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我叫木子君 提供的答案:
你以为梅长苏不知道?还是林殊不知道?
只是他们的追求不同,人生在世,有人追求的是权势与利益,有人追求的是友情与亲情,还有对国家的忠心。
林殊成为梅长苏之前,他是一个阳光小伙,整个京城里最耀眼的少年将军,有一腔热血,他很聪明,作为赤焰军少帅,比起那些阴沟里的鬼魅魍魉,他更喜欢用刀剑直接去拼杀,与敌人较量。
他有这样的性格,与他的父亲林燮有很大的关系,林燮作为赤焰军大帅,皇帝的好朋友,他太过相信自己的朋友,后来又被祁王的性格所感染。他们意气相投,才走在了一起。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人,小人。
在小人的眼里,什么事都有动机的!他们羡慕林燮的权势,羡慕林家与皇家的密切关系,为了向上爬,就千方百计要毁掉他们。
这种事在历史上也有,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大将军卫青,还有卫青的姐姐卫子夫。
刘据当太子多少年,一直做得很好,卫青作为大将军,为大汉开拓疆土,击败劲敌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卫子夫作为皇后,谨言慎行,可以说他们都是太子、皇后与将军的典范。
但就因为他们的存在挡住了一些人幸进的道路,大将军卫青离世之后,就有了江充诬告太子的"巫蛊"案。
本来只是诬告,汉武帝只要用心,假以时日,就可以查清真相,但年迈多疑的他愣是逼得太子刘据谋反以自证,最终被杀;皇后卫子夫听说儿子被杀,知道自己脱不了干系,也自缢身亡,偌大的卫家一系,就此分崩离析。
据说太子刘据去世之后,汉武帝大为震怒,他为了给儿子报仇,将诬告太子的江充一派都给处理了;他悔不当初,让人修立了"思子"台,但又有什么用呢?
《琅琊榜》的故事也有类似的情节,赤焰军谋反一案,本来就是一些幸进小人为了上进,梁帝的其他儿子为了扫清自己上位的障碍,利用了梁帝的猜忌,造成的冤案。
小人要害你的时候,你哪怕熟知了政治人心又如何,哪怕立下了战功,低调如卫青又如何?是人就有弱点,小人攻击你的时候,不就从你的弱点出发吗?
看电视,梅长苏进京之后,经过布局,最终铲除了誉王与太子两派,扶持靖王上位,又重审赤焰军一案,给父母还有祁王昭雪。
而我们所知的关于祁王的事情,均是失败后,失魂落魄,气极败坏的梁帝所说,以他所处的位置,所知道的真相,又有几分不是那些小人告诉他的,或者说故意引导他的?
看到一些人在评判祁王,在评判林燮,我只能说,你们配吗?
林家明明已经权势滔天,林燮自己是梁帝的好友,有从龙之功;他的妹妹是梁帝的爱妃,他的侄子祁王是梁王最得力的儿子。家势已经如此,你觉得你低调,韬光养晦,就能藏得住吗?
功高震主,在国家安危与个人荣辱面前,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为了保住自己,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总之,评价的人,他们只会从权谋出发,为自己谋身,殊不知他们只是在自以为是。
这个世界不管怎么变,总有一帮子人是民族的脊梁,相对个人的仕途,他们更重视别的东西。比如说岳飞,比如说于谦,比如说文天祥,比如说海瑞。
由网友 兮言小姐 提供的答案:
琅琊榜中,没有一个人是蠢蛋,只不过大家都低估了梁帝的狠毒。
在琅琊榜中,一个能和言侯爷一起陪伴梁帝长大,帮助他打下江山,并且把大梁的赤焰军培养成战力这么强大的军队的林燮肯定不是普通人,而林殊这个天才少年,更不是。我想,他么也是明白功高盖主,皇权至上的,只不过,这么多年的信任,陪伴,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情,以及这么多亲情在,所以他们一直都相信梁帝不会至他们于死地的。
更何况,那时候的林殊,也还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他的眼里心里,梁帝就是舅舅,也是姑丈,是至亲的亲人,加上,他一心放在战场上,根本就不会想这些所谓公告盖住的事,更加不会预料到,梁帝的狠毒,足以灭掉他们这些所有人,六亲不认到这个地步。
还有一点,可能大家都没料到的,他们忽略了另一个亲人的野心和一个朋友的狠辣。这两个人就是谢玉和夏江。
谢玉也是林殊的至亲亲人啊,是他的姨丈呀,这些人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而当年的夏江因为各种原因,跟他们父辈也是好朋友,可谁也想不到,最后会是这两个人联手,给七万赤焰军,给祁王,给林燮满门一个没法回转的死局。
林殊他们只知道带兵打仗,却忽略了朝廷上的很多暗潮汹涌,甚至也忽略了祁王在梁帝心中的不讨喜,忽略了梁帝对皇权的紧张在意。
最致命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忠君爱国,光明磊落,亲族和睦,却会引起别人的忌惮。以至于他们忘了一点:功高盖主不可怕,可怕的是功高盖主,还被抓到忽视皇权,觊觎皇权,甚至是有谋反之心的"证据"。
这些才是他们走到那个下场的根本原因。
由网友 单纯星辰bl 提供的答案:
梅长苏明白能怎么样?有些蛊惑人心的人也是拉他下水,政治利益皇权在上,功高盖主有觊觎之心,那势必要被杀头。主要梁王应该心知肚明笼络人心,该放的权利应给大臣,皇亲国戚勾心斗角,不利于国家,江山易主过于掠夺权残忍杀臣,不利于人民,也遭后世的骂名。
由网友 无心浪味仙 提供的答案:
不是梅长苏不明白,而是他父亲林燮太忠心,一心为国。可是他却忘了,这个国是梁帝的!
找错了角度,人家忌惮,当然容易受夏江等人的蛊惑,从而让林家在一夜之间成了叛臣。
梅长苏其实是明白的,否则,他不会向梁帝承诺,他会离开。
梅长苏回京以后得种种,不过是为了赤焰军,为了林家。
但是从这个过程看,把梁帝换成其他人,也应该会忌惮林家,忌惮赤焰军。
别的先不论,说说景睿生日宴上那一幕。
因为涉及南楚的人在场,事情结束后,梅长苏赶紧提醒景琰和蒙挚,要找机会敲一敲他们,否则让人觉得梁国内部混乱。
如果不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梅长苏会如此想。但是他明白功高震主,从梅岭的事情来看,他应该也明白要隐藏光芒。
那么,林燮又是如何一步步让梁帝忌惮到灭了林家整个家族?还要置七万赤焰军不顾呢?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原本是兵家常事
林燮对于梁帝的威胁,绝大多数的原因来源于他让梁帝感受到了他的强大,他的不受控制。
梁帝在与梅长苏的谈话中说过,他老说什么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原本是兵家常识,可是当林燮老拿这句话回禀梁帝的时候,梁帝心中就该有想法了。
这个想法就是你已经不受控制了,这么大的军队,竟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如何得了?
剧情看来,看似梁帝多疑。那么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面对江山,又有几个皇帝可以不疑心呢?
当然了,梁帝让几万将士冤死,也实在令人寒心。可是坐在那个位置的人,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的不是这几万人吧!
所以,当夏江和谢玉串谋,才会那么容易成功。
当梁帝觉得林燮已经脱离了掌控,当然不会任由他继续发展。
林燮记得当初他们追求的天下,却忘了这个天下首先是梁帝的天下
林燮是和梁帝一起打江山的人,他们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是的,林燮帮梁帝打下了江山,让他坐上了王位。
从林殊在朝堂申冤时背出来的关于林燮的功勋来看,林燮的确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救梁帝于危难。
按理说,这样的人是功臣,是能人,应该是忠心耿耿。
然而,正是因为林燮知道得太多了,功劳也太多了,也知道这江山来之不易,所以很忠心。
因为忠心,所站的立场就不一样了,到了梁帝那里,也就变了味道了。
梁帝变了,而林燮还记得当初的情义,他们想要的天下的样子。可是他忘了,这个天下,已经是梁帝的天下!
别说臣子,就算是皇帝的儿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
后来林殊也曾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话大概也只能是愿景。
从梅长苏回京以后的人脉来看,谁不忌惮?
梅长苏时隔多年以后,回到京城,把靖王从一个毫不起眼的王子,一步步推上太子之位,靠的绝不仅仅是他无双的智计。
要办成这样的大事,靠的还有人脉。
朝廷上,手握五万禁军的大统领,蒙挚,只在赤焰军中待过半年!但是蒙挚对梅长苏的忠诚,胜过对梁帝!
霓凰郡主,手握十万南境大军,对梅长苏一片痴心。为了梅长苏,她敢带穆王府的人一起反!
不说言候,静妃,纪王等人的相助,此两者的分量不轻啊!
江湖上,梅长苏自己经营的江左盟,高手如云,在江左地界,江左盟威望一年强过一年。江左盟能够如此强大,也是因为江左盟里有赤焰军旧部的缘故。
不说别的,就说一天之内,甄平一人就能把卓鼎风请进京城的人都打败,足以证明江左盟实力。
琅琊阁,一个天下信息的汇集点,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恰巧,这个地方的老阁主与梅长苏父亲林燮是好友,而少阁主蔺晨与梅长苏是好友。
你看,这些人脉资源,又有多少人可以随便拥有?比如誉王,费尽半生心血,也是艰难。
反观梅长苏,这些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人脉而已!
看看这些人脉,怎么能不让人忌惮?几年以后林殊回来都如此,何况当年的林帅?!
所以,不是梅长苏不明白,而是林燮没有明白,这个天下是梁帝的天下,而不是当年打江山时候他们共同希望的天下了。
因此,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所站的角度。不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但是也要看清自己所站的位置。
由网友 故园飞鸟 提供的答案:
梅长苏是挫骨削皮重生之后才变"聪明"的。
之前,他只是一个张扬的少年天才林殊,毫不掩饰锋芒。
如果林殊早就熟知政治人心,明白功高震主,就会懂得收敛锋芒。
就像后来的梅长苏低眉浅笑,隐于幕后。
也许林殊不是不知道,他只是不愿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的父亲林燮和梁帝是同窗,不是简单的知遇之恩。
再者,梁帝将自己的猜忌藏得够深。
在赤焰军全军被灭之前,梁底都没有流露出一丁点忌惮林燮的意思。
最重要的一点,林殊和他的父亲,压根没觉得自己"拥兵自重,只听祁王"。
他们始终认为军中临场决定是事从权宜,并非挑战皇权。
祁王也不觉得自己屡次谏言是挑战梁帝权威。
林燮、林殊和祁王太相信梁帝,太相信他们的情谊,轻视了人心易变和人心险恶。
而梁帝,本就是一个心胸狭窄,内心有太多阴暗的人。
他和林燮、祁王看事物的方向就是不一样的。
所谓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人和君子,怎么可能想到一块儿去?
祁王临死时,终于明白了这种不同,他感叹自己不懂父王,父王也不懂自己。
当然,皇权也加速了粱帝心性的堕落,很难有人能抵抗皇权的侵蚀。
十几岁的林殊正是风华正茂,恣意阳光之时,怎会明白这些阴暗的内里?
如果他明白,就不会是林殊,而是梅长苏了。
(答者:天涯小鸟)
由网友 F飛兒 提供的答案:
梅长苏当然明白功高盖主,但林殊不明白。
他曾经是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他又是战功赫赫的赤焰军少帅,他是晋阳公主与赤焰大帅林燮之子林殊,他生而不凡。
可那时候的林殊,也仅仅是一个19岁的孩子,一切听从父安排,铁血丹心,驰骋沙场,精忠报国。更何况,他的眼里心里,梁帝是亲舅舅,是至亲骨肉,怎么可能陷害他?并且赶尽杀绝,定下永无翻身的谋反之罪。
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梁帝生性多疑,任何威胁他皇权地位的臣子,哪怕兄弟手足,一律杀无赦。
涅槃后的林殊,身中火寒之毒,经削皮挫骨解毒,但音容大改。于是改名换面,蛰伏江湖,以待时变。虽缠绵病体,但容颜灵秀,气质清雅,心怀赤子,精通音律,才冠绝伦,蝉居琅琊公子榜榜首。
十二年后时机成熟,为平多年冤案,更为力挽大梁数十年颓势,他以一介布衣之身,化名苏哲,隐瞒江湖传说身份"梅长苏"回到金陵帝都,凭借琅琊阁"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惊人评语,成为朝堂多方争相招揽的对象。
为了林氏家族沉冤得雪,为了给忠贞报国、冤死沙场的赤焰军翻案,为了辅佐靖王萧景琰夺得帝位,梅长苏精心策划、步步为营,虽身不在朝堂,无任何官职,但暗中操控一切,时局变化全在其手心,趋势走向都在他掌控之中。
最终沉冤得雪却天不假年,风雨一路他只影单走,只在江湖留下传说。
遥映人间冰雪样,
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
俯首江左有梅郎。
由网友 影评时光机 提供的答案:
《琅琊榜》中英才辈出,无论是老一辈的曾打过无数胜仗的林燮,只身前往周旋各国的言阙,还是新一辈英勇无比,能文能武的林殊,都是极其有能力,又有远见的人。
梁帝在皇子的时候,是皇位候选人中最为有能力的人,他的这场皇位之争,最终腥风血雨的落幕。按理来说,以梁帝的能力和谋略,梁国本应该在他的治理之下,变得越发强盛,可结局却相反,赤焰一案一出,梁国的整体兵力有了一个断层式的下降,朝廷更是一片混乱,贤明有才干的人,都默不作声,不敢发表自己的言论。
从整个剧情中,我们能够看出梅长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精通朝廷政局,对各方势力都非常了解,可这样的人为何会不明白父亲林燮当年处于一个功高盖主,威胁皇权的位置呢?
01:林燮过分对梁帝的信任
林燮,是一个非常忠心的人,可他的忠心,在登位之后的梁帝看来,就是图谋不轨,就是在对大梁江山虎视眈眈。
当年,林燮可是金陵城有名的英雄人物,梁帝能够成功上位,在皇子争权中脱颖而出,离不开林燮和言阙的支持,三人是最好的兄弟。对于林燮来说,他信任梁帝,愿意用一腔的热血去回报自己的国家。他偏向于祁王,毫无想要谋逆之心,或者想要梁帝传位于祁王,只不过是他认为祁王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是有可能将这个国家带向更好地方的人。
林燮认为自己身居要位,理应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应该实现当年梁帝,言阙与林燮三人对于天下蓝图的规划。可当梁帝上位后,林燮本应该意识到一件事情,那便是虽然天下依旧是这个天下,可这是梁帝的天下,而不是他所追求的美好天下。
祁王,也从未觉得自己的直言进谏,会威胁父亲的统治,他不过是干了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
梁帝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解决林燮和他统领的赤焰军,还不是利用了兄弟情谊。本质上林燮应该在梁帝上位之后,隐退,不要手握重权还参与进皇位争端,功高盖主,忽视皇权,一心只想打仗,保卫国家的人,在多疑的皇帝心中,自然就成了无法容忍的存在。
当多疑占据梁帝的内心后,往日敬爱的父亲,兄长般的人,选择将林燮和祁王,推入死路,不留任何一丝情分。
当年,林殊也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他张扬肆意,拥有最好的家世和最为光明的前途,他不是久经磨难后的梅长苏,他是信任这个国家,并且发自内心深爱着这个父亲林燮用一生去守护的国家。
那个时候的林殊,是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无数人嫉妒于他,可他毫不在意。受父亲林燮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会和父亲一样,保卫国土,效忠皇上。
林殊从未想到过,那个小时候可以陪自己放风筝,玩耍的舅舅,居然会为了皇位的稳定,向祁王和林燮下手。是经过家破人亡和磨皮削骨之痛后,变成梅长苏的林殊,才真正懂得了原来高高在上的皇上,面对权势之时,他的心中是无亲情可言。
02:梅长苏是涅槃重生后的林殊
当年的林殊,他是光明正大的,他从不屑于对人使用阴谋诡计,能够用正当手段处理任何事情。
可现在的梅长苏,他隐居于幕后,操控着金陵城的整体局势发展,那些他最为不屑的阴谋诡计,都被他拾起。
燕国的夺位是梅长苏为重回梁国的准备,六皇子成功登基,意味着这些年梅长苏的谋划都准备妥当,他也是时候,回到金陵城去洗刷家门屈辱,为赤焰军寻求一个清清白白的名声。
可大梁如此对待他以及林家,梅长苏的家国情怀依旧占据首位。他清楚自己的这些手段,过于阴狠,而一个圣明的君王身旁是不应该有一个阴谋家的存在。所以,即便没有梁帝求情梅长苏,不允许曾经赤焰一案的旧人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梅长苏也并未想过留在靖王身边。
梅长苏拥有极高的政治觉悟,经历家庭变故之后,他发现记忆中只会带兵打仗,效忠国家是毫无用处的。
林家的覆灭,让他于生死之际,体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有些时候阴谋和权术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必要性。功高盖主一事,这无论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边,都是最为忌讳的事情。可等到梅长苏真正体会到这一道理,已经晚了,一切都无法挽回。
03:若林殊早就体悟到真实情况,或许林家和赤焰军会有着一个不同的结果
林殊即便再厉害,再是金陵城最有潜力的少年,他也只不过是个少年。这个时候的林殊,尚未真正进入朝廷政事之中。他所知道的大概就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只要管好统兵之事就足够了。
至于林燮本人,恐怕只有当他在梅岭濒死之时,他内心的善良才被泯灭,才真正接受了这个如兄长般的人,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
林殊和梅长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一个人,在涉世未深,未曾经历过冷漠或者痛苦之前,他对于生活是充满正能量的。可当他体会到这个世间最深的痛苦后,他的改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聪明绝顶的梅长苏,的确知道梁帝内心的顾及,也明白为何赤焰军会惨死于梅岭。归根究底,整件事情的悲剧在于,一个过分忠心,不顾及朝政形势的臣子,遇到了一个多疑,心狠手辣的帝王,但凡两人中有一个不是这样,或许最后都不会如此。
总之,过去的事情不是梅长苏能够决定的,他真正懂得的时候,已经晚了。对于任何一个皇上,当他的手下拥有一个随时有能力谋反的皇子,有一个手握重权的将军,忠君爱国永远无法抵抗过多疑。
由网友 芳姐影室 提供的答案:
当时林殊还小不知道,梅长苏是经过梅林惨案又有12年成长经历的林殊,他聪明智慧成熟。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事例太多,很多共同一起打天下后鸟尽弓藏、卸磨杀驴的数不胜数。
当时的林殊只是个阳光、
青春小男孩,还不知道人心险恶、人性贪婪!何况是自己亲舅舅,只有亲热的心哪会有防备。
林帅盲目相信经历过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怀有一颗赤诚的心待人,从蒙挚在林帅身边呆很短都会拼命帮梅长苏,可见林帅的人格魅力,真诚、正义、光明、重情重义,这样的人往往最难防备自私阴险的人。梁帝是个自私、多疑、权利欲很重的人,为了权利永远不会旁落他人,他可以抢好兄弟言候的女人,可以赐S自己亲儿子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做?而且毫无愧疚之心。这样的人最终会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所以人不能被贪欲蒙蔽双眼,只剩下了欲望。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