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州游 提供的答案:
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一种理解是,它强调了美丽和才华出众的女子通常会被视为名将,而不希望其经历衰老和衰弱。这可以解读为对美丽与青春的赞美,认为美丽女性的价值在于其外貌和魅力,并将其与英勇的将领相提并论。
另一种理解是,它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期望。人们倾向于将女性定义为年轻、美丽和青春,而对老龄化和衰老有负面的态度。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不希望女性经历老去的过程,而是渴望她们永远保持年轻和美丽。
然而,这样的理解也受到了现代社会不同观念的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和魅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她们的外貌和年龄,而是包括智慧、经验、个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因此,理解这句话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句话强调了对美丽和年轻的追求,并将其与女性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于女性的定义和价值观念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理解和解释这样的格言。
由网友 树德汉硕 提供的答案: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自古红颜多薄命,自古名将谁不死?活不到白头,活到白头又如何?人总有老去时,也总一死,美人英雄难长在。
美的人,美的心,美的境界能长久永存么?美人的才情,美人的胸坏,美人的智慧,美人的能可与英雄名将齐名媲美,可歌可泣,但都难长久,短也好,长也好,重要的是曾经闪耀,曾经拥有,不必朝朝暮暮永久。当然,白首长久最好。但自然规律不许,谁也无法,何况还有人心肮脏与妒忌呢。美人,名将都不容错过,不许蹉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就太可惜了。美女配英雄,英雄慕美美,但人间总有阴差阳错,人多不如意时。美女英雄都有可歌可赞可爱的一面,但也难风韵常在,青春永驻,也有失韵失宠失势时,谁都无法永葆青春。那就只求曾经拥有,不求永久吧!能曾经拥有就好。
我曾读过清袁枚的《随圆诗话》知道有这么一句,也曾读清女诗人赵艳雪的《悼金夫人》:逝水韶华去莫留,漫伤林下失风流;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名将都是命运多舛,难寿终正寝的,有之机会极小,这也是自然规律,再加之人世复杂,岁月无情,谁的人生有永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美女难常在,英雄不永隆。
由网友 然否 提供的答案:
一将成名万骨枯,此至理名言几乎家喻户晓。以古代美人之境况比喻征战沙场名将之命运,或许多少能衬托出"红颜祸水"之不易吧。于是红尘无善终,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的共识。"不许人间见白头"一说,则能更贴切地阐明古代成名美人们之悲惨下場……
由网友 三分笔墨 提供的答案: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是脍炙人口、颇负盛名的诗句,与"白发从无到美人"异曲同工,极美极悲!然则,自古红颜多薄命,自古名将多身死,能否活到白头,又有何关系?人总会老去,也终有一死,美人英雄难长在。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摘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但袁枚并不是作者,这句诗的作者是"佟氏艳雪"。我们对她极为陌生,她也没有诗集传世,但她仅有的残句却被袁枚记录在了《随园诗话》中,其原文如下。
晤佟进士溶......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此与宋笠田明府"白发从无到美人"之句相似。
从这段话我们得知,袁枚在拜访好友佟溶时,佟溶的一个名叫艳雪的姬妾,即兴吟咏了一首七言绝句,颇为可惜的是袁枚只记下了最后两句,而没有记录到全诗,也就是说全诗现在已不可考证。因此就只能以"残句"流传于世了!
残句
清.佟氏艳雪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比较好理解,意思是:美人和名将很相似,都是命运多舛,很难活到白头,能够寿终正寝的机率很小。这倒不是诅咒美人与名将这两个群体,而是纵观历史,确实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名将多身死。
还有,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亦或在赋予美人和名将美貌和才华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坎坷多舛的命运,要么辉煌灿烂一时,要么平庸寡淡一生,虽然也有辉煌灿烂一世的美人和名将,但那种情况还真是很少。
关于题目提及的问题,我们分别解析。
美人会活不到白头的年纪?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句话很有道理。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里,美女、权力和财富,都是男权社会男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在面对貌若天仙、肤若凝脂的美女时,有几个男人不动心?连英雄都难过美人关,何况普通人?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就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西施浣纱让鱼儿惭愧沉到水底;昭君出塞让天空中的大雁跌落下来;貂蝉拜月让月儿躲进了云层;杨贵妃醉酒让花儿羞愧得缩紧了叶子。
四大美女美若天仙,成为帝王将相权力欲望争夺的猎物,她们的命运往往都不能自主。西施被献给吴王夫差以乱吴宫,夫差亡国丧身,西施的结局有说不知所踪,有说沉入太湖,总之西施的归宿是千古之谜。
王昭君出塞是了安抚北匈奴,她是政治相抗的一个筹码;貂蝉被义父王允用来对付董卓和吕布,她也是一枚棋子;杨贵妃虽深受唐玄宗的宠爱,却也背上了红颜祸水之名,自缢于马嵬坡。
还有如夏姬、息夫人等美女,都是命运多舛、难得善终。在权力财富的争夺中,美女是权力和男人的附属品,起不到推进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作用,却被冠以红颜祸水之名,为此有了夏亡的妹喜、商亡的妲己、西周的褒姒、乱唐的杨玉环等。
其实,政治上的失败,与这些女人有何关系?"红颜祸水"只是数千年封建士大夫泼在女人身上的脏水,"红颜薄命"于她们倒是最贴切。在她们美貌为人所知时,她们的命运就已经不由自己主宰了,这样的美女能活到白头,真的很难!
即便不是著名的大美女,一些官宦的千金也会陷入政治联姻,因而多愁善感,自哀自抑,郁结于心,情深不寿;小门小户的小家碧玉美貌令人垂涎,又无法挣脱,都易早逝。
还有,古代的医疗条件不足,女医者又鲜少,对于女子的疾病、妇科病、难产等,都无法等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慢慢调理当中很多女子都不会长寿。
再有,美人娇美如花,需要娇养与呵护,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奔波劳累、难以为继,娇艳欲滴的美人又如何熬得过?早逝也极有可能。
当然,"白发从无到美女"也有历史的烙印,男权社会里女人地位很低,"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便出现了一些才貌双全的女子,也会被视为另类而命运多舛。
但当今社会就不一样了,女性的地位大大提高,如果美女能够认真、努力、有涵养、修以养德、洁身自好等,自然不会招祸端,也不会难到白头或红颜薄命了。
美人怕活到白头的年纪?
女人往往很怕看到自己年老色衰、美人迟暮的一面,因为习惯了被人宠爱呵护,被人众星捧月,而一旦容颜不在、韶华逝去,她们内心会有很大的落差。
在古代,美人情愿在最美好的年华死去,让自己在心爱之人心中永保青春靓丽的模样,而不愿平淡地苟活于世,这种思想我们现在很难体会。
古往今来,男人终究还是很在意女色的,有一句很著名、很扎心的话:"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出自《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意思是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人,等到容颜衰老,别人对她的感情也就淡薄了。这句话很现实,也有一定的道理,现今当下也适用。
李夫人,长相极美,倾国倾城,深得汉武帝宠爱。后来李夫人病重,国色不再。武帝去探望,她蒙被辞谢:"妾长期卧病,容颜憔悴,不可见陛下"。
汉武帝仍想见李夫人容颜,说:"夫人病重,大概不能痊愈,让我见一面再托后事,岂不快哉?"但李夫人仍然坚持说:"妇人容貌未曾修饰,不可以见君父。"
武帝仍不死心说:"夫人如见我一面,将加赠千金的赏赐,而且授予你的兄弟尊贵的官职",李夫人仍不为所动:"授不授尊官都在于陛下,不在于见妾一面。"
李夫人至死都未让武帝见一面,为何?后来李夫人道明原因:
"我因为容颜美好,得以从微贱地位获得宠爱。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则爱意松懈,爱懈则恩义断绝。陛下之所以念念不忘来看我,正因我平生美好的容貌,现在我容貌毁坏,颜色非故,一定会厌恶抛弃我,又怎么怜悯我兄弟呢?"
李夫人是智慧的,她在武帝心中始终倾国倾城,让武帝一生牵挂。她去世后,武帝以王太后的礼仪安葬她,还对她思念不已。李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汉武帝皇后。
李夫人的故事,道出了古代女子的辛酸命运,其实"不是女人怕白头",是男人钟爱女色,以致忽略了女人本身的内涵,也让女人生发出很多的不自信。
还是还有一句话么:"女为悦己者容",当今大多女人还是会取悦心爱的男子,虽说男女平等,但在职场等领域中,还是以男人为主导,女子大多为从属。
因此,女人怕白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社会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养生、美容、护肤等产品了,女人还是想通过一些手段等让自己永葆青春、美丽长在。
写在最后
名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着历史的局限性。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有多靓丽,而在于有丰富的内涵,有强大的内心。
"岁月从不败美人",内心强大的人是不惧岁月风霜的,愈历练愈美丽,这种美是岁月积淀的大气沉稳之美,优雅迷人,淡定从容,在岁月的流里坚韧如菊。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容颜终究会老去,财富也只是身外之物,唯有气质、才华和内涵等可以伴随我们一生。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
"丰富自己的内涵,其实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对于女人同样适用。 如果一个女人真正做到博闻强识,有良好的修养、丰富的内涵、强大的内心等,又何惧"白发从无到美女"呢?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由网友 晴空莽莽 提供的答案:
我是晴空莽莽,"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意思是美人和名将基本上命运多舛,能够寿终正寝的概率很小。这话跟"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或许老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赋予其美貌才华同时,附带了命运坎坷的一生,所以有自古红颜多薄命一说。
关于题主的两个问题我们分开来看:
美人会活不到白头的年纪?
1、因为越是漂亮美丽的女子,在古代容易引起男性的掠夺征服之心。官宦千金的身份,可能会陷入政治联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多愁善感,自哀自怜,郁结于心,容易早逝;小门小户的美人令人垂涎,且无力反击。
2、古代医疗条件不足,尤其鲜少有女性医者,对于女子的疾病、妇科病等等无法及时有效地治疗,在慢慢的调理当中很多人都不长寿。
3、美人需要娇养,战乱年代里的奔波劳累,身体瘦弱的美人如何熬得过?
莽莽以为这种说法大部分是指那些祸国红颜,比如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够到了美貌的极致;"三千宠爱于一身"可以呼风唤雨得存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能否长盛不衰,安史之乱后,自缢于马嵬坡下。
美人怕活到白头的年纪?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红颜未老恩先断,美人往往不愿意看到自己年老色衰的一面,就算在最好最美的年华死去也心甘情愿,因为可以在那个喜欢的人心中永远保持青春美丽得模样。
顾影自怜的美人尤其如此,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纳西塞斯,母亲在他出生时得到神谕:纳西塞斯长大后,会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山林女神厄科对纳西塞斯一见钟情,纳西塞斯对她的痴情却不理不睬。厄科请求爱情女神阿弗洛狄忒惩罚他,让他承受痛苦的熬煎。
纳西塞斯在野外狩猎,汗流浃背之时走到湖边休憩,水平如镜的湖水中倒映着一张完美的面孔,他日日徘徊在水边,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倒影,郁郁而终,因为不愿意看到任何的瑕疵。
如果说美人怕活到白头,大抵是心理因素在作祟吧!
小结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莽莽认为主要是美人会因为各种因素,寿命短暂,活不到白发苍苍的年纪。
内心强大的美人是不会惧怕衰老的,岁月改变美人的容颜,却为他们留下了优雅的气质。在浮华的岁月里安之若素,在寂静的流年里人淡如菊。
只有那些空负美貌毫无才华的花瓶才会畏惧,这唯一拿得出手的红颜消失不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网友 兵法天下 提供的答案:
引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礼教,即便是如此,历朝历代也从来不缺乏文才兼备的女子,缺少的只是真正能照顾好这些才女的男人,善于发现和欣赏这些才女的谦谦君子,真正怜香惜玉的有情人。
纵观那些史上有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们身份、社会地位因人而异,但相同的是她们一生,或坎坷伤怀,或婚姻悲剧,或被封建礼教束缚成为牺牲品。诸如李清照、蔡文姬如果说只是半世坎坷,晚景凄凉的话,那么柳如是、朱淑真、薛涛、鱼玄机等大多可谓命途多舛,终生悲剧。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诗是一位清代才女的作品,此女名叫赵艳雪,名不见经传,出处众说纷纭,因非名家所作只有转载,其中较为可信的是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描述:
"冬友侍读出都,过天津查氏,晤佟进士溶;言其母赵夫人苦节能诗,《祭灶》云:‘再拜东厨司命神,聊将清水饯行尘。年年破屋多灰土,须恕夫亡子幼人。"查恂叔言其叔心谷《悼亡姬》诗,和者甚众。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此与宋笠田明府‘白发从无到美人"之句相似。"
又有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记"白发"云:"袁简斋大令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清查为仁《莲坡诗话》引佟蔗村《姬人诗》。
这样看来,这一联诗应该是"佟氏姬人名艳雪者"所作,被袁枚载入《随园诗话》。
由此可见,赵雪艳出身微寒,嫁给了当时的名士佟宏为妾。与其说是妾,其地位比丫鬟高不了多少,因为她的身份卑微,所以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备受排挤和欺辱。
赵艳雪平生存诗不多,只有一首名为《悼金夫人》的诗作,是其闺蜜"金夫人"离世时所作。这位"金夫人"与她同命相连,嫁与诗人查为仁为妻多年,有着自己一样不幸的婚姻。感怀于此,写下此诗,其中一个千古名句,更是流传至今,短短几句道出才女共同的命运,全诗摘录如下:
《悼金夫人》
逝水韶华去莫留,漫林伤下失风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从全诗来看,诗人对于好友之死,充满着伤感,而最令她伤怀的或许还是身前的备受冷落。与其说这是在为好友鸣不平,不如说这是在为自己的身世感伤。
诗文诠释
- 逝水韶华去莫留
- 很容易理解:美好的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这里的美好时光,或许是二人少女发小时的美好,或许是偶然的相聚彼此惺惺相惜。
- 以水比作时光是,诗词里常用的手法,此处"去莫留"不只是因为美好难续,更是化被动为主动。
- 诗人想起曾经的美好,物是人非,让眼下的日子更难熬。既道出了曾经的美好,也暗示了如今的不幸,春秋笔法,可谓高妙!
- 漫林伤下失风流
- 伤感之语,用一个女子的口吻,道出"失风流"之语。
- 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熏陶下,女人能道出如此惊人之语,难能可贵!
- 表面上看似是安慰亡者家属,既然人已去世不要过于伤感,实际也是在劝慰自己。
-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结句精妙,备受后世推崇。
- 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中写道"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指的是如果不是眼下亲身经历遭遇离愁别恨,也不相信人间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 而诗人在此作里"不许人间见白头"中的"白头"指的是白头到老的意思。诗人将美人与名将作比,自古名将都不得善终,而美女又何尝不是。
- 也就是说:只恨天无情,见不得人间有情人共白头,道出了古代才女共同的命运,也道出了诗人的一片伤怀。
兵法天下如是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白了又能如何?奈寒来暑往,滔滔日月,滚滚江河。才梦池塘春草,梧叶坠还多。过隙白驹耳,空自蹉跎。
几度闻鸡起舞,功名尘土,对酒当歌。
问人间可有,回日鲁阳戈?恨美人、红颜已老;怅英雄、壮志半销磨。天公笑,平安无事,且念弥陀!
结语
全诗虽然充满着伤感,却在伤感中不失豪迈之气,特别是结尾两句颇为劲道,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势。
据《随园诗话》记载:此诗一经问世,就受到当时文坛众人的推崇,才女赵艳雪也一诗成名。使得一向无视她的丈夫佟宏脸上添了不少光,于是便当即差人为期其修建"艳雪楼",从此恩宠有加。
一句"不许人间有白头",无论是"闺怨"还是"悼亡",最终诗人因此诗与丈夫"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个中滋味有多少人能体味到?她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有多少不幸的人湮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大家好!我是兵法天下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境界;【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评论】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由网友 D东哥 提供的答案: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人们每每读到这一诗句时,都会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就不自然地联想到"自古红颜多薄命"上来。不禁会感叹岁月无情,时光短暂。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再貌美的女子也跟那些著名的将领一样,命运是不确定的,能见活到她们满头白发的机会是很少的。当然,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那么这句诗究竟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意思?我想,首先要充分读懂诗句的含义,才能从中了解诗句的内涵,下面我们就要从诗句的来源进行探讨。
这句诗出自我国清朝女诗人赵艳雪的《悼金夫人》诗,全诗如下:
逝水韶华去莫留,
漫伤林下失风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四句诗的大意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是留不住的,但也不要为失去林下风流而感到悲伤,要知道,美人就跟那些战场上的名将一样,命运是飘忽不定的,你是很难看见他们有白发的样子。
诗不长,但却包含了太多的人生感悟。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作者的这一句诗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人生感言的理解。
这首诗是清代女诗人赵艳雪,为悼念她的同乡诗人查为仁的妻子金夫人病逝而作的。
通过仔细研读诗的原文,结合这一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诗,就会发现,作者的这一句诗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二层。
第一层意思是作者在安慰好友,不要太悲伤了。因为自古美人都是薄命的,就像那些战场拼搏的将领一样,不知何时就战死沙场了,很难看见他们白发满头的样子。
同乡好友妻子不幸病故了,对好友的打击一定很大,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妻子,内心一定非常悲痛。作者出于同情,就力劝好友,逝去的永远逝去了,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
你的妻子很漂亮,很贤惠,但生老病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为了让好友宽慰,于是就把他妻子的不幸与战场上的将领做比较。你看看历史上有多少著名的将领,他们威名显赫,年纪轻轻,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们纵横捭阖,风光无限。但他们的命运也是不由自主的,随时随地就会殉难,我们也是很难看见他们活到白发满头的。
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是很正确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名将项羽,韩信,吕布,霍去病等名将,个个都是英年早逝,但他们却千古流传。所以,诗人用这样的对比方式,告诉自己的好友,不要太悲伤了,比你妻子年轻得很早就去世的人多了去了。人生就是这样,越是好的东西往往失去的最早。
为什么美人也和名将一样会短命呢?这是因为美人的命运是不由自己主宰的。在过去,她们就是有钱人的玩物,甚至是富人们的礼物,商品,不用时随时就会被抛弃或丟掉性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貂蝉、杨玉环、西施和王昭君。她们都是风华绝代的女子,曾令无数男子倾心,名噪一时,但哪一个是善终的?自古红颜多薄命,不正是她们真实的写照吗?她们有谁是活到白发苍苍的年纪呢?
第二层意思,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作者从金夫人年纪轻轻就病逝,想到其他人,那些无数个名将,为了荣光,实现人生价值,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碌碌无为,长寿一生。就算年纪轻轻战死沙场,只要能留下威名流芳百世才值得。所以,英雄的英年早逝,换来的是光宗耀祖,流芳百世,这对英雄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归宿。
而世上美人,她们经历的坎坷也是和名将一样的,她们为了把自己年轻貌美如花的样子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特别害怕自己老了,让人看到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所以,美人她们怕老,怕岁月的流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人也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美女。所以,是美女就会受人宠爱,让万人仰慕。可一旦美人人老珠黄,谁还把她们认为是美女呢?谁还会再在意她们?最终她们也将被人们遗忘。
所以,时间流逝对美人来说是最可怕的,最害怕的,青春不再,会让美人失去一场。她们比一般人更害怕失去容颜,她们也害怕活到自己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年纪。
她们整日里担心受怕,害怕时间带走了自己的青春,害怕没了青春的资本,就失去了美丽光环,就会没人疼,无人爱。于是,她们拼命打扮,减肥,表面上,花天酒地,笑脸相迎,私下里忧愁万分,神貌相离,时间久了,就会忧虑,产生疾病,最终香销玉沉,芳年早逝。这也是美人活不大的原因之一。
其实上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天赋予你才能,让你做个名将,让你出人头地,但同时也注定了你命运和前途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坎坷多舛始终伴随着你。同样,上天给美人美丽,让你引人注目,受人爱恋,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红颜薄命的结果也写进了美人的一生。
通过分析"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诗的意思。我想也给我们现代人一点启示。名利,容颜都是身外之物,可遇不可求。哪个男人不想取得功名,流芳百世?又有哪个女人不想红颜终身,受人爰护?但这只能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女人怕白头,是可以理解,但不能把它视为生命的唯一,为它牵扯,为它受累,为它薄命。懂得了这一点,那么就算是美人白了头,那也是美人。
由网友 千年胡楊树万年不老草 提供的答案:
纵观历史,很多美女(才女)名将(英雄)大都前途
坎坷,命运多劫,最终多是结局悲惨很少有人有好的结果,往往不能善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
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虽自木兰诗,然却是儿女英雄们浴血疆场前线生活的共同写照!
岳飞,文天祥;罗成,林冲,楊家将;关羽,张飞,楚霸王……;抗日名将左权,彭雪枫……。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四大美女西施、昭君、貂蝉、楊玉环,号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有几个落下好结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清照晚景凄凉;……好汉无好妻,赖汉登花枝。二者也都有不幸;美女爱英雄,英雄惜美女,霸王别玉姬!……英雄迟暮,(美女)人老珠黄,读来令人泪目,荡气回肠!!
由网友 九叶一枝花 提供的答案:
所谓"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美人美在青春之时,一朝春尽红颜老,再无观众频回头,人类本性欣赏追求美人,美人也逃不过时间这把杀猪刀,美色衰落以后甚至不如相貌平平之人,所以美人最怕衰老。
美人容颜凋谢以后犹如致命一击,她赖以傲人的资本毁于一旦,都不如死去好受,尤其是那些靠美色皮囊吃饭的人,所以我们就看到那些演员歌星一类吃青春饭的人,上了年纪凋了容颜依然尽力弥补遮盖,尽量保持年青。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间也不会偏向美人,不管怎么样化妆整容也无济于事,松弛的皮肤满脸的皱纹说明了一切,就是自我安慰而已,犹如掩耳盗铃一般滑稽。
这也说明了时间的公正性,并不因为你是美人就网开一面,莎士比亚就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
所以美人怕白头是人的本性,犹如名将暮年一般令人尴尬,所以与其说怕失去自己的美貌,倒不如修练自己的人品气质,只有好品质好气质才永不过时,永远被人称颂。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