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人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 提供的答案:
靠种地的农民有没有存款,就要看你是种多少亩地了,如果是只种自己那份一亩三分地,别说存款了,种来的粮食够吃就行了,只要不亏本就算是好的了,种地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种地是没有存款的。
如果是种上几十亩上百亩,全完用机械化耕种,那就不同了,那就算是种植能手种粮大户了,这样可以减少种植成本,积少成多收入可观,那就一定会有存款了。
由网友 诺哥哥和晏小妮子 提供的答案:
99%以上的农民,如果家庭收入只靠种地,那日子过的会很惨。温饱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家里要是有个孩子读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可能都拿不出来。
等到结婚的年龄,能愁的你白了头发。没钱盖房子,连彩礼钱都拿不出来。好不容易去相个亲,媒人看到你都要摇头,想帮你说话,只能憋出几个字:忠厚老实。
农民靠种地可以解决温饱,但是富裕不起来
像我老家农村那边,属于华北平原,种粮食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水稻。
小麦正常来说,亩产就800斤左右。一斤收购价就一块三左右,一亩地收入1000块钱上下。
水稻亩产能达到1500斤左右,按照一块四一斤计算,一亩地收入就是在2100块钱左右。
一亩地一年的总收入,就在3000块钱上下。再扣留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净收入可能就只剩下一半多一点。我们就按照2000块钱来计算。
可问题是,我老家那个地方,是人多地少。一个三口之家,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十亩地。
一年种的粮食,还不能全部都卖了,要留一部分吃。种地一年的净收入,也就一万多块钱。
再除去平日里的一些开销,一年到头根本就剩不下来几个钱。家里还有孩子在读书,日子过的就很勉强。
如果是家里孩子读大学,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要两三万块钱。那真的是供应不起,只能去申请助学贷款和学校的贫困补助。
对于农村人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去。要么靠读书,要么就是外出打工。
现在的农村里面,已经没有职业种地的农民了。都是农忙的时候,回来种地或者是收割粮食。等到农闲的时候,就结队外出打工。
村子里面平日就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大白天的时候,几乎都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闭。除了一些鸡鸣狗吠外,听不到人声。
只有过年的时候,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后,农村里面才算是有了一丝生活的烟火气息。
在我老家农村里面,凡是能盖的起房子的,都是家人在外打工挣得钱。没有一户人家,说盖房子的钱是靠种地积攒的。
一些读书成绩比较好的,毕业后基本上都留在大城市。如果能进一些国企单位,或者是考上公务员之类的,那家里人都开心的不得了。
如果读书成绩不行,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
有力气的就去建筑工地干活,身体不行的就进工厂。虽然流水线工作单调,但是只要加点班,一个月拿个四五千块钱的工资,还是不难的。
在外打工,不管干什么,都比种地要强上几分。每个月给自己积攒一两千块钱,工作个七八年,也能存不少钱。
等到了年龄,父母帮助一下,有条件的就在城里买房。买不起的,就回农村盖房子。然后娶个媳妇,生个娃,再把老婆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这几乎就像一个走不出的魔咒:自己是留守儿童,自己的孩子也逃不脱留守儿童的命运。
网上经常有一些专家,在误导农民:天天在喊农民伟大,做农民光荣。既然当农民这么光荣,为何你不去当农民呢?为啥你一家人不去当农民呢?
靠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根本就存不住钱。想要能过上好日子,必须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外出打零工。一辈子下来,大概只有晚年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才算是终于能歇一歇了。
由网友 荷叶好物推荐 提供的答案:
靠种地的农民会有存款吗?
答:靠种地的农民过去有人存款,现在也有人有存款,将来必定还有人有存款。因为,靠种地的农民并没被限制干别的事情。
还是大集体时的农民虽然靠种为生,但他们同样可以有存款。那时除了手工种地,农民常常被抽调修水库,修河,修工路,修铁路,修飞机坪等。但农闲时,农民也打工。那时称搞副业。有人当小贩,卖这卖那;有人干各手艺:加工棉被,干木匠活、篾匠活、石匠活之类。还有的自己用土法烧制砖瓦赚钱。或者去当零时工:搬运、装载、挑煤等,连本人都帮国营林场挖过山赚学费。种田解决吃饭问题,劳力户年终决最多的可分到两佰多块,过个过,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一年也可能存佰把块钱!
现在农民种田也会有人有存款。外出打工者赚了大钱的就不说了,那是肯定存钱的。就是一直在家种田的年青人也会钱存。
年轻人种田,是种田专业户,种田数百亩,政府进行扶持,补助款比散户多。同时,种田专业户一般搞多种经营。养植种植,有的还在网上经营土特产。养猪的养猪,养牛的养牛,养鱼的养鱼,养鸡鸭的养鸡鸭……有的还加工农村土特产:火焙小鱼、豆豉辣酱、红萝制品……赚一些钱!头脑灵魂的种田农民比乡村教师赚得多得多。笔者是乡村教师,目睹这一切。
回答供参考。
由网友 闲云游鶴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可以算算帐就说明问题了。
年轻人可以种地兼出门去打工,有没有存款还不好说。
今天就以我三姨的情况说说吧。
年龄近七十岁,姨父去世他一人一户过。分地一亩一分,领农民养老金每月一百元(上次还说明年她就每月能涨五十元)。
一亩地风调雨顺两季留够口粮,年净收入不足五百元,养老金年收入一千二百元。固定支出——合疗交费350元,水电费每年约为200元,村上收的路灯、卫生费每户/年50元,共计大约得固定支出600元。
500+1200=1700元,
1700-600=1100元。
自己在门上种了一席菜。可买油盐酱醋,人情世故支出,理发买衣服等等等等开支就靠这每天3元钱。还不敢头疼脑热的买药,超支的全靠儿女们回家时给,有时靠自己给辣椒加工厂剪辣椒把挣点补贴。我每次探望都给她口袋悄悄地塞钱,她发现了总说"姨能行,老了用不上钱了"。
我们说她有存款吗???
由网友 真诚不评事 提供的答案:
没有!
我是吃瓜群众,今年65岁了种了一辈子地,每季庄稼长势良好收成也好,前些年除了交公粮剩下的只能将就够吃,外加喂几只鸡鸭,现在农资价格暴涨,种地倒贴劳力还亏本…
说存款,没有丁点,交了十几年农保,农保卡有一个,每月有百十元进项…
由网友 痴骑朽翁 提供的答案:
这问题无用值疑肯定有存款!相反而言,不靠种地的人反而没有存款,而且还背了一身的债:欠了卖房子的债,欠了卖车子的债,欠了看病的债,欠了上学受教育的债,,,,,,!
中国农民一直有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优良光荣传统,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民的这一传统始终没有丢。
现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尽管政府每一个月给了他(她)们差不多一百块钱的老年生活补贴,八十岁以上的还会更多一些,可以达到每个月一百五十块钱。但他(她)们仍然在自己的耕地上辛勤劳作,尽可能的多见一些收入,用于补贴家中的生活之用。
所以他们哪怕到手了很少的钱,也要把它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他们完全秉承了中国传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及理念,把他们收入少的可怜的钱不舍得花存起来,以备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但值得说明的是,他们尽管有存款,但这个数额少的可怜,而且这些少的可怜的存款都是从他们的牙缝里边节省出来的。
他们不舍得吃(一些农村人一生没有下过饭店),舍不得穿(很多农村的老人都穿子女们不穿的旧衣服),舍不得休息(七八十岁的老人你现在仍然在田间劳作),他们节省下几百,几千块钱,把它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由网友 聚焦网陈金党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存款 ,是自身素质特别好,没有儿女 , 可以种地,可以打工, 从来没生过病 ,这种人有存款 。另外一种没有存款 ,自身素质再好 ,可是有儿有女, 供应孩子上学, 结婚生子,房贷,车贷,六七十岁了,还得打工 他们没有存款, 还就怕生病 ,
由网友 励志品人生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要分时段而论。
改革开放以前,靠种地的农民不会有存款。因为那时候的粮食亩产很低,自家的自留地又少,收点粮食除了交公粮外,剩下的还不够吃。没有卖的,也不准卖。以及农副产品,都不准卖。农民买盐,买煤油,买布等日用品都很艰难,根本就没有钱,谈何存款。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田地划分到户,加之科技种田,产量倍增,吃不了的粮食可以上市买,农有钱了。田地分到户后,农民种完田地后,有了很多空余时间,可以去打工挣钱了,也可以去做生意。农副产品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种植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也可以搞养殖业……。从此农民才有了存款。
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允许农村田地流转,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粮和养殖的农民企业家。农民不但有了钱,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有了一定的存款。一大批农民在城里买了房。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