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随风而去的前尘往事 提供的答案:
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能自理还好,可以去养老院,可以居家养老,可以雇保姆。
就怕瘫痪了,家里经济条件还很一般。我妈妈瘫痪了,我们姐妹三个人轮流照顾,每个人都身心疲惫。不知道将来一个孩子,该怎么办。
照顾老人比照顾孩子难太多了,孩子又小又轻,可以轻松托举,孩子不听话,可以批评,可以喝叱,孩子会睡大觉。这些瘫痪老人都做不到。
如果我现在没工作又带着一个孩子,我能找到工作,活下去,如果带着个瘫痪了的老人,根本沒法活下去。
由网友 顽强旭日Usv 提供的答案:
好办往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越来越享受国家美好的待遇了。因为在30年前国家号召计划生育落实国家的政策提倡优生优育。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一男一女一枝花多男多女多怨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现在老龄化来了国家会很快出台,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给予优惠的帮扶待遇,会给予经济上的补助。现在国家富了会在各省,直辖市,地区,县村镇建设国家级养老公寓,国家会确保老龄化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由网友 素老三 提供的答案:
我们家姐弟四人,我父母也健在,我们都已经超过了50岁,按照过去的说法,其实都已经进入老龄。
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该怎么生活啊?我想每个人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孩子添麻烦,尽量的自己照顾自己,甚至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为孩子做点贡献,为父母做点贡献,我觉得这个就挺好了。
先说说我父母是怎么养老的?
父亲90年代初就退休了,一开始的10年,他跟我妈买在市场开一个小商店,每年只有过年的五六天是放假的。
其他的时间,父母都在商店出摊儿。父亲和母亲很喜欢那个工作,但后来我弟弟结婚了,他没有工作,父亲和母亲就把这个小商店给我弟弟了,因为弟弟也要养家糊口,后来这个商店就弟弟两口子经营。
父母不在商场卖货之后,回到家里,我父亲觉得没什么干的,有一度他很迷茫。那个时候,父亲已经60多了,彻底步入老年了。我和姐姐都鼓励父亲写回忆录。
父亲以前就说过,等将来有时间了,他就坐下来把他自己的一生,写一写。
父亲的一生,虽然不是跌宕起伏,都是小人物的平凡事儿,但是这里面包含着父亲不畏困难,努力奋斗的一生。
后来,父亲真的去楼下买了本子,开始写回忆录了,他当时买了10个笔记本,他说我要把这10个笔记本写满,一生就写完了。
父亲写回忆录,一写就是十多年。写到70多岁。父亲以前当过兵,为人很自律,早晨起来到外面锻炼完,回来就开始写作,早晨吃完饭之后,休息一会儿还写作,下午就修改,他每天就是这么度过的。
我母亲从商场退下来的这10多年,每天就是收拾房间,跟我妹妹一起做饭,跳跳广场舞。母亲的10年好像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就是自娱自乐。
从70多岁到80多岁,这十多年,我父母彻底的走入暮年。
父亲和母亲都得过一场大病,住了半个多月的医院,身体的健康情况不如从前了,体质虚弱了很多,现在我妹妹在家照顾父母。
我父亲还是不太服老,他今年84了,还想要做点什么,每天在Html369写作。
我母亲很想得开,有一次和我母亲谈到老年的问题,以后真要是得很严重的病,我母亲直接就说不要给我插管,就让我那么安静的走。但我父亲不谈这个话题。
所以说,每一个人对待老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看法,母亲就是坦然的接受,顺应时光,顺应自然,她觉得她干不动什么了,母亲就会说我干不动了,不做了,但是父亲不服老,一定要做把自己累到很疲惫才罢休。
现在说说我姐姐怎么养老的?
姐姐是每周工作10个小时左右,每周大约三天到店里工作,每次工作三四个小时,我姐姐是在国外生活。
姐姐说,一周工作的挣的钱就够一个月花销了,她现在工作,就是都积攒着。她打算什么时候不愿意工作了,就不工作,什么时候愿意工作就出来工作。她觉得工作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是一个很放松的过程,因为姐姐多年前一直从事脑力劳动,他不愿意从事脑力劳动了,她希望干点轻松自在的活。
姐姐是想打工就打工,不想打工就不想打工,她随时可以停下来,并且她每天工作时间很短,一周才工作十多个小时。
所以,姐姐的步入老年的生活是快乐的,轻松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我姐姐没生孩子,她也不用为孩子赚钱,她挣的钱都用在现在的花销和将来的养老上。
每年姐姐都会和我姐夫出去旅游一两次,到海边的小城尽情地放松自己,吃喝玩乐很快乐。旅行回来,再继续继续投入生活工作中。
姐姐打工之余,喜欢写作。她写作就是喜欢写了就写一点,不喜欢了就不写,不给自己压力,她的写作也是轻松的。姐姐的老年生活是轻松的。
我也是步入老年的女人了,今年已经54周岁,马上就55周岁了。
前半生就不说了,每天都是马不停蹄的工作。50岁我就退休了,我是灵活就业人员,这些年自己交的社保。每月退休金1000多元,所以,我为了自己也得继续再工作,要不然这点退休金不够养老的,只够自己每天的花销。
退休之后,我在外面做了几份钟点工,又去雇主的家里做保姆,工作还算轻松吧,因为我没有做全职,我都是做钟点工,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一旦累了,我会选择辞职歇一歇,等休息好了,愿意再次出去工作了,我就会再找一份工作,也是钟点工。
50岁以后,很多工作做不动了,再做全天工作我就扛不下来了,体力下降,所以我都是做钟点工。
在做钟点工的同时我也在Html369写作。
我写作是个很累的活,我是个写作狂人,一旦想写作,我就会利用一切时间写作,走路散步,上厕所的时间我都会写作,所以我写作比较累,我每天不停的写作,大年初一写作,除夕之夜写作,逢年过节写作,我的生日写作,我回去乘坐火车看望父母,在火车上我也写作,我去儿媳家看小孙女儿,在客车上也会写作。
写作本身累脑,而我用来写作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身体也累。
步入老年了,应该减负。如果这是别人,我会劝她的,让她减掉一半工作,但是轮到我自己了,我劝不了自己,写着写着就忘了,不停地写。
有一种固执的老人,我就是,谁说什么也劝不了。这也是一种老年生活吧。
我妹妹今年也52岁了,她也退休两年了,退休之后一直在老家照顾我的父亲和母亲,每天工作很累,做三餐饭,洗衣服陪父母去医院,照顾父母的心情。我妹妹身体和心理负担都是很重的,她也是50多岁的人了。
妹妹也代表了一部分步入50岁之后的老年人的生活。
再说说我弟弟。我弟弟今年50岁了,他还有10年才能退休。弟弟还在市场开商店,商店开得还不错,不过也很累,跟当年我父母开开商店是一样的,只有过年那几天才放假,剩下一年有300天是要工作的。念大学更需要他工作挣钱,维持这个家庭的运转。
我们家6口人,父母都80多岁了,我们姐弟四人都已经超过50岁,就我们家来说,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除了我爸妈不再工作了,我们姐弟四人都在工作。
老龄化社会也没什么可怕的,自己能干就继续干活,不想干活了,就轻松愉快的享受有退休金的生活。
退休金高,花钱就不用那么计较,像我这样退休金低的,省吃俭用一点,其实也够,就看每个人怎么怎么想了。怎么生活都有道理,怎么生活都自己说了算。
由网友 天使瀑布321 提供的答案:
老龄化标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个具喜又忧的社会现象……但我很淡然!理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老人是世界最好的老人。一生只为奉献,不为索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度。社会也是一个尊老爱幼的社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更是老年人更放心的社会……现在的中华民族已引领着世界前进的方向,各行各业都站在世界的前列。有理由相信党,相信国家,相信社会,相信人民大众,一定会有一个令世界各国都羡慕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幸福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党的宗旨,最高理想,引领着中华民族正向伟大的理想奋勇前进!祝福老年人!也祝福我自己……
由网友 度母也喜欢小草青青 提供的答案:
我们这些独居老人,就和失独老人一样样的悲催。只能让自己想开点,放洒脱点,尽量让自己健康,特别是不能摔跤,多留点养老钱,早点预约一个能住的起的养老院,万一不能自理了就进去等死吧,只要能管口饭吃,病了无需抢救,死了能给帮忙送到炉子里就行,骨灰都不需要留,也不要墓地,反正,万事都不要使唤儿女们,让我们这一代老人有尊严的离去。
由网友 经济爱好 提供的答案: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到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未来10年60年代的婴儿潮将加入老龄化大军之中,出生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已经不可能了,未来的老龄化只会加剧。
目前的养老方式有【1】养儿防老这是人类最原始也是相对有效的养老方式,但是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四二一"家庭增多。子女少老人多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养儿防老的根基已经被破坏。【2】机构养老在中国还不适应,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不到1万美元,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构养老耗费的资金太多,这不是一般人能付着起的,而且除了不多的优质的养老院,大多数的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令人堪忧。【3】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在能干的时候多存点钱交点低保,花钱检点一点。多锻炼身体。但人总是要生病的,我不是药神里有这么一句话(房子被我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听到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悲从中来。【4】延缓退休这虽然很残忍但是这是缓解老龄化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给老年人培训让他们可以再发挥自己的价值。
未来政府应该加大养老的力度,重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加大养老技术的研发。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才能真正解决和缓解老年化问题。
由网友 林林妈妈 提供的答案:
老龄化来了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怎么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么多的俗语,这么多的道理,不会让这代老年人无路可走的。当然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第一,高端型养老。这要有足够的条件,比如老年人自己有高额的养老金,(不管是退休金还是年轻时的老家底),或者子女有足够多的资金且特别有孝心,这类老年人选择的余地很大,可以住疗养院,也可以请保姆私人医生等。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山南海北尽情地游山玩水,年轻时因时间未了的心愿,可以一一去实现。当然这类人占的比例不多,最大的问题就是健康状况,除了天意难违,只要人能解决的问题一概不是问题。
第二,小康型养老。这类老人自己有比较高的退休金,儿女经济条件也比较好,并且还比较孝顺。能动的时候老两口可以请一个保姆帮着做做家务,老两口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想干啥干啥,比如一起去做做理疗养养生等。不能动了或者只剩一个人了,最好去条件比较好点的养老院,当然也可以在家请一个保姆。估计目前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退休的没有特殊情况基本能达到这个条件。
第三,互助养老。(也叫抱团养老)自己本身经济条件不太好,孩子经济条件也不行的,最好就是社区互助养老和孩子养老相结合。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养老机构,年轻的照顾年纪大的,无病的照顾有病的,孩子适当参入,以此类推。这类老人可以居住在自己家里,也可以集中居住。估计这种条件的老人数量比较大,组织好恐怕要费一番心思。
第四,传统养老。中国的传统养老就是子女养老。不过在独生子女的年代想让孩子养好确实挺难的。且不说这代孩子被惯成什么样,就是他们都是孝子孝女,恐怕有时也是有心无力。也许他们能做到按时给养老费,但让他们床前床后的伺候好恐怕很难。所以等着传统养老的老人,恐怕就是很难老有所依的,更谈不上老有所乐啦!这部分人应该也不少,尤其是农村没有养老金只有政府补贴的那部分人。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肯定也会出台更多的养老政策,摆正心态,面对现实,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唯一出路,不管你在哪个阶层,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健康就谈不上幸福的生活。为了有个更好的老年生活,奉劝现在的中青年也要努力,"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经典语录都是有道理的,不相信就看看你周围的老年人就知道了。老兄弟姐妹们我说得有道理吗?
我是林林妈妈,欢迎您关注点赞留言评说!谢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由网友 风定花犹落54946 提供的答案:
我54岁了心里最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和十来个谈得来的姐妹组团养老。找处或打伙买套有庭园的房子,三个人一户,有三五六户在一个社区内,户内三人轮流买菜煮饭,家务等,节日生日团队一起A饭,生病时团队里相互抽调人照顾,可以实行工分制,身体好时照顾他人挣积分,须要照顾时用积分,老得必须长年有人护理时就请护工,(一个团队里最好自奋一台车,和懂医护的)
由网友 波士财经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忧国忧民的思考。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考虑那么几个亿的老年人生活,真的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
我们不说大道理,从人类角度,从民族角度,然后用数字来证明,老年化多么可怕。其实很简单,只要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那么所谓的老年化,没有那么可怕。
举个例子说明,对于大部分阿富汗人来说,14亿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他们都弄不清楚。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中国怎么养活14亿人口,也是一个千古谜题。但中国人做的很好。
同样,看起来老年人太多,老龄化问题严重,但对于中国来说,依旧能够很好的解决。我们简单从民间养老来说,因为只要每一个老人都能照顾好,也就是解决了老龄化问题。也就是众志成城的另一种说法。
首先说城市居民养老。
这部分人其实不用担忧。他们有养老金,完全可以自己比较稳定的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
核心在于农村老人。
但现在农村老人,也比以前好多了。国家每年都有拨款,用于农村老人的养老,比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一个月都有百来元养老金。以前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是分文没有,都是依靠孩子养老。国家补贴一小部分,然后也减轻了他们孩子的负担,这样也算是老有所养。而且,随着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财政收入越来越多,这部分补贴,可能也将逐渐增加,那么农村老人也越来越有奔头。
当然现在生育率降低,未来可能出现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但有一个好事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那些大型国有企业,本质上也是全民所有,国家会拨付这些企业股份作为养老金储备,来弥补养老金缺乏问题。
还有就是, 科技不断进步,那么未来经济智能化,很多机器人可以作为劳动力替代,这样他们的产出更高,效益更好,经济更发达,那么居民养老也将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其实,只要每一个人都能解决好自己的养老问题,就不需要去考虑中国有2亿还是4亿老年人。
作为平民百姓,孝顺父母,保护孩子,努力工作,就可以了。
不要杞人忧天。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