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晨曦小荷 提供的答案: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段文字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大夫屈原所作的《离骚.渔父》里的两句话。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这里的屈原和渔父都是高人,屈原是前高官,入世的代表,渔父是隐者,出世的代表。
我说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吧,人有百样,各有各的活法,但高人就是"高人",屈原是"高人",渔父何尝不是高人?既然是高人,就不能失之交臂,否则就留遗憾,就是损失,比如屈原投江,就是悲剧。不论哪个时代,社会应该给"高人"更多的生存空间。这是一方面,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从高人个人来说,也要能够豁达,也许就能少些悲剧,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在的规律,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道法自然,顺势而为。
看看渔父和屈原的对答吧,这是当时顶尖知识分子之间彼此的心灵拷问,那渔夫的说辞,何尝不是屈原内心的另个自我呢?屈原伟大之处也就在这里,非不明也,实不为也。他本来也可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我们多么希望三闾大夫能够如渔父一般大隐于世呢?不说其他的贡献,但就DNA的遗传来说就难能可贵,可是如今也只能遗憾了。
再从另个一个方面谈谈,譬如就说这沧浪之水的清浊,水清有水清的用途,水浊有水浊的好处,我们要掌握时机,把握好火候,那么就可以善加利用了,又可以洗足,又可以沐冠,岂不是两全其美?掌握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无我无他,无极而道,顺势而为,道法自然。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欢迎大家来交流和分享。
由网友 淡泊的河流w2 提供的答案:
🌷🌷要想知道现实意义,就先了解其句意。
🌷🌷句中的"水清"是比喻太平盛世,"水浊"是比喻动乱之时。 缨是帽子上的缨络,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濯我缨"就是比喻做官封爵,参与政事。而与之相对的,"濯我足"就是指保全自身,不问世事。
🌷🌷直译是:当水清澈的时候,就用来洗帽子,洗衣服。当水浑浊的时候,就只能用来洗脚。也就是说清水洗脸,浊水洗脚。
🌷🌷意译:天下安定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大胆的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是天下动乱的时候,人们就应该韬光养晦,不能盲目出风头。
🌷🌷"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语出《汉书新注》)这也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另一种说法。这是生活的常识,也是做人的道理。
🌷🌷警示我们,你若是清水,他人就用你来正衣冠。你若自弃做了浊水,旁人就拿你来洗脚。
由网友 亮亮25252743 提供的答案:
您好谢邀!《沧浪水之歌》,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带的民歌,出自《渔夫》,后人称之为《渔夫歌》,也称《沧浪歌》或《孺子歌》。具体翻译:沧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沦浪江的水混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受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在江边与渔夫的一段谈话;全诗节选如下: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熊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呼?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受世尘之尘埃乎?",而渔夫听后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洗我足",比喻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清者自清,认为屈原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也没必要以死来表白自己的清白高洁。
《渔夫》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的描述,尤其是从这结尾中来看,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夫的意思。我觉得渔夫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最有洞察力、最具有正义的代表。《渔夫》並不单单是劝人出世避祸,独善其身,而是强调人不仅要刚直进取,还要有豁达的心胸。具有极高的处世哲理和现实意义。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由网友 阿赤纪事 提供的答案: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出自屈原所作《楚辞.渔父》
译文
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是渔夫针对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的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叹息,劝其不要因为改变不了"举世皆浊"而以死自证高洁。
本意和发展
屈原的本意是通过表现两种决然不同的处世态度,来衬托表明自己高尚品德一尘不染的决心,宁愿投江葬死鱼腹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同时也成功塑造了渔父这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形象。渔父劝屈原"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的核心思想却反为后人所接受。人们在歌颂屈原的同时,不乏认同渔父的道家思想。
现实意义
社会这淌水,有清有浊,是以世态。于君子,悲观者看到的是处处混浊,认为清者举步维艰,身处染缸哪能不着色,而生出世避祸之举,以求独善其身。豁达者因势而动,积极进取,但求坦荡,无愧于心,一样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自身经历体会
我本人是自认清高的人,从不愿意为了利益去说假话、奉承别人,总以为只要是大公无私的,总会得到大众的支持,经常不顾别人的脸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不少人却不自知,后来经历一些事情才知道自己不受待见的缘故。慢慢我也改变了一些作风,既然说真话不但起不了作用还惹人嫌,倒不如不说。于是,我自己定了一个讲话的原则,有些话是可以不讲的,讲就讲真话。对人呢,无论贵贱,你只想着大家都不容易,就自然一概尊重起来。
总结
总而言之,做为清者,既要保持高洁,坚持原则,但也不能偏执一端,对未来失去希望。社会的形态本身是复杂的、运动的,矛盾双方的作用也在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认识到这个社会的本质,我们就能接受形形色色社会现象,能改则改,不能改就避开,实在没必要一根筋扛到底,更不能以此脱离社会。
由网友 云卷飞山 提供的答案: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首诗出自《楚辞•渔父》,相传为屈原而作。
沧浪之水清,意味着天下政治清明,太平盛世;濯,洗;缨,官帽上的飘带;可以濯吾缨,象征着如果政治清明,那么就可以出去做官,造福一方百姓;后两句则意为,如果政治腐败,不想同流合污,为保证自己清白之身,何不找一个沧浪之地,隐居起来,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呢?
前两句意味着"出世",后两句代表"遁世",这两种方式是古代大多数文人选择的求生之道,按理来说也是无可指摘的,犯不着为了不可扭转的末世而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事实上,后来被誉为代表着"魏晋之风"的"竹林七贤"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以夸张的怪异、乖张显示自己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而屈原,一心只有他的楚国,只有他的君主,只有他的人民。为了楚国的富强,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为了人民的幸福,"虽九死其犹未悔";当然不会接受"渔父"提出的"遁世"而保全自身的建议。当听到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理想幻灭之际,毅然决然投向了汨罗滚滚洪流之中。
这首诗于当今有何现实意义?我们不应将古代文人的"忠君爱国"情怀,一概视为"愚忠",既然现在已没了"君",但仍有祖国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仍是正直的中华儿女的伟大情怀,趋利避害一样被人视为无耻,"国有难,召必回"永远都值得歌颂。
话说回来,我们普通人于国于民现在真的什么也做不了,既无"齐家"之力,更无"治国"之才,那怎么办?其实古代先贤早给我们指明了出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修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管不了别人,难道还不能做好自己吗?遵守法律,谨守道德,不越红线,不给社会添堵,这就是给国家做贡献,这又有何难?
由网友 W雨亭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这几句话出自周朝战国时期的民歌中,说江河的水清我可以洗洗我头上的冠缨,江河的水浊我可以洗洗我的脚。水清代表社会好朝廷官员清正,我可以溶入到里面,做自己力所能极的事情,为家国天下尽力。
江河水浊我只能洗洗脚,是朝廷昏暗社会风气不正,洗洗脚不去溶入到社会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远离朝政远离世俗。像战国末期屈原清正投江,对于既将灭亡的国家来说是没有一点用的。二战时期德国死了几百万,日本死了几百万人,也没有统制世界也没有达到目的,社会的发展是不会随某个人的意愿而改变。
现实社会中社会的发展对于某个人来说,这个政策对我有利,那个政策对他有力,对你有利的你支持没力的你反对,可也没用。社会的发展不依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大事所趣、随风逐流,没必要迎风扛苇,会把你吹折吹残。
由网友 运湖 提供的答案:
水清可以濯吾缨,水浊可以濯吾足,何其便宜。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谨则无智。
有则寓言,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回音"我爱你";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高山回音"我恨你"。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
咋就听不进渔父的话呢?都去跳汩罗江,行吗?都沉醉不醒,也不行。
一种精神,一种声音,一种活法。如此而已。🙏
由网友 谢刀 提供的答案:
诗文韵音优美,有随遇而安之意。喻意是灵活运用,随波逐流,和光同尘。但是,原则底线问题怎能突破呢,所以,屈原不愿如此,投江而亡。沧浪水清如镜,正我衣冠;沧浪水浊似混,溉我秧田。五月五端午节,悼念屈原公。污吏腐官和匪恶害民之徒,请天雷击之,地火焚之,水灭之。
由网友 烟雨江南周学军 提供的答案:
"苍狼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苍狼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出自屈原《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世而去,歌曰:苍狼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背景赏析: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夫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几句歌:苍狼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苍狼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乃是"与世推移"的意思。在渔父看来,处事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事哲学。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