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规定,对农村四种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是哪四种行为呢?_中央对农村重点打击

由网友 运筹帷幄百灵鸟UJ 提供的答案:

别说几种,为什么月打月多,以前的黑在社会上不多见是打没了吗?不对,它们可以合法化的坑人了,保安太多了辅警城管,月多月加又出了个农管,请问有了农管315取消吗?村干部取消吗?到镇村看一看一年闲九个月拿着百姓的钱还不给百办事,建立这么多管干什么,是不是减下的人无法安置,多建一个中央合几个省省把这些人都安置了吗?太烂了

由网友 乖巧暖阳W 提供的答案:

农民朋友注意了:2023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了,请方便之时关注一下,以防触犯了红线。

一、严厉打击"割青毁粮"行为。一些农民为了提前获得收益,将还在生长期的麦子、玉米、高粱等当作饲料收割卖掉。这种行为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决遏制!

二、严厉打击盗挖黑土(主要指东北地区)破坏耕地行为。对于盗挖黑土进行买卖的行为,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

三、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蚯蚓可以有效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等好处。

四、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已发现660种外来入侵物种,如福寿螺、鳄雀鳝等,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破坏。

总之,以上四种行为已经被国家明文禁止,希望我们大家都能遵规守矩,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农村。

由网友 王之景田 提供的答案:

1:下列行为是要受打击的。

2:一:提前收割在生长的粮食。比如收成青饲料。。。二:把耕地转为其他用途。比如种各种树。。。三:破坏农田的行为。比如把黑土卖掉。。。四:引入外来的物种。比如乱放生。。。

3:两个出发点。保护粮食。稳定农村。

4: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粮食进口量1.4687亿吨,其中玉米2062万吨、小麦980万吨、大麦538万吨、高粱1014万吨、大豆9108.1万吨。

2022年进口粮食总金额为826.459亿美元,其中进口大豆总金额为612.36亿美元。大豆仍然是占比最大的粮食进口品种,数量占比为62%,金额占比为74%。

5:国家在为未来突发情况做保护网。如果受到敌对势力的破坏,引进粮食的渠道受到威胁了。国内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中央打击这四种行为,就是一道保粮食的保护网。

6: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底,中国农民工总数约2.9亿。受贸易战影响,2022年,返乡务农或创业等农民工约1200万。

7:大家看看,受俄乌冲突与中美贸易战影响,2023年呀,是全球化时代受影响,开倒车的第一年。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要靠我们自己了。中国团队的核心区域是大中华区和东南亚。那么,返乡的这1200万人,中央要出文件,不要这些人,破坏农村的耕地。保护农业。不能随便把耕地转为经营用地。同时,保护农村的稳定,也是对这些人的保护。

8:农村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蓄水池。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粮食安全的蓄水池。 将来呀,农村也会是经济的一个强大推进。

由网友 阿朵农业胜哥 提供的答案:

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着重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这一国家坚定的政策。

行为一:严防"割青毁粮"

目的: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证粮食安全;

国家举措:

1.粮食产能提升,主要包括:(1)小田变大田,提高机械使用率,形成吨良田;(2)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3)加强粮食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小麦"一喷三防",减少病虫害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

2.粮食价格调控,主要包括:(1)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2)农资保供稳价;

3.以奖补促产,主要包括:(1)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2)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

4.利用商业保险,加强种粮保障;主要包括: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5.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6.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行为二: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用地(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目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国家举措:

1.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

2.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

3.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

4.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行为三: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

目的: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国家举措: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

行为四: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目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村民安居乐业;

国家举措:

1.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2.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

4.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5.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

由网友 段海森 提供的答案: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规定,对农村以下四种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第一个是严厉打击"割青毁粮"的行为。

第二个打击盗挖黑土等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第三个是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第四个是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这四项规定,充分反映了国家对粮食的重视,和对农民种植粮食的支持,同时也显示出国家对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

由网友 奋发有为苹果V 提供的答案:

谢邀: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对农村这四种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是哪四种行为呢?

一、对农村乱搭乱建,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二、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行为的,加大打击力度!包括乱砍、乱伐、乱排放污水,垃圾等!

三、违法捕捞行为,破坏生态平衡等,加大打击力度!

四:涉及侵犯群众利益,侵占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法集资,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将加大打击力度!

由网友 想漂流全世界 提供的答案:

一、严厉打击"割青毁粮"的行为

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人们的命,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要时刻有"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的观念。

"割青毁粮",从短期来看,能够带来一些收益,但是长期来看,必然会有损国家利益,不利于粮食安全和稳定。

就拿2022年来说,出现了很多 "割青毁粮"卖青贮的事件,不可否认,能够使农民的收益相应提高一些。但是,如果大家都效仿这种行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后果是啥样?

从2023年一号文件来看,今年以后严禁这种行为的出现。文件中说:"将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

二、打击盗挖黑土等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盗挖黑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有人把挖的土用来填厂区大坑。还有的人会把挖回来的黑土卖到别的地区,用来种一些果树和蔬菜,然后把这些蔬菜和水果高价卖给消费者。

就拿2021年黑龙江五常地区来说,一车车黑土被人偷走。要知道,这些黑土形成并不容易,400年才涨一厘米的黑土,不仅腐殖质丰富,还富含化学成分,能储存大量水分、保肥保水。不仅粮食产量高而且还优质,有"一两黑土,二两油"的说法。而这些被不法分子,4块钱一公斤就给卖了,你说这心得有多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的行为。

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蚯蚓在以前农村非常常见,在菜园子翻地,随便一铁锹下去,就能看到好几条。而现在再翻地,整个园子都翻完了也不一定能见到几条。

蚯蚓通常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在民间有"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称。

电捕蚯蚓,一斤能卖100-200元,看似一本万利,其实,是在破坏环境,祸害子孙后代,非常不可取。

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就明确要求"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四、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一个国家的生态灾难,严重威胁着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

比如,野生小龙虾,它是来自墨西哥北部的外来物种。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并携带鳌虾瘟疫真菌,对鱼苗的培育影响很大。并且,破坏天然植被,危害非常大。

再比如福寿螺,来至于南美洲亚马孙流域,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过度繁殖会造成水域环境,它们随处产卵,整齐排列,远看像一朵花,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生吃会福寿螺极易被这种寄生虫入侵,首先侵袭肺部,接着会随着血液入侵脑部,引起脑膜炎,严重可出现昏迷甚至致命。

除了上面这两种,还有来自美国中南部的巴西龟、南美洲的红火蚁、北美的雀鳝等等,危害都非常大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规定,要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引自三农科普知识)

由网友 南元阵同 提供的答案:

中央一号文件规定的四种严禁行为,有利于保护农村农业生态和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农村现在的这四项问题的突出,也值得反思。

一,严禁割青作为饲料喂养牲畜,以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对于农民而言,粮食的收成转化的经济利益,远没有割青转化饲料喂养牲畜的利益大。我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我自己有处置权,大不了我不要你国家给的种植补贴。所以这项禁令和打击措施于国家粮食安全并没有多大好处,可能更需要的是对农民成品粮食计划的有效经济刺激,提高农民对成品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二,严禁盗采盗卖黑土等稀有土壤资源。这是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必须毫无条件的支持和监督执行。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农民对于土地价值的耕种态度发生了消极情绪,多好多肥沃的土地,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不珍惜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希望中央能够出台更多利于保护耕地的积极有效刺激措施,让农民朋友主动珍惜自己的承包责任田地。

三,严禁大规模电击捕获蚯蚓出售的行为。蚯蚓在土壤中有助于松弛土壤防止耕地板结硬化的作用,大规模电击土壤会导致大量蚯蚓死亡,从而导致耕地土壤失去农作物生产的根基。

引导农民合理养殖繁殖蚯蚓作为新的农业生态经济收入是要点,这需要中央进行养殖的扶持和加大鼓励养殖的补贴力度。任何农业禁令的有效执行,都离不开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体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否则在广大人烟逐渐稀少的农村执行的成本很高,无法做到有效防范。

四,严禁境外物种在农业农村的饲养放生,这个禁令已是老调重弹,严防死守事关重大,任何人必须无条件履行自己的监督举报责任,这已经不是禁令,而是法律规定,谁引进谁犯罪,保护本土物种不受外来物种侵害,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由网友 兽医咩咩牛 提供的答案:

1、严防"割青毁粮"。

2、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3、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4、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