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979年高中毕业,他说他上学时一个月生活费55元,这可能吗?

由网友 武陵侯1 提供的答案:

那时改革开放还没有具体体现,有钱人家大多是落实文革平反退还财务或被迫害者补发工资。普通老百姓的工资能有这么多钱就不错了。我78年上大学,家里每个月给30块,我在北京上学这个钱能应付生活。给50块的不说没有,肯定不多。不是一般人家。

由网友 一鹤TZ 提供的答案:

我老家在农村,1981高中毕业。当时上高中时,因为那个年代高考刚刚恢复而我也有幸考入了我们县的一个重点高中。因为我们那里是山区,距离县城也有一百多里山路,所以就在我家那一带成立了一个重点高中(另一个自然是在县城)。这所高中离家32里路,每个月允许回家一趟。我记得我们当时的学费(其实就是伙食费费)每个月才7.2元。其他再无任何费用。当然,书是要花钱的,白纸要自己买、自己裁成小本本。

当时,我的父亲是名中学教师,在学校年龄算比较大的,每个月工资大概就五六十块的样子。这样算来,我一个人竟然用掉了全家十分之一的收入。

所以别小看那个年代的几块钱,就如我们家,当时九口人,就我父亲一个人争工资,在家劳动力,每天能争一个工分的,就我大哥一人。到了年底,生产队分了粮食,还需要交工分款,因为家庭工分少,就要拿钱去顶。

所以说,我倒觉得一个月55块钱的生活费,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由网友 勇敢的芒果T 提供的答案:

一,我是1980年从部队退伍,被安排地方国企,我们没有学徒工和转正之类的事情,一开始起步就是二级工,每月三十四点五元。二,可能你父亲记错了,那个年代每天1元钱的生活费就达到比较高的标准,一般人家每天四五毛钱。三,很有可能你父亲是干部性质,他们的工资是略高于职工的。四,那个年代一个月55元可以养活好几口人大家庭。五,生活水平指数低,最基层就是这样的水平,但很稳定。

由网友 1蓝天1 提供的答案:

我说有可能,请不要被这种题目混蒙住。

首先,这是"生活费",不仅指伙食费。就是上世纪70年代后,大手大脚,心又不是放读书上,吃喝玩乐,一个月55元生活费用不了吗?

其次,说明他家中富裕有钱。70年代,虽是计划经济,也非都是吃不饱穿不好。就说双职工家庭,军官家庭,月工资七八十上百或更多,假如又是独子;搞投机倒把;利用职权贪占等,一个月供他55元也供得起。

第三、仅是他父亲个例或极少人有这标准。正常伙食标准10元左右,零用(理发洗澡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三五元钱,不包括穿衣穿鞋等费用。

由网友 往事纷纭 提供的答案:

我是一九八五年高中毕业生,和你父亲比,我可能算做学弟了,但是那个时候的物价非常稳定,也大致和你父亲那个年代的物价相差无几,所以我也想谈一谈当年离开家乡到平台镇念高中的生活费用情况。

我是在辽宁农村念的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父母都是农村小学公办教师,当时他们俩的月工资合计90元,养活全家六口人。我是一九八三年七月份考入我们平台镇高级中学的。

我们这一届高中生分两个班,高一一班(理科班),高一二班(文科班),我被分配到理科班,那时候重理轻文。报到当天见到了班主任巩老师,下午全班同学都到齐了,班主任巩老师点了名后说:同学们,明天我们正式开学,今天先把学费交上来(一个学期5元钱包括书本),然后到后勤科,把你从公社粮管所开来的粮食关系手续交给工作人员,吃住问题他就和你交代清楚了,住宿是免费的。

我们新生下午又去食堂找了管理员,交了伙食费。管理员声明:每个人每个月粮食定量是36斤,每人每月10元钱伙食费,每日用餐标准:两餐粗粮一餐细粮,每餐至少一个菜和一盘咸菜外加一碗稀粥。接下来,宿舍管理员又将我们分配到各自的寝室床位,又领我们看了看水房和厕所后说:大家回自己的房间安顿一下,缺什么东西到街里商店去买,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困难再找我。

等我们安顿好之后,我和三个要好的同学去街里商店买了文具及洗漱用品,又去电影院看了一场名字叫《知音》张瑜主演的电影,记得电影票每张1毛钱(我请的),总计这一趟我个人一共花了1元多钱吧。

在这所三个趟房被百年柳树掩映的校园里,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公布了同学们考试的名次,我是两个班级总排名第三,我们班排名第二。接着班主任巩老师又公布一个好消息:这次我们班考前五名的有奖学金,困难学生有救济金。我的奖学金算高的了,被定为每月6元。

每月有了这6元钱,就宽裕了很多,食堂的一日三餐都是定量的,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大棒小伙子们,一到晚上还是有饥饿感的。有时,我就领三个小伙伴去小卖部买面包吃,半斤重的大面包,当时是2毛5一个,我将它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分食,幸福感油然而生,立刻精神了许多,又急忙返回教室继续晚自习。(自然由我买单了)

等到了寒假,学生们各回各家,背着自己的书包和行囊,坐上长途客车返回各自的村庄,我是从平台镇客运站坐大客车,花3毛钱买车票一直坐到我家门口的。其他同学可能没有这么便利,他们还要倒车或者是下车之后,背着书包和行囊步行五六里山路才能到家。

寒假到期,我又花3毛钱从家门口坐大客车到平台镇客运站下车,相约背着书包和行囊步行回到平台镇高中。

柳树的叶子青了黄,黄了又青……

时间来到了一九八五年四月份,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眼下正在忙着备战高考。各科老师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本科目考出好成绩。当时各科课程都已提前两三个月讲完。老师们都在教学生怎样应对高考,一般建议学生买一些海淀往年的高考练习册,文理科的都有,几本书要学生自己去新华书店购买,大约要两块多钱吧!记不大清楚了。

那时的老师从来不卖书,不卖卷纸,不收补习费。有的老师还自掏腰包买回练习题册,把它刻成蜡板,在油印机上一页一页的印好发给困难学生。学生见老师这样辛苦,就去办公室帮忙印刷。老师还紧着说:不用不用,你们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在这期间,每个科任老师都是早自习,晚自习,课堂上不停的给学生讲,学生不懂的问老师,他们都不厌其烦的去解答。那真是尽心尽责,早来晚归。

一想起这些场景,我的眼泪哗哗的流,朦胧了我的双眼,写不下去了,我得平复一下心情……在这里,要为那时的辛勤园丁点赞👍点赞👍点赞👍。此刻,我想起了蜡烛,想起了蜡烛精神,那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句话用在我的老师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再看一看当今社会上打骂老师的现象,我真是心痛啊!还有人把老师叫作白眼狼,我就想:这是真的吗?老师怎么就成了白眼狼了?

经过高二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高考任务。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当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班长喊:"起立",全体同学"刷"的站起来,李老师说:"请坐",同学们一同坐好,挺直了腰板等待李老师公布。公布完班里每个同学的总分数后,她接着说:这次我们高二一班考入辽大一名,考入东北工学院两名,还有两名分别考入大专院校。高二二班考上两名大专生。今年我校和去年相比多考上两名大专生,成绩还是喜人的。

下午,全班同学和相关老师领导合影留念后,又回到教室。班主任李老师又向我们讲了许多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师生将在这里告别,明天你们将各自投入新的生活。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将在暑假过后,九月一日进入新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希望你们成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没考上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和参加劳动的同学也要充满信心,安心工作和生产,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老师真心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脚踏实地,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接下来,老师喊"下课",班长喊:"全体起立"同学们站起来异口同声的喊:"老师辛苦了"。李老师手揉眼睛走出的教室。

是我亲身经历的两年高中生活。通过以上我念高中时各个时间段各项支出情况,可以算出每月平均生活费是13元。

题主问:父亲1979年高中毕业,他说他上学时一个月生活费55元,这可能吗?

我答:不可能。

友友们,我没有说到的地方,没有讲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评论区留言。

(网络图片侵权必删)

由网友 好大的一场雨 提供的答案:

不可能。当时一个月55元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一般职工月工资也就30元左右。

我家是农村的,八十年代初在县城上的高中,自带粮食(红暑干和玉米),学校免费磨面,学校食堂的菜基本没吃过,都是带些母亲做的咸菜和酱豆就馍,有时去咸菜店买点芥疙瘩、辣椒酱,买一角钱的就能吃一个多星期,加上自带的,一个月也就花一角或两角钱;如全在学校食堂吃饭,一个月5、6元就足够了,当时食堂菜很便宜,素菜两分钱一份,荤菜五分至一角一份。

友友们有同感的吗?

由网友 泛舟伊洛 提供的答案:

不是可能,是真实。我是恢复高考后,第四批大学生。1978年上高中(其时,高中两年,高二分科),住校,每周回家一次,背一兜馍馍,以及咸菜、偶尔有豆瓣酱。学校早餐是稀饭,午餐是稀饭或者稀面条,晚餐基本与午餐相似。配以自己的馍馍。每月生活费几块钱。1980年上大学,每月有助学金15元(注意,这是国家给补贴的),基本用于生活费,不足,家里需要补贴5元。宿舍免费。书本作业费用每学期10元以内。加上偶尔外出吃碗面、看个电影、课外书费用、日常生活品费用,合计每个月家里需要补贴约15到20元。如果你每月能够有30元,绝对是比较牛逼的富裕学生。再补充一点:一直到毕业,最贵的一份菜是0.25元。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