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四川达州人 提供的答案:
无法满足这个女人了。
这个女人,其实就是今天的二奶。被其母亲介绍给宋江。
宋江是小吏。押司在县衙门大体等于县政府秘书,从事案卷整理和文秘工作。比州府的押司低一点。
宋江家庭算有钱,否则也不会读书和乐善好施得到及时雨的绰号。但家庭有钱不代表宋江有很多钱来随便折腾。
宋江担任押司的工资收入很低。
阎婆惜与宋江的学生,另外一个押司勾搭上了,一直想找机会摆脱宋江,发现宋江勾结晁盖还得了100两黄金,自然就要和宋江谈条件。
在这里得说明,阎婆惜其实就是一个乐伎也就是娱乐从业人员,所以读书识字会小曲。其随同父母流落郓城县,父亲病死没有钱财安葬,媒人找到宋江,宋江给了一副棺材和10两。随后阎母就把女儿交代给没有娶妻的宋江做妾,宋江在县城买房子置办家具同居(无父亲做主,宋江不能算娶妻,是别宅妇的二奶)。
阎婆惜的要求很高。
第一,宋江写文书断绝关系。第二,房子家具等全归自己。第三,宋江要将书信中的100两黄金给自己。
对于宋江来说,断绝关系还好。可房子家具这些,就有点疼了,县城的楼房带全套家具被服这些,少于二百贯铜钱(不是交钞)就不可能。
问题是,这些都还能忍。
100两黄金怎么算?
宋徽宗时一两黄金兑10贯铜钱,一两白银兑1600文,与当时金银比价6~7相符。
100两黄金即1000贯铜钱,是整个宋家都不容易拿出来的。
注意,宋代钱法混乱,有铜钱,铁钱,小钱,海外钱,蕃钱,交钞。铜钱才是最通用最坚挺的货币,而北宋末期的交钞基本只能兑换3—4成的铜钱。
这就好比今天在县城买套别墅,购置完整的家具被服杂物,200万肯定要的,然后给5倍这个数的1000万出去。有几个家庭能拿这么多现金出来?
所以,宋江一是拿不出这么多钱,即便有也不可能给她,干脆只能杀人了。
由网友 乐观的清风拂柳 提供的答案:
阎婆惜的要求非常过分,她要宋江把她让给小张三,而且宋江之前包养她的一应财物一样也不许收回。这倒是还能接受,毕竟宋江也没把阎婆惜当老婆,也不觉得头上绿油油的。他作为大丈夫能屈能伸,这点委屈他接受得了。只是阎婆惜却是狮子大开口,居然还要晁盖送给宋江的金子。这一百两金子宋江让刘唐送回去了,没有接收,只象征性地留下一两,即使宋江回家典卖了家产也不一定能凑够。万万没想到,阎婆惜却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看到宋江拿不出银子,还嚷嚷着要报官。阎婆惜一系列疯狂的举动已经让宋江彻底认清了这个女人的贪婪,知道他即使当场拿来银子,她也不会把晁盖的书信还给他,甚至还会一直要挟他。宋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也是一个骄傲无比的人,平时被一众好汉捧上了天,现在看到阎婆惜如此奚落他,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在和阎婆惜争抢书信时,宋江拿到了招文袋上的压衣刀,真的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再也控制不住愤怒,最后一把结果了她。站在宋江的角度,他这么做其实是最有利的。与其担一个私通梁山的罪名倒不如犯下杀人的罪名,以他的身份地位,即使事情暴露也不一定会死,而前者可能是要抄家的。
由网友 新奇特视角 提供的答案:
当初小阎卖身葬父时,老宋只一眼,就馋上了她的身子。所谓卖身葬父,葬父是名,包养是实,作为义薄云天的好大哥,老宋不差钱不差事,不仅全款在好地段买了栋别墅,还三天两头带她吃米其林,给她买奢侈品衣服和包包,到她直播间里刷嘉年华。
作为大户人家的小姐,小阎也很讲职业道德,使出压箱底的技术伺候老宋,丝毫不嫌他奔四的岁数,隆起的啤酒肚和各种的矮短黑粗。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就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可人生若只如初见,夜夜欢歌出虚汗,二八佳人体似酥,老宋肾虚熬不住。熬不住就不和谐,不和谐人家小阎同志就不乐意,小同志心直口快——晚安玛卡巴卡,晚安没用的小垃圾。可男人都不爱听自己没用,老宋这种义薄云天的大哥更听不了这话,听几次就有了挫败感,既没了消费体验,也没了消费乐趣。乐趣都没了,谁还消费呢?
于是,老宋就玩消失,十天半个月也不去小阎直播间,自此,两人的关系变得诡异起来。说白了,钱花了,人睡了,发现自己冲动消费了。可房间都开了,衣服都脱了,你自己不行,能怨得了谁?退货?有点不讲究,宋江这种义薄云天的好大哥,怎么能干这事呢?问题是,包养美女很费钱啊。
小阎每天绫罗绸缎、锦衣玉食,银子哗哗往外掏,这不是吃哑巴亏吗?成年男女之间,没共同的子女牵绊,又没床上那点事吸引,就夸夸掏钱,这是干嘛啊?要结拜啊?按照人间的剧情,接下来的事应该是两个结局:想体面,那就买卖不成仁义在,给点小钱,各退一步,各自追求自己幸福。
想不体面,那就是撕逼大战,手段尽出,各自追求最大利益。可老宋这人好面,义薄云天好大哥必须要排面,给点小钱各退一步的事情做不来,撕逼大战的事也做不来,于是就只能强装大肚子汉,一边心疼银子,一边强撑面子。
小阎还是太年轻,看不懂老宋的心理,心说这货不愿意各自追求自己幸福,肯定是憋着大招呢,将来是要和我撕逼的,年轻人沉不住气,于是事先撕毁了服务合同,给老宋带了绿帽子。这下子,强撑面子的老宋彻底没了面子,花了那么多银子,居然当了王八,恼羞成怒下,老宋崩溃了!
从老宋确定小阎出轨那一刻,就起了杀心。后来的事情,不过是现成的导火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叔在包养年轻美女之前,要不就衡量下自己的银子,要不就考虑下自己的身子。
ps: 宋江是黑道人物,有时候不够奸,我就认识一奸商,包养东师女大学生,据说那姑娘出落的肤白貌美蜂腰鼓臀,包养价格每月三万,再加上开房吃饭送礼物,一个月四万起,结果奸商一顿心灵鸡汤,说什么你有远大前程,未来可以考公,我有繁忙事业,难当男友责任,但我真心帮你,不忍看你受苦,这样吧,为了不打扰你学习,我偶尔过来看看你,每次给你点小礼物,小惊喜,小红包,陪你欢笑陪你哭,陪你天明看日出……
这姑娘听完感动坏了,觉得大哥太善解人意了,这是遇到好人了!其实大哥不仅善解人意,更能善解人意,据说当晚姑娘哭得梨花带雨,大哥状态也不错……此处柔情蜜意,婉转风流,故省略若干字。于是,一个月四万的开销,变成了一次一个1314红包,人家要是出去卖,价格包也小一万,经过奸商一顿洗脑,硬生生打到一千!
瞅瞅,这就是差距。远离奸商!
由网友 一哥于一 提供的答案: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怒"从何来
关于宋江怒杀阎婆惜,后人多有质疑,认为如果宋江若许其"三事",此灾祸便不会发生了,或以为阎婆惜若肯后退一步,给老宋点时间,宋江便能为其办理"三事",其灾祸便也消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非也,且听俗人一一道来。
其一、一桩错误的包养造成的积怨。宋江包养阎婆惜做外室本身就是不大情愿的,因为宋江这人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阎婆惜妓者性情,不合偷了张文远,二人打得如胶似漆,宋江是个男人,内心痛不痛可想而知。而阎婆强拉宋江到家那一晚上,宋江吃了冷酒、听了冷言、睡了冷炕、遭了白眼,也伸伸脖子忍了。而阎婆惜少年心性,一心只贪与张文远风流快活,而对于宋江早已失望生厌,二人缘分已尽、怨气已深。
其二、阎婆惜绝非只想"三事"。在看到宋江与晁盖的信后,婆惜道:"……且不要慌,老娘慢慢地消遣你!"仔细分析一下原著,不难发现,阎婆惜把宋江看成是阻挡自己风流快活的绊脚石,是要"慢慢地消遣"他的,即便是满足她"三事",也没有罢手的可能。
阎婆惜要的是现银,而且立马就要,她是这样说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有人认为,在"招文袋"与"这封书"中间当断一"停顿号",意思是说,招文袋先给宋江,书信留下,三日后来取换钱。其实无论如何断,阎婆惜都是要钱的,她等不得,即便是等了,宋江也照样要做她的"奴隶"。可见,阎婆惜等三天与不等三天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其三、宋江之怒为真怒,但绝非是"激情杀"、"误杀",后人多认为宋江怒杀阎婆惜为一时情绪失控,有激情杀人、误杀的成分。其实非然,请认真看这段文字:"……宋江恨命只一拽,倒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人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这里所说有三点:一是宋江是拿刀在手后并没有立即出手;二是阎婆惜的叫声提醒了她;三是宋江一刀封喉,而不是胡乱砍的,说明就根本没想让她活命,更何况紧接着又补了一刀。
其实,宋江杀阎婆惜有其"怒"的一面,更是他本性的使然,宋江这个人,把个人前程看得高过一切,他认为杀死阎婆惜后还有和解的余地,否则他将永远成为阎婆惜的"奴隶",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刀了断;另一个方面,杀人与通匪相比,两害相较,杀人罪轻,且有回旋余地;最后说一下众人没有提到的原因,就是那个张文远,可不是什么好鸟,宋江已经看透了他,若是他与阎婆惜联手,宋江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家破人亡。这个人,在阎婆惜死后还不依不饶,可以想象如果他拿到了宋江的证据后会如何啊。
由网友 屠宰砖家 提供的答案:
满足什么要求?那些敲诈勒索案例随便翻一翻就知道了,什么要求能满足?今天十万,明天五十万,后天五百万,无穷无尽,不死不休。敲诈别人的人,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今天满足了,明天就狮子大开口,宋江私通梁山,关乎家族老小几百口性命,豁出性命杀了阎婆惜,一了百了,最多赔上宋江自己的命,不杀,阎婆惜迟早要告发宋江,到时候全家几百口性命不保,这个账还不好算吗?豁出自己的命,也不能连累老爹弟兄。况且宋江衙门口精熟,有钱上下打点,不一定死,留着阎婆惜才是死路一条
由网友 我叫木子君 提供的答案:
今天来谈一下《水浒》传里一个普通的女子——阎婆惜,她本是东京人士,因为在东京过不下去,来到郓县投亲,结果亲人不在,父亲阎公得了重病去世,阎婆与她的女儿阎婆惜为了安葬阎公,愁上眉头,为什么呢?他们在这异国他乡,没亲人还没钱,这如何是好?
幸好有热心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她们求到了当时的郓县押司,及时雨宋江那里。
宋江是一个好人,二话不说,给了她们十两银子,还写了一张纸条,让她们到附近的棺材铺里领一个棺材。
一对漠不相识的孤儿寡母,宋江能做到这个份上,他能得到及时雨的称号,江湖人一听他的大名纳头便拜,说明他还是真做过不少的好事,许多人都受过他的恩惠。
哪料到阎婆母女二人,在安葬了阎公之后,自己没有安身之所,将主意又打到了宋江身上。这一次,她们打的是卖女儿的主意,正好宋江没有成亲,身边也没知冷知热的,就推托一番,同意了。
他租了一间小屋,打扮得富丽堂皇,给阎婆惜穿得用得,都是好东西。但作为一个成年的男人,似乎有点难言之饮。
为什么呢?面对青春火辣的阎婆惜,他去了几个月,就有点受不了。往来的次数就少了。
为什么呢?书里用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宋江不是十分好色的人。
不好色,不十分好色,差距有多大?只能说宋江被阎婆惜掏空了身子,躲到一边养精蓄锐去了。
哪料到宋江几日里没去,不安分守己的阎婆惜又勾搭上了宋江的同事,同为押司的张文远。
宋文远年轻帅气,很快二人打得火热,阎婆惜情感的天平自然倾向了张文远,对宋江也变得冷淡。
从上面可以看出,阎婆惜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宋江对她有恩,恩同再造,而她却为了床第之欢,倒向了另外一个男人。
本来阎婆惜与张文远的事情只能发生在地下,他们二人搞地下情,宋江明明知道,却碍着情面也装作不知,自是很少去阎婆惜那里。
宋江不去,有人坐不住了,这人就是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作为一个过来人,她知道女儿与张文远的奸情,却不阻止,相反,她又极力撮合宋江与阎婆惜,原因就是她知道张文远是个穷光蛋,而宋江是个有钱人。如果离了宋江,她们的生活就会被打回原形,朝不保夕。
这个时候宋江在干嘛?
他先是得到公文,知道朝廷要捉拿智夺生辰纲的晁盖一行人,做人义气为先,他跑了十几里路,来到了郓县的东溪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晁盖,给他们逃出官府的捉拿,提供了先机。
后来晁盖一行人上梁山,吴用怂恿鼓动林动刀劈王伦之后,晁盖坐稳了梁山头把交椅,第一件事,就是报答当时宋江还有雷横、朱仝等人,他让赤发鬼刘唐带着金子和亲笔书信,找上了宋江,宋江没有收自己的那一份金子,只取了一根金条和晁盖送给自己的亲笔书信,放在了招文袋里。
他刚要离开,被阎婆发现,非要拉着他到阎婆惜屋里吃酒,宋江拉扯不开,只好去了。结果吃了一肚子窝囊气,一大早临走的时候,还将自己的招文袋丢在了阎婆惜的屋子里。
待他发现并回到阎婆惜那里,阎婆惜已经看到了那封信,她自以为有宋江有把柄在她手里,开始得瑟起来,要和宋江谈条件。
对此,我只能说,你当年在郓县街头无所依,差点卖身葬身的光景,还记得吗?
阎婆惜的条件说起来也就那么几条:
一是宋江将阎婆惜的卖身契还给他,并写文书与她断绝关系;(这是要人身自由)
二是二人分手之后,宋江给她准备的小楼还有家里的家具衣服都归她所有;(这是要家产)
三是要宋江将晃盖信里所说的一百两黄金都给自己。(这是要谋财)
第一条,将身契还给阎婆惜,二人脱离关系。这个对宋江来说,并不算什么事。他与阎婆惜之间并不是明媒正娶,没有媒妁之言,纳采为定,甚至没有进宋家的门,给宋老太公敬过茶。连小妾都不是,只是一个养在外面的外室。
与其二人各怀鬼胎,不如妥妥当当地分手。毕竟,宋江并不"十分好色"!这棵白菜也被同事给啃过了。
宋江表示同意。
第二条,将小楼及附属财产送给阎婆惜。这些钱对宋江来说,九牛一毛,人都送出去了,何况这些呢,也表示同意。
第三条,阎婆惜要那一百两黄金。这让宋江很是为难。不是他不舍得给,而是当时人家送钱的时候,他发扬风格,只要了一条金子。
这远远不够,所以他向阎婆惜表示:是否可以缓上几天,让他手里的财产处理一下,再给她凑够。
在这个时候,宋江还是抱着破财免灾的想法,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是事,他想的是尽快将自己私通贼寇的证据,晁盖亲笔书信给拿回来,不然,那会变成索命的刀子。
但阎婆惜不这样想,她不相信宋江这么伟大,送上门的金子不够。以为宋江在玩缓兵之计。
因此二人争执起来,宋江一不作二不休,拔刀将阎婆惜抹了脖子,阎婆惜当年血溅小楼。
这就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宋江宁哥杀了阎婆惜也不愿满足她的要求?
其实提这个问题的人,对《水浒》原著还是看得不够透彻。
对宋江来说,钱财只是外物,他每年接济其他人,送给一些江湖朋友的钱,都比这个多。能花钱免灾的事,他肯定会干。
可以说,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阎婆惜咄咄逼人,宋江一让再让。
但是第三个条件,要晁盖送给宋江的一百两金子,事实上,这一百两金子宋江没有收,只收了其中一条。古代一斤十六两,这一百两金子也就是6.25斤。一斤等于500克,6.25斤也就是3.125千克,放在现在,黄金就按400元一克,你算算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巨款!
放在古代,金子的产量远远不如今天,估计更是一笔巨款。
虽然《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但作者施耐庵并不懂北宋的物价,他更多参考的是明朝时的物价。按照《明史·食货志》:洪武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输米一石。
从这大致算出施耐庵所处的时代物价是:
明代一石米约重153.5斤,一斤约为594.6克,因此一石米约合91.3千克,假设按一公斤米10元来算,一两银子或者一贯钱就合人民币900元左右。
还是《食货志》,洪武三十年,一两金合五两银,也就是人民币4500元左右,一百两金子,差不多是45万元左右吧。
阎婆惜要这笔金子,宋江拿不出来,而阎婆惜以为宋江在说假话,双方谈判破裂!但对宋江而言,晁盖的那封亲笔信如一个定时炸弹,捏在阎婆惜手里,他能放心吗?
要知道这可是私通贼寇,如果被有人心利用,告到了官府,宋江不止一个人吃牢饭,甚至整个宋家都要因此受到牵连。
在这种情况下,宋江一时怒上心头,动了杀机,这才杀了阎婆惜,最终走上了逃亡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阎婆惜一直被欲望所驱动,太过贪婪,一再逼迫宋江,这才丢了自己的性命。
由网友 小石了了 提供的答案:
那你可真是冤枉宋江了,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实在满足不了阎婆惜啊!
可怜我们的宋三郎,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呐,
我们先看看阎婆惜的要求:"梁山晁盖送你那一百两金子,快拿来给我!"
可是我们知道,宋江实际上只拿了一根金条,和一封书信,此刻他哪里有一百两金子。
但是阎婆惜可不信:"公人见钱,犹如蝇子见血,你瞒得了我?"
阎婆惜这回,可真看走眼了。宋江虽然当差,可他并不爱财如命。
宋江也妥协了:"你先把书信给我,我回去变卖家产,三日后拿一百金子给你。"
阎婆惜偏不肯:"不行,等你拿了金子来,我再把书信还你。"
宋江见她这么理直气壮,顿时发怒:"你到底给不给!"
阎婆惜:"就不给,再问一百次也不给!"
宋江直接动手去抢,却见席下有把刀,便先夺了过来。
阎婆惜见状,慌忙大喊:"宋三郎杀人了!"
宋江见她大叫,害怕私通梁山的事败露,只得痛下杀手。
这其实并非他的本意,实在是逼不得已。不然私通贼寇,也是死路一条。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