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坦荡的冰淇淋8Ou 提供的答案:
满族八大碗是满族人家最平常的菜肴,早先的满族八大碗只在满族人家食用。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满汉全席"在饮食业得到发展,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被纳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汉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手法。
各地的满族八大碗因地产食材不一,因而菜品也不同。承德的满族八大碗就地取材,柴鸡炖蘑菇、白汤羊肉、干豆角炖肉、炖牛肉、炖带鱼、白汤冬瓜等以上八道菜,都是用黑铁锅,山柴火精心制作而成,无污染,无异味,属于纯天然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为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满族八大碗菜名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不仅做法的不同,连摆放的位置都也讲究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八大碗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统一的大海碗。摆放八角形。
清真八大碗
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发展流传主要原因:
第一,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
第二,历史上,大厂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为此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创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节俭,又表达了宴客的氛围。这"八大碗"中有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为限,灵活配伍。稍富的可上两碗杂碎,两碗肉;穷苦一点儿的,可八大碗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萝卜垫底。"其中炖牛肉、炖杂碎是大厂清真家常菜中的精品。
正定宋记八大碗
八大碗实际上主要是由猪肉制作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当时酒家讲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如萝卜、白菜、茄子等)。其荤菜均是运用独特工艺先煮后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记八大碗"制作技艺已被河北省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滕州八大碗
有人说"滕州八大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孟尝君,也有说是康熙下江南时途经滕州,吃了这八碗席后感觉特美,就用满人的习俗封此席为"八大碗","八大碗"才得以正式命名。
滕州八大碗古时用黑瓷陶碗,一共八件,大小相同,后来演变成黑瓷,白瓷,铜器和不锈钢器皿,现存的老字号饭店仍以黑陶瓷大碗为盛具,以木炭或焦炭为火源,进行蒸煮烹调,八大碗的菜名和先后顺序皆有讲究,一般为一道金鸡,二道银鲤,三道铜肘,四道玉卵,五道稣菜,六道豆腐,七道辣酱,八道清炒,其成分多为鸡、鱼、肉、蛋、土豆条、藕片、辣椒、芹菜、白菜、黄豆芽、绿豆芽等,不一而足,再配上甜面酱、酱油、食醋和味精、香菜、料酒、花椒、小茴香、葱、姜、蒜等佐料。
八大碗这个东西并不局限,而且形式不同,做法也不同!
由网友 普济(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八大碗"是民间厨子的行话,指的是硬菜套装格式,席面的核心大菜,一般八个,用碗装,所以叫"八大碗"。
各地的物产和饮食习惯,决定了硬菜内容,鸡鸭鱼肉、炖炸烧蒸、甜酸苦辣各不同,但是格式基本一样,都有"八大碗"的款式。这里分享信阳光山民间宴席八大碗。
⒈宴席概况。光山传统席面,一般的十六道菜,俗称"七大盘子八大碗一主食"。这十六道菜分三个层次:四道凉菜;四道热炒;八个大碗。其中的四个热炒里包括一道主食,算不得菜,所以称做"七大盘子八大碗"。
⒉宴席内容。桌面菜式的内容没有一定之规,根据当时季节食材、家庭情况和宴席的性质,随即而定,但是十六道菜不能变,是标配。只是上菜顺序有讲究,最重要的是第一道热炒,标志着本次宴席的性质,是喜事还是忧事。
⒊上菜顺序。按着习俗惯例,最先摆定四凉菜,客人落座,斟酒,然后陆续上热炒,每隔五分钟上一道。第一道热炒上桌后,客人举筷开吃。这第一道菜最关键,标志着本次宴席的性质。如果是"白事",第一道就是炒鸡,"红事"是鱼。热炒后上馒头或点心,当主食。接着就是八大碗了,主角登场。
⒋八大碗。八大碗由炖菜、蒸菜和汤组成,一般格式为"三蒸四炖一汤"。蒸米粉肉、蒸圪炸鸡、蒸块鱼;炖牛肉、炖猪肚、炖鸡、炖猪蹄;最后一道鸡蛋汤。炖菜、蒸菜都有数十种菜谱可选。
⒌宴席性质。也就在二十多年前吧,信阳各县的农村县城,百姓家里有事了,还都在家做菜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宴席主要分红、白两种类型,"红事"包括结婚添子、乔迁新居、高升庆寿、高考命中,所有值得庆贺的喜事;"白事"就是家里有人去世,这个还有分别,白事里有喜有忧。八十岁以上老人去世,叫做"老喜丧",白事当做红事办。还有老人病愈和家里其他重要成员大病初愈,捡回一条命,要摆喜宴感谢病中探望的亲朋好友。
由网友 石家庄发布 提供的答案:
春节临近,家家开始为过节吃啥做准备,对正定人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有了八大碗,过节不发愁。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正定"八大碗"早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和标志之一。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
传说这个菜还是赵子龙犒赏将士们的菜,由此传下来的。在正定,可以说"八大碗"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必上桌的特色菜。不仅家家吃,基本上各家也都会做,可谓各有各的特点、手艺。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记八大碗"制作技艺已被河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选料为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但随着技艺的创新,正定八大碗早已不止这几种,现在已经能做出100多种,特点是荤菜不油腻,素菜不寡淡,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
如果想吃到真正的正定"八大碗"可不容易,从最初准备到上桌吃到口,要用将近两天时间,制作工艺繁杂。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掌握以及配料的选购等。第一要做的就是精挑细选合适的猪肉。选好肉后光处理血水就要几个小时,然后就是煮肉,凉干,抹蜜,过油等。从生肉开肉没有十三四道工序根本吃不到嘴里。所以正定人除夕吃的大餐都要提前一两天开始准备,到时才能品尝到最好的八大碗。
虽然正定人家家吃,甚至家家会做,但许多人还是愿意找一些有名望的师傅制作八大碗。在东权城村附近小有名气的张树立师傅,每到春节前都是最忙活的日子。八碗为一套,从腊月二十左右开始卖,每年春节前,他至少要卖出2000套八大碗,如此算来,仅准备的碗就要16000个!
八大碗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正定县人民的民风淳朴,当地人更是热情好客。春节临近,如果您想品尝或用它招待亲友,就来正定感受八大碗的魅力吧。
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关注"石家庄发布"!
由网友 武黄2057 提供的答案:
黄冈一带以前的八大碗,不论红白喜事八大碗的内客是不变的,现介绍给大家:
红绕肉,木耳或香菇炖全鸡或烧鸡,红烧鱼,清汤肉元或油炸肉元,蛋卷,煎豆腐,焖黄花菜,炒猪肝,并且行成了规定八碗的出菜的顺序千万不能乱,至如什么原因现还无法考。喝酒必须在这八碗菜中喝完。最后再上一道红烧肉,炒点小鱼小虾,另外炒点青菜就准备开始吃饭。
由网友 平淡才精彩65 提供的答案:
民间宴席"八大碗",可在我们家乡不叫"八大碗"叫做"九大碗"。因为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风俗习惯不一样的。"九大碗"又称为"土席"意思是没有盘子装,完全是用农村大土碗装菜。"九大碗"意思是有九个大碗装着的菜。
正因为风俗习惯不一样的,我家乡农村,以前谁家红白喜事宴席都是"九大碗",要是哪家宴席"八大碗"无论是谁都会拆翻宴席桌子。说是"八大碗"给客人和帮主家帮忙的人当:叫花子,乞丐一样招待,是主家瞧不起别人的意思。所以说,在我的家乡以前的宴席都是"九大碗"。喜事宴席都是"九大碗"菜品丰盛,白事"九大碗"菜品差一些,素菜多,浑菜少,随便做菜也不能只做"八大碗"的。不过现在谁家过什么事,都不做"九大碗"了,而是宴席上十几种菜,另外还有两三个酒精炉上放了酒精锅,十多种菜。红白喜事宴席丰盛又丰富,不过吃不完的菜一点不浪费,等饭吃完了,可以打包,打包也没有人抢。因为也有一部分人不打包,坐席也规矩不抢食抢菜,文明坐席的。下图不是宴席,是过节的家庭菜。
由网友 虎说虎侃 提供的答案:
迷彩虎为您回答。吃过河北正定的八大碗,仔细说起来正定的八大碗还有一个传说呢,据传,三国时期常山赵子龙打了胜仗时,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劳将士。跟随赵子龙的厨师与一些将士,年老退役返乡后将赵子龙犒劳将士、宴请好友菜肴的做法带回老家正定,并且不断改进。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的观念开始崇尚"八"这个字,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 、方肉。四素一般选料为萝卜、海带 、粉条、豆腐为主。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
由网友 73神牛 提供的答案:
我老家河北吃席就有"八碗四碟"的说法,基本所有的红白宴席都能看到。虽然现在对于这些标准有些改变,但是在老人眼里,每次的八大碗几乎都是一样的食材,只不过现在的主料更加突出名贵而已。
说一说我参加过得民间宴席里的"八大碗"
以前只要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基本就会赶上很多家的婚宴,正月里可以吃上个"五、六"次的"八大碗"。而且这"八大碗"基本家家都一样,很少会有变化!
一,整鱼
一般都是淡水鱼,一条基本在一斤半到二斤左右,大多选择红烧的方式。因为吃惯了海鱼,对用鲤鱼或鲢鱼做的这个鱼,基本我是很少动筷的。
二,炖鸡
这个有时候会有变化,有的人家是整鸡上桌,大部分就是鸡炖的干蘑菇或宽粉条。这道菜比较受欢迎,因为鸡都是办宴席的人家自己提前养的,专门为办喜事准备的,味道自然好一些。
三,丸子
这个基本回回都能吃到,类似【四喜丸子】。但是好像这个丸子没有经过油炸,基本都是直接蒸出来的。味道还是可以的。
四,扣肉
老家的这个与扣肉不一样,基本都是大肉块子经过煮炖以后,然后再上笼蒸透的。一次吃亲戚家的这个大肉块子,可能大师傅蒸的时间有些长了!把肥肉的油都蒸出来了,吃起来有罐头的感觉,特别过瘾!就是不出数了!
五,油炸的豆腐
这个以前特别常见,现在基本看不见了!不过经过油炸的豆腐,切成三角形然后搭配黄花菜或白菜回锅蒸,有肉的味道。感觉吃起来也是很过瘾的!
六,海带
海带也比较常见,虽然我不喜欢吃。但是对他们那里很少看见海腥味的人来说,蒸的或炖的软烂有胶质的海带,比吃肉还过瘾。
七,蒸什锦
现在几乎看不到这个菜了!用黄花菜、蛋皮丝、白菜丝、胡萝卜丝一起蒸的。里面应该加了煮肉的汤,感觉比较香,而且吃起来还解腻的一道菜。
八,萝卜块
一般家里举办宴席,荤料会有不少。用煮肉的汤来和白萝卜一起炖,然后装到大碗里上桌,以前也是很受欢迎的一道菜。萝卜软烂入味,关键里面有肉的滋味。这个散席以后,大多被打包了!
基本上以前的"八大碗"就是这些,一般大多是"四荤四素",有些人家如果杀猪的话,会多上点荤菜,比如猪肝之类的。现在老家那里的"八大碗"早就改了,海鲜里的大虾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不是八个菜或十二个菜了!基本最低都是十六个菜起步了!素的也不多见了!
由网友 王银令 提供的答案:
八大碗现在已经逐渐消失了,取而代替的是四四或是六六席,好的是八八席,即四甜四咸或是六甜六咸,前面都要加六个下酒菜三素三荤。好的席面还要加十三花碟。
改革开放前农村吃饭聚餐普遍都是八大碗,鸡鸭鱼鱿鱼海参根本看不到。主要以猪肉为原料。
红烧蒸肥猪肉方块,红烧蒸肥猪肉片,油炸蒸素肉片,再来一碗豆芽炒肉丝四个荤菜。
四个素菜就简单了,炒虎皮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小方片然后油炸,捞出后再炒加上各种调料用粉面搭芡非常好吃。蒸甜米也是一道好菜,海带粉条豆腐丝,豆芽白菜烧茄子,胡乱凑够八大碗,开餐全是一扫空,菜汤菜水也不剩,真正才是光盘行动。
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吃烦了,鱿鱼海参成了家常便饭,鸡鸭牛肉倒没有鸡蛋炒辣椒吃的光盘,咸菜倒成了好下酒菜。
说实话还非常留恋以前的八大碗,不知是以前穷还是做的饭好吃,反正是碗碗见底不剩菜。看现在餐桌上剩菜不少,不知是厨艺不高还是饭菜太多。
是不是有和我一样感觉的朋友,以前的瘦人普遍都是,现在的胖子比以前多的多了。
由网友 幽默微风PW 提供的答案:
八大碗原是农村娶媳妇、嫁丫头或建房上梁等大喜之日招待客人的家宴。 在民间吃八大碗是非常幸运的事,因为只有喜事时,东家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才能端上一桌完美的十大碗。
每逢喜事,主人在农村正房(或堂屋)上条几下放着两只高大的蜡烛台,点着一对大红蜡烛。屋正中间放一张八仙桌(客人较多时,可放两张或四张八仙桌),四周各放一条长凳,每凳坐两人,每桌八人。亲朋好友按宾客主次长幼老少依次入座。宴席时,按照一荤一素交替出菜的方式,端上桌供人食用。
当上至汤圆时,主人家放鞭炮,谢客,并自谦道:"粗茶淡饭,少酒无菜,吃好喝好,不要见怪,以后常来,随时招待"等客气话。席间,客人和主人喝着自己用大米或其它粮食酿成的小吊酒,猜拳行令,直到客人尽兴而归。
八大碗的特色是规模大,菜多,人多。只要有一个客人还没有下来,菜要照上不误,山里人的朴实和客气可见一斑。谁家办事,都要摆十几二十桌。在家的,帮忙的,都可以吃,简直就是全村的盛宴。
包含菜色
第一碗 酥肉
第二碗 鸡
第三碗 虾米汤
第四碗 圆子
第五碗 炖肉
第六碗 汆肉汤
第七碗 鱼
第八碗 大肉
八碗菜,碗碗有讲究。虽然费工难做,但它工艺出众,菜味一绝。现今喜宴上的八大碗,因接待宾客多而被简化。传统的"海参席""八宝席"几乎失传,尚能做得"八宝席",传承这道特色名菜的师傅已是凤毛麟角。
由网友 LG随笔感悟 提供的答案:
谢谢悟空邀请
八大碗全国各地都有,根据各地方特产取材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大同小异。八大碗属于蒸菜,是把肉或豆腐等食材先半加工然后上笼屉蒸两小时左右,最后把碗扣在盘子里或直接上碗。
上八大碗一般都会配八碟冷菜,今天主要说说我的老家山西的八大碗。
传统的八大碗主要由蒸肘子、蒸丸子、蒸酥肉、酱梅肉等四个肉菜和蒸油炸豆腐、鹌鹑茄子、蒸烩菜、八宝饭等四素菜组成。
现在也地方逐步改进,根据具体情况或根据厨师的习惯换别的菜,比如换蒸排骨蒸猪蹄,但总体数量和档次上不会有太大变化。
从蒸菜工艺流程上说,我最喜欢在农村的宴席上吃那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做的菜,用大柴锅竹皮大蒸笼蒸出来的菜真是服了,在小的时候吃的那种至今记忆犹新。
举个例子,过去吃过的鹌鹑茄子,那个茄子下面扣着羊肉,蒸制过程中茄子和羊肉融为一体,味道好极了。现在都用别的菜代替了,这个菜也就成为一个回忆了。还有蒸酱梅肉,现在好像大部分都是底下装入梅菜,变成梅菜扣肉了,不过大概意思是一样的。
我还是希望那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志厨师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才是这些吃货们的福音。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