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洗马'是个怎么样的职务?_太子洗马是几品官职

由网友 Ankey 提供的答案:

"太子洗马"是一个古代中国官职,主要负责照顾太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这个职务最早出现在汉朝,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官职务。

"太子洗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太子学习、读书、写字、绘画等,同时还要负责太子的生活起居,如饮食、穿戴、卫生等。此外,太子洗马还需为太子提供各种信息和建议,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

在中国古代,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因此"太子洗马"这个职务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担任太子洗马的人通常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考察的人才,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学识、智慧和道德品质,以确保太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太子洗马"这个职务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唐朝时期,太子洗马已经成为了一个高级文官职位,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而在明清时期,太子洗马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责任,需要为皇帝提供重要的政治建议和意见。

总的来说,"太子洗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古代官职,它不仅承担着照顾太子的责任,还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这个职务,但它仍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的精髓。

由网友 土鳖君说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由土鳖君为诸位看官解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洗马的"洗"字。

洗,是一个很容易读错的多音字,

众所周知,当它发xi(三声)之音时,本意是用水清洁足部,后来引申为用水除去灰尘的意思。

同时,它还发xian(三声)之音,这是"洗马"这个官名的专属读音,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一音之差,意思天壤之别,甚至连古人都经常闹笑话。

下面土鳖君就跟各位看官一起,去认识一下"洗马"这个看上去十分奇葩的官职。

中国历史上最玩笑化的官名

在明末大才子张岱写的《快园道古》书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笑话,

明成化年间,杨守陈由翰林侍讲升任太子洗马一职,在就职之后,杨洗马请假回家探亲。

由于交通不发达,古人的旅程十分的漫长而艰辛,但身为官员的杨洗马有权入住驿站。

驿站,肩负着传递军事情报、政务信息、接待往来官员重要职责,向来是严令管辖的重地。

按照《大明律》规定,官员需要凭兵部签发的符验和吏部发放的牙牌才能进入驿站。

某天,杨洗马见太阳西坠,便步入了附近的一座驿站。按规定,他把相关证件交给驿丞(驿站的站长)核验。

这驿丞也是个势利眼,见杨守陈器宇轩昂的走进来,本是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但见那证件上写的却是洗马的官职,以为不过杨大人是东宫的一员杂役,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而已。

便有气势陡然而起,顿时站直了身子,要与杨洗马分庭抗礼。

他斜楞着眼睛问杨守陈,你的职务是洗马?你一天要洗几匹才能完成任务啊。

那杨守陈也是个诙谐之人,有心要跟驿丞斗斗闷子,便说,没有具体的任务,心情好就勤快点多洗几匹,心情不好就偷点懒少洗几匹。

两人正这样不咸不淡的聊着天呢,突然门外的门子来报,有位御史要入住驿站。

那驿丞慌忙起身前去相迎,奔走之间还催促杨洗马赶紧离开正堂。

杨洗马跟没事人一样,对那驿丞说,我现在还有点累,等御史来了我再让也不迟。

驿丞慌的也顾不上撵人了,跑到门外去把御史迎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道歉,是在是不好意思,实在是不知道您来,上房安排给一个在东宫洗马的杂役了,您先等会,我让他收拾东西,去下处住去。

那驿丞不识货,但那御史确实正经系统内的同僚,知道驿站内已经住了一位品级比自己高的太子洗马,按礼制需要去杨大人的房间行拜见之礼。

御史也不在理会驿丞的胡说八道了,几步就迈进了正堂去给杨洗马作揖去了。

这时,那驿丞才琢磨过味来,原来这洗马的是位大官,慌忙匍匐在台阶之下,乞罪求饶,杨洗马大人有大量也没跟他一般见识。

同是明代的浮白斋主人在自己的笑话集《雅谑》里还记载了一则关于洗马的冷笑话。

话说是那景泰三年,会元刘定之升任司经局洗马,在回家的路上了正好遇上了好友兵部侍郎王伟,王侍郎有心要戏谑好友一番,便对刘会元说,这皇宫之中马匹不少,你可要一匹匹的干净吆。

那刘定之反应也快,马上回嘴说,不只皇宫里的马要洗,就连兵部大、少两位司马(兵部尚书尊称大司马,兵部侍郎尊称少司马),我也要洗得干干净净。

从前的"洗马"真的有马

自秦朝之起就有"洗马"一职,

这个官职设立之初,还真跟马有一定的关系。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先马"或者是"前马"。

本是太子仪仗队之中一马当先的那位先导官。

在西晋司马彪所做的《续汉书·百官志》之中有载:"太子出,则当直,一人在前导威仪。

由于先导官有洗净街上人群的职责,一来二去,"先马"也就演化成了"洗马",但读音却保留了下来。

太子爷的小跟班

土鳖君记得第一次接触"洗马"这个官名,是在高中课本中,西晋文学家李密所作《陈情表》一文之中。

当时土鳖君也是十分好奇,就为了把李密弄到宫里去洗马,司马炎还专门下了道严诏?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啊。

于是,土鳖君开始跑图书馆翻阅资料,去搞清楚这洗马到底是个什么品级的官职。

要说洗马的来龙去脉,得先从"太子"说起。

太子嘛,众所周知,封建王朝法定的储君,诸位皇子之中的老大(不管年龄大小),未来的皇帝。

基于太子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老爹在给他选择身边人的时候,也绝对是慎之又慎。

自殷商之时,就形成了一套专属太子的东宫官制,这套制度在秦汉时期逐渐固定下来。

到了明清时期,这套官制发展到顶峰,构建了一套复杂而成熟的体系,东宫官员品级更加森严,分工更加明确,更容易让人清楚明了。

土鳖君下面的介绍就是基于明清东宫官制而来。

按照明清官制,太子的老师分为师、傅、保三种,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人尊称一声"三师",乃是从一品大员,是太子素质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则被尊称为"三少",是"三师"的副手,正二品大吏。

这里要注意的是,"三师"、"三少"皆是东宫官职,切勿与"三公"、"三孤"混为一谈。

负责照顾太子起居的衙门叫做詹事府,正副堂官为詹事和少詹事(分别为正三品和正四品)。

詹事府内设左、右春坊,

左春坊之中设立左庶子(正五品)、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各两人,所任官员皆是自翰林院选调而来。

右春坊之中设立右庶子(正五品)、右中允(正六品)、右赞善(从六品)各两人。

按照中国文左、武右的制度,

左春坊主要负责太子的日常文事,包括图书、文档管理、记注纂修、秘书、礼仪、食药、印玺等事宜。

右春坊主要负责太子的日常武备,包括仪仗、护卫、通信、侍从等事宜。

左春坊下设崇文馆和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和宫门六局,右春坊下设家令、率更和仆三寺。

洗马,就是左春坊司经局的主要负责人。

司经局,顾名思义,主要负责管理太子的图书和文章,与皇帝那边的内阁和内书房相对应。

随着历史的演进,"洗马"逐渐从武职变成为太子爷管理文书、收集图书、资料的秘书,从仪仗兵变成了"太子近臣"。

到了雍正之后,虽然不在设立太子,但司经局洗马一职仍被保留下来,作为翰林们的荣誉称号。

马,也不是随便谁就能"洗"的

太子,国之储君,那可是未来的皇帝啊。

洗马,就是太子的伴读、秘书。

是跟太子爷一起长大的近臣,太子也什么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

等太子变成了皇帝之后,那一定也是最亲近的大臣。

所以说,当上了"洗马"就等于买上了一支"潜力黑马股",将自己的命运与太子的命运牢牢地锁在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管怎么说,能顺利接过老爹的枪太子爷还在多数。

为了给太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皇帝老爷在选择"洗马"时也是慎之又慎,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是先决条件,

品行端正、雍容有度也是一票否决项。

像汉朝名臣汲黯、写《陈情表》的李密、唐朝名臣魏征,都是至忠至孝大德之士。

前文提到的杨守陈和刘定之也都是品行俱佳的大学问家。

明清的"洗马"一般都是从翰林院中遴选而来,都是经过优中选优,大浪淘沙了多少轮的干才。

比如明朝的杨溥、杨廷和、徐阶、张居正,清朝的高士奇、陈廷敬、张之洞等人,都担任过"洗马"一职,日后也都成为了高居一品、权倾朝野的大学士。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关注我,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e�Z�F�

由网友 一点点历史 提供的答案:

太子洗马,并不是给太子洗马,这个"洗"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ian(三声)",这个职位从秦朝时候开始设置,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废止,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

"洗马"又被称作"先马"、"前马"是"东宫"特有的官职,主要服务于太子,是太子的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先导。

历朝历代这个官职没有固定的品级,有的朝代为三品,清朝时为五品。西晋时期的李密,在《陈情表》中,就曾说"除臣太子洗马",可见他就曾担任过这个职位。

而到了明朝时期,"洗马"的意思已经有很多人拿来调侃,《玉堂丛语》中曾经记载了一段故事,景泰间,刘主静升洗马,兵部侍郎王伟戏曰:"先生一日洗几马?"刘应声答曰:"大司马业洗净,少司马尚洗,未净。"

虽然这个职位的名字不好听,但是侍候太子绝对是个前途无量的职业,唐朝时期名臣魏征,就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洗马,看上去第一反应就是给马洗澡的职缺。

事实上,"洗马"原本写作"先马",后写成"冼马",但秦汉之后则开始出现误写,写成"洗马",而明朝时代的"洗"字已经与如今的"洗"字意思一致,所以开始出现了误会

洗马一职,的确与马相关

《国语》: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

春秋时代吴越争霸,越国一开始被吴国所击溃,越王勾践作为俘虏,与王后一起在吴王夫差的宫廷之内为其做仆役,其中也包括帮夫差牵缰执鞍,为夫差开路。

秦朝时期,正式置"洗马"一职,而汉朝则称作"先马"或者"前马",是当时太子二傅,也就是少傅太傅的属官,在太子出行的时候为其前导,是先驱侍从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

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饮用如谆注说:前驱也。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早期的洗马虽然是写作"洗马",但当时的"洗"乃是个通假字,意思与清洗没什么关系,而洗马这个职缺起源于在马匹之前的侍从,作"先马"解释,后引申为前驱者

从晋朝开始,洗马逐渐与马无关

晋朝建立之后,原本十六人的洗马之职被裁到了八人,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执掌典籍书库,日常的工作跟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太子出行的马也不需要他们在前头牵引

南朝梁时,洗马隶属于典经局,执掌当时的公文信札,而且这个时候的洗马之位虽然品秩不高,但规定仅有士族名门的子弟才能够担任,而北齐则在典经坊设洗马二人,职能与南朝也基本上是一样的。

隋唐之际,在司经局之下置洗马之职,掌管书籍,唐高宗曾一度将其改名为司经大夫,不过没多久又改了回来,洗马这一东宫属官,后来的王朝一直沿置,直到明朝末年

清朝建立之后,在司经局虽然也置洗马的职位,满汉各一人,从五品衔,不过由于清代基本不再公开册立太子,所以洗马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位置,不再是太子属官,而清朝翰林院的人若是要迁转调任的时候,通常会在这个职位上过渡一下,张之洞就曾做过洗马

的确很多人以为"洗马"是给马洗澡

虽然洗马的起源起源于勾践在吴国受辱的经历,但事实上,古代尤其是早期的洗马是非常荣耀的职缺,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洗马的,正如前文所说,魏晋时期,只有士族名门子弟才能去做洗马,寻常人没有这个资格,而之前的汉朝,规定仅有卿大夫世家或者秩禄二千石以上官职家的子弟才能担任洗马的职位。

  • 西汉的名臣汲黯,曾为太子洗马,后位列九卿,被武帝赞为"社稷之臣";
  • 唐朝的名臣魏征,曾为太子李建成的洗马,最终官至宰相,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明朝的杨守陈,曾为洗马,后成为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是辅佐明孝宗的重臣。

尽管如此,但由于从字面来看,洗马这个职位名称实在容易让人误会,所以有了不少笑话。

明朝张岱《快园道古》记载:

杨文懿公守陈,以洗马乞归,行次一驿,其丞不知为何官,与之抗礼,且问公曰:公职洗马,日洗几马?公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

也就是说,当年杨守陈做洗马时,在一次告假的时候抵达一处驿站,当地的驿丞不知道洗马是个什么芝麻绿豆大的官,所以非常轻视慢待杨守陈,还故意讥笑他:你们洗马的,每天要洗几匹马啊。杨守陈却并不生气,回答:勤快的时候多洗几匹马,懒散的时候就少洗几匹。

而后,有人来报说御史要在此下榻,驿丞就要求杨守陈让出上房,没成想御史进门之后,见到杨守陈下跪行礼问安,原来御史是杨守陈的学生,被吓愣住的驿丞回过神来之后,连忙下跪磕头请罪,但杨守陈也没和其计较。

太子洗马,打交道的不是马,而是典籍图书

历朝历代,太子洗马的品级都不算很高,秦汉时期的洗马一年也就六百石,与郡丞、县令类似,然而既然朝廷规定高门显贵的子弟才能做洗马,这个职缺自然非同一般。

与当年的越王勾践不同,后来的洗马可不是什么弼马温,早期的太子洗马是太子马匹的前驱,也就是太子出行时候,太子仪仗马匹前方的先导,不仅是太子仪仗的门面,也要负责开路,而在汉朝时期,洗马就已经开始主要负责辅佐太子处理事务了。

魏晋时代,太子洗马的只能新增了"准秘书郎"的相关职务,执掌典籍图书,兼"掌皇太子图籍经书"和"释奠讲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洗马这个职位,日常更多是与各种府库珍藏的典籍图书打交道,而不是跟马打交道

由网友 D东哥 提供的答案:

估计很多看了,都把"太子洗马"中的"洗"读成[xǐ],其实这个字在这里读【xiǎn】,同冼字。正确读音:太子洗马[tài zǐ xiǎn mǎ]。

太子洗马是一个辅佐太子,决不是为太子洗马的,是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官位不低。

太子洗马这一官职最初开始于秦汉。洗马,最初为"先马",意思是跑在马前面,是为太效力的侍从官。太子出行时,先马就是先导,打前站的,当然,偶尔也会洗一下马。

据《续汉书·百官志》中记载:太子出,则当直,一人在前导威仪,盖洗马之义也。就是说,当太子出巡时,"洗马"就走在队伍的前面,充当先导,让路人回避、清道等,主要用以显示太子的威严。

那么"先马"后来怎么就成了"洗马"呢?

据说是后人误写,才写成了"洗马",以至于后来史书统一将官名写做"洗马",弃用"冼马"或"先马"。

勾践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太子洗马"。据史书记载:"勾践入宦于吴,执干戈为吴王洗马"。《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冼"也";后世皆称冼马。

在我国历史上担任太子洗马的人有不少,但大多数人只是一种皇帝封的荣誉,就象后来皇帝封的"太子太保"一样,只表示奖赏和重视,代表是皇帝身边比较信任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由网友 镜鉴青年 提供的答案:

首先要说的是,"太子洗马"绝对不是专门为太子洗马的人。其次,"洗马"的"洗"应该读作"xiǎn"。"洗马"是个古老的官职,它源于先秦天子出行时,诸侯为天子"先马"的仪式。发展到后世的"太子洗马"在各个朝代的职责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将它理解为太子的掌教秘书。

其实单看"太子洗马"这一名称,不光是我们现代人会误解,就连不少古人也是一头雾水。

明朝张岱的《快园道古》里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太子洗马杨守陈请假返乡。路过驿站时,驿官听说是太子洗马以为他是太子的马夫,便问他:"你担任太子洗马,一天洗几匹马?"杨守陈开玩笑道:"我勤快时便多洗几匹,懒的时候就少洗几匹,没有确切的数量。"这时候有人报告御史要到了,驿官赶紧让杨守陈给御史让出地方。没想到御史一见到杨守陈就行起跪拜大礼,驿官这才知道原来御史曾是杨守陈的门生,而杨守陈也不是为太子洗马的马夫。

"太子洗马"的名字虽不怎么好看,但官职地位却很尊崇。洗马作为官称,最早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子先马"注引如淳曰:"前驱也"。《后汉书》"太子洗马"本注曰:"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太子洗马即为太子之马前驱。

这个马前驱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任的,根据先秦典籍的记载,能为"天子先马"、"伯王先马"的人,都是地位仅次于天子、伯王的诸侯、大国之王。汉代选卿大夫世家或是吏二千石子弟为太子洗马,一定程度上也是接续了先秦的传统。而魏晋时,也明确规定洗马的选任"皆取甲族有才望在者",所以能被选为太子洗马的,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严格来说,最初太子洗马的官品秩级并不算高,秦汉时,太子洗马的秩级为六百石,与郡丞、县令等官职相当。但朝廷把人家高门子弟选过来,自然不会分配什么苦差事给人家,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人挤破头都要来当这"马夫"。太子洗马官秩虽不高,却是十分有前途的官职。历史上以太子洗马身份出身的高官有很多,例如西汉的汲黯。

3、职责的转变

太子洗马最初作为太子的马前驱,是太子出行时马前所列仪仗的先导,既充当了太子仪仗的门面,又担任为其开路的职责。汉朝时的太子洗马就是作为太子属官出现的,具有辅佐太子政事的职责。魏晋时期太子洗马又新增"准秘书郎"的职务,主要是"典文书",兼"掌皇太子图籍经书"和"释奠讲经"。所以两晋时太子洗马的选任标准中更重要的是"文书才义"。隋唐时期,洗马隶属于司经局,成了掌管书籍的官。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沿袭,直至清末废止。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梁书》、《旧唐书》、《快园道古》、《两晋南朝太子洗马之"清选"与东宫秘书机构之发育》

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由网友 平阳狐狸奇谈社 提供的答案: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太子洗马,一个有趣的古代官职。他所干的事儿,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太子洗马,从不洗马

(秦始皇)

太子洗马是一种古代官职,秦汉时始设。「洗马」即「先马」,即在马前驰骋的人,可以理解为马前的先导官。

太子洗马,既然有太子二字,依然服务于太子,教导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官品为从五品。

太子洗马从秦汉时开始设置,一直到清末废止,前后 持续2000 多年,古老而悠久。

南北朝萧梁时期设司经局洗马,掌管文书信件,职务与秦汉不同。隋唐后,基本负责的是图书典籍,一直持续到清末。

太子洗马,牛人辈出

太子洗马,虽然是从五品官职,官阶并不高,但在这个岗位上却涌现出了不少的名臣。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太熟悉了。越国亡国后,勾践到吴国为吴王服务,当时所担任的官职就是太子洗马。

一个国君去做一个从五品的官职,勾践确实够狠。

汲黯,西汉名臣,直臣,被汉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可以说汉武帝最惧怕或者最敬重的大臣,便是汲黯。

此外还包括西晋权臣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做过太子贤吗?后来桓玄,篡晋自立,建国号为楚,史称「桓楚」。半年后,被刘玉所灭,复立东晋。

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也曾做过太子洗马。

在太子洗马这个五品官阶的官位上,涌现出了不少历史牛人。当然「牛人」也是一种古代官职,我们以后再讲。

————————

前不见关注,

后不见评论。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太子洗马'是个怎么样的职务?_太子洗马是几品官职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太子洗马,不是给太子洗车的小弟。

太子洗(xiǎn)马是辅佐太子的官员,负责教太子政事、文理。

最初秦汉时期,太子洗马叫做太子先马,是太子的侍从官,从五品。

侍从官,也就是今天的大秘书或者高级警卫。

太子出门的时候,太子洗马负责带着人开道,是警卫工作。

其实,他们主要负责帮助太子议政,主要担任秘书工作,是太子的亲信。

有意思的是,太子洗马是个小官,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一般都是皇亲国戚或者高级知识分子。

根据先秦典籍的记载,能为"天子先马"、"伯王先马"的人,都是地位仅次于天子、伯王的诸侯、大国之王。汉代选卿大夫世家或是吏二千石子弟为太子洗马。

到了魏晋时期,太子洗马就完全成为了文官,一般都是文人。直到清末依然有这个部门,设置"太子冼马"满汉官员各一名。

其实太子洗马的官衔不高,但很多人却踊跃去应征。

为啥?

因为这个职务是太子的亲信,而太子将来多要做皇帝。今天是从五品的小官,未来恐怕就是一二品的大员了。

由网友 能文善武 提供的答案:

"太子洗马"?一想太子还有专门洗马的,确实不赖,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那这个职务到底是不是给太子洗马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太子洗马"这个职务。

读音的误导

其实"洗"这个词还有一个读音,读作xian,应该读作太子洗(xian)马,在《国语》中记载:勾践为夫差先马。这是第一次记载有关于先马之词。

很多人都说明明是洗马,为什么这记载的是先马?

其实秦汉时期,才设置太子洗马这个职务,最开始记载为"先马",不知为何在东汉文献上记载就变为了"洗马",很可能是记载上的误写,不想延续至今,至于为什么错,其实已经是一个千古的悬念了,连古代人都不知道哪个是具体的词,何况我们呢。

在明朝时期,"洗马"一职位经常会被笑话为洗马官,因为此时洗(xi)这个词已经和现在洗有相同之意了,就连明朝大文学家刘定之在这个职位时,都被朝中大臣笑话其"今天洗几匹马了"

下面我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太子洗马的这个职务。

洗马的职责

太子洗马,既然提到马了自然会跟马有一定的关系,从勾践就可以看出,就是帮助吴王夫差牵马,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先马最开始就是牵马之意,洗马官最开始确实是太子车队的先导,并且在《续汉书·百官志》记载:"太子出,则当直,一人在前导威仪。"太子出巡,洗马官走在最前面,为太子做向导,这就是最初太子洗马的职责。

不过,随着朝代的更迭,到晋朝时,太子洗马的职责就改成了掌图籍,之后经过一些很多变动,太子洗马也在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职责,不过大致都是掌管一些书籍,相当于就是太子身边的侍从,辅助太子的,不过并不是像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那样,洗马官都是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的下属官员。

太子洗马的地位

上面说了太子洗马就是太子身边的侍从,很多人都会想洗马官是不是就是太监?并不是的,太子洗马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员,在汉朝和魏晋时期,每年的俸禄大概在600石,这在全部官员排名居中,也算是还可了。

可是从五品的官员,在朝廷之中自然没有他们的位置,相比京城之中,他们的官位确实比较低,毕竟京城二品官员都是一抓一大把。

不过,但凡与太子联系在一起,那地位绝对也不会含糊,能做上太子洗马的人,基本上都是太子的心腹,并且会帮助太子处理一些政务。同样,作为太子的心腹,那多少人需要巴结他们,什么时候太子摇身一变成为皇帝,他们自然也会高升,从这可以看出,太子洗马这个官位虽低,可却有着无限潜力。

太子洗马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的,汉朝规定:仅有卿大夫世家或者秩禄二千石以上官职家的子弟才能担任洗马的职位。魏晋时期规定:只有士族名门子弟才能去做洗马。等科举制度出现后,才出现从科举中选拔出来的普通人担任太子洗马的现象。

历史中有很多名人也是太子洗马出身,唐朝的名臣魏征就是太子李建成的洗马官、明朝的杨守陈也曾做过洗马、清朝末年重臣张之洞四十三岁时,仍担任洗马一职。

总结:太子洗马并不是很高职务,就是辅助太子整理书籍之类的,但却有着很高的地位,甚至有着很大的潜力。

由网友 平沙趣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说太子洗马之前,先介绍一下洗马这个官职,洗马很容易被当作给马洗刷刷的马夫,但其实这个官职跟洗刷刷没有关系,它最早写作"先马"。

据《国语》记载:"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

"先"通"洗",而这个"洗"也不是读作我们常见的"xǐ ",而是读作"xiǎn",与"冼"相通,但史书统一将官名写做"洗马",而不是"冼马"。

从最初的"先马"可以看出,这个官职其实是给人开道的。《韩非子·喻老》记载:"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说的就是越王勾践在吴越争霸中失败,老老实实地给吴王夫差做了几年仆役,身披铠甲,手拿兵器,在吴王夫差出行时开道,做警卫工作

秦汉时期,作为国家储君的太子就被安排了洗马这个高级警卫,于是就有了太子洗马这个官职,太子出行时,太子洗马在前边开道。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提到了洗马是东宫属官,但没说级别,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也就是说太子洗马有十六人的员额,俸禄跟皇帝的近侍谒者相当,年薪六百石。

当然,我们印象中太子洗马是个文官,不是警卫员,这是因为之后的晋朝来了个大转变,太子洗马转掌图籍,向文官转变,跟马是没什么关系了,这个职务也从警卫变成了文秘。

文秘自然以文人为主,在世家大族横行的魏晋时期,这个职位非士族名士莫属,比较著名的洗马有晋朝的李密和唐朝的魏征。

由于是管图籍的,唐高宗曾一度为这个官职"正名",改为司经大夫,可很快又改回旧称,洗马就这么一直隶属东宫到明末。

清朝也有洗马职务,满汉各一人,隶属于司经局,不再是太子属官,因为清朝只有一位太子。

清朝时期洗马的官职不算低,有从五品,可是在京城大官多了去了,这算是连声都不敢吱的小官,往往作为翰林官转迁时的过渡,晚期重臣张之洞就曾经做过洗马

值得一提的是,洗马给马洗刷刷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在明朝就有这种段子了,据明朝焦竑的《玉堂从语》卷五谐谑目载:"今制,东宫官名多袭古,如庶子、洗马是也。景泰间,刘主静升洗马,兵部侍郎王伟戏曰:‘先生一日洗几马?‘刘应声答曰:‘大司马业洗净,少司马尚洗,未净。‘"

刘主静即刘定之,正统元年进士,在景泰年间升为洗马,兵部侍郎王伟就以此嘲笑他,问他一天洗多少匹马,刘定之反过来讥讽王伟,因为兵部侍郎有"少司马"之称,而王伟当初刻意讨好权阉王振,不干净的黑历史一下被刘定之扒了出来。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3439.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2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