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科技男 提供的答案:
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地名不仅仅是一种标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反映了甘肃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那么为什么甘肃的地名都那么好听呢?
历史沿革
甘肃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早在古代就已经成为了多个民族的聚居地,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相处和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底蕴反映在当地的地名上,如兰州、敦煌、天水等地名都与历史文化有关,因此这些地名听起来特别悦耳动听。
地理环境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这里地形多样,有大漠、高原、山脉、丘陵等地貌类型,这些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反映在甘肃的地名上。如张掖、酒泉等地名中的"泉"、"掖"等字眼,就与甘肃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名听起来也非常好听。
语言文化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这里的汉语、藏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这些语言文化反映在当地的地名上,如陇南、武威等地名中的"陇"、"威"等字眼,都与当地的语言文化有关。
总之,甘肃的地名之所以那么好听,是因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语言文化。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甘肃独特的地名文化。
由网友 老苏的驻村日志 提供的答案: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2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
其中12个地级市的名称都包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现在逐一进行列举。
-
兰州
作为甘肃省省会的城市,还有一个名字就是金城,简称"兰"或"皋"。金城的由来是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河西四郡之一天水郡管辖;之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兰州的由来是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
嘉峪关
直接以河西走廊咽喉关口命名。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
酒泉
来源于汉代河西四郡之一酒泉郡。西汉时期,在收复河西地区后,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酒泉、武威二郡。酒泉名称的由来根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公元前121年夏天,霍去病进军河西,在取得大捷后,汉武帝赐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将士共饮,酒泉也因此得名。另外记载,酒泉城下有泉,泉水甘甜如酒,因此城被命名为酒泉城。
-
张掖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称"甘州"。西西汉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
金昌
在镍矿上兴起的城市,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其前身是金川镇,后从武威将永昌县划归其辖区,金川镇和永昌县名的各一字,名为金昌。
-
武威
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雍州、姑臧,曾是西北首府、凉国故地。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之一武威郡。
-
白银
又一个因矿而兴起的城市,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此地就盛采白银,白银缘此而得名。建国后,1956年成立白银市(县级),1958年再次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
定西
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收复西夏故地,宋神宗赐名"定相城",为"定西"得名之始。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定西县为定西州。
-
天水
伏羲和女娲诞生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曾名上邽、成纪、秦州。天水来源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置天水郡,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
平凉
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的得名源于前秦苻坚于建元十二年(376年)灭前凉,随后置平凉郡,意为平定凉国,治今宁夏彭阳县境,今平凉市大部分区域和华亭、崇信北部皆属之。
-
庆阳
习称"陇东"。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之名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另外,庆阳因庆州州治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环江与柔远河汇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内,古人以水之北为阳,故名"庆阳"。
-
陇南
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2004年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地级陇南市,陇南市设立武都区。陇南来源其地理位置,处于甘肃最南端因而得名。
由网友 钻塔 提供的答案:
看到甘肃省,就想起了湖南二杰谭嗣同的诗句:
金城置郡几星霜,
汉代穷兵拓战场。
岂料一时雄武略,
遂令千载重边防。
这首诗说明了甘肃地理位置的重要,是汉代以来边防重地。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东西横贯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黄金路段。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最前沿,咽喉之要地,得河西走廊,天下边唾手可得。
这就意味着,甘肃大地,河西走廊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天水都是古代中原王朝征战平定边地而命名的。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制,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文帝时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兰州的兰,取自附近的皋兰山之兰。
"天河注水"是为天水。
"张汉朝之臂腋,扬武功之君威"这是张掖和武威。
酒泉因霍去病而得名,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进军河西,大败匈奴。汉武帝赐酒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军士痛饮胜利酒,酒泉因此得名。
创造这段历史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张骞诸将,从此留下四个地名。承载了无数战死在沙场上将士们的希望。
嘉峪关—明朝的铁骑深入河西走廊,守望大漠。
洪武帝朱元璋建关设防,巩固西北边陲。设址在嘉峪山上,故得名: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起点,是阻击侵略者的重要关隘。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当年晚清名将就是抬着棺材,经过嘉峪关,收复伊犁。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说得是左宗棠在嘉峪关筑路植树的功绩。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笆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地处河西走廊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它壮烈的往事,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甘肃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和边塞文化。
所以说,甘肃地名好听,是记载着一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热血和汗水。
由网友 微醺看花 提供的答案:
当你坐着火车从天水或者从平凉进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途从柳园离开甘肃,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县城、小镇,都有一段历史、千古名句、战役、或者一个历史名人有关,这在中国也没有什么,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这样的历史。但是,甘肃这些地名的历史或许更早一点进入了历史典籍。这也许就是这些地名好听的原因。
甘肃是中国历代王朝出兵征服西北甚至中亚的关隘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甘肃,不断巩固甘肃的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地位。因此,古代那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诸多豪气冲天的诗词歌赋、豪言壮语,这些甘肃的地名,往往都有极深厚的历史感、文化感,承载着古代中原王朝征服中亚民族、经略丝绸之路的历史。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东西横贯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最前沿,咽喉之要地。得河西走廊者,天下便是咫尺之遥,这些地方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城市都是古代征战平定边地而命名的。地处河西走廊的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有他荡气回肠的往事。
假如你乘坐火车,经过甘肃地时,听着列车广播中的那些地名,总会想起一些古代那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诸多豪气冲天的诗词歌赋、豪言壮语。因此,甘肃的地名,往往都有极深厚的历史感、文化感。
在甘肃境内地级市有嘉峪关、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庆阳、定西等,而县区有永登、皋兰、景泰、麦积、城关、凉州、玉门、敦煌.等,都会出现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不管是学者专家,还是普通人士,只要有过爱教育的经历,总会想一些一些耳熟能详的词句。
"大禹导河之州",这是临夏。"城下有泉,泉水若酒",赐名酒泉。"天水注河",是为天水。"日出斗金,积销金城"是金城兰州。洪武白银,沿袭至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凉州,也是武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汉唐时期向西出关最重要的关口,敦煌玉门关。"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这是瓜州。"张汉朝之臂腋,扬武功之君威",这是张掖和武威。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雪连沙千里,长城锁三关",亘古沧桑、英雄梦想和家国情怀在这些地名的韶涵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每一个地名都有很长的历史,都有若干或大或小的历史故事。
灵台,取自周文王伐密须国而筑"灵台"。商周时还只是未封名的属地,秦代就置鹑瓤县,西汉又置阴密县,到了隋代以灵台县正名。在很多城市还没有在历史上开启自己纪元的时候,灵台已经历经商周汉隋四朝了。
榆中,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西略地至榆中,秦始皇时期蒙恬扩疆土于西北斥逐匈奴,就在榆中县整顿停留,这个名字仍被兰州市沿用至今。
宕昌县,秦汉以来一直被羌族所占据,晋朝时羌族还自称是宕昌王。唐代改为怀道郡,后有被吐蕃所占,明朝又给人家改回来,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陇西一词来源于陇西郡,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在天水、陇西一带设置的第一个正式的行政单位。
民勤县,在西汉时期名为"宣威",取宣耀威力之意,东汉又成了休屠县,以匈奴故地休屠泽得名,明洪武时期先改"临河卫",后又改"镇番卫",取镇压安定边陲之意。清朝时期设为"镇番县",民国时期取当地民风淳朴,最后改为"民勤县"使用至今。
酒泉、武威、敦煌、张掖。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两次指挥河西之战,一代名将,一段金戈铁马的故事,"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却匈奴于漠北之外,一举收复整个河西走廊,并设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河西四郡,镇守河西走廊。
天水市古称秦州、上邽,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2700多年的建城史,有"羲皇故里"之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陇南:陇上江南,九县之地陇上江南气候宜人,礼县秦人第一个都城,西和仇池山下伏羲故里,宕昌古羌国、仇池古氐国,张飞曾镇守武都,诸葛亮曾坐镇礼县祁山。
水资源充沛,古时又称为阶州、成州、文州、宕州等,分别对应今天的武都、成县、文县、宕昌县。碧口古镇是甘肃唯一的江南古镇,白龙江穿境而过,全境都属于长江流域,这里才是真正的陇上江南。
平凉: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欲讨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甘肃东大门,西出长安第一城,前秦苻坚从此平定凉州,所以得名。
临夏县:又名河州,"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
定西市: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通称"陇中"。宋朝时,始建定西城,取"安定西边"之意。只可惜,宋王朝止步河西走廊,偏安西南一隅。后来,金皇统三年(1143年)设定西县。定西成名。
兰州市: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又因在皋兰山下,所以名为兰州。孙中山曾有言,中国的"陆都"在兰州,因为它是行政版图上真正的中心。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
武威市:因汉武帝为彰显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德军威震慑匈奴,被定为武威郡。古人类的活动地区,齐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者。姑臧、休屠、雍州、凉州都是这里的别称。武周时期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六朝古都,千年西北中心。
张掖市:意为"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要张大汉之臂膀,断匈奴之腋窝。
又名甘州,张国臂腋以通西域,草原与高原的十字路口,曾有诗云"不见祁连山头雪,错把甘州做江南";曾用半城芦苇半城庙来形容张掖,水资源丰沛,颇有塞上江南的意味,这里拥有除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
酒泉市:因"城下有泉,其水似酒"而得名。又名肃州,汉时霍去病将御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同饮,又被命名为酒泉郡。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因无酒泉。诗仙李白曾题诗一首以赞美酒泉。
敦煌市:"敦"意思是"大","煌"意思是"盛",就是盛大辉煌的意思,因其广开西域,故而盛名。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古代的自由贸易港,陆地丝绸之路的香港,鸣沙山下敦煌城,所以又被称为沙州。
嘉峪关市:明朝立国已有四年,逃窜至草原的北元蒙古势力屡犯边境。洪武皇帝朱元璋决策出兵岭北,力图永久解决北元威胁。这一次,徐达,李文忠,冯胜各领帝国的精锐,千里征战,兵锋直指蒙古草原大漠。其中之一,西路大军在冯胜的率领下出击甘肃,长驱深入河西走廊,七战七胜,锐不可当,扬威漠北。
归途时,在嘉峪山下,冯胜停留了脚步,他仰望远处的祁连山,久久沉默不语。他决定在此建关设防,巩固西北边陲,守望漠北。因设址在嘉峪山上,故得名:嘉峪关。从此,载入史册。此关卡伸向西域设置关西七卫。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起点,是阻击侵略者的重要关隘。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清朝左宗棠站在嘉峪关巍峨的城楼上,亲手提字"天下第一雄关!"以示威武。
还有好多地名的故事,讲起来就是许许多多的历史,可能还会有没有听到过的传说。
你听过的有哪些呢?
由网友 秋歌988之女 提供的答案:
哈哈,真有意思,你给地名注入了情感色彩,这对别人而言或者可能是个坑。这或许是因为甘肃在中国人民心中是弱存在感吧,让人听着有着一种天然的陌生的亲切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对了。因为甘肃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边缘性的存在。这好像消失了的神密的西夏王国带给人们的印象。
甘肃的存在十分特别,个个著名,它的名字有极强的历史感,比如嘉峪关,立引把人的联想搭到了秦始皇。这是即熟悉又陌生的关健所在。好听,我猜是中国人对于消失的历史的一种认同吧。这种感觉仿佛是一提到故乡,平平常常的一草一木也变得鲜活了起来,还有,就是与举国上下的大事件,大功迹相关,一提到酒泉,我们立即联想到国防的成就。酒泉就自带上了亲切感。
另外,是自然的美丽,一提到张掖,那五彩缤纷的地貌立马涌进脑海,让人产生去亲眼欣赏的冲动。就是这些丰富与历史与文明成就的相关联想,识人们觉得甘肃的地名个个不俗,而这多与从往有关。它的人文却是落寂的,给人一种空旷的陌生感。我骑车走过甘南,特别是它与四川的交界的上百公里的山路,给我一个十分强烈对比的画面,右边的甘南,山是秃秃的,而路的这一边的山是四川,则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这就加强了我对甘肃缺水的印象。
其实,甘肃有一个地方是被称为江南的。并不缺水。甘肃,只是在经济方面太落后了,而且地一隅,你不有意的以它为目的地,是很难经过它的。许久以前,我押车去新疆时,走的就是上线。就经过包头,银川。我还在那里卖掉一些花生米。山东的花生米到那里价格就翻了一倍,到新疆价格还要高。可是我年轻,冲动,一看价格翻倍就出手了。这成了他们老押车人的话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算不如天算。结果到了新疆。我去火车站的小饭店喝酒,其它十几个押车的人去卖花生米,不知道为了什么,结果和当地人打了起来。花生米趁乱被人抢了。
扯远了,这个怪你把我带偏了。开玩笑的。不过,我和你一样有这种感觉,甘肃的好些地名却实令人印象深刻,有一种无名的好感,亲切感,这或者就是觉得它们好听的原因吧。这些名字能立即让人产生联想。既然都说到了张掖,中国自然风光,漓江山水,九寨沟,那张掖的五彩地貌是自然大师之作。一定要去看看的。那是一种奇异的美感,近乎崇高壮美,又有一种淡淡的凄凉。仿佛是为崇高镶嵌了一个边框。嗯,大概是,会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忧伤,令人帐然若失。
显露无遗的东西,大美的东西,给人的感触总会是这样的吧。大概是的吧。
由网友 用户Liuxiulan 提供的答案:
提起甘肃,总会令人浮想联翩~甘肃那终年不化的祁连白雪和享誉全国西北的美食,那跨越三千年的风物人情和翻滚着莽莽黄沙的大漠孤烟…甘肃共辖14个地级市洲,86个县级区,其中甘肃省内无论大小城市,每个古朴苍凉的地名~都有着诗情画意滴故事哟。
比如兰州吧,并非天空很蓝而得名,兰州四季见不到太阳,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兰州原叫金城郡,紧邻皋兰山黄河,"皋兰"不是汉语,而是匈奴语,意思众说纷纭,总的来说大概就是"祁连",匈奴语中的"天"或者"河流"的意思,兰州是甘肃省会,因隋文帝开皇元年,置兰州总管府,而开始得名的。
比如酒泉吧,元狩二年,据《汉书地理志》载:"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曰酒泉。"所以郡被称为"酒泉"了。
比如张掖吧,西汉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击败匈奴,降服浑邪休屠二王之后,汉武帝在河西走廊的东端,取断匈奴之臂,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设置张掖郡为名的。
比如武威吧,我想应该就是彰显大汉武功军威得名的。
比如嘉峪关吧,嘉峪关的画风以其他名字是不符的,嘉峪关坐落的那片高地~嘉峪塬,其特征是四面陡坡,顶部却平的可以种地,而"峪"的意思是指山谷的起点开口处,坐落在嘉峪塬上的关隘~险地峡谷,所以顾名思义取名《嘉峪关》了。
比如敦煌吧,"敦"意是大,"煌"意是盛,全意是甚大辉煌的意思,因广开西域,故而得名。
比如天水吧,传说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导致民不聊生,一夜突然狂风呼啸,雷雨交加,一道金光划过,顿时大地在轰隆隆的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故名曰"天水湖",由于这湖与天相通又名"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于是新设了个郡以"天水"为名了。
比如陇南吧,陇南在古代,主要是个地理方位词,是一九四九年以后才被确定的名字呐。
甘肃~源于秦汉那个代表着汉民族历史激情洋溢的战斗时代,有故事的地名比比皆是,那些名称中的古典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哟!
由网友 柔肠一寸愁千里 提供的答案:
谢邀
一提起甘肃,首先让我想到了一首诗,就是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还有同一时期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首诗,提到了两个关,而这两个关同在甘肃境内。足以可见,此二关在盛唐时期是很著名的。
随着岁月的流失,日月变幻,此二关也渐渐荒废,己成为遗址,但在这两首诗里始终被人们提起,从没被忘记。
另外,在甘肃境内另一处雄关至今依然挺立,那就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
在古代,甘肃是丝稠之路的必经之地,另外,它又是敌御外来入侵的边塞要道,所以,设立关卡是必要的军事设施。
三年前我曾经去过张掖,我被那里的丹霞地貌深深的震撼了,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红色山崖,看不到植被。那此常年裸露的红色岩石,就象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给人以热情与奔放。
后又到了敦煌,而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苍凉与悲壮。如果不是有前来旅游的人,你很难想象在这大漠深处,古人用怎样的智慧在此留下最宝贵的财富。
到了甘肃,你不能不到月牙泉去看一看,听名字就很有诗意。你能想象的到吗?一池清沏的湖水,如宝石一般镶嵌在沙漠深处,你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四周是漫漫黄沙,中间一处如月牙形壮的湖水,映衬着蓝天白云,看云儿在湖面上攸攸飘过,让你怀疑,这云到底是在天上还是在水里。
提到甘肃,就不能不说说它的省会兰州了。兰州可谓是西部明珠了,由于受地理位置的营响,黄河从兰州市中心穿过,把市区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兰州也算是历史文化名城了。在古代,它是丝稠之路的必经要地。而今天,它又是连接欧亚的重要输纽。
至于甘肃的地名为何都那么好听,这可能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西域文化有直接关系。毕竟在古代它属于边塞要地,人们给它起名字时,会特别注重当地的人文环境。这可能就是重要因素。
由网友 无问东西1992 提供的答案:
不是甘肃城市的名字都这么好听,而是因为甘肃都保留着古名,而现在很多东部的城市的名字早以更改。
例如一、安徽省黄山市(原名徽州)
仅仅因为一座山,就把上千年很有传统意味的名字给改了。
二、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陈仓)
陈仓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暗度陈仓就是这里发生的故事。改成宝鸡怎么觉得都难听。
三、河北省石家庄市(古称常山)
"我乃常山赵子龙",好听的常山,变成火车拉来的村庄,总觉得有点遗憾。
四、河南省周口市(古称陈州)
我们熟悉的戏剧故事"包公陈州放粮",指的就是周口地区,古称陈州。周口据说周姓人家摆渡得名,但是论名字的韵味比之陈州还是差一大截。
五、河南省驻马店市(古称汝南)
好好的一个汝南,不知后来人怎么想的,非要用驻马店,就是一个栓马歇脚的地方?
六、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柴桑或浔阳)
其实九江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是不错的,入选多少有点冤,但是总觉得论韵味比柴桑和浔阳差点意思。
七、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
欧阳修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就是庐陵人,庐陵是哪里呢?就是今天的吉安。吉安听起来很吉祥如意,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觉得不够厚重。
八、湖北省仙桃市(古称沔阳)
沔阳多好听啊,偏偏要用仙桃,不知道的以为这里产桃子,别的啥都没。其实这里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九、山东省枣庄市(古称兰陵)
兰陵在古代可是响亮的很,《兰亭集序》、兰陵王这些都与它有关,多好听,难道就要因为一个产枣的名气改的面目全非嘛?
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古称九原)
包头这个我很奇怪,好好的九原。多么好听,为什么不用了。包头听来就是很渣渣的名字。这个无语了真是。
十一、河南省鹤壁市(古称朝歌)
看过封神演义的伙伴一定不会陌生朝歌这个名字,曾经做过殷商的国都,虽然比不上安阳那么久。鹤壁本来也并不难听,算是中等水平,但是比起朝歌还是差点。
十二、安徽省合肥市(古称庐州或合肥)
其实把合肥放在这里多少有点冤枉,因为合肥这一名称也是古代就有,比如三国时就叫合肥。但是两个名字比起来,我还是觉得庐州听起来比合肥更好听。
由网友 骊石尘 提供的答案:
我非史地学生,以活久之见闻抛砖引玉。陇塬一带,黄河及渭水一流,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而且是周秦汉唐政权的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地带。秦人秦国起源于此,倔起统一了中国。汉立新朝,首兴经济以安民,续强军事以御敌安邦。汉武帝威名传颂至今,霍去病豪杰战功名留青史。东起潼关,西至嘉峪关的诸多地名,既有地理因素,更具深厚历史涵义,而以汉代抗匈奴,御西夏(今蒙古族,藏族,回族等)战事典故居多。
天水,伏羲及女娲诞生地,陇山即六盘山。自西夏以来,华夏的封建王朝兴亡交替,诸多地名几经延续更新,但甘,陇,兰(皋兰山)延用至今。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西亚),唐代打通絲绸之路,现代的一带一路,可见陜甘宁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中发祥和演变的核心地带。由地名追古抚今,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对振兴中华,圆中国梦意义深远。
由网友 吾心阳光灿烂 提供的答案:
首先谢谢邀请,
1,甘肃的这些地方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也是重要产粮基地,很早就有"塞上江南"和 "金张掖"的美称。
2,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有文字的记栽就有五千多年,张掖这个地方,在古代叫做"甘州",现在甘肃省的"甘"字就是从这里来的。还有许多地方都有来历,不一一说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