劫持,萧皇后也始终都没有丢掉身为隋朝国母的威严和尊严。
就这样在敌营举步维艰的生活了数月后,同年萧氏在身为隋朝皇女义臣公主的帮助下,萧氏被接到了突厥之地。而在这里萧氏依然不忘故国,她在突厥之地重新建立了隋朝,并扶炀帝孙杨政道为帝。
可以说以萧氏在历史中真正的表现,她绝非是什么淫妇,也并非是什么祸国殃民之人,她实乃是隋朝的"贤后"。她一生都没有背弃过隋朝,对杨广也是始终不渝,即使他做错再多事情,她也从未想过要离开他,即使她曾经几次三番的劝谏杨广要勤政爱民,虽杨广不听,但萧氏也未想过要离他而去。
而后杨广被杀,萧氏也没有想过要背离隋朝,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一直在保护着杨广留下的子嗣,从未远离。她一个女子能做到如此,还不能被称之为"贤"吗?
所以千万不要轻信现在各种小说、影视剧,甚至是一些互联网所流传的谣言,把一个贤惠的萧皇后传成一个淫妇,一个祸国殃民的人,这对萧皇后公平吗?
由网友 小熙为人人 提供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热爱中国历史的小熙,诚心学习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有许多小说上称萧皇后比杨广小,自突厥南反时年四十多岁,被唐太宗封为昭容等等(清朝褚人获写的小说《隋唐演义》,近代蔡东藩的写小说《唐史通俗演义》都采用此说)。
还说萧皇后陆续被宇文化及、窦建德、父子两代突厥可汗以及李世民陆续收编过。
小说《说唐》和小说评书《隋唐演义》里把萧皇后称作"萧美娘",说她本是太子杨勇的妻子,后来跟了杨广。还私通李密,调戏李世民等等,极尽水性杨花之能事!
我不知道萧皇后生前得罪谁了?竟被演义成如此厚颜无耻、水性杨花?!还被冠以"被6个皇帝抢了60年"的大淫帽!
真实的历史如下:
萧皇后与杨广成婚时,年纪约为16岁,18岁时生下长子杨昭,与杨广维持了36年的婚姻,"恩隆好合,始终不渝"(《隋书》),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江都之变,萧后52岁。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南返长安,64岁。
贞观21年(公元647年)去世,享年81岁。
萧皇后返长安都64岁了,64岁的女人现在什么样?古代什么样?李世民能看得上?
有人说萧皇后60几岁就死了。还有人写发现萧皇后和李世民葬在一起了,说的有板有眼!
实际上,隋文帝和萧皇后的合葬墓在2013年3月已被发掘,并证实了两人合葬的真实合法性!似乎也印证了野史中关于萧皇后的一些错误传闻。
这是有记载的: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萧皇后崩逝,享年八十一岁。萧氏逝世后,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上谥愍皇后。
李世民给两人合葬的。
真实历史如下:
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政变,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等所弑,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聊城。
当时萧皇后52岁!
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
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兼杨广堂妹,因亲戚关系,遂处罗可汗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
人家这是亲戚间的来往与收留!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灭东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并受到善待。
此时萧皇后64岁。
喜欢写野史不是坏事,权当茶余饭后的笑料也很好!建议注明一下,以免有人信以为真,把野史当历史。
参考文献:《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等。
本文系"小熙为人人"自媒体原创。敬请指正!欢迎转发!
文中图片均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谢谢对小熙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由网友 钱多多爱科技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老生常谈了。
姓萧的皇后其实不止一个,但所谓得到"那么多"皇帝宠爱,估计指的是隋炀帝的那个萧皇后。
各大野史趣谈中,常常津津乐道这位皇后所遇的男人之多之尊贵。
但细究起来,这位萧皇后究竟有过多少男人,其实附会者甚多,盖因她时逢乱世,自己的正规配偶又先她而去,她作为一名寡妇,却没有随去地下,这天下又正乱着,后来坐龙椅的又不再是婆家人,故此她的香艳故事挺多。
但不管这么说那么说,萧氏没有被男人们嫌弃,尤其是得到乱世中众多帝王的青睐,还是自有她的独特之处的。
先说说拥有众多美女的正头丈夫隋炀帝为什么没嫌弃她
萧氏与杨广,可谓青梅竹马,她很早就订给了杨广,彼时杨广正值韬光养晦之际,无故不会藏许多女人在王府,徒惹爹妈不高兴,面上还得要做出夫妻恩爱的模样,博得独孤皇后的欢心。
后头杨广得了位子,可能会随心所欲一些,但也不一定有李唐描黑他所说的,有那么美女供他淫乐。加之他与萧后是年轻夫妻,又是儿时情份在,所以他也并没有嫌弃发妻。
再后来,就是情份薄些了,萧皇后自己却也不是那伤春悲秋,只求男人的眼光放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的人。可能她本身也比较通达,不为情爱所扰,也不嫉妒丈夫有了新欢,所以,两人相爱无事。
丈夫故去,萧前皇后还要生存
前面分析过了,萧皇后可能并不是把丈夫的爱看得比天高的人,她本身于情感上也比较通达,因而,杨广死后,她并没有殉情。而是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
萧皇后一介女流,史料中并没有显露出她对于朝政的兴趣。因她放得下身段求生存,又没有阴谋诡计妨碍各方势力,因此,宇文化及、窦建德、王世充,以及始毕可汗等,就留她在帐下盘桓几日又如何?
至于她辗转于这些势力中,有没有和新兴势力们有些什么故事?那就全靠吃瓜群众想象了。
她皇后的头衔很能提高男人的价值与面子
萧氏虽然没了丈夫,但毕竟也是一国之后,母仪天下过。男人们若能一亲芳泽,自然是面上有光。
所以,新兴势力如宇文化及等,就算与她传出什么緋闻,大概也是很情愿的。
只不过,后面人们说她与李世民有些什么,就有点不合常理了。首先,论辈分,她是李世民的表婶,论年龄,她她比李世民大出一截来。再者,李世民此时已得天下,不再需要一个前皇后的光环了。
当然,萧氏的颜值应该也不低
民间能流传出萧皇后有过六个帝王男人的说法,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个不或缺的因素,那就是萧氏有貌。
能做皇后,入得杨广之眼的人,容貌绝对差不到哪里去。即使她与之后的那些男人,闹的只是绯闻,也得有个基础———女主角得长得不差。
好,关于萧皇后为何得到那么多皇帝的宠爱的问题,就且答到这里吧。我是"钱多多读文史",欢迎关注。
由网友 爱星星不爱月亮 提供的答案:
隋朝灭亡后,亡国的萧皇后被历代皇室所宠幸和追念,这主要是因为她的丈夫杨广在位时期国家繁荣昌盛,她本人在当时政治和文化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具体来说,萧皇后在杨广去世后,曾以"上官皇后"的名义为其守孝三年,期间她得以平衡各方势力,保持朝政稳定。之后,她在炀帝杨广孙杨侗即位时,也曾为其辅政,确保了政局的稳定。
此外,萧皇后对文化事业也有所贡献。她善于诗词,曾经亲自为杨广撰写过许多挽联和哀叹,表达了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此外,她还慷慨资助佛教,赞助修建了几座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建筑。
因此,历代皇帝在萧皇后去世后都十分看重她这些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她为杨广守孝三年的行为,是当时社会及时行习惯的重要表现,后来被奉为传统,成为了一种道德风尚。因此,历代皇帝都对萧皇后表示尊重和纪念,但也不能否认其中也有些皇帝的"强夺",这与当时宫廷政治和皇位继承有关系。
由网友 史无止境 提供的答案:
隋朝萧皇后,一生引得六个帝王为她疯狂,这不禁令人遐想,得美到什么程度才会出现这种效果?
萧后生平
萧皇后出身于兰陵萧氏,西梁明帝萧岿之女。她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她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家境贫寒,因此年幼的萧皇后亦随之操劳家务。
《北史 列传第二》
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及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文帝为选妃于梁,卜诸女皆不吉。岿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遂册为妃。
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是只要能确定萧岌卒年,就可以推出萧皇后生年。
《北史 列传第八十一》
岌,詧第六子也。性淳和,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岿之五年,卒。赠司空,谥曰孝。
西梁明帝五年(天保五年),萧岌去世,此时距离萧皇后出生不到一年,有两种可能:如果天保五年正月去世,则萧皇后应是天保四年二月出生;如果是天保五年三月以后去世,则萧皇后是天保五年二月出生。既然相差不过一岁,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天保五年二月出生,即公元567年。(顺带一提,北周天和元年即566年,李渊出生)
开皇元年(581年),杨广十三岁(生于569年)为晋王,迎娶十五岁的萧皇后(女大三,抱金砖)。萧皇后孕育儿女有长子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齐王杨暕、长女南阳公主,亲孙子有太子一脉的燕王杨倓、越王杨侗 、代王杨侑,和齐王一脉诸子(例如杨政道)。
《隋书 帝纪第三》
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在杨广通向太子之位时,萧皇后也在默默做着后宫工作,努力博得婆婆的欢心。此后除了长子杨昭英年早逝外,几十年内富贵无忧,直到江都兵变。
乱世流离
按照某些人的说法,隋朝灭亡后,萧皇后辗转流落,被多位帝王纳入后宫,可是历史上萧皇后有两道保护,能够免于枭雄们的觊觎:第一是年老色衰,反隋势力对其兴趣不大;第二是太后身份,既是一个需要尊奉的吉祥物,又是一件非常有力的武器,霍光废黜刘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都是以太后名义下旨的。
一、宇文化及
公元618年三月,江都兵变,此时杨广五十岁,萧皇后五十二岁。政变后,宇文化及自任丞相,杀尽随行皇室男丁,仅仅留下杨广的侄子——秦王杨浩,将其拥立为帝。杨浩生母早已获罪赐死,则萧皇后此时在宇文化及面前是太后。
宇文化及虽然杀死杨广、大权在握,但名义上仍是隋朝丞相,对萧皇后下手的话连表面都维持不下去了。况且此时宇文化及占据六宫,如同隋炀帝一般,年轻貌美、出身低微的妃嫔已经足够享用了。一个外臣杀老皇帝、立新皇帝已经如坐针毡了,怎么再去睡太后?而且那位太后已经年过五十了。(有人问了,没人对南阳公主下手吗?宇文化及表示:那是我弟弟的媳妇,谁敢动?)
《隋书 列传第五十》
化及至城门,德戡迎谒,引入朝堂,号为丞相……唯留秦孝王子浩,立以为帝。十余日,夺江都人舟楫,从水路西归……化及于是入据六宫,其自奉养,一如炀帝故事。
当年五月,长安的恭帝杨侑禅让于唐王李渊;洛阳的越王杨侗被推举为帝,即皇泰主。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一路兵败,最后时刻过了把瘾,杀秦王杨浩,自立为帝,国号为许(大业元年其父宇文述被封为许国公)。此时萧皇后努力保护着襁褓中的孙子杨政道。此时,政治上阻碍没有了,一般人是不会碰五十多岁老太太的,但是宇文化及已经癫狂,但也不排除可能。
《隋书 列传第五十》
其众多亡,自知必败,化及叹曰:"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鸩杀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二、窦建德
李密与宇文化及一番大战后,夏王窦建德最终擒获宇文化及,此时他已经选择通过尊奉杨广嫡孙、皇泰主杨侗来谋取政治利益,则五十三岁的萧皇后此时在窦建德面前是太皇太后。窦建德对萧皇后只能选择好好供奉,除了萧皇后本身,还有另外两条:
1、 窦建德需要突厥作为外援,隋朝义成公主为突厥可贺敦,惹不起
2、 窦建德在善妒强悍的妻子看管下,小妾婢女加起来才十几个,宇文化及带来的后宫佳丽大都被放走,反正是不给窦建德享用。萧皇后被安置在武强县,不在夏国都城。
《旧唐书 列传第四》
二年,宇文化及僭号于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曰:"吾为隋之百姓数十年矣,隋为吾君二代矣。今化及杀之,大逆无道,此吾仇矣,请与诸公讨之,何如?" ……即日引兵讨化及,连战,大破之。 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其妻曹氏布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至此,得宫人以千数,并有容色,应时放散。
《北史 列传第二》
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皇泰主禅让于郑王王世充,五月杨侗被杀,八月杨侑突然去世,一年之内,三位傀儡皇帝都已死去,隋宗庙祭祀断绝。夏王窦建德与王世充反目,虽然没有立即称帝,但是开始建立天子旌旗。
《资治通鉴 唐纪三》
窦建德闻王世充自立,乃绝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下书称诏,追谥隋炀帝为闵帝。齐王暕之死也,有遣腹子政道,建德立以为郧公,然犹依倚突厥,以壮其兵势。
三、东突厥
武德三年(620年),处罗可汗派人迎接萧皇后及杨政道,立杨政道为隋王,在定襄建立政权,延续隋宗庙祭祀,史称"后隋"。后隋土地狭小贫瘠,国民稀少,主要是沦为突厥奴隶的一万余人,而且杨政道只是王而非皇帝,连西梁都不如。面对此情此景,萧皇后此时怕是已经心如死灰了。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三年二月,处罗迎之,至于牙所,立政道为隋王。隋末中国人在虏庭者,悉隶于政道,行隋正朔,置百官,居于定襄城,有徒一万。
有人问了,突厥风俗迥异,此时已经成了隋室的庇护,难道不会对萧皇后有想法吗?隋朝义成公主不就先后嫁给四任突厥可汗吗?
因为义成公主的身份和年龄,与萧皇后正好相反。身份上,义成公主是隋朝和亲公主,迎娶她那就成为隋朝姻亲关系,在乱世之中更方便介入中原事务,获取政治收益;萧皇后是杨广的皇后,如果收为妻妾,反而不再是隋朝姻亲关系,丧失政治收益。至于年龄,虽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推测:
隋义成公主,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年长的启民可汗,此时大约十几岁,为了说明情况,取最大值十九岁。大业五年(609年)启民可汗去世,此时,义成公主二十九岁。长子始毕可汗续娶年轻貌美的继母。武德二年(619年)始毕可汗去世,弟弟处罗可汗继位,续娶义成公主,三十九岁的义成公主生下一个儿子。一年后,处罗可汗去世,弟弟颉利可汗继位,再娶义成公主,此时义成公主四十岁。(假设义成公主十五岁嫁给启民可汗,那么最终嫁给颉利可汗时只有三十六岁)
《资治通鉴 隋纪五》:(大业五年己巳)突厥启民可汗卒,上为之废朝三日,立其子咄吉,是为始毕可汗;表请尚公主,诏从其俗。
《资治通鉴 唐纪三》:(武德二年己卯)突厥始毕可汗将其众渡河至夏州,梁师都发兵会之,以五百骑授刘武周,欲自句注入寇太原。会始毕卒,子什钵苾幼,未可立,立其弟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
《资治通鉴 唐纪四》:(武德三年庚辰)处罗又欲取并州以居杨政道,其群臣多谏,处罗曰:"我父失国,赖隋得立,此恩不可忘!"将出师而卒。义成公主以其子奥射设丑弱,废之,更立莫贺咄设,号颉利可汗。乙酉,颉利遣使告处罗之丧,上礼之如始毕之丧。
四、唐朝
贞观四年(630年),唐灭东突厥,杀死反唐的义成公主,迎回降唐的萧皇后(六十四岁)及十三岁的隋王杨政道。在皇城朱雀门外的兴道坊赏赐宅邸,供其居住,封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李世民此时三十三岁,妃嫔众多,其中就有隋炀帝女儿——杨妃,算起辈分,萧皇后是杨妃的嫡母,也就是李世民的岳母,李世民怎么会对六十四岁的岳母感兴趣呢?
《北史 列传第二》
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资治通鉴 唐纪九》:(贞观四年庚寅)春,正月,李靖帅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破之。突厥颉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惊曰:"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其从一日数惊,乃徙牙于碛口。靖复遣谍离其心腹,颉利所亲康苏密以隋萧后及炀帝之孙政道来降。乙亥,至京师。
如今被人们热议的小说,以《隋唐演义》为代表,其中就有萧后风流韵事,但是这是一部怎么样的小说呢?一般人阅读的话,看不下去是常态,文笔很差,远不如评书故事和影视剧。如果说《三国演义》是半真半假,那么《隋唐演义》最多九假一真了。
马文举取自绢一匹巾上。炀帝大哭道:"昔凤仪院李庆儿,梦朕白龙绕项,今其验矣!"贼臣等遂叫武士一齐动手,将炀帝拥了进去,用白绢缢死,时年二十九岁。
杨广:寡人怎么突然年轻了二十来岁?
再说秦王回到长安,朝见唐主。唐主说三处兵锋利害。秦王道:"利害何足为惧?但刘武周与萧铣居于西北,王世充居于中央。臣竟欲差人致书,先结好世充,使不致瞻前顾后,然后进兵专攻刘、萧二处,无有不克之理。未知父皇以为是否?"
刘武周:我占据马邑,还要打太原,明明是你李唐的正北!
萧铣:我一个割据荆湘的梁国君主,怎么跑到大西北了?
魏王名泰,太子之弟,乃韦妃所生。多才能,有宠于帝,见皇后已崩,潜有夺位之意。
李泰:我娘不是长孙皇后吗?
再说隋宫萧后,与沙夫人、薛冶儿、韩俊娥、雅娘住在突厥处……义成公主见丈夫死了,抑郁抱疴,年余亦死……那突厥死后无嗣,赵王便袭了可汗之位,号为正统
颉利可汗:我是谁?我在哪儿?
突厥贵族:汉人的落魄皇子,成了草原的可汗,文人无耻啊!
明清时期,戏剧话本传奇小说,大都是最底层的文人创作,在那信息闭塞的几百年中,落第秀才没有史书可查,只能根据有限的知识见闻来编造;如今信息发达,二十四史在线阅读,哪怕是搜索一下百科,也有很大几率得知历史上的萧皇后事迹。
退一步讲,就算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历史上的萧皇后,也要明白文学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和历史上的人物形象,是有很大区别的。
可惜,有些人舍弃了脑子,有些人舍弃了脸皮。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