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因为吃毛蚶,上海甲肝大流行是怎么回事?_带甲肝病毒的毛蚶是传染源吗

由网友 西安小袋子 提供的答案:

1988年,上海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甲型肝炎疫情,据报道,该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了被污染的毛蚶所引起的。毛蚶是一种生长在海滩上的贝类,它们可以吸收海水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等,因此如果毛蚶生长的海域受到污染,就会导致毛蚶污染。而当人们食用了被污染的毛蚶时,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甲型肝炎等疾病。

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对这次疫情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对食品卫生进行加强检查、关闭所有污染的毛蚶养殖场等。此外,针对疫情的流行,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和病人隔离治疗等措施。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上海甲型肝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由网友 萨尔茨堡的鱼 提供的答案:

1988年初春,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老上海人对此或许都记忆犹新。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发的急性感染,那时候熟人见面不敢握手,陌生人相遇总是警觉得相互打量,倘若对方面容泛黄,一定会被敬而远之。那次疫情,确切的感染者超过了三十万,死亡三十多人,毫无疑问是一次罕见的特大甲肝流行。这场风波的源头,不过是上海人餐桌上的一道小菜---毛蚶

三十年前的那场大风波,让它从此离开了上海人的餐桌……

毛蚶,魁蛤科毛蚶属贝类,样子和普通小蛤蜊相仿,不过贝壳上多了一些肋痕,生活在浅海海底。那时候上海人、宁波人对毛蚶是真爱,血红的毛蚶和如今红火的小龙虾一样备受追捧。"毛蚶要带点血丝才够美",为了保留它鲜嫩的吃口,上海人通常只拿滚水浇一下,拌上佐料直接上桌,配上绍兴黄酒,俨然是一道幸福感极高的小食。然而,这种简易的烹饪显然不足以杀灭病菌,毛蚶滤鳃上吸附的细菌和甲肝病毒就这般轻易得侵入了人们的消化道与肝脏……

其实,早在1983年,上海就有几万人因生食毛蚶患上甲肝,毗邻上海的启东是甲肝的高发区,因此相关部门禁止启东的毛蚶进入上海,此后的毛蚶大多产自于山东。然而,1987年底,人们在启东沿岸发现了巨大的毛蚶带,毛蚶层层积淀厚达一米,大丰收的毛蚶被一车车得运往上海,水产局和食监局都没能阻止这场狂欢,那时的毛蚶就像二战时的波士顿龙虾,不需要凭票购买,因此精打细算的上海主妇总是几斤几斤的往家买。

1987年底,因痢疾腹泻就诊的病人显著增多,病人被询问近期的饮食情况时,几乎都提到了毛蚶。痢疾通过粪口传播,这表明人们食用的毛蚶受到了产地生活污水和粪便的污染,菌痢的潜伏期很短,而甲肝的潜伏期则是两周至六周。半个多月后,甲肝流行如期而至,各大医院病患爆满,人们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没有什么预防作用的板蓝根开始脱销,一杯热板蓝是那时候最顶级的热饮,那时候的上海人也被全国人所"嫌弃"。甲肝是自限性疾病,多数病患几周后便会康复,随着这场风波的渐渐消散,毛蚶也从此离开了上海人的餐桌。

人们更熟悉的是它的远房表哥---赤贝,之所以俗称赤贝,那时因为多数贝类的血液含有大量血蓝蛋白,因为通常呈淡蓝色或半透明,赤贝和它的亲戚们血液含有血红蛋白,并且,双壳类软体动物为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没有明确区隔,两者合为血淋巴,所以这片血红色就充斥着赤贝的整个身体。

赤贝个头比毛蚶大一些,外壳上有42条肋,毛蚶有29条肋。赤贝质感柔软,带着清冽的海洋风味,甘甜中略带涩味,风味独蕴。用盐洗、醋渍来去除涩味,有人则认为应该保留赤贝的原始风味。赤贝足和外套膜都可以做刺身或寿司。赤贝贝足最常见的切法是蝶切。从中间切开展平,做成蝴蝶型的造型。

由网友 任任玩宝平 提供的答案:

那年是从江苏启东运往上海的毛蚶,实际毛蚶没问题的,我也吃了好多,那年代运输主要是船运,以前的大粪是要回农田的,城市大粪也是用船运的,所以当时就是用了运大便的船远的毛蚶,不是每个吃毛蚶的人都得甲肝的。只是吃到被污的毛蚶才得病。

由网友 关君子 提供的答案:

甲壳类含细菌好多,毛蚶也属于甲壳类。吃毛蚶的人求鲜甜,会蒸到8到9程熟就吃。专家主张蒸、煮、炒熟透,细菌才会死。上海一带吃毛蚶多,上得山多终遇虎。偶而一些煮不熟,就等于播下甲肝的种子。又通过饭局反复传染,就造成甲肝大流行了。

由网友 菲利普医生 提供的答案:

2011年来到上海,这些年来在上海见到了很多比较危险的饮食习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毛蚶/血蚶和吃呛虾/蟹。

上海人吃毛蚶或者血蚶,不会采用盐水彻底煮熟的方法,而是用热水汆烫一下就撬开壳吃。这样做是为了保留其中鲜味浓郁的一胞血水:

就是上图所示的这种

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彻底的煮沸,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存活下来被你吞入消化道。当然了,平常年景偶尔吃下一些倒也无妨。毕竟人体的消化道很长,其中先酸后碱对多种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但是1988年,恰逢毛蚶大丰收,所以平常可能一个月吃一次的人,那一年里可能会经常吃。这就造成进入消化道的病毒成倍增加,超过了消化道处理的能力——这就引起了那年的甲肝流行。

甲型肝炎的病原体是甲肝病毒。这种病毒不像乙肝病毒那样经过血液传播,只经过消化道传播。人类感染甲肝可以引起爆发性的急性肝炎,严重者可能在短期内引起肝功能衰竭并死亡。而还有一类人,不表现为急性感染,而是慢性的感染。这类人体内,甲肝病毒不断在肝脏内复制,并进入肠道,随大便排出体外。

所以复盘1988年的甲肝大流行,大家猜测可能在毛蚶主产地有部分渔民是慢性的甲肝隐匿性感染。由于长期生活在船上,大便被抛入海中。甲肝病毒也就进入了毛蚶栖息的海域。

毛蚶,花蛤,蛏子这些贝类是通过过滤海水获取食物,过滤效率还很高——毕竟海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比较少,需要大量过滤水才能吃饱。而这时海水中的甲肝病毒就会被吸入它们体内。由于毛蚶体内的过滤结构比较丰富,病毒就被留下来了——直到被人端上餐桌。

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海鲜河鲜请务必煮熟再吃。切勿为了一时口腹之欲,换来病痛。

由网友 百姓如水 提供的答案:

毛蚶本身是没有任何肝炎病毒的,国外毛蚶是一中和生蚝一样的海中美味,从来也没有报道过国外有吃毛蚶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流行。

那么为什么因为吃毛蚶发生甲肝大流行尼?

谜底有两个:

一、就在于毛蚶产地对毛蚶的饲养方法上,毛蚶在近海滩涂,主要是吃浮游生物成长,饲养人为了让近海滩涂饲料充足,就把人类和动物的粪便直接浇在滩涂上育肥,由于没有无害化的粪便直接和毛蚶接触,粪便里的传染病源就寄生在毛蚶体内,结果就是被人没有烧熟就食用,从而把甲肝传染给人类。

二、上海人吃毛蚶的方法导致甲肝得流行:上海人除了大闸蟹,就要属对毛蚶最情有独钟了,而且还是喜欢生吃,请大家记住!!!生吃毛蚶是传染甲肝和甲肝大流行的巨大帮凶。

解决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坚持吃熟食海鲜。近海滩涂的海鲜都有寄生病源体,但是加热到100℃,持续1分钟就可以使甲肝病毒和其它病源体失去致病活性。

因此,拒绝生食螺蛳、贝类、螃蟹等海水、淡水产品,坚持熟制的烹饪方法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最佳做法。

由网友 新农人川子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提的我有点被动啊,我就是1988出生的,不过我还是详细去了解了一下1988年的上海甲肝是怎么回事

1.上海人普遍爱吃的这个海鲜,我们这里跟这个叫毛蛤蜊,毛蛤蜊味道鲜美,肉质,口感与花蛤蜊,白蛤蜊口感完全不一样,在我们这里海域也有很多的毛蛤蜊,我也有拍过摸毛蛤蜊的视频,毛蛤蜊很奇怪它虽然在泥里,缺不用吐沙子,而且摸的小毛蛤蜊与市场卖的大毛蛤蜊口感鲜度区别很大

2.为什么会引起甲肝呢?

据报道那年启东毛蛤蜊大丰收,市场价格很便宜,食用的人特别广泛,具体因为什么吃毛蛤蜊会引起甲肝呢?是因为启东方式海水污染,毛蛤蜊吸收了后就留在了体内,加之上海人食用的方法比较简单,总开水一烫便蘸醋食用,导致病毒没有杀死,更是加剧了病情

3.是不是所有毛蛤蜊都会有病毒

这个问题没有专家来说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海水的污染,我们从小到大吃了很多,也一直没有遇到这个问题,总之大家要注意食品安全,美食不可多用,很多时候不只是看价格,产品质量安全也很重要

由网友 JOJO普通上班族 提供的答案:

这件事我有发言权,我小时候就听我爸爸讲过,印象很深。后来读大学的老师又以亲历者的身份和我们讲了当年发生的经过。为什么会特意说它,因为这件事可以说上海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无关系。

上海人历来比较喜欢贝壳类水产,毛蚶、大闸蟹、扇贝等。这三者中毛蚶又以量多,便宜,味美而受到喜欢。那时启东盛产毛蚶,每年都会大量船只运往上海。当时上海差不多1毛2分钱就能买到一斤,直接可以解决掉一顿饭。本来其实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在于上海人最喜欢生吃毛蚶。

往年的时候由于江浙一带水质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最后还是出事了,前前后后共有30万人出现了甲肝症状,由于当时病床严重不足,上海当时的医疗系统被弄得措手不及,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然后问题来了,源头在哪?几乎没有多长时间,就找到了病毒宿主——毛蚶。然后得知真相后,当时引发了很多上海人对启东人讨伐,包括追求责任,以后再不碰江浙的任何水产。一时之间,启东人无言以对。

但问题是启东人自己食用并无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启东那里找了相关的水质专家去调查原因,最后发现污染源的水流分支来源于上海。而且和粪便有关!这下上海这边傻掉了,没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里。原来当时上海市城区内很多百姓生活空间狭小,生活水平很低,连基本的水排污处理系统都比较落后。所以最后痰盂,马桶这些污染物最后都以最粗狂的方式排到江河里。年纪大点的上海人都有过专门有人推着长板车上门收集马桶的经历。就是这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幕,量变引起质变,最后水流受到污染,通过粪传播最后又到了自己嘴里......这在当时真的是揭开了上海人不愿被人知道的遮羞布。

其实80年代末当时上海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真的不高,不如外表来的高大上。这件事发生后,北京那边也比较重视,后来安排人过来视察,了解到了上海人民的困难。本来当时上海一直在申请试点的土地出租转让一直没有眉目,后来视察后没多久就通过了。这笔钱后来成为了上海建设发展的第一桶金。

由网友 太阳125933863 提供的答案:

因为上海的毛蚶来自江苏启东,启东至今仍是肝炎高发地,1988年上海人吃毛蚶,超过30万人患了甲型肝炎,当时上海人出差去外地,外出吃饭时被安排为上海人专座,我也享受过这待遇。后查明病源来自启东被污染的毛蚶,以至毛蚶被上海严厉禁止,十多年前统计现在启东毛蚶保有量3亿吨以上。本人在88年上半年曾大吃特吃毛蚶,每次都是3毛一斤,5斤一买,洗净后开水浇过醮酱油生吃,味道鲜美难忘,就是没得病。现在想吃只能却浙江和渤海湾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8784.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