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伦获得了自由,为什么还要自杀?_肖申克的救赎老布鲁斯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老布已经不适应外面的世界。

老布年轻时酒后家暴,打死了妻子和孩子,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

老布在1905年入狱,整整坐牢50年,出狱时已经70多岁。

在监狱中,老布是一号人物。

因为老布是个大学生,虽然学习的是畜牧业,但在1905年美国大学生还很少见,监狱中更是稀有。

所以老布在监狱中普遍受到尊敬,从1912年开始在监狱中当图书管理员,也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

比如老布始终是单独居住的,不用干重活只需要管理图书馆,还可以相对自由的在监狱里面活动。甚至老布还有养宠物的特权,狱警对他也比较客气。

坐牢50年,老布的一生几乎都在监狱中,早就习惯了监狱的生活。

大家想想看,军人当兵只有一两年,军队的生涯就会影响自己一生。老布则在监狱的制度下生活了50年,早就被监狱生活同化了。

现在老布突然获得自由,到了外面世界根本就不适应。

一来,他在监狱中是个人物,受到普遍尊敬,也享受特权,在外面却是个地位最低下的释放犯人,没人瞧得起他,没人正眼看他。况且,监狱中都是各种犯人,大家都不是好人,互相也没有太多鄙视。但在外面,老布杀妻杀子的罪行即便过了50年,也是社会上不能接受的,人人都瞧不起他。老布的心理落差非常大;

二来,老布在监狱中至少衣食无忧,在监狱外面却生活艰难,没日没夜的做超市员工,还被经理没事责骂,才能勉强糊口,住在简陋的旅社,几乎混不下去;

三来,老布适应了监狱的简单、安静和单一的环境,突然到了外面喧闹、复杂的世界,非常的不适应。老布就算上街,都被满街的汽车吓得半死。他入狱之前,只在街上见过一辆汽车,现在到处都是。老布过个马路都心惊胆战,唯恐被车子撞死。所以老布实则生活痛苦,完全不适应这种环境,经常在梦中惊醒。

因为这三点,老布实际上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大家注意,老布在外面的生活始终是惊恐的。就连坐个公交车,双手都是死死抓着,非常紧张。

他又改过自新,不愿意再去犯罪伤害别人,借此回到监狱,最终选择自杀。

其实,这也是各国犯人的普遍问题。坐牢多年的犯人释放,往往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由网友 凡依罗1990 提供的答案:

题主没有仔细看电影,老布伦在监狱里呆了一辈子,相当于年轻时进去,老年才出来。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本就差,而且这段时间正好是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就比如小时候没有手机,现在手机如此普及)。

老布伦出狱以后,没有亲人照顾,属于独居老人,面对这样的新世界,他有恐惧感是很正常的。那时候的监狱还不像现在这么人性化,监狱改造的同时还让人学习技术,以便出狱后能够融入环境。在电影那个时代,有案底的人谁愿意雇佣?更没有社区的人来指导出狱人员。

老布伦一出狱相当于被社会抛弃了,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喜欢养鸟,经常把鸟放在衣服内兜。然而最终鸟死了, 获得自由之后死的,象征着老布伦的结局。

这么一衬托,就给主角的越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例:任何一个在监狱呆了三十年的人,出去的下场是又孤独又凄凉。不想重蹈覆辙的主角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由网友 阿尚青子自由写作人 提供的答案:

不论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哪怕是半自由的生活,都会成为牢牢的枷锁,死死地套在每个人的心上、身上。

天长日久,犹如个无形的套子,套你没商量。

因为,你已经适应了它,它早已合适了你。

老布的结局,并非悲剧,而是典型的无所适从。

他在监狱里面待得太久了。甚至脱不了那个壳子。要知道,多年以来,是这个壳子钳制了他,保护了他,也是这个壳子温暖了他,尽管起初他也愤懑过,试图挣脱过。

结果呢?虽不能说,他在里面混得如鱼得水,却也有滋有味。并且,当上了送书人,颇为受人尊敬。甚至,还有自己的宠物——一只不自由的乌鸦。

老布的身上,我们可见到每一个自己。

那就是,世界这么大,我们脚下的土地却这么小。

于是,当他被释放,当他走上了心中憧憬已久却纯然陌生的大街,他无所适从了!甚至,连过马路都那么艰难!

要知道,这几十年,在他适应自己壳子的这些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所以,如他一般偌大岁数,如他一样被禁锢多年,猛生生出去,是时时事事不舒服的。

噪音、喧闹、拥堵、繁华、新旧冲突,犹如万般虫豸,时时刻刻吞噬着这个老人平静的心灵。

他彻夜难眠,他手足无措,他惶恐不安,他着实难耐!

于是乎,死亡,成了他最稳妥的归宿。

世界很大,我们脚下却始终这么小。

空间无限,我们心里总如此的狭隘。

并非我们选择了世界,而是世界选择了我们。当你发现自己恐惧开陌生的新世界,说明你老了。当你再不愿迈开新的步伐,说明你已经没有更多的气力。

人总是狭隘的。

而导致我们狭隘的,并非我们的眼光,而是我们的心灵。

所以,纵使走不出自己的世界,也需要懂得外面的世界呀!

读书,很必要。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

由网友 张储年 提供的答案:

生活对于安于现状的人来说,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可能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惯性思维让他们不愿意去尝试改变。

老布伦便是如此,在监狱里几十年光阴,早都习惯了里面的一切,在他心灵深处一个念头根深蒂固,这就是我此生的归宿。

出乎意料获得自由,时代变了,自己记忆里的外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陌生的让他感到窒息。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换了工作,大多会怀念先前的工作,老布伦也想念监狱里的日子了,可惜,回不去啦。

再者,岁月不饶人,不同于年轻朋友对于童年或者青少年时光不再的感慨,像老布伦这样的老人,很多事情真的是有心无力啊。

监狱回不去,没有了适应新世界的勇气,可能天堂是唯一的出路啦。

由网友 小喜I爱运动 提供的答案:

还是学生时代看的这部片子,现在过去几十年了,里面的人物依然栩栩如生在眼前。

我认为老布不能适应监狱外的生活所以自杀,这一点我非常感同身受。十几年全职妈妈,现在四十多岁,我也已经不能适应外面的社会。基本算零社交,害怕到人多的场合,害怕让我出门做事。我也想自杀,但可能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或者说我本能的贪生怕死多于自杀的想法,所以一直没死成。

另一方面电影也是告诉我们,要有信心,勇敢迎接挑战面对新生活。主人公就是拥抱了新的生活,不是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像主人公那样,无论生活给予的磨难,还是命运馈赠的好运,都坦然接受,坚定勇敢地走完这一生。

既然来到这世间,就努力对得起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吧。

由网友 冰纯子 提供的答案:

对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电影中老布伦的自杀,其实有不同的解读。一种观点认为老布伦是在面对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不能适应自由生活的压力下选择了自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老布伦从未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他在监狱里能掌控一切,但在外面却感觉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试图适应外面的生活,但最终放弃努力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能他觉得只有在监狱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而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无法适应的。这段情节的解读各有不同,取决于每个观众的理解和感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659.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5.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