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_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理解答案

由网友 书中点亮心灵 提供的答案: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其中"云在青天水在瓶,此时此地应最快。"是一句比喻性的话,意为云在青天中,瓶中装着水,都是物在其位,各自有其所处的位置和境遇。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表达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即物在其位,人处其境,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扰。云在天空中飘荡,水在瓶子里静止,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相干扰。这种境界可以帮助人们放下烦恼,不被世俗所困扰,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此外,"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即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逾越自己的能力范围,不妄自菲薄或自以为是。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顺应天道的思想体系的表现。

由网友 无忧谷逍遥子 提供的答案:

太极拳有拳经"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静,翻江搏海,尽性立命",虽然太极拳经含有无尽的"刀光剑影,杀气腾腾",但按"云在青山水在瓶"来理解,则"无形无相,……泉清水静"可与之相吻合,这些名言其实都非常合乎道家的老庄意,及后世禅宗的思想;我理解"云在青山"就是指人思想意识自由潇洒飘逸似乎如庄周梦蝶,蝶乎周乎,而忘怀于山水之间,畅游于九霄云外;"水在瓶"则如人人皆有一副"皮囊",如果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品尝世间的风花雪月,哪还是人吗?即人离不开父母给于、抚养长大并赖以生存的血肉之躯,所以"云在青山水在瓶"之意就是人即要有一颗自由博大的胸怀又必须照顾自己的血肉之躯,以能安心处世以尽天年!谢谢!也许我理解不对,请尽管批评指正!

如何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_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理解答案

由网友 东安文社 提供的答案:

我是长之安兮,我来回答。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唐代高僧药山一一惟俨说的一句禅语,被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李翱写入诗中。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如何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呢?

这句诗我们从字面上来看非常简单,云在青天上,水在瓶里,谁不明白,只要会认字就可以了。不过既然是禅语,想来非字面意思这么简单了。当时李翱听了这句话而顿悟,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归隐山林了。

要知道他已官至节度使,须知唐代节度使可是一方的土皇帝呀!唐由盛及衰的"安史之乱",就是由范阳等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发起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唐王朝从此跌落云端,盛极而衰。

李翱却想舍弃这么大的官,从"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厌倦官场上的迎来送往的官僚习气了,多年官场的浸润,早已看淡名利,向往过陶渊明一样的乡野隐居、自由自在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惬意、舒适。

李翱,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杜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

他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发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主张性善情恶说,认为圣人的根本途径是复性。复性的方法是"视听言行,循礼而动",做到"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他作了三篇《复性书》,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他的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啊!"道"对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来说,反复读之也是云里雾里,哪里能一下子参悟。我且看李翱当年是如何去拜见药山禅师的,为什么要执意见他呢?又为何问道后弃官而去?原来他曾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入城供养,以便日日请教大道至理,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次李翱亲自登门问道去了,或许能瞅出个一二。

据《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曰:‘太守在此。"翱性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耶?"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李翱上山来拜见药山禅师,起初禅师不理他,翱有点生气,说:"见面还不如闻名呢!"禅师说:"太守怎么看重虚听的而轻视眼前所见呢?"于是翱问道:"请问什么是道?"禅师不语,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翱说:"不懂。"禅师解释道:"云在青天水在瓶。"便再也无话。李翱当即提笔,一首诗遂成。

下面由我来解读一下"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道"就在世间万物中,天上地下,一草一木之中。

"道"即大道,真理,远没有你想象中深奥难测,不需要你舍近求远去寻找,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在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中,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得到药山禅师的点化,诗兴大发,"云在青天水在瓶",他茅塞顿开,从此潇洒作云,恬静作水。

而我们呢?往往执着于名利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多少人,营营苟利之间,在功名、金钱中逐渐沦陷,丧失了本心,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我有个同学,长得漂亮、斯文,工作勤奋、出色,没几年就被提拔为副校长、校长了,名利双收,一时风光无限。记得有一年的同学会,我看到她志得满满的样子,脸上有着夺目的光彩,令人羡慕啊!

可是去年,听说她犯事了,我是不经意间看当地官方Html369才知道的。她因贪污截留国家资金被提起公诉了,目前已被双开了,等待她的是法律的制裁。她痛哭流涕,写下悔过书,说对不起党、国家、领导的栽培,思想上自我松懈,对不起家人……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欲望无止境,名利双收,已成人上人了,还贪得无厌,这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但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昔日同窗身上,叫人唏嘘不已。"云在青天水在瓶",万物各有各的去处,就象天上的云可尽情潇洒,瓶中的水在瓶子里,形态随瓶状,看似束缚住了,但你的位置在那里,不就该为之所约束吗?你在瓶中瓶外,天上地下,各按本位,方能心安,人生将变得更加平静而从容。

"道"常在内心,犹如"云在青天水在瓶",能上能下,富也好,穷也罢,拥有一颗平常心。

心态真的太重要了,平常心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位低时拥有平常心,淡泊名利。位高时无愧良心,无愧生养的亲人。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悠然自得,为人处世"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瓶中清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能大能小,随遇而安。

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种修养,古有明相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李嘉诚先生曾说:"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分悲观。"这都是平常心的真实写照。平常心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下,有些人心态严重不好,看到别家过得好,或者出身好、发家致富了,言语上酸溜溜的,怼天怼地,还怼国家、社会,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都是别人的错,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拼命向外部找借口,为自己找失败理由。轻者只是磨磨嘴皮,过过嘴瘾,严重者可危害社会、他人,引发严重后果。

结语:云也好,水也罢,本是一物,只是形态、位置不同。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看似浅显,实际解读起来并不简单,正所谓"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学识、年龄、层次不一样,解读相应也会有差别,就好比云和水,本是一物,只是位置、形态不同,心境完全不一样了。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由网友 朱奇66 提供的答案:

各就各位!哪里来的哪里去。李翱以为觅得真谛,豪迈的唱了……月下披云啸一声。第二次再见药山禅师,禅师听了李翱的诗句,没有说话,抬手指指天,再指指地…公案到此结束。后世解读,也是很豪迈了: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做事踏踏实实,格局更大便是悟道的根本了。

由网友 吕氏讲堂 提供的答案:

应为"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朝的刺史李翱向惟俨禅师问道时,惟俨禅师开始以手指来暗示道的意义。李翱不得其解,惟俨禅师便以"云在青天水在瓶"加以解说。

道是清净无染,无处不在的自性。道就像天上任意飘浮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又像被装在瓶中清澈的水,能够随方就圆,能大能小。惟俨禅师认为,禅的最高境界就如云在天、水在瓶一样,自然常在,触目即是。人们只要顺乎自然,不起分别,便能领会其理、悟达心智。

道不是我们追求能实现的。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做到"不已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平常的心态,凡事顺其自然,你就能过上"云在青天水在瓶"一样洒脱自在,平静而从容的生活。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中,悟性无别万法归一,若能认清本心则云之潇洒水之恬静。顺其自然便能相通。在天上就作潇洒的云、在瓶中就当恬静的水。把握当下就能活得自在海阔天空。

这句禅语在当下,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你想"云"一样自由,就请到青山之上(寓意就是体制外),不要羡慕瓶中的水。

注: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文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中,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由网友 云隐 提供的答案:

话说:唐朝时期有位文人李翱,原本对佛教十分不服气,消积面看的多,抨击也很激烈。但他后来结识了一位名叫约山惟俨的禪师,受到很大触动,幡然解悟,讲了不少体会深刻的适。"云在青天水在瓶"便是其中的一句。

这一段公案出自《宋高僧传》,这当然是佛家给自己贴金,其实李翱一直都是一个儒生,一生崇儒排佛,即使有所悟也是从儒家修炼的开悟,而不是对于佛家的幡然醒悟。

青天,无限广阔空荡。一片云能飘上青天,该是十分惬意的;后人仰目,又是十分得意的。然而,天空中并没角系缆的桩、驻锚的岸,云飘何处,决于一风。尚若轻风尚好,若是狂风,其險可知。如此说来,作为一片云既不可溺于惬意,也不可妄自得意,同时要经得起八面来风的考验。既已投身于天之上,便要有任运自然的大度,这样才是云的轻松、云的潇洒、云的自如、云的本色,才能青天自飘落到每个人的中。

瓶,再大也不过有限的空间。对于以高就下,永无止息的水来说,这里有莫大的拘束。然而,水却可以找到自己的安适,不去抱怨瓶的宽窄、深浅、方圆、曲直、大小,反能调整形态,始终保持一个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平靜。是瓶中之水的难能可贵的。任何一个人,若能在胸中贮这样一掬瓶中水,心态一定会永远安祥自若、临阵不乱、人气环流、成于定境。

即云即水,或天或瓶,所得何在?还是诗中说的明白: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我倒是觉得这是李翱在劝解药山,放下所谓的佛心执着,无论是自由的云还是瓶中的水,都是宇宙之道,天人合一,何必拘泥与出家呢?

由网友 吉柳圣人 提供的答案: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出自李翱的诗《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里,其含义是"在浩渺的蓝天上飘浮着纯净的白云,在狭小的瓶子里盛着纯净的水"。无论怎样变化,但是唯有不变的是天上白云和瓶里的水的纯净。云在青天,水在瓶里,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人心如水,水在瓶中,可随方就圆;人心如云,自由自在。人活着就是如此简单。

由网友 一水诗书 提供的答案:

出题有误,原文应该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据《宋高僧传》所载,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这首诗。

由网友 逸书房 提供的答案:

《赠药山高僧惟俨》 李翱

炼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啸一声。

这两首诗合起来看,整体理解就能体会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心中的旷野,眼中的日月,脚下的大地,耳边的清风,你会体会到古人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的状态。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天道是语言不能表达的,当语言成为表达方式的话,道就被贴上了标签,带了成见,自然之道是需要用心去看,用心去体会,领悟到山川河岳日月星辰的自然规律和宏大的轮回,与内心的投射合二为一,你的内心就是一片空明,无以言说,如果你是一片云那就呈现一片云的样子,如果你是水,就是水的样子,在天上在瓶子都是你的当下,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累,不被欲望束缚,喜乐由此而生,天道就是自然而然,仅此而已!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