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_老伴走了怎么办

由网友 简逸风 提供的答案:

人生无常,世事沧桑,聚散离合本是人生常态,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都无法改变。

即使是老伴,总会有一人先走。

有一朋友,退休前是一局长。退休后与老伴一同到儿子家帮忙照顾孙子。

一去儿子家近五年,俩老无微不至地照顾孙子,和打理儿子的家庭事务。这其中老伴由于身体不好,也时常生病,不过好呆也算慢慢地在儿子家熬着,眼看孙子马上上小学了,俩老打算回老家养老。

于是,让老家的侄子将房子给打扫干净,只等着儿子将家里的事安排妥当,送俩老回老家啦。

可天有不测风云,老伴却被查出肺癌晚期。

尽管儿子是医生,也没有将自己母亲的命给挽救回来。

带着老伴的骨灰,老领导回到了家乡,独自一人生活。

不久却传来老领导结婚的消息,而且结婚的对象是自己老伴原来的同事。

听到这个消息,起初我真的是不相信的。这老伴走了才几个月,怎么就重新找人啦?而且找的人却是自己老伴的同事,年龄相差十多岁呀?

在一个小小的县城里,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传的满城风雨。一来男的退休前是一局长,也算是个名人;二来找的老伴是前妻的同事,年龄又相差甚远。什么传言猜测都有:这俩人是否早有勾搭……。

不管怎样,俩人还是结婚了,而且还光明正大地逛马路,到处游玩。

尽管这俩人与我都很熟,特别是女的也算是同一姓氏家门的。对于俩人的结婚我是不赞同的。

女方喜欢打扮,喜欢唱歌跳舞,是那种会玩的主。离婚后又结了两次婚。

一位在物业做保安,在县城里有一套房子,女的带着女儿与男的生活在一起,据说没拿结婚证,只是搭伙过日子。

后来又与广电局退休人员结婚,不知道为什么很快又离婚了。直到遇见目前的这位,好像挺高兴的,马上结婚。

关键是女的前夫就在那领导手下工作。难道真印证街坊传言他们俩人很早就有相互爱慕之情?

不管怎么说,在县城里,人们相互间知根知底,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女方曾找个几个男人,不知道哪位局长大怎么不计较,却愿意与她结婚?爱慕她的年轻漂亮?会打扮发嗲?还是生理需求?

如果是我,找个过日子的人相伴到老,决不找那种心无所定,喜欢打扮风流的主结婚的。

老了,更要有脸面地生活。为家人,为自己决不做失去理智的情感生活。

由网友 晋北道人 提供的答案:

李局长69岁,老伴去世后,他跟56岁的刘医生搭伙过日子,只过了5年快活日子,原本身体很好的他,一下子就倒下了。

李局长是我们这边的名人,可能是因为他的晚年生活有争议吧。在8年前的时候,李局长老伴去世了,他老伴也是我们县里的干部,家里条件很好,之前李局长跟她老伴感情好,所以如今老伴去世对他打击很大。

李局长有两个儿子,都是在外地工作安家,大儿子在南方,自己开着公司,大儿媳妇也是名门望族,二儿子好像是公务员,具体不是太清楚,因为二儿子早前是在一个国企工作,后来具体是干啥了,也只是听说,反正日子过得都很好,都不需要李局长补贴。

当时两个儿子带着家里人都回来处理李局长老伴的后事,儿子们挺孝顺的,大儿子在这段时间一直劝李局长跟着他到南方去,以后大儿子可以给李局长养老,就是怕李局长一个人在家里孤单,当然李局长年龄大了,怕一个人在家有个啥闪失。

二儿子是在大城市里工作,平时跟儿媳妇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照顾李局长,所以二儿子的意思是让李局长跟着大哥过南方去,以后李局长的家产都是大哥的,当然大儿子有钱,不是为了李局长的家产。

当时李局长的亲戚们也劝他跟着大儿子过去,毕竟有儿子在比较放心,但是李局长却拒绝了。他年龄大了,不想要搬家了,而且在家这边有一堆老朋友,有能说话的人,怕去了外地不习惯,老年人都是想着落叶归根。

反正是最后李局长没有跟大儿子过去,之后大儿子和小儿子也抽时间带着孩子们看李局长,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但过了差不多两年吧,李局长生了个大病,当时大儿子回来照顾的他。

差不多是照顾了他一周时间,大儿子平时有自己的生意,事比较多,这样来回一趟很耽误事,所以那次大儿子再次提出要带着李局长过去,到时候大家都省心,要不然儿子们也没有心思好好工作。

但李局长比较固执,让儿子不要管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儿子想到给李局长雇一个保姆,二儿子也是同意,毕竟李局长连自己的退休金都花不了,雇一个保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这边雇一个保姆也才4000来块钱,对李局长这样的家庭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其实之前李局长就有这样的想法,可当时身体比较好,而且他不好意思跟儿子们说,他怕到时候他一说,儿子们就要带着他到儿子家里,这次正好儿子们提出来了,大家那就都同意了。

当时儿子托关系找了两个保姆,那两个保姆都是差不多,50来岁,也都是四千块钱,看着比较精干,儿子是满意的,就看看李局长是什么意思了,看他要选哪一个,这两个保姆是最适合李局长的。

但李局长并没有选,跟儿子说都不满意,儿子有点好奇,不知道是为什么,李局长终于是跟儿子说了他的想法,其实在之前李局长就跟刘医生认识,当时李局长老伴还在的时候,刘医生跟李局长老伴关系比较好,经常来家里串门。

像在城市一般都不串门的,而能经常串门的都是比较好的姐妹,李局长老伴把刘医生当做是自己的妹妹,这样李局长也间接跟刘医生认识了。

刘医生比李局长小10多岁,她老公去世多年,她独自一个人拉扯一个女儿,她女儿当时在读大学,之后刘医生一直是一个人在家里,在李局长老伴去世后,李局长就跟刘医生的关系密切了,经常一起做饭吃,李局长也给刘医生花点钱,刘医生也开心。

所以现在李局长的意思是想跟刘医生在一起过,但因为刘医生跟李局长老伴关系比较好,他不好意思开口,所以他想让儿子们跟刘医生说说,儿子管刘医生叫刘姨,李局长的意思是可以像保姆那样每月给刘医生5000块钱,这算是对刘医生的补偿。

儿子们还是很孝顺的,他们都是觉得只要老爸幸福就可以,而且刘医生人也不错,是看着他们长大的,要是刘医生愿意照顾李局长,儿子们也是很高兴,所以大儿子真是跟刘医生说了李局长的意思。

当时大儿子没有跟刘医生说做保姆,就是想让刘医生跟李局长住在一起,照顾点李局长,可以每月给刘医生五千块钱,可能是因为刘医生好多年没有男人了吧,她答应得很干脆。

之前刘医生跟李局长接触,她对李局长就有意思,但碍于跟李局长老伴关系比较好,所以没有说,如今年龄比较大了,在一起好好过剩下的日子是最好的,还管什么一些说法呀。

确实当时李局长跟刘医生住在一起的,县里说了一些闲话,传的是李局长娶了刘医生,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结婚,算是搭伙过日子吧。

跟刘医生在一起后,李局长的生活质量一下子就提高了,刘医生不仅会检查身体,而且做饭好吃,由于之前关系就比较好,她跟李局长现在相敬如宾,几乎不吵架。

平时家里的开销大部分都是李局长出,毕竟是刘医生过来照顾他,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就是多了一副碗筷而已,这样刘医生也高兴。

李局长不仅平时对刘医生大方,当时刘医生女儿结婚的时候,李局长给了10万块钱的嫁妆,不但如此李局长的两个儿子都给了不少红包,传言是每人给了2万,把刘医生的女儿当做是妹妹了。

这也是大家一直津津乐道的。李局长的家人完全是把刘医生当做是自己的老伴对待了,他们的感情更深了,所以之后他们过得一直很顺利,连脸都没有红过,但这样的日子也仅仅维持了5年。

就在去年冬天的时候,李局长被查出肝癌晚期,真的是这个很难弄,即使刘医生作为医生,她的家里人也有得肝癌晚期的,反正是之前没有查出过肝癌来。

当时两个儿子都回来了,在刘医生的要求下,她女儿也回来了,过来商量着怎么办,因为家里有钱,所以肯定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反正人没了,要钱也没有用。

反正最后还是没有治好,医院那边的意思是李局长可以活个两三年,毕竟老了,以后就扛不住了,所以让李局长家人也做好心理准备。

但李局长回家后,他不知道是预感到了什么,他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分了,按道理他不用分这么早的,毕竟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很有钱,对李局长的财产都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大儿子做生意很成功,根本就不想要财产,他觉得都给弟弟也可以。

最后才知道李局长这么早分财产,是因为他感觉他没有多少日子了,其次是李局长想要把自己住的那套房子留给刘医生,其余的财产两个儿子平分。

当时刘医生是没有想到的,县里人们还说是刘医生早前给李局长喝了迷糊汤,还有说李局长糊涂了。最后还好的是两个儿子对这个分法没有任何意见,他们觉得是可以给刘医生一套房子的,估计是刘医伺候李局长很好吧,儿子们很感动。

而就在分完财产后不到两个月,李局长去世了。当时刘医生哭得很厉害,特别是老年得伴非常不容易,李局长和刘医生是惺惺相惜,而如今李局长没在了,以后刘医生又是一个人。

而对于李局长来说,这是个不错的结局,得了绝症是没有办法的,但在李局长老伴去世后,李局长有过5年比较幸福的时光,跟感情很深的人在一起难得,而对于刘医生来说,李局长对她不薄,而李局长家人也很认可她,也算是一段好的回忆。

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当老伴去世后,我建议找一个合适的人搭伙过日子,有个说话的,可以一起吃饭,相互照顾扶持,比一个人冷冷清清过好点。

由网友 大青林 提供的答案:

我如果老伴去世,实际上,我老伴也几年前去世了,可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再找一个老伴的念头,因为,找个老伴,不是买衣服,如果不合适,就不要了,还可以送人,但是,找老伴,可就复杂了。首先要看,两个人,能不能有共同语言,能不能聊在一起,爱好相同吗,生活习惯,相同吗?思想一致吗?对方是不是,那种爱计较小事的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双方的孩子,都同意吗?所以说,到老了,再找一个老伴,不是简单的事。我也常看到,再婚的老人,过得幸福的并不多,都是出现了问题,总起来说,还是当初了解不够,所以,造成以后的被动局面。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还是一个人过,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可以看书,唱歌,写字,逛街,随便怎么,都行。这是我本人的主张。

由网友 千里牵 提供的答案:

如果我老了,老伴又去世了,我的晚年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那时候我最少有七十多岁了,我唯一的儿子也没与我住在一起,诺大的两层楼里就我一个老太婆。

那时候的我重孙都应该有了,儿孙们都各有各的家,并且各忙各的,我一个人住在乡下,他们接我去城里我怎么也不肯去,在乡下,每天清早我起床后,在马路上转个把小时后回来做早餐,那时候我想我的牙齿应该掉的差不多了,我就给自己煮一小撮面条再放一个鸡蛋,(我自己散养了十多只鸡)放一点青菜,这就是我美味的早餐,吃完早餐,我休息一会把碗刷了,这时候我手机来电话了,掏出手机一看是孙美女打来的,虽然我们都老了,但我还是给她备注为美女,接通电话,老董,你在干嘛?今天我们几个聚聚来你家,我满口答应,挂断电话,我去抓了一只我养的鸡,杀好炖好后几个老美女来了。

她们来我家后,我们几个坐在一楼大厅里聊天,聊着聊着覃美女说我最近学了一支舞,来,我教你们,我们几个马上起身跟着覃美女学跳舞,几个回合后我们就跟着音乐扭起来了。

跳舞跳累了,大家动手做饭,每人做一个菜,我的菜早就做好了,她们是自己每人带的菜,吃好喝好后,我们几个老美女再聊一会就各自回家了,从不在谁家过夜。

晚上睡觉时,如果是冬天我要插上电热毯,不然我是一整夜脚都不会发热,那样难以入睡。年轻的时候我与老伴从没分开睡过,每到冬天我手脚冰凉,每天老伴都是先上床把被窝暖热活了我才上床睡觉,与老伴同床共枕50多年,现在他走了,我只能靠电热毯。如果哪天晚上停电了,我会冻的睡不着,这时候我会念叨我家老伴,怪他不该丢下我。

儿孙们逢年过节也会来陪我,他们回来自己做饭,我当老大。孩子们回来后能待好几天,每次回来都劝我去城里,我都不改当时的决定。孩子们拗不过我,有时间就回乡下来陪陪我,没回来时一天三次电话,怕我有个三长两短的。邻村一个留守老人在家死几天了才被发现。

我这老太婆一个人在家,老美女们没有约会了的时候,我还不是跟年轻时一样抱着手机聊微信,刷抖音,刷Html369,日子丰富的很。老伴走后我习惯了每天在抖音上给自己拍一个作品,我想把我的每一天留给我的儿孙们,让他们在我走了后能有个念想。

我老了的晚年生活只要我还能走动,我想我应该不会孤单,因为我的性格蛮开朗,我会每一天都会开开心心,在能走动的时候尽量不给儿孙们增加负担。

由网友 剑客醉酒 提供的答案:

哪个先走都是正常的!来世上一回,遇到处处合心合意的人非常不易,能相伴到头的,也不易了。先走的千万别在告别时担心走后又要另外找人呀、对孩子孙子不好什么的。应该说走在前头的还有人送,给料理后事,应该心安理得地去。留下来的如果身体好,是可以找个伴搭伙过日子,但千万要志趣相投、相互体贴的人,如不小心找个《精算师》你家老老少少就会不得安宁。万里长征剩下最后几步,有个人能伴你而行是好事,这样的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千万别勉强!如果找不到也不要失望,旅行、学习音乐、种花种菜、接孙子上下学、与老朋友切搓棋艺都是打发时光的好事,总之要有事情做才不会无聊!

由网友 恬淡生活999 提供的答案:

如果我老了,老伴去世了,我会这样办:一是调整心态,面对现实。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規律,是每个人都无法愈越的一道坎。既然赶上了,那就无奈的面对吧。二是学习技能,尽快适应独立生活。买菜做饭,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家务家政等都要学会。三是锻炼身体,做个健康老人。早睡早起,作息規律;起居有常,生活有度;身体健康,全家欢喜;坚持正能量,老人有老人样。四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养老方式。我的想法,身体能自理,还是居家养老为好;如不能自理,就考虑花钱找保姆或考虑进养老院养老。五是人生无常,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我想,人越老应该活的越明白,人生自古谁无死,如真的那天到来时,也不要怕,勇敢地面对就是。仅是个人之见,不妥,请指正。

由网友 素老三 提供的答案:

三姨今年81岁,老伴去世后,她开始安排晚年生活,决定去老年公寓。

我三姨每月的退休金是3300多元。三姨当年是大集体工厂,退休金比国营厂子的工人退休金低。

三姨和三姨夫是一个学校毕业的。我说的学校,是初中。60多年前,三姨和三姨夫都没有上高中。

两人后来在工厂又遇上了,相互爱慕,就谈起恋爱。三姨这人能歌善舞,三姨夫吹拉弹唱都行。

两人在一起,经常是说说笑笑,要不然就是唱起歌,唱得情意绵绵。

三姨就是现在,跟我们说起三姨夫当年追求她的事情,她还是一脸甜蜜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那美好的青春岁月。

两人当年都是普通的工人,结婚后,借了一些钱,买了一间平房,搬了进去。

有一年,厂子举行联欢会,三姨和三姨夫的情歌对唱,引起轰动,两人就被调到市里的剧团工作。

后来有汇演的机会,可是,三姨当年怀孕了,就要生了。她就没有参加汇演。三姨夫去参加了,获得了第一名。

三姨夫还拿回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一个红艳艳的暖壶。三姨那年生了一个姑娘。又过了几年,三姨先后生了两个儿子。

三姨夫在剧团干得挺好,后来被调到局里去了,工资也涨了很多。两口子感情一直不错。

九十年代,剧团不景气,三姨也退休了,当时退休工资好像一百左右。这些年,工资涨得还行,现在是3300元。

三姨夫退休工资是4000多元。两口子工资加起来7000多元。他们当年的平房,也换成了两室一厅的楼房。大女儿和两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

三姨的大女儿在松原工作,三姨的两个儿子一个在省城工作,一个在本市工作。

前年,三姨夫有病去世了。家里的两室一厅里,就剩下三姨一个人了。三姨觉得孤零零的,尤其住在这个房子里,总能回忆起三姨夫的点点滴滴,那就更让她觉得孤单。

三姨的大女儿现在退休了,在家带着外孙女。三姨的两个儿子还没退休,谁也不能陪伴三姨。

三姨自己做饭倒也可以,但是,她做了一辈子饭,不愿意做饭了。拖地,收拾房间,这些活儿,三姨也能干,但她觉得累,不爱干活了。

洗衣服,三姨也不愿意洗。一个人在家,她什么都不想干,干什么都感觉吃力,干不动了。

儿女们劝说三姨雇一个保姆,能帮着三姨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还能陪伴三姨。三姨有人照料,也就不会孤单了。

三姨就开始打听雇一个保姆,需要多少钱。这一问,三姨吓一跳。

雇一个钟点工,中午只来做一顿饭,一个月要1000元。如果是给雇主做两顿饭,那一个月就是2000元。

如果保姆晚上在雇主家住,一天做三顿饭,那就是住家保姆,雇主能自理的话,小城住家保姆的费用是3000多元。

三姨是需要一个住家保姆的,可是,三姨的退休金只够保姆费,那就没有生活费了。

儿女们决定给三姨拿保姆费,每个人拿一千元。

但是,三姨不想花儿女的钱。儿女的生活都不怎么宽裕,还要养育下一代,每个家里,都是需要钱的。三姨觉得她现在不能帮助儿女了,那就更不能刮啦儿女的钱了。

我三姨是一个明事理的老太太,说话唠嗑很干脆。她每天白天,都下楼,在小区里散步。

这一天,她发现小区的一个二节楼变样了。原先,这个二节楼是幼儿园,现在,幼儿园的牌子撤下去了,挂上一个老年公寓的牌子。

三姨挺好奇,就进去询问,一个女人笑容满面地接待了三姨。原来,这个老年公寓是这个女人负责的。

老年公园专门招老人居住,提供一日三餐,还负责给老人洗衣服。三姨心里一动,觉得这个老年公寓很适合她。

女人带着三姨,参观了房间。大厅两侧,排了八张单人床,如果三姨住在大厅的单人床里,每月收费1000元。

旁边还有双人间和单人间。双人间就是房间里有两张床,每张床位是1500元。单人间的房子小一点,收费是2200元。都是包括三餐,包括洗衣服。

三姨楼上楼下看了一遍,她相中了楼上的双人间,尤其有一个房间朝阳,三姨就预定了双人间的一张床。

三姨是这么想的,住在双人间,每月花销1500元。三餐都免费了,洗衣服也有人管。三姨每天散步,看电视,找老邻居聊天,日子挺好。

要是想家了,三姨就回到自己的房子看一看,等吃饭的时候,再回到老年公寓吃饭。

三姨跟儿女们一说,没想到,他们都不同意。三个儿女赶紧坐车,回到三姨家,试图劝说三姨,不要去老年公寓。

大女儿说:"妈,你又不是无儿无女,住在老年公寓,别人还不得笑话你呀?"

三姨说:"笑话我啥?我有吃有喝,有房子住,还有人伺候着,这样的生活,还有人笑话?"

大儿子说:"妈,你去老年公寓,先不说你在老年公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就说说亲戚们,怎么看待我们,他们肯定要说我们不孝顺,你才去老年公寓生活的。"

小儿子也说:"妈,你就在自己家的房子生活吧,我们给你拿钱,雇一个保姆,你就听我们的吧。"

三姨拿定了注意,不花儿女的钱。儿女挣钱不容易,两个儿媳虽然没说啥,但三姨觉得,她收了儿子的钱,就仿佛在儿媳妇面前低了一头。她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三姨说:"我的退休金够花,为什么还要跟你们要钱花呢?我去老年公寓住,每月1500元,我的退休金还能剩一半多,我存起来,每年还能存个一两万呢。"

三姨看着这个房子,又说:"要是我在老年公寓住得舒服,我就不回来了,房子我就租出去,每月还能有1000元的租金收入呢,我的生活挺好,你们呢,就别操心了。"

三个儿女看到劝说不了三姨,就让三姨先试一个月。在老年公寓住得舒服,就继续住,住得不舒服,就回家。

第二天,三姨收拾一些生活用品,养老院的护工帮着三姨,把三姨的物品都拿到养老院。

在老年公寓的日子,有快乐,也有不快乐的事。

跟三姨住在一个房间的李大娘,这个女人有点强势,她要是关灯睡了,三姨要是发出一点动静,就会遭到她的呵斥。

可李大娘要是不睡下,就把房间里的电视一直开着,不关。影响三姨休息。

三姨就跟负责人说了这件事,负责人找李大娘谈了。当天能见效,可是第二天,李大娘又开始找茬,总是嫌弃三姨。

三姨觉得这不是办法,就给小儿子打电话,让小儿子来一趟,给她带点吃的。

三姨的小儿子长得膀大腰圆,他来到老年公寓,进了三姨的房间,把带去的水果糕点,放到桌子上。

三姨的小儿子礼貌地把水果和糕点给了李大娘一份,客气地说:"李大娘,你跟我妈住在一个房间,都相互体谅,相互照顾。"

李大娘也答应了三姨的小儿子。三姨的小儿子走了之后,李大娘安静了两天,又开始找茬,三姨晚上洗脚,她也说咸道淡,甚至骂骂咧咧。

三姨有点恼火。这天,三姨到一楼食堂吃饭,跟三姨坐在一起吃饭的一个大爷对三姨说:"你房间的李大娘,天天吵闹,就是想把你吵走,她好一个人独占那个双人间。"

哦,三姨终于知道李大娘天天找茬,是什么意思了。李大娘想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但是,她不想花单间的钱。因为单间的钱贵了很多。

三姨去找负责人,把这种情况说了,负责人就给三姨调了一个房间。

随后,负责人对李大娘说:"现在,老年公寓里床位不够了,又来了两位老人,相中了你住的这个单间,你要是住在大厅的单人床上,我就退给你一部分床费,你要是不想搬出去,那我就让他们其中一人搬进来。"

负责人用这种办法,降服了李大娘。李大娘终于安静下来,不找茬闹了。

三姨住在老年公寓挺好的,一日三餐,一荤两素,早晨还有一个鸡蛋,一杯豆浆。米饭管够。

周末的时候,三姨的小儿子就来到公寓,看看三姨,给三姨买些水果,也送给老年公寓的老人们,搞好关系。

三姨的大女儿和大儿子,每月也会回来,到老年公寓看望三姨。

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看到三姨的儿女总来看望三姨,他们对三姨也尊敬一分。

三姨每次收到儿女送来的吃的喝的,都会给李大娘送去一份。李大娘在老年公寓住了差不多半年,没有一个儿女来看望她,听人说,她性格强势,跟儿女处的不好。

三姨有点可怜李大娘,李大娘现在觉得三姨跟她同住一个双人间时,那段日子不错。因为现在的室友,比她还强势。

三姨每天在老年公寓过得挺滋润的,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下午还有一餐水果。平常就跟公寓里的老人们打扑克,聊天,看电视,挺有意思。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由网友 金花138674822 提供的答案:

我42岁丈夫病故,当时两个儿女还在上学,两孩子一人拉我一只手,我不敢痛快的哭一场怕孩子更伤心,孩子也不敢痛哭怕我更伤心。我们娘三就这样紧紧的把手拉在一起,把痛苦埋在心里。现在我五十七岁了,这十多年经历了生不如死的坚难日子,经历了亲人们的拆磨,受了多少亲人们的欺压,看透了亲情的轻重,真是遇难见真情。认青了远近的人们。也后悔自已为别人所付出的一切。现在总算挺过来了,儿女都成家,可我老了,孩子们都原意让我找个伴。可我找个真心实意陪伴余生的人真不知到那里找。怎么办呢。

由网友 让我们荡起双桨6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如果我老了,老伴去世了,我宁愿孤独一个人活在和老伴曾经相依相伴的过往里。

人生步入老年,又失去伴侣,孤独之感会由然而生,有很多老年人追求黄昏恋,老来伴老来伴,都希望找个老伴欢渡晚年,但当我看到身边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在失去伴侣后,追求黄昏恋所发生的种种荒唐事,我觉得还是自己一个人平平静静的安渡晚年比较好。

事例一:原来一个小区的老男人70岁时老伴因病离逝。老人有四子两女,十余年儿女孝顺,老人无忧。直至老人的长子因车祸瘫痪在床,大儿媳也因癌症晚期卧床,兄弟几个为大儿子家请了保姆伺候,保姆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久而久之,老人在长期接触中,对大儿子家的保姆起了心思,这个保姆也有事没事往老人跟前凑,时间一长老人不便明说,就话里话外透露出要和保姆结婚的意思,儿女们无一同意,原因是老头每月退休金7000余元,存款20余万元,担心保姆不是真心,于是,老人就改了脾气,终日与儿女闹腾,非娶保姆不可,儿女们百般阻拦,就这样,家里人整天鸡飞狗跳,街坊邻里也是指指点点,最后这出大戏以儿女们辞退保姆而告终。

事例二:也是小区一个老人,老伴去世后没到一个月,就与一个老太太打的火热,为了达到与老太太长厢厮守的目的,竟要把自己暂住的儿子的楼房过户给老太太,儿子不同意,老头寻死觅活,老太太不见楼房就不嫁,最终,儿子不露面了,放出话来,愿意过老头退休金都可以让老太太管,要楼房没门,就这样时间不长,老太太就消失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这社会,人都太现实了,找老伴都那么物质了。与其找个这样的老伴,和儿女闹得不愉快,倒不如自己一个人平静的生活好,只要儿女孝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由网友 老嘎32 提供的答案:

人都一死,我和我老伴的情况有点难,因为他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压,如果是老伴先走,他可以解脱身体的病痛折磨,还可以免去思念之苦,我们四十年夫妻感情很好,我如果外出久了他都要打电话,怕岁事故,我是被他宠了四十年,但如果我先走了,老公没人照顾,年轻时,他宠我,等列他身体不好,就是我照顾他,什么事都是我亲力亲为,他对我非常依赖,他比我大七岁多,他经常说,以前我照顾你,现在该你照顾我了,我真不敢想象,如果是我先达,老公怎么办,。写字快了,有几个字错了,请大家见谅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155.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62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html369.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