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相当于现在哪个省?_契丹国是现在的哪里哪些省份

由网友 啊叮当啊 提供的答案:

契丹是一个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其驻地和势力范围随着时间和政治变化而不断扩张或缩减。最初,契丹的驻地是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一带,后来迁徙到了辽宁朝阳市大凌河以东地带,再后来又回到了西拉木伦河流域。契丹在唐末辽初时期崛起,统一了北方草原,并建立了辽国。辽国的疆域最广时,包括了今天的内蒙古、蒙古国、东北三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俄罗斯部分地区和朝鲜部分地区。因此,要说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个省,只能说巅峰时期的契丹,甚至占据了整个中国的北方地区

由网友 馍哥馍哥 提供的答案:

契丹比宋的国土面积还大,作者却说相当于那个省,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作者的历史知识,契丹的面积有489万平方公里,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而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如此辽阔的面积,却说相当于那个省,现在最大的新疆自治区的面积是166万平方公里,契丹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一定要正确对待

由网友 豹眼看历史 提供的答案: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很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最大的影响力或者说鼎盛时期,在于建立了辽朝帝国。

不清楚题主究竟要问什么,是人口、地域面积还是GDP总量,不得而知。

豹眼就以契丹的历史渊源、分布区域以及它最终的归属,说一下这个问题吧。

契丹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

据《北史·室韦传》记载:

大约在四世纪中叶的东晋时期,有一支鲜卑人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自号为"契丹";居住在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湖)的一支鲜卑人,称为"室韦"。

这就是说,契丹与室韦同出于鲜卑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为室韦"。

室韦也称蒙兀室韦,是蒙古族最早的称谓。

契丹族与蒙古族以兴安岭为界南北分居,都位于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就题主的问题所言,契丹最早活动范围,大约在东晋时期,相当于今天内蒙古东北部、兴安岭以南地区。

鲜卑民族起源

契丹出自于鲜卑,但鲜卑族的真正族源,却有不同的说法,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

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但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据《史记》记载:

"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大约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胡各部落还处在原始氏族部落阶段,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游牧、渔猎生活。

东胡与肃慎、秽貊是传统史观认定的我国东北地区古老的三大基本族系。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和《十六国春秋》,均持鲜卑出于东胡余部的说法。《魏书》、《续汉书》等也提到鲜卑与东胡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史记索隐》引东汉胡广云:

"鲜卑,东胡别种"。

一般观点认为,鲜卑出自东胡。

匈奴在西,东胡在东。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后,分为两部,分别退守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为族名,形成了乌桓族和鲜卑族。

由于受到了匈奴的奴役,鲜卑族同时形成了匈奴与乌桓两族的生活习惯。契丹族出自于鲜卑,也就具备了鲜卑、匈奴、乌桓等民族的生活习性。

但这仅仅是主流说法,并非全部,还有另三种说法:

三国韦昭在《国语·晋语》的一条注解,称:

"鲜卑,东夷国。"

很多学者据此论证,鲜卑起源于东夷。而且考古发现在今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矿区北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发现了鲜卑早期的墓葬群,从大量出土的随葬品发现,墓主人与黄河流域文明有着悠久的联系,以此猜测他们与东夷文化有渊源关系,这是"东夷说"。

《史记集解》引东汉服虔云:"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这是说以前的山戎、北狄,大概就是后来的鲜卑,以此为据,也就有了"山戎说"。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翰苑集》引《汉名臣奏》云:"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这是说,秦始皇修长城时,有一些徒役借机逃跑到了塞外,或因为以据鲜卑山居住,或因为人少、地位卑微,就以鲜卑自称。这是汉人逃亡说的依据。

豹眼认为,东胡本就是大大小小各部落的总称,不管鲜卑出自于哪一种说法,但契丹出自鲜卑,鲜卑人一直在我国东北地区繁衍生息。

那么,契丹一开始就生活在东北地区,这没有异议。

契丹早于蒙古族崛起于蒙古高原

契丹与蒙古几乎同时期出自于鲜卑族,由于蒙古族后来成了大气候,曾经称霸欧亚大陆,特别是统治中原地区近百年,其崛起的发祥地被习惯上称为蒙古高原。

契丹也是崛起于该地区,并早于蒙古族,但其影响力远不如蒙古族,也就有了契丹崛起于蒙古高原一说。其实,当时并不称作蒙古高原,以大漠为界,习惯称为漠北、漠东、漠南、漠西。

契丹所处的地区,大约在漠东,相当于今天内蒙古东北部区域。

契丹作为一个朝代的历史存在

辽国的建立

东晋时期,鲜卑各部在北方掀起了建国高潮,从337年到420年,共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七个国家。

北周灭亡后,以鲜卑族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不复存在。隋唐以后,鲜卑已经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而存在。

五代十国时期,鲜卑的一支契丹族却发展强盛起来。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他雄才大略,通过一系列征战,统一其他契丹七部,并于916年,开始建国,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是为辽太祖。

926年,耶律阿保机在出征渤海返还皇都的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其次子耶律德光继位,是为辽太宗。

此时,后唐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派兵攻打后唐。

936年,辽太宗亲率五万骑兵,协助石敬瑭灭掉后唐。石敬瑭得以建立后晋,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并为下一步南下建立了基地。

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不愿再臣服契丹,上表宁可称孙而不称臣。辽太宗大怒,决定南征,意图一统中原。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攻占了汴京,后晋灭亡,契丹占据了大部分中原地区。辽太宗在汴京称帝,改国号为"大辽"。

此时的大辽,其势力范围已经染指中原地区,但好景不长,其势力就又退回了北方。

因政局混乱,辽朝走向衰弱

辽太宗耶律德光想呆在中原不走,可由于纵兵掠夺过度,不改草原上的野蛮习性招致水土不服。又加之不允许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守之地,只怕军事将领造反,没想到中原地区的民众也会反抗。辽太宗玩不下去了,被迫引军北返,走到河北栾城一命呜呼。

留守中原开封的耶律吼等将领,于是拥立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但辽太后不干,只想让其子耶律李胡继位。

但耶律阮击败了耶律李胡。

干不过人家,太后也就认怂了,辽世宗得到了认可,继承了帝位。

辽世宗念念不忘中原的好处,多次用兵想再入中原。但因其好酒色、喜欢打猎,朝政腐败,难有大的作为。

951年,就在辽世宗出兵协助北汉攻打后周时,被耶律察杀死在睡梦中。

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耶律璟杀死耶律察后,被立为帝,是为辽穆宗。

辽穆宗讨厌女色,看见女人就烦,但却喜欢酗酒,长期不理朝政,被称为"睡王"。

整日里迷迷糊糊的睡王辽穆宗,鉴于政局动荡不安,也就被迫停止了大辽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的政策。

辽国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

辽太祖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其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东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938年,辽太宗取得幽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地区。

可叹大辽雄才伟略的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爷俩,居然生下了一窝酒囊饭袋子孙。

不过,大辽的混乱,却给北宋带来了崛起的机会,赵匡胤哥俩在中原地区称帝,大辽与两宋的恩恩怨怨也就开始了。

萧太后让辽朝再次走向强大

969年,睡王辽穆宗喝得迷迷糊糊,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打猎,醉醺醺的耶律璟被近侍小哥等人刺杀身亡。

萧思温封锁了消息,派人迎接耶律贤飞马赶到黑山,在辽穆宗灵前即位,是为辽景宗。

辽景宗回到上京之后,进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并征召其女儿萧绰入宫为贵妃,不久立为皇后。

这就是后来大辽叱咤风云的萧太后。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 ,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由于辽景宗耶律贤身体多病,国事就全部交给萧绰执掌。随着时间的推移,萧绰完全掌控了朝政,蕃汉大臣上奏军国大事,辽景宗最多表示"知道了",从不干预萧绰理政。

脱脱等《辽史》卷九 本纪第九: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乾亨四年(982年),三十五岁的耶律贤在出猎途中病逝,遗诏梁王耶律隆绪继位,并诏令军国大事听从皇后之命。以耶律斜珍与韩德让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耶律隆绪临朝视政,尊萧皇后为太后,是为萧太后。

萧太后临朝摄政,首先做了两件事:

第一,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耶律斜珍,并任命他为北院枢密使,严格管理皇族事务。

后任命耶律斜珍为司徒,并让他与耶律隆绪在太后面前互换弓箭鞍马,相约为朋友,辅佐新帝不得反叛。

同时,将宗室亲属召至宫中为质,以解决内部夺位的隐患。

第二,以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领衔汉大臣。

《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十七:萧后少寡,韩氏世典军政,权在其手,恐不利于孺子,乃私谓德让曰:『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

萧太后入宫前,据说曾许嫁韩德让。

此时,萧太后对韩德让说:"我以前曾许配与您,现在愿重结就好。幼子当国,也就是您的儿子哦。"

萧太后以身许国,用这个套路把韩德让死死地拴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萧太后很快稳固了政权,经济军事实力逐步强大起来,随后就准备收拾当时第一大经济体北宋了。

辽国与大宋王朝的恩恩怨怨

986年,北宋雄州知州贺令图及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萧太后的风流韵事后,以为辽国朝政荒淫无道,就向赵光义进言讨伐辽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光义也想欺负孤儿寡母,于是发动了"雍熙北伐"。宋太宗派遣潘美、杨业等率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讨伐辽国。

萧太后带着幼主耶律隆绪及韩德让,骑着战马,御驾亲征。

想象一下那个场面,萧太后是多么飒爽英姿,威风凛凛,巾帼不让须眉哦。

岐沟关一战,历经半年多鏖战,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萧太后一举收复失地。

在之后数年内,宋辽之间多次交战,宋军屡屡被击败。不要只听评书《杨家将》说得多么热闹,其实,宋军被萧太后打得毫无脾气。

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萧太后再次亲率大军进攻北宋,意图收复关南十县。

宋真宗赵恒在寇准等人的力谏之下,被迫御驾亲征。

辽将萧挞凛中了宋军埋伏被弩杀死,宋真宗又亲临檀渊城,宋军士气大振。此正是与辽军决战的最好时机,但赵恒不是乘胜追击,却多次遣使请求议和。

此时,萧太后后勤补给遇到了困难,于是答应了议和请求。

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称萧太后为叔母,每年宋交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条件,双方撤兵。这就是"檀渊之盟"。

本该是趁机击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但由于宋真宗怯战,出现了"檀渊之盟"这样奇葩的结局。

之后,宋辽维持着旧有的疆域,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进入了长达百年、相对和平的时期。

此时,是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至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宋交界。

《辽史》称"幅员万里",此言不虚,辽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辽朝灭亡

1112年,辽朝天祚帝在春州(故址在今内蒙古突泉县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聚会喝酒。

醉醺醺的天祚帝命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助兴,但完颜阿骨打拒不从命,不伺候他。

天祚帝不以为意,但完颜阿骨打却以为受到了屈辱,记恨在心,从此与辽朝不和。

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准备一统女真各部。

1114年,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天祚帝派兵镇压,但都被击败。

1115年,天祚帝御驾亲征,但依然被击败。

此时,辽国内发生了叛乱,耶律京奴在上京造反,虽然很快就被平定,但辽国却就此分裂,原位于渤海国东京的高永昌反叛自立,直到1116年才被平息。

完颜阿骨打趁机占领辽东京和沈州,并进攻春州,辽军不战自败。完颜阿骨打自立为帝,建立金朝,改元"收国"。

1120年,金军攻克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至此,辽朝已经失去了一半的领土。

辽国内部又因皇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最终以天祚帝杀死其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这使得许多辽兵投降了金朝。

1122年,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迫流亡夹山。

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就拥立耶律淳为帝,即为天锡帝,史称"北辽"。

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派遣使臣奉表于金朝,乞求成为附庸。

不久,天锡帝病死,其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

李处温父子深感辽朝前景不妙,为寻找后路,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同时,向北私通金人,做金朝的内应。

辽德妃发现了李处温父子的阴谋,并将其赐死。辽德妃五次上表金朝,许以任何条件,乞求以耶律定为辽帝,但遭到拒绝。

辽德妃只得派兵死守居庸关,但最终还是失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领随从官员投靠天祚帝,却被天祚帝诛杀。

1123年,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反叛降金,不久被平定,但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大部分领土,只得于1124年退亡漠外,其儿子及眷属或被杀或被俘。

1125年,天祚帝在应州被金人完颜娄室所俘,被押解送往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区白城子)。金太宗降其为海滨王,至此,历时210年的大辽灭亡。

1128年,天祚帝病死,契丹族基本彻底退出了传统的祖居之地。

契丹族的最终归宿

大辽灭亡了,但契丹族并没有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倔强的契丹人一直在顽强地寻求生存下来。

西辽的历史

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了西辽,定都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境内的布拉纳城)。

耶律大石遵循中原王朝的习惯,被群臣尊为"天祐皇帝"。

西辽一度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但由于受到金朝的压迫,最终放弃蒙古高原只得西征,其势力在中亚地区得以扩张。强盛时期,曾称霸中亚,威名远播欧洲。

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其后西辽经历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等几代统治。

1218年,立国87年的西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

西辽虽然是契丹族后裔建立的政权,但其核心控制疆域在中亚,严格而言,西辽政权已经与中国历史无关。其控制新疆部分地区,更应该看作是边界纠纷。

这也就是中国历史较少提及西辽的原因吧。

因此,西辽就题主的问题而言,其一部仅仅相当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哈密、和田等地区,只是新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与中国其他省份没有任何关系。

后西辽

1222年,西辽灭亡后,西辽贵族八剌黑·哈只卜率领部分臣民逃亡今天伊朗地区的起尔曼(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了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即"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

当时,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役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今阿富汗境内)诸城,但没有设置行政机构。

1256年,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其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起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鲁吉亚。

起儿漫王朝历经八帝二后,存在大约八十多年,最后被蒙古人建立的伊尔汗国吞灭。

东辽、后辽是契丹族在祖居之地仅有的象征性存在

1212年,大辽灭亡之后,辽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农安县)、韩州(吉林梨树县)一带抗击金军。后耶律留哥称王,国号为辽,史称东辽。

1216年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叛变,在澄州称帝,史称"后辽"。之后,耶律厮不被部下所杀,耶律乞奴被推举为监国。

同年,木华黎率领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不敌,率九万契丹族众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

不久,契丹诸贵族相互残杀,后辽最后于1220年灭亡。

耶律留哥建立"东辽"后,就一直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其藩属。1270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自从在伊朗境内建立的后西辽被伊尔汗国吞并以及东辽因为元朝撤藩灭亡后,契丹族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后裔不断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

尽管现在有些俄罗斯人还习惯称中国人为契丹,但已经不见了当年真正的契丹本民族的踪迹。

现在有说法是,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后裔,但没有定论。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由网友 鸢飞九天2018 提供的答案:

在很多描写宋元时期的武侠影视剧或者小说中,契丹总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关键词,无论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小说《杨家将》,还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天龙八部》,关于契丹的故事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契丹建立的辽国,成为了当时中国极为重要的一个政权,那么,契丹的活动范围到底在哪儿,他们又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哪个省份呢?

翻开中国北宋时期的疆域地图就可以看到,契丹建立的辽国雄峙中国的北部疆域,与北宋呈南北对峙的局面。从907年一直到1125年,辽国总共传承了九朝皇帝,政权存在时间共计二百一十八年,几乎是贯穿了宋朝大部分时期。

辽国地图

契丹鼎盛时期,其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外兴安岭,南边辽国曾一度占据过河南开封并且建都于此。并且长期控制了河北京津一带,总面积达到了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辽国长期控制的幽云十六州,更成为了压垮大宋王朝的大山。

契丹在全盛时期控制了极为辽阔的疆域,不过由于契丹归根结底属于游牧民族,人口数量有限,人口峰值的时候也仅仅只有900万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这一现状,严重限制了其对外扩张的步伐。辽国的核心区域,基本保持在东北、华北地区。

另外,契丹的发家早于金朝,更早于蒙古,面对崇文抑武且昏君迭出的大宋王朝,辽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战略。

每次辽国军队南下与宋朝作战,战胜之后攻占城市,从来不是为了长期占据经营,而是为了短期内掠夺财富、人口。虎狼之师肆虐一番之后,便会像潮水一般退却。

辽国的历代统治者,除了极个别统治者如萧太后,有着宏大的战略眼光之外,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缺乏战略眼光,不懂得巩固和治理被占领的土地。

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领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占了宋朝的政治中心汴京。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契丹正式改国号为"大辽",辽太宗耶律德光正式称帝。

只不过,契丹并没有借此机会建立一个中原王朝,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又将都城重新迁回了北方,就是契丹人所谓的"中京",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直到1125年辽国被金朝灭亡,辽国统治者再也没有能够将都城迁移到中原地区。

纵观辽国的行政体系,他们采用了类似中原王朝的三级行政制度,分别是州、府、县总共有6府、156州、309县。

此外契丹王朝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创新,他们总共设立了五个都城,分别是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这五座都城,可以看作是契丹的核心统治区域,地理位置总体相当于今天的环渤海经济区。

另外在我国的辽宁省朝阳博物馆,展出了相当数量的辽代文物,都能佐证辽代时期东北地区准确说辽宁省是契丹的政治中心。

在国内的大多数史料中,辽国在1125年被金朝灭亡之后,契丹民族并没有就此消亡,他们转战西域,一直到了今天的伊朗地区,重新建立了国家,后世称之为小西辽。

从契丹诞生,一直到最后一个王朝覆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契丹在历史上,占据了相当的分量,无论是当时的政治地位,还是军事实力,契丹都是能够和宋朝并立的存在,而且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过影响。至今在俄罗斯、中亚等地区,提到中国的时候,沿用的都是"契丹"的称呼。

很多人把契丹民族当成了所谓的异族,其实在辽国存在的时间里,中国北方经历了深度的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依旧保留着不少当时契丹民族的传统习俗,都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史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契丹政权存在的中后期,为了稳定统治,创造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别管理,做到因俗而治,甚至还由此创造性发明了"两院政体"。

在这个基础上任用汉民族官吏参与国家的治理,吸收周边各个政权的文化有效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发展。也正因为契丹建立的辽国,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实力,在唐代之后,契丹成为了很多中西亚国家对中国的代称。

在后世很多文学作品中,辽国和宋朝等中原王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实际上整个历史时期,各个政权之间保持了相对长时期的和平局面,和平与融合发展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

在双方发生战争之后,签订合约,由宋朝按期向辽国缴纳赠送金银布帛,这种行为也被中原王朝大宋称为"岁币",用一定数量的金银布匹换取契丹骑兵不再南下,双方互开边市贸易,维持长期的和平发展。

这并非是由于,宋朝的综合实力不如契丹,而是因为契丹属于是游牧民族,宋朝则是农耕文明,两种文明以战争形式发生碰撞,农耕文明的宋朝总是缺乏主动。

再加上作为战略要地的幽云十六州已经被契丹牢牢掌控,宋朝北方的边境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步兵为主的宋军面对机动能力极强的辽军,只有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这也是大宋王朝整个时期,都没有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史学家,在谈到宋朝历史的时候,通常会将辽国的历史一起纳入整个时代框架来讨论,说到底,无论是大宋还是大辽,都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组成部分,他们也都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事实上,辽国的核心区域虽然只是涵盖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京津冀、内外蒙古等省份,可是巅峰时期的辽国疆域,其实已经超出了如今中国的边境线,已经涉及到了库页岛、外兴安岭甚至西伯利亚等地域。只不过这些地区都丢失了而已。不知老祖宗曾经打下的疆域,何时能重回中华民族子孙的手中?

契丹相当于现在哪个省?_契丹国是现在的哪里哪些省份

由网友 渔樵之人W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契丹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契丹和北宋是当时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比北宋的面积还要大得多,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强大的国家。居民大都是蒙古人和一些少数民族人,崛起于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疆域西到今天新疆的阿尔泰,北到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以南,东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南到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

907年,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我国北方,建立契丹国,938年,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改为大辽,969年景宗耶律贤即位,由于景宗多病,国事大都皇后萧绰料理。景宗去世后,圣宗耶律隆绪还小,政务都由萧太后主持,疆域不断扩大,使辽国进入全胜时期。983年,萧太后又恢复契丹国号,因为"契丹"含有汉语中华民族的意思。1066年,道宗耶律洪基又恢复大辽国号。1125年灭亡。

由网友 辽北老代 提供的答案:

契丹族是与辽宁为中心,据有关资料表明 ,契丹族的摇篮在辽宁省的阜新市 。

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 ,在辽宁省阜新市 ,发现了契丹族的集体坟墓 ,经过第DNA的检验测试 ,是契丹族的发展和孕育摇篮 。

在几千年前 ,契丹族在东北大地 ,是一个强大的民族 ,后由耶律阿保机建国 ,土地面积达到几百万平方公里 ,建立了强大的大辽国 ,那时的沙皇俄罗斯 ,承认大辽国是中国的正统 ,说明了当时的强大 。

当时大辽国的土地面积,东到黑龙江和日本海, 西到蒙古人民共和国 ,南到河北的霸县,山西雁门关一带 ,北宋当时割让了燕云16州 ,被大辽国占领 ,北宋年年给大辽国进贡。与北宋对峙多少年 。

宋朝末期 ,大辽国的契丹族,被金国的完颜阿骨达所灭,逃出一部分 ,成立了西辽国,存在了几十年 ,被金国与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的元朝所彻底灭亡 ,所有的契丹族 ,融合蒙古的元朝,随着元朝打入欧洲和元朝统治中国,契丹族与西亚和中国的南部地区 ,有人说流入中国云南的契丹族较多 ,与云南人相融合 ,契丹族彻底消失 ,云南的蒋姓,历史学家研究 ,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 。

总结 :契丹族发源与辽宁西部, 辽河的西部的内蒙古草原 ,现在阜新蒙古自治县是契丹族的摇篮 ,后被金国和元朝所灭 ,融合西亚一部分和中国56个民族当中 ,许多民族有契丹族的血统 。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9791.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1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