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由网友 宇沃佳嘉手工水饺 提供的答案:

谢邀请。少年时曾经买过一本民国作家写的《慈禧太后传》,文章半文半白,读来不算顺畅,故事情节也不算吸引人,只记得一句诗"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亦能壮门楣"。是说慈禧太后没有兄弟,当时父母为此很着急和诅丧,不知道生的叶赫那拉氏以后竞能成为执掌朝纲的人物。

大家只所以反感慈禧,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

一。反对维新,墨守陈规。一个腐朽的政权,已然没落,不想进取,除旧布新,抱着老一套的东西不放,被洋人的船坚利炮所催毁而不自省。

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多是慈禧当政时所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伊梨条约》《中法新约》这些出卖中华利益与老百姓福祉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此时所签。如果稍有常识的人谁不痛恨之?

三国势衰微而不知节俭,用海军军费为自己寿诞铺张浪费,致使海岸全线失守,国门洞开,实为中华第一之罪人,如此等行径,凡有一点爱国心的人能不不恨之骂之?

四。为一己之私,不扶正济义,扶几岁孩子做亿万人民之主,而自己得一已之私权之逞,使国家日渐衰微,这种以私权废江山的行径能不遗臭万年吗?

由网友 被圈禁的新房 提供的答案: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慈禧太后是个祸国秧民的败家娘!他一生奢侈无度、一顿饭品108道菜、一个澡要用18条上等毛巾,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毛巾洗,对生活的奢侈不言而喻。给后人留下一生骂名一一老妖婆!

清朝未期,慈禧的儿子同治当了皇帝,慈禧母凭子贵成了太后, 垂帘听政四十七年,掌控清朝半个世纪,内不安民、外不抵抗、至使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国宝、火烧圆明园,还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大半个中国成为了英法殖民地。

慈禧生前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死后赔葬大批珠宝、价值连城!其中慈禧口中所含的那颗夜明珠价值八个亿。在慈禧下葬20年后,东陵被军伐孙殿英洗劫一空!慈禧随身穿戴的衣物被扒光只留了条短裤、抛尸于棺外,慈禧终于为他的爱慕虚荣付出了代价、罪有应得!

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由网友 有趣的历史段子 提供的答案:

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一面。慈禧内斗非常凶狠,如果你熟悉历史的话,肯定知道慈禧与八位顾命大臣的争斗,最后结局也是以慈禧完胜而收尾,处死了载垣、端华、肃顺三位顾命大臣。

除此之外,慈禧极度奢华的生活,也是会引起网友的反感的。慈禧太后为了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竟然连清朝建设海军的经费都花,去给自己盖一个花园,简直是糊涂到家。

更气人的是,在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明明清军已经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但在慈禧太后的引领下,清政府主动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天津条约。此外,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上所述,网友们反感慈禧也很正常。当然了历史人物应该两面看,慈禧太后对于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由网友 历史杂货铺 提供的答案:

说句实在话,反感慈禧的人真的是数不胜数,但是可以负责任的说,在这些讨厌慈禧的人中,没有几个读过历史。他们只是看到了文人刻画出的慈禧的形象,因此非常讨厌这个女人,如果问这些人慈禧的一生干过什么?他们恐怕是一问三不知,最多说慈禧让中国丧失颜面,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

那么文人们为什么要不停的说慈禧呢?原因很简单,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男子掌握大权,后宫乱政本就是大忌,慈禧作为一个女人,一直掌控着大清朝,这些文人们能不气吗?自然是要大肆的谩骂,甚至无中生有。

这就好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几千年了,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暴君的形象,实际上秦始皇杀的全是儒生吗?真实的历史中只是杀了一批祸国殃民的方术罢了,最多里面有几个儒生而已,这些人的言论影响统治,换谁都是杀。

当然了这也不是在为慈禧洗白,慈禧的奢侈生活确实是有目共睹,如果是一个男性帝王做这些会不会被刻意拿出来骂呢?又有谁知道慈禧也是有功绩的呢?慈禧是支持洋务运动的,还派人去西方求学,造就了第一批高级知识分子,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她也是进行了一切的改革。这还只是大的方面的,小的点就更不用说了,比如禁止缠足,办学堂之类的。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能够统治大清如此之久,她会没有能力吗?换句话说了,如果男人们真的这么不服,怎么无法推翻人家的统治呢?况且慈禧统治的大清落后于西方世界,这可不是她导致的,这是历史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真的换一个人,会比慈禧做的更好吗?这可不一定。

因此总结下来,这么多人讨厌慈禧,都是文人的笔杆子的作用,这些人从来不会去说慈禧的功劳,只说过错,人们自然看到的也是她做的错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由网友 高山人传媒 提供的答案:

其实慈禧是个非常不简单、权力欲极强而又心狠手辣的女人,不管是亲儿子同治也好,还是亲侄子光绪也罢,只要是妨碍了她独霸的权力,不管是谁都不会有好下场。慈禧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享年73岁,实际统治47年(含与慈安两宫垂帘听政时期),要是等闲之辈,能做到这些吗?。而且这期中,人们(包括我)对慈禧的印象几乎没有正面形象可言,或称之祸国殃民,或贬之一代妖后。慈禧陵墓在1928年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发后,其叫好声显然更大。慈禧只所以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反感,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

一、自大扰政。你想啊,在封建社会里,中国历朝都有男尊女卑的习惯思维,妇女的地位向来是很低下的,可慈禧作为女流之辈,竟然频施手腕,并不惜垂帘听政,时常插手朝庭事务,干扰朝政,左右圣旨……而且,慈禧还越老越自大,常以观世音菩萨下凡自喻。这让满清文武,甚至包括皇上,哪个看得惯呢?故而,不反感她、不恨她才怪呢?

二、闭关锁国,慈禧一向守旧,自以为天朝大国,拒绝一切变革。把西方引进的科技斥之奇技淫巧,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让古老的中国进入近现代化的机会。这种保守到了乾隆时期空前加强,到了慈禧的公公道光时期,几乎让中国吃够了苦头。而咸丰时的内外交困,都是这种守旧化的恶果。当然,这些灾难虽非慈禧造成。但慈禧本质上是个和乾隆一样的守旧人物,她控制实际权力,所造成的历史恶果,丝毫不比乾隆、道光少。甚至可以说,慈禧的守旧之罪要比乾隆大得多。

乾隆时,西方还没有完全工业化,勉强可以说乾隆看不到工业化的好处。但到慈禧上台后,西方的工业化彻底完成。她难道不知道工业化对清朝的好处吗?至少洋务运动中的那些人,包括恭亲王奕等人都愿意在一定程度上西方化。但是,慈禧的内心始终把工业化当成洪水猛兽,她没有进行巨大变革的动力,正是慈禧的这种闭关锁国才导致中国近代工业落后于人。

三、愚弄百姓,慈禧另一个核心价值观,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愚民",通过愚弄百姓来维护满清集权和她个权力。和乾隆一样。只不过乾隆可以通过高压手段完成这一目标,而慈禧时已不具备这种外部条件(因当时汉人地主势力已经崛起)。乾隆和慈禧都知道,如果放开民智,那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就将必然推翻统治人口只占极少数的清朝,这是慈禧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才极力禁汉拒革的。有人说慈禧支持光绪戊戌变法了啊,没错,但结果呢。当变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时,甚至连光绪都动摇了家法万年不变的想法,相对程度上认可君主立宪。慈禧要的是穷天下奉她一人,怎么可能愿意失去最高权力?再加上光绪追求现代化的步伐迈的太快太急,超过了慈禧的预期和其所能接受的界限,因此才致使变法失败。

不仅如此,而且,慈禧还专坑本国臣民,害怕铁路称之怪物,不让司机坐着开汽车,真是腐朽透顶。

四、买国求荣,引狼入室。尤其是到了慈禧末年,由于慈禧的狂妄,导致了八国联军进京,进而一味地庚子赔款,把清朝已不多的家底败了个底朝天,葬送个精光。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极大灾难……这个损失代价是无法估量的。正因如此,大多天下人都比较反感慈禧!

由网友 文史拂尘 提供的答案:

西太后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太大了,看到有人为了博眼球给慈禧翻案,真是没有底线。还是用事实说话。

一、奢靡无度,耗费国力。生前日常花费奢靡:一天的宫中费用大致是纹银四万两,一顿饭吃108道菜,一年要用15万个苹果(主要用来闻味的),秋梨111750个,棠梨77330个,红肖梨53295个。洗一次澡,都要用毛巾40条(得多脏啊)。同治十一年,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但是当时财政捉襟见肘,加上圆明园损毁的不成样子,修复需要十分巨大的财力,包括奕訢在内众多大大臣都纷纷反对。慈禧为了办她所谓的"六十大寿",不顾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仍加紧建设颐和园,有人想动用那些钱当作军费支持前线,慈禧竟大发雷霆,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简直昏聩到顶点了。没有国哪有家,哪有她的享乐?

死后陪葬品奢靡:有记载,慈禧棺内底部铺金丝织宝珠锦褥,厚七寸,下面缀大小珍珠一万多粒,红光宝石八十五块,白玉二百多块,锦褥上有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铺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尸体上盖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二万五千字,缀有八百多粒珍珠。头上的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嵌成,其中仅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一千万两。

尸体周围的大件珍宝有:九玲珑宝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等不计其数,均去向不明。慈禧太后的牙被撬开,口中所含的夜明珠,分开时是两块透明无光的珍珠,合拢时就是一个圆珠,射出一道绿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内可以照见人头,十分清晰。大半个国家都给她陪葬了。

二、肆意专权,贪纵无穷。慈禧权力欲望很强,两度垂帘听政,为了独掌大权,秘密下药毒死慈安太后,并先后发动多次政变,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是辛酉政变。面对咸丰临终托付的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的情势,变被动为主动,联合恭亲王奕訢,设计逮捕了的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从此重用恭亲王奕訢,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二是"甲申易枢"。排挤当初一个战壕的政治伙伴,罢免了恭亲王奕䜣,架空皇帝,成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三是戊戌政变。担心光绪皇帝借变法之名脱离她的控制,最后拘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三、丧权辱国,后世唾骂: 慈禧治国无能,因循守旧,保国无方,导致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后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败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1900年,八国联军进中国,签定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

慈禧当然知道自己的治国无能,给国家留下了许多"黑窟窿",于是在临死时留下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意思是说,女人干政从她这就截止了,她哪里知道,大清国已经被她弄的民不聊生,千疮百孔,神仙也无力回天了,三年多后,清朝灭亡。

由网友 都书华 提供的答案:

慈禧已经睡着了,大家对她怎么"反感"、反正她也听不见、不会对"大家"怎么样!如果慈禧是"醒的",你去"反感"她、那才叫英雄!

历史人物、已是过烟的云烟!功过是非后人可以尽情评说!历史上感谢有他(她)们的存在、有他(她)们的"精采表演",后人方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由网友 逸散哥 提供的答案:

大多数人反感慈禧是因为她垂帘听政,独断专行,心狠手辣,卖国求荣。

她迷恋权力,反对改革。一意孤行,不允批评。视人命如草芥,想杀谁就杀谁,想整谁就整谁。

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工业化革命时,慈禧只顾自己享受,害怕工业文明的冲击。

她修颐和园,葬送了北洋水师。她一顿饭的花费,花费上百量白银,一个月消耗上万个苹果。

她最有名的话是,今日令我不快者,我将終身令你不快。在她的淫威下,腐败横行,真理难扬。

她支持卖国,割让国土,宁于友帮,不给家奴。

可以说,我们国家过去百余年的落后,挨打,人民贫困,外敌侵略,这个老太婆是罪魁祸首。

反感慈禧,是爱国的体现,是大多数国人的良心。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