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李大嘴谈人生 提供的答案:
不对,说这句话可耻的人都是在带节奏,或者说以个人经历来代替俗语对大多数人的普遍意义。当然,上面的话听着让人觉着官僚主义,所以很多人为反对而反对。
我们到单位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和成长资历的。那是不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你不给单位贡献什么,单位能给你什么?
有的说了,有个黑心老板就是不顾员工死活剥削我们。这就是我上面说的,以个人经历代替俗语对大多数人的普遍意义。
我们讲的单位是按工计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正常单位,不是某个黑心老板。
而且,语境上这个"单位"通常指政府单位,政府工作不能按件计酬,又人多浮事,好多人摸鱼啥事不干,但到发福利待遇时又争个鸡飞狗跳乌烟瘴气。所以单位平事时好说这句话。
由网友 乐天派从善如流 提供的答案:
这句话无耻到极点了,单位是谁,谁是单位?
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是大家凑在一起工作的一个地方,它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但它本身不是一个生命体,所以, 单位根本不会对任何人提任何要求。
现在,各个单位实际上是由单位领导掌控着,领导负责管理单位,以单位名义行使职权并发号施令,所以,"不要问单位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给单位贡献了什么"这话是某些领导把自己当成单位的主人,而把员工当成单位的附属品甚至佣人而提出来的要求!提出这种要求的领导,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有权利对员工予取予求。
这种说法否定了员工为单位,为工作付出的时间,精力,智慧,体力等等成本,否定了员工与领导在人格上的平等,否定了没有员工单位无法运转,将不复荐在的事实。
不仅如此,这种提法还弱化了有生命的人的尊严和作用,强化了无生命的单位,部门的权力和作用。颠倒了人与单位的关系,把众多和领导一样工作着的员工说描述成了单位的寄生生物。
现实社会中,单位仅作为一个工作场所,员工在这个场所付出各种形式的劳动换取劳动报酬。这个过程本身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交易,除此之外,单位不会也无权要求员工额外再贡献什么。
综上可知,所谓的"不要问单位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给单位贡献了什么"这话是某些领导假单位之名企图道德绑架处于弱势的员工,以达到付出最少报酬榨取员工最多剩余价值的目的。
某些领导打着道德的大旗,却行着卑鄙的手段,指责着、践踏着员工要达到使领导们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才是此话之所以极其无耻的原因!
由网友 YAO大神 提供的答案:
强烈支持你的观点,我们为单位付出劳动时间和心血,单位就要付给我们报酬,为什么连问都不要问?为单位的贡献什么,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看似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说的似乎也理直气壮,其实违背了人性。总讲付出,不提得到,是个赤裸裸的伪君子。
什么是单位?就是你的工作单位,指的是你所在的工作的地方。拥有不错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的工作单位,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也是很多人都羡慕的。
有的人也许面试的时候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不在乎工资待遇,其实那是他觉得,我得到这份工作后,我努力工作,肯定有自己比较满意的工资。而不是拼命工作,月底发工资极少,你觉得他会继续干下去吗?会持续兢兢业业干下去无怨无悔?
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好单位的声誉。单位是我家,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单位。认真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苦练基本功,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力争做出显赫成绩,为单位添光加彩。这是每个单位职工应尽的义务。
似乎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单位,只能尽可能的避免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单位,哪怕薪水再高也是如此。
努力工作的前提是付出后必有收获,就像你天天准时上班,就为能按月或按年领取报酬。若只讲为单位贡献了什么,不能提单位给了你什么?单位义务在哪?单位存在的意义又在哪?
单位给了你什么?安全感是必须的,薪水也包括工资以外的福利待遇更是最具体的体现。如果生活基本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你的梦想无从实现,你的兴趣得不到落实,只是从单位角度要求员工只讲贡献,说这话的人一定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连基本的付出就应回报都不懂的人,是很难有凝聚力的,现实社会现实人,只有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后,再深层次讲奉献,也是历史的必然。绝不可只讲贡献,那不只是海市蜃楼,更是违背良知,无限拔高。
单位和个人,是鱼和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水清则无鱼,鱼是个生命体,需要吃喝拉撒,有基本需求。鱼也要有感恩的心,积极回馈单位,为单位添砖加瓦、增光添彩。相辅相成,亲如一家,相得益彰。若单位不务实,内部必定四分五裂,人心涣散,还提什么为单位贡献什么?
由网友 晓初Naomi 提供的答案:
去年夏天,我觉得自己工资太低,但是找工作又太麻烦,所以就去找领导申请加工资800块,结果领导一句"不要老想着公司能给你什么,你又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就把我给打发了。不久之后,我默默做了个一个决定。
在一家公司做久了,就会生出倦怠的感觉,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碰到同样难搞的同事,处理棘手的而且模棱两可的头痛事,然后一开始还觉得满意的薪资也慢慢看不上眼了。是啊,谁会嫌自己工资高?
然后打开招聘软件,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工资高,环境好——但是我知道大部分也只是看上去而已,如果换一份工作,过不了两年就会重新开始倦怠。然后就跟我的好朋友吐槽自己的现状。
我说,"哎呀小张,你说我怎么办啊,感觉干不下去了呀!"小张是我的朋友,人事部的,负责招聘和员工发展,别问我员工发展是做什么的,我也说不清楚。
小张说,"工作嘛,就是这么做啊,每件事努力了,持续地改进,就好了。"
我说,"你说得那么轻松,真的,我想换个工作试试了。"
小张对"换工作"这件事非常敏感,她马上跳起来说,"小汪你不要乱说,你只是嘴上说说,到时候被别人听到了,那可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小张说得没错,我赶紧闭了嘴。在公司里,说话还是要注意点,万一被不怀好意的人听了去还传了话,我这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而且小张不喜欢听别人说换工作的事,就算我这样的好朋友也不行,因为我换工作就意味着她的工作量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件。一般员工要辞职,首先要人事部谈话,看看你到底为什么要走,然后能不能留下来,如果不能,就能启动替换程序,收集部门需求,开放岗位,筛选简历,以及无数次面试。想想就让人头疼。
小张说,"你到底为什么呀?我看你干得不是挺好的嘛。"
我其实也说不清楚到底哪里不好,就是有点厌倦,当然收入也是一部分原因,因为我看到别人的高薪资就会眼前一亮,高的收入还是能振奋人心的。于是我说,"因为钱呗,我看其他同事跳槽出去收入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得眼红啊。但是你看我们公司加工资的力道,真的有点薄弱啊,一年加一次,加一次都不够吃一顿火锅的。"
小张"扑哧"一笑,说,"你就知道吃,什么都能跟吃的划等号。这火锅也要看哪个级别啊,有几十块的火锅,有几百几千的火锅,你要吃哪种?"
我说,"我就要吃最贵的那种!"
小张突然严肃起来说,"那你找过工作没?"然后她盯了我几秒,没等我摇头,她就说,"一看就没有,你都没有请过假,也没有溜出去过,怎么可能找得到工作?我跟你说,现在不是辞职的好时候,你想要什么去跟领导谈呗,说不定不换工作也能达成呢?"
我一想到换工作的繁琐,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换工作为啥繁琐,因为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对方给的钱多不多,远不远,对方是什么类型的公司,领导什么风格,我是否能够胜任,等等。我向来求稳定,不喜欢换工作折腾自己,虽然我知道跳槽给人带来的好处一般会比坏处多。
于是我去找领导谈,咚咚咚敲响了领导办公室的门,问他,"王总,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的时间?"王总是我们部门总监。
王总点点头,示意我进去,我把门带了一下,没有合上,只是虚掩,不知道为什么走进去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有点心虚,好像我接下去要谈的事情不是那么光彩。
王总问我,"有什么事?"
我说,"呃,这样的,我现在的薪资比较低,王总您看我有没有机会调一下?"
王总眉头一皱,然后闷哼了一声,哼得我有点难受,但也来不及细细品味他这是什么意思,就听他说,"小汪,你的期望是多少?"
来之前我想加1000的,但是被他哼了一声之后我的底气逃走了一半,然后颤颤巍巍说,"800."他还没给我打折,我先给自己打了个折。
王总说,"加钱也不是不可以,你说说看你有什么特殊的贡献,来说服公司来给你加一个特殊的薪水,嗯?"
我说,"我平时工作表现应该挺好的吧,领导交代的工作也都完成了,而且最近几个月加班也比较多,所以……"
王总说,"这些日常的工作业绩,都已经通过年终奖跟每年的加薪来实现了。你们这些员工啊,不要老想着公司能给你什么,你又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
我竟无言以对,确实没有为公司做出多少卓越贡献,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上的帮助,一时也举不出来例子说服他。嗐,说起来我的工作好像有点微不足道……
王总见我不说话,接着说,"小汪,回去好好努力,想好了再来找我,记住,带着你的业绩来,带着能说服别人的事实来,最好用数据说话。"
然后我默默起身,走出了他的办公室,心里有点内疚也有点恼火,目的没有达成,反而被人浇了一盆冷水,另外,感觉也挺没面子的,呃,捂脸逃走……
后来我就去找了工作,一来是目的没有达到,二来我觉得王总看我的眼神怪怪的,可能一个没有突出贡献而去要求加工资的人在他眼里是个奇葩。所以我走离职流程的时候,他都觉得很正常,完全在意料之中,而且几乎没有挽留,只是说了些客套话,什么你表现不错,继续加油,等你的好消息,等等。
这些鼓励的话,只要是不能变成实际性可以落地的激励和认可,都是空话。当然,也并不是说只有升职加薪才是真正的认可,公司如果能提供员工成长的空间、帮助员工成长的通道,我觉得这些东西长期来看,是比钱来得更加有帮助的。
我的朋友小张,也是人事部的同事,对我的离职表示痛心疾首,她说,"你怎么这样呢,说走就走呢?"
我开了个玩笑,"还不是你给我出的馊主意?"说得她瞪我了一眼,确实是她鼓励我去找领导谈的,但是显然我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效果。
然后她叹了口气,说,"唉,走了也好,换个环境,祝你前程似锦吧。"
我至今还记得我领导跟我说,"不要老想着公司能给你什么,你又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这句话。虽然作为员工,我当时很反感这句话,很想反驳他"不要老是问员工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你要看看公司给了员工什么",但实际上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公司和员工其实是一种合作关系,只有共赢才能持久,如果双方都不付出或者只是单方面付出,都是不可能维持长期合作的。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行为确实幼稚了一点,天真了一点,没有想明白自己拿什么去换800块。其实王总当时说这句话,也并没有轻蔑或者直接拒绝的意思,而是真的需要一些证据来支撑我的加薪,如果我当时准备好,能底气十足地说出个12345来,也许他也会酌情考虑。
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诉求,就是你需要跟领导申请你的加薪或者升职,一定还会碰到关于公司和员工、得到和付出这个话题,请一定要记住:
1. 从公司角度,员工的付出是第一位,得到才是第二位。员工一定要从公司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平白无故地给员工更多的钱,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那么,你要给公司看你付出了什么,做出了哪些业绩,在此基础上你有什么样的诉求。
2. 从员工个人角度,如果你想加薪,最好手里有一个不错的offer,offer是一种客观的证明(当然你不能让别人看,每个人都有对自己offer保密的责任),是你去谈薪资的底气,谈好了加钱,谈不好跳槽。
3.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努力达成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平衡。作为领导要判断员工的诉求是否合理、公司是否能够承担、是否能兼顾公平并且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需求而导致整个公司失去平衡?毕竟现在失去一位老员工、再从市场上招聘一个新人,用人成本肯定会大大增加,其实是一种"双输"。
总之,员工应该让公司先看到自己的付出,再去谈得到;公司应该让员工看到自己的诚意,再去鼓励员工付出。只有双方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最终才能达到共赢的结果,你们说是这样吗?
由网友 自由职路 提供的答案:
表面看这句话,站在不同的角度,员工会觉得单位很无耻,单位也会觉得员工很无耻。但把这句话变换一下,就会有妙用。
很多领导发现,在与员工沟通,做员工的思想工作的时候,领导苦口婆心地劝员工,"不要总问单位给了你什么,要先问问你给单位贡献了什么",员工听了往往无动于衷,碰到心急的员工可能还会反问,"你不能总问我给单位贡献了什么,你要先问问单位给了我什么?"
很显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片面的要求别人,沟通肯定做不下去,让人听了只会觉得很无耻。但如果把这句话从"律人"变成"律己",就会有妙用。
01
站在单位角度的律己
把这句话变成,"不要问员工给单位贡献了什么,而要问单位给了员工什么?"
少盯着员工给单位做了多少贡献,多想想单位给员工提供了什么,做得够不够多?够不够好?能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单位和人一样,在要求员工的时候先律己,才能找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改进管理上可能存在缺陷,改进经营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改进薪酬福利上做的不够,才会赢得人心,发展得越来越好。
单位足够的好,替员工考虑的足够多,才会吸引足够优秀的员工,让员工足够用心的干活。
02
站在员工角度的反思
把这句话变为,"不要问单位给了我什么,而要问我给单位贡献了什么?"
不要总是埋怨单位这也做得不好,那也做得不够,福利待遇不够好,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不要总想着不受领导重用,在单位没有发展空间,自怨自唉,消沉消极。
站在员工的角度反思,在得到之前先给予,想想自己做了什么,有哪些价值,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变得更好。
反思才会让自己心态变好。
所以,单位和员工一样,如果都能多点同理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看对方做得好的,少盯着对方的不足,多看自己的不足,少盯着自己的贡献,才能互相彼此认可,良性向上发展。
由网友 红蓝推演 提供的答案:
你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意思是说人在单位工作要有奉献精神,要能为单位创造价值,特别是在艰难时期,要有人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带领大家同舟共济,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使单位行稳致远。
对基层员工而言,讲这句话不会有什么积极意义,甚至会有逆反心理。
员工上班,首先是为了工资。如果工资不足以解决个人和家人的生活问题,你和他谈奉献,我想任何人也不会接受。因为他整天为基本的生活而犯愁,思想上还没有到顾全大局、讲奉献的阶段。
比如,王林是某机械厂的工人,加班加点拼死拼活干,一个月也就4000元工资。他通过与老乡聊天得知,像他这样的技能和劳动强度,到另一家工厂工资立马就是6000元。于是,王林准备辞职。
老板得知情况后,对王林说,工厂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他的奉献,等工厂壮大了,他的工资可以涨到8000元…王林听了会怎么决定呢?我想他心里肯定会骂老板没良心,同时,立即走人。
由此可见,对基层员工而言,根据能力的大小和业绩的高低,涨工资发奖金比大道理要强一百倍。
对不善于解决问题的领导而言,讲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
领导是员工学习的榜样,好的领导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积极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提高业绩,增加收入。
但有的领导就是个摆设,部门取得成绩,功劳是他的;部门出了问题,不是员工的责任,就是缺少发展的条件,反正他自己没有责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工资奖金却比员工高几倍。
也就是说,不善于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谋求发展的领导,单位该给的工资奖金全到位了,就是不能带领大家干出业绩来。对于这样的滥竽充数者,当然要用"不要问单位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给单位贡献了什么"来问责!
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劳动条件、生活保障和发展空间;员工应该为单位创造价值,且自己的收入要与能力和价值相匹配。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以业绩为的考核评价体系正在完善,并且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
由网友 秋羡小说 提供的答案:
只有为连队争光的义务,没有为连队抹黑的权力!
秋羡觉得题主的观点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应当是客观与主观上的差别。
1,职场当中寻求升职加薪自然是没有错,既然无法升职加薪,又如何要求员工对单位尽心尽力,做出贡献呢?
2,可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单位是家,为了这个家,付出辛劳汗水是理所应当的。
这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
秋羡曾经当过兵,在连队当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为连队争光的义务,没有为连队抹黑的权力!"
起初秋羡也觉得这样的宣言实在是太过霸道,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霸权。
但是呆的时间长了,将连队当成了家,明白了团队之间的争斗,唯有自身内部团结才可以战胜,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亲如手足的兄弟,那么我们一起居住的地方,自然而然要由我们自身来守护。
用这种方式来看职场单位。
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说单位之间的同事们并没有那么深厚的友谊,而且也总是在勾心斗角的争夺升职加薪,但是在这之前,每个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奋斗的,那就是为单位谋求成绩。
既然想要在这个单位中获得什么,首先就要先问问自己为它做了什么,完成自身工作是做出贡献,维护单位的人际关系也是做出贡献,所以在于主观意义上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也不可耻。
团队是大家的,没有人能够以团队的名义来要求个人。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没有道理没有理由因为霸权而屈服,因此题主所说的那句话,从他人口中说出来要求别人的时候,就是十分可耻的。
秋羡在团队中经常面临一些十分困难的挑战,但是身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所以大家都感同身受,并且能够深刻领会到那句话的含义,做出相应的努力与贡献。
但是我们的领导却从不会用这句话来鞭策团队,他只会说争光二字。
时隔多年,秋羡看到题主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回想当年,如果我们的领导对着我们那么多人说出这样的话,那么士气肯定不会有当初那个高涨。
‘不要问单位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给单位贡献了什么。"
这种褒贬不一的激励话语,是不能用来说的,而是要让人深深刻印在心里的,所以当有领导对员工说这种话的时候,那么那个领导是十分可耻的。
因为他借用了整个团队的精气神,来对某个人施加压力,这样只会让人心涣散,对这位领导的印象只会越来越差,就算是原本想要大展身手的员工,也会自问这种单位到底还有没有意义。
总结:语言文字皆是利器,用好了它可以激励任何人,用得不好则会令人大失所望。秋羡觉得题主的观点没有错,但也不能包罗全部,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毕竟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由网友 嘻嘻哈哈的老爸 提供的答案:
这句话真的是很无耻很无耻很无耻!
不管什么类型的企业,在任何时候只有不忘记员工,不牺牲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就会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生成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员工的辛勤劳动,应该获得合理的回报!员工的汗水换来的报酬,需要养家糊口,只有解决了员工自己小家的生存问题,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才会安心顾及企业这个大家,才会安心的在企业积极的工作。
企业的利益不是靠压榨员工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靠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为企业创造价值、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只有给予了员工合理的利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会真正的调动起来。
请企业的老板们、领导们记住:你给予的,是对员工的劳动的肯定,是对员工的尊重!每个员工都不是白眼狼,他们会满怀热情的回报你的企业的!
由网友 洒脱的红尘客栈 提供的答案: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句话非常自私自利!
如果要是把这句话放到之前的时候,我可以肯定的说,说这样的话有道理!因为,那个时候,工人住房靠分配,工资待遇靠按劳分配。如果那个年代的工人,你不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去工作,而是,一天到晚去伸手要这要那。真的需要拍拍良心先问问自己做了什么。
现在,工人什么都需要自己靠微薄的收入去支配。除了那一点工资以外,还能有什么?如果工人再不去考虑企业给了自己什么,只会埋头苦干。自己吃的、住的,上有老下有小靠什么去支配?
现在,工人付出再多,就能拿到他应该达到的那一份待遇吗?一个企业老板,一年可能会有上百万、千万的收入,而工人能够得到的收入,不仅仅就是一个月几千块钱吗?
想公道打颠倒,如果企业老板能够站到工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你还能说出来这样的话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