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刘伯温和诸葛亮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_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都是谁的转世

由网友 直率露珠cA 提供的答案:

♦"《论语》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说:人才是靠筛选出来的,无法通过后天培养成才。→⇒先天具备的潜质,只需要被后天条件激活,获得平台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出应有的发挥。♦换句话说,天赋异禀者,才有奇能。♦先天不足者,努力白费。♦

由网友 世界简单说 提供的答案:

我们先来看看姜子牙,刘伯温,诸葛亮的生平是怎么样的吧,然后再来讨论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吧。

姜子牙

姜子牙,出生贫寒,是东海边上的人,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所以应该叫吕尚。他的先祖呢,是四岳之官,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被封在吕地,所以是吕氏。

在姜子牙出生的时候,家里十分的贫寒,姜子牙早年的时候做过屠夫,也开过小酒馆。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姜子牙,却十分努力的学习天文地理,军事,治国之道,可是没有什么机遇,所以七十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闲居在家。

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他在渭水边上去垂钓,也是想看看能不能遇见周文王。有一次周文王去打猎的时候,算了一卦,卦相说,他这次的猎物会是一个能成就大业的王佐之才。

出去打猎的时候,果然遇上了姜子牙,两人一交谈,周文王很高兴,他对姜子牙说,以前,我的先君太公就说,一定会有圣人来我们周的,我们肯定也会兴旺的,就的就是你吧,我们太公盼望你很久啦,所以姜子牙也叫被太公望,两人一起坐车回去。

姜子牙就开始辅佐周文王,姜子牙就让周文王修仁德,对外联络那些对商纣王不满的诸侯王,然后施内政,提供农耕生产,训练军事,最后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王就心向周朝了。姜子牙有一个很厉害的兵法,叫做太公兵法,据说张良学的就是这个。

周文王死之后,姜子牙继续辅佐周武王,最后帮助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姜子牙也被封在了齐地,姜子牙就是春秋战国齐国的先祖。

刘伯温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小时候十分的聪明,也十分的好学,阅读的速度很快,据说可以七行一起看,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大家都叫他神童。

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入府学,学习春秋经,其他同学都只会朗读,不知其义,而刘伯温默读两遍就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理解文中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十分的佩服,再让他去试其他的,也是过目之后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老师暗暗称奇,认为这是个奇才,肯定不是个平常之人。

刘伯温十七岁的时候,离开府学,去师从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刘伯温在老师那里博览群书,诸子百家都看,最喜欢的是天文地理,兵法还有数学,而且还有奇门遁甲。回到家之后,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亮的才能。

刘伯温二十三岁的时候,去北京考试,一举中了进士,但是他没有去当官,就在家闲居了三年。后到被任命为江西省高安县的县丞。

再后来就被朱元璋请过去辅佐,最终打败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有功被封做了诚意伯。

诸葛亮

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早死,他就跟着他的叔叔豫章太守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诸葛亮在南阳这边就躬耕为业,博览群书,更喜天文地理,兵法,纵横。

他的志向十分的远大,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他在与徐庶,崔州平,石广元聊天的时候,认为他们可以做到郡守,而其他人问他的时候,他却笑而不答。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最后帮助刘备拿下了荆州,打下了益州,最后三足鼎力,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最后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我们从三人的早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本领,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本来就是天资聪颖,二是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样样精通。

由网友 龚柳辉 提供的答案:

跟着朱元璋,刘伯温曾经攻城略地,在赣州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老人们都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军师刘伯温欲破赣州城,久攻不下。

最后刘伯温派人用铁钉将"龟"的四只脚钉住,才得以水淹赣州,最后方能破城而入。

可见,在民间,刘伯温已经被神化了。

历史上的刘伯温最厉害的本事是博弈,就是下围棋,他师傅可能就是南宋的洪迈

弈棋,是一种高级谋略。

小小棋盘,黑白对峙,风云莫测,寓存亡进退之理、阴阳消长之妙。

棋文化给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古今人们"爱棋及言",常把象棋语言移植于生活之中。

比如,人们往往比喻注定失败的局面为"死棋",比喻要顾全大局就称"一盘棋"。

还有"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错一步,满盘皆输"等等。

以棋语入联,也显得高雅别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臣子刘伯温对弈,不觉之中,夜色茫茫,雷电交加,风雨大作。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吐出一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会意,紧接道:"雷为战鼓电为棋,风云际会。"

对联真的是气势磅礴,宏伟壮阔。

古时有两个棋迷皇帝,虽棋艺平平,但却颇为自负,不肯认输。

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输棋后,把华山奉送给陈抟,并敕令永不纳税,今华山仍有赵陈弈棋遗址。

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输棋后,把莫愁湖奉送给徐达,现莫愁湖公园内的"胜棋"楼上还挂有朱元璋和徐达的画像。

名山、名湖竞成为弈棋的赌注,可见战略家的本事主要还是在棋盘上面学来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遗留下来的棋谱,主要有北宋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图》、南宋洪迈的《棋经论》。

可见,刘伯温的本领是从司马光和洪迈那里学来的。

姜子牙的师傅不是元始天尊,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的时候,元始天尊还没有出生呢!

事实上,道教造像最早在南北朝时出现,造像的主尊主要有"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两类。

但从称谓上看,早期道教造像大多都是老子造像,其天尊像并不特指元始天尊。

老君神格的形成有迹可循,且渊源久远,元始天尊神格观念则是在六朝灵宝派、上清派理论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南北朝的时候才出现"元始天尊"这个称呼。

通过追本溯源,可以知道:道教主尊神从太上老君到元始天尊的演变,就是南朝道教发展的结果。

不管是太上老君,还是元始天尊,他们都是老子演化而来,老子比姜子牙小500多岁,在封神演义里面,他却成了姜子牙的师傅,这个也太不靠谱了。

既然元始天尊还没有出生,那么姜子牙的本领主要还是从周文王那里学来的。

因为,周朝的时候还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况且周文王是非常厉害的人,姜子牙向周文王学习《周易》,学习治国平天下。

这个也是符合常理,因为历史上的姜子牙就是一个文臣,要执行各种命令,这些命令就是周文王写的,姜子牙学周文王的本事,再正常不过了。

想当年,吕尚是名望很高的长者,游说商纣王却不被任用,听说文王贤明而主动投奔。

甚至还有人说:吕尚在商朝的经历是为周国做间谍。

其实,这些故事可能都不是历史史实,真实的吕尚很可能是吕国的一位高级贵族。

吕国是当时周国的得力盟友,周文王的祖母太姜就是吕国公主,周人祭祀的始祖后稷之母姜嫄,也出自吕国的同宗有邰氏。

吕尚一直以吕氏相称,应该本身就是吕国人,与周文王从小就认识。

吕尚作为吕国的佼佼者,被周文王相中自然也不意外了。

当时吕国贵族也兼任周国大臣,吕尚被周文王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太师,成为周国的最高军政长官。

吕尚的女儿邑姜也嫁给周文王的太子发,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姜子牙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卓越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足智多谋,满腹才华,在历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和称赞。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和忠臣的楷模。

千多年来,诸葛亮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这样的天才人物,人们不禁想问:他有师傅吗?

有人推测,诸葛亮的老师可能是司马徽和庞德公,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卧龙"的名号就是庞德公给起的,加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相互交流。

诸葛亮又在隆中生活了十年(到刘备请他出山为止)。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以自比。

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与司马徽、庞德公是益友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

黄承彦也不是诸葛亮的师傅,而是诸葛亮的岳丈。

那么,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在钟祥市张集镇流传着一个民间传说:大洪山下的张集镇有个燕子塆,塆里有个百岁老头,这个老头就是诸葛亮的师傅!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勤学好问,到处寻访高人。

有一天他从襄阳隆中来到大洪山,访到了燕子塆。

看见有个老头在山坡上放牛,只见他倒骑牛背,白鬚盈尺。

老人左手拿一把白铜水烟袋,右手拿一根点烟的麻杆。诸葛亮见老头器宇不凡,便一曲膝跪下了,他诚心地求师傅指教。

那老头欣然点头,说道:"七点摆的直,一共添四笔,哪个添到了,秀才考第一。"

诸葛亮听了,在手里比划了半天,七添八添,不就是"小心火"三个字吗!

他不明白,待他还要请教老人时,只见老人将点烟火的长麻杆在田埂上一伸,田埂上的茅草一下子就烧起来了。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时浓烟滚滚,差点烧着了诸葛亮的衣服。

诸葛亮这下完全明白了,他拜谢了老人。从此,诸葛亮经常到燕子塆来向师傅请教,深得师傅赏识。

后来,诸葛亮帮刘备打天下,多用火攻。

他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烧城池、烧战船、烧敌人的房子,烧死了成千上万的敌兵,都靠一个"火"字。

从这个民间故事分析,可以这样断定,诸葛亮的师傅就在钟祥!

从诸葛亮的人生志向来看,诸葛亮是不喜欢闭门读书的,而寻访大洪山有其必然性。

大洪山有高人隐居的历史。

相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其师傅就是大洪山的黄石公,隐居于大洪山黄仙洞。

对此史实诸葛亮肯定是心知肚明,因此,诸葛亮不可能不到大洪山来寻师。

大洪山是一个有天子气的地方,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6—57年)就出身在大洪山。

刘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汉代的名人诸葛亮,自然会知道刘秀的故事,一定会去游览一番的。

在这期间,他遇上得道高人,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总之,姜子牙、刘伯温、诸葛亮都有自己的师傅,或"以吏为师",或以棋艺争天下,或以山中高人为师。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由网友 带志逐梦 提供的答案:

姜子牙、刘伯温、诸葛亮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人才,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凭借一己之力,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在民间传说中,他们都被赋予了神话的外衣,而在真实历史上舞台上展现的风姿,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成长,师承何处呢?从他们的一生来解读。

姜子牙

如果把一个人的人生用某个方式来划分成几个区间,就能很简单地来看这个人的一生。姜子牙的人生就以这种方式来划分,他72岁前,只是一个普通人,默默无闻,换过很多工作,做过屠夫,卖过酒;72岁后,遇到贵人,一举成名天下知,辅助两代帝王成就霸业。

姜子牙出生时,家境败落,早已没有先祖时的辉煌。为了生存,只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于是年轻时的他尝试过很多谋生的手段,当过宰牛卖肉的屠夫,开过酒店卖过酒。这段时间他过得很拮据,经常是勉强温饱。

或许他也尝试过改变,但最终还是这般默默无闻,和朝歌城的百姓们没有什么区别。而他的年龄却在逐渐增加,从青年到老年,71岁了,他这前半生经历了太多,时光给他换了容颜;而陪伴他的同龄人大多都已死去,他也显得更加孤独,但他依然有一颗坚定的心,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商朝就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已经不再适合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看到了在西北方有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这里才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一年,他72岁,来到了渭水之滨,做了一名隐士,闲暇时光就在渭水"钓鱼"。这条"鱼"对他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他显得很有耐心。

不久后,大队人马来到这里。尽管声响已经传到他的耳朵里,但他仍然不为所动,安安心心地"钓鱼"。只见人员中簇拥着一位老者,缓缓朝着这边走来,老者柔声细语和他聊着天,开始只是一些家长里短,后来越聊越投机,逐渐聊到天下大势,他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深深让这位老人折服。于是这位老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姬昌,并邀请他来辅助自己。

在姬昌诚恳的要求下,他同意为其效力。为显示对他的重视,姬昌邀请他和自己一同乘车回城,回去后,当即尊他为太师。

72岁了,他的人生也从此刻开始转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人,一下成为西伯侯的太师。在他尽心辅助下,武王灭商。

关于姜子牙的学习生活,已经难以考证,只能根据其展现能力再往回猜测他的学习之路:

1、家族传承

姜子牙是贵族之后,尽管到他这代已经是平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个传家宝(比如书)传下来,姜子牙学习了。

2、职业影响

姜子牙换过很多工作,做过屠夫,学会杀伐果断;卖过酒、买过肉,学会了如何分配资源,如何使收益最大化。

3、人生体悟

姜子牙的身体很好,活了一百多岁,活得久了,见识的东西和经历的事也多,从中的体悟绝对秒杀常人。

4、自学成才

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能完成理想的技能,如天文地理、排兵布阵等等。

诸葛亮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此就不做赘述。从诸葛亮的一生中来看,他的学习之路

1、家族传承

东汉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通过他们特有的人才选用制度,衍生出一种特有的垄断——学术垄断,有一种特有的家族,称之为"学阀"。看东汉时期做官的人,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祖先做官了,他的后代也能做官,甚至同一个家族好多人都能进入官场,这种传承主要通过学习的传承。而传承的方式就是书籍,那时候的印刷术还没有,书籍很珍贵,都是传家宝。

诸葛亮的先祖、父亲、叔叔都是东汉朝廷的官员,他早期的学习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叔叔诸葛玄,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对于传家书籍的学习。

2、自学

17岁时,诸葛亮隐居在隆中隐居,一边读书学习,一边耕种。而这时期他的偶像是管仲、乐毅,一定和现在的人一样,去学习自己的偶像,偶像的著作必看,偶像看的书也要跟着看。那么诸葛亮必定学习过《管子》,了解管仲当年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同时自己也想成为偶像那样的人,那么也会去学习能够接近他们的书,比如兵书等等。

刘伯温

刘伯温自身精通天文、地理、兵法等等,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朱元璋多次将他比作汉初三杰中的张良,民间对其能力的肯定超过了朱元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但是也是因为自身太过优秀,导致自身最终不得善终。他的本领是如何学到的?

1、启蒙老师

刘伯温天资聪慧,且乐于好学。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所教当然是儒家的应试知识。

2、府学求学

14岁时,他进入府学读书,专门研究《春秋》。

3、郑复初教导

17岁,师承名士郑复初,修习程朱理学。在此期间有机会可以博览群书,他对诸子百家都认真学习。对于天文地理、兵法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进行潜心专研。

4、隐居

33岁时,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来到蛟溪书屋开始半隐居的生活,闲暇时光专门研究各项书籍。

总结:他们三人的学习之路的共同点在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达成理想的知识和能力,有名师教导是运气,但更多的在于自身!

由网友 WANGLIANG 提供的答案:

孩子,有些事情是有根据的,但某些事情只是活在民间的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传说,至于他们师承的是何人的何人,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了。重要的是我们不要为了弄清一件事情而整天沉迷于此不知自拔…… 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能力!

由网友 历史清单 提供的答案: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也是出现了很多的人才。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三人不过是其中的牛毛而已,不过这三人的谋略也的确为世人所称道。

按道理来讲这三人应当按照姜子牙、刘伯温、诸葛亮的顺序来排列,毕竟是封神演义姜子牙、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三人都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功绩都很大。

那么肯定会有人问他们三人是从何处学来的本领,师承何处。其实不然,有的天才真的可以自己顿悟,他们不过是一块好胚,师傅的指点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寻这三人从何处学来本领的。

姜子牙

姜子牙,按照姓氏来的话应当是叫吕尚。因为他的先祖曾经帮助过大禹治理洪水,所以被封在了吕地,是为吕氏。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却是落魄到吃饭都成问题,七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

不是说姜子牙不行,而是他真的没有遇到他的伯乐。他打小就对军事、天文地理特别的感兴趣,为此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无奈没有人赏识他,只能是落魄到家徒四壁。不过他心态比较好,坚信自己会有大作为,更让他感到安心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对他不离不弃。

有一次他进行占卜,发现周文王会路经此地,他知道自己的机缘来了,就在河边垂钓。周文王看见他钓鱼很是古怪,因为他没有鱼钩,于是周文王去询问他,结果他们聊了起来,周文王发现姜子牙深知天文地理、治国之道,知道他是一个奇才,于是请求姜子牙跟随他伐纣,姜子牙当然乐意至极。

周文王死后,他又辅佐周武王,经历万千困难之后推翻了纣王的暴政,建立周朝。他被周武王封在齐地,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作下《六韬》,兵、法、奇、谲、诡、谋,前无古人,后传来者。

刘伯温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十二岁中秀才,十四岁学习春秋经,十七岁拜师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只要是涉及天文地理、兵法还有治国之道的书籍他都看过,《诸子百家》、《奇门遁甲》样样精通。

他有先天预知的能力,二十三岁中了进士却不做官,而是闲居在家,归隐山林。后来朱元璋起义,亲自去请他出山,辅佐朱元璋 打败了各方的起义军,最终推翻元朝的统治,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不过他有先见之明,知道伴君如伴虎,于是辞官还乡,归隐山林,赢得了一世的美誉。

诸葛亮

诸葛亮自幼丧父,跟随在叔叔身边,后投靠刘表,在南阳隐居山林。他饱读史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虽不出家门却能通晓天下大事,诸葛亮很有抱负,也自比于管仲,乐毅,一直都在等待有缘之人。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辅佐刘备夺下蜀氏江山。后刘备病逝,他接手这么一手烂棋,却能经营蜀汉那么多年实属不易。可以说蜀国的江山有他一大半的功劳,最终抵不过劳累和疾病,死在了北伐途中的五丈原。

其实这三人都是奇才,他们领悟事物都特别快。毕竟他们天资聪颖、起点高,再加上他们饱读史书,深知天文地理、治国之道,自然是能够在乱世之中取得一番成就。

打字不易,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感觉本人写的还不错的话,轻轻点一下关注。如果有什么意见,大家可以多多评论,我们一起来讨论问题。谢谢!

由网友 济阳老哥 提供的答案:

他们三个人各有各的传奇,先说太公吧,太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从民间故事传说,说太公做生意,不懂打价还价,赔个净光。做相面生意,又得罪妲己,又落了一个逃犯罪名。可见太公术有专攻,他精通兵法,国策,是一个治国领兵之才。再说孔明先生,一生精通兵法,国策。发明了连珠弩,木牛流马。后说刘基,服佐元璋从一个吴王登上大朋王朝开国皇帝,给后人留下烧饼歌传奇,据说从大明王朝五千年以后的事,进行预测,至于是真是假,后人评说吧?
应该说三人,就象中华民族图腾,龙一样的人物。

由网友 大丽历史说 提供的答案:

他们三个都是历史上的奇人,本领那么大,不止先天聪颖,更有后天努力。还得益于时代的造就。

姜子牙

姜子牙所处的是一个极其落后的时代,那个时候大家还在用石器生产工作,奴隶制盛行,很多人肚子都填不饱。姜子牙家里还算可以,起码不愁吃喝。他是个酷爱学习之人,放在今天就是个好奇宝宝。对很多事情自然都很想一探究竟,比如利用春雷预测春种的时间,后来姜子牙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预测收获时间,甚至还能对中途出现的病虫害加以防治解决,使得粮食增长,这时候民众看他就跟看大神一样了。姜子牙对兵法也深有研究,他把用兵和自然规律结合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他始终没有遇到明君,而他也没有放弃学习探索。最后终于在七十岁的高龄等来了周文王,功成名就,成为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诸葛亮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很喜爱读书的,就连刘备去访问他的时候,也能够模糊听到他的读书声,那么,诸葛亮的本事真的是从书中得来的吗?答案肯定是否,诸葛亮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师傅--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想必我们对于水镜先生都早有耳闻,他的徒弟不只诸葛亮一人,庞统跟徐庶也都是他的弟子。要知道,这三个人在三国期间都是相当有名的,并且他们的本事基本上算是鼎立于三国的,由此可见水镜先生的才能之高。尽管水镜先生具有如此高的才能,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投靠贤主,一直都过着山人日子。他最得意的徒弟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天生聪颖,性格和水镜先生相似,都淡泊名利。水镜先生把他毕生所学都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没辜负师傅。后来把它发扬光大了,辅助刘备逐鹿群雄。

刘伯温

刘伯温也就是刘基。他的本领完全是既有天赋,又有后天努力成就的。刘伯温从小就比常人聪明,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很多人把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后来果然不负众望,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来官至丞相。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百姓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